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54940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5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六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六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六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六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

《六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

六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初识鲁迅”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学习内容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深受人民的爱戴和称赞。

他挥着如椽大笔,投身唤醒民众、解放民众,争取科学、民主、独立的革命大潮中;他毕其一生,不断对专制社会以及附庸其上的文化礼数的黑暗进行毫不妥协地批判;他坚持社会主义的立场,为受到损害、屈辱的弱势群众伸张正义。

他是祥林嫂、闰土、孔乙己以至阿Q这些被压迫者的同情者和代言人,是一位永远站在平民视角,为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大声疾呼的平民作家。

作为21世纪的小主人,我们有太多的理由需要走进鲁迅先生。

本单元选编的四篇课文,《少年闰土》是鲁迅先生对自己小时候生活的回忆。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是人们对鲁迅先生的回忆及赞扬。

每一篇文章都是那样深深地吸引着我们,让我们静静地读,细细地想,走进鲁迅先生崇高的精神世界。

二、单元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感受鲁迅的高尚品格。

三、单元学习目标:

1.学习本单元的生字、新词,会写19个生字。

2.学习描写人物的多种方法。

有的抓住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有的采用倒叙的写法,一开始就把所要写的人物介绍出来,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刻画人物形象;有的运用以小见大的方法,通过微不足道的小事体现鲁迅先生的伟大品格;有的运用对比,抒发对鲁迅先生的赞美和怀念,饱含深刻的哲理。

3.4篇课文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可搜集与鲁迅相关的资料。

4.根据收集的资料,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5.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关怀进步青年的崇高品质。

四、单元学法提示:

1.本组课文以是“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的,同学们首先应该多方面搜集与鲁迅有关的资料,如鲁迅逝世前后的一些情况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别人写的有关鲁迅的文章,鲁迅先生自己写的文章。

为更好的学习本组课文做准备。

2.阅读课文时,运用自己具备的理解能力,先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什么。

3.抓住课文中语言、动作、外貌的描写,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出来,认真体会感受闰土的特点及鲁迅先生的高尚品格。

4.认真学习每篇文章的写作方法。

五、学习准备

学习本单元时,可以搜集与鲁迅相关的资料,如鲁迅写的《故乡》,巴金写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周海婴写的《父亲的写作》,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等。

六、课时安排

本单元教学安排:

单元导读1课时,

识字写字1课时,

精读引领2课时,

略读提高2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读写联动3课时,

群文阅读1课时,

回顾·拓展1课时。

 

课题

“初识鲁迅”单元导读(总49课时)

批注

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所有内容,包括四篇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及“回顾拓展五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习本单元的生字、新词,会写19个生字。

2.学习描写人物的多种方法。

3.根据收集的资料,联系上下文或集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关怀进步青年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1.通过练习上下文,联系社会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对关键词、关键句进行揣摩。

2.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

教学难点

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课文、学案、教师准备学案及课件。

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法阅读法合作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我国有这样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他,就是──(板书:

鲁迅)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出示“知识树”树干:

“初识鲁迅”)最近,我们课内课外读了一些鲁迅先生的作品和有关先生的文章,今天的读书会,我们就来交流阅读收获,初识鲁迅先生。

(板书:

走近)

二、读导语,概括单元主题

1.快速浏览单元导语,从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能用一个短语来概括出这一单元的主题吗?

2.指名说一说导语中告诉我们的单元学习方法?

三、明了学习任务,概括课文内容

1.通览整组单元教材,说说围绕本单元主题,都编排了哪几篇课文?

(板书:

四篇课文课题)

2.小组内展示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片段。

(学生轮流读文章,互相正音)说说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3.每篇课文具体写了什么内容呢?

请你挑选一篇自己最喜欢的文章结合单元主题好好读一读,看看写了什么?

怎么写的?

读后你又有什么感受呢?

