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XX市双拥工作的几点思考.docx
《创新发展XX市双拥工作的几点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发展XX市双拥工作的几点思考.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新发展XX市双拥工作的几点思考
创新发展XX(市)双拥工作的几点思考
创新发展XX双拥工作的几点思考
XX市从一九九四年起已四次荣获全国暨四川省“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
在新的历史时期,双拥工作范畴在扩展,内容在丰富,手段在更新,标准在提高。
XX如何应对发展变化的双拥形势,如何保持荣誉,巩固双拥成果,进一步提升双拥整体发展水平,促进全市双拥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通过回顾和总结XX双拥创建实践经验,调查梳理全市双拥工作现状,学习领会中央关于双拥工作指示精神,感到XX的双拥工作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发展提高,必须贯彻科学的发展观,以科学的态度来看待已经取得的成绩,把保持XX双拥特色与创新发展统一起来,在未来的双拥工作中,突出求变求新、发展创新,打造出新品牌,创造出新特点,总结出新经验,体现出新优势。
重点要在四个方面创新。
一、创新双拥舆论宣传手段,促使双拥工作氛围更加浓厚 长期以来,XX双拥工作始终保持着蓬勃向上的良好势头,除军地领导重视,不断完善双拥工作制度,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市级各类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各种舆论平台的强力造势,使双拥工作在新形势下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仅被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也被广大群众接受认同并踊跃参与。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一些问题也逐渐明显地暴露出来。
一是极个别领导对双拥工作的思想认识开始产生偏差,热情度和重视度有所下降。
在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关系的处理上,有把国防建设置于次要地位的倾向,对双拥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理性思考,对如何继续重视和抓好双拥工作,把XX市双拥更进一步引向深入、推向高层缺乏深度研究分析。
二是有的地方对双拥工作满足于一般化,过得去,遇到检查评比时临时突击,被动应付,平时则一阵紧一阵松,把双拥工作当作权宜之计。
三是一些单位因循守旧,双拥活动的模式和方法都沿袭老传统,固守旧框框,多年一贯制,如上街打扫卫生、做点好事、搞搞联欢等,缺乏新意和吸引力,双拥活动始终在低层次低水平上徘徊。
四是有的单位重形式、轻实效,具体工作上停留在“领导握手,高层往来”,导致上层轰轰烈烈,基层冷冷清清,人为地缩小了宽泛的双拥工作领域,降低了双拥工作的影响力。
五是一些机关部门认为双拥工作是职能部门的业务工作,淡忘了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因此领导分管不甚明确,具体工作缺少规范,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意识较差,双拥工作在本地区本单位氛围不浓、流于形式。
六是双拥工作的组织“链”在一些基层出现断裂现象,人员兼多专少,工作衔接不好。
部分群众对双拥的认知麻痹淡漠,参与双拥的工作热情和活动的积极性都有所减褪。
笔者认为,上述“双拥综合疲劳症”尽管只发生在少数单位和个人身上,表面看似“小病小痒”,但如不引起足够重视,及早“医治”,势必对全市双拥工作的深入发展造成影响,甚至威胁全市双拥大好局面的“安全”。
要使XX双拥始终“保鲜”、常抓常新,谋求更大发展,必须确立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工作思路,必须处理好继承与创新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XX双拥工作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保持较高发展水平。
当前,特别要强化双拥工作的宣传教育,形成营造大势开创新局引起八方呼应的局面。
(一)要加强向领导请示汇报双拥工作的力度,解决重视“乏力”的问题。
领导重视是搞好双拥工作的关键,双拥工作什么时候都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争取领导应抓好几个环节
(1)要经常向领导报告工作,汇报双拥工作发展形势和我市工作实际情况,使领导随时掌握双拥面上的工作,了解工作进展情况。
(2)定期提请召开双拥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单位会议,促使这些单位把双拥工作摆上位子,增强齐抓共管的责任意识。
(3)定期制发双拥工作简报和双拥工作年度报告,方便领导了解双拥动态,把握双拥全局。
