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心灵的伟大圣雄甘地》教案 人民版选修4.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98458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心灵的伟大圣雄甘地》教案 人民版选修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 《心灵的伟大圣雄甘地》教案 人民版选修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 《心灵的伟大圣雄甘地》教案 人民版选修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 《心灵的伟大圣雄甘地》教案 人民版选修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 《心灵的伟大圣雄甘地》教案 人民版选修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心灵的伟大圣雄甘地》教案 人民版选修4.docx

《高中历史 《心灵的伟大圣雄甘地》教案 人民版选修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心灵的伟大圣雄甘地》教案 人民版选修4.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 《心灵的伟大圣雄甘地》教案 人民版选修4.docx

高中历史《心灵的伟大圣雄甘地》教案人民版选修4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心灵的伟大——圣雄甘地》教案人民版选修4

[教学目的]

(一)  知识与能力

①通过非暴力抵抗基地、文明不服从运动、阿姆利则惨案、食盐进军等史实来把握和理解

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内容;

②感受甘地为印度民族独立事业而贡献一生的坚定信念和斗争精神;

③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二)  过程与方法

1.    学会从历史图片、历史资料中获取相关的信息,认识历史,理解历史,感悟历史;

2.    学会用表格法归纳、整理知识点;

3.    学会独立思考,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不断深入上升为理性认识,进一步加深对历史史实的理解。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体会甘地为了印度的独立事业而贡献一生的坚定信念和自我牺牲精神;

⑵感悟甘地那颗宽广、博爱、伟大的心灵,启迪我们珍爱生命,友善地待人接物;

⑶理解甘地的非暴力思想,感受和平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之一,热爱和平。

[教学重点]

简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当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史实;

[教学难点]

认识甘地在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四单元亚洲觉醒中的第二课。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各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加紧了对亚洲地区的侵略。

亚洲人民奋起反抗,中国、印度、土耳其等国兴起了民族民主运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形成了“亚洲觉醒”的洪流。

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亚洲觉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课标和教学指导意见,本课主要以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当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史实为依托,着重理解甘地在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体会甘地为印度的独立事业而贡献一生的坚定信念和自我牺牲精神,感受甘地的伟大的心灵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

「导入」:

向学生展示甘地的图片,请学生谈看到图片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结论:

一个相貌普通,个子矮小,瘦骨嶙峋的人物。

教师讲述: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印度,有这样一个貌似平凡的人物,当时的印度总督蒙巴顿曾打量着他,觉得:

“他简直像一只小鸟,一只蜷缩在沙发里可怜的小麻雀。

”然而,当他离开人世的时候,整个印度上下乃至于全世界的人民都感到悲痛的不已。

各界人士,包括各政府的代表及高官贵人来到他的葬礼,为这个人的离去表示深深的敬意。

直到今天,无数的人们还在纪念和缅怀他。

(放映人们纪念甘地的图片)

问:

人们纪念、缅怀的谁?

(甘地)他为印度人民做了什么,又为世界人民留下了什么,会受到世界人民如此的爱戴与尊敬?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圣雄甘地,走进他瘦小身躯中那颗伟大的心灵。

导入:

第五十五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最出风头的影片是获奖八项的《甘地传》,而最出风头的人物是传古多年的印度国父——甘地。

甘地出生于1869年,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印度国大党的领导人。

他三次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争取民族独立。

为祖国独立和人间公正,他一生中曾17次绝食,18次进监狱,5次遇刺。

1948年1月30日,甘地被极右分子刺杀,时年79岁。

具体而言,甘地又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

「新课教授」

一、非暴力思想的形成

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称甘地为圣雄,既是圣人又是英雄,甘地为印度做了哪些贡献,会得到这样的赞誉呢?

(在印度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甘地用什么样的方式领导印度人民抗挣?

(非暴力)

非暴力的概念我们现在也经常提到,假如你是一位领导人,采用非暴力的策略,你会采取哪些斗争方式呢?

(罢工、罢课、罢市、绝食、抵制等)非暴力,往往是作为一种斗争的策略。

那么,甘地的非暴力思想有没有什么不同之处?

