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后进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48591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10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化后进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转化后进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转化后进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转化后进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转化后进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转化后进生.docx

《转化后进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化后进生.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转化后进生.docx

转化后进生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指导后进生转化工作

大姚一中杜萍

[摘要]本文针对后进生产生的原因,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从内外因两个大的方面探讨了转化后进生的一些策略。

如激发学生的内动力,促成学生自我教育;协调各方面积极因素,建构适于后进生转化的外在环境等。

[关键词]后进生内动办主体精神外在环境

 

一、什么是后进生

“后进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成绩差但表现尚好或学习差、纪律行为习惯亦差的学生。

过去人们把他们叫差生,现在称为后进生,这一改变表明了人们教育观念的转变,也标志着社会的文明进步。

就如20年前,人们把身有残疾的人称为“残废人”,后来觉得“残”未必就是“废”,于是开始称他们为“残疾人”,再后来又改为“有特殊需要的人”。

过去叫残奥会,现在叫特奥会。

每一个学生都处于发展变动之中,眼下差、某一方面差并不表示他永远差,一切都差,只是他的发展在时空上的暂时落后。

因此,“后进生”是指前进、发展过程中某一时期、某一方面处于后进状态的学生,这种后进状态是可以变动可以转化的。

本文就论讨这种后进生的转化问题。

至于某些学生在写作、唱歌、跳舞等某方面是高材甚至是天才,而其它文化课不及格,某些学生文化课成绩优秀,但思想品德不良或者心理不健康等现象应当如何认识?

他们是否需要转化?

对此社会上还争议不休,本文不把它们纳入后进生转化问题来讨论。

二、后进生转化工作的理论依据

后进生转化工作的理论依据、理论指导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心理学、教育学中取得,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来讨论。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人的思想、品德和知识、能力不是先天带来的,而是在后天既定的环境中形成的,但是,个人一旦形成某种思想、品德和知识、能力后,他就能选择环境,并对环境的影响作出主动反应(如接受或拒绝),这就是说,他又有主观能动性。

对于一个少年儿童成为后进生的原因,我们应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转化工作也应从这两个方面来考虑。

对少年儿童来说,环境首先就是他的家庭。

在家庭中,父母溺爱往往导致孩子生活能力差、任性、自私自利;父母粗暴打骂体罚,则使孩子情感对立,行为反抗,并向说谎方向发展;父母忙于挣钱,对孩子放任自流,使孩子自由散漫;父母素质低,教子无方,在孩子心中没有威信,使孩子粗暴无礼,不知体贴父母及他人,也不易接受老师的教育。

学校是少年儿童成长的另一个重要环境,在应试教育下,考试的指挥棒和教育评估体制使得老师们更多地关注考试成绩,关注优生,对后进生缺乏公正、缺乏信心、耐心,加上教育方法不当等原因使得后进生更加后进,就社会环境来说,不健康的音像制品、书籍、网吧,不良的社会风气,不良的伙伴,这些随着年级的升高,影响也越来越大。

形成后进生的主观原因,即在既定的环境中后进生形成的特殊的思想、观念和内心世界。

这些东西又给环境以能动的影响和作用,左右着后进生的行为。

如某些再婚家庭,对孩子冷漠、歧视,甚至虐待,使孩子形成了不信任人,甚至敌视他人的观念和心理,以至拒绝老师的教育,敌视同学;家长、教师和社会的一些人,只关注考试成绩,而不讲知识、文化的真正价值和意义,使学生认为知识的意义就在于考试成绩,在于使家长高兴,因此,缺乏求知欲,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甚至厌学。

由此,转化后进生的工作就要从外在环境和内在世界两方面着手,既要构建一个适于转化的环境,又要直接启发、引导后进生的内在世界发生转化,激发他们的内动力,或者说从内因与外因同时着手。

提高认识 掌握方法

——谈后进生转化工作

王耀娟

 

摘 要: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要掌握正确的方法:

