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93258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化.docx

《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化.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化.docx

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化

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化

学校的发展不在于有多少现代化的设施,在于学校能否营造一种学习、反思、研究、合作、创造的文化氛围,在于能否培养出一支具有学习型、反思型、研究型、合作型、创造型的教师队伍。

2005年我校被批准为“XX省中小学校本研究实验学校”以来,我们凭借着“校本研究”这一平台,凸显“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理念,构建了符合我校特点的校本研究之路,有效的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一、我们对校本研究的初步认识

   教育是什么?

古今中外众说纷纭,美国的杜威说:

“教育即生活。

”英国的斯宾塞说:

“教育为未来生活之准备。

”我们的理解是:

教育就是要充分X扬学生的个性,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完美发展。

我们的教育理念是让教育适合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合我们的教育。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为主导,教师是教育活动的最终实施者,学校教育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因此,我们把校本研究的工作重心确立在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上来。

   什么是校本研究?

我们认为校本研究就是按照“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这一指导思想,唤醒所有教师的研究意识,提高研究能力,不断发现、提出并解决学校在发展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把校本研究工作进一步具体化,定义为“一种理念,一种思维,一种实践,一种文化对话”,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实践论的观点在校本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由此,确立了我校校本研究的行动目标:

转变观念,充分发挥教师在“校本”中的主体作用,组织有效的校本研究活动,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运用为载体,搭建师生交流的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二、我们对校本研究的尝试

   

(一)转变观念,充分发挥教师在“校本”中的主体作用

   1、让教师成为学习者

   孔子曰“学不可以已。

”学习是学校发展的最重要的价值观,学校的一切问题都可以通过学习得到解决,教师的差异在于工作中的学习。

我们的观点是学校的发展取决于教师的发展,只有每个教师水平提高了,学校才会有发展的希望,因此我们非常重视教师的学习和培训。

   ①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培训。

有许多学校怕化钱不愿意让教师参加外出学习,而我们的观点正好相反,我们是为了节省资金才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外出学习培训,这笔帐我们认真想想就会明白,教学理论、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是由许多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花费了很多精力和财力进行研究总结出来的,我们只派1-2名教师就把它学来了,然后在本校内进行汇报,并展开研究学习,在本校内实行经验成果嫁接,其不是更为节省。

   ②专家指导。

有许多理论性的问题、教学实践中的困惑、课堂教学指导与评价等光靠本校教师的力量是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的,我们经常聘请教育专家来学校进行现场指导,引进他们新的理念和教学思想,充实与更新教师的理念,开拓思路,不断进取。

目前,我校已经与XX省教科所建立了长久联系,随时出现问题,我们随时进行联系。

这样我们每年聘请专家的次数均在3次以上。

   ③骨干引领。

为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学校规定每个骨干教师每年至少承担一项研究课题,指导培养教师每人每学期在20人次以上,每学期至少举办3次观摩课或公开课,组织开展教学问题研讨活动5次以上。

此做法为教师的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实现了优势互补,互相启发,达到资源共享、智慧共享的目的。

   ④同伴互助。

《论语》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学中的问题随时都会产生,问题解决最快捷、最方便的做法还是同伴互助。

所以,我们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同科教师座谈活动或一对一的问题研讨活动,专门设计了教师问题研讨座谈记录表,并把它列入了教师业务成绩考核中。

   ⑤鼓励自主探究。

走近理论,走进理论,是教师专业发展所不可缺少的。

但理论似乎与第一线教师之间横亘着一条很难跨越的鸿沟。

如何架设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让理论走进教室,走进教师的职业生涯,是目前校本研究中需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

我们对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笔记在要求上打破了原有常规做法,我们不是光看教师记录了多少教育理论知识,而是主要看运用了什么理论,有了什么收获,出现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效果如何,多让教师写写自己的教学心得,让教师在实践中促进学习,加深对教育理论的认识理解,促进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效结合,从而也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

   2、让教师成为一个反思者。

孔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反思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态度和习惯,反思是指教师作为一个“他者”,不断检讨自己的教育理念与行为,不断追问“我的教学有效吗?

