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科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53784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5.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科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二科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二科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二科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二科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科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docx

《第二科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科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科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docx

第二科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第二科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模拟试题四

说明:

本套试题中,单项选择题50项,每题1分,共50分;不定项选择题

50项,每题2分,共100分。

本套试题卷面分数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各题的备选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每题1分,共50分)

1.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HJ2.1-2011),环境影响评价一

般分为()。

A.二个阶段B.三个阶段

C.四个阶段D.五个阶段

2.下列不属于工程分析方法的是()。

A.矩阵法.B.类比分析法C.实测法D.物料平衡计算法

3.国家环境标准和地方环境标准在执行上()。

A.国家标准优于地方标准B.地方标准优于国家环境标准

C.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交叉D.地方标准平行于国家标准

4.大气二级评价项目的长期气象条件为:

()。

A.近三年内的至少连续一年的逐月、逐日气象条件

B.近五年内的至少连续一年的逐日、逐次气象条件

C.近五年内的至少连续三年的逐月、逐日气象条件

D.近三年内的至少连续一年的逐日、逐次气象条件

5.大气环境评价等级划分的方法是选择()对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工作

进行分级。

A.主要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最大者B.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

C.预测模式D.主要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最小者

6.大气环境评价等级划分是结合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正常排放

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参数,采用估算模式计算()然后按评价工作分级判据

进行分级。

A.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和最近影响范围

B.各污染物的最小影响程度和最近影响范围

C.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和最远影响范围

D.各污染物的最小影响程度和最远影响范围

7.-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监测每期监测时间,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

()有效数据,每天不少于()。

A.7天5次B.7天8次C.5天4次D.5天5次

8.大气稳定度(P.S)的B.D.E分别表示()。

A.较稳定、中性、不稳定B.不稳定、弱不稳定、中性

C.不稳定、中性、较稳定D.较稳定、弱不稳定、不稳定

9.下列不是用来判断大气稳定度的是()。

A.风速B.风向C.低云量D.总云量

10.大气环境影响一、二级评价项目的预测内容中规定须预测全年逐时或逐

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

()o

A.浓度分布图及其出现频率B.最大地面浓度和位置

C.最大地面浓度及其出现频率D.最大地面小时浓度

11.下列情况中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应确定为一级的是()。

A.Pmax=85%,D10%=4kmB.Pmax=85%'D10%=6km

C.Pmax=80%,D10%=4kmD.Pmax=75%,D10%=6km

12.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为15000m3/d,污水中污染物就一种,需预测浓

度的水质参数为8个,排水进入一条多年平均流量为100m3/s的河流,该河流环

境质量标准执行III类。

其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应按()开展工作。

A.-级B.二级C.三级D.四级

13.在水质混合区进行水质影响预测时,应选用()模式。

A.一维模式B.动态数值解水质模式

C.二维或三维模式D.零维模式

14.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时,根据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输移、衰减特

点以及它们的预测模式,将污染物分为()。

A.两类B.三类C.四类D.五类

15.某类污水污染物类型为2,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为10,这类污水水

质的复杂程度属于()。

A.复杂B.中等C.简单D.-般

16.对于一个地面水环境一级评价项目,其排水量为30000m3/d,那么其

评价范围的某大中型湖泊,需每()布设一个取样位置。

A.1.5~3.5km2B.1~2.5km2

C.1.0~2.0km2D.2.0~4.0km2

17.某河流与河口附近河段的平水期平均流量为30m3/s,其水域规模为()。

A.特大河B.大河C.中河D.小河

18.某水库枯水期平均水深8m,水面面积30km2,其水域规模为()。

A.-般水库B.大水库C.中水库D.小水库

19.大型建设项目应根据该项目建设阶段的特点和评价等级、受纳水体特点

以及()决定是否预测建设(施工)阶段的环境影响。

A.工程规模B.施工方式C.当地环保要求D.当地政府要求

20.某新建项目拟建于声环境2类区内,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增加很小[3dB(A)

以下],此建设项目声环境评价应按()开展工作。

A.-级评价B.二级评价C.-级或二级评价D.三级评价

21.对于稳态噪声,一般以()为评价量。

A.等效A声级B.A声级C.声功率级D.A计权声功率级

22.根据工程建设过程,验收调查时段分为()。

A.工程前期、施工期,试运行期

B.建设期、运行期、服务期满

C.建设期、运行前期、运行中后期

D.工程前期、建设期、服务期满

23.对于改、扩建机场工程,为了绘制噪声现状WECPNL等值图,可采用

网格法布置测点,跑道方向网格可取(),侧向取()。

A.2~4kmlkmB.0.5~1km0.5km

C.1~2km0.5kmD.1~2kmlkm

24.对于新建工程,当评价范围内没有明显的噪声源且声级(),噪声现

状测量点可以大幅度减少或不设测量点。

A.≤50dB(A)B.<30dB(A)C.<40dB(A)D.<50dB(A)

