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88415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19.棉花姑娘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13个生字;能正确书写7个生字,积累词语“棉花、许多、可恶、盼望、害虫、帮忙、忽然、碧绿碧绿、吐出”;能结合课文内容,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可恶、盼望、惊奇”的词义。

 2、学生能正确朗读要求的句子;读出不同的语气。

 3、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知道燕子捉空中的害虫、啄木鸟捉树上的害虫,青蛙捉稻田里的害虫,七星瓢虫吃棉花叶子上的蚜虫。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了解一些科学常识,让学生有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媒体:

    多媒体、ppt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上课前老师给你们猜一个谜语。

   2、教学“棉”

    

(1)读准字音

    

(2)你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

      (棉花是植物,所以是木字旁,棉花的颜色是白的,所以右上是个白字,棉花可用来做毛巾,所以右下是个巾字)

   3、出示答案,简单介绍瓢虫。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棉花和七星瓢虫的故事。

出示课题。

   5、学生齐读课题

    (板书课题)

   6、师:

棉花健康生长的时候,长出的叶子是碧绿碧绿的,可是当他受到害虫的侵害,也会生病。

  二、课件出示童话故事,整体感知

  三、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

看拼音读准字音,遇到生字看拼音多读几遍,并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四、感悟课文,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一节

   

(1)、出示第一节课件,仔细看动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是呀,上面有许多蚜虫,什么是蚜虫呢?

介绍蚜虫。

出示ppt.

   (3)教学生字“娘、治”

   (4)蚜虫很小,浑身长满蚜虫是一件痛苦的事,哪句话最能体现棉花姑娘当时的心情怎样、指导读句:

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为她治病啊!

(抓住盼望一词读出棉花姑娘迫切想要医病的心情)

     师:

“盼望”你能换个词语说说吗?

(希望)

     师:

“盼望”比“希望”的程度更加强烈。

   (5)教师范读,学生领悟感情,自由读,指名读。

   (6)齐读第一节

  

(二)学习第5、6节

   1、棉花姑娘病得那么重到底是谁帮她只好了病?

哪两节告诉了我们,自由读一读。

   2、七星瓢虫本领大吗?

你从哪里知道的?

   3、教学生字“然、奇、颗、瓢”

   4、你还能向同学介绍一下瓢虫吗?

    (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资料。

   5、介绍瓢虫家族。

   6、七星瓢虫本领这么大,棉花姑娘感到怎样?

你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

(惊奇)找一个近义词;你表演一下这个神态。

   7、棉花姑娘的病治好了,她的心情怎样?

你能读好第6节吗?

   8、学生读第6小节。

   9、教学生字:

“碧、吐、啦”

   10、棉花姑娘会怎样称赞七星瓢虫?

  (三)学习2……4节

     过渡:

在七星瓢虫来临之前,棉花姑娘病重难忍,她请谁为她治过病?

结果怎样?

他们到底是想帮还是不想帮?

   1、自主、探究、合作学习2……2小结。

    

(1)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读出恰当的语气。

      自学提示:

A分角色朗读对话

           B反复读读、想想,感受棉花姑娘说话的语气

           C小动物想帮棉花姑娘治病吗?

为什么?

    

(2)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3)汇报。

      A、教学生字

      B、学生交流:

棉花姑娘分别向燕子、啄木鸟和青蚌求救,但是这些小动物没能帮助它。

       师:

谁能来读一读棉花姑娘说的这句话?

       学生读并评价

       师:

那它们为什么没有帮助棉花姑娘呢?

    (4)指导学生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分小组合作朗读。

    (5)学生小组读。

大家评价。

   2、比比哪个小组读的好,相机指导读出请求的语气。

   3、汇报学习收获

    (小动物不是不想帮,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4师小结:

现在我们知道了燕子捉空中的害虫,啄木鸟捉树上的害虫,青蛙捉稻田里的害虫,七星瓢虫吃棉花叶子上的蚜虫。

   5读有关句子

  四、复习生字

  五、师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这篇童话故事,知道了19课燕子、啄木鸟、青蛙不是不想帮助棉花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它们都是我们的好朋友。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益虫、益鸟,老师请同学们会家去搜集了资料,谁来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六:

总结:

    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本领,它们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可要好好爱护它们呀!