”、“我的教学能更有效吗?

”等问题,不断总结自己工作的得失,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不断修正自己的策略,从而获得持续的专业成长。

   教师成长公式为“经验+反思=成长”。

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

”——波斯纳。

因此,我校对教学反思非常重视,教学反思是校本教研的一朵奇葩。

要求教师每节新授课必写“教后记”,并在课时教案纸上体现出来,每两周一汇总上交教导处,从中选出一部分优秀的教学“反思”进行交流。

此项活动不仅使教师养成了自我反思的习惯,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也加强了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3、让教师成为一个研究者。

研究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教师就是研究者,教室就是研究室,教学过程就是研究过程,教学成果就是研究成果。

在校本研究中,我们坚持从学校自身需要出发,采用教师叙事研究、案例研究等方式,以一个个具体的事例为对象,从中反思,探讨对策,改善教学。

为了方便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我校设立了“教师论坛”,教师讲述自己遇到的教育问题或教育困惑,其他教师跟贴,进行帮助,谈谈自己的做法,发表自己的见解。

我校就是利用“教师论坛”这一平台,让教师在不断反思中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通过叙述教育事件来改进、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

   4、让教师成为一个合作者。

合作不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态度和姿态。

教育现象错综复杂,教育问题多种多样,要更快、更好的处理这些问题,光靠单个人力量是不能实现的,所以我校非常注重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我校在原有教研组的基础上构建了“各学科教师研究团队”,每个团队都有学校领导进行分管,每周定期召开团队研讨交流会,这样有效的实现了教育教学经验嫁接技术,缩短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历程。

   5、让教师成为一个创造者。

创造是能力的体现,是教师个性的发挥。

我们利用科学的发展观来审视教师的教学,把备课看成是“设计”,把课堂看成“实践”,把学生的学习进步看成是“成果”,按照这样的思路,我校的教师每天都是在进行设计创造,通过课堂实践检验,发现自己的成果和不足,进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也就不断的创造出新的成果来。

   

(二)开展有效的校本研究活动,让教师在参与活动中实现成长

   1、课堂教学大练兵活动。

为了体现新课改要求,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我们每个学期都组织课堂教学大练兵活动。

练兵的形式有:

公开课、优质课、研讨课、说课等。

公开课的做法是面向全体教师,规定所有教师每学期举办一次公开课教学活动,听课前提交教学设计,进行分析研究,听课后由本学科团队负责人组织同学科教师进行认真评课,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并做好记录。

优质课的做法是面向部分优秀的授课教师,采用自愿报名的办法,由学校成立评课小组,对所有的参加讲课教师进行打分评价,按照成绩评出等次。

研讨课是针对具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进行的活动,研讨课的操作流程如下:

①集体设计→②课堂行动→③评议反思→④提炼升华。

这样一个不断循环的研讨过程,我们规定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以学科组为单位,每2周至少举办一次研讨活动,其它学科组每3周至少举办一次,并做好记录。

   2、教师“说事”活动。

为了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教学研究氛围,让教师们在谈论中得到成长,我们举办了教师“说事”活动。

活动形式不拘一格,有的是学科教研组组织的,谈谈教学中的事。

有的是教导处组织的,谈谈如何改进教师的教学。

有的是政教处组织的,谈谈如何进行学生管理。

有的是课题组组织的,谈谈课题的进展情况等。

   3、教师“比武”活动。

为了提高教师竞争意识,促进校本研究活动的开展,我们每个学期都组织教师比武活动,活动的内容有,论文成果比赛、讲课比赛、说课比赛、获奖比赛、教学设计比赛、教学案例比赛、教育叙事比赛、制作课件比赛、书法比赛、演讲比赛等。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