尊重学生的人格、循序渐进应是重点把握的两项原则;并且还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这两个环节不可忽视;另外,后进生所在班级的同学、必须借助后进生家长的力量;与此同时,也要克服教师在工作中急躁冒进、好高鹜远的倾向。

 

关键词:

后进生 转化 教育  

 

所谓后进生主要是指那些学习主动性差、成绩偏低、自我约束能力弱、经常违反校规校纪,个别追求生活享受、互相攀比,思想不求上进、得过且过的同学。

后进生身上的这些缺点与不定,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引导不当的因素。

对他们进行教育,使之溶入班集体当中,被师生接受,身心、学业得到发展,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我们平时的教育当中,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往往受到忽视和冷落。

有些老师认为后进生转化费时费力,不如抓几个优等生考入名牌大学脸上有光,也不如从中间生身上搞些突破,提高点升学率来得实在。

根本不想在这方面做文章。

有些老师也能意识到后进生转化工作的重要意义,也想做好这项工作,但考虑自己付出的多,做出了许多牺牲,却没有成效,于是产生畏难情绪,始终鼓不起勇气来,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一拖再拖而被搁置下来。

当然,更多的老师愿意投身到后进生转化工作中,不辞劳苦,用爱心温暖他们、用关爱感化他们、用热忱帮助他们,可是往往因为方法不当、工作不得法而事倍功半。

所以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提高认识、掌握方法就显得很迫切,它们是后进生转化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后进生的转化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大课题

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基础教育的落脚点,是提高民族素质、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根本途径。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把每个学生都作为教育对象,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的思想道德、身体心理、劳动技能、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都得到全面发展,即“有教无类”。

目前在“面向全体学生”这个问题上重点要解决的就是面向后进生的问题。

学生按传统意义可以分为三部分,少部分优等生、大部分中等生和少部分后进生。

优等生最能使老师的理想、期望变为现实,也最能体现老师的水平和业绩,所以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各方面的重视;中等生数量多,是学校班级的主体,这部分同学的状况就是学校班级整体状况的反映,也自然能得到重视;少量后进生使学校、老师付出很多精力,又经常对集体有不良的影响,且工作难度大、见效慢,所以容易被放弃、被轻视。

因此“面向全体学生”最需要解决的还是面向后进生的问题。

可以说,面向后进生的问题解决了,“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就基本解决了。

面向后进生,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检验一所学校、一位老师素质教育思想是否牢固,素质教育工作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

只有把转化后进生工作提高到素质教育的高度,这项工作才能更快地提到人们的议事日程上来。

 

二、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是使后进生转化的根本途径

后进生情况不同,方法自然也要因人而异,量体裁衣。

不必寻找,也不能有现成的固定方法,放之四海皆准的方法是不存在的。

但在实际工作中我认为还有一些普遍性的规律可把握,能够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一些指导。

 

(一)转化后进生要遵循两个原则

一是尊重为先的原则。

后进生有强烈的自尊心。

虽然在很多时候他们表现出破罐破摔、满不在乎的样子,但这并不证明他们的自尊心、上进心消失了,不过是他们故意把自尊心隐藏起来,以示对家长、老师教育的不满和反抗,这只是逆反心理在作怪罢了。

实际上他们更需要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

尊重他们是对他们的接纳,反过来,他们也才能接纳来自外界的建议和要求。

对他们歧视或轻视实际上是对他们的否定和排斥,他们自然也要排斥外界的作用。

尊重他们就是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即使他们有严重的错误或有明显的缺点。

对他们的优点和进步不失时机地给予充分的肯定,切忌对他们的缺点错误讽刺挖苦,无禁忌地使用“一棒子打死”的措词,例如“你一辈子也考不上大学”之类的话只能使工作陷入更加被动的境地。

要付诸真心尊重他们,这是做好转化工作的基础。

二是循序渐进的原则。

后进生的后进状况表现在外在行为上,后进原因有深层的心理原因、思想原因等,我们一定要把握的是:

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决不是靠纪律、制度的约束就可以完全解决的,而必须从深层的思想、心理根源入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如果只靠强制性约束,那么后进生的转化也只能是表面的、暂时的,这种“成果”是没有根基而脆弱的,甚至会带来更严重的消极后果。

所以后进生的转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过程,应从解决思想问题、心理问题入手,帮助后进生放弃过去的坏习惯,形成好习惯,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有时工作有了一些成果,但没有巩固住,很快又退回到原来的程度,同样的错误又反复出现在一个学生身上。

这时就需要反复地工作,不要因为见效慢,有反复而急躁,应该有耐心,循序渐进地工作。

 

(二)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要抓住两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帮助后进生树立起自信心,自信心从他们的优点和长处中来。

对后进生的认识应一分为二。

虽然他们有缺点有不足,但他们肯定也有很多优点和特长。

而有些特长他们并未意识到,需要老师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他们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让他们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潜力,逐渐形成“我不比别人差”的积极认识,这方面不比别人差,其它方面也可以超过别人。

(这些孩子往往有极强的集体荣誉感,老师可以利用各种活动让他们展现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特长或者给他们提供为大家服务的机会。

)具有了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树立了自信心就有了进步的动力。

第二个环节是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上进心从他们的进步中来。

当后进生有了一些进步的时候,老师对他们已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要及时予以肯定和表场。

有时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束赞许的目光,一抹满意的微笑都会产生神奇的力量。

从而使他们也体会到老师和同学们对他们的期望,而产生报答老师帮助同学关心的责任感。

自信、自豪与责任感同在,就可以激发起他们强烈的上进心,并且可以形成良性循环,即越有进步,上进心越强;上进心越强,进步越大。

这就使后进生的转化进入了良性发展的阶段。

 

(三)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要善于借助两种力量

一种力量是后进生所在班同学的力量。

后进生生活在同学中间,他们周围是大量的中等生、优等生,教育管理好这些同学,就可以形成一种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就可以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良好的班风必然会对后进生产生一种积极有益的带动和促进作用。

其次,要让同学多和后进生接触,切忌采用孤立政策,使他们游离于集体之外。

要经常和他们一起参加集体活动,让后进生感到自己也和其它同学一样是集体不可缺少的一员。

满足他们的归属感,他们就会从心理上和同学融为一体,愿意顺集体潮流而上。

再次,还可以通过先进帮后进的办法,指定一名或几名品学兼优的同学共同帮助一个后进生,让他们多接触,一起参加活动,在自然的接触中,潜移默化的就可以帮助后进生解决思想、心理上的问题。

还可以指导他们的学习方法,解答他们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同学们的帮助可以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也给他们树立起了一个个看得见的、学得了的示范。

另一种力量是家长的力量。

家长在每个学生的成长中都会起到巨大作用。

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需要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让家长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有些家长认为这些孩子根本没法教育好,听之任之算了;有的则认为家长百句话顶不上老师一句话,老师看着办就行了等等。

其实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

在孩子处于心理、生理逐渐成熟时期,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很自然的,如果家长主动放弃教育责任,后进生转化工作则不会成功。

老师作为塑造人心灵的工程师,此时就要主动做好这项工作。

首先要经常与家长沟通,通过家长了解后进生的整体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这项工作。

其次,老师与家长要统一教育要求,统一工作重点,就可以形成更强的工作合力。

如果老师家长对学生的要求有紧有松或标准不一致,那么转化工作就会互相抵消,彼此削弱。

再次,要在家庭环境方面做文章,夫妻关系的和谐,人际交往的融洽,健康向上的业余生活等都会从正面给孩子以引导。

在教育中要保持冷静和克制,要给予改正的时间,避免疾风暴雨式的批评和责怪。

既要使他们感到压力的存在,又不让他们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要提出适合本人情况的目标和要求。

(四)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要克服两种倾向

一是克服急躁冒进的倾向。

后进生转化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对转化的速度要求过快,期望在很短时间就会产生明显的效果。

