最新化学必修二实验册的内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506104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化学必修二实验册的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化学必修二实验册的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化学必修二实验册的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化学必修二实验册的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化学必修二实验册的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化学必修二实验册的内容.docx

《最新化学必修二实验册的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化学必修二实验册的内容.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化学必修二实验册的内容.docx

最新化学必修二实验册的内容

1.甲烷与氯气的反应......2

2.石蜡油的分解实验......3

3.苯的性质......4

4.乙醇的性质......5

5.乙醇的催化氧化......6

6.乙酸的酯化反应实验......7

7.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实验......8

8.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反应实验......9

9.铝热反应.....10

10.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及检验......11

 

必修二(61)页实验名称甲烷与氯气的反应

【目的】

了解甲烷的性质;学习取代反应

【实验用品】

铁架台、酒精灯、托盘天平、研钵、水槽、药匙、玻璃棒、火柴、集气瓶、毛玻璃片、大试管、小试管、导气管、无水醋酸钠、NaOH、Fe2O3、KMnO4、溴水、澄清石灰水、浓盐酸

【实验原理】

CH3COONa+NaOHNa2CO3+CH4↑

CH4+Cl2→CH3Cl

 

【步骤】

1.取2支硬质大试管,收集甲烷,氯气,分别用铁架台固定好。

2.其中一只试管用黑纸套好,另一只放在光亮处。

3.片刻后,观察。

【现象】

【结论】

【作业】

甲烷与氯气反应如果体积比超过1:

4氯气会有剩余吗?

必修二(67)页实验名称石蜡油的分解实验

【目的】

通过实验进一步掌握烷烃与烯烃结构和性质差异从而引入新课

【实验用品】

铁架台、酒精灯、碎瓷片、火柴、大试管、小试管、单孔橡皮塞、导气管、石蜡油、、四氯化碳、KMnO4、溴、氧化铝

【实验原理】

石蜡油分解产生乙烯

 

【步骤】

实验操作:

1.将浸透了石蜡油的石棉网放置在硬质试管的底部,试管中加入碎瓷片,给碎瓷片加强热,

2.石蜡油生成一定量的气体,将该气体通入高锰酸钾溶液中,后观察。

3.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观察。

4.4.收集气体,在试管口点燃,观察。

【现象】

【结论】

【作业】

石蜡油(主要是含17个碳原子以上的液态烷烃混合物)分解实验按照如图进行:

(1)石蜡油分解实验产生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填写序号,下同)。

①只有甲烷 ②只有乙烯 ③烷烃跟烯烃的混合物

(2)将石蜡油分解所得生成物通入到溴水中,现象是            ;通入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现象是。

(3)碎瓷片的作用是    (填序号)。

①防止暴沸②有催化功能③积蓄热量④作反应物

(4)写出含有18个碳原子的烷烃分解为乙烷与最多乙烯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修二(69)页实验名称苯的性质

 

【目的】

通过实验进一步掌握苯的性质以及结构与性质的联系

【实验用品】

试管、试管夹、高锰酸钾、溴水、苯。

【实验原理】

苯在常温下不与溴加成,不能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

 

【步骤】

实验操作:

1.向试管中加入少量苯,再加入溴水,振荡后观察;

2.向试管中加入少量苯,再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后观察。

【现象】

【结论】

【作业】

苯分子中的碳碳键不是以单双键交替结合的,不能作为这种判定的主要依据是()

A.苯不跟溴水发生加成反应B.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苯的一元取代物无同分异构体D.苯的邻位二元取代物无同分异构体

 

必修二(73)页实验名称:

乙醇的性质

 

【目的】

通过实验进一步掌握乙醇与钠反应的原理。

【实验用品】

试管,试管架、单孔橡皮塞、火柴、烧杯、无水乙醇、金属钠

【实验原理】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步骤】

实验操作:

1.在盛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加入一小块金属钠;

2.在试管口迅速塞上配有针管的单孔塞,用小试管收集验纯;

3.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的干燥的烧杯观察。

【现象】

【结论】

【作业】

向装有乙醇的烧杯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下列对该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钠块开始反应时,浮在乙醇液面的上面B.钠块熔化成小球

C.钠块与乙醇的反应比钠块与水的反应剧烈D.钠块表面有气体放出

必修二(74)页实验名称:

乙醇的催化氧化

【目的】

通过实验进一步掌握乙醇氧化反应的原理

【实验用品】

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金属铜、无水乙醇

【实验原理】

2CH3CH2OH+O2==2CH3CHO+2H2O

 

