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解读讲义.docx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解读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解读讲义.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解读讲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解读
(讲义)
许耀桐
今天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这个专题做一个解读,主要向大家汇报自己的学习体会,并与大家一起探讨交流。
下面,我先对这个专题的题目做一些解释: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学说,即人的解放学说。
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马克思主义由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19世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除了以上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外,还包括法学、政治学、社会学、军事学、历史学、教育学、新闻学等方面的内容。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我们党内,毛泽东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论新阶段》中指出:
“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要中国化呢?
因为马克思主义中有普遍真理和个别结论之分,普遍真理要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才能成功。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态度是本本主义、教条化;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是实事求是、民族化、当代化。
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两次伟大革命:
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二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两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第二次发生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期,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两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
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呢?
不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吗?
大家可能觉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我都学过。
确实的,我们在座的领导干部过去确实都学习过。
但现在不一样了,它又是一个新东西,因为上升到一个理论体系,我们要特别强调“理论体系”这四个字。
今天,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从理论体系这个角度更加系统的去把握它。
这对于我们在座的领导干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要求得到一个系统理论的武装,站在更高的位置上。
围绕着这个专题,我着重从三个方面展开,第一,向大家系统地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层次结构;第二,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构筑的关于我国的六大建设布局;第三,进一步谈一谈怎样在实践中更好地贯彻应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层次结构
1.理论体系形成的三个发展阶段及其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1978年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开始形成,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三个阶段分别产生了三个理论成果。
这三个理论成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的三个部分。
对此十七大作出明确的表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
(1)发展的第一阶段及其成果:
邓小平理论
为什么会产生邓小平理论呢?
邓小平理论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呢?
它的理论主题就是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点就是1978年,当时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10年动乱之后,我们发现什么是社会主义?
大家不清楚,认识一塌糊涂。
因为林彪“四人帮”说他们搞的也是社会主义。
所以,当时我们碰到的问题就必须对社会主义进行拨乱反正。
邓小平理论归根到底就是要解决这个根本问题的。
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前,中国搞的社会主义,就是苏联搞的社会主义,也叫传统社会主义模式,或者叫斯大林模式,这都是同一个概念。
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为什么说它不行呢?
它有三大弊端,第一在经济方面,实行严格的计划经济,闭关锁国;第二在政治领域搞阶级斗争,不停的发动所谓的革命运动,在政治体制上它是高度集权专断;第三,就是在文化领域提倡鼓励那些虚假的理想信念,进行假大空的宣传。
如“文化大革命”中,文艺上只剩下八个样版戏,八个样版戏好不好呢?
其实很好,但是它里面宣传的人物,一般人高不可攀,因为太高大了,好像不是生活在人间里。
大家可望而不可及,就觉得是假大空,实际上空想化了。
以上是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三大弊端,这样的社会主义是没有生命力的。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
他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针对着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三大弊端进行改革。
它有三大特点,经济领域,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开放;政治领域,实行民主法治,不搞阶级斗争为纲了,同时权力要适当的进行分权;文化领域,我们当然要宣传马克思主义,就是讲主旋律,但是不要把人物都拔的那么高,除了主旋律之外,还要有多样化,适应广大人民的口味,使老百姓都能够欣赏到好的文艺形式。
这就是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
(2)发展的第二阶段及其成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根据当时国内外的情况提出来的。
当我们把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解决的差不多的时候,“建设什么样的党?
怎么建设党的问题?
”这个问题突出了。
为什么说到了这个问题会突出了?
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时的苏联东欧发生了剧变,这些国家的共产党都垮台了,不代表人民的利益,被人民抛弃了,失去了执政的地位。
正因为有这么一个国际的大背景,所以,必须把我们党建设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共产党领导的,共产党如果不解决代表谁的利益问题,那就危险了。
当时,西方国家看到苏联东欧都不行了,它们多么希望看到多米诺骨牌效应啊,希望中国也跟着倒下去。
结果中国没有跟着倒下去。
中国为什么没有倒下去?
就在于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党要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代表先进的文化,第三个代表特别重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就成功地解决了苏联东欧国家所没有解决的大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解决了我们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这样一个根本的转变,同时也解决了反腐败的问题,也使我们党不断地扩大群众基础。
所以,关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这样的党?
成功地解决了苏联东欧所没有解决的大问题。
(3)发展的第三阶段及其成果: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主题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
怎样发展?
”的问题。
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江泽民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党的问题,到了胡锦涛又碰到怎样发展和更好地发展的问题。
胡锦涛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也就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科学发展观讲了什么?
归根到底主要是,“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也就是四层含义或者四句话:
“发展第一”,“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这个体系并没有完结,还在不断发展完善之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没有包含毛泽东思想。
为什么呢?