我们从甘地非暴力思想的形成过程中寻找其中的答案。

问:

甘地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形成了非暴力思想?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自己概括归纳,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及概括归纳能力。

了解:

甘地的成长历程:

1、出生:

1869年信奉印度教的家庭

2、童年:

小时候的甘地就有做过一些坏事,如:

偷父母的钱去买烟,偷偷的抽烟、跟朋友在河边、餐馆偷吃羊肉(后来大力提倡素食主义),偷刮哥哥的金镯子拿去卖(因为向哥哥借钱在外游玩,还不出钱来,把镯子的一小部份刮掉、卖掉,再还給哥哥钱)【见引言】——第一堂“非暴力”课

3、教育:

甘地出身于印度一个古老的家族。

在印度这个等级森严、种姓界限分明的社会,这种优越的出身使他有机会到英国接受高等教育。

18岁在伦敦大学学习,受基督教《圣经》中“不要与恶人作对的教训”影响。

这种教育使甘地认清了印度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和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的屈辱现实。

他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种状况。

总结:

家庭背景:

第一堂非暴力课;

宗教因素:

印度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职业选择:

律师;

托尔斯泰等人的影响:

用宗教之爱改革社会、实现人人平等的思想。

甘地认为任何政治斗争都要以“仁爱”精神为主旨,形成了一整套非暴力的理论。

爱与真理的统一,即:

在坚持真理的同时,宁愿牺牲自己不向敌人施加暴力。

甘地的非暴力不仅仅是一种斗争策略,也是他的道德准则,他把这种理念升华为信念并渗透到政治斗争中。

二、为南非的印度侨民而战1893-1914

(过渡)在南非的岁月中,甘地实践了他的非暴力的理论。

问:

甘地在英国留学期间获得了律师资格证书。

1893年,24岁的甘地来到南非是来开拓他的律师职业生涯的,他为什么走上了政治斗争的道路?

(种族歧视)

(1)第一次感受种族歧视,萌发从政念头,开始争取印侨权益斗争。

(2)阅读托尔斯泰著作:

认同其以宗教之爱改革社会、实现人人平等的思想,认为任何政治斗争都要以“仁爱”精神为宗旨,从而形成了一整套非暴力的理论,建立“凤凰新村”非暴力基地。

(消极抵抗)

(3)放弃“消极抵抗”,坚持真理。

在坚持“真理”的同时,宁愿牺牲自己也不不向敌人施加暴力。

领导南非的印度侨民,反对禁止印度向南非移民的法案和条例。

(坚持真理)

三、为印度的独立而战

(过渡)甘地在南非斗争了21年,当他后来回顾他在南非的社会时说:

“上帝在南非为我的生活铺下了基石,并播下了为民族自尊而斗争的种子。

问:

“基石”和“种子”指什么?

(南非的斗争为甘地回到印度展开斗争打下哪些基础?

①非暴力理论;

②斗争的实践经验;

③个人声望

1914年,回到印度的甘地已经是一位成熟而且颇有声望的政治活动家,很快成为了印度资产阶级政党——国大党的领袖。

1924年,甘地成为该党的主席。

甘地在印度致力于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了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问: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在什么样的背静下兴起?

(结合课本及教师提供的资料回答)

1、运动背景

印度人民民族情绪高涨

①19世纪中叶,印度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一战后反英情绪迅速增长

②印度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要求摆脱殖民统治和改变政治无权地位;

③英国在印度制造种姓间的矛盾,并采用镇压和欺骗相结合的两面政策;

④甘地凭借极高政治威望,成为国大党领袖,并贯彻“非暴力”思想于实践。

⑤根本原因: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

⑥直接原因:

阿姆利则惨案;

(过渡)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抵抗大英帝国的殖民统治符合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趋势。

我们来了解运动的过程。

2、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A、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19—1922)

①准备:

1915年,甘地建立非暴力抵抗基地,培养具有非暴力不合作理念的青年骨干。

a、1919年,英国殖民当局颁布《罗拉特法案》,损害了印度人民的民主权利,激起全印度的激烈抵抗;

       b、英国殖民当局实行高压政策,制造阿姆利则惨案

       a、方式:

印度人民放弃英国殖民当局给予的头衔和名誉职位;

对英国人的立法机关、法院和学校等实行普遍的抵制,号召家家户户恢复手纺车纺织并抵制英货;

逐步进行抗税斗争,争取印度民族自治。

                  b、目标:

实现印度民族自治;

                  c、手段:

“非暴力不合作”;

                  d、过程:

全国性的抗英斗争——英经济损失惨重;

                            1922年,出现暴力冲突,甘地停止了非暴力运动;

e、结果:

(原因:

群众运动突破“非暴力”界限,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在斗争中的软弱与妥协。

                            随后,甘地被捕入狱,完成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

积极:

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印度日后独立奠定基础;

消极:

发动了广泛群众,但非暴力又限制运动的深入发展;

赢得敬意——“圣雄”

       B、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①背景:

a、1929年国大党通过实现印度完全独立的决议,授权甘地领导运动

b、1929年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英国为转嫁危机,加强对印殖民掠夺,英国在印度实行“食盐专卖法”,损害印度人民利益。

②运动:

1930年,“食盐进军”使运动达到高潮

③结果:

释放甘地,撤消取缔国大党的禁令,允许人民煮盐,停止不合作运动。

④影响:

进一步打击英国殖民统治,但没有实现印度独立。

        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新发展

       二战时期,甘地提出“英国退出印度”的主张,再次发出不合作号召。

       特点:

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的要求,第一次没有谴责人民使用暴力  

3、运动意义

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复兴印度的民族经济,抵制英国的经济侵略。

激发印度的民族意识,在印度民族的解放进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鼓舞了世界的其他民族的民族解放运动。

教师讲述:

印度解放以后,甘地并未成为权力的中心,晚年的甘地还为消除种姓制度、消灭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纷争而斗争,致力于调解印度各个教派的矛盾,主张各派合作。

1948年1月30日,甘地被印度教的狂热分子刺杀,时年79岁。

中弹的瞬间,甘地还以手势表示宽容凶手并为刺死他的人祝福。

甘地在宽容和博爱中终结了他的人生。

四、历史回响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曾讲到过三种伟大:

      一种是帝王、领袖的伟大;

         一种是精神、理智的伟大;

还有一种是仁爱、心灵的伟大。

甘地拥宽容、博爱感动着无数人,甘地因心灵而真正伟大!

泰戈尔在甘地去世的前十年就曾写道:

“在使人们断绝邪恶的斗争中,或许他不会成功,或许他会像佛陀和耶酥一样遭到失败但是他的一生对于子孙是一种教益,为此,人们永远牢记着他。

问:

同学们从甘地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

(爱、宽容、和平等)

教师总结:

如果我们用宽容的心怀去对待人和事,也许我们的生活会更明朗。

印度著名哲学家拉达克里希南说:

“甘地是恨和误解所充斥的世界中的爱和理解的象征。

他属于时代,属于历史。

”我想甘地和他的思想不仅属于历史,历史也不会忘记甘地和他的思想。

小结:

被誉为“圣雄”、“国父”的甘地,一生经历坎坷,颇具神秘色彩,他以非暴力主张多次组织波澜壮阔的群众运动。

在其50年政治生涯中,为唤醒民众的抗争意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和争取印度独立做了大量工作。

他所创立的基于真理、道义和个人精神力量的非暴力斗争理论,不仅是印度人民伟大的思想财富,而且以其广泛的世界影响成为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

 

[作业布置]

作业本

[课后反思]

甘地主义包括

①哲学思想:

宗教泛爱论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想结合的政治哲学(有利于团结印度不同种族、信仰、民族的人们共同反对殖民统治)

②政治主张:

非暴力不合作:

以不合作争取印度的自治和独立

                         以非暴力限制群众的斗争,反映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③经济思想:

提倡手工纺织,发展民族经济,抵制西方物质文明(崇尚印度古老文明,反对西方近代的物质文明)

