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exam.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92710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经济学exam.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劳动经济学exam.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劳动经济学exam.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劳动经济学exam.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劳动经济学exam.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劳动经济学exam.docx

《劳动经济学exam.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经济学exam.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劳动经济学exam.docx

劳动经济学exam

劳动经济学选择10*1’名词4*5’简3*10’论2*15’计10’

第一章

1、劳动力:

是存在于获得人体中的能力,是人所持有的一种能力,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也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2、(了解)劳动、人口、劳动适龄人口

劳动:

指人类使用生产资料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有目的的活动。

此活动的实现以劳动力的使用作为前提条件之一。

人口:

生活在一定社会和一定区域的人的总和,包括一切有劳动能力的人和无劳动能力的人,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劳动力资源和劳动力的数量质量。

劳动适龄人口:

人口中处于劳动年龄的那部分人口。

劳动年龄的上下限由国家规定。

3、劳动力资源:

指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的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其平均质量的乘积。

4、潜在劳动力和现实劳动力资源的区别

潜在劳动力资源: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拥有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适龄人口的总体。

劳动力资源:

虽未达到劳动年林个人实际参加劳动力,以及超过劳动年龄而仍在从事工作的人,如未成年人,重新被聘用的退休职工,农村中的半劳动力和辅助劳动力。

非劳动力资源:

劳动适龄人口总体中,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如残疾人、精神病人;另劳动年龄以外的未成年人和退休老人。

潜在劳动力资源=劳动适龄人口中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劳动年龄以瓦实际从事劳动的人口

现实劳动力资源:

一个国家或地区实际可以动用的劳动力资源。

现实劳动力资源=潜在劳动力资源—具有劳动能力但没有从事社会劳动的人

5、劳动力需求:

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6、(了解)劳动力需求的假设:

1生产技术的假设、2组织目标的假设、

3市场环境的假设、4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

7、(理解)劳动力需求曲线:

随着工资率的提高,企业劳动力需求来能够相应减少。

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从右下向左上倾斜的曲线,它充分说明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量与工资率之间的方向联系。

(劳动力需求曲线趋势:

向下走)

8、利润公式

利润最大化原理:

收入R:

是销售数量Q乘以单价P的积。

成本C:

主要由人工成本和资本成本构成。

9、(了解)生产函数

10、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劳动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时,最初劳动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

发生作用的前提是:

技术水平不变。

其他要素的投入量不变,由劳动投入的增加引起的变动:

第一阶段:

边际产量递增,总产量增加的阶段。

第二阶段:

边际产量递减,总产来能够继续增加阶段。

第三阶段:

总产量绝对减少阶段。

AP=Q/LMP=ΔQ/ΔL

特点:

(1)TP、AP、MP三条曲线都是先增后减的

(2)AP与MP的交点为AP的最大值。

两条曲线相交前,APMP。

(3)当MP=0时,总产量取得极大值。

收入与成本:

(总收入曲线与总成本曲线)

企业在增加产量时,需要投入更多的劳动,即需要增加可变成本。

如果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现象发生,就意味着随着产量的增加,劳动投入量的增加会超过产量的增加。

因此,即使工资率固定不变,人工成本也要超过产量X的增加部分而增大。

总成本将如图向右下方凸出。

(P13)

 

11、单个企业产量决定(了解)

企业的利润是总收入超过总成本的部分,随着产量的增加,最初收入增加的部分超过成本增加的部分是利润增大,但是,此后随着收入的增加低于成本的增加,利润下降,只有在边际收入与边际成本相同的X点进行生产,企业才能够获得最大的利润。

由于π=R-C所以其最大化的必要条件是:

单个企业劳动力需求量决定

一般情况下(市场包括买方垄断的状态,也包括完全竞争的状态)的总收入与总成本。

伴随资本量变化的总成本曲线的移动。

假定资本K从1增加到2或3时的总成本变化的状况。

在K=1情况下,增加产量,必须增加劳动力数量,因此,可变成本——工资便随之增多。

而在大量使用机器设备的K=2的情况下,产量的增加并不需要劳动力数量像K=1时增加得那么多。

因此可变成本增加的速度比K=1时缓慢。

当产量增加到一定量X1时,K=2的总成本变得低于K=1,与K=1,K=2,K=3的各自产量相对应的最低成本相联系的长期成本曲线成为点ABEH的连线。

(P21)

上述例子只是假定资本量得变化是非连续的,但是,资本与劳动相同,是可以连续变化的。

 

等产量曲线和等产量面

把等产量曲线画成一条连线,意思是劳动要素的投入,可以一点一点的替代资本。

(P22)

