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复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64962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复习.docx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复习.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复习.docx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复习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复习

   专题一 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

一、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1、萌芽——简单协作时期(14—16世纪)

 重大事件:

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

 2、兴起——工场手工业时期(17—18世纪末)

 重大事件: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三大革命)、思想启蒙运动

 3、发展——蒸汽时代(18世纪末-1870年)

 重大事件:

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美国内战、日俄改革)、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

 4、成熟——电气时代前期(1870年—1917年)

重大事件:

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产生、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一战爆发

 5、相对稳定发展——电气时代后期(1918-1945年)

  ①战后初期(1918--1923),一战给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严重破坏,美国开始取代英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②二十年代(1923--1929),经济复苏,相对稳定繁荣

  ③三十年代(1929--1939),爆发世界经济大危机,法西斯上台并对外侵略扩张

④二战时期(1939--1945),二战爆发,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

6、进一步发展——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1945年-至今)

①1945-1950年,西欧、日本经济快速复苏并达到战前水平,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②1950—197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强(西德、日本经济崛起),

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发展美日欧三足鼎立

③1973-80年代初,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相互交织(“滞胀”阶段)

④1980初-90年代初,经济回升并增长

⑤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知识经济兴起

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演变

 1、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①确立原因:

a、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 b、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丧失原因:

a、19世纪末20世纪初,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资本家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 

b、美德经济的迅速发展,超过英国

 2、二战后初期,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权地位,日本、西欧受控于美国

  原因:

 a、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 

b、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 c、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力量在战争中被削弱

 3、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原因:

日本、西欧经济崛起,开始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美国经济实力则相对衰落

 4、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原因: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三、世界近现代史上资本主义经济有四次快速发展,是哪四次?

原因分别是什么?

分别造成什么影响?

 1、第一次:

19世纪中期

 原因: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新兴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抢占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特点: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影响:

①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掀起,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②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对外侵略扩张,最终东方从属于西方 

③促进社会进步,工业文明逐渐取代农业文明

 2、第二次:

1870~1913年

 原因: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②帝国主义疯狂瓜分世界,促进经济的发展

  ③欧美处于相对和平发展时期 ④资本主义产生了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特点: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美德经济迅速发展,英法相对缓慢,英国丧失世界工厂地位,

俄日发展较快,但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影响:

 ①列强疯狂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②帝国主义矛盾加深,最终引发一战

 3、第三次:

1923~1929年

 原因:

 ①欧美各国重视技术的革新,注重调整政策 ②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对殖民地进行瓜分 

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世界形势相对和平

 特点:

美、日发展突出,美国掌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权。

德国经济重新崛起

 影响: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

最终爆发1929-1933年经济危机

 4、第四次:

20世纪50~70年代

 原因: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②发达国家利用国际经济旧秩序,加强对第三世界的掠夺

 ③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在一定时期内使世界局势相对安定 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空前发展

 特点:

日本、西欧发展迅速,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影响:

 ①70年代,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形成 

②西方大国利用雄厚的经济实力,加强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干预

 ③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科技在国际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

专题二  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

一、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运动)

相同之处:

它们都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开启了民智,宣扬了资产阶级的思想。

不同点:

首先时间不同,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启蒙运动兴起于18世纪,资本主义发展时期。

其次兴起地点不同:

文艺复兴兴起于意大利;启蒙运动兴起于法国。

还有内容不同:

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启蒙运动反对专制,强调人权和法制。

二、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几个阶段

(一)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①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②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

③1789年开始的法国大革命

(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

①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②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③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产阶级革命:

①1917年3月(俄历2月),俄国二月革命②1911年,中国辛亥革命

三、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特点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是发生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它的革命任务是推翻封建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改革发生于蒸汽时代资本主义时期,不同的时代背景决定了两者不同的特点。

(一)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①革命的手段都采用暴力的形式。

②革命的过程曲折复杂。

③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

一切反封建统治的阶级、阶层结成了联盟,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改革的特点:

多是自上而下进行,资产阶级与旧势力达成妥协。

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方式

      第一种途径:

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制度而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资产阶级革命)

例如1640—1688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年开始的法国大革命。

      第二种途径:

通过民族解放战争,推翻殖民统治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例如1775—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

      第三种途径:

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逐步废除旧制度而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

(资产阶级改革)

例如俄国1861年的废除农奴制改革和日本1868年的明治维新。

五、资产阶级的法律文献

(一)英国:

《权利法案》对国王的权利进行明确的制约,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英国首先确立起君主立宪制的