④社会思想:

:

建立平等和谐的社会:

人人团结、小生产者互助平等。

核心: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019-2020年高中历史《思想家柏拉图》教案1岳麓版选修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方面:

了解柏拉图生活的时代及主要生平事迹,了解柏拉图的哲学观点、政治理念、政治实践活动以及雅典学园的活动,了解柏拉图的政治理念不断求索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方面:

(1)结合多媒体中示意的地图、图片,复述柏拉图的主要生平和政治主张。

(2)模拟演说,依据课本和补充的历史资料,认识孔子与同时代的其他诸子主张的异同。

(3)鼓励学生多渠道查阅、搜集资料,以撰写小论文、发言提纲等形式,对柏拉图在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展开研究性学习。

(4)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了解柏拉图生活的时代及主要生平事迹,使学生认识到他之所以成为哲人,是与古希腊的民主政体以及他本人不懈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分不开的。

(2)通过了解柏拉图的哲学观点、政治理念、政治实践活动以及雅典学园的活动,正确评价他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和评价问题的能力与方法,树立正确的史观;培养学生热爱和弘扬人类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3)学生在了解柏拉图为实现其政治理念不断求索的史实基础上,从中感悟哲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为追求真理不懈探索精神的可贵。

【教学重点】柏拉图的政治、哲学观点及其影响与评价

【教学难点】1、柏拉图的政治实践及失败的教训

2、柏拉图的哲学观点最终是为其政治理想服务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有关古代思想家的音像资料不多,建议本课用文字加提问的方式导入。

导入示例:

教师用多媒体显示柏拉图头像及以下文字“西方的思想,或者是柏拉图的,或者是反柏拉图的,在任何时候都不是非柏拉图的。

”教师提问:

这段文字说明什么问题?

(柏拉图在西方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讲述:

柏拉图,他是古希腊思想史的丰碑,他是古希腊文明魅力的焦点,他留下了古代人类思维的梦想与创意,他将真理之光带给了人类的未来。

那么,他有哪些重要的思想?

为人类文化发展作出什么贡献?

由此导入新课。

一、柏拉图的生平和他的理想国

1.柏拉图生平事迹

(1)青年时代:

柏拉图与苏格拉底的师徒关系

(提出问题)教师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柏拉图的出生背景、家庭环境后,便可进入本目的第一个要点: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师徒关系。

建议教师用多媒体显示《柏拉图对话集》的部分选段,柏拉图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一生著述颇丰,但其作品大多是以对话的形式出现,请看他这些对话作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活动)年轻的柏拉图曾师从年过六旬的苏格拉底,从此他的政治哲学思想便深受苏格拉底的影响,以至于他一生创作的绝大部分对话,都是以苏格拉底为主要发言人。

(2)游历生涯:

柏拉图在地中海沿岸的游历

(提出问题)除了作品表现方式之外,苏格拉底还给柏拉图带来什么影响?

(学生活动)苏格拉底因不能见容于雅典的民主政体而被处死,这一事件改变了柏拉图对雅典民主政治的态度,他开始四处游历,寻找自己的心目中的理想国,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丰富的游历最终使柏拉图在百家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哲学思想体系即贤人统治下的贤人政体才是最好的政体,只有建立以哲学家为国王的国家才是最理想的国家。

(3)柏拉图的政治实践。

(提出问题)正值中年,满腔热情的柏拉图立即将他的理想政治体制付诸实践,然而结果如何呢?

由此进入本目第三个要点:

柏拉图的政治实践。

(学生活动)这个部分是本目教学的重点,教师可以借用材料解析题的方式辅助学生思考归纳柏拉图政治实践失败的原因在于其政治构想缺乏实践基础,当时实行僭主政体的叙拉古无法为柏拉图提供实践理想的政治环境。

政治主张与时代的格格不入使柏拉图的叙拉古之行最终以失败告终。

最后,教师可对本目进行总结:

叙拉古的风风雨雨使柏拉图的政治理想破灭,但政治的失意并没有泯灭柏拉图心中的理想,他开始创办雅典学园,通过传道授业培养一批既懂哲学、自然科学,又能治国的人才,即他设想的哲学王,通过他们去改变社会现实,间接地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由此进入第二目教学。

