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63919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docx

《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docx

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

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

一、质量管理体系

为确保本工程质量达到预定目标,按照公司质量文件的要求,现场建立公司、项目部、操作班组三级质量管理体系。

公司除加强日常检查外,向工地派驻蹲点小组,公司总师办、质安科、各派1名同志参加,协助项目经理部抓好质量工作。

项目部配备得力的质量管理人员,由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质检员、班组长、观砌、翻样组成质量管理小组,对各级质量管理人员制订切实可行的质量责任制,使现场质量责任制重点是一线班组。

本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如下图所示。

公司及现场蹲点人员定期检查工程的质量、进度、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等方面的情况,向项目部的管理人员进行交底,组织分部工程验收,参加所有隐检和分部工程验收和质量评定,协调项目部和业主、监理、设计单位以及公司内部各部门的关系,及时解决有关工程施工的重大问题,督促和指导项目部的质量管理工作。

项目部班子是工程施工的直接管理者,所有人员做到职责分明,每个部位、每个环节的工程质量都有人负责。

项目经理和施工技术人员均熟悉图纸,了解设计意图,明确各分部分项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掌握质量标准。

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对操作班组进行技术交底,检查监督各班组按图纸和规范施工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对各班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验收、评定,预验合格后及时通知公司及业主、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验收。

施工班组直接从事生产活动,合格工程在工人们的手中创出,作业前通过交底使每个工人都明确所做工作的质量要求和施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图纸、规范及技术交底的要求操作,边施工,边自检,边整改,将质量问题消灭在操作第一线。

二、质量预控

解决质量问题的最有效、最经济的途径是预先控制。

因此,开工前应逐级进行质量教育,进一步增强各级管理人员和职工的质量意识,牢因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精心组织,精心施工。

采用项目领导、技术人员、班组工人“三结合”的方法,进一步优化施工方案,积极采用先进可靠的施工工艺,对施工中可能会遇到的重点、难点,预先制订应付措施,对材料、操作工艺、工序、机具、产品保护均要事先制订预控计划,施工中确定专人进行检查落实。

施工时严格执行交底制度,公司技术部、质安部及时向项目部交底,项目技术负责人和施工员及时向施工班组交底,班组长及时向操作工人交底。

三、主要质量措施

(1)认真贯彻落实公司制订的各项技术、质量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认真学习有关的规范、规程、工艺标准和质量验评标准。

采用各分项质量等级与操作人员及其工长的经济利益相挂钩的政策,执行奖优罚劣的制度,促使严格管理,精心施工。

(2)施工管理人员必须认真熟悉图纸,掌握各分部分项的技术要点。

管理人员在布置生产任务时,同时要进行质量要求交底。

(3)技术工种专业施工、木工、泥工、混凝土工、钢筋工、安装工、油漆工等工种均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施工,以施工人员的高素质,保证工程高质量与高速度。

(4)做好工程测量工作,建筑物的主要轴线、标高设置牢固可靠的基准点,做到定人、定尺、定仪器进行轴线,标高的测量施工,加强技术复核,避免事故隐患的存在。

(5)严格执行各种原材料和构配件的质量验收制度:

1)主要材料质量把关,钢材选购大中型钢厂的钢材,并核对质保单的具体内容,按批登记,并按规定取样送试验室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水泥采用大厂的水泥,并核对出厂日期、品种、标号,七天强度和28天强度补报单。

2)对地方材料的砂、石子,要求颗粒坚硬,洁净含泥量不得超过1%和(砂),3%(石子),级配良好,砂、石子进场后均送试验室作原材料试验,确定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石灰膏应不得含有未熟化颗粒。

3)加强质量检验评定制度,配置足够的专职质量员,做到各分项均按质量等级目标与质量标准要求进行工前交底,工中有检查,工后有验收的“三检”制。

上道工序未验收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隐蔽工程及各分部工程验收等重大验收由公司质检部门牵头组织。

