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国家的智力外流问题分析及对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90137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中国家国家的智力外流问题分析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发展中国家国家的智力外流问题分析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发展中国家国家的智力外流问题分析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发展中国家国家的智力外流问题分析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发展中国家国家的智力外流问题分析及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中国家国家的智力外流问题分析及对策.docx

《发展中国家国家的智力外流问题分析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中国家国家的智力外流问题分析及对策.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中国家国家的智力外流问题分析及对策.docx

发展中国家国家的智力外流问题分析及对策

发展中国家国家的智力外流问题分析及对策

引言

狭义的智力外流指的是在本国接受教育后到收入更高的国家工作的现象。

如出国工作的科学家,工程师,学者,医生等;广义的智力外流除了包括这种外在的智力外流还包括内在的智力外流。

外在的智力外流指的是国内的学者,医生,建筑师,工程师,科学家把眼光放在国外,把心思放在国际联系上,而不去思考和研究国内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如一些医生专门研究国际前沿尖端的复杂疾病而不去考虑如何对付国内常见的地方病;建筑师热衷于现代和古代建筑风格而漠视住房和校舍等低成本工程的设计;科学家和工程师眼光盯着尖端科技而无视国内生产条件;经济学家对国外复杂的数理模型感兴趣而不去关心国内的贫困,失业,教育,农村等重大经济问题。

我国派遣学生出国留学的历史在清末民初就存在,去海外留学成为一种常见现象是在改革开放以后。

改革开放后我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交往密切,所以导致留学海外的人数与日俱增,这成为引起智力外流的先决条件。

由于篇幅有限,本论文只讨论狭义的智力外流。

一智力外流的背景

1.1我国留学生增长现状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及中国经济条件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国留学,中国留学人员数量急剧上升。

1978-2012年,中国总计送出了264.47万留学生,其中超过90%是自费留学生。

其中2011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已经达到33.97万人,占当年全球留学人数的14%,2013年3月,在教育部第四场新春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张秀琴介绍,2012年出国留学人数较2011年增加5.99万,达到39.96万,同比增长17.65%,再次刷新历史最高纪录,中国继续稳坐全球最大留学生输出国的宝座。

但是留学回国人员仅为109万人,出、归“赤字”超过了150万人。

2003年以来,我国出国留学人数与接收外国留学生人数的“逆差”每年都接近或超过4万人,最高已接近7万人。

所以我们有必要来继续探求我们国家的智力外流问题。

1.2人力资本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W.舒尔茨认为,资本有两种存在形式:

其一是物质资本形态,即通常使用的主要体现在物质资料上的那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其二是人力资本形态,即凝结在人体中的能够使价值迅速增殖的知识、体力和价值的总和。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本越来越成为一国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资本,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超过50%.而且发达国家的经济实践已充分说明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美国经济学家卢卡斯也从现实经济的角度指出,人力资本存量高的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要快于人力资本存量相对低的国家或地区。

“里昂惕夫之谜”也说明,高度工业化的美国之所以在五十年代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产品,就是因为美国的农民所受教育与技术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在人力资本方面占绝对优势,所以这也使得建国仅仅200余年的美国发展成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

美国成功的因素可能有众多方面,但是人力资本的积累确实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智力外流对我国造成的不利影响

近几年出国留学人数出现井喷式增长。

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凭借技术,教育背景等各种因素涌出国门。

对我国造成了多方面的不利影响。

2.1我国人力资本的损失

人力资本是一种有很大增值潜力的资本,从长期来看,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率将会很高。

由于智力外流的人才的教育成本受到国家的补贴,人才外流必然把这部分补贴带出我国,我国将不能从投资中获取收益,我国的福利水平受到损失。

这项损失之大是不能简单量化的,而且这种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因为人才本身所能产生的价值以及配置资源的能力是无法预先估计的。

虽然作为发展中国家,但是我国对教育的投入之大,重视程度之深是众所周知的,我国每年都投入大量的经费来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更是制定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我们在校期间的很多奖学金都是国家在拨钱。

