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学年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1 揭开货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49007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版学年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1 揭开货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全国通用版学年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1 揭开货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全国通用版学年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1 揭开货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全国通用版学年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1 揭开货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全国通用版学年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1 揭开货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版学年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1 揭开货币.docx

《全国通用版学年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1 揭开货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版学年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1 揭开货币.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通用版学年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1 揭开货币.docx

全国通用版学年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揭开货币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课时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学习目标

要点晨背

1.知道商品的含义,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

2.理解货币的含义和本质。

3.理解货币的基本职能,能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景材料进行分析运用。

4.知道纸币的优点,能运用纸币发行规律的知识分析通货膨胀现象。

1.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2.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4.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货币的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学新知]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1)含义:

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

小提示: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

2.货币的产生、含义及本质

(1)产生: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含义:

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本质: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小论证:

货币天然一定是金银,但金银不一定都是货币,人们生活中穿戴的金银饰品就不是货币。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1.货币职能的含义:

是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2.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职能:

是指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

(2)流通手段职能: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小分析:

货币充当流通手段职能对商品交换来说,使商品交换更加方便,并使交换的范围和空间也扩大了。

对商品生产者来说,要更加重视商品的质量,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3.其他职能:

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小贴士:

所谓基本职能是货币从产生时就具有的职能,而其他职能是从基本职能中派生出来的。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的货币即可,而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

三、纸币

1.纸币的含义: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2.纸币的产生发展过程:

金银条块→铸币→纸币。

3.纸币的优点:

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4.货币供应规律:

货币的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货币的供应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小提示:

国家可以规定纸币发行的数量、面额,但不能规定纸币的购买力。

[练疑难]

1.判一判:

(1)劳动产品都是商品。

(  )

(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必定有价值。

(  )

2.想一想:

下面这些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有何区别?

3.想一想:

商品流通和流通手段是一回事吗?

4.试一试:

你能参照“商品-商品”的商品交换公式写出商品流通的公式吗?

5.判一判:

漫画中议的“价”体现了货币的什么职能?

6.想一想:

(1)国家可以任意供应货币吗?

(2)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吗?

【练疑难】 

1.

(1)提示: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

满足自己需要或赠送他人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

(2)提示:

×,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

不是商品的其他物品也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商品,也就没有价值。

2.提示:

区别在于货币具有固定性,而其他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没有固定性。

3.提示:

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流通手段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媒介作用。

4.提示:

商品-货币-商品

5.提示:

漫画中的“1元”“8角”以及“9角”等是商品的价格,是用货币来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的大小,是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6.

(1)提示:

货币的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超过这个限度,会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因此国家不能任意发行货币。

(2)提示: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引起物价上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另外个别商品价格上涨也不是通货膨胀。

货币供应量过多,超过流通中所需货币量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只有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才是通货膨胀。

 货币的本质

2018年春节期间,北京市的徐女士一家三口来到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县塞北多乐美地滑雪场,以4小时每人60元人民币的价格进行了滑雪活动,共同体验了美妙的滑雪运动。

[问题探究]

1.徐女士一家三口在滑雪场进行的滑雪运动是商品吗?

提示:

滑雪场为滑雪爱好者提供了服务,消耗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徐女士一家通过购买的方式进行滑雪运动,属于商品交换,此时的滑雪运动是商品。

2.用人民币支付服务酬劳为什么能够被滑雪场接受?

提示:

人民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在中国购买商品或服务就会被接受。

[名师点拨]

1.判断商品的方法

(1)定义法:

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二者缺一不可。

(2)属性法:

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是商品,有价值的一定是商品。

(3)领域法:

一旦退出流通领域,就不再是商品,再次进入流通领域就又称为商品。

(4)商品与劳动产品、物品关系可理解如下图。

                   

2.正确理解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1)从货币的定义看,货币是一种商品,但又与其他商品不同,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即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且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2)货币又和其他一般等价物不同,只有当贵金属用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才标志着货币正式产生。

(3)从货币的作用看,它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起到一般等价物的作用,所以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本质

[例1]历史上,贝壳、牲畜、布匹等都充当过商品交换的媒介。

从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对贝壳、牲畜、布匹认识正确的是(  )

①贝壳、牲畜、布匹都充当过一般等价物 ②贝壳、牲畜、布匹在本质上都是一般等价物 ③贝壳、牲畜、布匹都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 ④贝壳、牲畜、布匹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 一般等价物是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商品。

