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三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6467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1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邢台市三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北省邢台市三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北省邢台市三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北省邢台市三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北省邢台市三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邢台市三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河北省邢台市三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邢台市三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邢台市三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河北省邢台市三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续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

人民版必修一+必修二+选修1、2、3、4。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8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记载,周武王灭商后进行分封时称诸侯为“友邦君”,到周公再行分封时,出现“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此变化说明两周

A.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B.宗法制进一步完善

C.中央集权得到了强化D.等级制度开始形成

2.汉代“察举孝廉,大多为州郡属吏或通晓经书的儒生”。

唐代“常科登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

明清“唯经义、尚八股,非进士不人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材料表明汉至明清选官任官制度的变革

A.开始由贵族政体向官僚政体转变B.实现了文化素养与治世才干的结合

C.反映了专制皇权对思想控制的加强D.体现了选贤与公平的人才选拔原则

3.张居正在维护明朝统治的基础上推行了“考成法”,规定六科根据账簿登记(六部和都察院要把所属官员应办之事,规定出完成期限),稽查六部的执行情况,内阁亦根据账簿登记,稽查六科,并对欺隐事例进行惩处。

这样,月有考,岁有稽,内阁总其成。

“致理之要,无逾于此”。

这说明内阁

A.与六部互相牵制B.转变为监察机构

C.已逐渐掌握实权D.职权扩大威胁皇权

4.在中国古代,往往出现由于君主事实上的“无能”而使君主的专制权力流于“象征化”的状态。

材料反映了

A.君主专制不符政治需要B.皇帝制度存在较大弊端

C.皇权专制是暴政的根源D.古代皇帝实际上无实权

5.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在其给德皇的奏议里论及,要把“华人置诸德国官吏治理之下”实在是“一种困难”,“并吞土地一事,与其谓为促进商业,则毋宁谓为阻碍商业”。

据此可知,瓦德西认识到

A.中国民族工业的顽强抵制B.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

C.德国的计划遭到俄日干扰D.瓜分不利于中国市场统一

6.1938年,国民党提出“团结海内外全民族一切力量”“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

但同年蒋介石又下令,对各地自发组织的游击队“一律勒令取消”。

这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

A.反对中共的敌后游击战B.严防地方势力威胁中央

C.仍未放松防范共产党D.在抗战中积极联合民众杭战

7.近代外交家顾维钧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这对我,对代表团全体,对中国都是一个难忘的日子。

中国的缺席必将使和会,使法国外交界,甚至使整个世界为之愕然……无论从国内还是国际观点来看,它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顾维钧的话

A.较为客观地分析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B.过于夸大了当时中国社会主义运动

C.说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有所提高

D.极大地赞扬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作用

8.下图反映中国共产党在某一时期的革命斗争。

与该图所述时间相吻合的史实是

A.党的工作重心是发展和组织工人运动

B.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并作战略转移

C.全国建立了几十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D.确立毛泽东在党内的核心领导地位

9.在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最后一位蒙古王爷奇忠义曾说:

“从国家到内蒙古自治区、再到盟市旗县,少数民族干部得到重用,可以自主发展本地、本民族的经济和社会事业。

”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B.在内蒙古最早实施

C.是保障少数民族经济权益的制度D.维护了内蒙古民族团结

10.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通过了第四个宪法修正案。

完善了私有财产保护制度,完善了土地征用制度;增加了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增加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

这说明

A.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与时俱进B.全国人大是唯一的立法机构

C.私有财产在新中国初步得到肯定D.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党

11.新中国初期,中国动物园的设计、动物的饲养方法等都受到苏联的影响,两国之间有频繁的动物交流活动.中朝之间的动物交流始于1959年,20年间,中国向朝鲜赠送的熊猫和其他珍稀动物数址更多、质量更优。

这反映了当时

A.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中国珍稀动物科研成就巨大

C.动物交流有意识形态的色彩D.动物交流开创了外交新局面

12.2003年5月,胡锦涛主席访问俄罗斯,他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的重要演讲中提出,中国人民愿同俄罗斯人民和所有国家的人民携手合作,为建立一个和平、发展、和谐的世界而共同努力。

这反映出中国在外交上

A.反对多边主义B.坚持保护主义

C.坚持互相妥协D.坚持平等协作

13.有学者在评价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时说:

“没有专职政府工作人员,没有职业士兵和水兵,没有最高法官,也没有专门的立法人员。

政府职责由普通公民履行。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古代雅典实行民主集中B.该学者赞赏古雅典的直接民主

C.公民是国家权力的主体D.这种模式被当今西方国家模仿

14.古罗马法学家曾说:

“每个共同体为自己制定的法是他们自己的法……根据自然原理在一切人当中制定的法为所有的民众共同体共同遵守,称之为万民法。

”由此可见,“万民法”是

A.一切罗马公民的成文法B.自然法原则的具体体现

C.对罗马奴隶制度的否定D.是系统化的罗马法体系

15.在很长时间里,英国首相制度在“无法可依”的状态下运作,没有遭到议会限制或反对党的异议,就会被默认为先例,久之就会被沿用,进而形成惯例。

这说明英国首相的这一“无轨运作”状态

A.为首相的专权提供了依据B.可缓解党派矛盾

C.强化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D.得到国王的支持

16.以下是近代某两个大国的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图一图二

A.都彰显权力分割与制衡理念B.两国代议机关的职能不同

C.都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D.国家元首都拥有绝对权威

17.有学者在研究了西方国家宪政后,指出这些国家往往“先有制度基础,后有民主政治”,民主政治大都“在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的融通互动中得到不断推进”。

这强调了民主政治的

A.基础性B.继承性C.综合性D.渐进性

18.1878年5月,德意志帝国首相稗斯麦由于提交法令道到帝国议会否决,而授意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最终新一届帝国议会通过了稗斯麦法令,并得到皇帝批准生效。

这说明了

A.德意志帝国宪政的专制性B.帝国议会的设置毫无意义

C.联邦议会完全听命于首相D.帝国的首相权力高于皇帝

19.《民报》的编辑朱执信于1906年发表文章指出:

“万国共产同盟会遂推使草檄,布诸世,是为《共产主义宜言》.马尔克之事功,此役为最.”这里的“万国共产同盟会”是指

A.第一国际常委会B.共产主义者同盟

C.正义者同盟联合会D.巴黎公社委员会

20.马克思说:

“公社是由巴黎各区普选选出的市政委员组成的.这些委员是负责任的,随时可以罢免.其中大多数自然都是工人,或公认的工人阶级代表。

”材料意在说明巴黎公社

A.反映出天赋人权思想B.是无产阶级性质政权

C.社员是“社会公仆”D.实行的是直接民主

21.就在列宁准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时,普列汉诺夫却指出“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我一直认为经济归根到底始终比政治强大有力”。

这反映普列汉诺夫

A.认为俄国不具备发动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

B.主张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力发展国家经济

C.支持发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也希望战胜德国

D.提倡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完成经济恢复

22.下面是美国军费开支曲线图。

其中阶段A时期军费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加强对欧洲的军事占领B.支持蒋介石的内战政策

C.两极格局对峙的激烈化D.朝鲜战争加剧了军费开支

23.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画像砖的拓片。

图中所显示的耕种方式

A.反映了铁犁牛耕的产生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形成

C.说明古代犁耕技术成熟D.推动了农业生产规模化

24.据《中华文明史》记载,明朝中后期在松江府一带,“土瘠则秋收必薄,故躬耕之家,无论丰稔,必资纺织以供衣食……每夜静,机杼之声,达于户外”。

这反映出当时松江

A.棉纺织技术获得较大突破B.耕织结合的家庭结构解体

C.出现家庭手工业品商品化D.商品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

25.北方丝绸之路主要兴盛于西汉与唐朝。

该路自公元前119年西汉张骞再次出使西域后开启,又称为“沙漠绿洲丝绸之路”,或代指“陆上丝绸之路”,有时也代表整个丝绸之路。

这说明古代中国

A.丝绸出口最早出现于西汉B.西汉与唐朝纺织技术最高

C.陆上对外贸易占重要地位D.对西域的政治管理较和谐

26.据史料记载;到1899年,列强在中国已先后筑成津榆、京津、芦保等铁路,胶济、中东、中东支线等路也已动工,并开设矿场7处,在各通商口岸开办工厂933个,其中棉纺织工厂全部是甲午战后开办的。