12、(理解)劳动力需求弹性

(1)需求完全无弹性,即:

Ed=0;

(2)需求完全有弹性,即:

Ed→∞;

(3)单位需求弹性,即:

Ed=1;

(4)需求有弹性,即:

Ed>1;

(5)需求无弹性,即:

Ed<1。

劳动力供给弹性

(1)供给完全无弹性,即Es=0。

(2)供给完全有弹性,即Es→∞。

(3)单位供给弹性,即Es=1。

(4)供给富有弹性,即Es>1。

(5)供给缺乏弹性,即Es<1。

13、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

假设企业劳动力需求为两类工人A和B,那么可以将A类劳动力需求来那个变动对B类劳动力的工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

劳动力的交叉工资弹性为正值,表示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引起另一类劳动力需求的增加,说明两者种劳动力为总替代关系;

劳动力的交叉工资弹性为负值,表示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引起另一类劳动力需求的减少,说明两者种劳动力为互补关系。

14、劳动力:

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参加忧愁的市场性劳动愿望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

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动力的范畴。

15、影响劳动参与率的因素

①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

②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

③工资水平

④个人非劳动收入

⑤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

⑥社会保障制度

⑦宏观经济状况

⑧其他因素

16、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与劳动力供给的变动区别(了解)

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

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资率变动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

表现为:

在同一条劳动力供给曲线上的移动

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指工资率不变的情况下,由其他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表现为:

劳动力供给曲线的移动

17、基数效用:

消费者行为是要通过购买时的选择,在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的条件下,用既定的货币收入购买的最大效用。

用数字表示,用基数1、2、3来表示效用数值大小。

序数效用:

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表示消费者的偏好次序和效用水平,

18、收入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纯收入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图+解释(重点掌握)

收入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p69)1收入约束线2余暇—收入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的四个重要特征:

第一,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第二,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第三,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值、凸向原点的曲线。

第四,主体的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不同。

3主体均衡:

约束条件下的最大效用。

为什么相切?

HY为收入约束线与U2线切于a点。

只有在a点,收入约束线HY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才能实现主体的均衡.a点就是主体在既定资源条件下获得最大效用的均衡点。

4约束条件变化与最佳时间结构的调整(重点掌握)

收入效应:

是指随着工资率的提高,劳动者可以用减少的工作时间获得同样的收入,因此当工资率提高时劳动者的供给反而减少。

(纯收入效应是从一条无差异曲线移向更高效用的无差异曲线所引起的。

一般情况下,纯收入效应使闲暇增加,劳动时间减少。

替代效应是指当工资率上涨时,单位时间所获得的收入增加,劳动者为获得更多的收入,宁愿牺牲闲暇,增加劳动量以多获得工资收入。

(相对价格提高的物品,必然引起较小的需求,价格提高的物品必然增加其供给,这就是替代效应。

工资率的变化同时带来两种效应: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替代效应对劳动供给具有正向影响;

收入效应对劳动供给具有负向影响。

19、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

在工资率较低收入较少时,工资率上升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故随工资率的提高,劳动力供给增加;在工资率较高水平并且收入也较高时,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故随着工资率的提高,替代效应造成的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增加,小于收入效应作用下的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减少,最终表现为工资率对劳动力供给的负向影响。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S为向后弯曲的形状,是因为: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共同作用,当收入较少时,人们愿意付出更多劳动,即牺牲闲暇来得到更多收入.当收入相对于个人需求来说较高时,工作的机会成本(放弃闲暇)更高,这时候,人们可能更愿意享受闲暇,使得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20、劳动力供求的变化对均衡的影响(了解)

劳动力供给变化:

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右移,均衡工资率下降,均衡就业量增加;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均衡工资率提高,均衡就业量减少。

劳动力需求变化:

劳动力供给曲线不变,劳动力需求曲线右移,均衡工资率提高,均衡就业量增加;劳动力需求曲线左移,均衡工资率下降,均衡就业量减少。

2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掌握)P105

劳动力市场均衡,工资率等于总的边际产品价值。

 

22、自愿失业:

由于存在工资刚性,市场购能随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或者由于存在有关工资率方面的法律规定,使工资率不能下降到法定最低工资率一下,总之由于实际工资率太高而引起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而造成的劳动者失业的现象。

非自愿失业:

是一种市场非均衡现象,不是由实际工资率太高而引起的,而是因为产品需求下降是厂商销售发生困难,对劳动力供给形成数量限制情形下发生的失业。

23、劳动力短缺还具有累积、溢散的效应。

累计效应:

指劳动力短缺时劳动力市场成为卖方市场,助长懒惰、工作不负责任、服务态度不好等弊端,于是进一步感到劳动力短缺。

溢散效应:

指某一工厂的劳动力短缺引起减产,使以这个工厂的产品为原材料的工厂发生原材料短缺,由此引起一系列短缺。

24、内部劳动力市场:

是相对于外部劳动力市场而言的,是指在一个用人机构范围内,以特定的规则和习惯来调节劳动力供求的资源配置机制。

25、劳动时间的计量:

指劳动者从事有酬社会劳动所花费的时间。

在劳动时间内,劳动者指出劳动力,生产物质和精神产品;在劳动时间以外,劳动者通过多种方式恢复和再生产出自己的劳动力。

26、劳动时间的特征

①劳动时间是法律规范的工作时间

②劳动时间是劳动者履行劳动义务和用人单位激发劳动报酬的时间。

③劳动时间是实际劳动时间与从事有关活动所花时间的总和。

27、劳动时间的功能

①计量功能

②指示功能

③保证个人及社会持续和发展的功能

④人际交往功能

28、(掌握)从劳动供给者的立场上看劳动时间(为什么选择长时间)

劳动时间的变化仅有工资率的变化和人们对收入及余暇的偏好改变引起的,作为最佳时间,劳动者不选择超短时工作,如果人们受用于某企业工作,他们就必须支付和劳动时间长度无关的准固定成本。

只要上下班就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不工作一定量以上的时间,效用就会低于闲暇。

29、(掌握)从企业的立场看劳动时间(为什么不是无限长的时间)

不管增氧延长劳动时间,最终都是由限度的,不仅是由于劳动时间的延长所带来的疲劳度增加导致对休息的需求上升等来自劳动供给这方面的理由所决定,同时,如果疲劳度增加,工作效率会下降,企业利润必然减少。

其他原因:

规范性的说明、集体作业的影响、准固定成本

30、制度劳动时间、超时工作、兼职工作、倒班与非全日制工作区别

制度劳动时间:

所规定的劳动时间。

超时工作:

法定劳动时间以外继续劳动,通称“加班加点”,在第一职业的制度工作时间之外,在同一地点为同一雇主提供额外的劳动。

具有季节性和随机性的特征,而在各行各业分布很不均衡。

兼职工作:

实际上也是一种超时工作,是在第一职业之外寻找其他的工作。

倒班:

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含量高的企业,为提高生产设备利用率,大多实行倒班制。

有白班、中班、夜班之分。

非全日制工作:

每周的工作时间不低于法定劳动时间。

31、就业与就学决策155-156(看一下)

随着社会、经济与教育发展,人们对教育的支付能力提高,选择就业的年龄出现了向后推移的倾向,但就业推移是由条件的:

一是这种推移是由极限的,总有学历教育结束的时候;

二是在经济和高等教育调整期,就业年龄前移。

对于为什么要上大学,从经济学角度考察有两种观点:

把大学教育当作人力资本投资;把大学教育看作消费。

32、养育子女的经济性决策(看一下)160-161

人口数量的决定

养育子女的投资观念

养育子女的消费观念

养育子女的费用

 

33、工资:

指劳动者向企业或者其他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而获得的经济报酬。

工资形式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其他附加福利以及利润分享制度。

34、工资职能①补偿职能(劳动力消费补偿)

②激励职能

③调节职能

④效益职能

35、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

工资由生产力最低的工人决定。

36、集体谈判工资理论183图

工资的决定取决于劳资双方在工资谈判中的交涉量的抗衡结果

集体谈判对均衡价格工资的影响雇主让步曲线和工会抵制曲线

 

37、工资水平:

在单位时期和一定统计范围内劳动者平均工资的数额。

38、影响工资水平变动的因素

(1)影响宏观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

①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②社会劳动生产率

③国民收入分配比例

④可供分配的个人消费品

⑤就业规模

⑥人口增长状况

 

(2)影响微观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

企业外部因素:

①市场劳动力供求状况国

②政府对企业工资水平调控决策的影响

③物价对企业工资水平的影响

④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

⑤行业工资水平的变化

企业内部因素:

①劳动差别、

②分配形式、

③企业经济效益

39、收入政策:

政府通过非强制性或强制性手段孔子和工资总水平的政策。

40、收入政策的具体形式:

①权威性劝说政策

②工资——物价值导线或者指路标政策

③补偿或税收性收入政策

④工资——物价管制或冻结政策

41、最低工资率的测算

(1)恩格尔系数法

例如:

某地区食物最低支出需求为每月180元,恩格尔系数为0.6元,赡养系数为1.5,平均800元,那么最低工资率应为:

(2)比重法

例如:

某地区食物最低支出需求为每月180元,恩格尔系数为0.6元,赡养系数为1.5,平均800元,那么最低工资率应为:

42、工资差别:

是指劳动要素供给者之间在要素服务收入数量方面的差异和相互关系。

工资差别的根本原因是:

经济状况,经济效益好的地区、产业、企业等的工资水平会比经济效益差的地区、产业、企业高。

此外,劳动者的个人因素和职业的劳动特别等,也会对工资差别产生重大影响。

人力资本补偿性工资差别:

人们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时要取得回报的,劳动者进行了教育费用等的投资后,在工资上就应有所回报。

补偿人力资本投资是补偿性工资差别的又一个重要的方面,劳动者若想获得高工资收入,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

劳动者的能力通过不断学习、训练得来的,要进行学习训练就需要进行人力资本投资。

工资的不断提高可看作这种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

因此,不同职业之间工资就会有差别,甚至在同一职业中的不同劳动者,其工资也可能会有差别。

43、基尼系数:

设洛伦茨曲线与绝对均等曲线围成的面积为A,与绝对不均等曲线围成的面积为B,则可用A除以(A+B)的商表示分配的均等程度。

这个数值称为基尼系数,又称为洛伦茨系数。

计算公式为:

基尼系数=A/(A+B)。

如果洛伦茨曲线和OY直线重合,则A=0,即基尼系数=0,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均等;

如果洛伦茨曲线和OAY重合,则B=0,即基尼系数=1,收入分配绝对不均等。

44、菲利浦斯曲线:

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

曲线倾斜为负,反映了失业与工资变动率的相反关系。

菲利浦斯曲线说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彼此是逆相关。

失业率高时,相应的货币工资变动率较低甚至为辅,而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的变动率较大。

也就是说,曲线表明失业减少,工资增长就快,失业增加,工资增加就慢。

理由是:

失业率低意味着劳动力的短缺和较高的总需求水平,雇主竞相雇用劳动力,结果引起工资较快增长;反之,失业率高,意味着劳动力过剩和较低的总需求水平,工资的增长就会放慢。

45、失业类型及成因分析

(一)摩擦性失业:

劳动者在有求就业和获得工作岗位之间存在时间差而形成的。

特点是:

行业广涉及人员多;失业期较短。

产生的原因有:

劳动力市场的动态性;信息是否完备;现行经济制度的影响。

(二)结构性失业:

由于劳动者的技能结构与现有的岗位技能结构错位,造成失业与岗位空缺并存的一种失业现象。

特点:

具有明显的群体性;失业周期较长。

产生的原因有:

经济结构变化与劳动力结构变化不匹配;求职者与工作空缺地理位置不匹配。

(三)周期性失业:

由于经济运行总是处于周期性的循环状态,从而对需求产生周期性波动而形成失业。

特点:

它源于总量失衡;因经济周期深度不同,各个周期的失业率存在差异;具有普遍性。

产生的主要原因:

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人力资本投资的非均衡性;劳动力市场竞争力的要求。

(四)隐性失业:

指经济部门中存在着边际生产率等于或小于零的现象。

特点:

表面上就业;无法准确识别。

产生的原因:

与公开性失业相同的原因,如经济周期、就业结构等;不同于公开性失业的原因,主要是政府干预。

(五)其他类型失业

季节性失业、技术性失业、自愿失业

46、人力资本:

一种与物质资本相对应的资本形式,它表现为能为任何个人带来永久型经济收入的能力和知识等。

47、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

①各级正规教育、

②职业技术培训、

③健康保健、

④人们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流动

48、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

①投资收益的广泛性

②投资收益取得的迟效性与周期性

③投资收益的多方面性

49、劳动力市场歧视的类型

①工资收入歧视

②雇用歧视

③职业歧视

④人力资本投资歧视

50、雇佣歧视:

具有相同能力、教育、培训和经历并最终表现出相同的劳动生产率的劳动者,由于雇主引起一些非经济的个人特征而在雇用过程中产生的不公平待遇。

51、雇佣歧视的种类

①性别歧视

②年龄歧视

③身高歧视

④乙肝病毒携带者歧视

⑤容貌、血型、姓氏歧视

51、人力政策:

又称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劳动力进行重新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就业适应能力,达到改善劳动力供给的结构,提高劳动力市场运行效率等目的的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