25.对于二级生态环境评价项目,位于一般区域,项目工程占地(水域)范

围一般不小于()。

A.lOkm2B.km2C.km2.lOOkm2

26.下列方法中不属于生态现状评价调查方法的是()。

A.景观生态学法B.资料收集法

C.专家和公众咨询法D.生态监测法

27.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中,不属于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划分的

是()。

A.特殊生态敏感区B.人口密集区

C.重要生态敏感区D.-般区域

28.某高速公路项目工程途径自然保护区,工程占地18km2,长度120km,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HJ19-2011),其生态影响评价工

作应按()开展。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

29.开发区主要从()角度进行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两方面的环境影响

识别。

A.中观B.宏观C.微观D.中、微观

30.规划方案就是符合规划目标的,供比较和选择的()。

A.备选方案B.推荐方案C.方案集合D.零方案

31.一般或小规模的开发区环境影响识别主要考虑()的影响。

A.对区内环境B.区内经济对其

C.对区内、外环境D.对区外环境

32.开发区环境保护对策中规模调整主要指()的调整。

A.经济规模B.土地开发规模

C.经济规模和土地开发规模D.经济规模或土地开发规模

33.开发区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时,根据地下水水源保护条例,核查

开发区规划内容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分析建设活动影响地下水水质的途径,提出

()o

A.限制性(防护)措施B.补偿措施

C.补救措施D.减缓措施

34.开发区大气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应从改变能流系统和能源转换技术方面进

行分析。

重点是()的集中转换及其集中转换技术的多方案比较。

A.石油B.天然气C.集中供热D.煤

35.开发区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应分析评价区域各种污染物排放量的增

加、()等变化对自然生态与景观方面产生的影响。

A.污染源空间位置B.污染源空间结构

C.污染物排放位置D.污染物浓度

36.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规划分析应当依照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及其

他有关规定,对其所有的规划方案进行()

A.识别B.分析C.筛选D.预测

3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适用于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

质的()等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不包括核建设项目)的环

境风险评价。

A.生产、使用、储运B.生产、加工、使用

C.生产、运输、储存D.使用、加工、运输

38.根据评价项目的物质危险性和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以及环境

敏感程度等因素,将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划分为()。

A.一、二、三级B.二、三级

C.一、二级D.-、二、三、四级

39.根据有毒有害物质放散起因,风险类型可分为火灾、爆炸和()三

种类型。

A.易燃B.泄漏C.有毒D.易碎,易裂

40.()是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核心工作。

A.风险识别B.源项分析C.风险计算D.后果计算

4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TSP的二级标准的1小时平均和日平均浓度限

值分别是()mg/m3。

A.0.12和0.08B.0.30和0.20C.0.50和0.30D.以上都不对

42.按照GB/T9801-88规范,二氧化氮的监测分析方法是()。

A.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和化学发光法

B.SALTZMAN法和非分散红外法

C.SALTZMAN法和化学发光法

D.紫外荧光法和化学发光法

43.TSP和S02的日平均浓度数据统计的有效性是每天至少有()。

A.16h和18hB.12h和18h

C.18h和18hD.18h和12h

44.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HJ19-2011),生态影响

评价根据评价项目自身特点、区域的生态特点以及评价项目与影响区域生态系统

的相互关系,分析生态影响的()。

A.方式及其影响程度B.方式及其强度

C.源及其影响方式D.源及其强度

45.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分析应根据建设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

服务期满后三个阶段的工程特征,()下的环境影响。

A.识别其正常状态B.分别识别其正常与事故两种状态

C.识别事故状态D.识别正常或事故状态

46.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对于IⅡ类和Ⅳ类水体人为造成环境水温变

化应限制在()。

A.月平均最大温升≤1℃,月平均最大温降≤2℃和月平均最大温升≤1℃,

周平均最大温降≤3℃

B.周平均最大温升≤2℃,周平均最大温降≤3℃和周平均最大温升<1℃,

周平均最大温降<2℃

C.均为:

周平均最大温升≤1℃,周平均最大温降≤2℃

D.周平均最大温升≤1℃,周平均最大温降≤2℃和月平均最大温升≤1℃,

月平均最大温降≤2℃

47.《地下水质量标准>适用于一般地下水,不适用于()、盐卤水。

A.地下河水、地下湖水B.地下热水、地下矿水

C.地下河水、地下矿水D.地下热水、地下湖水

48.位于1类区域的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源边界执行的环境噪声昼、夜标准值

分别是()。

A.50dB,40dBB.55dB,45dB

C.60dB,50dBD.65dB,55dB

49.《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定义在测量

时间内,被测声源的声级起伏不大于()的噪声为稳态噪声。

A.3dBB.5dBC.10dBD.15dB

50.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是为保障农业生产,()的土壤()。

A.维持自然背景限制值B.维护人体健康限制值

C.维护人体健康临界值D.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临界值

二、不定项选择题(各题的备选选项中至少有一个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100分)