然而,当国内高校培养出具备建设能力的人才后,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却选择凭借技术,教育背景等各种因素涌出国门。

这些流失对于我国这样一个重视教育的大国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损失,不但先期投入成了沉默成本,应有的回报也难以实现。

2.2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当代社会,在全球化的浪潮的冲击下,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加剧,国家之所以培养掌握一定技能的人才,是因为这些人才在学有所成后能够利用自己拥有的专业知识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科教兴国,人才兴邦,人才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一旦人才流失,母国损失的将是建设以及发展国家的中坚力量。

这些人才会帮助发达国家占领国际市场,从而加大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和管理知识人才走出国门,这是我国不能回避的事实,仿佛在无形之中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越是人才匮乏的地方,人才的流失越是严重,而人才的流失必然导致更大程度的人才匮乏。

经济建设离不开人才,而人才匮乏造成经济发展的延缓甚至停滞。

2.3对国家安全方面的不利影响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各个国家尤其是国外发达国家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供不应求,,他们急需从国际人才市场中得到补充,而中国正成为这些国家锁定的“人才输出国”。

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对我国人才实施了“掠夺”战略,众多跨国公司在我国国内安营扎寨,国内优秀毕业生直接进入摩托罗拉,英特尔及阿尔卡特等西方公司或研究中心的越来越多。

这导致我国高端人才的外流已十分严重。

据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提供的针对留学回国人员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同期获博士学位或从事博士后研究者所占的比例仍然很低,2003年为18.6%,2004年为14.4%,2005年为9.2%,截止到2012年基本维持在11%左右。

高端人才的外流,不仅加剧了我国人才的稀缺性,更为重要的是,高端人才的外流已经威胁到了国家安全,这已是不容回避的现实。

原国家人事部部长张学忠指出,掌握国家核心技术和机密的人才,在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安全方面具有战略上的对抗性,这样的人才流失,造成的损失往往比一般的智力外流更具破坏力和杀伤力。

因此,高端人才外流问题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要及时采取对策确保人才安全。

三智力外流的原因

3.1物质条件的差异

在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导致人才的寿命周期显得也很短暂,而在短暂的寿命周期中,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成为个人自我价值实现的一个重要标尺,寻找这一标尺实现的空间成为人才流动的一个关键动因。

每个人都有实现个人效益最大化的趋向,而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的薪金待遇不高,人才普遍得不到相应水平的薪金待遇。

即使是那些不可或缺的岗位上的人才,他们的工资也得不到保障。

举例说明,大学教授虽然在我国受到一定尊重,薪金待遇也逐渐提高,但是距离应有的待遇水平依旧有很大差别,而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教授这一职称不仅可以获得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还会得到前所未有的社会认同,留在国外的他们的确可以实现个人效益的最大化。

另外,我国还不能够完全提供给接受过良好教育和训练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研究设备环境。

美国学者勒温指出,个人所能创造的绩效,不仅与其能力和素质有关,而且与其所处的环境有密切关系。

中国的基础设施环境确实又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根据瑞士洛桑管理学院2012年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国的基础设施总排名在29名。

科研设备运行效率低、综合效益也有待提高,科技部前部长徐冠华曾说,我国大型科研设备利用率只有25%,而发达国家是170%。

许多留学生曾经反映,他们在国外做实验,即使是研究生阶段,也可以使用价格高昂的先进仪器,而回国之后却发现国内的好仪器都在少数人手中,一年也用不了几次。

很多专家花钱买了机器,却不愿意分享,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利用率低。

这些也是很多理工科留学人员不愿意回国的重要原因。

这就导致学者们的个人价值不能很好的实现,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可以提供给他们高质量的生活条件以及研究氛围,所以先进的发达国家就极具吸引力。

3.2软环境方面的差异

大家愿意留在国外,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国外的科研环境相对公平。

附加因素比较少。

众所周知,西方发达国家与我国这样的人情社会不同,讲究规则,能够变通的地方较少,这种单纯的环境,实际上是极其适合学术研究的,因此也吸引着我国的学术精英。

我们国家在这个方面,还需要一定的改善来吸引海外留学生。

让他们可以潜心做学术,真正实现自我价值,满足他们的成就需求。

当人才在精神上得到满足时,其主观能动性也会被相应地激发,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