【步骤】

实验操作:

1.向一只试管中加入3—5毫升无水乙醇;

2.取一根10—15厘米铜丝,下端绕成螺旋状,在酒精灯上灼烧至红热;

3.插入乙醇中,反复几次。

注意观察。

【现象】

【结论】

【作业】

乙醇分子中的各种化学键如图所示,关于乙醇在各种反应中断裂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和金属钠反应时键①断裂

B.在铜催化共热下与O2反应时断裂①和③

C.在铜催化共热下与O2反应时断裂①和⑤

D.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断裂①②③④⑤

必修二(75)页实验名称:

乙酸的酯化反应实验

 

【目的】

1.通过实验进一步掌握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原理。

2.掌握酯化反应的实验装置特点及实验操作要领。

hurt受伤hurthurt

【实验用品】

酒精灯、火柴、铁架台、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胶塞、浓硫酸、无水乙醇、冰醋酸、饱和碳酸钠溶液。

【实验原理】

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overtake超车,赶上overtookovertaken

draw画,拉,拖drewdrawn

sink下沉sank/sunksunk/sunken

mislead误导misledmisled

draw画,拉,拖drewdrawn

【步骤】

1、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2、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碎瓷片,再加入约3ml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越2ml浓硫酸和2ml乙酸。

drive驾驶drovedriven3、按教材第75面图3—17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

fight作战foughtfought4、观察实验现象,并闻产物的气味。

【现象】

have/has有hadhad

不规则动词变化,大体上归纳有以下六条记忆法:

【结论】

【作业】

在大试管里加入3mL乙醇、2mL冰醋酸,再缓缓加入2mL浓硫酸,边加边振荡。

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

试回答下列问题:

(1)酯化反应(定义):

反应现象:

反应化学方程式:

(2)在酯化反应中,乙酸的分子结构发生什么变化?

(3)酯化反应在常温下反应极慢,一般15年才能达到平衡。

怎样能使反应加快呢?

(4)酯化反应中,浓硫酸起什么作用?

(5)为什么用来吸收反应生成物的试管里要装饱和碳酸钠溶液?

不用饱和碳酸钠溶液而改用水来吸收酯化反应的生成物,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

(6)为什么出气导管口不能插入碳酸钠液面下?

必修二(79)页实验名称:

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实验

 

【目的】

熟悉糖类蛋白质的特征

【实验用品】

新制的氢氧化铜、淀粉、硝酸、碘、葡萄糖

滴管、小试管

【实验原理】

1.加热条件下,葡萄糖可使新制的氢氧化铜产生砖红色沉淀。

2.在常温下,淀粉遇碘变蓝。

硝酸可以使蛋白质变黄,称为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常用来鉴别部分蛋白质

 

【步骤】

1.观察葡萄糖样品,取约2g葡萄糖固体加入盛有5mL水的试管,充分溶解;然后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至沸腾,观察并记录现象。

2.将碘酒滴到一片土豆或面包上,观察并记录现象。

 

3.取一小块鸡皮,置蒸发皿中,滴加3~5滴浓硝酸,在酒精灯上微热,观察并记录现象。

【现象】

【结论】

【作业】

有关糖类,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将淀粉浆和淀粉酶的混合物放入半透膜袋中,扎好后浸入流动的温水中,经过足够的时间后,取出袋内的液体,分别与①碘水②新制Cu(OH)2③浓硝酸(微热)作用,其现象依次是()

A.显蓝色;无红色沉淀;显黄色

B.不显蓝色;无红色沉淀;显黄色

C.显蓝色;有红色沉淀;不显黄色

D.不显蓝色;有红色沉淀;不显黄色

 

必修二(79)页实验名称:

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反应实验

 

【目的】

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实验用品】

蔗糖、稀硫酸、氢氧化钠、新制氢氧化铜

【实验原理】

双糖、多糖可以在稀酸的催化下最终水解为葡萄糖或果糖;油脂在酸或碱催化下可水解;蛋白质在酶或催化剂作用下可水解,生成氨基酸。

 

【步骤】

1.取1毫升20%的蔗糖溶液,加入3—4滴稀硫酸。

2.水浴加热5分钟后取少量溶液,加氢氧化钠调溶液至碱性。

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3—5分钟,观察记录。

【现象】

【结论】

【作业】

填空:

(1)高温杀菌的原理是利用________。

(2)使用浓硝酸时不慎溅到皮肤上,皮肤发黄的原因是

________。

(3)鉴别蛋白质和食盐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

(4)分离和提纯蛋白质的方法是________

(5)(食盐中加碘,这里碘指的是________,其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6)根据含碘盐的食用方法可推测碘元素的化学性质,碘酸钾在受热时容易___________。

