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脚手架的安全问题.docx
《建筑脚手架的安全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脚手架的安全问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脚手架的安全问题
建筑脚手架的安全问题
引言:
脚手架,是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必须使用的重要工具设备,特别是外脚手架,它的使用量最大、技术要求复杂,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和工程成本的影响都很大。
脚手架工程为临时结构,从设计计算到搭设使用通常由施工单位自己完成。
有时不被重视,缺少正确的设计和计算,因此也是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事故的多发点。
本文将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对施工中脚手架工程有关问题加以论述。
为了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生产安全,对脚手架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理提出了新的课题。
首先施工人员必须提高对脚手架工程安全生产意义的认识,要全面学习有关脚手架方面的知识,因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
对脚手架工程施工方应做好事前控制和过程检查,并要把有关生产安全问题记录在案。
因此施工人员要从技术措施、材料的选用、搭设、使用到拆卸、都要严格检查,做好全过控制,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1、常见脚手架发生事故类型及原因分析1.1常见发生事故类型
(1)整体倾倒或局部垮塌。
(2)整架失稳,垂直坍塌。
(3)人员从脚手架上高处坠落。
(4)落物伤人。
(5)不当操作。
1.2事故引发的原因
(1)脚手架塔设不符合规范要求建设部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已经于2001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该规范属于强制性标准,在脚手架的设计计算、搭设与拆除、架体结构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但在部分施工现场,脚手架搭设不规范的现象仍比较普遍,同此导致了脚手架倒塌事故的屡屡发生。
(2)脚手架材质不符合要求,使用前未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检验
脚手架的材质和规格,有关制度均有明确的规定。
脚手架塔设之前,必须对所用钢管、扣件、底座、钢(木)脚手板等材料进行场外检查、检验,确认合格后方可运至施工现场使用。
由于种种原因,承包商往往为追求经济利益,使大量的不符合规格要求的材质脚手架构配件流入施工现场,也导致了脚手架的倒塌事故。
(3)脚手架搭设与拆除方案不全面施工管理单位在脚手架施工过程中,没有认真对待,没有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措施;应当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方案的专项施工工程,如脚手架搭设与拆除、基坑支护、临时用电、模板工程等,不编制施工安全方案,或者结不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照抄标准、规范,应付检查。
在方案的审批方面,还存在“外行管内行”的现象,一些设有脚手架方面知识、不具备架施工方案审批资格人员,盲目、敷衍签字审批。
(4)施工单位缺乏资源
施工单位没有脚手架作业资格证,施工作业人员没有经过架子工资格考试培训,无证上岗,安全意识差,违章冒险作业,对脚手架的安全状况认识不足,对可能遇到或发生的危险估计不足。
工程施工凭个人经验操作,不可避免地存在事故隐患和违反操作规程、技术规范等问题,甚至引发脚手架倒塌、人员伤亡事故。
(5)管理不到位
