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概论作业及答案网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968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学概论作业及答案网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法学概论作业及答案网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法学概论作业及答案网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法学概论作业及答案网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法学概论作业及答案网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法学概论作业及答案网上.docx

《法学概论作业及答案网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学概论作业及答案网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法学概论作业及答案网上.docx

法学概论作业及答案网上

第一次作业

单选题:

(共23道试题,每题2分)

1.“法律”一词在使用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下面属于狭义上使用的是(B)

A.法理学B.全国人大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C.法学专业   D.法律与道德的调整内容是一致的

2.在法的分类中,实体法和程序法分类依据的标准是(A)

A.法律规定的内容不同B.法的创制主体不同

C.法的效力不同D.法的适用范围不同

3.在法的分类中,一般法和特别法分类依据的标准是(D)

A.法律规定的内容不同B.法的创制主体不同

C.法的效力不同D.法的适用范围不同

4.在法的分类中,国内法和国际法分类依据的标准是(B)

A.法律规定的内容不同B.法的创制主体不同

C.法的效力不同D.法的适用范围不同

5.人类社会最早产生法律的历史时期是(B)

A. 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

6.国家司法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运用法律处理专门案件的活动,称为(C)

A.立法B.守法C.司法D.法律监督

7.法律关系的客体不包括(A)

A. 人B.物C.精神产品D.行为后果

8.在我国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国家机关是(B)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B.国务院C.国务院各部委D.地方人民政府

9.依据宪法规定,国务院总理由(C)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B.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推荐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提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10.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实行(B)

A.中央统一领导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地方自主管理D.设立统战机关

11.以下哪部宪法指导思想存在着严重错误(B)

A.1954年宪法B.1975年宪法C. 1978年宪法D.1982年宪法

12.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属于(A)

A. 单一制B. 民族区域自治C.联邦制D.“四实三虚”制

13.在我国1982年宪法中,未规定限制连续任职的是(D)。

A.国家主席B.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C. 国务院总理D. 中央军委主席

14.下列哪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D)

A.北京市B.石家庄市C.上海市D.正定县

15.我国人民检察院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是(A)。

A.领导关系B.指导关系C.监督关系D.平等关系

16.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私营经济是(D)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补充B.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益补充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7.宪法规定,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必须年满(B)

A.四十周岁B.四十五周岁C.五十周岁D.五十五周岁

18.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对外代表国家的是(C)。

A. 全国人大B.国务院C.国家主席D.全国人大常委会

19.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A)

A.1954年宪法B.1975年宪法C.1978年宪法D.1982年宪法

20.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B)

A.单一制B.人民代表大会制C.民族区域自治D.社会主义公有制

21.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必须年满(C)。

A.15周岁B.16周岁C.18周岁D.20周岁

22.把宪法分为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的依据是(A)

A. 修改的程序不同B. 制定的主体不同C.有无法典形式不同D.与现实关系紧密程度不同

23.把宪法分为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依据是(C)

A.修改的程序不同B.制定的主体不同C.有无法典形式不同D.与现实关系紧密程度不同

多选题:

(共17道试题,每题2分)

1.18世纪末,19世纪中叶,德国哲理法学派宣传的主要是(ABCDE)

A.人权B.自由C.平等D.宪政E.法治

2.英国的分析法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BC)

A.狄骥B.边沁C.奥斯丁D.庞德E.卢梭

3.法的要素是构成法的基本要素,教材赞同的三要素说是(ACE)

A.法律概念B.法律特征C.法律规则D.法律适用E.法律原则

4.法的效力的内容包括(ABD)

A.法的对象效力B.法的时间效力C.法的溯及力D.法的空间效力E.法的适用力

5.下列属于法律责任承担的种类有(ABC)

A.法律制裁B.补偿C.一般强制D.财产没收E.民事赔偿

6.下列属于正式解释的是(CDE)

A. 学理解释B.任意解释C.司法解释D.行政解释E.立法解释

7.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原则和要求是(ABCDE)

A.宪法和法律至上原则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依法行政原则

D.司法独立原则E.人权保障原则

8.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

A.人民主权原则B.分权原则C.人权原则D.法治原则E.民主集中制原则

9.下列属于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的是(ABC)

A. 选举权B.言论自由权C.集会结社权D.控告申诉权E.通讯自由权

10.宪法规定每届任期5年,但是任期不得超过两届的是(ABCE)

A. 国家主席B.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C.国务院总理D.国家军委主席E.最高法院院长

11.我国特别行政区不具有的权力是(CD)

A.立法权B. 司法终审权C.外交权D.国防权E.独立的行政管理权

12.关于行政区划,下列由国务院批准的是(BD)

A.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设立变更和撤消B.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行政区域界限的变更

C. 特别行政区的设立D.县、市行政区域的设置和变更E.乡、镇的设置和区域划分

13.关于全国人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A.每届任期五年B.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C.向全国人民负责D.与人民政协共同行使国家权力

