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院医师出科考试乳腺小儿外科.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65774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入院医师出科考试乳腺小儿外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入院医师出科考试乳腺小儿外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入院医师出科考试乳腺小儿外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入院医师出科考试乳腺小儿外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入院医师出科考试乳腺小儿外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入院医师出科考试乳腺小儿外科.docx

《新入院医师出科考试乳腺小儿外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入院医师出科考试乳腺小儿外科.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入院医师出科考试乳腺小儿外科.docx

新入院医师出科考试乳腺小儿外科

乳腺疾病

病例分析题:

急性乳腺炎

病例

患者李XX,女,27岁,已婚,教师。

以“产后1个月,右乳红肿胀痛3天”为主诉入院,患者诉产后1月,3天前开始出现右乳胀痛,局部皮肤发红,皮温高,伴有寒颤,发热,无局部皮肤溃烂,疼痛呈波动性。

自服抗炎药物(具体不详)效果不佳,遂来我院就诊,遂以“急性乳腺炎”收住我科。

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

饮食睡眠均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

平素体健,否认肝炎、伤寒、肺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其他外伤史及手术史。

系统回顾无特殊。

查体:

T39.1℃,专科检查望诊:

右侧乳房明显增大,右乳外侧局部皮肤红肿,乳头无脓性分泌物。

触诊:

红肿区域触痛明显,皮温高,质地变硬,未及波动感,未触及腋淋巴结肿大。

辅助检查:

血常规:

WBC:

12×109/L。

乳腺B超:

右乳外侧可见一大小约5×6×6cm液性区域。

问题:

1.最可能的诊断?

2.诊断依据有那些?

3.进一步确诊尚需的检查项目

4.鉴别诊断

5.治疗方案

[参考答案和提示]

初步诊断急性乳腺炎

诊断依据

(1)产后1个月,右乳红肿胀痛3天,伴寒颤高热。

(2)右侧乳房明显增大,右乳外侧局部皮肤红肿,乳头无脓性分泌物。

红肿区域触痛明显,皮温高,质地变硬,未及波动感,未触及腋淋巴结肿大。

(3)辅助检查:

血常规:

WBC:

12×109/L。

乳腺B超:

右乳外侧可见一大小约5×6×6cm低回声区域。

进一步确诊尚需的检查项目

B超引导下的脓肿穿刺;脓肿细菌学,细胞学检查及药敏试验

鉴别诊断

炎性乳腺癌:

患者多为中青年,长合并妊娠、哺乳,患乳表面皮肤有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病变的表现,伴暗红色、弥漫性水肿及橘皮样改变,乳房质硬,早期出现腋淋巴结肿大,白细胞数正常,无明显发热等全身炎症表现,经短期抗生素治疗无效,可与急性乳腺炎鉴别。

治疗

1.治疗原则消除感染,排空乳汁。

2.治疗方案

(1)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多用青霉素。

(2)局部热敷或者理疗,促炎症吸收。

(3)未形成脓肿者,可继续哺乳,哺乳后吸尽剩余乳汁。

(4)已形成脓肿者,应及时切排,如果脓肿与大乳管相通,切排术后伤口不愈形成乳瘘则应停止哺乳,药物退奶。

(5)乳头内陷者,指导患者经常清洗乳头;严重内陷,乳头难以外翻者,可考虑行矫形手术。

乳腺囊性增生病

病例

患者张XX,女,41岁,已婚,干部。

以“发现左乳肿块伴经期胀痛半年”为主诉入院,患者诉半年前扪及左乳头外上方有多个肿块,约2cm大小,与月经关系明显,月经来潮前肿块增大明显,伴有明显胀痛,期间未经特殊治疗,今患者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以“乳腺增生”收住,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

无局部红肿热痛,无乳头溢液及凹陷。

饮食睡眠均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

平素体健,否认肝炎、伤寒、肺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其他外伤史及手术史。

系统回顾无特殊。

查体:

T36.5℃,P80次/分,R20次/分,Bp120/70mmHg。

专科检查望诊:

双乳对称,大小形态正常,无皮肤红肿,乳头无凹陷。

触诊:

左乳腺体明显增厚,质韧,可触及数个大小不等的肿块,最大直径约2cm,最小约1cm,肿块质硬,边界较清,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活动度良好。

乳头无溢液,未触及腋淋巴结肿大。

辅助检查:

血常规:

WBC:

6×109/L。

乳腺B超:

左乳外侧可见数个大小不等的回声灶最大约2×2×1cm,最小约1×1×1cm。

乳腺X线片:

双乳增生。

问题:

1.最可能的诊断?