资产阶级统治。

(二)美国:

《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成立;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美国为联邦制的国家;《宅地法》保证了

人民对土地的需求,《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使黑人奴隶获得了人身自由,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直接推动了南北战争的进程。

(三)法国:

《人权宣言》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

社会的立法规范。

六、对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评价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和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二)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以后的欧洲和拉美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三)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四)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有利于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同时也震撼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五)俄国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俄国走了资本主义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但这次改革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为以后俄国对外侵略扩张创造了条件。

(六)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但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七、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历史人物的评价

(一)克伦威尔:

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领导人,他出身新贵族,率领议会军打败国王军队,建立共和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但他在掌握了政权,就任“护国主”后,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策,建立军事独裁统治,引起了人民的不满。

在他结束统治后,英国政局陷入动荡中,导致了旧王朝的复辟。

(二)华盛顿:

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总统,他领导美国人民进行英勇斗争,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被美国人民誉为“国父”。

同时,制订了1787年美国宪法,建立起联邦制国家,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三)林肯:

是南北战争期间一位著名的总统,他领导联邦政府开展斗争,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打败了南方叛乱军队,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成为美国历史上受人爱戴和尊敬的总统。

(四)拿破仑:

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

1799年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1804年,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对内制订和颁布《法典》,便利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

对外战争打退了反法同盟,捍卫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统治。

但后期战争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独立,掠夺了各国人民,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引起了被征服地区人民的反抗,最终,拿破仑帝国在穷兵黩武中覆灭。

专题三  美国史

一、    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美国独立战争

1.  独立战争的背景:

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英国希望北美殖民地永远作为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导致英属北美殖民地和英国之间的矛盾激化。

2.  独立战争的过程(1775——1783):

(1)开始——1775年4月,来克星顿枪声。

(2)宣告独立——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独立,标志着美国的诞生。

(3)转折——1777年的萨拉托加战役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4)取得独立——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3.  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

美国独立战争具有双重性质,既是资产阶级革命,也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

与同属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相比,美国没有封建制度,不存在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因此革命的任务是结束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国家独立。

从结果看,美国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4.  《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

(1)《独立宣言》反映了殖民地人民追求平等、自由,摆脱民族压迫的要求,它的发表鼓舞了北美殖民地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同时宣告了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独立,标志着美国的诞生。

其在革命中的作用与《人权宣言》相似。

(2)《1787年宪法》是在法律上确认美国独立战争的成果,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

其作用类似于英国的《权利法案》。

5.  华盛顿的活动

在独立战争中,任大陆军总司令,领导美国人民克服困难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

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领导制定1787年宪法,确立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6.  独立战争的意义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二、    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美国内战和罗斯福新政

美国内战和罗斯福新政从本质上都是巩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从而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 美国内战

(1)内战的原因——美国两种经济制度(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种植园经济)之间的矛盾激化,核心(焦点)问题是黑人奴隶制的存废

(2)内战的经过——1861年林肯就任美国总统,成为南方奴隶主发动叛乱的借口,南方军队挑起内战,南北战争爆发;到1865年,内战以北方的胜利而结束。

(3)林肯

①林肯反对奴隶制度,认为奴隶制度违反自由平等的原则,主张限制奴隶制。

因此,1861年林肯就任美国总统,成为南方奴隶主发动叛乱的借口。

②内战前,林肯主张通过和平方式解决美国的奴隶制度;

③内战爆发后,林肯宣布南部各州为叛乱州;宣布战争的主要目标是恢复国家的统一(即拯救联邦)。

④1862年,为扭转战争的不利形势,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从1863年开始,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

它调动了广大黑人奴隶的积极性。

最后领导北方取得了内战的胜利,美国的统一得到维护。

⑤林肯的贡献:

维护了国家统一和解放了黑人奴隶。

(4)内战的影响(对内战的评价):

美国内战实质上是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经过这次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2.罗斯福新政

(1)原因——1929年从美国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2)实质——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3)目的——消除经济危机。

但由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结果。

而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因此,罗斯福新政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4)措施——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

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

(5)评价——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是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成为以后反法西斯的重要力量。

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因此,罗斯福新政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6)罗斯福:

实施罗斯福新政,使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领导美国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在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开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对现代资本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创了一种新的模式。

同样由于经济危机,德国、日本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

德国、日本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

主要是因为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而美国经过两次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除了障碍,经济实力雄厚,承受力强,可用国家干预的办法摆脱危机。

三、    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   经济特征:

从1810——1860年的50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增长了近9倍,仅次于英、法、德,居世界第四位。

