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九册第三单元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501917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版九册第三单元语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西师版九册第三单元语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西师版九册第三单元语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西师版九册第三单元语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西师版九册第三单元语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师版九册第三单元语文教案.docx

《西师版九册第三单元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版九册第三单元语文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师版九册第三单元语文教案.docx

西师版九册第三单元语文教案

9.母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随文理解“颤颤巍巍”、“如怨如诉”、“尖锐”、“凄惨”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通过品味对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具体描写,感受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3、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感受作者细致传神的描写,积累优美词句。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品味有关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具体描写,感受作者细致传神的描写。

难点:

找出相关语句体会作者由讨厌到不敢讨厌母鸡的情感变化。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方法

情感朗读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揭题,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

母鸡。

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

(学生:

母鸡)

2、板书课题,导: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

3、引导学生展示资料,介绍老舍。

学生自由说。

学生读课文。

(师生交流)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

2、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一读。

3、出示课后的词语卡片,集体读一读。

4、指名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疙瘩:

皮肤上突起或肌肉上结成的小硬块。

颤颤巍巍:

颤抖摇晃的样子。

如怨如诉:

好像很哀怨凄婉,又像在倾诉衷肠。

形容声音悲切。

5、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读通的情况,再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6、指名反馈:

老舍先生对母鸡前后的情感态度有什么样的变化?

7、让生找出直接点明这两种情感态度的句子。

“我一向讨厌母鸡。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8、引导学生多读这两句话,读出老舍先生的情感变化。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2、生说

……

3 小组合作,再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字词、组内交流。

 

同桌合作,细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1、教师导:

那么,老舍先生先前为什么讨厌母鸡,后来为什么再也不敢讨厌母鸡了呢?

2、指名反馈。

(讨厌:

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不再讨厌:

第三~九自然段)

4、指名反馈。

5、指导学生读出作者对母鸡的讨厌。

6、教师小结:

同学们,先前作者眼里看到的母鸡吵闹、烦躁、自大、爱炫耀,所以,作者老舍先生很讨厌母鸡。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相关的部分。

、边读边勾画出表现母鸡讨厌的词句。

指导朗读

作业:

1、写生字和词语

2、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完成作业

教学后记:

二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引入

听写生字词

复习引入

学生按要求听写。

合作探究、体会内涵

1、是什么原因使作者改变了看法?

在文中找到能概括说明这一原因的句子,画下来。

2.读课文第4—7段,思考:

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边读边用笔做上批注。

3.小组内交流相关的语句和自己的体会。

4.全班交流、品评。

出示句子:

负责:

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

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

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1)读句子,说说你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不论……还是……总是”体会到母鸡对鸡雏的保护是时时刻刻的。

“歪着头”“挺着身”“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体会母鸡的机警、负责。

(2)师范读。

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3)再读句子,说说用上这些带点词语有什么好处。

5.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第4—7段。

学习第8、9段。

出示“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

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

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学生思考

小组讨论

学生朗读中体会。

指导朗读

 

画出相关语句。

 

小组合作,再次感情朗读,感受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感情读,入情入境

 

1.说说对“一个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的理解。

2.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对母爱的理解。

老舍现在对母鸡敬佩有加,再听到母鸡的叫声,还会觉得它烦吗?

四、课堂小结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2、生说

……

 

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

同学们,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和无私的爱,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母亲默默地、不求回报地付出。

我们应该珍惜、保护这份爱,用爱来回报母亲的爱

学生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

9.母鸡

 

10.一只贝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随文理解“旋涡”“脖颈”“棱角”“荣誉”“稀罕”等词语。

2、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写法,体会句子所包含的意思,积累优美的词句。

3、读懂课文内容,明白文中的道理,学习贝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勇于奉献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这句话的含义,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合作探究法

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一起读课题。

2、教师:

在学习课文前,老师想先检查一下你们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3、教师出示生字词,指名读,教师强调,然后再读。

4、教师导读:

关于这只贝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呢,我们一起去读一读这个故事。

1.学生自由发言。

2.全班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要求学生思考:

课文围绕“这只贝”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反馈。

3、教师出示练习:

请同学们浏览全文,用文中的词语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的珍珠

4、教师导读:

石子让贝变得丑陋,让人觉得贝很可怜;可是珍珠又让贝令人可敬。

贝是怎样将石子变成珍珠的呢?

