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教案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77928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石潭记教案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石潭记教案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石潭记教案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石潭记教案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石潭记教案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石潭记教案习题.docx

《小石潭记教案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石潭记教案习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石潭记教案习题.docx

小石潭记教案习题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文思路清晰,文笔优美,寓情于景。

教学时可根据以下步骤:

1.通过朗读课文,梳理行文线索,把握文章大意。

2.精读课文,让学生体会并掌握写景抒情方法。

3.联系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体会文中思想感情。

4.口头作文:

学生根据教师展示的画面,细致观察,然后进行口头小作文训练。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2.积累“如”“若”“似”的不同用法及“以”“为”在文中的用法。

(二)能力目标

掌握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真切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有意观察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体会作者笔下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2.领略文中描写的自然风光的美。

教学重点

1.背诵课文。

2.品味作品写景的妙处,特别关注文中描写潭中游鱼的文字。

3.体会景物描写中融注的思想情感,重点关注第四段,理解作者凄苦孤寂的心境。

教学难点

1.树、石、水、鱼的特点及对它们的准确描写。

2.文章先写“心乐之”,后面又见“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对此该如何认识?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教学以指导诵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促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鉴赏的主体。

2.讨论点拨法。

在讨论中,使学生得到启发,纠正认识的偏颇,弥补缺漏。

3.情景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作品的意境美,进而激发学生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作品的意境,体味作者的情感。

4.延伸拓展法。

联类引申,整理归纳已学过的山水名句名篇,综合鉴赏写景的妙处,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5.品读鉴赏法。

教学媒体

教学课件、课文录音、挂图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疏通课文,了解背景。

一、导语设计

杜甫曾有诗云: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可见,景与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曾写过永州八记,寄情山水,落笔不俗,视角独特,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展现在我们面前。

今天,我们就一同欣赏他的八记之一—《小石潭记》。

二、简介作者,背景,解题

柳宗元:

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

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

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

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

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

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生初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

四、朗读课文,生字正音

播放课文录音,或者老师范读课文,生轻声跟读。

朗读时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参(cēn) 差(cī) 寂(jì) 寥(liáo) 摇(yáo) 缀(zhuì) 隶(lì) 怆(chuànɡ)

五、师生共同疏通文意

1.古今异义。

去:

(古)离开(今)前往,到某处

怡然:

(古)静止不动的样子(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小生:

(古)年轻人(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一词多义

以:

(1)全石以为底(介词,用)

(2)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译)

(3)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

为:

(1)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

(2)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动词,“成为”)

清:

(1)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

(2)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

可:

(1)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2)不可知其源(助动词,能够)

差:

(1)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

(2)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

3.翻译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判断。

“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打比喻,但有时不一定是打比喻。

试分辨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

(1)闻水声,如鸣佩环。

()

(2)皆若空游无所依。

()

(3)似与游者相乐。

()

(4)天涯若比邻。

()

六、布置作业

1.翻译课文。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写景抒情的方法。

一、齐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

第一段:

写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的景物。

第二段:

写潭水清澈,游鱼活泼。

第三段:

写作者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

第四段:

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

第五段:

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二、赏读课文

(1)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

请说明理由。

点拨:

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

“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说明“潭”的的确是个“石潭”。

“如鸣佩环”形容声音嘹亮,说明“石潭”的不一般。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优美形态。

“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

“凄神寒骨”不尽是石的冰凉,不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

(2)文中哪些句子写了“水”?

请说明理由。

点拨: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句话正面写出游鱼的生动活泼,从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小溪的形状。

(3)文中的“动”与“静”

点拨:

①游鱼的“怡然不动”及“俶尔远逝”表现了鱼儿的生动活泼。

②小溪。

就小溪身来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爬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

用了这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

(4)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点拨:

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

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5)文中的“景”与“情”

点拨:

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本文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

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佩环”,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触景伤情。

作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习惯。

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

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

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6)文中的“镜头”与“画面”

点拨:

在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写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风光影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

在第二段作者描写潭水、游鱼,采用了“定点特写”的写法,作者一共只用了四十个字,就活灵活现地描出了潭水中游鱼的美景。

(7)文中的写景短句。

(8)文章结尾部分感情基调为何与前不同?

让人有低沉之感?

了解写作背景,柳宗元是在政治上失意遭贬的情况下写这篇文章的,到了偏远的永州以后,也不能不使他心怀恐惧,这种特定的思想感情,自然要反映、渗透在他的作品之中。

因此,小石潭那竹树环会的境界,别人身临其境也许会感幽美宜人,流连忘返;而对他来说则是“凑神寒骨,悄怆幽邃”,认为不可久居。

《小石潭记》结尾部分的感情调子的低沉,原因就在这里。

三、精读课文,巩固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5)跟作者同游的好几个人,为什么篇末才能将他们的姓名一一列出?

