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48966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4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秋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秋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秋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秋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docx

《秋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docx

秋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2015秋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复习资料

 

wjy734精心收集整理

 

第一单元植物生活的秘密

1、植物的身体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

2、资料卡一般由主题、出处、搜集时间、搜集人和内容摘要五部分组成。

3、根分为直根和须根两种。

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的根属直根,主侧根分别不明显的根属须根。

4、根系具有吸收水分和固定植物的作用。

5、茎是植物的生命运输线。

在茎内有向上运输水分的导管和向下运输养料的筛管。

6、我们把绿色植物在阳光的照射下利用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为养料和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

7、1606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的证明植物的“食物”来源于雨水;1774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的发现证明植物生长需要吸收二氧化碳。

8、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空气中去的过程叫蒸腾作用。

9、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从而促进植物体内水和养料的运输,也可以保持植物相对恒定的体温。

10、仙人掌的针状叶可以降低水分的蒸发,肉质茎可以储存水分,进行光合作用。

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动物

1、描述动物的特征可以从运动方式、生活习性、身体结构、食性及繁殖方式等方面去描述。

2、每一种动物的运动方式都与它的身体结构紧密相关的。

在不同环境下生活的动物,其身体结构也会出现差别。

3、动物按食性的不同可以分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和腐食动物。

以植物为食的动物叫植食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肉食动物,以植物和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杂食动物,以腐败的动植物为食的动物叫腐食动物。

四年级科学复习题(问答题部分)

1、说一说植物的器官都有什么作用?

答:

植物的跟具有吸收水分、固定植物体和储存营养成分的作用。

植物的茎可以输送水分和矿物质,植物的叶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样释放氧气,植物的叶还有蒸腾作用。

2、为什么把小老鼠和一株植物放在密闭的钟罩里,小老鼠会活的很好?

答:

植物能吸收小老鼠呼出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而小老鼠能吸收植物释放的氧气并呼出二氧化碳,如此循环,当然活的很好。

3、什么叫光合作用?

答:

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时放出氧气。

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作光合作用。

4、动物的运动方式和它们的身体结构有什么关系?

答:

鱼的身体最适合游泳,它的身体是流线型,它的运动运动方式与身体结构相适应。

5、、、鱼类的哪些特点与在水中生活有关?

答:

鱼的外形呈纺锤形,有鱼鳍、背部颜色深,腹部颜色浅,且身体表面有鱼鳞。

6、什么是哺乳动物?

答:

像兔子、牛、熊猫这样胎生,靠吃奶长大的动物是哺乳动物。

7、我们应该怎样保护中华白海豚?

答:

为了保护白海豚,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了海岸公园。

在海岸公园内行驶的船只需减低船速至10海里/小时以下,以免撞伤白海豚,为了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人们还应该深入研究,通过掌握白海豚的数量,分布,生命周期等生物学数据,评估现有的保护措施,以做出适当的调整。

8、白海豚死亡的原因有哪些?

答:

自然死亡:

鲨鱼是白海豚的天敌。

肺部寄生虫可造成白海豚呼吸道的阻塞。

人类造成白海豚死亡的原因:

渔民误捕、船只碰撞、水质污染。

9、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有什么作用?

答:

对减轻自然灾害,保护野生动物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0、我们听到过周围哪些声音?

这些声音带给我们哪些不一样的感受?

答:

如:

早晨公园里鸟叫的声音,很清脆,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马路上噪杂的汽车声音,给人一种烦躁的感觉。

1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答:

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12、王红趴在桌子上休息,小华将一块手表发出“滴答”声,为什么?

答:

因为桌面是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13、草原上的牧民听到离他很远的马蹄声?

为什么?

答:

因为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14、减弱噪音的措施有哪些?

答:

可以安装消音器,植树造林,修筑隔音墙,带耳套。

15、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的变化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这是为什么?