施工管理单位对脚手架施工和施工现场安全检查监督不到位,安全技术交底无针对性,在脚手架倒塌、人员伤亡事故,大都存在违反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等问题,但管理施工现场的领导、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监护人员、安全员、督察员等在施工资质的审核、施工方案的审批以及定期安全检查、平时检查中,均未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事故隐患,或发现问题、事故隐患后未及时整改和纠正。
2、脚手架工程安全预防控制措施2.1安全预防控制措施
(1)从事架子工种的人员,必须定期(每年)进行体检。
凡是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晕高或视力不够等不适合做高处作业的人员,均不得从事架子作业。
配备架子工的徒工,在培训以前必须经过医务部门体检合格,操作时必须有技工带领、指导,由低到高,逐步增加,不得任意单独上架操作。
(2)脚手架支搭以前,必须制定施工方案和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对于高大异形的架子并应报请上级部门批准,向所有参加作业人员进行书面交底。
(3)操作小组接受任务后,必须根据任务特点和交底要求进行认真讨论,确定支搭方法,明确分工。
在开始操作前,班组长和安全员应对施工环境及所需防护用具做一次检查,消除隐患后方可开始操作。
(4)架子工在高处(距地高度2m以上)作业时,必须佩戴安全带。
所用的杆子应栓2m长的杆子绳。
安全带必须与已绑好的立、横杆挂牢,不得挂在铅丝扣或其他不牢固的地方,不得“走过档”(即在一根顺水杆上不扶任何支点行走),也不得跳跃架子。
在架子上操作应精力集中,禁止打闹和玩笑,休息时应下架子。
严禁酒后作业。
(5)遇有恶劣气候(如风力五级以上,高温、雨天天气等)影响安全施工时应停止高处作业。
(6)大横杆应绑在立杆里面,绑第一步大横杆时,必须检查立杆是否立正,绑至四步时必须绑临时小横杆和临时十字盖。
绑大横杆时,必须2~3人配合操作,由中间一人结杆、放平,按顺序绑扎。
(7)递杆、拉杆时,上下左右操作人员应密切配合,协调一致。
拉杆人员应注意不碰撞上方人员和已绑好的杆子,下方递杆人员应在上方人员接住杆子后方可松手,并躲离其垂直操作距离3m以外。
使用人力吊料,大绳必须坚固,严禁在垂直下方3m以内拉大绳吊料。
使用机械吊运,应设天地轮,天地轮必须加固,应遵守机械吊装安全操作规程,吊运杉板、钢管等物应绑扎牢固,接料平台外侧不准站人,接料人员应等起重机械停车后在接料、解绑绳。
(8)未搭完的一切脚手架,非架子工一律不准上架。
架子搭完后由其施工人会同架子组长以及使用工种、技术、安全等有关人员共同进行验收,认为合格,办理交接验收手续后方可使用。
使用中的架子必须保持完整,禁止随意拆、改脚手架或挪用脚手板;必须拆改时,应经施工负责人批准,由架子工负责操作。
。
(9)所有的架子,经过大风、大雨后,要进行检查,如发现倾斜下沉及松扣、崩扣要及时修理。
(10)外架拆除前,班组长要向拆架施工人员进行书面安全交底工作。
交底有接收人签字。
(11)拆除前,班组要学习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班组长必须对拆架人员进行安全交底,交底要有记录,交底内容要有针对性,拆架子的注意事项必须讲清楚。
(12)拆架前在地上用绳子或铁丝先拉好围栏,没有监护人,没有安全员、班组长在场,外架不准拆除。
(13)架子拆除程序应由上而下,按层按步拆除。
先清理架上杂物,如脚手板上的混凝土、砂浆块、U型卡、活动杆子及材料。
按拆架原则先拆后搭的杆子。
剪刀撑、拉杆不准一次性全部拆除,要求杆拆到哪一层,剪刀撑、拉杆拆到哪一层。
(14)拆除工艺流程:
拆护栏
拆脚手板拆小横杆拆大横杆 拆剪刀撑拆立杆拉杆传递至地面清除扣件按规格码放。
(15)拆杆和放杆时必须由2~3人协同操作,拆大横杆时,应由站在中间的人将杆顺下传递,下方人员接到杆拿稳拿牢后,上方人员才准松手,严禁往下乱扔脚手料具。
(16)拆架人员必须系安全带,拆除过程中,应指派一个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的工人担任指挥,负责拆除工作的全部安全作业。
(17)拆架时有管线阻碍不得任意割移,同时要注意扣件崩扣,避免踩在滑动的杆件上操作。
(18)拆时螺丝扣必须从钢管上拆除,不准螺丝扣在被拆下的钢管上。
(19)拆架人员应配备工具套,手上拿钢管时,不准同时拿扳手,工具用后必须放在工具套内。