四、总结扩展

总结:

这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

小石潭结构的奇特,潭水的清澈,岸上景物的秀丽,潭中游鱼的活泼,通过作者精描细绘,图画般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扩展:

优美的文章,往往得力于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如鱼在水中“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的情态,溪流时隐时现、明灭可见的景象,若不是亲临其境,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是很难描绘出来的。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2.写熟悉的某处景物,二三百字。

《小石潭记》习题精选

(一)

基础训练

1.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篁竹(  ) 清冽(  )

为坻(  ) 佁然(  )

俶尔(  ) 幽邃(  )

往来翕忽(  ) 蒙络摇缀(  )

犬牙差互(  )

2.解释下列红色词语。

(1)水尤清冽(  )

(2)蒙络摇缀(  )

(3)可百许头(  )

(4)佁然不动(  )

(5)斗折蛇行(  )

(6)犬牙差互(  )

3.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可:

古义:

可以;今义:

副词。

B.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布:

古义:

映照;今义:

用棉麻等织成的可做衣服和其他物件的材料。

C.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居:

古义:

停留;今义:

住。

D.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闻:

古义:

听到;今义:

用鼻子嗅气味。

4.指出下列红色词语的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

(3)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

5.直译下列语句。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佁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对课文中一些事的陈述和介绍有误的一项是(  )。

A.柳宗元,在唐代古文运动中与韩愈、欧阳修齐名,同为杰出的散文家。

B.《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写。

这八记分别是:

《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袁家碣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和《小石潭记》。

C.本文所描写的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

者在写景状物中寄寓了凄苦忧伤之情。

D.作者写小石潭,融情于景,借景抒情;静中有动,动静结合。

提高训练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椒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7.解释下列红色词语。

(1)俶尔远逝(  )

(2)以其境过清(  )

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1)文中总写小石潭全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既写鱼又写出了水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明小石潭是人迹罕至的地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写潭中静态的几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岸势峭拔多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与“伐竹取道”上下文相呼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出小石潭的环潭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选文写景但又处处融入了作者的感情。

文中表现作者感情的句子有哪些?

作者寄情山水感受到自然的乐趣,这和全文的感情基调是统一的吗?

请谈谈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热点考题

(2004年·武汉市)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终不知车

越①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②腐而轮败,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

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③人。

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④。

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⑤己,不顾。

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

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注]①越:

越国。

②“辐(fú)”与下文的“輗(ní)”、“辕(yuán)”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件。

③诸:

相当于“之于”。

④相属:

一个接着一个。

⑤绐:

daì,欺骗。

11.解释下列红色词语。

(1)辐腐而轮败_________________

(2)以为车固若是_________________

(3)效而为之者相属_________________

(4)越人以为绐己,不顾_________________

12.翻译下列句子。

(1)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寇兵侵其境。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读了这则故事后,你从越人身上吸取了哪些教训?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略

2.

(1)特别

(2)缠绕(3)约(4)愣住的样子(5)像北斗星那样(6)像狗的牙齿那样

3.A

提示:

“可”的古义是大约,今义是副词。

4.

(1)向西,方位名词做状语。

(2)像蛇爬行那样,名词做状语。

(3)使……凄凉,使动用法;使……寒冷,使动用法。

(4)以……为乐,意动用法。

5.

(1)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石底上,

(2)呆呆的,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3)两岸的形状像犬牙的交错着,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4)因为环境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呆下去。

6.A

提示:

应把“欧阳修”删去。

7.

(1)忽然

(2)凄清,冷冷清清

8.

(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2)两岸的形状像犬牙似的交错着,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9.

(1)全石以为底……为岩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3)伐竹取道(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5)其岸势犬牙差互(6)“隔篁竹”、“四面竹树环合”(7)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提示:

此题考查对课文的理解背诵能力。

10.

(1)“似与游者相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是统一的。

作者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政治上的失意,生活中的抑郁之情,他感到自然间的乐趣,心情也变得欢快起来,但这种欢乐是暂时的,转瞬即逝,它恰恰是作者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的反衬,跟全文忧伤凄苦的基调形成了对立统一,从而更有力地揭示了痛苦的深度。

11.

(1)破败

(2)原本、本来(3)仿效、模仿(4)理睬

12.

(1)(越人)用船把破车装载回去,并在众人面前夸耀。

(2)等到敌军侵犯他们的国家。

13.

(1)不能机械地模仿,做事应肯动脑筋。

(2)要听取他人的正确建议,不要一意孤行。

《小石潭记》习题精选

(二)

一、解释句子中加粗的实词。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络:

      参差: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佁然:

      翕忽:

3.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寂寥:

      悄怆:

二、解释句子中加粗的虚词。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无所: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以:

      而:

三、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译文: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四、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问题。

1.怎样描写小石谭的石岸?

答:

2.怎样侧面描写潭水的清澈?

答:

3.前文与第五段中的“四面竹树环合”相照应的句子有哪些?

答:

 

参考答案

一、1.“络”,缠绕。

“参差”,不齐。

2.“佁然”,愣住的样子。

“翕忽”,轻快敏捷。

3.“寂寥”,静悄悄。

“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二、1.“无所”,没有依托(的东西)。

2.“以”,因为。

“而”,连词,表示顺接。

三、

(1)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阳光直照到水底,石上有鱼的影子,静止不动;又忽然向远处游走,往来很快。

(3)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四、

(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