原因:

(1)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独立后开始工业革命。

2.  经济特征:

19世纪80年代,美国工业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一位;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工业化基本完成;

原因:

(1)美国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

(2)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走在了前列。

  

3.  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美国经济。

经过罗斯福新政,美国经济开始恢复和发展,

4.  二战后的美国经济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特征:

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发展尤其迅速,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原因:

二战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美国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改进传统工业的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生产水平进一步发展;政府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

(2)    20世纪70年代的特征是显露弊端,经济地位下降。

原因:

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1974——1975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3)  20世纪80年代的特征是通货膨胀。

美国政府调整经济政策,经济形势好转。

债务增加,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

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4)  20世纪90年代的特征是美国经济逐渐有了持续稳定的发展,发展速度列西方发达国家前列,美国经济进入新经济时代。

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原因:

美国政府在进行社会改革的同时,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

完成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从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中得到的启示:

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

四、    美国与两次世界大战

1.一战与一战后的美国

大战前期,美国宣布"中立",同交战双方做军火贸易;大战后期,为捞取战利品而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成为战胜国。

(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战争)战后,由英法美的操纵下,召开"巴黎和会"。

在"华盛顿会议"会议上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国,最终建立了由英法美主宰世界的国际关系格局"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美国没有参加国际联盟。

但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这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2.二战中的美国

(1)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是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2)雅尔塔会议:

1945年,美、英、苏三国首脑召开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奠定了战后国际格局的基础。

五、    美苏争霸

战后形成的是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为了取得世界霸权,实现统治世界的野心,推行霸权政策。

在欧洲实行"冷战"政策,在亚洲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战争(支持蒋介石打内战,侵略朝鲜和越南)1.美国在欧洲实行"冷战"政策。

冷战的背景——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居于第一,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

冷战的含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 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冷战的开始——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正式破裂,美苏冷战的开始。

冷战的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结束

冷战的表现——①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②经济上,美国推行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目的一方面是帮助西欧迅速恢复经济,防止革命的爆发:

一方面是通过美国的援助,打开西欧的门户,控制西欧)。

③军事上,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两极格局形成的开始是:

在美国组建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后,1955年苏联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3.美苏争霸的表现:

有古巴导弹危机、美国越南战争和苏联侵占阿富汗战争。

70年代美苏争霸达到高潮。

美苏争霸的根本原因:

是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

美苏争霸的实质是:

美苏两国在实力基础上对世界范围的划分。

4.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暂时是“一超多强”,世界政治格局的趋势是多极化。

“超”是指美国,“强”包括牵制美国称霸、促进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有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

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各国都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的地位。

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战后的影响。

六、 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稳定的政治基础是美国坚持一个中国政策。

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是台湾问题,台湾问题的由来:

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政权败退到台湾;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统一。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在本质上属于中国的内政。

1.近代中美关系:

 

(1)美国追随英法侵略中国,在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美俄为帮凶。

 

(2)提出独立的侵略中国的政策:

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这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19世纪末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后,为加深和扩大美国在华侵略权益,在1899年就已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3)"二战"期间,中美合作。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中美都是反法西斯的重要国家,美国从军事、经济等方面援助中国的抗战,中国战场的抗战有力配合着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军的作战。

(4)扶蒋反共,控制中国。

美国为了称霸世界,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实行扶蒋反共政策,援助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1950年派遣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阻挠我国对台湾的解放。

2.新中国成立后的中美关系

(1)政治孤立、经济封锁,走向对抗。

背景:

1949年新中国成立,宣告了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彻底失败。

美国:

对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军事包围,外交孤立,经济封锁。

具体表现有

①美国在军事上入侵朝鲜,威胁中国;

②1950年派遣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阻挠我国对台湾的解放;

③在外交上孤立中国,拒绝承认新中国,1954年,杜勒斯严令美国代表团不准任何人与中国代表握手。

中国政府:

①军事上进行抗美援朝,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②在外交上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苏联等17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好的外部环境;

③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④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2)走向和解、中美建交。

背景:

20世纪70年代苏美争霸,美国处于守势。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表现之一是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1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尼克松访华表达了美国愿意改善中美关系的愿望。

也说明了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是台湾问题)

③中美正式建交后,双方在广泛的领域开始了合作关系,对中美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但美国始终末放弃霸权政策,其中1999年,以美国为首北约轰炸南联盟,中国驻南大使馆遭北约导弹袭击。

在中美关系上围绕着台湾问题、人权问题等百般刁难中国,致使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