 板书设计

              19.棉花姑娘

           燕子    空中飞

           啄木鸟   捉树干里害虫

           青蛙    稻田里

           七星瓢虫  叶子上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害虫的科学常识。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段讲故事的起因,第二、三、四、五段讲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给自己治病和七星瓢虫吃掉蚜虫的经过,第六段讲故事的结果。

本课采用童话的形式,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

 

20.咕咚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狮、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眼”7个生字。

学习“羊字头”和“足字旁”2个新偏旁。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③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水平;识字、写字练习。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吸引学生,揭示课题.

  1、多媒体播放多种声音,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板书课题),请大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

(要求:

字要写得横平竖直才好看。

)齐读课题

  3、细心的孩子,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形声字,象声词)

  4、提问:

“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

学习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建议:

用笔勾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把这些字读准;对于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问题吗?

  3、再读课文,看谁能通过自己的读来解决问题。

  三、学习生字

  1、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自由认读,读准字音。

  2、认一认

  没有了拼音宝宝帮忙,你还认识吗?

(赛读词语)

  3、玩一玩

  ①同桌拿出识字卡片,互相认读

  ②摘果子,(多媒体示一棵苹果树,苹果上分别写了生字,认对了,苹果就会掉下来)

  4、议一议

  ①小组合作学习,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②谁愿意把自己的识字方法介绍给大家。

  四、再读品悟

  1、自己练习读课文,做到正确、通顺、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2、四人小组轮着读课文,互相评一评,读的好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要注意读好的。

  3、朗读檑台赛

  4、齐读课文

  五、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要写的生字,选“家”“怕”扩词。

  2、同桌间说一说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师范写(重点指导写好新偏旁“忄”和“足”)

  4、生临写

  5、练写,互相评价(引导学生从字形,书写速度,书写姿势等方面评价)

                    第二课时

  一、激趣复习,导入新课

  1、(多媒体:

湖边长着几棵木瓜树,木瓜上有生字)瞧,木瓜快熟了,谁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就会掉下来(配“咕咚”声)

  2、听,这“咕咚”声是成熟的木瓜从树上掉下来,落到湖面的声音。

可就是这个声音,却让森林里小动物们,(引导说到“乱哄哄”)为什么呢?

  二、创设情境,合作学习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最先听到“咕咚”声的是谁?

  (示图1)听到声音,小兔什么样儿?

  2、读第2自然段,哪句话写出图上的内容。

  3、“撒腿就跑”看出了什么?

小兔为什么害怕?

你也有过吗?

  填空:

  ,我急得撒腿就跑。

  ,我吓得撒腿就跑。

  ,我紧张得撒腿就跑。

  4、小兔不仅跑,还边跑边喊,谁来喊一喊?

  5、指导朗读

  他吓得撒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喊:

“咕咚来了!

咕咚来了!

  

(二)学习3—5自然段

  1、听到他的喊声,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它们是怎么做的?

(跟、跑)读3、4自然段。

  2、野牛跟他们有什么不同?

它是怎么做的?

(追、问)读5然段,划出描写野牛的句子。

  3、(示图2、图3)对比两幅图,小动物们和野牛的表情有什么不同?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你会用什么?

(慌慌张张、不慌不忙)

  动物们慌慌张张是因为

  野牛不慌不忙是因为

  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找答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6—7自然段

  “咕咚是什么呀!

”小动物们谁知道呢?

指导朗读(重点读好小兔的话)

  瞧,连小兔也不知道“咕咚”是什么,为什么?

(没思考)怎么办呢?

读6、7自然段。

  (示图4)这时,小动物们会说什么,小兔又会怎样呢?

  三、总结深化

  1、现在,你最想对谁说句话,说什么?