(4)及时向领导请示解决双拥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5)在与军队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提请地方党委、政府领导走进军营过“国防日”。
通过上述形式,使各级领导在思想上始终确立双拥工作的历史地位,始终站在国家和军队战略全局的高度,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把发展生产力和提高战斗力统筹考虑,从而一以贯之地自觉地重视双拥工作,始终加强对双拥工作的领导。
(二)要加强向机关部门宣传双拥的力度,确立共同的历史责任,克服被动应付思想。
双拥工作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必须有多部门、多单位参与协作,齐抓共管才能协调运转,卓有成效。
实际工作中,要注意运用通报双拥目标考评结果,双拥情况简报,年度工作总结,组织经验交流,交叉工作检查,督导工作落实等手段,促使机关部门充分认识到双拥工作是实现国家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绝不是权宜之计,不能一般应付,是一项事关全局的工作,必须站在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正确处理一般性办实事与合力谋军地共同发展的关系,以达到通力配合双拥,共谋发展双拥,齐心抓好双拥的目的。
(三)要加强向群众宣传双拥的力度,打牢关心国防、关爱军人人人有责的群众基础。
双拥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只有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与热情参与,双拥工作才具有强大的动力和不竭的活力,才能推动双拥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重视向群众进行双拥宣传一直是我市的光荣传统和工作优势。
但笔者认为,当前我市在双拥宣传方面还存在方法不活、办法不多、深度不够、时紧时松等问题。
因此,今后的双拥宣传,应整合各种宣传优势,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坚持常年宣传不断线,有图有像又有声,在灵活性和多样性特别是实效性上下功夫。
除元旦、春节双拥宣传月、“八一”宣传周外,还可以组织双拥先进事迹报告会,举办“双拥激情广场”大家唱,设立双拥标志性雕塑或双拥专栏,举行大型双拥公益活动等,这些都是开展双拥宣传、扩大双拥影响的好形式,应认真组织,积极推广。
通过多种形式的双拥宣传,使双拥活动不仅在机关单位、学校社区蓬勃开展,在国有公司民营企业和广大农村也尉成风气。
让浓厚的双拥氛围,不断增强本地群众的光荣感和自豪感,外地人一走进XX,也真切地感受到XX扑面而来的双拥气息。
总之,只有坚持不断地把我市的双拥光辉历程和新形势下继续做好双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向广大群众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宣传教育,不断加深群众对双拥工作的思想认识,牢固树立双拥工作人人有责的国防观念,才能使双拥工作的群众基础越来越厚实,社会氛围越来越浓厚,我市的双拥工作才能始终坚持高标准,确保高质量,适应新形势,取得新发展。
二、创新双拥共建的层次和质量,促使基层双拥工作始终充满活力 双拥工作是亿万军民共同的事业。
只有不断探索军民喜闻乐见的共同建设精神文明的活动形式,不断创造出双拥工作的有效载体,才能激发广大军民自觉参与双拥的积极性和热情,也才能促使全市双拥工作自上而下形成一个整体,始终充满勃勃生机。
XX开展双拥创建工作十多年来,在抓好其它工作的同时,重视并积极开展了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取得了不少成绩,积累了许多经验,初步形成了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事业单位到厂矿企业的军民共建网络雏形,涌现了如XX老窖集团公司、XX市农业银行、XX市公交总公司等一批全国、全省和全市军民共建先进典型。
双拥共建活动的积极开展,对推动XX全市双拥工作的持续发展、羸得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不能不看到,全市的军民共建工作发展还很不平衡,问题还比较多,水平还比较低。
一是共建“冷”“热”发展不均,难以体现双拥整体发展水平。
党政机关较“热”。
表现在大多数党政机关与驻军单位都建立了共建关系,且一般都订有共建公约,军地双方经常开展共建活动,共建活动的质量和层次也较高。
基层单位较“冷”。
表现在共建组织不健全,活动不经常,没有订立或少有订立共建公约,共建内容也比较单一。
二是共建“远”“近”关系不明,工作随意性大,计划性不强。
一些共建对子满足于逢年过节走访慰问,平常时候多不来往,只注重短期效应,不注意长远规划。
三是共建“质”“量”不求统一,双拥工作缺乏时代感针对性。
一些单位只注重共建形式,不注重共建质量,共建方式游离于送两件慰问品,演一台小节目,搞一场体育棋牌比赛等传统套路上,拿不出新招,闯不出新路。
