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一中国古代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47785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一中国古代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一中国古代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一中国古代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一中国古代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一中国古代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一中国古代史.docx

《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一中国古代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一中国古代史.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一中国古代史.docx

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一中国古代史

专题一中国古代史

一、我国古代重要朝代的政治经济专题

(一)第一个统一的国家:

秦朝

1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的改革是商鞅变法。

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的战役是长平之战。

2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3秦统一的意义: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稳定。

对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4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秦始皇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①在中央:

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②在地方上:

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

(意义:

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5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上:

秦朝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上:

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文化上:

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

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思想上: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

军事上:

命大将蒙恬反击匈奴,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秦始皇还派兵统一了东南、岭南等地区,开发那里的经济,兴修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二)西汉鼎盛时期:

汉武帝的大一统

1措施:

①政治上,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②思想文化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举办太学。

③经济上,发展农业,兴修水利,减轻农民负担,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④军事上,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影响:

武帝时侯,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2“罢黜百家”是指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为推行儒学教育,汉武帝举办太学,太学是古代的最高学府。

3汉武帝的民生政策:

发展农业,兴修水利,治理黄河;减轻农民负担;把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

4卫青、霍去病破匈奴

条件: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组织了强大的骑兵部队,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经过: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率精兵出击匈奴。

经过漠北战役的打击,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三)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1“贞观之治”

(1)出现的原因(治国思想):

唐太宗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百姓;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

唐太宗说: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意思是:

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走,也能够把船掀翻。

舟和水形容君民关系。

体现他重视君民关系。

(反映了唐太宗关心民意、重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的治国思想。

(2)治国措施:

①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②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③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④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⑤完善科举制度;⑥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3)“贞观之治”的结果(表现或影响):

农民占有一定土地,赋役负担减轻,有了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

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4)“房谋杜断”:

指唐太宗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

(5)唐朝最著名的谏臣是魏征,他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

爱到唐太宗的器重。

2“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1)原因:

武则天统治时期,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治国措施)。

(2)表现:

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意思是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弘扬了贞观之治。

(3)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是唐高宗的皇后,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3全盛时期:

“开元盛世”

(1)“开元之治”措施:

唐玄宗统治前期,①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励精为治;②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③以身作则,提倡节俭。

命人烧毁宫内一批珠玉锦绣,表示不再用奢侈物品的决心。

(2)盛世经济的繁荣

*农业方面:

共修建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农耕技术也有很大发展,南方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产量大大增加。

蔬菜有许多新品种,大都是从西域传入的。

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改造制成曲辕犁,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唐朝手工业发达:

丝织品的花色品种很多,丝织技术高超。

陶瓷业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唐朝的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长安城宏伟富丽,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

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开元盛世”: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盛世的启示:

①国家统一才能繁荣昌盛;②人才和制度是社会发展的条件;③政策开明,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3)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怎样重视人才的?

他们的这一做法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

重视人才的做法:

(①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

)②唐太宗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被称为“房谋杜断”,魏征是最著名的谏臣。

③武则天破格提拔许多有才能的人。

④唐玄宗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励精为治。

影响:

从唐太宗到唐玄宗,统治稳定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出现了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武则天时期的“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

启示:

当今世界,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我们不仅要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更要重用人才。

(4)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共同点:

重用人才;重视发展生产;虚心纳谏,重视地方吏治;勤于政事;都出现“治世”局面;对少数民族实行开明的政策。

(四)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重点复习宋朝)

1金和南宋的对峙

(1)在12世纪初期,女真的杰出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接着会宁称帝,国号金。

他就是金太祖。

(2)金先灭辽,又于1127年灭亡北宋。

北宋皇帝钦宗的弟弟赵构,于同年登上皇位,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3)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南下,南宋抗战派将领英勇抵抗。

抗金名将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健康,后来,岳飞在郾城打败金军。

宋高宗和秦桧向金求和,秦桧还以所谓“谋反”罪杀害了岳飞。

(五)元朝

1.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他就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2.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军队相继灭亡西夏和金,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

后来,忽必烈即汗位,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

1276年元灭南宋,文天祥继续抗元,他的《过零丁洋》和《正气歌》表现了坚贞不屈的气节。

3.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世祖时来华,《马可●波罗行纪》描述大都的繁华景象。

4.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省”。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5.元朝时契丹女真等族已经和汉族没什么区别。