51.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HJ2.1-2011),环境影响识别

应明确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生产运行、服务期满后等不同阶段的各种行为与可

能受影响的环境要素间的(),定性分析建设项目对各环境要素可能产生的污

染影响与生态影响。

A.作用效应关系B.影响性质

C.影响范围D.影响程度E.影响时间

52.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方法可采用()。

A.类比分析法B.矩阵法C.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

D.网络法E.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的叠加图法

53.下列关于工程分析基本要求说法正确的有()。

A.工程分析应突出重点

B.应用的数据资料要真实、准确、可信

C.对建设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等技术文件中提供的资料、

数据、图件等,可直接引用

D.引用现有资料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分析其时效性

E.可直接引用类比分析数据、资料

54.大气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时若监测结果出现超标,应()。

A.分析超标率B.筛选超标数据

C.分析最大超标倍数D.分析超标原因

55.对于大气三级评价项目,大气污染源需调查分析()。

A.评价区工业污染源B.评价区民用污染源

C.项目工业污染源D.项目污染源

56.下列属于大气一级评价项目面源调查的统计内容的是()o

A.面源初始排放高度B.面源起始点坐标及所在位置的海拔高度

C.主要污染物及毒性较大物质排放量D.排气筒出口处烟气温度

57.下列属于三级评价项目大气污染源调查内容的是()o

A.在满负荷排放下,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

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B.排气筒几何高度(m)及排气筒出口内径(m)

C.估计毒性较大的污染物非正常排放量

D.排气筒出口处烟气温度(K)一

58.下列关于二级评价项目大气质量现状监测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o

A.监测点不应少于6个

B.监测不得少于冬、夏两期

C.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7天有效数据

D.监测可选取一期不利季节

59.大气环境监测点布置时应根据()综合考虑监测点设置数量。

A.项目的规模和性质B.结合地形的复杂性

C.污染源的分布情况D.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布局

60.下列属于大气一级评价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内容的是()o

A.一次45min和24h取样时间最大地面浓度和位置

B.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

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

C.评价区域年平均浓度分布图

D.非正常排放情况,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

6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预测范围应覆盖评价范围,同时还应考虑()等

进行适当调整。

A.污染源的排放高度B.评价范围的主导风向

C.地形和周围环境敏感区的位置D.项目性质和规模

62.下列条件是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划分依据的是()o

A.建设项目工程规模B.受纳水域的水质要求

C.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D.项目所在地环境特征

63.根据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输移、衰减特点以及它们的预测模式,将污染物

分为()。

A.热污染B.酸和碱C.好氧性污染物D.厌氧性污染物

64.关于判别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属于简单的依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o