笔者认为,传统的共建方式和内容固然重要,但面对实现“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的发展形势,面对部队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时期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需求,传统的双拥共建形式显然已经难以适应。
要求我们在丰富共建内容、拓宽共建领域上求发展、求突破、创新招、闯新路。
(一)既要坚持以往行之有效的共建做法,又要研究新办法,探索新形式。
逢年过节军政领导互相走访慰问、地方党委、政府领导走进军营过“国防日”、召开军政首长座谈会、军地互办实事、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争创双拥模范城(县)等成功做法,历来是双拥工作的优良传统,应认真总结经验,继续保持发扬。
但不能拘泥于过去的老做法、老套路。
共建工作一定要紧扣时代脉搏,紧密结合实际,始终围绕促进生产力、提高战斗力,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共育社会主义新人的共建主线展开活动。
当前要把“共育”作为共建重点,在实现“小康”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大背景下,大力加强政治思想道德建设,共建双方应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一些如:
形势报告会、读书笔会、演讲比赛、先进事迹报告会等思想性强、影响力大的共建活动,使共建内容蕴含教育意义、活动丰富多彩。
这样,双拥共建才可能既有时代和地区特色,又富有实效,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同时要通过参观学习、经验交流等形式,积极借鉴外地的经验做法,促使共建活动不断迈上新台阶。
(二)既要做好基础性工作,又要在争创特色上下功夫。
当前,加强战备训练,切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是部队工作的重点。
因此地方在开展共建时,要从部队开展科技练兵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的开展为部队官兵送新知识、新技能的科技拥军活动,利用地方科研院所人才、技术和设备聚集的优势,根据部队特点,分期分批办班开课,为部队培养一批部队技术骨干,带动部队的科技练兵活动。
部队在开展共建时,也要紧紧围绕地方经济跨越式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在做好传统的帮助地方维护治安、抢险救灾、创卫绿化等工作的基础上,突出协助地方政府抓好扶贫扶优工程,建立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工程,驻地农业产业化调整工程等,充分发挥部队优势,组织力量开展以“扶一批科技能手,促一方特色产业,帮一片群众致富”为主要内容的科技扶贫活动,为促进驻地经济发展,改善群众生活作出新贡献。
(三)既要寻求新的共建形式,更要注重共建实效。
当前,双拥共建的形式之所以不新颖,活动内容不吸引人,共建的效果不明显,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共建双方对开展共建重要意义的认识还不够高,视野不够开阔,因此办法不多,形式呆板。
改变这种状况,最重要的是军地双方都要提高对共建工作的认识,加强对共建工作的领导,在具体的共建活动中把“注真情、重实际、求实效”贯穿于全过程,把生动活泼的共建形式和具体实在的共建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共建工作渗透到思想建设、道德建设、法制建设、文化建设和扶贫帮困等方面,并用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措施来保证共建工作落到实处,这样,共建活动才富于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才能真正达到军民共建的目的。
三、创新双拥的政策法规机制,促使双拥工作健康有序进行 双拥的政策法规建设是一项带根本性、管长远的工作,也是双拥工作深入、持久、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实际需要。
XX市开展双拥创建工作以来,在双拥的政策法规建设方面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从市到区(县)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和政策,这些文件和政策,对于促进全市双拥工作的落实,推进双拥事业的发展,加速双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双拥政策法规建设与现实需求还存在诸多问题,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一是建设滞后。
双拥政策法规建设没有积极跟进发展变化了的社会发展形势,一些双拥政策已经明显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如退伍士兵安置政策)。
二是效力受到挑战。
一些双拥条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不相吻合,政策与现实往往发生冲突。
