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常考知识点专练 04反应热C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90793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常考知识点专练 04反应热C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化学常考知识点专练 04反应热C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化学常考知识点专练 04反应热C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化学常考知识点专练 04反应热C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化学常考知识点专练 04反应热C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常考知识点专练 04反应热C卷.docx

《高考化学常考知识点专练 04反应热C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常考知识点专练 04反应热C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常考知识点专练 04反应热C卷.docx

高考化学常考知识点专练04反应热C卷

高考化学常考知识点专练04:

反应热C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

1.(2分)(2018高一下·河北期中)下列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镁条溶于盐酸       

B.氨气液化       

C.碳酸钙分解       

D.硝酸铵溶于水    

2.(2分)(2018高二下·洛阳期末)25℃、101kPa下:

①2Na(s)+1/2O2(g)=Na2O(s)△H=-414kJ/mol②2Na(s)+O2(g)=Na2O2(s)△H=-511kJ/mol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②均为放热反应

B.反应①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反应②中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大于生成物成键放出的能量

D.25℃、101kPa下:

Na2O(s)+1/2O2(g)=Na2O2(s)△H=-97kJ/mol

3.(2分)(2018高一上·杭州期中)氯气与碱液反应时由于温度、浓度等不同,产物会有一些差异。

若将足量氯气通入某温度下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经检测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NaCl、NaClO、NaClO3三种溶质,其中NaClO为0.2mol、NaClO3为0.1mol。

据此推测不正确的是()

A.至少通入了标准状况下的氯气11.2L    

B.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0.7molNaCl    

C.反应转移的电子总物质的量为1.0mol    

D.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为1.0mol    

4.(2分)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1>△H2的是()

A.2H2(g)+O2(g)═2H2O(l)△H1    2H2(g)+O2(g)═2H2O(g)△H2

B.S(g)+O2(g)═SO2(g)△H1       S(s)+O2(g)═SO2(g)△H2

C.C(s)+

O2(g)═CO(g)△H1       C(s)+O2(g)═CO2(g)△H2

D.H2(g)+Cl2(g)═2HCl(g)△H1

H2(g)+

Cl2(g)═HCl(g)△H2

5.(2分)(2016高一下·临渭期末)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在反应过程中,破坏1mol氢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O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H2O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Q1+Q2>Q3    

B.2Q1+Q2>2Q3    

C.2Q1+Q2<2Q3    

D.Q1+Q2<2Q3    

6.(2分)(2016高三上·滕州期中)已知:

2H2(g)+O2(g)═2H2O(l)

△H=﹣571.6kJ•mol﹣1

2CH3OH(l)+3O2(g)═2CO2(g)+4H2O(l)

△H=﹣1452kJ•mol﹣1

H+(aq)+OH﹣(aq)═H2O(l)

△H=﹣57.3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g)的燃烧热为571.6kJ•mol﹣1

B.

H2SO4(aq)+

Ba(OH)2(aq)═

BaSO4(s)+H2O(l)△H=﹣57.3kJ•mol﹣1

C.同质量的H2(g)和CH3OH(l)完全燃烧,H2(g)放出的热量多

D.3H2(g)+CO2(g)═CH3OH(l)+H2O(l)△H=+131.4kJ•mol﹣1

7.(2分)(2020高二上·芜湖期末)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热就是反应中放出的能量

B.在任何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焓变都等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C.由C(S,石墨)=C(S,金刚石) ΔH=+1.9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D.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多

8.(2分)(2016高二上·河东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烷燃烧热的数值为890.3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H4(g)+2O2(g)═CO2(g)+2H2O(g)△H=﹣890.3kJ•mol﹣1

B.含20.0g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则稀醋酸和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4kJ/mol

C.相同条件下,2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小于1mol氢分子所具有的能量

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的△H相同

9.(2分)(2016高一下·大庆期中)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及其叙述正确的是()

A.氢气的燃烧热为﹣285.5kJ/mo1,则电解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H2O