2.诊断依据有那些?

3.进一步确诊尚需的检查项目

4.鉴别诊断

5.治疗方案

[参考答案和提示]

初步诊断乳腺囊性增生病

诊断依据

(1)发现左乳肿块伴经期胀痛半年。

(2)左乳腺体明显增厚,质韧,可触及数个大小不等的肿块,最大直径约2cm,最小约1cm,肿块质硬,边界较清,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活动度良好。

(3)辅助检查:

血常规:

WBC:

6×109/L。

乳腺B超:

左乳外侧可见数个大小不等的强回声占位,最大约2×2×1cm,最小约1×1×1cm。

乳腺钼靶片:

双乳团块状乳腺结构紊乱阴影。

进一步确诊尚需的检查项目

占位灶穿刺活检

鉴别诊断

乳腺癌﹕乳腺增生有时与乳腺癌难以鉴别。

临床上可疑为恶性病变时,必须切除组织行病理学检查,乳腺增生的大体标本质地较乳腺癌软,有韧感,肿块无浸润性生长,瘤体中心无出血坏死。

小叶原位癌与重度不典型增生、硬化性腺病与硬癌在冷冻切片中亦不易鉴别,需经常规病理切片检查确诊。

治疗

1.治疗原则对症治疗。

2.治疗方案

(1)临床症状轻微者可不用药物治疗,嘱患者3-6月定期随访,并指导病人月经后自查。

(2)药物治疗可缓解疼痛,部分病人肿块可消散。

①软坚散结的中成药,如乳核散结片,逍遥丸,小金丸等。

②他莫昔芬:

雌激素受体拮抗剂

③溴隐亭:

多巴胺受体长效激活剂

④丹那唑:

雄激素衍生物,调节激素水平。

⑤维生素E:

调节黄体酮和雌二醇的比值。

(3)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有局部肿块+部分腺体切除;肿块区域乳腺区段切除;皮下全乳房切除。

手术适应症:

①重度增生伴单个或多个瘤样增生者;②乳头溢液,保守治疗无效者;③绝经前后发现乳腺增生且局限于一侧,病变较硬者;④局部肿块不能排除乳腺癌,应该手术切除病检;⑤病变广泛,症状严重,影响病人生活、工作,久治不愈,病人要求切除者。

乳腺肿瘤

乳腺纤维腺瘤

病例

患者王XX,女,23岁,未婚,学生。

患者无诱因发现左乳无痛性包块3个月。

患者自诉于3个月前洗澡时发现左乳外侧包块,约2厘米大小,无疼痛等不适及按压痛。

肿块大小与月经周期无明显关系,其间肿块无明显增大。

未行任何治疗。

今日为明确肿块性质来我院就诊。

门诊以“右乳包块性质待查”收住我科,患者平素体健,否认肝炎、伤寒、肺结核等传染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输血史及其他外伤史,2年前曾行“左乳纤维腺瘤”手术。

初潮14岁,1~5/30天,经量一般,无痛经,经期规律。

无生育史。

系统回顾无特殊。

查体:

T36.6℃,P74次/分,R21次/分,Bp110/70mmHz。

专科检查望诊:

双侧乳房对称,丰满,双侧乳房皮肤均未见红肿、凹陷及皮肤溃烂,双侧乳头坚挺,外形正常,左乳内上象限可见一长约4厘米的陈旧性手术瘢痕。

触诊:

左侧乳房外下象限可触及一肿块,大小约3×2厘米,呈圆形,边界清楚,质韧,表面光滑,活动度良好,无压痛,肿块与皮肤不粘连,与胸壁无粘连。

双侧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均未触及肿大。

辅助检查乳腺B超提示:

左乳外下实性信号影,血流不丰富,大小约3×3厘米,考虑乳腺纤维腺瘤的可能性大,建议术中病理检查。

问题:

1.最可能的诊断?

2.诊断依据有那些?

