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二中学年高三考试 语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76844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青岛二中学年高三考试 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青岛二中学年高三考试 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青岛二中学年高三考试 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省青岛二中学年高三考试 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省青岛二中学年高三考试 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青岛二中学年高三考试 语文.docx

《山东省青岛二中学年高三考试 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青岛二中学年高三考试 语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青岛二中学年高三考试 语文.docx

山东省青岛二中学年高三考试语文

青岛二中2011-2012学年第三学段模块考试

高三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5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宫阕哂笑(shěn)优柔寡断量体裁衣(liáng)

B.诘难趿拉(jí)秘而不宣鞭辟入理(pì)

C.轩敞田塍(téng)一副对联贪脏枉法(wǎng)

D.誊写厢庑(wǔ)仗义执言嘁嘁喳喳(chā)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根据专家考证,晋祠难老泉见于文字记载的历史应至商代,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②像“甲型H1N1流感”这样重大的疾病在人类蔓延,势必会引起社会,各国政府一定要给予高度的重视,进行严密的监控。

③每年赛季开始之前,足球队有关人员都要_____欧洲各国,耗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去请外援。

A.回溯振荡周游B.追溯振荡漫游

C.追溯震荡周游D.回溯震荡漫游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同学们,考入大学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志存高远,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老师们的推波助澜下,直挂云帆济沧梅!

 

B.水价上调是近期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然而在听证会上,供水企业只说亏损,对水价构成始终三缄其口,这让人们大为不满。

C.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D.春天并不都是阳光明媚的。

初春时节,天气常常阴晴不定,乍暖还寒,五风十雨,常常让一些急于脱下厚重冬装的年轻人捉摸不准,不知所措。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文学是艺术,它必须要有精神含量,要能净化心灵;优秀的文学作品除了能让人欣赏优美的文字、从故事中找到快乐之外,还能启迪、教育、引导人。

B.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记录了探索救国真理和强国之路,展示了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与美好前景。

C.本来是想帮你一把的,可是没想到却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这真是我当初始料未及的。

D.巴基斯坦政府自从对塔利班采取强硬措施以来,包括西北边境省首府白沙瓦在内的许多城市已遭受了数十起爆炸袭击,造成逾百人死亡。

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季羡林先生曾说:

“如果翻译的是不需要的垃圾,翻译再多有什么意义?

至于‘翻译强国’的标准是什么、怎么定、谁来评?

都说不准。

B.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表示,要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管“两高一资”行业(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消耗型),集中开展钢铁、涉砷行业专项检查,巩固饮用水源保护区集中整治成果。

C.国民中越来越多的人能成为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会学习、会生活的人,“人才”自然会出来。

一门心思地只想培养“人才”,出来的有可能只是“才”,而不是一个很好的“人”。

D.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重点国产影片:

《铁人》《南京!

南京!

》《大河》《高考1977》《邓稼先》等,已陆续在各地公映。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断桥”考

唐代诗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中有“断桥荒藓合,空院落花深”的诗句,这被视为今日西湖十景之“断桥”的最早文献记录。

断桥在南宋咸淳年间因隶属宝祜坊而改称宝祜桥。

因“断桥”不断,当时也出现了用谐音“段桥”解释为“段家桥”的说法,如周密《武林旧事》卷五“断桥”下就说“又名段家桥”。

但因为在“断桥”不断的问题上没能达成共识,所以后来人们围绕“断桥”的名义问题聚诉纷纭。

翻阅典籍,除西湖断桥之外,诗文中说道“不断之‘断桥’”的还有几例。

如金赵秉文《墓归》诗云:

“行过断桥沙路黑,忽从电影得前村。

”明邵经邦《断桥》诗云:

“闻到桥名断,从来金勒过。

”清顾于观《南楼四咏》诗云:

“门前空有断桥在,十日人无款竹扉。

”可见“不断之‘断桥’”在古代是比较常见的,并非杭州西湖所独有。

然而桥既不断,为什么称为“断桥”呢?