   4、教研组特色活动。

为了发挥教研组的工作积极性,我们鼓励教研组举办一些适合本学科的特色研究活动,并在每学期结束对教研组的工作情况进行评比。

如我校语文组创办了文学社,出版了《双河报》,开展了学生作文“同伴文学路”活动,多次举办了学生作文比赛活动和演讲比赛活动,成立了《少年天地》小记者站,每年征稿都在1000多份以上,学生发表作品20多篇。

音乐组成立了“小荷文艺演唱队”等。

   5、教师论坛活动。

问题即课题,如何把问题处理的更好;经验即财富,如何把多人的观点、众多的经验集成一个好方法。

为此,我校每学期定期举办2次教师论坛活动,在论坛会上每个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困惑,其他人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展开讨论;集体或个人一些好的做法也可以在论坛会上进行交流等。

在论坛会上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集体研究讨论、小组讨论、或请教专家的方式得到解决,并在下次论坛会上公布讨论结果。

从而使教师在不断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获得成长。

   6、校本研究评比活动。

为了鼓励先进,发挥模X带动作用,提高教师参与校本研究活动的积极性,我们每年举办一次校本研究评比活动,并在教师节大会上进行公开发奖。

参评的X围有各处室、各年级组,各学科教师研究团队、各课题组、教研组和教师,评选项目有校本研究先进集体、先进教研组、优秀团队、优秀课题组、先进个人等。

   (三)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运用为载体,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方面,应该说全校师生都树立起了课程建设意识。

我们的课程研发宗旨是:

弘扬学校传统,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服务当地经济的发展。

   现在业已使用的教材有《校本研究工作手册》《校长寄语——话敬业》、《主任寄语——话课改》、《教育理念与校园文化宣传语集锦》、《招贤二中课改观念30条》、《业务校长讲座系列》、《教师课堂不合理行为》录像剪辑、《教师教学反思录系列》、《教师教后记系列》、《育英教研》系列、《双河报》系列、《学生心理案例分析集》、《做站直的中国人》、《教师心律传真三部曲》(《理解学生,享受教育》、《教师心得体会集锦》、《课堂突发案例分析集锦》)等,还有由学生自主编辑由文学社出版的《校园酷语集》、《校园怪现象》、《我的处女作》等。

这些校本教材的编写无不凝聚着教师们辛勤研究的汗水,教师也从中得到了锻炼,使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为我校的发展和学生成长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搭建师生交流的平台,促进师生共成长。

   学校自建校初就成立了“校园之声”广播台,成立了“心理咨询室”与“心情宣泄室”、“师生交流室”、“教育音像室”、“奥赛培训室”、“师生作品展览室”、“教师论坛”等。

自04年8月学校成立了“双河文学社”,编辑出版《双河报》。

同时组建的还有“小荷文艺演出队”。

同年12月学校教科室又编辑发行了《育英教研》。

06年夏,《少年天地》杂志社在我校设立“招贤二中小记者站”,这些阵地的建设,为师生之间、师师之间、生生之间提供了交流学习的机会,有效的促进了我校师生的共同进步。

   三、取得的初步成果

   校本研究活动打出了我校的品牌,我校先后被确立为“日照市重点教育科研课题实验学校”、“XX省中小学校本研究实验学校”、“日照市规X化学校”、“日照市优秀家长学校”。

通过校本研究活动的开展,我校教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我们的教师转变了教育教学理念;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反思;学会了完善自己、丰富自己。

目前,已有市级优秀教师1人,市级骨干教师2人,县级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学新秀15人,3人参加省骨干教师培训。

教师发表省级以上论文100多篇,先后有2人参加市优质课比赛获一等奖,有21人参加县优质课比赛获得一等奖,制作课件先后有3人获得市级奖,有12人获得县级奖。

   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促进了教学成绩的不断提升,我校的中考成绩连续多年获得全县前5名,评估成绩多年连续位居全县前4名,连续3年被评为教学示X学校。

学生参加全国各类竞赛,有46人获得国家级奖,有65人获得省级奖。

学生在省内外刊物上发表作品72篇。

近年来我校送出的学生在高考中有100多人进入了重点本科线,其中有1名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