(完成学案上的谈感受)

4.通过对课文的了解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5.小结:

 

4、

拓展阅读提前布置

1.借助主题丛书相关内容的阅读体会。

2.推荐阅读课后选读课文《鲁迅笔名的由来》。

五、课后检测:

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四篇课文中最感兴趣的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作者的写作方法。

六、作业设计

A类

B类

板书设计

 

课题

“初识鲁迅”识字写字(总50课时)

批注

教学目标

1.能熟读本单元每一课节选的词语,并会正确书写。

2.能有效熟读“读读记记”和“读读写写”的词语并能正确听写。

教学重点

能有效熟读“读读记记”和“读读写写”的词语并能正确听写。

教学难点

能熟读本单元每一课节选的词语,并会正确书写,区分一些形近字的写法,辨别多音字。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充分预习字词;学案及课件。

教学方法

1.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让预习检测落到实处。

2.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引教学生进行扎实的自主学习,对于重点难点要进行小组内的合作探究性学习。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预习检测导入

今天,我们将要来学习本单元课文里的所有字词。

请同学们借助学案预习内容,同桌互相检测一下预习情况。

二、自主学习字词(借助学案学习内容)

1.自学“读读写写”,找出容易读错的词语多读几遍并写在下面,不太好记的要注音。

(可写在学案横线上)

2.找出“读读记记”中难写和易错的词语及生字圈出来重点识记后写在下面并注音。

(可写在学案横线上)(重点指导“咳嗽、恍然大悟、囫囵吞枣、张冠李戴、畜生”的读音和写法)

3.指名一两个小组的同学分享学习收获,其他同学补充,评价。

(以上内容的学习可充分调动学生的自助学习积极性,对易错字词加深印象,不再写错)

三、合作学习

1.小组内交流一些易写错的字和易读错的音(先口头交流再书面听写)

2.全班交流。

3.引教学生总结学习字词的有效方法。

4.小结:

要学会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还要学会与同学合作,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四、课后检测:

听写词语

五、布置作业

课题

精读引领:

17、少年闰土(总51课时)

批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刺猬、畜生、胯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4.学习课文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用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

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关键词,关键句进行揣摩,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内容完成“学案”中的预习内容课件

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直接引入,激发兴趣

 

二、自主学习

(一)研读课文,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做好记号。

学生提出反馈意见。

 

2.小组合作讨论:

课文写了闰土讲了哪些事情,从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

 

3.小组汇报交流:

课文写了雪地捕鸟、夏日拾贝、看瓜刺猹、潮汛观鱼四件事,从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聪明能干、见识丰富、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

 

(二)自主学习

学习闰土的外貌

由学生提问题进入第一自然段的学习。

1.请同学们找一找二人初次见面时闰土时怎样的形象。

2.指名读,同学们仔细听,听完后说说闰土的形象有什么样的特点。

3.抓住重点词,亲切地朗读这句话。

 

(三)合作探究。

 

1.从闰土的四件事中,表现他哪些特点?

 

2.“我往常的朋友”又是些什么样的朋友?

“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说的是什么意思?

(四)再读课文,积累提高 

1.浏览课文,在这四件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哪件?

 

2.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想象当时的情景,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3.学生练习背诵第一自然段。

 

三、达标检测

见《导学案》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A组:

B组: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课题

精读引领: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总52课时)

批注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练习给课文各段加上小标题。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鲁迅先生是一位关心爱护青少年成长,热爱劳动人民,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爱戴的人。

学习鲁迅先生关心他人、爱憎分明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鲁迅先生关心他人、爱憎分明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课前准备

完成导学案预习内容,熟读课文,收集资料

教学方法

阅读法实践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二、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见学案)

三、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或者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去解决,边读边想,作者“我”回忆了哪几件关于伯父的事情?

2.再读文,试着用小标题概括文章写的四件事。

3.指名讲每段的段意。

(趣谈水浒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4.鲁迅先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请你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的说一说。

(他总是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四、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读书找疑--互相质疑--合作解疑”的方法合作研读这个故事。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参与各小组讨论,注意把握方向。

    交流汇报:

“我读《水浒》读得怎么样?

你从哪里知道的?

“囫囵吞枣”读懂了吗?

是什么意思?

伯父刚才是夸自己记性好,并没有批评周晔,周晔怎么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过渡:

又岂止孩子们感受到了先生博大的爱?

就在那个黄昏,小周晔又见证了另一个故事的发生--“救护车夫”。

2.生按照前面提示学法自由诵读课文,出示幻灯提示(从动作描写中窥人物精神),学生小组讨论。

(他们把那个拉车的轻轻地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

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五、小结

 

六、拓展延伸(见学案)

七、作业设计

A类

B类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课题

略读提高:

19、一面(总53课时)

批注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边学习边运用,进一步了解鲁迅,同时能积累好词好句。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正确领悟文章人物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鲁迅先生关心他人、爱憎分明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课前准备

了解有关鲁迅的纪念文章、评论文章,把相关信息有机地渗透本课的教学。

教学方法

阅读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二、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见学案)

三、自主学习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全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