历史上,贝壳、牲畜、布匹等都充当过商品交换的媒介,它们都充当过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②说法错误;只有货币才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③说法错误,所以不选。

答案 B

 货币的职能

菜市场上叫卖声一片……一个人在卖菜,种类很多,不断有人来问价,他需要不断地回答,白菜1元一斤,西红柿2.5元一斤……最后实在不耐烦了,干脆写上种类标价牌,于是,顾客自己看就不用多问了。

最后,这个人一上午卖了300多元的菜,还有几个餐馆预付了100多元的大白菜钱,下午要分别给他们把菜送去。

[问题探究]

1.材料中的“1元”“300元”和“100元”分别执行了货币的什么职能?

提示:

1元是执行价值尺度职能,300元是执行流通手段职能,100元是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2.你知道区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法吗?

提示:

区分价值尺度职能与流通手段职能需要明确标价、讨价还价时,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而且可以用观念上的货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时,货币充当了商品交换的媒介,执行的流通手段职能,这时需要现实的货币。

区分流通手段职能与支付手段职能要注意买卖的时间和空间。

流通手段通俗地说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在买卖的时间空间上是一致的;支付手段是随着商品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取得商品和给付货币在时间空间上可以分离。

如用货币偿还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都属于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名师点拨]

1.正确区分货币的各种职能

职能

作用

关键词

执行形式

价值尺度

表现商品的价值

“标价”“价格”

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

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购买”“买卖”

“现场交易”

现实的货币

贮藏手段

贮藏财富

“保存”“退出流通领域”

现实的货币

支付手段

清偿或支付债务、赋税、利息、工资等

“赊购赊销”“还债”“租金”“利息”“税款”“工资”

现实的货币

世界货币

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

“购买外国商品”“国际收支”

现实的货币

2.物物交换与商品流通的区别

物物交换

商品流通

商品—商品(W—W)

商品—货币—商品(W—G—W)

交换不以货币作为媒介

交换以货币作为媒介

买卖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统一的

买卖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分离

在货币产生之前就存在

随着货币的出现而出现

货币的职能

[例2]2018年春节前,小王领到了公司发的6000元工资,他去商场看中一套标价1200元的衣服,在和卖家讨价还价后最终支付了800元。

这里涉及的货币职能依次是(  )

A.支付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B.支付手段、流通手段、价值尺度

C.流通手段、价值尺度、支付手段

D.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

解析 根据货币职能的含义可知,发工资时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商品标价时体现的是价值尺度职能,购买商品体现的是流通手段职能。

答案 A

 纸币的发行不是任意的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2018年普通纪念币发行计划,除发行2018年贺岁普通纪念币外,还将发行中国高铁普通纪念币1枚、人民币发行70周年纪念钞1张。

[问题探究]

1.人民币的发行主体是谁?

国家有权决定纸币面值、发行量、购买力吗?

提示: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发行主体是国家(或某些地区),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国家机关,是人民币的发行机构。

国家有权决定纸币面值和发行量,但不能决定购买力。

2.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货币供应的越多越好吗?

为什么?

提示: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并不是纸币发行越多越好。

因为货币的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发行过多,就会引起货币贬值,购买力下降,物价上涨,从而引起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名师点拨]

1.货币与纸币

项目

货币

纸币

区别

含义

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性质

是商品,本身有价值

不是商品,本身没有价值

联系

①纸币是商品流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货币形态的演变

②纸币的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③当前,纸币作为现行的货币,可以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2.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区别

主要表现

物价全面、持续上涨

物价全面持续下跌,伴随着经济衰退

产生原因

经济过热,供不应求,纸币发行过多

经济萎缩,供过于求

主要危害

居民生活水平下降,经济生活秩序混乱

投资减少,经济停滞,企业生存困难,失业率提高

纸币发行

[例3]中国人民银行于2017年11月16日发行2018中国戊戌(狗)年金银纪念币一套。

该套纪念币共17枚,其中金质纪念币10枚,银质纪念币7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

该纪念币(  )

①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②可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等职能 ③只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④和比特币、Q币一样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

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②④

解析 纪念币也是国家的法定货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①正确;该纪念币是法定货币,具有货币的一切职能,②正确;货币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③不选;比特币、Q币不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④错误。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