 

如何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007-12-2611:

26:

00|By:

gqcxg]

如何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聆听杨启亮教授报告有感

2008年12月23日上午,我提前来到X店区教师进修学校,参加市首批骨干教师培训。

得知做讲座的是XX师X大学教授,就觉得这样的讲座又是专家与实践者的一次远距离的无聊对话,这样的讲座其实不听也罢,即使要听,也只能是带着一双耳朵听听就行,不必往心里去。

不出所料,他的开场白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

他讲了两点:

一是不能录音和录像,这样做的原因只是怕被人抓了什么把柄;二是听他讲座的各位教师不能太认真,只希望大家在走出报告厅后,就可以将他和他所作的讲座都忘记。

说到这里,他还说:

若真能做到这一步,我就对大家说谢谢了。

这样的开场白在我看来一则是谦虚;二则是噱头,说客气一点,也可以算是一个与家大家作心灵沟通的饵子。

然后,他就按照他的思路滔滔不绝地讲开了。

先对“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说法批判。

这种观点我在几年前就听听说过,到现在已经听了很多次,私下寻思,这一定又是一个没多少自己东西的教授。

于是,我的心就如同长满野草的荒地,开始懈怠起来。

只是听,并没有用笔记录下一些东西;并且在听的过程中,还在做着其他一些东西。

总之,心不在焉。

后来,在仔细聆听中,我突然发现这位教授并没有像其他很多前来作讲座的教授一样,使用多媒体,更不是照着稿子在读,而是所有要讲的内容都是从他的脑海里流出,并且深切地感受到这位教授所讲的话语其实就是一篇充满激情的演讲稿,就是一篇有着生动文采的散文,还广泛地运用了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比喻。

于是,我就撷取了一些记录到我笔记本中。

教师的社会地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是教师的社会作用没有达到“不可替代性”。

医生、律师、汽车司机是专业人才,他们具有“不可替代性”,非专业人才干不了他们的工作。

而社会上,教师没有专业,缺乏“不可替代性”,北大、清华的优秀毕业生能够教小学一年级吗?

(一般人可能认为当然能,其实不然。

理由:

北大、清华的学生没有学“师X”专业。

根源在于在社会意识形态中,对于人从事教师职业没有专业要求。

)作为教师应该有什么样的专业,才能成为社会的“不可替代性”人才,进而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作为小学教师,内容简单,但是“教”不简单。

教师本身是一个专业,教大学容易,教小学难。

“名师”不重要,作为有水平的教师重要。

现在教师拿XX书太容易,难度比汽车驾照容易,大约相当于自行车驾照。

教师社会地位低,社会和教师自身问题。

我们中国的教师不要盲目的学习外国的做法,不要一味的崇洋媚外。

引进美国人提出职业倦怠期,教师不愿意教课了;孔老夫子的诲人不倦,为人师表,中国的教师是为人楷模,学高为师,身正为X。

美国人只把教师当作职业,而我们是把教育当作事业。

外国文化引进太多,连自己的“根”都找不到了。

课程改革老是强调“重构、重建”,房屋可以重建,但中国的五千年文化能重建吗?

教师要通过实现完整人格发展、塑造,由“规X道德”上升到“良心道德”,修炼“良心”成长,加强“不可替代性”专业素质提高,来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

学生越小,奉献精神越强,为什么?

和教师的影响“教”有关系吗?

学生乱扔垃圾,是不是教师也在扔?

现在大家感觉当教师不容易,很多教师不该负的责任,教师负了;很多教师该负的责任都负了吗?

普遍存在的“家教”问题,就是教师自己“闪”自己的耳光。

以前学生做错事,家长找老师到学校;现在学生做错事,教师唤家长到学校。

家长挨训后,不服气:

“我的孩子以前成绩很好,结果换了你这个老师,现在成绩下降了。

两个家长都没有换,只是换了老师,学生成绩差了为什么训我?

”(教师对学生的责任是什么?