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与鲁迅见面的全过程。

先写“我”与鲁迅一面之交的背景。

再写内山的热情接待和“我”买书缺钱造成的窘况。

重点写“我”与鲁迅的会面。

第二部分:

写一面之交对作者的巨大鼓舞和影响。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深入探究,体会重点语句。

跳读课文,勾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认真读一读,看能收获到什么。

3.学生读书,划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仔细朗读,体会。

指导学生朗读三处外貌描写。

【课件出示】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2)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3)我很惊异地望着他:

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四、合作探究

1.学生读书,划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仔细朗读,体会。

指导学生朗读三处外貌描写。

2.这三处外貌描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出示鲁迅的照片,自己观察,对照课文的描写,对作者的描写作出评论。

3.引导思考:

文中这三次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4.在写人物方面,你收获到了什么?

五、小结

 

六、拓展延伸(见学案)

七、作业设计

A类

B类

板书设计

 

课题

略读提高:

20、有的人(总54课时)

批注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哲理性的深刻的内涵,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

    

2.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运用的特点。

教学重点

2、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

3、2.学习鲁迅的问答精神,一道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难点

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运用的特点

课前准备

完成导学案“课前预习”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对话法研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二、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见学案)

三、自主学习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指三名学生朗读,检查学生是否读通顺、正确。

2.根据朗读表现,简单评价。

及时指导字音,呵在诗中读啊的音。

呵平时读---笑呵呵,还可以读-----呵斥,呵在这应该读第---四声。

试着读好这一句。

四、合作探究

范读引领,指导朗读

1.听读录音。

(今天,我帮大家请来了一位老师。

听,他来啦!

2.教师教给方法,指导学生划分节奏,读好停顿和重音。

(教师示范第一小节,指名练习第二小节,自由完成三到七小结。

3.学生自由展示朗读,把握节奏。

4.齐读,慢慢读出诗的味道。

读出了诗的味道!

我相信你们已经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

四、对比品读,理解内容,体验情感

1.可是诗歌的魅力不仅仅表现在它有明显的节奏,更表现在它独特的写法上。

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生默读体会)

2.生汇报发现:

对比的写法,读出相应诗句。

再读读,还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每小节中还有对比,2、3、4小结对比的是有的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5、6、7小结对比的是有的人的不同结果;其实这两部分内容之间又是一一对照的。

3.根据学生汇报的适时出示插图和文字,图文对照,男女生对比朗读。

4.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这“有的人”指的就是哪两类人?

引读第一小节,这两类人你能用两个词语概括一下吗?

(虽生犹死,虽死犹生)

5.对这两类人,你认为作者的态度一样吗?

生汇报出几种态度:

批判,赞扬,热爱。

你对这两类人的态度呢?

充分激发学生情感。

6.对待不同的人,势必会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表情和不同的语气。

请同学们两两对读,一人一句,让我从你们的表情中看看谁最能读出臧克家的心声。

7.师生对读,烘托诗情。

小结:

同学们读得真好!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我们更——爱戴、敬仰、怀念…….损害人民利益的人我们更——痛恨,蔑视,憎恶……

五、小结

 

六、拓展延伸(见学案)

七、作业设计

A类

B类

板书设计

 

课题

“初识鲁迅”群文阅读:

(总55课时)

批注

教学目标

1.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在分享同步阅读教材成果,开拓视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重点

1.继续培养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积累的习惯;让学生能在阅读中了解鲁迅。

2.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

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课前准备

学案“课前预习”,熟悉本单元各课中间的有机联系。

教学方法

阅读──思考──勾画──批注──填写阅读卡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准备。

1.引入谈话,明确主题

2.回顾课文,知识准备

A、(出示“知识树”树枝:

课文题目)这是我们刚学的四篇课文,谁来谈谈,这些课文让你了解到了鲁迅的哪些性格特点,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崇高品质?

教师相机板书

B、真好!

孩子们,你们是怎么体会到的呢?

从鲁迅的言行举止体会到的。

从文中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到的。

小结:

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或者旁人的评价,表现人物特点,这是描写人物的重要方法,同学们都发现了,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小!

另外,阅读文章时,联系当时时代背景及我们的生活经验,认真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刻地了解人物。

这是阅读写人类文章的重要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实践中将这个方法用好用活。

3.浏览群文,整理思绪

那么,老师推荐的这几篇文章(出示推荐篇目),又将告诉我们鲁迅的什么特点呢?