二、雅典学园

(师生互动)教师用多媒体显示雅典城外西北角阿卡德摩(Academus)即雅典学园的遗址,并配以文字:

阿卡德米(Academy),在这个风光明媚的学园里,柏拉图用诗意的教育感化着未来哲学王的心灵,用遥远的生命之光照亮着追索者的眼睛。

在这个门上曾刻有“不谙几何者不得入内”的学园里,柏拉图用音乐和体育充实下一代的心灵,用数学、天文学、几何学、哲学训练未来的哲学王。

在这里,公平与正义成为人类大厦永恒的支柱,恒久地照耀着人类历史的过去、现在还有未来!

(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完成一个体验式的练习:

假如你是一个渴望进入雅典学园学习的年轻人,请针对学园的要求与特点,设计一份入学申请书。

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申请书应包括申请者渴望学习治国安邦本领的愿望,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等。

通过这个练习,使学生牢固地掌握雅典学园的特点。

(学生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雅典学园的意义并总结:

首先,雅典学园是古代最早在教育目标上既体现社会功用性、又体现人文特性的教育机构,因此它常常被人们看作是世界第一所综合性大学。

其次,作为柏拉图思想的传播基地,由柏拉图倡导的“学以致用”、“学术自由”等传统直到今天还被继承,因此在历史上,雅典学园的地位比同类其它学园显得更为重要。

最后,学园聚集了当时希腊世界大批最有才华的青年来此从事科学研究和学术讨论,为后来西方各个门类的学科发展提供了许多原创性的思想,同时还培养了一大批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如亚里斯多德等。

雅典学园不愧为古希腊乃至整个地中海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库和人才库。

三、影响深远的思想家

1.哲学思想:

(提出问题)教师首先承上启下:

同学们!

前面我们了解了柏拉图的政治实践,那么他的政治理想究竟是什么?

我们还了解了柏拉图的雅典学园,那么他在学园中又向人们传播了哪些的思想?

下面,让我们一起祭起柏拉图的经典,深入其思想的精微之处,用哲人的智慧来启迪我们的灵感吧!

(师生互动)教师可用多媒体显示柏拉图著作《理想国》与《法律篇》的封面缩影,并简要介绍:

这两本著作是柏拉图最重要的两部作品,它们(尤其是《理想国》)浓缩了最完整的柏拉图思想,论述所及不仅包括关于国家及人的思想,也包括其著名的关于形式的学说,关于知识的理论,以及关于音乐、诗歌在社会中作用的见解。

它们对于西方人有关正义、统治、服从以及恪守道德的等观念问题具有强烈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了解柏拉图在著作中提及的第一个重要哲学观点——理念论。

由此进入本目第一个要点的教学。

(提出问题)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显示柏拉图洞穴比喻的故事并加以图示。

提问:

这个故事中的囚犯比喻现实生活中的什么人?

爬到洞口,看到真实世界的人又比喻现实生活中的什么人?

柏拉图想用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柏拉图用囚犯来比喻现实世界中的普通人,获得了自由,看见了真实世界的是哲学家。

柏拉图利用这个故事来告诉我们,“形式”其实就是那阳光照耀下的实物,而我们的感官世界所能感受到的不过是那白墙上的影子而已。

我们的大自然比起鲜明的理念世界来说,是黑暗而单调的。

不懂哲学的人能看到的只是那些影子,而哲学家则在真理的阳光下看到外部事物。

2.政治思想——理想国

(提出问题)柏拉图提出这样的哲学观点目的是什么?

由此进入本目第二个要点的教学。

(师生活动)教师可用多媒体显示“理想国”示意图并配加如下文字说明:

柏拉图的“理念论”是他政治思想的基础。

所谓“理念”就是城邦最初的那个样子,或者说是它的最初原型。

柏拉图认为,城邦衰败的最主要原因,是这个“原型”因为天长日久而被历史尘封起来,从而导致世风日下,道德沦丧、行为失范。

柏拉图认为要唤起人们对本真城邦“理念”的“回忆”,就必须在城邦“原型”即“理想国”的指导下,改造或改变现实的城邦,使之重新回到稳定和秩序的轨道上来。

那么柏拉图的“理想国”究竟是如何构建的呢?