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分析。
毛泽东思想从内容上来说,包含着两大部分,一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二是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理论。
作为毛泽东思想的一大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完全成功的。
另一个部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实事求是地说,不是很成功,错误不少。
这是对两大部分的分析。
虽然说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理论不太成功,但其中也包含着一些可贵的探索,可是这不是主流和主要的部分,而且就是这些可贵的探索,到了晚年也被毛泽东自己完全否定掉了。
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产生的,这个理论体系所包含的内容,恰恰是在毛泽东思想所没有谈到,或者是谈到又被否定的,被终止的,从这样的地方接着发展下去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把毛泽东思想涵盖进来了,那就会发生误解,所以必须把握这个分界线。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中不包含毛泽东思想,也无损于毛泽东思想的光辉,为什么呢?
因为不把毛泽东思想包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里,它的地位更靠前,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前面的一个阶段,也更突出,同时也更带有自身的特点。
今天党章表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后,接着才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以毛泽东思想的地位更加靠前、更突出,是没问题的。
这里顺便说一下,我们国内是有一批人,就是所谓的左派,新左派,或者说毛派,他们对中央的解释很不高兴,他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含毛泽东思想,认为是很荒唐的,接受不了,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跟毛泽东思想有关系,毛泽东思想理所当然应该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部分,这是他们的看法,实际上有偏激的一面,当然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就怕你把毛泽东思想给损害了。
不包含它,是不是贬低它?
恰恰不是贬低它,没有损害毛泽东思想的光辉。
2.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与结构形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作为它的理论基础的。
讲理论基础必须把握这三句话,就是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这些都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提供的。
从这一点上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为什么一脉相承?
就是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也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所提供的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
再来看结构形态。
十七大报告用了这样的语言来表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与创新特色结合起来”。
这两句话实际上就是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结构形态。
它的结构形态是什么呢?
首先就是“基本原则”,即“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这是它的结构形态的一个部分;另一个部分就叫做“中国特色”,也就是“创新特色”。
因为在这两句话当中,前面强调“基本原则”,后面讲了一个“创新特色”。
从这里大家就可以看到,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的结构形态列一个公式,就叫做:
“基本原则+中国特色”。
把这个公式再解释一下。
先来看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结构形态中的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刚才说了,就是马克思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所提供的基本原则。
第一个基本原则,必须有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第二个基本原则就是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你搞社会主义,生产资料不讲公有制,你还叫什么社会主义?
第三个原则,就是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第四个基本原则,就是作为社会主义它必须消灭了阶级、阶级差别,也消灭了阶级斗争;第五条原则,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也慢慢地的在消亡,特别是国家已失去了政治职能,阶级压迫阶级这种职能没有了;第六个原则,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社会生活充满民主;第七个原则,就是形成自由人的联合体,逐步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七条原则。
我们搞特色社会主义也要按照这七条原则,这七条原则不能背离。
现在再来看结构的另外一部分,叫做“中国特色”,为什么又不能够少掉“中国特色”这一块呢?
因为中国不可能马上达到马克思、恩格斯所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七条原则,那是马克思根据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预测的,在那样的国家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它具有很高的标准。
中国是不发达国家,不发达国家搞社会主义,不能照搬那七条原则,如果照搬了,一点都不走样,按照这七条原则没办法搞下去。
搞教条主义、照搬照抄,就会产生极左思想。
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虽然必须按照这七条原则,但是要加上我们中国特有的一些东西。
中国加了哪些东西呢?