3.鉴别诊断

4.进一步确诊尚需的检查项目

5.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案

[参考答案和提示]

初步诊断左乳纤维腺瘤

诊断依据

(1)患者无诱因发现左乳无痛性包块3个月。

(2)患者自诉于3个月前洗澡时发现左乳外侧包块,约2厘米大小,无疼痛等不适及按压痛。

肿块大小与月经周期无明显关系,其间肿块无明显增大。

(3)查体:

左乳内上象限可见一长约4厘米的陈旧性手术瘢痕。

左侧乳房外下象限可触及一肿块,大小约3×2厘米,呈圆形,边界清楚,质韧,表面光滑,活动度佳,无压痛,肿块与皮肤不粘连,与胸壁无粘连。

双侧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均未触及肿大。

(4)乳腺B提示:

左乳外下实性信号影,血流不丰富,大小约3×3厘米,考虑乳腺纤维腺瘤的可能性大,建议术中病理检查。

鉴别诊断

(1)乳腺增生:

是妇女最常见的非炎性非肿瘤性乳腺疾病,是因妇女内分泌功能紊乱,最常见的是雌激素分泌过多,引起乳腺增生与复旧不全,发病年龄多为20~40岁,半数人均有症状。

临床主要表现为乳腺组织增厚。

稍晚则可触到大小不等的结节,于皮肤和乳腺后方均无粘连。

有时候能触到具有囊性感的肿块,好发于乳腺外上象限。

一般多为双侧,在月经前期,乳腺外侧或弥漫性疼痛,有的为月经前期疼痛加重,月经来潮后即可缓解或解除,疼痛时不敢碰撞和按压,此为诊断要点。

乳腺X线可发现广泛的或局限的乳腺致密阴影。

(2)乳腺癌:

好发于45~50岁,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早期表现是患侧乳房出现无痛,单发的小肿块。

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楚,在乳房内不易被推动。

随着肿块的增大,可以引起乳房局部隆起。

晚期可出现酒窝征,橘皮样改变及乳头扁平,回缩,凹陷。

进一步确诊尚需的检查项目占位灶穿刺活检术

治疗

1.治疗原则:

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是术后有复发的可能。

2.治疗方案

(1)术前准备:

常规术前检查:

血尿便常规,生化检查,凝血功能,定血型,心电图,胸片;患者右胸壁备皮,术前请麻醉科会诊,术前导尿,向患者及家属交待手术中及手术后可能会出现的意外,并签手术志愿书。

(2)手术治疗的原则:

应将肿瘤连同其包膜整块切除,以周围包裹少量正常乳腺组织为宜,肿块必须常规作病理检查,消除乳腺残腔,防止积液。

(3)术后处理:

①术后切口加压包扎,防止血肿形成。

②予补液、抗炎,加强患者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治疗。

③根据病理结果回报决定后续治疗方案。

乳腺癌

病例

患者,女,53岁,已婚,农民。

患者无明显诱因发现右腋下包块1年,右乳房包块3个月。

患者自述于2006年初无诱因发现有右腋下包块,约2厘米大小,无疼痛,压痛等不适感觉,未行任何特殊处理,自感包块逐渐增大。

于2006年9月又发现右侧乳房外上方包块,约3厘米大小,有刺痛感,故就诊于吐鲁番市人民医院,怀疑乳腺癌,建议转入上级医院治疗,因当时经济困难未就医。

患者神志清楚,精神欠佳,饮食可,睡眠正常,二便通畅。

否认低热,消瘦病史。

于今日来我院就诊。

门诊以“右乳包块性质待查1.乳腺癌?

2.乳腺增生?

”收住我科,患者平素体健,否认肝炎、伤寒、肺结核等传染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输血史其他外伤史及手术史。

初潮12岁,1~4/28天,绝经年龄53岁,经量一般,无痛经,经期规律。

妊娠5次,17岁第一次生育,有子女5人,均为自然生产,哺乳3次,共计18个月。

系统回顾无特殊。

查体T36.5℃,P84次/分,R21次/分,Bp140/80mmHz。

专科检查

望诊:

双侧乳房均下垂,双侧乳房不对称,左乳皮肤及乳头未见凹陷﹑红肿﹑静脉曲张。

右乳乳头凹陷,偏向右侧,外侧皮肤局部有红肿,橘皮样改变。

右乳外形有增大改变,右乳腋窝下可见到肿块。

触诊:

右侧乳房外上象限可触及一肿块,大小约7×6厘米,呈类圆形,边界不清楚,质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欠佳,有压痛,肿块与皮肤粘连,与胸壁无粘连。

右侧腋窝可触及一约5×5厘米肿块,呈不规则形状,边界不清楚,质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欠佳,有压痛。

左侧乳房及腋下未触及明显肿块。

双侧锁骨上淋巴结均未触及肿大。

辅助检查乳腺钼靶X线提示:

右乳外侧及右腋窝下密度增高影,大小约为6厘米,其中可见点状钙化点,考虑乳腺癌的可能性大,建议术中病理检查。

 

问题:

1.最可能的诊断?