另一个是克服好高鹜远的倾向。

即不要对后进生进步的程度要求过高,期望后进生一下子就能达到很高的程度。

如果出现这两种倾向,就会给学生造成思想负担,而不知所措,或丧失信心,试图摆脱教师教育。

而老师也易产生急躁情绪,丧失信心。

转化工作要注意节奏,持之以恒,辨证地看待学生的进步,直至取得最后的成功。

总之,通过探索和积累,本人认为做好后进生工作需要从提高认识和掌握方法两个方面着手。

前者是基础,是前提,后者则是保障。

只有有高度的责任感,配以科学的方法,才能克服各种困难,见到实效,从而做好这项工作。

 

给后进生创造成功的条件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王凤滨

 

实施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如何提高差生的学习质量。

我体会,教师应在教学各个环节中,从差生的实际出发,想方设法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使他们逐渐尝到成功后的欢乐,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和学习兴趣,摆脱落后的困境。

这就要努力做到:

1.心里有差生,结合差生的实际,认真备课。

这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教师备课,主要是做好钻研教材和熟悉学生两方面的工作。

其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有助于使自己的教学切合实际、有的放矢。

 

2.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根据知识内容加强基本训练。

目的是提高差生的学习质量。

训练可采取集中训练和分步训练两种形式,主要训练学生解题的准确性,训练他们解题速度的提高,训练他们解题的规范性,培养他们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进而培养他们逻辑思维能力。

 

3.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针对差生基础差、接受能力差这一特点,课堂上应采取启发式教学法,且与读读、议议、练练多种形式相结合。

这样就会使学生学得灵活,学得主动,激发学习情趣。

读读,即读书。

读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认真指导,特别要注意加强预习、复习的指导。

要教给学生学习基本原理的结构及其内在联系的思维方法,要求学生掌握教材的重点和关键。

议议,即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前后桌4个人为一小组互相讨论,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取长补短,达到深入消化、理解学过的知识或增长新知识的目的。

它可以活跃学生思想,使学生广开思路。

讨论时,教师应向学生提出讨论的问题和要求,提出注意事项。

一般在推理论证和解应用题时,常采用这种方法。

讲讲。

讲要精,要点清学生疑点,强调重点,分散难点。

一般在学生看书后、讨论后,总结、答疑时采用这种方法。

练练。

训练要有目的,练得得当。

要认真选择习题,可以教科书上的练习题为主。

练习时应结合学生实际,由浅入深,练中发现问题,及时总结,总结后再练、再提高。

对于差生要设计跨步小、坡度低的题,使他们学起来不吃力,同时还起到巩固复习的作用。

课堂上由于采用以上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学起来不单调,不乏味,学得主动、活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上注意加强基础教学,狠抓基本功训练,就会使学生学得扎实,既培养了他们的能力,又发展了他们的智力。

这为大面积提高差生的学习质量创造了条件。

诠释理解教育

后进生问题是令校长、老师们最感头痛的问题,从事过多年中学教育工作的熊川武教授对此有深刻的感受,这也便成他研究后进生教育、转化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情结。

熊川武教授在这项课题研究中提出的“理解教育”模式,为我们认识后进生和后进生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熊川武教授说,形成后进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还是在我们教育这方面。

通过研究发现,后进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和偏差,一般都是“习得性自弃”,就是说学生有能力学习但不乐于学习,有积极上进的愿望但不能转化为实际行动。

而我们老师往往是就现象说现象,就问题论问题,有时甚至抓住后进生身上的一个问题不依不饶,却不能透过事物现象看本质,不能把学生作为一个主体“人”的存在进行情感化的深入研究,由此造成师生间的“误解”。

熊川武教授强调,师生之间的误解是教育失败的重要原因。

尽管人们经常说“理解”,但实际上许多人不懂得理解,相反时常把误解当理解。

当老师对学生或家长对子女进行多次教育却不见成效时,他们常常发出“恨铁不成钢”的感叹,随之,对学生采取冷漠、嫌弃甚至粗暴的行为,这是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误解形式。