材料表明

A.列强完全改变了对华侵略方式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C.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步伐加快D.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27.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素来盛销中国的德国衫袜货源告蝎且售价昂贵,各地针织工厂一时风起云涌,第一年共有21家,第二年67家,第三年则增加到85家。

这说明

A.中国传统手工业分布失衡B.一战客观上利好民族工业

C.德国衫袜适合中国人身体D.近代中国工业结构不协调

28.美国在1934年6月通过《白银收购法案》。

该法案旨在抬高国际白银价格,作为中国主要货币的银元,因之大量流出——自1934年4月至1935年11月,中国的白银储备从约6.02亿万元,骤降至2.88亿万元(部分流人日本)。

当时中国政府针对这一险恶的国际形势做出的应变是

A.实行币制改革,禁止白银流通B.提高白银收购价格阻止美国收购

C.提高关税,打击走私白银活动D.减少官僚资本在经济中的占有率

29.下图是1958年6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的湖北省光化县崔营乡幸福社第二生产队“二亩九分小麦亩产3530斤”的报道。

这反映出当时

小麦:

这顶“帽子”我戴不下,你自己戴吧!

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破坏了经济发展的规律

C.生产急于求成D.“大跃进”时经济出现泡沫

30.1982年,党中央批转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又进一步放宽政策,肯定“包干到户”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将逐步发展成更为完善的集体经济。

这一批转

A.肯定农户个体经营的集体经济性质B.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供直接借鉴

C.改变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营模式D.推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实行

3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一直沿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论述,即用社会主义的特征做标准来衡量和判断我们的改革,特别强调现实的社会主义与现实的资本主义的不同。

最早突破这种束缚得益于

A.中共八大B.十一届三中全会C.南方谈话D.党的十四大

32.1993年,继布票、自行车券等票证家族其他成员退出历史舞台后,粮票、米票、油票、购物证“寿终正寝”,老百姓从此告别了票证所代表的物质匮乏时代。

这反映当时我国

A.已经建成市场经济体制B.已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C.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D.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33.1928年,创刊于上海的《无线电月报》是中国第一份无线电报技术专业期刊,其占据行业内传播制高点,内容涉及国内无线电台制造技术和厂商概况、无线电报机实体及其原理、国内外无线电台的设备和技术情况等。

由此可知

A.该刊物最早在华传播无线电技术B.上海技术创新能力走在国家前列

C.无线电技术经由期刊在中国普及D.期刊在科技传播中起了重要作用

34.1874年8月18日,隆茂洋行在上海《申报》上发布了这样一则广告:

“拍卖舍利酒、白兰地酒、巴德酒、啤酒、红酒、香槟等各色洋酒。

”这反映出当时

A.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酒类倾销B.西方报纸在中国销量大增

C.上海地区的崇洋媚外现象严重D.上海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35.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亲自倡导火葬并提出丧事箭办,从而拉开了新中国丧葬礼俗改革的序幕。

这一做法

A.有利于科学思想的传播B.意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无神论

C.是“左”倾思想泛滥的结果D.属于“三打改造”内容之一

36.下面是1660年前后欧洲航行于远东的船只数量的情况表(单位:

艘)。

这从侧面反映了

A.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B.英国海上霸主地位确立

C.荷兰世界地位一落千丈D.英国在东亚具有商业优势

37.在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非洲、亚洲和美洲的经济都发生了变化。

由于欧洲与世界的贸易联通,一场全球范围内的交换开始了,包括人种、商品、技术、观念,我们将这种变化称为“哥伦布交换”,以此来纪念克里斯特夫·哥伦布。

该材料说明新航路开辟

A.促进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引发了价格革命

C.推动了世界经济文化交流D.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

38.17至18世纪的法国,一片富足繁荣的景象一一众多肥沃的土地,迷人的乡村景色,温和的气候一一使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拥有小块土地的愿望。

对土地的依恋,减少了人口的社会流动.有学者认为,正是这一时期的农业繁荣造成了19世纪法国工业的落后。

据此分析,19世纪法国工业落后的原因是

A.法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长期存在

B.消费品增加较快,经济结构严重失衡

C.工业发展缺乏大批自由劳动力

D.生活过于安逸,缺乏殖民扩张的动力

3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随着欧洲人及其铁路和机制商品的出现以及他们对粮食和工业原料贪得无厌的要求,一种新的市场经济被引入.不久,农民们发现自己正在为国际市场,而不是为自己和邻居而生产。