2.诊断依据有那些?

3.鉴别诊断

4.还需要完善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5.治疗方案

[参考答案和提示]

初步诊断右乳癌

诊断依据

(1)患者无明显诱因发现右腋下包块1年,右乳房包块3个月。

(2)患者自述于2006年初无诱因发现有右腋下包块,约2厘米大小,无疼痛,压痛等不适感觉,未行任何特殊处理,自感包块逐渐增大。

于2006年9月又发现右侧乳房外上方包块,约3厘米大小,有刺痛感。

(3)双侧乳房均下垂,双侧乳房不对称,左乳皮肤及乳头未见凹陷,红肿,静脉曲张。

右乳乳头凹陷,偏向右侧,外侧皮肤局部有红肿,橘皮样改变。

右乳外形有增大改变,右侧腋下可见到肿块。

右侧乳房外上象限可触及一肿块,大小约7×6厘米,呈类圆形,边界不清楚,质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欠佳,有压痛。

肿块与皮肤粘连,与胸壁无粘连,右侧腋窝可触及一约5×5厘米肿块,呈不规则形状,边界不清楚,质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欠佳,有压痛。

左侧乳房及腋下未触及明显肿块。

双侧锁骨上淋巴结均未触及肿大。

(4)辅助检查乳腺钼靶X线提示:

右乳外侧及右腋窝下密度增高影,大小约为6厘米,其中可见点状钙化点,考虑乳腺癌的可能性大,建议术中病理检查。

鉴别诊断

(1)乳腺纤维腺瘤:

多发生于20~25岁青年妇女,该病的发生与雌激素有密切关系。

单发的乳腺纤维瘤好发于乳腺外上象限,多为较小的卵圆形肿块,月经初潮前生长的纤维瘤都有可能生长较大。

表面光滑,质坚韧,肿瘤边界清楚,与皮肤和周围组织无粘连。

在乳房内容易推动,触之有滑动感。

生长缓慢,数年内可无变化,但妊娠期可增大。

多发性乳腺纤维瘤表现均匀一致,中等硬度,大小不等。

较大的可呈分叶状,光滑,质韧,边界清楚,肿瘤中心有钙化颗粒。

乳腺纤维腺瘤X线片可见为密度均匀的巨大肿块影,呈分叶状,周围组织被压形成透亮区,肿瘤中心可有钙化影,附近多伴有血管增粗和曲张。

(2)乳腺增生:

是妇女最常见的非炎性非肿瘤性乳腺疾病,是因妇女内分泌功能紊乱,最常见的是雌激素分泌过多,引起乳腺增生与复旧不全,发病年龄多为20~40岁,半数人均有症状。

临床主要表现为乳腺组织增厚。

稍晚则可触到大小不等的结节,于皮肤和乳腺后方均无粘连。

有时候能触到具有囊性感的肿块,好发于乳腺外上象限。

一般多为双侧,在月经前期,乳腺外侧或弥漫性疼痛,有的为月经前期疼痛加重,月经来潮后即可缓解或解除,疼痛时不敢碰撞和按压,此为诊断要点。

乳腺X线可发现广泛的或局限的乳腺致密阴影。

检查项目

乳腺及腋窝肿块穿刺活检;全身核素骨扫描;腹部及盆腔B超;头颅CT。

治疗

1.治疗原则先行乳腺及腋窝肿块穿刺活检术,证实为乳腺癌后,患者经过辅助检查若未发现明显远处转移,患者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可行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因乳腺及腋窝肿块较大,可先行新辅助化疗,待肿块缩小,手术操作方便,便于完整切除后可行手术治疗。

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决定后续治疗方案。

2.治疗方案

(1)术前化疗:

(因患者经济困难)采用CMF方案(环磷酰胺+甲氨喋呤+5氟脲嘧啶)。

(2)术前准备:

常规术前检查:

血尿便常规,生化检查,凝血功能,定血型,心电图,胸片;患者右胸壁备皮,术前请麻醉科会诊,术前导尿,向患者及家属交待手术中及手术后可能会出现的意外,并签手术志愿书。

(3)手术治疗的原则:

①原发病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切除已明确诊断或高度可疑的原发病灶,包括原发灶及浸润灶。