  2、戴头饰表演“咕咚”这个故事。

  四、布置作业

  1、把课文中喜欢的词填到“词语花篮”中。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读《同步读本》中的《数星星的孩子》。

板书设计

20.咕咚

兔子拔腿就跑

小猴跟着跑沉着冷静

大伙儿一个跟着一个肯动脑筋

野牛拦、问

教学反思:

整堂课,我对学生回答作了充分地预设,因此上得也比较顺,但有一个环节,可是我未曾预料到的。

书中讲大象也跟着跑,我只是一句话带过,没想到学生却揪着大象不放,当一个学生提出:

“老师,大象这么大,为什么也吓得跟着跑?

”我当时一愣,没想到学生的回答更精彩。

“大象可能认为这咕咚比他还要大,所以也吓得跟着跑。

”我在心里为学生的回答喝彩。

课到了最后一个环节,学生也慢慢领悟了寓意,可有个学生可能上课听得不是很认真,他又问了前面那个问题:

“老师,只不过是一声咕咚声,大象为什么也跟着跑啊?

”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

“因为大象没动脑筋啊,遇到事情也没去想就跟着瞎跑。

”多精彩的回答呀,是学生的问题把课推向了高潮,这可真是所谓的未曾预约的精彩,我为我班学生的进步而高兴。

 

21.小壁虎借尾巴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会写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鱼,老牛和燕子尾巴的作用以及壁虎的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3.能按事情的先后顺序练习说话。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会写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鱼、老牛、燕子尾巴的作用以及壁虎的尾巴能再生的特点。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几种动物尾巴的作用以及壁虎尾巴能再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1、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壁虎吗?

一天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咬住了,他使劲一挣,尾巴断了,怎么办呢?

它到处借尾巴,它借到了吗?

通过学习课文你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学生看视频《小壁虎借尾巴:

范读》,听课文范读

3.边听边想:

小壁虎都是向谁借尾巴?

4.看完后指名学生回答。

  小壁虎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

5、学习生字

(1)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及生词的音。

a学生自己读。

b老师检查读的效果。

(3).读一读带有生字词的句子。

6.识记生字。

  

二、合作交流

自己读。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读一读,因为课文较长。

1.小组内读一读,起到互帮互学的作用。

2.指小组汇报读。

(每人读一自然段。

通过反复读一是能够把课文读通顺,另外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1课,齐读课题。

这课可有意思了,小壁虎有一条长尾巴,它的尾巴和别的动物的尾巴不一样,哪儿不一样?

你想知道吗?

我们不仅要知道这个,而且还要知道其它几种动物尾巴的作用。

1、通过昨天的学习,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

2、请学生质疑,根据情况,有的可以当时解答,有的可等到讲读课文时再去解决。

二、品读领悟

1.读全文。

(1)这篇课文的题目是《小壁虎借尾巴》请你一边读全文,一边想,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小壁虎借尾巴的?

(2)读后学生回答:

第3、4、5自然段是写小壁虎借尾巴的。

2.请你快速读第3、4、5自然段,想一想小壁虎都是向谁借尾巴,请你在“谁”下面画横线。

(1)学生边读边画。

(2)学生回答,你画的是什么?

(板书,并且出示鱼、牛、燕子的图片。

3.学习课文第3段。

①指名读这自然段,想这段共有几句话?

②老师出示前三句话,学生一句一句地读,老师分别出示:

谁来到什么地方

它看见了什么

说了什么。

 在此过程中,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词语的意思,并且充分朗读。

在理解“游来游去”时,找学生到讲台来表演,走来走去,以助理解游来游去。

同时出示()来()去让学生照样子说词语,以丰富学生的词汇。

学习第三句话时,老师出示句子让学生比较:

“小鱼姐姐,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

“小鱼,你的尾巴借给我。

 让学生读这两句话,想:

哪句好?

为什么?

(体会到前一句表现小壁虎很有礼貌,用的是商量的口气)。

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

③小鱼把尾巴借给小壁虎行吗?