必修二(89)页实验名称:

铝热反应

【目的】

铝热反应是利用铝的还原性获得高熔点的金属单质

【实验用品】

圆形滤纸两张、盛沙的蒸发皿、带铁圈的铁架台

【实验原理】

镁条在空气中可以燃烧,氧气是氧化剂。

但插入混合物中的部分镁条燃烧时,氯酸钾则是氧化剂,以保证镁条的继续燃烧,同时放出足够的热量引发氧化铁和铝粉的反应。

由于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只要反应已经引发,就可剧烈进行,放出的热使生成的铁熔化为液态。

但是,氯酸钾不能用高锰酸钾代替,因为高锰酸钾氧化性太强,高温会和强还原剂镁反应,发生爆炸。

 

【步骤】

1.取一张圆形滤纸,倒入5克炒干的氧化铁粉末,再倒入2克铝粉。

  2.将两者混合均匀。

用两张圆形滤纸,分别折叠成漏斗状,将其中一个取出,在底部剪一个孔,用水润湿,再跟另一个漏斗套在一起,使四周都有四层。

  3.架在铁圈上,下面放置盛沙的蒸发皿,把混合均匀的氧化铁粉末和铝粉放在纸漏斗中,上面加少量氯酸钾,并在混合物中间插一根镁条,点燃镁条,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

【结论】

【作业】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铝粉和Fe2O3作铝热反应实验,铝热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该实验中除用到铝粉和Fe2O3外,需要的试剂还有      (填编号)。

a.KClO3     b.Mg   c.MnO2   d.KCl

必修二(91)页实验名称:

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及检验

【目的】

分离及检验海带中的碘元素

【实验用品】

坩埚、坩埚钳、泥三角、三角架(铁圈)、酒精灯、玻棒、滤纸、漏斗、漏斗架(铁圈)、烧杯、火柴、剪刀、刷子、铁圈、烧杯、试管、量桶、酒精灯、分液漏斗

【实验原理】

化学方法分离、检验植物样品中元素

2MnO4-+16H++10I-=2Mn2++5I2+8H2O

 ClO-+6I-+6H+=Cl-+3I2+3H2O

 MnO2+4H++2I-=Mn2++I2+2H2O

 2NO3-+4H++2I-=2NO2↑+I2+2H2O

 2H2SO4+2NaI=SO2↑+I2+Na2SO4+H2O

 2I-+H2O2+2H+=I2+2H2O

 2I-+Cl2=I2+2Cl-

 I-+O2+4H+=2I2+2H2O

 

【步骤】

1.取10g食用干海带,用刷子把干海带表面附着物刷净,不要用水洗。

将海带剪碎,用酒精润湿放入瓷坩埚中,把坩埚置于泥三角上。

2用酒精灯灼烧盛有海带的坩埚,至海带完全烧成炭黑色灰后,停止加热,自然冷却。

3.将坩埚内海带灰放至小烧杯中,再加入15mL蒸馏水,不断搅拌,煮沸4min~5min,使可溶物溶解,10分钟后过滤。

4.将滤液分成四份放入试管中,并标为1、2、3、4号。

在1号试管中滴入6滴稀硫酸后,再加入约3mLH2O2溶液,观察现象。

滴入1%淀粉液1—2滴,观察现象。

5.在2号试管中加入2mL新制的饱和氯水,振荡溶液,观察现象。

2分钟后把加入氯水的溶液分成两份。

其中甲中再滴入1%淀粉液1—2滴,观察现象。

乙溶液中加入2mLCCl4,振荡萃取,静置2分钟后观察现象。

6.向加有CCl4的溶液的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10mL,充分振荡后,将混合溶液倒入指定的容器中。

加入氢氧化钠目的是吸收溶解在CCl4中的碘单质,把剩余溶液倒入指定容器防止污染环境。

7.在3号试管中加入食用碘盐3g,振荡使之充分溶解后滴入6滴稀硫酸。

在滴入1%淀粉液1—2滴,观察现象。

8.在4号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振荡,再加入稀硝酸溶液。

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

【结论】

【作业】

海带中含碘元素,从海带中提取碘有如下步骤:

①通入足量Cl2;②将海带焙烧成灰后加水搅拌;③加CCl4振荡;④用分液漏斗分液;⑤过滤。

则合理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⑤①③④ 

C.①③⑤②④ 

D.②①③⑤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