E.在党中央领导下开展工作

14.我国实行间接选举的有(CDE)。

A.乡人大代表B.县人大代表C.省人大代表D.全国人大代表E.地级市的人民代表

15.我国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包括(BCE)

A.公民的财产权B.公民的劳动权C.劳动者的休息权D.公民受教育权E.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

16.下列人员中,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有(ABCDE)。

A. 国家主席B.国务院总理C.全国人大委员长D.最高人民法院院长E.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17.按照宪法,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是(ABCD)

A. 自治区B.自治州C.自治县D.自治旗E.民族乡

判断题:

(共10道试题,每题2分)

1.英美法系是判例法,就其法律渊源来说属于成文法。

(错误)。

2.诉讼程序采用纠问式的是大陆法系(正确)。

3.诉讼程序采用对抗式的是英美法系(正确)。

4.把法律分为公法和私法的是大陆法系的特点(正确)。

5.规定直接来自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形成的要求的是实体法。

(正确)。

6.规定和保证权利义务得以实现或职责职权得以履行的法是实体法(错误)。

7.执法的原则有:

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和高效率原则(正确)。

8.通过一定的方式使法律规范在社会生活中得到贯彻和实现的活动称为法的制定(错误)。

9.在我国制宪史上,1975年宪法是很大的倒退。

(正确)

10在我国,国务院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是中央人民政府。

(正确)

第二次作业

单选题:

(共27道试题,每题2分)

1.我国《行政诉讼法》制定的时间是(A)

A.1989年B.1994年C.1999年D.2004年

2.下列不可能成为行政主体的是(D)

A.行政机关B.法律授权的组织C.法规授权的组织D.公民个人

3.关于行政立法,错误的理解是(D)。

A.行政立法是一种抽象行政行为B.行政立法是行政机关的行为

C.行政立法是制定规范性文件的立法行为D.各级人民政府都享有行政立法权

4.下列不属于行政处分的是(C)

A.警告B.记过C.没收D.撤职

5.行政救济的途径不包括(C)

A.行政复议B.行政诉讼C.行政调解D.行政赔偿

6.下列不属于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是(D)。

A.行政法治原则B.行政公正原则C.行政公开原则D.比例行政原则

7.下列哪种方式不属于行政救济(D)。

A.行政诉讼B.行政复议C.国家赔偿D.行政许可

8.行政法基本原则中的核心原则是(B)

A.行政公正原则B.行政法治原则C.行政公开原则D.行政效率原则

9.我国曾经实施过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属于(B)。

A.宪法B.法律C.行政法规D.地方性法规

10.以下说法错误的是(C)

A.行政法调整的对象是行政关系B.行政法有多变性C.行政法有统一的法典D.行政法内容广泛

11.区分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的标志是(C)

A.犯罪是否得逞B.犯罪是否造成危害后果C.犯罪分子是否着手犯罪D. 犯罪是否达到目的

12.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监视居住的期限不得超过(C)

A.3个月B.4个月C.6个月D.12个月

13.某甲在夜间入某住宅窃取财物后,纵火灭迹,他明知该住宅里有人睡觉,起火后可能被烧死,但他仍然放火烧房,结果大火烧死1人,某甲放火致人死亡的行为属于(B)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D.过于自信

14.轻罪重判的刑罚思想与刑法中的下列(D)原则相违背。

A.罪刑法定原则B. 刑法适用人人平等原则C.主客观相一致原则D.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15.养花专业户李某为防止偷花,在花房周围私拉电网。

一日晚,白某偷花不慎触电,经送医院抢救,不治身亡。

李某对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是什么?

(B)

A. 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

16.根据我国刑法,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C)

A..应当免除处罚B. 可以减轻处罚C.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D..应当从轻处罚

17.中学生A于1981年4月5日出生,1998年3月28日重伤一名同学,1999年1月2日被捕,对A的行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应负刑事责任B.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处罚C.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处罚

D.不负刑事责任

18.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C)。

A.罪刑法定原则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诚实信用原则D.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19.甲男与乙女于某日中午公开在某公园内发生性关系,引起游客的极大愤慨,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对甲、乙的行为应如何认定?

(D)

A. 聚众淫乱罪:

B.组织淫秽表演罪C.寻衅滋事罪D.无罪

20.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的处罚原则是(A)

A.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B.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C.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21.甲教唆乙盗窃,两人为此制定了计划,并准备了作案工具。

乙在盗窃时被人发现即逃跑。

此案是(A)

A.甲乙构成共同犯罪B.甲不构成犯罪,乙构成盗窃罪(未遂)

C.甲构成教唆犯罪,乙不构成犯罪D.甲乙都不构成犯罪稜

22.犯罪客体是指(C)

A.实施犯罪的行为和手段B.法律所规定的犯罪的结果

C.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侵害的社会关系D.犯罪行为所侵害的对象

23.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在判决宣告以前一人同时犯有数罪而判了数个附加刑的数罪并罚,实行的主要原则是(C)

A.吸收原则B.相加原则C.限制加重原则D.并科原则

24.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下列情形不适用我国刑法的是(D)。

A.外国公民在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