4)做好土建与安装的配合工作。

施工前划清各自职责范围,安装预留洞(孔)和管线在土建施工前预留预埋,如需土建帮助预埋的要事先与土建商定,以便统一工作,严禁后凿。

5)加强工程资料管理工作,所有钢材加工单须经项目经理复核签字后方才有效。

所有技术变更联系单须经技术负责人鉴复后方能变更施工。

施工员、资料员要认真填写各类隐检验收、技术复核等技术资料,办好有关部门的签证,及时收集各种质保单、化验单等工程资料,保证技术资料与工程施工同步,资料完整正确。

6)做好观测工作。

沉降观测点数量及位置,根据设计要求布置埋设。

观测须由专职测量人员操作,测量仪器不宜中途更换,并认真做好观测记录,发现特别情况及时通报,及时进行解决。

7)现场砼拌制严格实行重量比。

梁柱节点用公司标准梁柱节点支模法施工,确保梁柱节点挺括顺直,避免夹渣、多浇等现象的存在。

8)定人定岗搞好施工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保持机械设备的良好工作状态。

四、防止质量通病措施

工程的质量通病,直接侵害到用户利益,为确保工程质量,针对本工程特点,对下列易发性质量通病进行重点布置施工,加以预防和防止。

(一)土方工程

(1)回填土应按规定每层取样测量夯实后的干容重,在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后才能回填土一层。

(2)严格控制每层回填厚度,禁止汽车直接卸土入槽。

(3)严格选用回填土料质量,控制含水量、夯实遍数等是防止回填土下沉的重要环节。

(4)机械夯填的边角位置及墙与地坪,散水的交接处,应仔细夯实,并应使用细粒土料回填。

(5)雨大不应进行填方的施工。

如必须施工时,应分段尽快完成,且宜采用碎石类土和砂土、石屑等填料。

现场应有防雨和排水排施,防止地面水流入坑(槽)内。

(二)模板工程

(1)模板安装前,先检查模板的质量,不符质量标准的不得投入使用。

(2)梁模板

通病现象:

梁身不平直。

梁底不平及下挠。

梁侧模炸模。

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间、拆除困难。

防治措施:

a、支模时应遵守边模包底模的原则,梁模与柱模连接处,下料尺寸一般应略为缩短。

b、梁测模必须有压脚板、斜撑、拉线通育后将梁侧钉固。

梁底模板按规定起拱。

c、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应充分用水浇透。

(3)柱模板:

通病现象:

炸模、断面尺寸鼓出、漏浆、混凝土不密实,或蜂窝麻面、偏斜、柱身扭曲。

防治措施:

a、根据规定的柱箍间距要求钉牢固。

b、成排柱模支模时,应先立两端柱模,校直与复核位置无误后,顶部拉通长线,再立中间柱模。

c、四周斜撑要牢固。

(4)板模板

通病现象:

板中部下挠,板底混凝土面不平。

防治措施:

a、楼板模板厚度要一致,搁栅木料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搁栅面要平整。

b、支顶要符合规定的保证项目要求。

c、板模按规定起拱。

(三)钢筋工程

1、钢筋加工:

(1)钢筋开料切断尺寸不准,根据结构钢筋的所在部位和钢筋切断后的误差情况,确定调整或返工。

(2)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箍筋歪斜,外形误差超过质量标准允许值:

对于Ⅰ级钢筋只能进行一次重新调直和弯曲,其他级别钢筋不宜重新调直和反复弯曲。

2、钢筋绑扎与安装

(1)钢筋骨架外形尺寸不准:

绑扎时宜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绑扎时,某号钢筋偏离规定位置及骨架扭曲弯形。

(2)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应准确,垫块间距应适宜,否则导致平板悬臂板面出现裂缝,梁底柱侧露筋。

(3)钢筋骨架吊装入模时,应力求平稳,钢筋骨架用“扁担”起吊,吊点应根据骨架外形预先确定,骨架各钢筋交点要绑扎牢固,必要时焊接牢固。

(4)钢筋骨架绑扎完成后,会出现斜向一方,绑扎时铁线应绑成八字形。

左右口绑扎发现箍筋遗漏。

间距不对要及时调整好。

(5)柱子箍筋接头无错开放置,绑扎前要先检查;绑扎完成后再检查,若有错误应即纠正。

(6)浇筑混凝土时,受到侧压钢筋位置出现位移时,就及时调整。

(7)同截面钢筋接头数量超过规范规定:

骨架未绑扎前要检查钢筋对焊接头数量,如超出规范要求,要作调整才可绑扎成型。

避免闪光焊工程质量通病

3、对焊焊接

表面烧伤、接头轴线偏移和弯折,接头结合不良、接头氧化缺陷、接头过烧缺陷、热影响区淬火脆裂以及接头区域有裂纹等现象。

4、电弧焊:

(1)焊接过程中要及时清渣,焊缝表面光滑平整,加强焊缝平缓过渡,弧坑应填满。

(2)根据钢筋级别、直径、接头形式和焊接位置,选择适宜焊条直径和焊接电流,保证焊缝与钢筋熔合良好。

(3)帮条尺寸、坡口角度、钢筋端头间隙以及钢筋轴线等应符合有关规定,保证焊缝尺寸符合要求。

(4)焊接地线应与钢筋接触良好,防止因起弧而烧伤钢筋。

(5)钢筋电弧焊时不能忽视因焊接而引起的结构变形,应采下列措施:

a、对称施焊,

b、分层轮流施焊,

c、选择合理的焊接顺序。

5、电渣压力焊:

(1)在整个焊接过程中,要准确掌握好焊接通电时间,密切监视造渣工作电压和电渣工作电压的变化,并根据焊接工作电压的变化情况提升或降低上钢筋,使焊接工作电压稳定在参数范围内。

在顶压钢筋时,要保持压力数秒钟后方可松开操纵杆,以免接头偏斜或接合个良。

在焊接结柬时,应立即措施扶正钢筋上端,以防止上、下钢筋错位和夹具变形,钢筋焊接结束时,应立即并检查钢筋是否顺直。

如不顺直,要立即趁钢筋还在热塑状态时将其扳直,然后稍延滞1~2分钟后卸下夹具。

(2)电渣压力焊焊接工艺适用于直径16~40mm的Ⅰ级、Ⅱ级钢筋的焊接,当采用其他品种。

规格的钢筋进行焊接时,其焊接工艺的参数应经试验。

鉴定后方可采用。

(3)焊剂要妥善存放,以免受潮变质。

(4)焊接工作电压和焊接时间是两个重要的参数,在施工时不得随意变更参数,否则会严重影响焊接质量。

(5)接头偏心和倾斜:

主要原因是钢筋端部歪扭不直,在夹具中夹持不正或倾斜;焊后夹具过早放松,接头未冷却使上钢筋倾斜;夹具长期使用磨损,造成上下不同心。

(6)咬边:

主要发生于钢筋。

主要原因是焊接时电流太大,钢筋熔化过快;上钢筋端头没有压人熔池中,或压入深度不够,停机太晚,通电时间过长。

(7)未溶合:

主要原因是在焊接过程中上钢筋提升过大或下送速度过慢、钢筋端部熔化不良或形成断弧;焊接电流过小或通电时间不够,使钢筋端部未能得到适宜的熔化量,焊接过程中设备发生故障,上钢筋卡住,未能及时压下。

(8)焊包不匀:

焊包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被挤出的熔化金属形成的焊包很不均匀,一边大一边小,小的一面其高不足2mm,另一种是钢筋端面形成的焊缝厚薄不均。

主要原因是钢筋端头倾斜过大而熔化量又不足,顶压时熔化金属在接四周分布不匀或采用铁丝引弧时,铁丝球安放不正,偏向一边。

(9)气孔:

主要原因是焊剂受潮,焊接过程中产生大量气体渗入溶池,钢筋锈蚀严重或表面不清洁。

(10)钢筋表面烧伤:

主要原因是钢筋端部锈蚀严重,焊前未除锈;夹具电极不干净;钢筋未夹紧,顶压时发生滑移。

(11)夹渣:

主要原因是通电时间短,上钢筋在熔化过程中还未形成凸面即行顶压,熔渣尤法排出;焊接电流过大或过小;焊剂熔化后形熔渣粘度大,不易流动,顶压力太小,上钢筋在熔化过程气体渗入溶池,钢筋锈蚀严重或表面不清洁。

(12)成型不良:

主要原因是焊接电流大,通电时间短,上钢筋熔化较多,如顶压时用力过大,上钢筋端头压入熔池较多,挤出的熔化金属容易上翻;焊接过程中焊剂泄漏,熔化铁水失去约束,随焊剂泄漏下流。

(四)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浇筑:

(1)蜂窝

产生原因:

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缝隙过大导致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或石子相应过大。

预防措施:

按规定使用和移动振动器。

中途停歇后再浇捣时,新旧接缝范围要小心振捣。

模板安装前应清理模板表面及模板拼缝处的粘浆,才能使接缝严密。

若接缝宽度超过2.5mm应予填封,梁筋过密时应选择相应的石子粒径。

(2)露筋

产生原因:

主筋保护层垫块不足,导致钢筋紧贴模板;振捣不实。

预防措施:

钢筋垫块厚度要符合设计规定的保护层厚度;垫块放置间距适当,钢筋直径较小时垫块间距宜密些,使钢筋下重挠度减少;使用振动器必须待混凝土中气泡完全排除后才移动。

(3)麻面

产生原因:

模板表面不光滑;模板湿润不够;漏涂隔离剂。

预防措施;模板应平整光滑,安装前要把粘浆清除干净,并满涂隔离剂,浇捣前对模板要浇水湿润。

(4)孔洞

产生原因:

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住或漏振。

预防措施:

对钢筋较密的部位(如梁柱接头)应分次下料,缩小分层振捣的厚度;按照规程使用振动器。

(5)缝隙及夹渣

产生原因:

施工缝没有按规定进行清理和浇浆,特别是柱头和梯板脚。

预防措施:

浇注前对柱头、施工缝、梯板脚等部位重新检查,清理杂物、泥沙、木屑。

(6)墙柱底部缺陷(烂脚)

产生原因:

模板下口缝隙不严密,导致漏水泥浆;或浇筑前没有先浇灌足够50mm厚以上水泥砂浆。

预防措施:

模板缝隙宽度超过2.5mm应予以填塞严密,特别防止侧板吊脚;浇注混凝土前先浇足50~100mm厚的水泥砂浆。

(7)梁柱结点处(接头)断面尺寸偏差过大

产生原因:

柱头模板刚度差,或把安装柱头模板放在楼层模板安装的最后阶殷,缺乏质量控制和监督。

预防措施:

安装梁板模板前,先安装梁柱接头模板,并检查其断面尺寸、垂直度、刚度,符合要求才允许接驳梁模板。

(8)楼板表面平整度差

产生原因:

振捣后没有用拖板、刮尺抹平;跌级和斜水部位没有符合尺寸的模具定位;混凝土未达终凝就在上面行人和操作。

预防措施:

浇捣楼面应提倡使用拖板或刮尺抹平,跌级要使用平直、厚度符合要求和模具定位;混凝土达到1.2Mpa后才允许在混凝土面上操作。

(9)基础轴线位移,螺孔、埋件位移

产生原因:

模板支撑不牢,埋件固定措施不当,浇筑时受到碰撞引起。

预防措施:

某础混凝土是属厚大构件,模板支撑系统要予以充分考虑;当混凝土捣至螺孔底时,要进行复线检查,及时纠正。

浇注混凝土时应在螺孔周边均匀下料,对重要的预埋螺栓尚应采用钢架固定。

必要时二次浇筑。

(10)混凝土表面不规则裂缝

产生原因:

一般是淋水保养不及时,湿润不足,水分蒸发过快或厚大构件温差收缩,没有执行有关规定。

预防措施:

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进行淋水保养;高温或干燥天气要加麻袋草袋等覆盖,保持构件有较久的湿润时间。

厚大构件参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有关规定。

(11)缺棱掉角

产生原因:

投料不准确,搅拌不均匀,出现局部强度低;或拆模板过早,拆模板方法不当。

预防措施:

指定专人监控投料,投料计量准确;搅拌时间要足够;拆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应在拆除模板而受损坏时方能拆除。

拆除时对构件棱角应予以保护。

(12)钢筋保护层垫块脆裂

产生原因:

垫块强度低于构件强度;沉置钢筋笼时冲力过大。

预防措施:

垫块的强度不得低于构件强度,并能抵御钢筋放置时的冲击力;当承托上人的梁钢筋时,垫块中应加钢筋或铁丝增强;垫块制作完毕应浇水养护。

(13)柱混凝土强度高于梁板混凝土强度时,应按图在梁柱接头周边用钢网或木板定位,并先浇梁柱接头,随后浇梁板混凝土。

(14)计量不准确。

砂、石、水泥(包括散装水泥和水)未经计量或计量不准:

外加剂没有按程序操作,而导致混凝土质量下降。

(15)有台阶的构件,应先待下层台阶浇筑层沉实后再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防止砂浆从吊扳下冒出导致烂根。

(16)浇筑悬臂极应使用垫块,保证钢筋位置正确。

(17)混凝土缺陷的处理

a、麻面:

先用清水对表面冲刷干净后用1:

2或1:

2.5水泥砂浆抹平。

b、蜂窝、露筋:

先凿除孔洞周围疏松软弱的混凝土,然后用压力水或钢丝刷洗刷干净,对小的蜂窝孔洞用1:

2或1:

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对大的蜂窝露筋按孔洞处理。

c、孔洞:

凿去疏松软弱的混凝土,用压力水或钢丝刷洗刷干净,支模后,用高标号混凝土捣实,面涂纯水环氧水泥浆进行封闭处理;裂缝较严重时,可用埋管压力灌浆。

(18)严禁踩踏钢筋,确保钢筋配置符合设计要求。

2、预拌混凝土生产及运输:

(1)遇有雨水影响砂、石含水率,应及时通知试验员进行测检,并调整配合比。

(2)经常检查掺合料、外加剂的自动计量系统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3)混凝土搅拌车卸料前应检查拌简内拌合物是否搅拌均匀。

(4)混凝土搅拌车在现场交货地点抽检的坍落度超过允许偏差值时应及时处理。

(5)混凝土搅拌车卸车前已超过配比中规定的缓凝时间,应及时处理。

(6)搅拌车的转速应按搅拌站对装料。

搅拌、卸料等不同要求或搅拌车产品说明书要求进行动转,以保证产品质量。

(7)搅拌车开工前要用水浇湿拌筒,并在装料前排清积水。

3、泵送混凝土:

(1)混凝土输送管道的直管布置应顺直,管道接头应密实不漏浆,转弯位置的锚固应牢固可靠。

(2)混凝土泵与垂直向上管的距离宜大于10m以抵消反堕冲力和保证泵的振动不直接传到垂直管,并在垂直管的根部装设一个截流阀,防止停泵时上面管内混凝土倒流产生负压。

(3)向下泵送时,混凝土的坍落度应适当减小,混凝土泵前应有一段水平管道和弯上管道才折向下方。

并应避免垂直向下装置方式以防止离析和混入空气,对压送不利。

(4)凡管道经过的位置要平整,管道应用支架或木垫枋等垫固,不得育接与模板。

钢筋接触,若放在脚手架上应采取加固措施。

(5)垂直管穿越每一层楼板时,应用木枋或预埋螺栓加以锚固。

(6)对施工中途新接驳的输送管应先清除管内杂物,并用水或水泥砂浆润滑管壁。

(7)尽量减少布料器的转移次数,每次移位前应先请出管内混凝土拌合物。

(8)用布料器浇注混凝土时,要避免对侧面模板的直接冲射。

(9)垂直向上管和靠近混凝土泵的起始混凝土输送管宜用新管或磨损较少的管。

(10)使用预拌混凝土时,如发现坍落度损失过大(超过2cm),经过现场试验员同意,可以向搅拌车内加入与混凝土水灰比相同的水泥浆,或与混凝土配比相同的水泥砂浆,经充分搅拌后才能卸入泵机内,严禁向储料斗或搅拌车内加水。

(11)泵送中途停歇时间一般不应大于60min,否则要予以清管或添加自拌混凝土,以保证泵机连续工作。

(12)搅拌车卸料前,必须以搅拌速度揽拌一段时间方可卸入料斗。

若发现初出的混凝土拌合物石子多,水泥浆少,应适当加入各用砂浆拌匀方可泵送。

(13)最初泵出的砂浆应均匀分布到较大的工作面上,不能集中一处浇筑。

(14)若采用场外供应预拌混凝土时,现场必须适当储备与混凝土配比相同的水泥,以便制砂浆或自拌少量混凝土。

(15)泵送过程,要做好开泵记录、机械运行记录。

压力表压力记录,塞管及处理记录、泵送混凝土量记录、清洗记录,检修时做检修记录,使用预拌混凝土埋要做好坍落度抽查记录。

(五)砌体工程

(1)墙身轴线位移。

造成原因:

在砌筑操作过程中,没有检查校核砌体的轴线与边线的关系,以及挂准线过长而未能达到平直通光一致的要求。

(2)水平灰缝厚薄不均。

造成原因:

在立皮数杆(或框架柱上画水平线)标高不一致,砌砖盘角的时候每道灰缝控制不均匀,砌砖准线没拉紧。

(3)墙面游丁走缝。

造成原因:

砖的长、宽尺寸误差较大,砌前没有进行实测及挑选,排砖撂底时没有把竖缝排列均匀,或没将窗口位置引出,使砖的竖缝尽量与窗口边线相齐,在砌筑操作过程中,没有注意到丁砖的中线必须与下层条砖的中线相重合而造成丁砖游走,上下竖缝发生错位;没有在沿墙面每隔2m间距左右竖缝处用托线板吊直弹线向上引伸作为控制游丁走缝的基准。

(4)同一砖层的标高差一皮砖的厚度。

造成原因:

砌筑前由于基础顶面或楼板面标高偏差过大而没有找平理顺,皮数杆不能与砖层吻合;在砌筑时,没有按皮数杆控制砖的皮数。

(5)墙面粗糙。

造成原因:

砌筑时半头砌集中使用造成通缝,一砖厚墙背面平直度偏差较大;溢出墙面的灰渍(舌头灰)未刮平顺。

(6)构造柱未按规范砌筑。

造成原因:

构造柱的侧砖墙没砌成马牙搓,没设置好拉结筋及从柱脚开始先退后进;当齿深120mm时上口一皮没按迸60mm后再上一皮才进120mm;落入构造柱内的地灰、砖渣杂物没清理干净。

(7)墙体顶部与梁。

板底连接处出现裂缝。

造成原因:

砌筑时墙钵顶部与梁板底连接处没有用侧砖或立砖斜砌(60°)顶贴挤紧。

(六)安装工程

1.管道安装错位

1)现象

立管甩口不准,不能满足管道继续安装对坐标和标高的要求。

2)原因分析

(1)管道安装后,固定得不牢,在其它工种施工(例如回填土)时受碰撞或挤压面位移。

(2)设计或施工中,对管道的整体安排考虑不周,造成预留甩口位置不当。

(3)建筑结构和墙面装修施工误差过大,造成管道预留甩口位置不合适。

3)预防措施

(1)管道甩口标高和坐标经核对准确后,及时将管道固定牢

(2)、施工前结合编制施工方案,认真审查图纸,全面安排管道的安装位置。

关键部位的管道甩口尺寸详细计算确定。

(3)管道安排前注意图建施工中有关尺寸的变动情况,发现问题,即使解决。

4)治理方法:

挖开立管甩口周围的地面,使用零件或用煨弯方法修正立管甩口的尺寸。

2、水管堵塞

1)现象

管道通水后,排水不通畅。

2)原因分析

(1)管道甩口封堵不及时或方法不当,造成水泥砂浆等杂物掉入管道中。

(2)管道安装时,没有认真清除管膛杂物。

(3)管道安装坡度不均匀,甚至局部倒坡。

3)预防措施

(1)及时堵死封严管道的甩口,防止杂物掉进管膛。

(2)管道安装时认真疏通管膛,除去杂物。

(3)保持管道安装坡度均匀,不得有倒坡。

3、地面积水

1)现象

地漏汇集水效果不好,地面经常积水。

2)原因分析

(1)地漏安装高度偏差较大,地面施工无法祢补。

(2)地面施工时,对作好地漏四周的坡度重视不够,造成地面局部倒坡。

3)预防措施

(1)地漏的安装高度偏差不得超过允许偏差

(2)地面要严格遵守基准线施工,地漏周围要有合理的坡度。

4)治理方法

将地漏周围地面返工重作。

4、防火阀动作不灵活

1)现象

在极限温度时,防火阀动作延时或失效。

2)原因分析

(1)安装方向。

(2)易熔片老化失灵。

(3)阀体轴孔不同心。

(4)阀体与阀板有摩擦。

2)防治措施

(1)按气流方向调整安装方向。

(2)按设计要求对易熔片作熔断试验,在使用过程中定期更换。

(3)调整阀体轴孔同心度。

(4)减小阀板外形尺寸,使阀体与阀板之间的间隙适当,在保证原阀板重量不变的情况下可作配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