②第一站淋巴结应该尽可能清除,哨兵淋巴结以切除为宜。

③远处转移患者均应近期内非手术综合治疗(化疗及放疗)为主,单个或者极少数脏器转移也应尽量切除,否则影响非手术疗效,但是单脏器多发或多脏器转移的病人已不易手术。

④晚期乳腺癌在病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仍应尽量对较大的原发灶及表浅的转移灶行简单的姑息切除,以减轻非手术治疗的肿瘤负荷,提高非手术治疗疗效。

(4)术后处理:

①术后放置引流管,术区加压包扎。

②予补液、抗炎,加强患者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治疗。

③根据病理结果回报决定后续治疗方案。

备选试题:

一、名词解释

1.Cooper韧带

2.“酒窝征”

3.“橘皮样”改变

4.Paget乳头病

二、填空题

1.乳房生理活动受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影响。

2.乳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依次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乳癌目前的治疗方针以_______为主,辅以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措施的综合治疗。

4.急性乳腺炎的常见致病菌为____。

5.乳腺癌的转移途径包括_____、______、______。

6.乳腺由腺叶组成,腺叶和乳管均以乳头为中心,呈______排列。

7.急性乳腺炎的病因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1.乳房的淋巴主要输出途径,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乳房大部分淋巴液由腋窝淋巴结至锁骨下淋巴结

B.部分淋巴可直接流向锁骨下淋巴结至锁骨上淋巴结

C.少数淋巴可直接流向锁骨上淋巴结

D.部分内侧乳房的淋巴液流向胸骨旁淋巴结

2.下列哪项检查对乳腺癌最灵敏:

A.乳腺钼靶B.乳腺CTC.乳腺MRID.乳腺B超

3.下列哪项不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脏器:

A.肺B.骨C.肝D.脑

4.腋窝淋巴结不包括下列哪组:

A.中央组B.锁骨下组C.胸骨旁组D.胸肌组

5.关于乳腺癌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早期表现为乳房无痛,质硬的肿块

B.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C.治疗以放疗和化疗为主

D.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最初多见于腋窝

6.女性,24岁,左乳肿痛半月余,体温波动在38.5-40℃之间,服退热药降温可降至正常,持续约10天来诊,检查,左乳房红肿,无波动,全乳房压痛,呈结节状,乳房约15cm×8cm×7cm,门诊行穿刺(垂直,进针约10cm),勉强抽出黄色,粘稠脓液,此时预行切开引流,最佳切口选择是:

A.以乳头为中心放射性先切口

B.乳晕旁做乳晕边缘弧形切口

C.沿乳房下缘做弧形切口

D.在波动明显处做切口

E.做对口引流切口

7.乳腺癌患者,术中发现同侧腋下及胸骨旁区有淋巴结转移,见一般情况尚可,宜行:

A.单纯乳房切除术

B.乳癌根治术

C.扩大乳癌根治术

D.改良根治术

E.放疗加化疗

8.确定乳腺肿块性质最可靠的方法是:

A.乳房扪诊

B.乳头溢液的检查

C.乳房X线检查

D.活组织切片的检查

E.B超

9.一中年妇女,乳腺内可扪及大约1.5cm×1.5cm×1.5cm×1cm肿块,活动,边缘欠清与皮肤无粘连,应如何处理:

A.可短期内继续观察

B.中药治疗

C.局麻下将肿瘤但组织切除一小块,送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后再决定方案

D.将肿瘤组织连同周围的正常乳腺组织完整地切除送病理检查,作明确诊断

E.可作乳腺单纯切除

10.26岁,女性,8个月来在左乳房外上象限扪及一直径3cm的圆形,光滑,活动,质韧之肿块可能为:

A.早期乳癌

B.纤维腺瘤

C.Psget乳头病

D.乳房囊性增生病

E.乳腺结核

11.急性乳腺炎的病因是:

A.全身和局部抵抗力下降

B.乳腺组织发育不良

C.乳汁淤积加细菌入侵

D.哺乳次数过多

E.乳腺分泌障碍

12.乳腺癌最主要的诊断依据是:

A.B超

B.波晶热图像

C.X线小板,钼靶摄片

D.病理活检

E.37磷同位素扫描

13.女性,30岁,发现右乳肿物2年,疼痛时较重,肿块约2cm×2cm,呈片状,有结节,周围边界不清,质不硬,与周围无粘连,乳头有溢液,腋窝淋巴结未触及,最大可能的诊断是:

A.乳癌

B.乳头湿疹

C.慢性囊性乳腺病

D.乳管内乳头状瘤

E.乳腺纤维腺瘤

14.女,27岁,产后1周,右乳房肿胀,疼痛,伴全身发热寒战,查体乳房肿胀,内上象限有压痛和波动,确诊首先应做:

A.软X线照片

B.B超

C.穿刺

D.CT检查

E.细胞学检查

15.乳腺癌最多发生于:

A.乳腺内上象限

B.乳腺外上象限

C.乳晕区

D.乳腺内下象限

E.乳腺下区

四、简答题

1.乳腺癌的临床表现?