对学生的关爱、广博的负责任,一个都不能少是基础教育的普及性。

教师要关怀每一个学生,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思想,是对学生没有选择的爱。

人类最仁慈的职业是教师和医生,如果医生对病人分穷富、只喜欢健康的,不喜欢垂危的,不喜欢疑难杂症,你有什么想法?

我们对学生应该怎样做?

我们把学生培养的都厌恶学习了,不喜欢上学了,连升国旗时都坚持不住晕倒了!

当教师比医生更难。

无数人有一种观点,就是“能者多劳”,其实,这是骗人的,这话应该倒过来说,应该说成“劳者多能”才对。

有的学校领导说,我们要办一所让家长满意的学校。

领导说这样话一定是没有经过自己的大脑的思考。

为什么要让家长满意呢?

家长真正的能满意吗?

每一个家长都能满意吗?

事实告诉我们,这是不可能的。

况且,家长他们是教育家吗?

他们对于真正的教育又懂得多少?

所以,应该将这话改一改才行,应该说成是“我们的很多教育工作需要家长的配合”,还可以说,“你们应该做一名合格的家长”。

在说到班主任不愿意当差班的班主任的时候,他说,要做一位好老师,就要主动去挑选一个差班来管,别人都能管好的班级,你能管好有什么了不起的呢?

如果你将别人管不好的班级管好了,你离名师这一称号也就不远了。

因为所有的好医生名医生都是通过对疑难杂症的医治而出名的。

在有的老师找不到科研内容,找不到要写的论文内容的时候,他说,现在的教育很多都是一片空白,要弄课题也罢,要写论文也罢,其实,只要你肯花心思,我觉得到处都是北大荒,到处都是踩一脚就能汩汩地冒油的黑土地,到处都是黄金。

对于现在的语文课的上法,他的批评多与赞扬。

他说,多媒体的使用一则失去了老师练字的机会,这样不能光大我们国家汉字与书法的优势;二则图片的使用在直观形象的同时,一定会挫伤学生的想象力,一X庐山瀑布的图片的显示,就会使学生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美景失去美的联想。

他还鼓励语文老师一定要坚守自己的阵地,让语言文字在学生的心目中鲜活起来。

在讲到学习知识的时候,他说,平时的学习九是将知识如同货物一样收集到一个仓库中,所有的试卷,所有的考试都是提货单。

如果平时没把知识积淀到仓库中,到时提货单来了,就不能准时地从仓库中提出货物,那么,你就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你就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教师的权威论在他那里被彻底颠覆。

他说,我们总是在说,是在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其实,孩子的创造力比我们成人要好得多,究竟是谁培养了说的创造力还说不定。

教师是谁培养出来的?

其实,真正能培养教师的,只有学生。

……

回想者他所讲解的整个过程和内容,其实,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他对当前的教育状况的忧思和希望教育状况得以真正改变的理想。

从他的所有话语中,我陡然地感受到他其实就是对教育的改革充满了更多理想,是一个希望教育改革的理想主义者。

尽管他说,不希望听他讲座的人记住他和他讲的内容,但我很不幸,还是记住了他——杨启亮先生,XX师X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与业务水平是上级教育部门、学校管理的要求,更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需求。

外需的强加不如内需的主动,我们要有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内驱力和紧迫感。

一线教师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平时外出培训、参加比赛的机会是凤毛麟角。

于是,现在各类校本培训方案纷纷出台,学校组织教师参与课改,从而形成利于教师成长的科研氛围。

可是,良好科研氛围的营造制囿于各校自身科研能力的强弱。

有的学校错误的评课理念,把教师的教学引入误区:

探究要有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入要有生活情境的创设;例题的设计要新颖、出奇;学生不能出错……似乎有了这些,上课才有看头、评课才有依据。

而这一切忽视了数学的求真和XX,一旦成为教师的教学指南,将影响到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关于什么是好课?