(20)拆架休息时不准坐在架子上或不安全的地方,严禁在拆架时嬉戏打闹。
(21)拆架人员要穿戴好个人劳保用品,不准穿胶底易滑鞋上架作业,衣服要轻便。
(22)拆除中途不得换人,如更换人员必须重新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拆下来的脚手杆要随拆、随清、随运,分类、分堆、分规格码放整齐,要有防水措施,以防雨后生锈。
扣件要分型号装箱保管。
(23)拆下来的钢管要定期重新外刷一道防锈漆,刷一道调和漆。
弯管要调直,扣件要上油润滑。
(24)严禁架子工在夜间进行架子搭拆工作。
未尽事宜班组长在安全技术交底中做详细的交底,施工中存在问题的地方应及时与技术部门联系,以便及时纠正。
2.2在脚手架上发生伤亡事故的预防措施
(1)建立健全项目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派转职人员进行安全管理,明确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管理人员安全预防技术措施的编制编制能力,提高安全管理人员安全事故处理的应急能力。
(2)在项目设计中,不能凭经验完成脚手架的施工,必须通过严格的设计计算,并使施工管理人员掌握其技术和施工要求,以确保安全。
(3)制定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脚手架搭设与拆除方案,严格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安全防护方案是规定施工现场如何进行安全防护的文件,所以必须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针对现场的施工环境、施工方法及人员配备等情况进行编制,按照标准、规范的规定,确定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并认真落实到工程项目的实际工作中。
(4)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杜绝违章作业。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工作。
企业要完善内部教育培训制度,通过对职工进行三级教育、定期培训,开展班组班前活动,利用黑板报、宣传栏、事故案例剖析等多种形式,加强对一线作业人员,尤其是农民工的培训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职工搞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得以贯彻执行。
脚手架等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必须做到持证上岗,并每年接受规定学时的安全培训课程。
3、脚手架搭设、拆除的一般性规定 3.1脚手架搭设的技术要求
(1)脚手架的负荷量,每平方米不能超过270公斤(牛顿)。
如果负荷量必须加大,应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架设。
(2)立杆a木脚手架的立杆应埋入地下30~50cm,埋杆前先挖好土坑,将底部夯实并垫以砖石,如遇松土或者无法挖坑时,应绑扫地杆。
立杆接长搭接时,其搭接形式必须有足够强度。
杉槁搭接的有效长度不小于1.5m,绑扎要不少于3道,绑扎材料需用8#号铅丝。
b钢管脚手架的立杆应垂直稳放在金属底座或垫木上,并设金属板墩或绑扫地杆。
钢筋搭接要使用“一字型”对头卡扣。
c单排立杆离墙的距离,最宽不得超守1.8m,最窄不得小于1.5m;超过1.8m宽必须搭设双排架。
采用钢筋排木的单排架,立杆与墙距离,最宽不超过1.2m,最窄不小于1m。
双排架外皮立杆离墙距离一般为2~.5m,里皮立杆离墙距离不小于50cm,不大于60cm。
立杆间距离大不超过1.5m。
(3)大横杆a大横杆的搭接,当选用杉槁时有效搭接长度不小于1.5m,小头压大头顺序绑扎,绑扎不小少于3道,且需用8#号铅丝绑扎。
b钢管脚手架大横杆接头应错开,要用扣件连接紧螺栓,不准用铁丝绑扎。
c大横杆搭接要交圈、不能错开和断开。
大横杆上下间距最大不应超过1.2m。
(4)小横杆a小横杆间距最大不超过1m,放正绑牢。
不平时只许垫木块,不许垫砖块等易碎物,脚手板翻板后,下面要留一层脚手板作为防护层。
不铺板时,排水间距不得大于3m。