答:

保温瓶灌水时发出的声音是其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水位的升高,空气柱的长度减小,因此音调就变高。

16、噪声给人生理和心理上的危害主要有那些?

答:

会使人的听力受损;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统,容易诱发高血压,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急躁、易怒;影响睡眠,造成疲倦。

17、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减少噪声污染的?

答:

一是减少噪声源,比如在市区设置禁鸣区,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

二是限制噪声传播,比如在公共场合两旁设置隔音屏障,在室内安装吸音材料;三是采取个人防护措施,比如戴上耳塞,捂住耳朵等。

18、迄今为止,人类经历了几次信息革命?

分别是哪几次?

答:

五次。

第一次是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是文字的使用。

第三次是印刷技术的应用。

第四次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普及和运用。

第五次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计算机、互联网、卫星通讯的迅速推广。

19、假如我们不能接收外界的信息,学习和生活会受到什么影响?

答:

可能停留在一个点上,墨守成规,不思进取,思想腐朽,生活变得枯燥无味,毫无意义。

20、说一说生活中我们常见的标志牌有哪些?

答:

禁止通行标志、指示标志、危险标志。

21、说一说电话的进步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更方面、更快捷、更先进。

22、用旗语传递信息有哪些优点?

有哪些不足?

答:

优点:

远距离可以接收到信息的内涵,便于同学之间传递相应信息。

不足:

不像直接说话那样直接清楚,容易使人产生误解,遇到障碍物时就不能使对方接收到信息。

23、生活中人们经常需要把水烧开,水开始会发生什么变化?

答:

水开时会发生沸腾并伴有蒸发现象。

24、结合日常生活实例,说一说怎样做能加速水的蒸发?

答:

温度高,物体面积加大,放在通风的地方能够加速水的蒸发。

25、说一说,雾是怎样形成的?

答:

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形成的。

26、夏天,空调机不停地向外滴水,这些水是从哪里来的?

水的多少与什么有关?

答:

空调机向外滴的水是从空气中来的,水的多少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的多少有关。

27、为什么在冬天的早晨,窗户上会出现一些冰花,太阳出来后,这些冰花会发生一些什么变化?

答:

因为窗户外面冷,里边热,屋里的水蒸气碰到窗户,受冷会结成冰,形成一些小冰花,太阳出来后,窗外温度升高,固态的冰花受热,会融化成水或直接变成水蒸气。

28、简述一下水的三种状态是怎样变化的?

答: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受冷变成水,水受冷结成冰,冰受热化成水。

29、说一说,说在自然界是怎样循环的?

答:

地面上的水变成水蒸气升到天上,遇冷又变成小水滴降到地面上形成雨水。

30、水在自然界有哪些形态?

答:

固态、液态、气态。

4、鱼身体外表的主要特点有:

身体呈流线型,头部有鳃,体表有鳞,鳞片表面有黏液,身体两侧有侧线,背、胸、腹、尾等处还有鳍。

鱼的这些特点都与其在水中生活有关。

鳃可以帮助呼吸,鳞可以保护身体,鳍可以帮助游动。

5、金鱼是野生鲫鱼经过数百年的饲养和改良演变来的。

6、我们把胎生、靠吃奶长大的动物叫哺乳动物。

鲸、蝙蝠、海豚、鸭嘴兽等都是哺乳动物。

7、不同种类飞翔动物的翅膀是有区别的:

鸟类的翅膀长有羽毛,蜻蜓的翅膀膜质,蝙蝠的翅膀是皮质的。

8、羽毛是鸟类特有的,通常分为正羽、绒羽和毛状羽三种。

9、鸟适合飞翔的特点有:

羽毛轻,骨骼中空,身体呈流线型,龙骨突发达等

10、我国的一级珍稀保护动物有:

丹顶鹤、中华鲟、金丝猴、大熊猫等。

11、珍稀动物减少或灭绝的原因主要有:

栖息地被破坏,食物的匮乏,人为的捕杀等。

可以采用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的方法保护这些珍稀动物。

第三单元  声音

1、声音有大有小,有高有低。

声音的大小叫音量,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2、所有的物体发声时都在振动着,振动停止时,声音也会停止。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传播的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

5、声音是通过振动的传递而传播的。

6、听诊器是1816年由法国医师林奈克发明的。

是利用固体传声的原理制成的。

7、使声音变大的方法有:

提高音量,借助传声物体(如话筒、喇叭等),缩短声源与耳朵间的距离。

8、噪音指令人心烦的声音。

包括:

过大的声音,杂乱的声音,让人不舒服的声音………

9、噪音给人带来的危害有⑴会使人的听力受损,⑵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统,⑶影响人的神经系统,⑷影响睡眠,造成疲倦。

10、减少噪音的办法有:

⑴从噪音的产生、噪音的传播、噪音的接收这三个环节来防治,⑵加强宣传,杜绝噪音源,⑶利用法律武器,控制噪音源。

第四单元信息的传递

1、信息是指人们与外界沟通时自己所感知的某种事物的样子。

2、信息传递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3、五次信息革命分别是:

语言的使用——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应用——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普及和应用——计算机、互联网、卫星通信的迅速推广。

4、了解一种写密信的方法:

用米汤在纸上写字,字迹干后用碘酒在白纸上涂抹,能现出字迹。

5、利用标志可以准确的传递信息。

标志具有:

会意、醒目、美观、简洁等特点。

6、1837年,莫尔斯发明了第一台电报机。

1876年,贝尔获得电话发明的专利权。

7、发电报最早用的是“莫尔斯电码”。

“莫尔斯电码”由字符(或数字)与电码符号构成。

8、电码符号由两种基本信号和间隔时间组成。

“?

”读做“滴”;“—”读做“哒”。

9、发收电报要经过“编码——发送——接收——解码”的过程。

10、现代数字通讯是用电路的接通

(1)和断开(0)来传递信息的。

11、专用电话号码不可随意乱拨。

12、信息在当今社会发挥的作用有:

(1)导致了学习和工作方式的改变

(2)娱乐方式的改变(3)网上购物(4)远程控制(5)方便了查询。

13、现代信息传播的特点:

传输速度快,传播容量大,传播距离远,保密性强,功能多等。

14、使用互联网时注意:

(1)合理控制使用时间,

(2)控制使用范围,(3)提高警惕,(4)不要随意去网吧。

15、为什么称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

信息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改变了我们的娱乐方式,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第五单元水的变化

1、沸腾是指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当把水加热到100℃时,水里会冒出大量气泡并且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沸腾。

2、水烧开后继续加热,水温不会升高。

其原因是水变成水蒸气跑掉的过程中要吸热。

3、蒸发是在平常温度下,水慢慢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的现象。

4、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

都是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在变化过程中都要吸热。

5、加快蒸发的方法:

(1)提高温度

(2)提高风速(3)扩大蒸发面积。

6、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叫凝结。

7、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可以变成小水珠,当这些小水珠飘散在高空中就是云,低空的则是雾,附着在物体上的则是露。

8、冰是固体状态的水。

它是水遇冷到0℃以下变成的。

水——→冰

9、用冰盐混合的方法可以降低温度,所以实验室可以用冰盐混合的方法来造冰。

10、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0℃以下的物体而结成的小冰晶。

11、水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

固态的是冰,液态的是水,气态的是冰。

12、水的三态变化是:

水蒸气(气态)

 

水                    冰

(液态)              (固态)

 

13、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是:

江、河、湖、海及地面上的水,每时每刻都在蒸发着,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

水蒸气在空中受冷变成云,云在随风飘动的过程中不断聚集,当它们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以雨、雪等方式飘落下来。

降落到地面上的雨、雪水,有的又变成水蒸气飞散到了空中,有的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有的流入江、河、湖,江、河、湖水日夜不停地流入海洋。

水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