在这里我不想敖述,我只想说,没有完成预设目标的课不是好课;没有面向全体、全员参与的课不是好课;不允许学生出错的课不是好课;仅完成教材的复制而没有提升、拓展的课不是好课。

怎样才能使培训真正走向校本,进而走向师本。

我以为以下应该做好三个方面:

   一、积累、吸纳

   具体来说可分为两层意思,即“读有字之书,厚积薄发”;“读生活之书,兼收并蓄”。

   首先,我们应该养成随时读书的好习惯,做一个学习的有心人。

教育著作、专业学术期刊、自己喜爱的经典文学作品、各类教育上的帖子、有关刊物上的箴言美文,甚至日历上的小知识插页、报纸上的零碎消息等等,只要心之所喜或是己之所需的内容,不妨手录心记,——“拿来”。

这种带着思考而进行的指向性明确的积累,必定是有益的。

虽然客观上一线教师的确够忙碌够辛苦的,但我们只要有学习的欲望,时间总是有的。

   就阅读专业教育类书刊而言,笔者简单概括了三种适合我们一线教师的读书方法:

   1、细读慢嚼,扎实提高

   有针对性地选择重点文章、名家论述进行细细阅读,联系自身教育实践反复咀嚼品味,理解其内在精义。

“不动笔墨不读书”,细读这类文章论著,特别需要认真记好读书笔记,不但要把那些精辟深刻、意味深长的佳言妙语仔细摘录,更要随时在脑海中不断闪现阅读的感悟。

这种阅读方法可以使我们很好地拓宽眼界,主动挖掘自己的思想深度,促进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

   2、略读摘要,以少胜多

   有些论文、随笔、杂谈、短论,就是出自普通教师之手,大多为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感而发的经验之谈,或是作者个人的一些个性化探索与思考。

这些文章,往往自出机杼又鲜活实在,有的标题新颖,有的文风别具一格而又层次井然,有的开头结尾新颖独到而富有吸引力,这些都能给人很好的启发。

对于这些文章,阅读时不妨做一些提纲挈领式的摘要,以便日后参考。

这种向同行们学习的阅读,花时少而收获多,是帮助我们积累话题、打开思路的好方法。

   3、收集剪贴,勤于“反刍”   面对繁忙的教学工作,老师们确实不可能把太多的时间与精力花费在个人学习成长之上;而在林林总总的出版物中,优秀的教育报刊也比比皆是,老师们也不可能把它们拿过来一一阅读。

基于以上两点,收集剪贴式的读书方法便随之而生,此法的特点是省时、方便,能较快而有系统地积累资料。

粗略翻阅同事所订之杂志,随意浏览学校公有之报刊及网络上所发之帖子,当感觉某文很有参考价值而苦无时间静心阅读时,便可下载、复印。

偶尔翻到一些旧报刊,遇有中意者,还可以剪贴。

这样久而久之,积少成多,无形中也是个人学习的一大资源,遇有闲暇,再对其进行细细“反刍”。

   古人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之说,更有荀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劝学名句。

看来,只有广泛吸纳、兼收并蓄,才有可能厚积薄发。

面对如今的课改大潮,不学习便是选择被淘汰,我们又怎能固步自封,躺在原有的成绩簿上吃老本呢?

   二、实践、锤炼

   有这么两句话,一是“实践出真知”,另一则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可见实践的重要性。

   老师的实践,首先就在那多姿多彩的课堂里。

作为新课改理念引领下的教师,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大胆探索、放手实践,不但要把学习所得及时地带进课堂予以验证,应当不折不扣地实践课程理念,并在自己的课堂上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以期形成有价值的教学经验,逐渐形成比较稳定的个人教学特色。

   不要怕上公开课,因为公开课是很有价值的集中性锤炼。

作为一名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教师,我们应该把每一次公开课当作提高教学能力的一个台阶,要抓住一切锻炼和挑战自我的机会。

不论年龄大小,底子厚薄,我们的身上应时时保持一股初生牛犊般的锐气。

当然,我们同时也应时时警惕公开课在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