我们一起再读课文。

读课文

你读懂了什么?

读词语

学习生字,小组交流

1、教师导读:

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贝的漂亮和光彩。

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画出让你觉得贝很漂亮、光彩的语句。

2、指名反馈,品读语句

3、学生自由读这些语句。

4、指名反馈:

读了这些语句,在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6、教师小结:

贝曾经是多么的美丽和光彩啊!

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各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2、教师巡视。

读课文,小组互相学习生字

 

 “壳的样子很体面,涨潮的时候,总是高高地浮在潮的上头。

“这壳上都曾经投影过太阳、月亮、星星,还有海上长虹的颜色,也都曾经显示过浪花、漩涡和潮峰起伏的形状。

“人们说,这孩子多么漂亮!

这漂亮的贝壳!

 

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设疑自探

1、再读课文,交流体会这是一只怎样的贝?

师:

同学们,你从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这是一只丑陋的、可怜的、可敬的贝?

2、学生汇报。

结合文中的语句谈体会。

学生说

 

二.解疑合探

(一)贝的丑陋

1.文章的哪一部分描写了贝的丑陋呢?

读读这个自然段,想一想,从哪能看出这是一只丑陋的贝?

(二)贝的美丽

(三)再次体会贝的丑陋。

1.再读描写贝丑陋的语句。

对于漂亮的贝壳来说,即使生命结束了,它们的壳上还留着人们喜欢的色彩和线条,而这只丑陋的贝呢?

让我们再来读读描写这只贝的语句。

2.教师巧妙过渡:

同学们,在它的壳上,有绚丽的色彩吗?

有精美的图案了?

就是因为有一颗小小的石子钻进了它的壳内,它变得怎么样了?

1.勾画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有感情朗读自己最受感动的部分。

3.讨论交流。

4体会句子含义。

5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三、感悟体会贝历经的磨难,进而体会贝的可怜。

1、再次出示第三自然段。

这是一颗什么样的石子?

从哪能看出来?

2、教师激情引读:

4.教师小结:

这种不能诉说又不被理解的精神上的痛苦已远远超出了它所承受的肉体上的折磨,这真是一只可怜的贝。

说一说、写一写、同伴、全班交流。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做练习册上的习题。

学生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

10.一只贝

漂亮:

投影、显示

可怜:

 丑陋

可敬:

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勇于奉献

9月25日

11.狼群

1、掌握本课生字,理解“默契”、“惩罚”等词语的意思。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狼群的集群生活方式,边读边批自己的阅读感受。

3、通过学习,懂得团结协作对于生活乃至生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与人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及难点

通过学习,懂得团结协作对于生活乃至生存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与人团结协作的精神。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法情感朗读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你见过原野上纵横驰骋的狼吗?

你听过山谷中凄厉的狼嚎吗?

一只狼是孤独的,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狼选择了群居生活,共同进退。

让我们一起走进和我们一样过着群居生活的狼的世界吧!

板书课题。

1、学生自由说。

2全班齐读课题。

3学生自由发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1、教师导读:

现在,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从那几个方面具体介绍狼群的生活特点。

2、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如:

呼啸:

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在文中指一边跑,一边叫。

表现速度快,气势大。

望而生畏:

看见了就害怕。

畏,害怕。

退避三舍:

指主动退让,不与狼相争。

默契:

没有明白说出谁做什么,但彼此却有一致的配合和行动。

至高无上:

最高的,没有比它权力更高的了。

俯首帖耳:

一切听从别人的命令,形容卑屈驯服的样子。

身先士卒:

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

3、指名分段读课文,理解文章结构: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

总写狼友良好的群居生活习性。

第二段(第二至三自然段):

写狼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团结,力量十分强大。

第三段(第4至11自然段):

写头狼的产生、权力、责任。

第四段(第12自然段):

总结全文,狼正是依靠这种集体力量生存下来的。

4、抽生回答。

5、指名反馈:

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具体介绍狼群的生活特点?

读课文

交流

 

学习生字,小组交流

1、各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2、教师巡视。

读课文,同桌互相学习生字

 

班级展示,教师点拨

1、认真观察生字,说说你要提醒大家的地方。

2、书写生字。

学生交流。

学习“狼群特点”部分

读文本,体会特点

1、教师导读:

今天,我们先了解一下狼群威力巨大、“分工明确,配合默契”的特点。

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把自己读文后的感想旁注在边上。

2、指名反馈:

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狼群威力的巨大?