指导学生看教材,并结合多媒体的示意图对其进行说明。

(师生活动)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进一步深化他们对“理想国”的认识。

提问一:

“理想国”的目标是什么?

(正义与幸福)提问二:

“理想国”的三个阶级是如何划分的?

(结合课后《阅读与思考》)提问三:

“理想国”的基础是什么?

(三等级各尽其职)提问四:

“理想国”的原则有哪些?

(等级划分、财产共有、普及教育等)

然后,教师可以调查学生,愿意扮演“理想国”社会分工中的哪种角色并陈述理由。

在绝大多数学生因为不愿成为被统治阶级而愿意扮演“哲学王”时,教师可以过渡:

柏拉图“理想国”的社会分工建立在等级划分的基础之上,所以这是一个存在阶级差别的社会。

在这种情况下,权力必然成为人们追逐的目标,但是,在这些渴望并争夺权力的人当中,又有多少人符合柏拉图“哲学王”的道德标准呢?

可见这种设想只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晚年的柏拉图历经政治的风风雨雨,终于也认识到这种“理想国”存在的缺陷,与现实格格不入,于是,他开始着手设计“第二等理想国”——“法治国”。

教师可用多媒体显示《法律篇》部分选段并旁白:

晚年的柏拉图开始承认法律在城邦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他指出,如果一个城邦没有好的办法让统治者变为一个哲学家,或是让哲学家成为国王,则法治仍旧比人治好,实行法治的国家虽不能称为最好的政制,却可以被称为“第二等好”的政制。

当然,柏拉图依旧念念不忘“哲学王”般的“人治”,他提出一旦集各种美德于一身的“夜间议事会”出现,就应该把城邦交还给他们。

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柏拉图设计的这两类“理想国”有何现实意义?

教师可以从第一种“理想国”强调“德治”;第二种“理想国”强调“法治”方面引导。

3.柏拉图思想对世界的巨大影响。

(1)他的哲学著作是西方文化的奠基性文献。

理性主义是柏拉图最突出的特点。

如果人们承认西方文明是一种以理想为代表价值核心的文明的话,那么,柏拉图便是这种理性主义的肇始者和最重要的代表之一。

无论是对世界、对社会还是对人生,柏拉图都坚持一个真、善、美统一的理想状态。

(2)柏拉图的学说还对基督教产生了关键性的影响。

基督教神学从他那里吸取了大量的理论营养,柏拉图哲学构成了它最基本的思想来源。

总之,不理解柏拉图,就不能理解基督教文明,也就不能理解整个西方文化。

正如西方后来的哲学家评价:

“欧洲哲学传统的最稳定的一般特征,是由对柏拉图的一系列注释所组成的。

”“人们可以说,西方的思想,或者是柏拉图的,或者是反柏拉图的,在任何时候都不是非柏拉图的。

课堂总结:

当苏格拉底这颗巨大的星辰陨落在地平线上的时候,柏拉图却熠熠升起,创造了西方思想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

诚如开篇所说:

西方的思想,或者是柏拉图的,或者是反柏拉图的,在任何时候都不是非柏拉图的。

柏拉图对西方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

他对真理孜孜以求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他的思想是值得人类永久珍惜的宝贵遗产。

问题探究:

在中西文化史上,孔子和柏拉图是东西方的文化巨人。

请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孔子和柏拉图思想的异同。

相同之处:

①时代背景:

两人都处在天下大乱的时代,面临相同的问题。

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了“仁学”和“理念论”;

②根本目的:

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

③两者都比较重视统治者的作用,并且都最终倒向人治。

不同之处:

孔子的仁最根本的标准是天下和国家的利益,面对分裂要求建立一个统一开明的贵族政体;而柏拉图只立足于雅典城邦而非整个希腊国家的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