浏览这四篇文章,重点阅读其中一篇,熟悉内容、质疑、批注。

小组内交流阅读收获:

感受或疑问

二、问文、聊文,展示个性化阅读成果

(一)分组质疑,集体讨论。

(二)小结

孩子们,你知道吗?

看着你们自信的眼神,听着你们精彩的问答,我真替你们高兴!

让我们再次把掌声送给自己!

三、赏文、记文,分享生动精美的语言

谁会是最终的胜利者呢?

让我们拭目以待。

下面进入第三部分──朗读我最棒!

谁先来?

读得怎么样?

像她一样,一起读──

四、总结,拓展

1.总结谈话。

2.推荐文章。

六:

附:

1.阅读记录卡:

课文标题

作者

主要内容

精彩的片段或句子

想提出的问题

 

 

 

 

 

 

 

 

 

 

 

 

 

 

 

 

 

 

 

 

 

课题

“初识鲁迅”口语交际·习作五

批注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根据交流的情况,进行习作。

4.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重点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课前收集自己满意的习作,为整理个人习作集做准备。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总56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导入: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新面孔,结识新朋友,并在后来的相处中不断加深了解。

这一节课,我们就从记忆的长河里搜索一下这些人留在我们心里的印象。

  

2.板书课题:

留在心里的印象。

  

联系实际,全班交流  

3.指名回答:

 

谁给你的第一印象最深?

 

你们初次相见时是怎样一番情景?

  

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第一印象?

  

4.指名回答:

 

后来你们在相处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事?

  

你对他(或她)的印象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课件出示上述两组问题。

学生按兴趣自由选择学习伙伴。

 

5.提出合作学习要求:

叙述时态度要大方,语句要通顺,把事情说具体。

听的同学要专心倾听,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小组成员逐一说完后,选出本小组说得最好的的人。

  

6.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行进巡视,相机指导。

  

汇报交流,集体评议 

小组推选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师生集体评议。

 

第二课时习作(总57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成长是我们生命的永恒的主题,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汇成了我们丰富的生活轨迹,带给了我们快乐、醉人、难忘、忧伤等不同的生活体验,这些体验令我们的童年散发着迷人的气息,今天让我们将自己最感兴趣的东西流于笔端,共同分享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学生读书,明确习作要求:

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

 

三、调动储备,精心选材 

1.读了作文提示,相信你的头脑中一定会浮现出生活中的一幕幕情景,请选择自己印象特别深刻的和同桌交流交流吧。

 

2.你与同桌交流的同时是不是又想起另外的一些事情呢?

赶紧拿起笔来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内容写下来吧。

 

四、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五、修改习作,评价赏析 

1.学生自改 

请将你的习作朗读两至三遍,对照习作要求自己进行修改。

 

2.小组内同学互评互改 

①画出值得欣赏的地方,并说说好在哪里。

 

②对文章中的哪些地方还有好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来。

 

3.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润色作文。

 

4.精彩赏析

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朗读自己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赏析,说说好在哪里(着重注意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能够打动别人)。

 

第三课时完成习作讲评(总58课时)

学生根据上节课教授的内容完成作文的写作。

第四课时习作讲评(总59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二、重审目标:

课件出示作文批改的要求和重点:

内容叙述得是否具体;语言表达是否规范流畅;书写是否工整美观;结构是否比较严谨;是否有创意;是否切题……

三、导学达标:

范文引路

投影出示一篇中等水平的学生习作。

学生快速朗读。

小组合作学习,组长住址本组成员进行讨论,找出修改意见。

小组代表予以点评,宣布本组成员给出修改意见理由。

四、合作批改、汇报展示

1.同桌交换对方作文,并提出修改意见。

2.汇报交流

指名几位同学读自己的作文,

同桌读每批、总批,汇报批改意见。

作者谈收获。

五、小结作业:

 

教后反思

 

课题

“初识鲁迅”回顾拓展五(总60课时)

批注

教学内容

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

教学目标

1.交流体会本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总结这类句子的方法。

2.积累鲁迅的名言。

3.通过阅读“鲁迅巧对先生”的故事,感受鲁迅的敏捷才思。

教学重点

交流对鲁迅的认识。

教学难点

交流平台中分享学习收获,交流本组课文含义深刻总结体会这类句子的方法。

课前准备

熟读“日积月累”至背诵。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谈谈你心目中的鲁迅

 

二、交流平台

1.学了本单元的课文,我们被鲁迅先生的才学和人格魅力所折服,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