”这表明

A.经济全球化已经形成B.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平民之间的交流增多D.殖民地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

40.《美国大萧条》中写道:

“最初发生恐慌时,工业指数跌到了224点,而到1932年7月8日,已经跌到58点……工业生产指数在1929年8月曾经为114,到1933年3月为54点,下降了超过一半……”为稳定工业,罗斯福在新政中

A.鼓励减产B.采取了“以工代赈”的措施

C.实行救济D.加强了政府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41.美国经济学家瑟罗曾说:

“如果资本主义体制在总体经济大饼扩大的时期不能提高大多数参与者的实际工资,它就不可能长久地拥有大多数人的政治忠诚。

”瑟罗在此认为

A.经济发展危及民主政治B.发展经济应注意缓和社会矛盾

C.经济水平决定民主程度D.政治动荡阻碍经济的正常发展

42.下面的漫画说明欧洲

A.社会危机逐渐蔓延B.高福利增加了政府压

C.福利开支加速经济危机D.福利政策不符合社会趋势

43.苏联发展的某一特殊时期“贸易商人设立摊位,跳蚤市场蓬勃发展,农民将食品运到城镇。

因有新法律的许可,私人的咖啡馆、商店、餐馆、医院、诊所、信用社甚至小型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这说明该时期苏联

A.实现了工业化目标B.根本改变了传统经济观念

C.告别了计划经济时代D.利用市场的活力发展社会经济

44.右面是20世纪30年代苏联主要粮食作物总产量示意图。

这一时期的农业发展

A.开启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

B.没有对农民利益予以关注

C.为苏联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D.优化了社会主义经济结构

45.苏联某领导人在他任期,将85%以上的工业投资用于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并强调发展战略核武器和远洋海军是苏联军事工业发展的重点。

苏联由此取得了对美国的战略均势地位,逐步改变了美苏军事力量的对比。

该苏联领导人是

A.列宁B.斯大林C.赫鲁晓夫D.勃列日涅夫

46.据统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之比,已从1983年的43:

1增至1994年的62:

1;富国与穷国的人均收人差距,由1960年的3:

1扩大到1997年的74:

1。

这表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

A.世界经济迅速发展B.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下降

C.世界经济进一步失衡D.世界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47.下面是全球化下的经济发展示意图。

这反映出

A.跨国公司推动全球化B.发达国家以出口为主

C.发展中国家利益丧失D.全球化下技术差异较大

48.有学者认为:

“北美自由贸易组织是一种典型的以行业间贸易为主的自给自足的互补型的区域经济组织;欧盟追求规模经济,因此更具开放性,能够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该学者观点表明经济集团化

A.是积极的全球化B.内部没有太大竞争

C.具有双重影响力D.是市场的自然组合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49题~第50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51题~第5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9.(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初,满洲贵族通过战争俘虏,人口买卖,接纳投充,籍没为奴等手段,占有大量奴仆。

户口数字的大量减少,迫使封建国家裁州并县以减少财政开支。

康熙禁止圈地后农民垦荒积极性提高,拥有土地面积扩大。

——摘编自项怀诚主编《中国财政通史·清代卷》

材料二康熙年间,十分重视垦荒,制定招民开垦的奖励办法,由于清廷采取了鼓励措施,大批无地和少地的农民纷纷前往各地垦荒耕种,“湖广民人往四川开垦”已形成一股潮流。

清初的斌税制度,原分田赋和丁摇两项征收,情况复杂。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决定“盛世滋丁,永不加赋”这一措施旨在克服农民在赋役压榨下四处流亡的严重问题,以便稳定封建国家财政收入,但对无地或少地的人民来说,因为当时一般劳动人民丁多地少,而地主阶级田多丁少,田丁税的相对固定,就能使他们不至于为了躲避繁重的丁税而四处流亡。

后,四川实行“田载丁而输纳,丁随田而买卖”。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l)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初户口减少的原因及康熙帝的对策。

(17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熙帝经济政策的历史作用。

(8分)

5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从北约建立到2004年成员国变化情况示意图。

运用现代史史实,从上面图片中提取一条信息,并予以说明。

(12分)

(要求:

条理清楚,紧扣题意,言简意赅,史论结合,不得超过200字。

请考生在第51、52、53、54四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51.(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设立同文馆以来,迄今二十余年,所有延请外国教习,指授学生各国语言文字以及天文、算学、化学、医学等项,冀于洋务有稗。