据考证,这里的“断桥”实即“簖桥”,而“簖桥”则是与捕鱼蟹之“簖”相伴的一种桥,它主要是用来协助捕鱼蟹的。

每年秋冬之交,螃蟹会进行生殖洄游,到江海交界的浅滩中繁殖后代,渔人便利用螃蟹的这种生活习性加以捕捉。

他们把芦蒿、竹竿等编连起来的“簖”插在江河之中,挡住螃蟹向下游行进的路,然后螃蟹必沿“簖”爬上来,以求越过下行,而渔人就在“簖”侧的桥上捕捉它们(当然也有划船前往捕蟹或收笼的)。

这种捕蟹方法在江南一带尤为常见,陆游《稽山行》有“村村作蟹椴,处处起鱼梁”(“椴”亦可作“簖”)之语。

清藩衍桐《两浙輶轩续录》载海盐才女李壬《由武原至梅里》诗云:

“沿塘两岸遍桑麻,画舫朝移日又斜。

望见簖桥心便喜,急收帆脚到侬家。

”这里的“簖桥”就是指与放置鱼簖、蟹簖有关的桥,这种说法在部分地区至今还有。

但因放置鱼簖或蟹簖过多对河流及湖面的水流影响较大,古代官府就已有所限制。

近代以来,这种捕鱼蟹的方法,随着人工养殖业的兴起而逐渐被淘汰。

杭州西湖为钱塘江的泄湖,在中唐以前,钱塘江与西湖的水域连成一片,湖中水流因孤山分流,携带的泥沙逐渐形成了“白堤”。

流经孤山的两股水流在宝石山东南端合流而出,“白堤”也便成为一道天然“鱼梁”。

渔人在“白堤”东端设簖来捕鱼蟹,而且依簖设桥,以方便捕捉鱼蟹和到孤山的交通,这样的桥叫做“簖桥”,也在情理之中。

张祜的诗句中写作“簖桥”,因为那时“簖”字或许还没有产生,或许很少有人使用。

五代以后,特别是自吴越王钱穆筑垾海塘以来,钱塘江的鱼蟹经西湖而洄游的现象消失,渔人也就逐渐不再用簖捕捉鱼蟹了。

随着杭州都城文化的发展和西湖旅游形象的提升,“断桥”已失去设簖捕捉鱼蟹功能的本义,但“断桥”之名却由于文人作品的称颂和民间口耳相传而得以沿用。

(节选自关长龙《“断桥”考》,有改动)

[注]①金勒:

金饰的带嚼子的马笼头,这里借指骑马者。

6.下列选项中关于“簖桥”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簖桥”是与渔人用芦蒿、竹竿等编连起来捕鱼虾的“簖”相伴的一种桥。

B、“簖桥”的主要功能是方便渔人用簖捕捉鱼蟹。

C、“白堤”东端的“簖桥”即今日西湖断桥,原是为方便渔人捕捉鱼蟹而设。

D、“簖桥”在张祜的诗中写作“断桥”的原因是那时“簖”字可能还没有产生,也可能很少有人使用。

7.下列不属于用“簖”捕捉鱼蟹的方法逐渐被淘汰的原因的一项是

A、古代官府对在河流及湖面放置鱼簖或蟹簖有所限制。

B、近代以来,人工养殖业的兴起。

C、五代以后,钱塘江的鱼蟹经西湖而洄流的现象消失了。

D、杭州都城文化的发展和西湖旅游形象的提升。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代诗人张祜的《题杭州孤山寺》是目前所能见到的记载西湖断桥的最早文献。

B、西湖十景之“断桥”在南宋时又称宝祐桥,还曾因“断”“段”谐音而被称作“段家桥”。

C、第三段列举了赵乘文等人的诗,说明除西湖断桥之外,在古代其他地方也有“不断之断桥”。

D、第四段引用海盐才女李壬的诗,说明近代以前江南一带用鱼簖或蟹簖捕鱼蟹的方法很常见。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王定国①诗集叙

(宋)苏轼

太史公论《诗》,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以余观之,是特识变风、变雅耳,乌睹《诗》之正乎?

昔先王之泽衰,然后变风发乎情,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以为贤于无所止者而已。

若夫发于情止于忠孝者,其诗岂可同日而语哉!

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今定国以余故得罪,贬海上三年,一子死贬所,一子死于家,定国亦病几死。

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

而定国归至江西,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其言与志得道行者无异。

幽忧愤叹之作,盖亦有之矣,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以忝其父祖耳。

孔子曰:

“不怨天,不尤人。

”定国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

余然后废卷而叹,自恨期人之浅也。

又念昔日定国遇余于彭城,留十日,往返作诗几百余篇,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

一日,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

余亦置酒黄楼上以待之,曰:

“李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矣。

今余老不复作诗,又以病止酒,闭门不出。

门外数步即大江,经月不至江上,眊眊②焉真一老农夫也。

而定国诗益工,饮酒不衰,所至翱翔徜徉,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

今而后,余之所畏服于定国者,不独其诗也。

【注】①王定国:

北宋文人,名巩,工诗。

受苏轼“鸟台诗案”的株连,被贬岭南。

②眊眊:

昏乱,糊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忝其父祖耳忝:

羞辱,有愧于。

B、自恨期人之浅也期:

看待。

C、畏其敏畏:

担忧。

D、饮酒不衰衰:

减退。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后变风发乎情B、《小雅》怨诽而不乱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又以病止酒D、眊眊焉真一老农夫也

愿以十五城请易壁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11.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定国豁达或洒脱的一组是

①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

②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

③特恐死岭外,而天手之恩不及报

④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

⑤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

⑥所至翱翔徜样,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

A、①③⑤B、①②④C、③④⑥D、②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引用司马迁对《国风》、《小雅》的评论,指出其局限,意在肯定王定国诗作继承了《诗经》、杜诗以来一脉相承的“发于性止于忠孝”的传统。

B、作者在评论王定国诗歌时,称赞他的“清平丰融”之作,认为有“治世之音”;对他的“幽忧愤叹之作”则略有微词,“废卷而叹”。

C、本文善用对比,突出了王定国的心志气度。

如他的贬谪遭际与其忠君情怀对比,“我”对他的揣测与其宽阔胸怀对比。

D、本文先议后叙,叙事中夹有描写,议论时饱含情感,从而避免了叙事冗沓、说理枯燥之弊;辞简义丰,文气流转,文情酣畅。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4分)

(2)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

(3分)

(3)孔子曰:

“不怨天,不尤人。

”定国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

(3分)

14.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8分)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

木笔,又名辛夷花。

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在前两联中是从哪几个角度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

试作简要分析。

(4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6分)

⑴羁鸟恋旧林,。

(陶渊明《归园田居》)

,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⑵,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

秋阴不散霜飞晚,。

(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⑶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了却君王天下事,,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

⑷,端居耻圣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五、(12分)

16.把下列句子填在后面的横线上,组成前后衔接的一段话。

(只填句子的序号)(3分)

①永恒的敌人是时间

②时间不会无休无止地载运任何事物

③在它的车厢里,上上下下都是一时的光彩和瞬息的强大

④从永恒的终点看去,时间的来去全是空的

⑤它并不是摧残、破坏、寇乱、窃盗、消磨、腐烂、散失和死亡

永恒的敌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不会把任何事物变得永恒不灭,只能把一切都变得愈来愈短暂有限和微不足道。

17.请根据下文提供的信息,对“天然湖的特点”作简要的介绍。

(包括标点符号不超过32个字)(5分)

在天山高处,可以看到一个面积很大的天然湖,湖面明净如镜,水清见底。

高空的白云和四周的雪峰清晰地倒映在水中,把湖光山色融为晶莹的一体。

在这幽静的湖上,唯一活动的东西就是天鹅。

天鹅的洁白增添了湖水的明净,天鹅的叫声增添了湖面的幽静。

人家说山色多变,而我看事实上湖色也是多变的。

你站立高处瞭望湖面,眼前是一片赏心悦目的茫茫碧水,如果你再留意一看,接近你视线的是那闪闪的鳞光,像千万条银鱼在游动,而远处平展如镜。

湖色越远越深,由近到远,是银白、淡蓝、深青、墨绿,非常分明。

 

 

18.仔细观察漫画《祖孙“三带”》(下图从左至右分别为爷爷的腰带、爸爸的腰带、孙子的腰带),领会画面内容和寓意,参照例句在横线上各写一句话。

(4分)

例句:

爷爷的腰带是一根饱经沧桑的的布条,那上面悬挂的烟袋和烟杆盛装了多少艰难与无奈。

①爸爸的腰带是

②孙子的腰带是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必须从所给

(一)

(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18分)

面对蚂蚁

叶延滨

  ①“蚂蚁爬过暴雨前的树丛”,想起这句话是站在窗前,看到窗外三环路上涌动的车流。

远远地望去,那些金属的小铁盒子,在四只滚动的胶皮轮子上,像一队蚂蚁似地列队而行。

这令人想起了童年,童年最有自然特色的体验,就是在暴雨前夕,蹲在花园的树丛前,看一队蚂蚁匆匆地搬家。

燕子低飞,蚂蚁搬家,大雨将至。

这是最早知道的道理,气象学也罢,生物学也罢,简洁明了,而且生动直观,蹲在那里,嘴里念念有词“燕子低飞,蚂蚁搬家”,心里却在想:

“它们怎么知道要下雨了?

它们搬到哪儿去?