真正的“理解”是教育成功的基本前提。

这是我们提出“理解教育”的现实原因。

“理解教育”的含义在于通过师生间的理解与沟通,探索加速后进生转化的规律,形成“优秀生更优、后进生亦优”的教育模式,开辟特色化素质教育道路。

它强调师生间的理解性、通融性和共识性。

师生间真正相互理解,至少要做到“平等对话,相互言说”。

理解教育以我国实施的素质教育政策和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通过开发学科和班主任工作方面的理解型的教育策略,全面提高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素质,促进教师在理解型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素质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观念。

熊川武教授着重阐述了理解教育的观念系统。

他说,理解教育的观念系统主要是“三句话”,即“理解学生,教在心灵”;“理解老师,勤学奋进”;“理解自己,塑造人生”。

“理解学生,教在心灵”就是说教师要形成如下观念:

现在仅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出现了教师教得多,学生学得差,并且后进生一旦跟不上就很难再跟得上的问题。

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教师对学生个性的忽视,因此,作为教师对学生兴趣、需要、态度的默然置之和对学生个性的忽视。

因此,作为教师,要善解人意,解读学生的心灵,激励学生的情感因素,这样才能使教师教得少、学生学得好并且使后进生也能得到转化,以达到教学效率最大化。

“理解教师,勤学奋进”就是要学生形成如下观念:

老师教我不容易,莫将教诲付东流;真诚交往,与人为善;心中苦闷及时吐,常叫愉悦驻心田;熟读精思诚可贵,标新立异价更高;理解少烦恼,误解生祸殃。

“理解自己,塑造人生”是指师生应在理解对方的基础上更深刻地理解自己,不断规划和实现自己的美好人生。

熊川武教授说,要实施理解教育,学校至少应考虑三个基本条件:

一是要建立一个理解型的物质环境。

理解教育的开展是与以理解为主题的物质环境建设分不开的。

二是要有一个记载学生发展、进步的档案,以便能使老师和研究人员对学生的发展状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三是教师要从单纯“教学型”向科研转变,要使要个老师都有相关的研究课题,从而形成理解教育的整体氛围。

熊川武教授强调,理解教育首先是教师理解学生。

理解教育的策略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但应蕴含“情感激励”这一基本精神。

熊川武教授还特别创编了“教师理解歌”,以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实践理解教育。

(摘自《中国教育报》)

浅谈班主任工作与后进生的转化——浅谈班主任工作与后进生的转化

摘  要:

后进生的转化既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在科学与艺术之间,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辛勤的劳动,也是一项艰难而长期的工作。

作为班主任要善于分析把握后进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把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断的开拓探索,通过耐心细致地转化教育,从而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关键词:

班主任  后进生   转化   素质教育 

正  文:

 

    “差生”多班主任工作难做,这是凡做过班主任工作的老师的共识。

然而我觉得班主任工作的挑战性,成就感最突出的也就是表现在对后进生的转化上。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几乎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他形象地说:

“我们差不多找不出一块晦涩的镜子晦涩到了完全反映不出任何影象的田地”。

当然现实中“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是我们的借口,但的确存在着“不好教育”的学生。

面对这些后进生,每个班主任也许都有自己的解决的办法,但首先要愉快地接收,就象医生接待病人一样,想想这些日后可能会成为某一领域中杰出人物的“后进生”,那么我们的转化工作就有了目标和信心。

 

    如果说学校是一个生命体的话,那么每个班级就是这个生命体的细胞,而学生便是细胞的核,因此班主任工作历来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直接管理者和第一责任人,是搞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关键和核心,因而其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完全不象工厂里的车间管理,车间是生产产品的地方,管理的对象当然主要是产品及其生产过程;而班级管理对象是人,是学生,学生有听话的、成绩好的,也有不听话的、成绩落后的。

产品不合格可以淘汰,面对后进生,我们淘汰不管吗?