历年以来,洋教习等均能始终不懈,各学生等因而日起有功,或随带出洋充作翻译,或升迁外省及调赴沿海各处差委者已不乏人,实属著有成效……查同文馆有翻译书籍十数种,如万国公法、格物、测算、法国律例、化学指南诸书,均系总教习丁韪良赞化学教习毕利干所译。

国藩在天津办理洋务,前任江苏巡抚丁日昌奉旨来津会办,要与臣商榷,拟选聪颖幼童,送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约计十余年业成而归,使西人往长之技中国皆能谙悉,然后可以渐图自强……至带赴外国,悉归委员管束,分门别类,务求学术精到,又有翻译教习,随时课以中国文义,俾识立身大节,可冀成有用之材。

虽未必皆为伟器,而人才既众,当有瑰异者出乎其中,此拔十得五之说也。

——以上材料均摘引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

(1)根据材料,概括洋务派发展新式教育的主要目的及其特点。

(9分)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洋务派发展新式教育的认识。

(6分)

52.(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明确提出:

走团结的路线,民主的路线。

成立包括更大范围的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代表人物在内的“联合性质的正式的政府”,领导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必须“立即宣布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一个由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和无党无派分子的代表人物联合组成的临时的中央政府”。

材料二1945年5月5日至21日,中国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重庆召开。

大会的主要内容包括:

坚持独裁统治,拒绝成立联合政府,这是本次大会的主旨;反共反人民,准备发动内战;通过旨在政治上维持一党专政、经济上发展官僚资本的政纲政策。

会议拒绝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联合政府的建议,污蔑共产党“变本加厉”,一贯坚持“武装割据”,“破坏抗战”,污蔑解放区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是“企图期及政府,危害国家”。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常成《论抗战胜利前后国共两党的建国方略

——以中共七大和国民党六大为视角》

(1)根据以上材料,指出共产党七大和国民党六大召开的背景,并分别概括二者提出的主要政治主张。

(7分)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共产党七大和国民党六大提出不同主张的原因。

(8分)

53.(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布雷德利(美国)于6月26日向杜鲁门提出,“韩国、日本、琉球、台湾、菲律宾和东南亚,都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部分”,它们的地位“相互依赖”,美国“急需一个互相配合的全面的远东政策”。

战争爆发的第三天,美国海空军和陆军开始陆续参战。

关于台湾问题,6月27日杜鲁门一纸宣言抛出了“台湾地位未定”论,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借机入侵台湾海峡。

与此同时,日本问题也凸现出来。

战争使日本的地位骤然上升,美国在远东军事力量不足的矛质使得重新武装日本显得更加急迫。

7月8日,麦克阿瑟授权日本政府组建7.5万人的国家警察预备队,并增加了800名海上保安队成员。

几天后,远东盟军总司令部的专门委员会又提出计划,要求把警察预备队尽快编成4步兵师,并装备美制武器。

杜勒斯回国不久就催促国务院加紧和约的准备工作。

他在7月19日建议说:

“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使得对日和约变得更为重要而不是更不重要了”,并主张从更深远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第二天又强调了早日重新武装日本的不可分割性。

——沈志华《中苏同盟、朝鲜战争与对日和约》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战后日本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9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日本的态度产生的影响。

(6分)

54.(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在教学实践中,孔子提出了“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认为与生俱来的自然本性是“相近”的,而后天习染的社会本性有很大的个性差异。

……《论语·先进》不仅记载了十位弟子的德行和学业上的成就,还记载了“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四位的个性差异,为我们提供了把握孔子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范例。

—一赵家治《花有百样红―孔子如何看待弟子们的个性差异》

材料二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一生致力于教育,他是中国第一个创办大规模私塾的教育家。

他的教学主张和教育思想在中国人本主义早熟的春秋战国年代充分体现了光耀的人本教育思想。

由于中国是人本主义早熟的古代国家,孔子也当然地成了人本教育思想的始祖。

——王金宝、张瑞敏《孔子的人本教育思想及时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

(l)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教育思想。

(6分)

(2)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从教育对象、教学方法方面说明“孔子的教学主张和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光耀的人本教育思想”。

(9分)

 

1-5ACCBD6-10CC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