b单排架子的排木,靠墙的一端必须插入墙内至少14cm,对头搭脚手板的搭接处必须用双排木,两根排木析空隙为20-20cm,有门窗口的地方应绑吊杆和支柱。
(5)竹脚手板必须搭设双排架子,立杆间距不得大于1.3m,小横杆间距不得大于1.75m(6)外用的脚手架,宽度不得小于0.8m,立杆间距不得大于2m;大横杆间距不得于1.8米(7)脚手板的铺设要严密、牢固;搭搓板端压过小横杆15cm,距墙体距离不大于15cm。
严禁存有踏头板。
(8)凡2cm以上架子每步绑两道栏杆,挡脚板立档(18cm高)严密牢固或加挂立封安全网且将网的下口封牢。
护身栏及挡脚板必须随施工层的升高而升高,真正起到安全防护作用。
(9)设在脚手架外侧交叉成十字的双支斜撑,与地面成600为宜的夹角,的宽度以不超过7根立杆为宜,且剪刀撑交叉点应绑在立杆与横杆的交叉点上。
(10)脚手架两端、转角处以及每隔6~7根立杆应设剪刀撑和支杆。
支杆底端要埋入地下不小于30cm。
(11)脚手架搭设的材料要求:
a杆配件、连接件材料和加工的质量要求。
b构架方式和节点构造。
c杆配件、连接件的工作性能和承载能力。
d搭设和拆除的程序、操作要求和安全要求。
e检查验收标准和使用中的维护要求。
f应用范围和对不同应用要求的适应能力。
g运输、储存和保养要求3.2脚手架拆除的技术要求
(1)拆除脚手架前,班组成员要明确分工,统一指挥,操作过程中精力要集中,不得东张西望和开玩笑,工具不用时要放入工具袋内。
(2)正确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脚应穿软底鞋。
拆除挑架等危险部位要挂安全带。
(3)拆除脚手架前,周围应设围栏或警戒标志,在交通要道设专人监护,禁人入内。
(4)严格遵守拆除顺序,由上而下,一步一清,不准上下层同时作业。
(5)拆除脚手架的大横杆、剪刀撑,应先拆中间扣,再拆两头扣,由中间操作人往下顺杆子,不得往下乱扔。
(6)拆除的脚手架杆、脚手板、钢管、扣件等材料应往入传递或用绳索吊下,不得往下投扔,以免伤人和不必要的损失。
(7)拆除过程中最好不要中途换人,如必须换人时,应将拆除情况交代清楚。
(8)拆除过程中最好不要中断,如确需中断应将拆除部分处理清楚告一段落,并检查是否会倒塌,确认安全后方可停歇。
(9)脚手架拆除完后应将架料分类堆放,堆放地点要平坦,下设支垫排水良好。
钢类最好放置室内,堆放在室外应加以遮盖。
对扣件、螺栓等零星小构件应用柴油清洗干净装箱、袋分类存放室内以备再用。
(10)弯曲变形的钢构件应调直,损坏的及时修复并刷漆以备再用,不能修复的应集中报废处理。
(11)拆除脚手架必须正确使用安全带。
拆除连墙点前应先进行检查,采取加固措施后,按顺序由上而下,一步一清,不准上下同时交叉作业。
(12)拆除脚手架大横杆、剪刀撑,应先拆中间扣,再拆两头扣,由中间操作人往下顺杆子。
(13)拆下的脚手杆、脚手板、钢管、扣件、钢丝绳等材料,严禁往下抛掷4、脚手架安全要求及检查验收4.1脚手架安全要求
(1)搭设高层脚手架,所采用的各种材料均需符合质量要求。
(2)高层脚手架基础必须牢固,搭设前经计算,满足载荷要求,并按施工规范搭设,做好排水措施。
(3)脚手架搭设技术要求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
(4)必须高度重视各种构造措施:
剪刀撑、拉结点等均应按要求设置。
(5)水平封闭:
应从第一步起,每隔一步或二步,满铺脚手板或脚手笆,脚手板沿长向铺设,接头应重叠搁置在小横杆上,严禁出现空头板。
并在里立杆与墙面之间每隔四步铺设统长安全底笆。
(6)垂直封闭:
从第二步至第五步,每步均需在外排立杆里侧设置1.00m高的防护样栏杆和挡脚板或设立网,防护杆(网)与立杆扣牢;第五步以上除设防护拦杆外,应全部设安全笆或安全立网;在沿街或居民密集区,则应从第二步起,外侧全部设安全笆或安全立网。
(7)脚手架搭设应高于建筑物顶端或操作面1.5m以上,并加设围护。
(8)搭设完毕的脚手架上的钢管、扣件、脚手板和连接点等不得随意拆除。
施工中必要时,必须经工地负责人同意,并采取有效措施,工序完成后,立即恢复。
(9)脚手架使用前,应由工地负责人组织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并填写交验单后方可使用。
在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业管理、检查和保修,并定期进行沉降观察,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加固措施。
(10)脚手架拆除时,应先检查与建筑物连接情况,并将脚手架上的存留材料,杂物等清除干净,自上而下,按先装后拆,后装先拆的顺序进行,拆除的材料应统一向下传递或吊运到地面,一步一清。
