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用比例解决问题》.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64947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用比例解决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用比例解决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用比例解决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用比例解决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用比例解决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用比例解决问题》.docx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用比例解决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用比例解决问题》.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用比例解决问题》.docx

用比例解决问题

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实际问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开拓思维。

重点:

认识正、反比例实际问题的特点。

难点:

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

课件。

师:

同学们,对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列一个等式。

因此,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些实际问题,还可以运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

1.教学例5。

师:

我们先看李奶奶遇到了什么问题?

你能解答吗?

试一试。

(课件出示:

教材第61页例5)

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

你是怎样想的?

怎样算的?

说一说。

7

生:

要求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就必须知道李奶奶上个月用水的吨数和水的单价。

从张大妈家上个月用水8吨水费28元中,

可以算出水的单价是28÷8=3.5(元),然后就能计算出李奶奶家上个

月的水费是3.5×10=35(元)。

师:

这道题还可以用比例知识解答。

首先我们要知道题里涉及到哪些数量,什么数量是一定的?

生:

题中涉及到用水的吨数和水费(水的总价),虽然没有出现水的单价,但是我们知道水的单价是一定的。

师:

根据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判断一下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

生:

它们的数量关系式是水的总价÷吨数=水的单价(一定),所以应

该用正比例关系解答。

师:

自己试一试吧。

学生尝试用比例知识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要明确:

因为每吨水的价钱是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关系。

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吨数的比值相等。

解:

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

28∶8=x∶10

8x=28×10

x=35

答:

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35元。

师:

想一想,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该怎样想呢?

学生可能会说:

•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到不变的量。

•只要这两个量的比值一定,就可以用正比例关系解答;如果这两个量的积一定,就应该用反比例关系解答。

……

2.教学例6。

师:

你能根据刚才总结的经验,试着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课件出示:

教材第62页例6题)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该怎么做呢?

生1:

根据题意分析可以知道,题中的总用电量是一定的。

生2:

知道了总用电量是不变量,确定题中的数量关系式是平均每天用电量×时间=总用电量(一定),所以这道题该用反比例知识解答。

生3:

当总的用电量一定时,用电时间与单位时间内的用电量成反

比例关系,也就是说,每天的用电量与用电天数的乘积是一定的。

解:

设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x天。

25x=100×5

x=500÷25x=20

答:

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20天。

只要学生解答正确,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设计意图: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选取贴近生活的实例作为学生探究的教学内容,本身就能激发学生极大的探究欲望】

师: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体会。

用比例解决问题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从而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有利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也为在以后的中学理科学习中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做好准备。

2.由于解答时是根据比例的意义来列等式的,学生可以巩固和加深对简易方程的认识。

在教学上要十分重视从旧知识中引出新知识,因为在这个过程中,蕴涵抽象概括的方法。

3.学生一般都不喜欢用比例方法,而喜欢用算术方法解答问题。

把学生从传统的算术方法中释放出来是教学的关键。

因为习惯很难改变,一种新的思维方法需要时间去接受,所以对于用比例来解决问题必须在以后的课堂中经常提到。

改变他们传统的思维习惯,也是为了和初中学习的新知识接上轨道。

A类

1.学生们做广播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8行。

如果每行站24

人,可以站多少行?

2.用一批纸装订成同样大小的练习本,如果每本18页,可以装订

200本。

如果每本16页,可以装订多少本?

(考查知识点:

用比例解决问题;能力要求: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B类

某种型号的钢滚珠,3个重22.5克,现有一些这种型号的滚珠,共重945千克,一共有多少个?

(考查知识点:

用比例解决问题;能力要求: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 解:

设可以站x行。

24x=18×20 x=15

2 解:

设可以装订x本。

16x=200×18 x=225

B类:

解:

设一共有x个。

945∶x=225∶3 x=126

教材习题

第62页“做一做”

1解:

设要用x元钱。

6∶4=x∶3 x=45

2解:

设可以买x支。

15×4=2x x=3

第63页“练习十一”

1.图形D是图形A按2∶1放大后得到的。

2.

(1)三角形B和三角形C可以由三角形A放大后得到。

(2)三角形A和三角形C可以由三角形B缩小后得到。

(3)*三角形B的边长是三角形A的边长扩大4倍得到的,但是三角形

B的面积是三角形A的面积的16倍;面积与边长不是按相同的比例变化的,面积的比是16∶1,边长的比是4∶1。

3 解:

设这棵树高xm。

15∶24=x∶4 x=25

4 解:

设运行14周要用x小时。

106∶6=x∶14 x=24

5解:

设x天可以完成任务。

6×12=8x x=9

6北京到郑州用了25小时

解:

设从北京到长沙x小时能到达。

700∶25=1600∶x x≈57

57<6 能到

7解:

设全程需要x小时。

30∶2=90∶x x=6

8解:

设平均每天要读x页。

30×8=6x x=40

9

(1)解:

设每小时应收割x公顷。

03×40=30x x=04

(2)03×40×8=96(t)

(3)略

10解:

设x小时能够返回原地。

72×10=90x x=8

11

(1)解:

设一个月的零花钱够用x天。

30×10=6x x=50

(2)一个月的零花钱够用多少天?

解:

设一个月的零花钱够用x天。

30×10=15x x=20

12 解:

设需要x块。

06×06×100=05×05x x=1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