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

他们同汉、蒙、畏兀尔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相通婚,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回族在元朝正式形成。

(六)明朝

1加强君权的措施

(1)明朝的建立:

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为都成,改称南京,称皇帝,建立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当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2)加强君权措施: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设立厂卫等特务机构,对臣民进行监视侦查;思想文化:

实行八股取士。

“八股文”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才智,不利于社会进步(作用)。

(七)清朝

1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了解)

(1)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

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

(2)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承汗位。

皇太极改女真名为满洲。

1636年,他在盛京称皇帝,改国号为清。

2君主集权的强化

(1)政治上:

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2)思想上:

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大兴“文字狱”。

清朝的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

清朝顺治皇帝册封“达赖喇嘛”,康熙皇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并规定以后西藏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清朝中央政府的册封。

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

后来,清朝颁布法令,明确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

4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清朝乾隆年间,平定了新疆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清朝军队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二、对外交往专题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

两汉时,人们把甘肃玉门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2张骞出使西域。

作用:

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打通了丝绸之路,沟通了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

3丝绸之路的路线:

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安息─→大秦。

(二)、唐朝鉴真东渡、玄奘天竺

1鉴真东渡日本。

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

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作用:

加强了中日两国文化交流。

2玄奘西游天竺(印度)。

贞观初年,玄奘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古印度﹚。

取回大量佛经,写成《大唐西域记》。

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作用:

加强了我国与中亚、印度半岛及与我国新疆地区的联系。

(三)、明朝的郑和下西洋

1目的:

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2经过:

1405年——1433年,郑和前后七下西洋,(第一次出发地刘家港)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3作用(意义):

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4特点:

船队规模大设备先进;到达地方范围广,态度友好和平。

(四)、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1根本原因:

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

2内容:

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仅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3影响(评价):

①积极作用:

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②消极作用:

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4启示:

从“闭关锁国”政策中吸取教训(任何国家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融入到世界当中去,不能固步自封,闭关锁国);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今天的开放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越来越高,我国要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积极开展对外贸易)。

(五)、对外开放

1原因:

是为了引进外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2根本目的:

加快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3对外开放的举措:

①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②后来,我国对外快放的地区逐渐扩大,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成立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浦东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4结果:

现在,对外开放区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5请你简要列举出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影响。

答:

创建经济特区,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新格局;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6作用:

世界各国相互取长补短,在竞争与合作中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促进中外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沟通;加强全球联系,世界形成一个整体等。

(六)、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者:

周恩来。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赞同者:

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意义:

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万隆会议

(1)时间、地点:

1955年,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2)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其意义是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七)、外交事业的发展

1中美关系正常化

(1)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

(2)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3)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意义: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及相关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

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

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意义:

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三、乡土历史专题

(一)三国鼎立

1、著名战役:

赤壁之战

①交战双方:

曹军和孙刘联军

②经过:

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统一北方,208年,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南北。

刘备联合孙权组成五万人的孙刘联军,在长江沿岸的赤壁一带和曹军对峙。

周瑜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

③作用:

赤壁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2、著名人物:

诸葛亮

(1)最能概括诸葛亮功劳的一句话: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讲的是诸葛亮凭借才智,争得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建立了盖世功业。

他创造的八阵图,成就了千古英名。

(2)成语故事“三顾茅庐”:

是刘备到隆中三请诸葛亮出山,辅助其成就大业。

和刘备同去的还有关羽、张飞,诸葛亮对天下形势作了精辟的分析,提出“三分天下”的战略。

(3)你认识的诸葛亮:

①凭借才智,辅助刘备争得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建立了盖世功业。

②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他创造的八阵图,成就了千古英名。

③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与诸葛亮或与襄阳有关的成语典故:

三顾茅庐、水淹七军、隆中对、火烧赤壁、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等。

(5)与诸葛亮或与襄阳有关的历史古迹:

古隆中、水镜庄、庞公祠、马跃檀溪。

(6)历史人物:

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蔡瑁、庞统、司马徽。

3、三国鼎立的形成:

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南京)。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三国鼎立形成的标志:

魏、蜀、吴三国政权的建立。

4、三国经济的发展:

三国的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

魏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

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吴国的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二)东汉盛世:

光武中兴

公元25年,襄阳地区枣阳人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明显好转,史称“光武中兴”。

(三)《襄阳好风日》中的历史

宋代著名的书法家有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他们的书法各有新意,人称“宋四家”。

米芾是襄阳人。

四、古代文化专题

(一)华夏之祖

1华夏族的形成:

黄河流域的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今天世界各地的华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

.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1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建立了众多的诸侯国。

2商朝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还有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与商周同期的“三星堆”文化是我国成都平原的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主要有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

3都江堰: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建。

作用:

是闻名世界防洪灌溉工程,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4商鞅变法:

(1)背景:

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其中以秦国的效果最显著。

(2)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这一核心措施,推动秦国封建化的进程。

(3)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期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4)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地主阶级统治代替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我国封建社会形成。

(三)中华文明的勃兴

1、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已释读的甲骨文有一千多个。

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

西周晚期,又出现了大篆。

2.屈原和“钟鼓之乐”

(1)屈原:

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他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代表作是《离骚》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

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2)艺术:

春秋战国盛行的“钟鼓之乐”,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

湖北随州出土了大量的钟鼓乐器,其中以整套编钟最为珍贵。

3、孔子

(1)孔子:

春秋晚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中国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2)孔子提出“仁”的学说。

他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为政以德”。

(3)孔子是大教育家,他注意“因材施教”,要求学生“温故而知新”。

(4)孔子的言论,由他的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4、道家学派创始人是春秋晚期的老子,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

5、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2)墨子:

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欺小,支持正义战争。

(3)孟子:

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

孟子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自然资源持续利用。

(4)庄子:

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主张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5)韩非:

战国末期的法家的代表人物,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

(6)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兵家的鼻祖。

著有《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出于此书。

(四)昌盛的秦汉文化

1、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1)纸的发明:

甘肃天水汉墓出土了一张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2)蔡伦改进造纸术:

东汉时候,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

这种纸,原来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

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3)意义:

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

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2、《九章算术》东汉时期的数学著作。

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基础。

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3、华佗:

汉代最著名医学家,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制成“麻沸散”创制“五禽戏”。

4、张仲景:

汉代著名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学基础,尊称为“医圣”。

5、佛教:

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6、道教:

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

7、司马迁和《史记》:

汉武帝时代(西汉)司马迁是我国伟大的史学家,他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8、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

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水平很高,它的杰出代表是轰动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兵马俑的艺术群像,形象地展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横扫六国的磅礴气势,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9、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用来抵御匈奴。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五)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1、祖冲之与圆周率:

南朝的祖冲之是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最突出的贡献是利用“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地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2、贾思勰与《齐民要术》:

贾思勰是北朝农学家。

他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3、郦道元和《水经注》:

北魏的郦道元是地理学家,他的《水经注》是综合性地理学专著。

4、“书圣”王羲之:

东晋的王羲之尊为“书圣”。

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代表作有《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5、画家顾恺之:

东晋著名的画家顾恺之,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6、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是北朝最著名的两大石窟群。

继承了秦汉以来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也吸收了佛教的艺术优点。

(六)辉煌的隋唐文化

1、赵州桥:

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制造。

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欧洲出现类似的桥,比赵州桥晚七百多年。

2、雕版印刷术:

隋唐时候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经。

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观上现存的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板印刷品。

3、光耀千古的诗坛:

、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

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诗人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

4、李白人们称他为“诗仙”。

代表作有《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

5、杜甫的诗反映了唐朝由繁荣转向衰落的复杂、动荡的历史,后人称他的诗为“诗史”。

人们称他为“诗圣”。

代表作有“三吏”“三别”。

6、白居易,唐朝中期诗人,提倡诗歌反映现实生活。

他的诗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代表作有《秦中呤》《新乐府》。

7、唐朝最著名书法家当推颜真卿和柳公权。

颜真卿是继王羲之之后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人称“颜体”。

代表作《颜氏家庙碑》

8、柳公权是和颜真卿齐名的书法家。

自成“柳体”。

代表作《玄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