不准采用踏步拆法,严禁向下抛掷或用推(拉)倒的方法拆除。
(11)搭拆脚手架,应设置警戒区,并派专人警戒。
遇有六级以上大风和恶劣气候,应停止脚手架搭拆工作。
4.2落地式脚手架安全检查提示
序号检查项目检查标准(内容)提示1施工方案有详细能指导施工的技术方案,有编制人、审核部门签字,并经企业技术负责人监理审批。
2剪刀撑1、脚手架搭设时应同时搭设剪刀撑,每7~9设一组,斜杆与地面夹角在45~60之间,斜杆接长应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用不小于2只旋转扣件固定。
2、架高24以下可相距15设一组。
25以上必须沿长度和高度连续设置。
3立杆基础1、基础平整夯实。
架高24M以下用宽20CM、长不少于2M、厚5CM木板支垫立杆;架高25以上应浇注不少于5厚混凝土基础,上设垫木或槽钢支垫立杆,立杆底部设离地面20高扫地杆。
5拉接1、架高7以下可设抛撑稳定脚手架。
2、7以上应与建筑物拉接。
3、架高24以下可用铁丝或钢筋顶拉连接,二步三跨设置;25以上必须刚性连接,二步二跨,所有拉接必须坚固有效。
6交底验收搭前有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搭后有验收,有交接验收人签字7脚手板1、操作层满铺脚手板并铺设平整绑扎牢固,操作层下层应设防护层,满铺板或拉设安全网。
2、如铺竹笆片,竹笆下方搁栅间距不小于40。
并用铁丝绑扎牢固。
8防护1、架高2以上必须设1。
2高安全防护栏杆和18挡脚板,脚手架外侧有合格的密目网严密防护。
2、脚手架与建筑物之间大于15时应有防护。
9通道1、各类脚手架有上下行人通道,通道可附着脚手架搭设,行人通道宽度不小于1米。
2、满铺脚手架有防滑条,设双道防护栏杆及挡脚板(栏防护安全可靠。
10卸料卸料平台有单独设计的搭设方案,独立搭设,不与脚手架连接,平 平台台满铺脚手架,有防护,有限载牌。
11作业人员1、操作人员持有效证件上岗(有效期2年)2、须穿戴好防护用品,身体健康。
4.3
门式脚手架安全检查提示
序号检查项目检查标准(内容)提示 1 施工方案1、根据建筑物形状、高度、作业条件等,对门型架选型、绘制搭设构造及节点图。
2、门架(高度限45以下)指定完整施工方案,超过45必须有设计计算书,经上级技术部门或总工审批后才可以进行施工。
2通道有上下行人通道或爬梯3基础1、基础平整夯实。
(1)架高25以下,立杆下垫5厚木板;架高25~45,铺15厚道渣,上垫木板或槽钢;
(2)架高45以上基础,要由设计计算确定。
2、有扫地杆,四周要有排水设施。
4架体稳定1、为保稳定,门架体内设交叉支撑,外侧设落地剪刀撑。
2、连墙杆为刚性设置:
(1)架高45以下高6、水平8设一组;
(2)架高45以上高4、水平6设一组。
5杆件锁件与杆件配套,正确安装,不得损坏,所有杆件应锁牢。
6荷载结构架每平方米荷载300KG,装饰架每平方米荷载200KG,堆物站人不超载。
7脚手板1、作业层连续满铺挂扣式脚手板,铺稳扣牢。
2高防护栏杆和18挡脚板,并用密目网严密防护。
8交底验收1、搭前有详细交底,并确定专人指挥。
2、搭后有验收,并有交底验收签字记录。
5、结语通过对安全事故的类型的介绍和分析产生的原因,使我们深刻地意识到: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千里长堤,溃之蚁穴!
警惕与安全共存,麻痹与事故相连。
当你对他人的提醒与忠告不以为然的时候,您又是否会想到,这一时的疏忽,一次小小的失误都将会给您个人带来痛苦,给家庭蒙上阴影。
我不仅要让自己牢记安全,懂得安全操作,向老师傅们学习并积累经验,做到以身作则,更应该提醒他人做好安全工作,制止他人的违章行为,让身边的每个人都从心中明白失去了安全就等于失去了生命的道理。
对于我们一线工作者来说,只有保障了安全,就是幸福的最大最根本的来源。
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帮助我们改进技术和管理工作,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9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59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二级建造师考试用书)【5】《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