(1)=2H2(g)+O2(g)△H=+285.5kJ/mo1

B.1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1)时放出890kJ热量,则它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H4(g)+O2(g)=

CO2(g)+H2O

(1)△H=﹣445kJ/mol

C.已知:

2C(s)+O2(g)=2CO(g)△H=﹣221kJ•mol﹣1,则C的燃烧热为﹣110.5kJ/mo1

D.HF与NaOH溶液反应:

H+(aq)+OH﹣(aq)=H2O

(1)△H=﹣57.3kJ/mol

二、综合题(共6题;共35分)

10.(4分)肼(N2H4)又称联氨,广泛用于火箭推进剂、有机合成及燃料电池,NO2的二聚体N2O4则是火箭中常用氧化剂.试回答下列问题

(1)肼燃料电池原理如图所示,N2H4通入的一极应为电池的________极(填“正”或“负”).

(2)火箭常用N2O4作氧化剂,肼作燃料,已知:

N2(g)+2O2(g)═2NO2(g)△H=﹣67.7kJ•mol﹣1

N2H4(g)+O2(g)═N2(g)+2H2O(g)△H=﹣534.0kJ•mol﹣1

2NO2(g)⇌N2O4(g)△H=﹣52.7kJ•mol﹣1

试写出气态肼在气态四氧化二氮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联氨的工业生产常用氨和次氯酸钠为原料获得,也可用尿素[CO(NH2)2]和次氯酸钠﹣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获得,请写出尿素法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11.(3分)(2016高二下·阳高开学考)已知:

反应I:

4NH3(g)+6NO(g)⇌5N2(g)+6H2O(l)△H1

反应Ⅱ:

2NO(g)+O2(g)⇌2NO2(g)△H2(且|△H1|=2|△H2|)

反应Ⅲ:

4NH3(g)+6NO2(g)⇌5N2(g)+3O2(g)+6H2O(l)△H3

反应I和反应Ⅱ在不同温度时的平衡常数及其大小关系如下表

温度/K

反应I

反应II

已知:

K2>K1>K2′>K1′

298

K1

K2

398

K1′

K2′

(1)△H3=________(用△H1、△H2的代数式表示);推测反应Ⅲ是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相同条件下,反应I:

4NH3(g)+6NO(g)⇌5N2(g)+6H2O(l)在2L密闭容器内,选用不同的催化剂,反应产生N2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计算0~4分钟在A催化剂作用下,反应速率V(NO)=________.

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单位时间内H﹣O键与N﹣H键断裂的数目相等时,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

B.若在恒容绝热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当K值不变时,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

C.该反应的活化能大小顺序是:

Ea(A)>Ea(B)>Ea(C)

D.增大压强能使反应速率加快,是因为增加了活化分子百分数

(3)一定条件下,反应II达到平衡时体系中n(NO):

n(O2):

n(NO2)=2:

1:

2.

①保持恒温恒容,再充入NO2气体,NO2体积分数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②关于平衡体系反应Ⅱ:

2NO(g)+O2(g)⇌2NO2(g);△H2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该反应焓变为负值

B、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反应逆向移动

C、不论增大压强还是减小压强,正方向速率改变的程度更大

D、平衡正向移动,NO的转化率一定增大

E、平衡体系中加入NO2,平衡逆向移动,△H2减小

F、混合气体颜色加深说明平衡向右移动,颜色变浅则向左移动.

12.(7分)(2017·武昌模拟)“雾霾”成为人们越来越关心的环境问题.雾霾中含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性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汽车尾气是雾霾形成的原因之一.尾气治理可用汽油中挥发出来的烃类物质

(CxHy)催化还原尾气中的NO气体,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冬季燃煤供暖产生的废气也是雾霾的主要来源之一.经研究发现将煤炭在

的气氛下燃烧,能够降低燃煤时NO的排放,主要反应为:

________.

2NO(g)+2CO(g)⇌N2(g)+2CO2(g)△H

已知:

①N2(g)+O2(g)⇌2NO(g)△H1=+180.5kJ•mol﹣1

②2CO(g)⇌2C(s)+O2(g)△H2=+221kJ•mol﹣1

③C(s)+O2(g)⇌CO2(g)△H3=﹣393.5kJ•mol﹣1

则△H=________

(3)某研究小组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将得到的Na2SO3溶液进行电解,其中阴阳膜组合电解装置如图一所示,电极材料为石墨.