尤其到了高中阶段,十七、八岁无论在生理还是在法律上都是一个关键时期,思想、性格、行为都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面对升大学的压力,许多后进生似乎已被边缘化,考学已经无望,成了名副其实的“旁听生”。

后进生还需不需要再管理乃至于进一步转化?

这是摆在高中班主任工作面前的一道难题。

素质教育给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虽然高中阶段已不是义务教育,但从提高整个国民素质上看,我们不能只以考大学为唯一目标和准则来要求人,衡量人。

那么如何使班级中每一个细胞核都发挥他的作用,从而做好主任工作呢?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诊断分析,有的放矢。

 

    后进生往往学习成绩落后,无心学习,6、7门功课考试成绩加起来才200多分,甚至更差;在纪律方面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懒惰松散,时常还违反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有的还触及到违法问题。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首先要着手于“诊断”,对其进行全面了解,全面分析,从中找到差生的根源及主要因素,了解差生的性格爱好,及落后的原因,学校、家庭、社会对他们的影响如何?

然后有的放矢,帮助他改正。

如我任高二

(1)班级一男同学上课经常伏案而睡,上课无精打采,几乎没有功课能考级格,找他谈话,也闭口不言,好象总是和老师有不对之处,经常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在宿舍里吵闹无比,在同学中说怪话,给女生起绰号,上课迟到是家常便饭,经常因为他的原因班级被扣除德育分。

我对他的“关照”自然也是经常性的,但好象没有什么突破,倒是家长十分配合,但长期住校,家长也鞭长莫及。

许多老师拿他更是无能为力,多只求他上课平安无事即可。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有其个性,而个性的倾向性是心理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

作为后进生,他同样有他个性的倾向性,除了学习成绩外,他的爱好、追求和自我表现是会向我们透露出一些信息的,那么班主任就应该变化角度去观察它,并抓住这些信息,才能有针对性地展开教育工作。

在后来的逐步的观察了解中,我发现这在位同学身上也有许多以往不注意的地方,比如劳动中有时始终能坚持到底,在宿舍中有很大的威信(当时还不是舍长),在球场上,体育比赛中能极力维护班级利益等。

这些倾向性以往我没有特别留意,因为我找他的时候都是在他犯错误,准备批评他时,然而主动去观察他的时候,也许是角度的问题,他的形象变化了许多。

以后我多抓住他个性的特点,发挥他的潜在良好的意识,积极引导,多赞扬,少批评。

最后在一次宿舍危机中,他自告奋勇担起了舍长之职,我立即肯定了他的作为,他也从此也逐步改掉了以往许多不好的习惯,成绩也有所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曾强调:

“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因此我们的工作要有针对性。

大作家托尔斯泰在论及家庭时,他说: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套用过来,我觉得好学生总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而后进生却表现出各种各样。

要研究,要发现那些存在于每个学生当中独有的潜在能力,我们的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学生的力量发挥出来,使他们都获得成功的乐趣。

 

    二.情理交融  导之以行 

    正如成绩的好坏不是天生的一样,品德也不是与生俱来的。

在弄清了后进生之所以“后进”的原因及了解到他的性格特点后,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如何因势利导,转化教育。

 

    常言道:

知之深,爱之切,行之坚。

只有具备深刻的认识,才能产生强列的情感体验。

在日常的教学中,后进生给人的感觉是既缺乏基本的道德素养,也缺少感情的共鸣,似乎朽木不可雕也。

事实是这样吗?

上文中提到的那位后进生,一开始的谈话教育,举步为艰。

批评他所犯错误,他矢口否认;对他晓之以理,他默默不闻,明知道某些事情是违反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的,但他似乎能理解,就是不能遵守,形成了心理学上所说的“意义障碍”。

是不是一些规章要求不符合学生呢?

其实并非如此,比如中学生规定不能抽烟,当然是正确的,是符合他们身心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