我们也就是在这七条的基础上,分别加进去一些中国的特点,比如第一条,发达生产力,我们现在要坚持发达生产力,但是全中国一下子都达到发达生产力,我们做不到。
所以只能以它为先导,同时又要兼容不发达的部分;第二条是公有制,搞社会主义要坚持公有制,但是又不能够全社会清一色的公有制,我们也还达不到。
中国特色就在于坚持了公有制为主体,其他多种经济成份要让它并存;第三条是搞社会主义必须按劳分配,但是我们整个社会又不能够立马全部都是按劳分配,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情况下,中国的特点是还让其他的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第四条,社会主义必须消灭阶级、消灭阶级斗争,消灭阶级差别,我们现在也是朝着这个方向走,并且有一些东西我们已经实现了,比如我们把剥削阶级给消灭了,这说明我们也按照社会主义的要求来做,我们也达到了,可是我们现在还没有完全做到,还保留着工农阶级,因为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还是阶级,也还有工农阶级差别,同时也还有局部性的阶级斗争。
但是这些问题不是主要的,关键是我们符合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把剥削阶级都消灭了。
这就是中国的特有情况;第五条,在国家这个问题上,我们建立的工农国家,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距离国家正在消亡也还远,国家的政治职能也还保留着,还实行“一国两制”,大陆的社会主义跟港澳台资本主义同时并存,当然了,是以社会主义为主体,这也有它的特征;第六,我们正在努力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按照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民主已经实现了,但是我们现在也还做不到,我们正在努力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最后一条,同样如此,我们正在致力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家把握一下,它的结构形态就是“基本原则”加上“中国特色”。
基本原则那七条很清楚,中国特色恰恰遵循着这七条原则,但同时我们又不是教条主义的生搬硬套,因为我们的国情跟马克思当时分析的国情不一样,所以这也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个概念非常有意思。
它本身就告诉我们是中国特色再加上社会主义,这里的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所规定的基本原则。
3.理论体系的主要理论与基本目标
刚才已经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结构形态,现在还要讲清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与它的目标。
我们刚才说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三个部分组成,我们当然要去理解,邓小平理论讲了哪些,“三个代表”讲了哪些,科学发展观又讲了哪些,但是三个部分它有共通的东西,从总体上把握它就是具有16个方面的基本理论,这16个理论把三个部分很好的串起来了。
这16个理论就是:
第一是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第二是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第三是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的理论;第四是市场经济和经济建设的理论;第五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存的经济制度理论;第六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共存的经济分配理论;第七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第八是关于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的理论;第九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理论;第十是文化建设理论;接下去的十一到十六就是社会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理论、对外关系理论、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理论、社会主义领导和依靠力量理论,最后一个是关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问题。
再来看,作为理论体系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基本目标我们可以说就是体现为8个大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我们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为了实现这8个大字。
4.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与伟大意义
这个问题比较简单。
讲历史地位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继第一次飞跃后的第二次飞跃。
伟大意义就在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整个社会主义找到了新路,实现了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
讲到这里就可以给大家小结一下,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有一个形成发展的过程,就是三个阶段: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这个理论体系有它有一个理论基础,同时有基本目标,刚才说的8个大字,它的历史地位和伟大意义也是非常清楚的。
那么更重要的,大家要体会到,它包含的基本理论,可以从三个部分来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有科学发展观,体现为16个方面。
大家听了这一次课以后,今后如果要问什么是理论体系?
能够把它说清楚了。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构筑六大建设布局
在十七大报告中,我们党在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还用这个理论体系作为统领,构筑了中国六大领域的建设布局,这就是:
经济建设基本布局、政治建设基本布局、文化建设基本布局、社会建设基本布局、生态建设基本布局、党的建设基本布局,形成了清晰的建设发展思路。
这实际上也是理论体系中的经济建设理论、政治建设理论、文化建设理论、社会建设理论、科学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等的进一步丰富发展。
下面我分别的做一些讲解。
1.经济建设:
要“又好又快”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建设基本布局中央的根本思路就是,经济建设要做到“又好又快”。
经济建设为什么要“又好有快”呢?
它必须转变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
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不好,不好在什么地方?
过去叫做“又快又好”,是快字当头,快字当头就是数量级的,单一GDP型的,今天也是四个字,但是是好字当头,好字当头就讲质量,讲科学发展、持续发展,所以这是根本的一个转变。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发展到今天,成就是非常巨大的,确实是令人自豪的。
我们成为“世界工厂”、“制造大国”。
但中国不能够满足于当制造大国、世界工厂,还要向创新型国家发展。
我们现在为什么不能够达到创新型国家这个水平?
对R&D的投入是不够的,中国占GDP平均才1.5。
我们应该更重要的是以企业为核心来加大R&D的投入。
R&D我解释一下,前面的R代表着research,就是研究探索,后来这个D代表development,即发展,翻译过来是研究与发展经费,简称研发经费。
研发经费就是要开发新产品,要有新技术,这样的产品才会卖的值钱,有附加值。
可是我们企业以前就不注意这个,就是来料加工,贴牌生产,赚的是辛辛苦苦的一些加工费,核心技术的那些钱都给人家赚走了。
所以中国也要改变这种情况,要加大这方面投资。
(3)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什么叫产业结构?
就是一、二、三次产业,第一产业叫农业;第二产业叫做工业;第三产业叫做信息业、服务业等。
我们国家第一产业农业占了11.3%,工业占了48.6%,第三产业信息业、服务业占了40.1%,这就是我们的一、二、三次产业结构。
这跟发达国家比起来就巨低了,发达国家的第一产业必须在5%以内,第二产业是在30%以内,而第三产业必须超过60%。
所以我们刚才说了,中国到年底经济总量可以成为老二,但是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我们还不是发达国家。
从产业结构看还没有达到那个水平。
怎么调整呢?