(1)“一只狼的攻击力量是有限的,而一群狼呼啸而过,能使凶猛的老虎、棕熊望而生畏。

(2)“有人曾亲眼看见一只几百千克重的巨大棕熊,被狼群追得走投无路,乱扑乱咬,结果被狼群一拥而上,扯成碎片。

3、教师小结:

同学们,一只狼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一群狼的力量是我们无法估量的。

这就是狼选择集体生活的原因。

4、教师指名反馈:

那么,在这个强悍的集体中,它们是怎样分工的呢?

抽生读第三自然段。

5、画出关键的句子。

7、教师小结:

狼就是这样的团结,即使在瓜分食物的时候,它们也从不为争食而互相撕咬。

狼群捕食的成功给予你什么启示呢?

读课文,同桌互相学习生字

 

①指名说说“望而生畏”的意思。

②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有感情地朗读。

③教师小结:

这一句话作者通过对比的方法,突出了狼群威力的巨大。

①指名说说读了这句话的感想。

②你是从句子中的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③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围的围,追的追,拦的拦,截的截。

6、想象狼群捕猎的画面。

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本文的四字词语,学生读一读。

2、指名反馈: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了哪些有关狼群的知识?

3、教师小结:

同学们,一只狼的力量是有限的,一群狼的力量就不能低估。

它们的力量威猛,团结合作,在恶劣的环境中顽强地生活着。

今天,我们再读课文,继续了解狼群的其他特点。

生说

二再读课文,读中悟情.小组交流。

1、教师导读:

在一个集体中,我们需要一个领导者、组织者。

在狼群中,这个领导者和组织者就是头狼。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后半部分,并思考:

(1)头狼在狼群中处于什么地位?

(2)头狼在狼群中肩负着怎样的职责?

(3)头狼是怎样选出来的?

2、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读中解答疑难。

3、学生自由讨论,并回答。

4、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以上问题,我们再次明确了狼群生活的特点,谁愿意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呢?

1、学生批注。

2.反馈学习情况,并朗读体会重点句子。

3.有感情朗读自己最受感动的部分。

4.讨论交流。

 

学生展示,交流。

教师抓住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学生朗读。

写自己的感受、想法,交流。

三、联系实际,拓展升华。

三、总结全文,启迪学生

1、出示句子:

“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中,狼正是依靠狼群集体的力量顽强地生存下去。

2.教师:

从这句话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说一说、写一写、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想象,说一说狼经历了哪些恶劣的环境。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四.布置作业。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的动作()的环境()的老虎

()地掩护()地放哨()地嗅

 

板书设计

11.狼群

集群生活:

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头狼权利、义务:

抵抗敌害、调解纠纷、巡逻报警、踏路探险

团结协作

 

12.美丽的眼睛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并积累新词。

2、会用读、思、批、诵的学习方法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并养成自主积累的好习惯。

3、通过品读词句,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爱,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从小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思想。

学习课文,展开丰富大胆的想象,激发联想的兴趣。

教学重点及难点

运用读、思、批、诵的学习方法品读课文,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爱,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从小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思想。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情感朗读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揭题,导入新课

 

你们见过海豚吗?

你们课前都收集了很多有关海豚的资料吧,谁来向大家介绍你收集的信息。

学生自由说。

请同学们来读课文。

……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抽生接力朗读课文。

要求:

把字音读准确,把语句读通顺。

2、自由朗读课文,用简练的语句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同学们,我们不仅要会读还要学会边读边思考。

生自由发言。

请孩子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理解感悟

v1.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几次提到“美丽的眼睛”?