2.乳腺疾病的辅助检查?

3.乳腺癌的治疗原则?

4.简述乳腺良恶性肿块体检时的差别。

5.急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

五、问答题

1.乳腺的淋巴回流?

2.简述乳腺癌病理分型并举例?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Cooper韧带:

乳房内不同走向的纤维组织,分隔脂肪组织,并将乳腺组织与前方的皮肤及后方胸肌筋膜相连接,而起到固定乳房的作用,此称乳房悬韧带或库伯(Cooper)韧带。

2.“酒窝征”:

乳房病灶增大,而Cooper韧带不能随着病变的增大而延长,出现乳房表面皮肤的凹陷点,称之为酒窝征。

3.“橘皮样”改变:

乳腺癌导致乳房皮下的淋巴管被癌细胞阻塞或中央区的乳腺癌浸润使乳腺浅表淋巴液回流受阻,皮肤变厚,毛囊开口扩大深陷,此体征称“橘皮样”改变。

4.Paget乳头病:

较少见,恶性程度低,发展慢。

乳头有瘙痒,烧灼感,以后出现乳头和乳晕区的皮肤粗糙,糜烂如湿疹样,进而形成溃疡,有时覆盖黄褐色鳞屑样痂皮。

二、填空题

1.垂体前叶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

2.肺骨肝

3.早期手术放疗化疗激素免疫

4.金黄色葡萄球菌

5.局部扩散淋巴转移血运转移

6.放射状

7.乳汁淤积细菌入侵

三、选择题

1.C2.C3.D4.C5.C6.C7.C8.D9.D10.B11.C12.D13.C14.C15.B

四、简答题

1.乳腺癌的临床表现?

早期表现是患侧乳房出现无痛,单发的小肿块。

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楚,在乳房内不易被推动。

随着肿块的增大,可以引起乳房局部隆起。

晚期可出现酒窝征,橘皮样改变及乳头扁平,回缩,凹陷。

2.乳腺疾病的辅助检查?

乳腺钼靶;乳腺B超;乳腺CT;乳腺MRI;乳腺红外线。

3.乳腺癌的治疗原则?

以早期手术治疗为主,辅助以化疗,放疗,免疫,激素等措施的综合治疗。

4.简述乳腺良恶性肿块体检时的差别。

良性肿瘤边界清楚,活动度大;恶性肿瘤边界不清,质地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小。

5.急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

多发生在哺乳期,发病多在产后3-4周,开始乳房胀痛随后乳房出现硬结,皮肤发红,继而寒战高热,数天后形成脓肿。

五、问答题

1.乳腺的淋巴回流?

(1)乳房大部分淋巴液经过胸大肌外侧缘淋巴管流至腋窝淋巴结,再流向锁骨下淋巴结;部分乳房上部淋巴液可流向胸大小肌间淋巴结,直接到达锁骨下淋巴结;通过锁骨下淋巴结后,淋巴液继续流向锁骨上淋巴结;

(2)部分乳房内侧的淋巴液通过肋间淋巴管流向胸骨旁淋巴结;

(3)两侧乳房间皮下有交通淋巴管,一侧乳房的淋巴液可流向另一侧;

(4)乳房深部淋巴网可沿腹直肌鞘和肝镰状韧带通向肝脏。

2.简述乳腺癌的病理分型并举例?

(1)非浸润性癌包括导管内癌,小叶原位癌及乳头湿疹样乳腺癌。

(2)早期浸润性癌包括早期浸润性导管癌,早期浸润性小叶癌。

(3)浸润性特殊癌包括乳头状癌,髓样癌(伴有大量癌细胞浸润),小管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腺癌,大汗腺样癌,鳞状细胞癌等。

(4)浸润性非特殊癌包括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硬癌,髓样癌,单纯癌,腺癌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