谁在下命令呢?

它们怎么集合得这么快呢?

”充满了问号的世界也充满了新奇。

我觉得,我对这个世界的热爱,也许就是从看蚂蚁搬家开始,因为相似的问号在另外的场景产生,而在那样的场景中,我觉得我像一只蚂蚁。

  ②那是面对一片宽阔的草原,眼前的一切,简洁为两种色调,一块是蓝色,一块是绿色,蓝与绿的相交点就是永远召唤你又让你永远无法接近的地平线。

天苍苍,野茫茫,我们聪明的先人也只能选择这样空旷的字眼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空旷之美,世间之大美,单纯为无垠,丰富为纯洁。

  ③那是面对一片荒寂的沙漠,沙漠上是烈日还有烈日一样灼烫的天空,灼烫的天空下是金黄无边的沙漠。

仿佛这天空就是沙漠在阳光下幻化的灵魂,而这沙漠尽管每一粒砂粒都是死亡的证明,而所有的沙粒却起伏腾挪成沙丘,沙丘们舞蹈的热情会灼伤我们怯懦的心。

空旷之美,世间之大美,热烈为无语,贫瘠为博大。

  ④那是面对一派峰峦逶迤的群山,坚如铸铁的山岩远处化为画师笔下的泼墨,而轻逸如纱的云雾又与重峦叠嶂凝成浑然一体的水纹。

云雾与石岩难分轻重,群山与云海如同伯仲。

千山鸟飞绝,飞翔着的是山的灵魂。

空旷之美,世间之大美,寂寥为深幽,厚重为空缈。

  ⑤每当我面对这样的大美之境,我会想到暴风前那一队匆匆搬家的蚂蚁。

我知道那队蚂蚁并不像我们所感受到的那样“渺小”,它们迎接大自然赐予,自信而有节,无论是晨光还是暴雨。

这也是我们内心的召唤,走出家门,去草原,越沙丘,登山岭,会在面对大美之时,听到来自内心的生命赞颂。

  ⑥空旷之美,对于今天的我和你,实在太重要了。

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物质相对丰富的今天,我们也不幸生活在一个物质充盈的城市。

我们几乎变成了物化了的城市动物。

我们的空间被丰富的物质世界充盈:

楼群、街路、格式化的绿色植物和所有目光所及的事物!

我们的时间也被紧张的物化日程充盈:

上班、听报告、购物、交费以及闭上眼前接最后一个电话!

  ⑦当我们的孩子不能蹲下来,在树丛边看到一队蚂蚁爬过他的童年。

这也许是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了,但它是一个信号,就是我们已经成为了“城市动物”。

我们生活在一切都经过计算机程式化了的世界中:

像一架架煌煌书架,每一本书都经典,都文化,同时也都落满灰尘;像一台台冰箱,每一样食品都营养,都保鲜,同时也都令人没有胃口;像一个个超市,每一个产品都诱人,都必需,同时也都写上了交易价钱!

城市用各种办法填充我们的需求甚至欲望,把我们填得满满的,以至于内心没有一个小角落放下一个“自己”。

于是,我们被一种力量召唤,走出去,在空旷的草原、荒漠和群山间去,去像一只蚂蚁爬过暴雨前的树丛。

  ⑧望着草原,让绿色浸染你的心灵;望着大漠,让风沙吹走充填你内心的那些办公室职场风波;面对群山,直到你想起了那句诗: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个世界就再次接纳你,这个世界会悄悄对你说:

“你真不错,你的生活应该这样富有诗意……”

19.文章第①一段中说“相似的问号在另外的场景产生”,这“另外的场景”分别指什么?

写它们有何作用?

(4分)

20.文章第⑥段中划线的句子有什么含意?

请加以理解。

(4分)

21.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⑦段中划线部分的语句。

(4分)

22.作者在第①段中说“都市人”“像一队蚂蚁似地列队而行”又说“我觉得我像一只蚂蚁”,在第⑦段中还说“去像一只蚂蚁爬过暴雨前的树丛”。

这三种说法有什么不同?

请简析。

(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18分)

温总理15个小时“急行军”

张蕾

2008年12月13日,周六。

北京冬日的早晨寒气逼人。

不到7点,代表团工作人员开始登机。

作为《人民日报》记者,我随温家宝总理赴日本福冈出席中日韩领导人会议。

这是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67客机,只是经过简单改装。

部长们坐公务舱,司局长们同其他工作人员和记者一起坐普通舱。

这次没有按惯例使用较为宽敞舒适的波音747客机,可以节省三分之一的航油。

8点,专机准时起飞,很快平稳地飞上了云端。

不一会儿,旁边几位记者开始忙碌起来。

原来他们凭经验知道,温总理马上就会过来看望大家。

果然,温总理微笑着出现了,亲切地同大家握手。

对记者们,总理还能准确地叫出名字。

大概是看见了陌生面孔,总理问:

“有谁是第一次随我出访的?