A.只有一类污染物,且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不多于7

B.只有一类污染物,且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小于7

C.只有一类污染物,或者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不多于7

D.含有两类污染物,或者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小于7

65.河流水环境现状调查的范围,需要考虑()来确定排放口下游应调查

的河段长度。

A.建设项目排污口附近河段多年平均流量B.污水排放量

C.建设项目排污口附近河段平水期平均流量D.河流规模

66.下列属于水环境影响评价中点源调查内容的是()。

A.根据现有的实测数据、统计报表以及各厂矿路线等选定的主要水质参数

B.现有的排放量

C.点源排放的有关排放数据

D.厂矿企业、事业单位的废、污水处理状况

67.水质参数所选择的特征参数根据()选定。

A.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B.建设项目特点

C.水域类别D.评价等级

68.同时具备()特点的大型建设项目,水环境影响预测应预测建设过

程阶段的水环境影响。

A.地面水质要求较高

B.建设阶段时间较长,如超过三年

C.可能进入地面水环境的堆积物较多或土方量较大

D.建设阶段时间较长,如超过一年

69.水环境影响预测时,预测范围内的河段可以分为充分混合段、混合过程

段和排污口上游河段,以下关于充分混合段和混合过程段说法正确的是()。

A.充分混合段是指污染物浓度在断面上均匀分布的河段

B.当断面上任意一点的浓度与断面平均浓度之差小于平均浓度的10%时,

可以认为达到均匀分布

C.当断面上任意一点的浓度与断面平均浓度之差小于平均浓度的5%时,

可以认为达到均匀分布

D.混合过程段是指排放口下游达到充分混合断面以前的河段

70.关于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说法正确的是()。

A.建设项目的规模

B.建设项目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C.噪声源种类及数量

D.建设项目建设前后所在区域的生环境质量变化程度

E.受建设项目影响人口的数量

71.下列情况需要进行噪声环境影响评价三级工作的是()。

A.建设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GB3096规定的2类及以上地区

B.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小于3dB(A),或

受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

C.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小于3dB(A),且

受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

D.建设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GB3096规定的3类及以上地区

72.下列关于三级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本内容要求正确的说法是()。

A.声环境现状调查重点调查评价范围内主要敏感目标的声环境现状,可利

用评价范围内已有的声环境质量监测资料

B.噪声预测应给出建设项目建成后各敏感目标的预测值及厂界噪声值,分

析敏感目标受影响的范围和程度

C.预测以现有资料为主,对项目建设后噪声级分布作出分析并给出受影响

的范围和程度

D.针对建设项目工程特点和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并进

行达标分析

73.噪声预测的基本资料包括()。

A.声源资料B.建筑布局

C.影响声波传播的各类参数

D.气象参数及声源和预测点间的地形、高差等

7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测量时间内,被测声源的声级起伏不大于3dB的噪声为非稳态声源

B.在测量时间内,被测声源的声级起伏不大于3dB的噪声为稳态声源

C.在测量时间内,被测声源的声级起伏大于3dB的噪声为稳态声源

D.在测量时间内,被测声源的声级起伏大于3dB的噪声为非稳态声源

75.关于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说法正确的是()。

A.地下水保护措施与对策应按照“分区控制,源头防治,污染监控,应急

响应”、突出饮用水安全的原则确定

B.环保对策措施建议应根据I类、II类和Ⅲ类建设项目各自的特点以及建

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现状、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结果,在评价工程可行

性研究中提出的污染防治对策有效性的基础上,提出需要增加或完善的

磁乃移冢资柒铲猪旒箭菊缫f

C.改、扩建项目还应针对现有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地下水水质污染问题,

提出“以新带老”的对策和措施

D.给出各项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的实施效果,列表明确各项具体措

施的投资估算,并分析其技术可行性

76.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I类建设项目场地污染防治对策应从以下方面考

虑:

()o

A.分区控制措施。

主要包括提出实施清洁生产及各类废物循环利用的具体

方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

B.源头控制措施。

提出工艺、管道、设备、污水储存及处理构筑物应采取

的控制措施,防止污染物的跑、冒、滴、漏,将污染物泄漏的环境风险

事故降到最低限度

C.地下水污染监控。

建立场地区地下水环境监控体系,包括建立地下水污

染监控制度和环境管理体系、制定监测计划、配备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设

备,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D.地下水监测计划应包括监测孔位置、孔深、监测井结构、监测层位、监

测项目、监测频率等

E.风险事故应急响应。

制定地下水风险事故应急响应预案,明确风险事故

状态下应采取的预防、减缓等措施,提出对受污染的地下水进行治理的

具体方案

77.下列关于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说法正确的有()。

A.根据建设项目污染源及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结合各专项评价的工作等

级和调查范围,筛选出应调查的有关参数

B.充分搜集和利用现有的有效资料,当现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需进行

现场调查和测试,并分析现状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C.对一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调查,应充分调查

D.对与建设项目有密切关系的环境状况应全面、详细调查,给出定性的分

析或评价

78.关于地下水预测范围说法正确的是()。

A.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的范围可与现状调查范围相同

B.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的范围应包括保护目标和环境影响的敏感区域,并

且须扩展至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或者可能与建设项目所在的水文地质

单元存在直接补排关系的区域

C.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的范围须大于现状调查范围

D.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的范围应包括保护目标和环境影响的敏感区域,必

要时扩展至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以及可能与建设项目所在的水文地质

单元存在直接补排关系的区域

79.关于生态影响评价工作范围的确定原则说法正确的是()。

A.生态影响评价应能够充分体现生态完整性,涵盖评价项目全部活动的直

接影响区域或间接影响区域

B.评价工作范围依据评价项目对生态因子的影响途径确定

C.可综合考虑评价项目与项目区的气候过程、水文过程、生物过程等生物

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相互作用关系

D.以评价项目影响区域所涉及的完整气候单元、水文单元、生态单元、地

理单元界限为参照边界

80.《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适用于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

术产业区、()等类似区域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内容、方法和

要求。

A.保税区B.边界经济合作区C.自然保护区D.旅游度假区

81.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之一就是对拟议的开发区各规划方案进

行环境影响分析比较和综合论证。

拟议的开发区各规划方案包括开发区选址、

()、基础设施建设、环保设施等。

A.产业结构与布局B.环境功能区划C.发展规划

D.功能区划E.发展规模

82.开发区环境影响识别要突出与土地开发、能源和水资源利用相关的主要

环境影响的识别分析,说明各类环境影响因子、环境影响属性,判断()o

A.影响程度B.影响方式C.影响范围D.影响时间

83.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污染源估算中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主要依据

(),并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对生活增长影响的基础上确定。

A.开发区规划的产业规模B.开发区规划人口规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