指名读第四句话。

(板书:

拨水,同时出示活鱼实物,让学生观察并体会小鱼是怎样用尾巴拨水的。

想一想:

小壁虎为什么没有借到尾巴?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小鱼姐姐说话的语气,并让人听出小鱼尾巴的作用。

④自己小声读这一段课文,用“谁来到什么地方,它看到什么,说了什么”的句式,说一说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的过程。

(对学生进行按句式说话的练习)。

⑤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⑥老师小结学习这一段的方法。

 刚才我们学习这一自然段时,先读句子,理解课文的内容,再按照“谁来到什么地方,它看见什么,说了什么”的句式说一说小壁虎借尾巴的过程,然后查一查,小壁虎为什么没借到尾巴。

(板书:

步骤:

①读,②说过程,③想。

4.按照学习第3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4自然段:

小组讨论学习。

①学生先自学,后在小组内讨论、学习。

②老师检查小组学习结果。

 指名朗读第4段,读出有礼貌的语气。

小壁虎有礼貌地向老牛伯伯借尾巴,并且用商量的口气。

还要读出老牛者稳重的语气。

 指小组分角色朗读。

哪个小组愿意读给大家听。

③老师出示投影,演示投影片,老牛用尾巴赶蝇子。

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④仍然按照“谁来到什么地方,它看见了谁,说了什么”的句式,说一说小壁虎向老牛借尾巴的过程。

5.按照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己学习第5自然段。

①学生自学。

②检查自学效果。

(指名读课文,能够读出语气。

说一说燕子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就像司机叔叔用方向盘掌握汽车的方向一样。

③看插图说一说壁虎向燕子阿姨借尾巴的经过。

6、学习第6自然段和第7自然段。

①老师小结过渡:

小壁虎向小鱼,老牛和燕子借尾巴,都没借到,心里十分难过,后来怎样呢?

②指名读第6、7这两个自然段。

想一想:

妈妈的话应当读出怎样的语气?

(老练,亲切的语气。

妈妈为什么让它转过身子看看?

因为小壁虎已长出一条新尾巴了。

小壁虎高兴地叫起来,应当怎样读?

谁能试一试?

(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能力。

(分角色朗读这两段。

7.小壁虎又长出一条新尾巴了,它原来的尾巴哪儿去了呢?

学习第1段。

①指名读这一段:

 操作活动投影片,演示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的情况。

通过演示让学生理解“一挣”这个词。

8.学习第2自然段。

小壁虎没有了尾巴,这时它是怎么想的呢?

(齐读第2自然段。

三、看板书总结课文内容。

四、巩固延伸

查找动物尾巴的妙用

五、课堂练习:

请同学帮你听写8个词语

()()()()

()()()()

板书设计;

小壁虎借尾巴

鱼尾巴——拨水

牛尾巴——赶蝇子

燕子尾巴——掌握方向

教后反思:

通过学习课文,小学生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的尾巴分别有不同的作用,还了解了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特点。

并且让学生查找其他动物尾巴的妙用,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语文园地八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读字词,并发现其特点;了解词语的含义并正确表达。

2.能力目标:

通过读、背积累知识,了解生活经验。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主动识字、词兴趣;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读字词,并发现其特点;了解词语的含义并正确表达。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主动识字、词兴趣;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兴趣。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读字词,并发现其特点;了解词语的含义并正确表达。

2.激发学生主动识字、词兴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趣味识字。

1、学生自由读生字。

(教师正音)

2、教师范读词语。

你们发现什么了?

(这些词语都是生活用品)

3、集体齐读词语。

二、我的发现。

1、学生读字词,教师正音。

2、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反犬旁的字都和动物有关,鸟字旁的字和鸟类有关,虫字旁的字都和虫子有关)。

3、学生分小组读字词。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且了解半包围结构的笔顺规则。

通过读、背积累知识。

2、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字词句运用。

1、学生读代表心情或情绪的词语。

2、学生表演不同词语。

3、集体读词语。

4、读词语,用词语说句子。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指导)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读句子。

  

2、学生试说句子含义。

(教师提示、补充)

3、集体齐读,学生背诵。

三、布置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三只白鹅》。

四、课堂总结。

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