三是双拥政策缺乏权威性,“形式象法律,内容象政策,实质象决议”,过于原则,可操作性差。
四是缺乏约束力。
很多双拥政策法规对执法过程中的不履行行为、不作为行为、甚至是明显违法行为如何处置没有明确规定,使一些双拥政策法规如一纸空文,难以落实。
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强化双拥政策法规的权威性,在加强和完善双拥政策法规建设上下功夫。
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www.网络.com网。
(一)抓好“制定关”。
对双拥政策法规的制定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
要以符合本地实际,适应形势发展为前提,认真清理现有的双拥政策法规,注意查漏补缺,适时修订完善。
对适合形势发展的,继续保留和坚持。
对过时的、效力差的、操作性不强的,特别是与发展了的形势不相吻合的,该修改的修改,该废止的废止,该完善的完善。
对过去政府、部门、行业和单位在军地交往、双拥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以及零散性政策法规要分门别类予以综合、归类,用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确保双拥政策法规的科学性、完整性、现实性,使老政策法规继续发挥应有的作用。
要特别重视发现和总结双拥实践中的新鲜经验和做法,在认真调研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具有一定前瞻性的新的双拥政策法规。
宏观上要注意把握双拥政策法规指导性和统一性,注意与其他政策法规之间的协调性和一致性,避免出现矛盾和漏洞,人为地降低双拥政策法规的权威性。
当前,军转干部和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军嫂”就业安置、农村老复员军人生活难、住房难、治病难和维护军队、军人合法权益等是双拥方面的难点热点工作,新的双拥政策法规应重点围绕解决这类问题来研究制定。
(二)抓好宣传关。
双拥政策法规只有入脑入心,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因此,抓好双拥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至关重要。
新的双拥政策法规出台后,要将其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运用报刊、电台、电视台等宣传媒介,利用双拥宣传专栏、固定标志牌、标语和会议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
从工作上看,许多双拥政策法规要靠城市的街道、社区,农村的乡镇、村组,企业的党支部、工会组织去落实,因此,双拥政策法规的宣传应将这些地方列为重点,加大宣传力度,认真督促检查,以确保双拥政策法规深入人心、工作落到实处。
(三)抓好“落实关”。
如果说建立健全双拥政策法规是推动双拥工作深入发展的前提和条件,那么,切实抓好各项政策法规的落实就是保证各项工作健康发展的关键。
要严格纪律,强化措施和手段,完善双拥政策法规的运行机制,维护双拥政策法规的权威性。
对执行政策法规不力的人和事,要通报批评,追究责任,反之,要大张旗鼓的表扬、奖励。
具体工作中,要加大检查监督力度,除定期不定期的对双拥政策法规进行全面检查考核外,还应将其列入执法检查机关的考核内容,通过人大、政协机关视察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和新闻监督等措施,促进双拥政策法规的全面落实。
四、创新群众性双拥活动形式,提高双拥工作整体发展水平部队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和平发展时期,人们的国防观念、拥军优属观念容易淡化认识模糊是客观存在,难以避免。
哪种认为通过开展一般性的国防教育、简单化的双拥活动,就能够达到军民团结如一人,鱼水情深似一家的认识是肤浅的,不现实的。
必须与时俱进,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和日新月异的双拥实践,探索新办法,走出新路子,总结新经验。
才能形成“致富先报国,报国先拥军”,“视人民如父母,把驻地当故乡”的军民互拥局面,才能实现地方生产力发展和部队战斗力同步发展提高的目标。
(一)深入开展群众性双拥创建活动,使双拥创建活动富有鲜活的时代感。
开展双拥工作创先争优活动是双拥工作在新时期的创举。
通过这一有效载体,不断强化军民团结是胜利、发展、稳定之本的新观念,不断加深新时期军民之间的鱼水感情。
创建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主体是广大群众和部队官兵,工作重点在基层,军政领导的示范带头作用是关键。
要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不断调动广大军民的争创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当前应着力抓好三个环节:
一是大力宣传开展创建双拥模范城(县、区)活动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和基层官兵对创建活动的认识,使他们在参与双拥创建的实践中亲身体会到双拥模范城的工作成就,亲身感受到创建活动对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的促进作用,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双拥创建的伟大实践中去。
二是拓展双拥创建新领域。
要使双拥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必须结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部队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新形势,积极探索双拥工作新的发展路子,使双拥工作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在继承拥军优属传统活动的基础上,当前应侧重抓好政策拥军、法律拥军、科技拥军,重视解决军地难点、热点问题。
三是进一步加强双拥组织机构建设。
各级双拥组织机构是双拥创建活动的协调和指导部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从调查情况看,目前我市区、县两级双拥组织机构建设还不很健全,专职人员少,人员配备较弱,经费保障方面也还存在问题。
要积极争取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配合,抓紧解决,以利工作。
四是充分发挥双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要把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当作双拥一项长期工作来抓,符合国家和省级命名条件的,积极向上级推荐命名;达到市级先进标准的,及时表彰命名。
对树立的先进要确保质量,保证典型确具先进性、代表性和示范性。
评选先进的范围要更加广泛,触角要向基层街道、社区、企业车间、农村村、社延伸,使创先争优活动在各个层面全面展开,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参与双拥创建的积极性。
(二)深入开展为部队办实事送温暖活动,大力支持部队调整改革。
“双争”(争创先进连队,争当优秀士兵)活动是部队适应军事斗争变革的时代需要,加强部队建设的一个重要创举。
地方党委、政府要积极配合部队开展这一活动。
凡在部队建设、包括在支持驻地经济建设、抢险救灾、维护治安等方面作出贡献的部队单位和个人,地方要积极为他们请功,组织召开声势浩大的庆功会,让立功的部队官兵登台亮相,让广大群众真切感受新时期军队、军人的可爱可亲,从而自觉学习他们的牺牲奉献精神,激发他们更加热爱革命军人,更加热爱人民军队。
地方领导要亲自为部队立功单位和个人赠送锦旗、颁发奖牌(奖金),大张旗鼓地褒奖他们的奉献精神。
基层要组织群众为优秀士兵家属送喜报,挂“优秀士兵之家”光荣牌、送奖励品。
地方媒体要大力宣扬部队先进单位和个人优秀事迹,使军人在新时期的奉献价值得到社会认同,激发广大官兵献身国防爱军习武的积极性。
使可爱的人更可爱,光荣人家更光荣。
当前军队正处于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裁军调整的重大战略部署时期,调整改革的步伐比较大,难点热点问题增多,特别是转业干部和退役士兵量增大。
其次,调防部队的营房建设、军需供应、后勤保障、通讯网络建设等方面也遇到诸多问题,需要地方党委、政府充分理解,通过登门走访、召开座谈会等,了解掌握情况,通力协助解决。
双拥要把军队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在给领导作好工作汇报的同时,协调整合地方有关单位和部门的各种优势,满腔热忱地解决部队的困难,尽量解除部队后顾之忧,以实际行动支持军队的战略调整和现代化建设。
(三)深入开展帮扶结对活动,把“爱心献功臣行动”引向深入。
开展“爱心献功臣行动”既是新时期党和政府的形象工程,也是惠及千万优抚对象家庭的民心工程。
XX实施这项工程虽已取得很大成绩,但任重道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目前,相当部分生活在农村伤残军人、老复员退伍军人家庭还存在生活难、住房难、治病难的问题,应引起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足够重视,把解决这个问题作为“爱心献功臣”工作的重点,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动员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来抓。
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帮扶活动。
各级领导要带头与革命功臣家庭建立联系,签订帮扶合同和责任状;驻军部队营以上单位应建立帮扶联系点;下派干部要有帮扶指标;党、团员、青年民兵应有结对帮扶联系户;群众要以强带弱,以富帮穷,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帮助身边的贫困优扶对象尽快走上富裕之路。
同时,各级党委、政府还要多方筹措资金,帮助一些孤残优扶对象治病求医、修缮住房,对个别年大体弱长期卧床不起的,安排进乡(镇)“光荣院”或敬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