①a表示________离子交换膜(填“阴”或“阳”).A﹣E分别代表生产中的原料或产品.其中C为硫酸,则A表示________.E表示________.

②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

(4)SO2经过净化后与空气混合进行催化氧化可制取硫酸,其中SO2发生催化氧化的

反应为:

2SO2(g)+O2(g)⇌2SO3(g).若在T1℃、0.1MPa条件下,往一密闭容器通入SO2和O2[其中n(SO2):

n(O2)=2:

1],测得容器内总压强与反应时间如图二所示.

①图中A点时,SO2的转化率为________.

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测得T2℃时压强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刻C点的正反应

速率vc(正)与A点的逆反应速率vc(逆)的大小关系为vc(正)________ vc(逆)(填“>”、“<”或“=”)

③图中B点的压强平衡常数kp=(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13.(7分)(2018高二上·定远期中)某实验小组用0.50mol·L-1NaOH溶液和0.50mol·L-1硫酸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1)Ⅰ.配制0.50mol·L-1NaOH溶液。

若实验中大约要使用245mLNaOH溶液,至少需要称量NaOH固体________g。

(2)从下图中选择称量NaOH固体所需要的仪器(填字母):

________。

(3)Ⅱ.测定稀硫酸和稀NaOH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ΔH=-57.3kJ·mol-1):

________。

(4)取50mLNaOH溶液和30mL硫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①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5温度差平均值________

②近似认为0.50 mol·L-1NaOH溶液和0.50mol·L-1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1·℃-1。

则中和热ΔH=________(取小数点后一位)。

③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 kJ·mol-1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

14.(7分)(2015高一下·如东期中)氮的固定是几百年来科学家一直研究的课题.

(1)下表列举了不同温度下大气固氮和工业固氮的部分K值.

反应

大气固氮

N2(g)+O2(g)⇌2NO(g)

工业固氮

N2(g)+3H2(g)⇌2NH3(g)

温度/℃

27

2000

25

400

450

K

3.84×10﹣31

0.1

5×108

0.507

0.152

①分析数据可知:

大气固氮反应属于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分析数据可知:

人类不适合大规模模拟大气固氮原因________

③从平衡角度考虑.工业固氮应该选择常温条件,但实际工业产生却选择500℃左右的高温,解释其原因________

(2)工业固氮反应中,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分别测定N2的平衡转化率在不同压强(р1、р2)下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的图示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A”或“B”);比较р1、р2的大小关系________.

(3)近年,又有科学家提出在常温、常压、催化剂等条件下合成氨气的新思路,反应原理为:

2N2(g)+6H2O

(1)⇌4NH3(g)+3O2(g),则其反应热△H=________.

已知:

N2(g)+3H2(g)⇌2NH3(g)△H=﹣92.4kJ•mol﹣1

2H2(g)+O2(g)⇌2H2O(l)△H=﹣571.6kJ•mol﹣1.

15.(7分)(2017高一下·遂宁期末)某反应在体积为5L的恒容密闭的绝热容器中进行,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已知A、B、C均为气体)。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反应开始至2分钟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

(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υ(A)=2υ(B)             

B.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变

C.υ逆(A)=υ正(C)            

D.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相等

E.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4)由图求得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________。

(5)为了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的实验:

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容器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

①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

V1=________,V6=________。

②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

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但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

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二、综合题(共6题;共35分)

10-1、

10-2、

10-3、

11-1、

11-2、

11-3、

12-1、

12-2、

12-3、

12-4、

13-1、

13-2、

13-3、

13-4、

14-1、

14-2、

14-3、

15-1、

15-2、

15-3、

15-4、

1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