”我连忙举手说:

“总理,我是第一次随您出访。

可惜时间太短,太遗憾了。

”温总理笑道:

“你下次可以再来嘛。

不过,跟我出访很累,就像急行军。

”总理在一个空位子上坐下后对大家说:

“今天去日本日程很紧,结束活动后连夜返回。

在福冈没有给大家在饭店订休息的房间,因为没有时间休息,大家辛苦了!

”飞机发动机噪音较大,为了使舱内的人都能听清楚,总理始终提高着嗓音。

东京时间11点20分,专机降落在福冈机场。

舷梯旁华侨华人和日本青少年挥舞着中日两国国旗,鼓乐齐鸣欢迎温总理。

在新大谷饭店匆匆吃过午饭,我就跟随温总理开始了“急行军”——

下午1点,在新大谷饭店会见韩国总统李明博,然后乘车前往太宰府市。

2点,在九州博物馆会见日本首相麻生太郎。

3点,出席中日韩领导人会议。

5点10分,签署《三国伙伴关系联合声明》。

5点20分,会见三国青少年代表。

6点10分,共同会见记者。

6点45分,出席麻生首相的欢迎宴会。

随着温总理的活动,我同中外记者们不断地转换场地,在门外焦急地等待会见、会议的消息。

外交部发言人利用转场间隙,火速给我们吹风。

记者们争分夺秒,编辑消息,传输文字和音像,跑得上气不接下气,饿了渴了就用自带的饼干和瓶装水充饥。

晚上8点20分,三国领导人结束了所有正式活动。

麻生首相作为东道主把温总理送到九州博物馆门口。

两人握手道别后,麻生首相见温总理并没有上车离去,有些诧异。

温总理告诉他还要到另一个大厅去看望驻日使领馆工作人员、华侨华人、中资机构和留学生代表,两人会心地笑了。

温总理同驻日使领馆工作人员、华侨华人、中资机构和留学生代表握手合影后,发表了即席讲话。

此时,从离开北京算起,总理已经整整11个小时没有休息了。

由于长时间讲话,嗓子有些沙哑,但话语仍然是那样铿锵有力、动人心弦。

大家对总理的讲话报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围着总理久久不愿散开。

在去机场的路上,夜色已浓,天下起了雨。

快到停机坪时,忽然传来一阵阵响亮的呼喊:

“总理辛苦了!

总理辛苦了!

”原来是一大群热情的华侨华人打着雨伞或穿着雨披,等候着为总理送行。

总理连忙下车,冒着霏霏细雨快步走向人群,同大家一一握手话别,此时我看见华侨华人的脸上已是泪水和雨水交织在一起了。

午夜11点20分,专机抵达北京首都机场。

据了解,专机出国当日往返在国航历史上还是首次。

(摘自2008年12月18日《人民日报》)

19第一段属于新闻的什么?

请简要概括这一段有什么作用。

(4分)

20.本文报导对象是温总理,为什么倒数第5段用一个段落来写记者“我”?

(4分)

21.新闻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划线句有什么效果?

(4分)

22.新闻通讯的语言要力求客观真实,却又不失生动。

请任选两个角度赏析倒数第2段。

(6分)

七、(60分)

23.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允许他们三个各提一个要求。

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

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

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

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

“给我火,给我火!

”原来他忘了要火了。

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

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

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

“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施莱斯!

要求: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高三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一、1.DA.宫阕——宫阙;量体裁衣(liàng);B趿拉(tā);理——里;C田塍(chéng);脏——赃

2.C回溯:

回顾,回忆。

追溯:

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震荡:

震动(颤动;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人心不平静),动荡;振荡:

振动(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电流的周期性变化。

防御:

抗击敌人的进攻,防御强调在事前做出各种准备。

周游:

到各地游历;漫游:

随意游玩。

3.B三缄其口:

形容说话十分谨慎,不肯或不敢开口。

A.推波助澜:

指“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

C.美轮美奂:

用来形容建筑物高大华美的,而且一般多用于赞美新屋。

D.五风十雨:

形容风调雨顺,是太平盛世的吉祥征兆。

此处望文生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