用“”勾画出相关语句。

v2.议一议,为什么说那是“我”这辈子所看过的最美丽的眼睛?

v3.再带上你的体会读一读这些句子。

四、总结,拓展。

其实,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的无名英雄。

在危难时刻总能挺身而出,帮助我们度过难关。

1、生自由讨论并回答。

2、教师总结:

孩子们,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一个个美丽的故事,让爱永驻心间,用爱构建美丽和谐的家园。

小组合作学习。

交流:

第一次,,看到的竟是海豚的眼睛――那是我这辈子所看过的最美丽的眼睛。

第二次,我已经到达安全地带后,又用那美丽的眼睛看着我。

就这样,我们彼此默默地注视了好一阵,时间好像完全停止了。

 

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

是呀,海豚为我们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名副其实的海上救生员。

我们在赞美、感谢海豚的时候,也应该自觉地保护他们

生读。

作业

1、积累本课的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

12.美丽的眼睛

和谐

海豚救我

(动物)(人)

 

积累与运用(三)

教学目标

1、巩固学过的成语,体会成语的意思及感情色彩的不同,并学会在生活中运用。

2、积累各种谚语,体会谚语的含义,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3、掌握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乐于用普通话文明地讨论交流保护青蛙的方法,能认真耐心地倾听他人说话,能抓住要点。

5、认真观察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不拘形式写下所见所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6、培养个性化阅读,从不同角度有所获。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成语的感情色彩,并在生活中运用。

难点:

了解阅读方法,鼓励个性化阅读。

三课时。

教学方法

情感朗读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教学随想

活动一:

温故知新 

朗读

互学

交流

1、学生自由读成语。

同桌相互读。

2、抽读。

3、小组讨论两组成语的特点。

(都是有关动物的成语。

第一组:

贬义;第二组:

褒义。

4、再读,感悟它们感情色彩的不同。

5、在实践中去运用、感悟。

(1)分小组交流搜集的有关动物的成语,并注明它们的感情色彩。

(2)全班交流。

6、全班齐读成语。

活动二:

语海拾贝

1、学生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合作读,互相指正。

3、抽读。

4、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谈感受,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1、学生自由读谚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内检查,要求读准确。

3、小组内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动物的谚语,组长做记录。

4、全班交流收集到的类似的俗语、谚语,并把这些句子记在“采蜜集”中。

活动三:

互动平台

交流、汇报。

 

1、学生自由读对话,想一想:

你从中读懂了些什么?

2、小组交流读了这段话后的收获。

3、小组分角色朗读,找一找,勾一勾,议一议:

有哪些读书方法。

4、全班交流阅读方法。

5、除了书上列举的阅读方法外,你还知道哪些阅读方法?

6、再读对话,把这些阅读方法记下来。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境,引出话题

1、配乐朗读辛弃疾的词:

同学们,听了这首词,你有什么感受?

2、复习旧知识: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青蛙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谁能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青蛙?

二、讨论交流,提出建议

1、教师: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青蛙对人类那么重要,可近几年来青蛙的数量却显著地减少了,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请大家和同桌交流一下。

2、指名反馈:

近几年来青蛙的数量显著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3、教师:

看来,保护青蛙的行动迫在眉睫。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青蛙呢?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怎样保护青蛙。

4、集体交流反馈。

请小组代表到讲台上展示方案。

要求:

声音洪亮,吐字清楚,有条有理,态度大方。

其他同学专心倾听,认真思考。

三、课堂小结,深化主题

教师小结:

同学们,保护青蛙从我做起。

只要我们都自觉地行动起来,为保护青蛙出一份力,那我们生活的环境就会更加和谐,更加舒适,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

第三课时

习作百花园

一、激发兴趣,指导看图

1、教师出示图:

这一单元我们阅读了不少与动物有关的文章,今天我们还要来写一篇和动物有关的看图作文。

2、引导看图:

插图中的动物有那些呢?

3、教师导:

这幅画,有人认为讲述的是一个团结互助的故事。

有人认为讲述的是一个破坏树木的故事……你们觉得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呢?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然后想一想。

二、集体交流,拓展思维

1、指名说说故事,其他人倾听,并提出建议。

2、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情况,提出以下要求。

(1)观点明确,围绕自己的主题说。

(2)想象要丰富,同时要注意故事情节的合理性和完整性。

(3)把故事的经过说清楚、说具体。

3、小组内交流故事,注意倾听,互相评议、修改。

4、推荐代表说一说故事,集体再次评议。

三、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四、反复品读,耐心修改

1、分别请不同水平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文章,请同学们评议、修改。

2、学生相互交叉读、交叉改。

3、学生自读自改。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

从同学们所讲述的故事中,我们不难得出一个启发:

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观点去思考问题,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