就是要大力地发展我们的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世界公认的有八大高新技术产业,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海洋技术、航天航空技术、生物技术、环保技术,我们要通过发展这样的高新技术来改变我们的产业结构。
2.政治建设:
要“积极稳妥”
(1)把民主政治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政治建设基本布局的根本思路是“积极稳妥”。
先讲什么叫积极?
积极就是要把民主政治上升到高度来认识,这种高度我们应该说是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什么这样说?
胡锦涛说的很清楚,他说“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要不断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民主现在不是一般的什么东西了,它是我们的生命,胡锦涛把它比喻成是生命,生命应该是最高的东西了,还有什么东西超过生命?
我看没有了。
把民主比喻成生命,这应该是最高级的比喻。
可见我们的这个态度是非常积极的,我们要有这样的态度。
(2)发展民主政治的基本内涵。
我们还要以积极的态度去推动民主政治一些最基本的东西。
发展民主政治,现在中央归纳了四个“四”,就是提出了有四个“四”。
第一个“四”,就是人民群众享有“四种权利”:
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第二,民主政治要搞好“四环节”: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第三,我们基层社区要实现“四自我”:
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第四,我们整个社会要实现“四公开”,村务公开、常务公开、政务公开、党务公开。
这就是我们积极地推进民主政治。
(3)发展民主政治重点在基层。
我们进行政治建设又要稳妥。
怎么个稳妥法?
就是从基层做起,把民主政治的重点放到基层去,我们说搞民主政治,能不能一下子拿中央来开刀啊?
中央拿来先搞民主政治,那就像苏联那样,一下子乱了,不好办了。
就像盖房子一样,你先要从基础盖起,然后一级一级搞上去。
就说民主选举吧,你不能说把中央的领导先拿来选举,从基层我们先搞起,这样就比较顺,取得经验以后慢慢往上推,这就是基本的思路。
3.文化建设:
要“大发展大繁荣”
(1)文化是综合国力、软实力。
文化建设基本布局的根本思路是,要“大发展、大繁荣”。
现在我们对文化的认识,它是“综合国力”、“软实力”,这是十七大报告当中指出的,文化不是什么别的东西,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是国家的软实力。
综合国力是美国经济学家克莱因提出来的,综合国力方程式指出,看一个国家强大不强大,实体性的东西有三个要素:
基本实体、经济实力、军事实力。
这个固然重要,但不是国力的一切,还要看这个国家战略意图,国家意志这一块是不是强大?
换句话说,国力是这两个部分相乘后的这么一个结果,这就纠正了过去只讲物质,不讲精神这样一个偏向。
克莱因提出综合国力方程式以后,中国和日本的学者又提出三个重要的概念,一个叫硬实力,这个硬实力就相当于克莱因里面的物质形态的东西,第二个就叫做软实力,软实力就相当于精神形态的东西。
第三个概念是科技力,科技力是精神和物质的结合,是物质和精神的叠加,是混合状况,所以科技力很厉害。
邓小平才会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软实力这个概念就是这里提出来的。
把这两个概念我们解释了就知道了,我们的文化建设就要采取“大发展、大繁荣”的方针去推动我们的文化事业。
(2)大发展大繁荣我国的文化事业。
现在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同时要创造更多的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
我们大家都记得毛主席说过一句话,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
毛主席作为一个军事家,非常高明,他跟一般的军事家不一样,军事家看中的就是军队的将领和士兵能够勇敢作战、不怕死,这个军队就好。
毛主席更高一层,军人不怕死固然重要,但是他要懂得为什么不怕死,这就需要文化。
有文化,思想上弄清楚了是为谁奋斗,这才不怕死。
所以毛主席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
”他不但从军事上建军,还从文化上建军。
现在我从毛主席的话引申出来说“没有文化的民众是愚蠢的民众。
”从这个观念出发,比较好理解,十七大提出的要“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
”就说明文化问题实在重要。
4.社会建设:
要“更加注重”
(1)社会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建设基本布局的根本思路是,要做到“更加注重”,就是要更加重视、更加努力。
为什么这样说呢?
过去我们是有缺陷的,我们过去只提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这叫“三位一体”,缺了什么呢?
缺了一个社会建设。
今天把社会建设加上去了,叫做“四位一体”。
从“三位一体”发展到“四位一体”,加了一个社会建设。
(2)社会建设的实在内容。
那么社会建设讲什么东西呢?
社会建设不是讲别的,就是指民生的所有内容。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当中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要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也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所以社会建设就是民生建设,就是“五有社会”。
这也是中华文化的传统,从孔子提倡的“大同思想”就包含了。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礼记·礼运篇》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我们耳熟能详。
那么这个天下为公的社会,是“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还有那些鳏夫寡妇,废疾者,就是残疾人,“皆有所养”。
你看很巧吧,孔子这里讲了至少也有“四有”,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