其次是平台问题,一些很牛的海归,在国外做研究时,不管是实验条件还是人才队伍都很成熟,但是回国后经常遇到要钱没钱,要人没人的尴尬问题。

国家吸引了人才,但没有为其提供相应的平台,最后人才所能发挥的效用也会大打折扣。

虽然国外有富饶的生活,有造就人才的环境,这肯定是吸引中国留学生的重要因素。

追求富贵是人们的共同愿望,但嫌贫爱富也不是全部留学生的品质。

近些年新增的一个重要原因导致留学生不愿意归来,是国内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以及食品安全问题。

国外的好山好水好环境,留住了不少中国的人才,我们在这方面也应该有所改善,特别是空气质量,食品安全等。

四应对智力外流的措施

4.1建立健全人才利用的政策和机制

通过建立健全人才控制机制,是解决智力外流问题的有效措施。

国内企业应不断优化其用人机制,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为企业内部的人才的知识创新提供宽松的制度环境。

其次要建立科学的人才激励制度,不压制和挫伤员工的积极性,不用“堵”的方法去限制人才的流动,而应通过优厚的待遇和工作环境去吸引人才。

这种用人机制的改善不仅可以不断引进新的技术人才,还可以使企业内部的员工自动优化升级,提升自我,从而使企业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政府应加大对科研项目的资金投入,对科研工作者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进行尽可能的改善,是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科研开发中。

同时政府也要改善国内人才施展才能的制度环境,减少对人才的人为的压制和干预,在用人方面要依据其能力和业务,不应论人际关系论人情,为人才施展其能力提供更多的平台。

加强对人才的认同感,给各类人才提供一个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和施展才华的舞台,这才是留住人才的根本。

4.2弘扬民族传统文化,预防未来智力的外流

在智力外流日益严重的今天,尤其是西方国家已经将挖掘人才的目标瞄向优秀中学生的时候,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制造民族归属感,培养其爱国情操对于引导“未来智力”流向、预防“智力断代”危机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才为了利益不愿归国的现象。

而且出国人才从内心来说都是对祖国极其依赖的,只是被一些客观因素所趋使。

只要有合适的机会,他们都会义无反顾的回国为国服务的。

4.3改善国内自然环境留住人才

我国生态环境堪忧,也成为人才选择定居国外的一大原因。

近年来,虽然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但背后也存在很多隐忧:

例如我国高污染、高耗能的粗放型经济方式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

2013年,中国几大城市出现雾霾天气,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鲁等区域,大气污染十分严重。

2013年1月,北京仅有5天不是雾霾天。

广州、上海和深圳等地先后出现雾霾天气。

国内生活环境不如国外,前不久一份报告就称不少外国人外国公司就因交通环境差、空气污染严重等不愿意来中国,很明显,不仅是外国人或中国留学生,恐怕也有很多已经回国人员的也考虑是不是要留下来或者要走出去。

所以必须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也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

4.4加大对海外华侨华人智力资源的利用

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完善各种渠道,鼓励海外华侨华人特别是高技术人才为国服务。

例如在进行科研国际合作时应尽量引进优秀的海外华侨华人专家,作为华人华侨,他们会更加努力的为母国服务。

适当情况下还可能会激发他们回国工作的愿望。

同时要放宽出入境限制,创新机制,简化程序,为海外华侨华人回国服务提供方便。

让人才在国家之间自由流动,形成一个人才有出有进的局面,让更多人才走出去学习锻炼的同时,欢迎他们回国提供服务和发展。

结论

智力外流是一种世界性的社会现象,只要国家、地区间存在着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和生活水平的差异,智力外流就难以避免。

但是只要坚持对外开放,逐步缩小和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差距,以重大科技项目带动人才建设,以人才建设推动重点科技领域的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一定能够减小智力外流给我国带来的不利影响,团结起一大批科技人才,把我国由人口大国变为人才强国,变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