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经济时评调控要从源头入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43965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日报经济时评调控要从源头入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民日报经济时评调控要从源头入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民日报经济时评调控要从源头入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民日报经济时评调控要从源头入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民日报经济时评调控要从源头入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日报经济时评调控要从源头入手.docx

《人民日报经济时评调控要从源头入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日报经济时评调控要从源头入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民日报经济时评调控要从源头入手.docx

人民日报经济时评调控要从源头入手

人民日报经济时评:

调控要从源头入手

靳  博

2011年01月24日00:

00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留言 0 条     手机看新闻

  曾在国家物价调控政策下应声回落的糖价,近期再呈上涨态势,白糖期货合约价格甚至逼近了去年11月初的历史高点。

糖价的反复一方面说明了之前稳定物价的政策措施确实发挥了作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物价调控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物价是民生水平的重要体现,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价格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信号,一方面反映了供需关系,一方面也在调节供需关系。

正如广西湘桂糖厂的朱经理所言,大家都在这个价格下进行交易,说明这个价格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食糖的价值。

  在前期国家严厉打击游资、稳定糖价的政策背景下,应当说游资炒作导致的糖价中的“泡沫”已受到了强力挤压。

此时糖价再度上涨,说明糖类产品的供给端或者需求端出现了问题。

  调控物价不能头疼医头,脚痛医脚,而必须在涨价的源头找原因。

事实上,去年以来干旱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甘蔗减产以及制糖成本上升、甘蔗出糖率降低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糖的供需缺口。

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在调控价格时更多考虑供求双方的特殊情况,“对症下药”,而不应将物价调控简单理解为短期内的打压物价。

否则只会影响到整个产业链的正常循环,既让企业无钱可赚,不敢生产,又导致“谷贱伤农”,最终还是会造成供求失衡,价格大幅波动。

  近年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劳动力成本、物流成本上升等因素导致企业成本水涨船高,这些因素推动的农产品价格上涨是合理的。

针对这种情况,物价调控就应从补贴农民、降低企业成本入手。

而农业生产依赖于自然条件,周期性较长,农户抵御自然灾害和意外事件的抗风险能力较差,也需要相应的政策扶持。

这些政策也许短期内难以对价格波动起到明显的调控效果,但有利于从供需源头入手,熨平价格的周期波动,避免农产品价格调控进入“调控—降价—涨价—再调控”的循环折腾。

  

人民日报经济时评:

决不能让企业带病上市

夏晓伦

2011年01月26日00:

00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留言 0 条     手机看新闻

  近日,千红生化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申请获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通过。

然而,其涉嫌重大虚假披露和隐瞒产品质量等问题事项也逐渐引起了市场的关注。

据媒体报道,千红生化在招股书中虚构了公司获得欧盟CEP证书的信息,但实际上并没有取得欧盟CEP证书,这意味着对于欧盟医药市场来说,千红生化就不是制药企业,因此它在招股书中所描述的众多事实和优势并不成立。

此外,因质量问题,千红生化的肝素产品曾在2008年被德国药政监管当局要求召回,这点在其招股书中也被故意隐瞒。

   

  作为一家准备上市的企业,千红生化公司应该对问题作相关解释和说明,不应遗漏重大信息误导投资者和监管层,这样只会将公司拖入信誉危机的泥潭。

然而,在问题被媒体曝光之后,千红生化并未发布任何澄清公告,甚至其董秘电话都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投资者不禁要问,千红生化是无法回应还是不敢回应?

在未见监管部门权威调查结果的情况下,千红生化是否还具备IPO条件?

如果没有对市场质疑的明确交代,投资者恐怕难以安心地投资。

  上市公司真实、及时、充分地进行信息披露是一项法定义务,对资本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前不久证监会发布的《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行政责任认定规则(征求意见稿)》指出,对认定信息披露违法行为的查处,按照行为性质分不同层次处理,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信息披露不实危害十分严重,这首先反映出公司没有认识到自觉遵守信息披露制度的重要意义,也凸显了其公司治理方面的不足。

  其次,招股书中有不实披露,更连带损害了保荐人、会计师事务所等第三方中介机构的信誉。

  再次,如果允许出现重大问题的公司上市,无异于给市场埋下“定时炸弹”。

一旦隐藏问题爆发,投资者和投资机构都将遭遇重大损失。

比如,当前就有部分公司上市前业绩华丽,可上市之后,短短时间立即出现业绩“变脸”,这些都对投资者信心造成极大损害。

  最后,这类现象在损害投资者利益的同时,更损害了资本市场的公信力,不利于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A股市场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相关监管部门对于一些涉嫌违规的行为,必须下大力气加强证券监管执法力度,加强问责机制和惩戒机制,决不能允许企业带病上市。

人民日报经济时评:

必须跳出“三农”看水利

邓建胜

2011年01月31日00:

00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留言 3 条     手机看新闻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水利改革发展,响亮地提出“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

这为我们今后的水利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其振聋发聩处在于,它第一次明确无误地告诉世人:

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而不仅仅是以往我们认为的“农业之命脉”。

  众所周知,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

从大禹治水至今,除患兴利是水利建设的主题。

不过,随着社会发展,水利建设面临的任务和治水手段有所不同。

比如,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水患的主要表现是洪涝灾害,加强水利建设的主要目标是防洪抗旱。

进入90年代后,国家对水利的认识提高到“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高度。

在今年的一号文件中,更是把水利提到新高度:

“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

  各地如何在数年内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

了解淮河治理的历史与现状,有特别典型的标本意义。

  淮河流域位于我国中原腹地,人口占全国1/8左右,1300多万公顷土地,80%处于洪水威胁之下。

从16世纪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450年中,每百年平均发生水灾94次,旱灾59次。

每次灾情发生,流离失所的灾民不计其数。

1950年毛泽东同志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淮河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由中央政府组织治理的第一条河流。

此后,淮河流域迅速成为国家的棉粮仓。

  然而几十年过去了,我们的水利设施长期停留在“吃老本”的状态。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农村取消“三提五统”、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粮棉作物赢利占农民收入的比重急剧下降等原因,传统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和维护机制遭遇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严重滞后的农田水利建设影响到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

  坐吃山空。

时至今日,“吃老本”已难以为继。

一号文件首次聚焦水利建设,无疑为新一轮的水利建设高潮拉开了序幕。

未来10年水利投资将超4万亿元的规划,就是例证。

  “修好”淮河还缺啥?

正如调查所指出的,缺钱,缺劳力,缺有效的投入和维护机制。

  包括淮河流域在内的我国水利建设严重滞后,其深层原因是对水利重要性认识的严重不足。

我们习惯在水利前面加上“农田”两个字,把水利建设停留在农业的领域,把水利建设需要的资金和劳力分解到一个个乡镇、一户户农民头上。

我们习惯于视洪涝灾害为“洪水猛兽”,很少能站到水资源供需矛盾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这样的高度,所以在编制规划建设时没能统筹城乡,当然也就没有高速公路、机场、高铁那样的投融资力度。

  各地如何尽快补上水利这块短板?

一言以蔽之,就是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上来。

首先,要将对水的认识提高到“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的层面,将水利建设放到“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这样的高度。

其次,在投入机制上,要跳出“农田水利农民办”的思路,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形成政府社会协同治水兴水合力。

人民日报经济时评:

网络经济迎来新时代

叶  鸣

2011年02月09日00:

00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留言 0 条     手机看新闻

  2000年,人们拿着在传统行业赚的钱投资到互联网这个新领域,对怎样用互联网赚钱还找不着北,因此互联网也一度被称为“烧钱”的买卖。

  经过十年的发展,人们已经在互联网上开发了诸多的商业模式,如互联网广告、增值服务、电子商务等等。

回首十年,互联网盈利模式的发展并不是线性的,而是爆发式的。

  走过团购和微博大爆发的2010年,展望未来十年,会让人们明显感到,我们正迎来一个新的时代。

如果说过去的十年是实体经济、社会资源支持互联网发展的十年,那么,未来的十年将是互联网反哺实体经济、整合社会资源的十年。

  在经济领域,互联网已逐步实现传统商业的互联网化。

2010年11月11日淘宝商城单日交易额逾9亿元,超过全香港一天的零售总额。

让人们切实感受到互联网惊人的商业营销能力。

目前,很多传统行业的网络销售额甚至超过了其店面销售额。

而去年火爆的团购更是一种用线上交易的方式,实现了对线下商业服务的整合。

传统商业将不仅在销售环节实现互联网化,而且在研发、设计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越来越需要互联网。

  在社会领域,互联网将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

美国曾经有一个实验,用传统的方法在一天内定位400个气球,总耗资将可能达400亿美元。

但运用“社会网络”,动员全国各地互联网与3G手机用户“人肉”气球升空地点,仅用了9个小时,并且费用微乎其微。

2010年微博的火爆已经显示出网络的能量。

  在生活中,互联网时代的人们注定有一部分时间是活在网上的,“宅男”、“宅女”之所以宅得下来,就是因为有一根网线即可坐拥天下。

网上聊天、购物、娱乐、理财……只要你愿意,生活的空间可以极大地互联网化。

  未来十年,很可能是一个经济、社会、生活全互联网化的时代,农民已经开始通过微博卖大葱,社科院教授在微博上发起“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人们上网的不经意间就参与了经济、社会活动。

在全互联网化时代,无疑会孕育更多新的商业模式,互联网虽不再神奇,却仍将带来诸多惊喜。

 

人民日报经济时评:

为市场约束力增强叫好

午  言

2011年06月09日00:

00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这是一个可写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史的标志事件。

它给各类市场参与者都上了生动的“一课”:

它提醒发行人,在确定发行价格时,应当充分考虑到投资者的利益,合理定价;它提醒承销商,不能仅仅顾及发行人一方的意愿,只有合理平衡买卖双方的利益,才能够确保发行的成功。

  

  由于询价对象不到有关规定的下限,八菱科技中止发行,成为A股首家中止发行的公司。

这是一个可以写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史的标志性事件,体现出新股发行体制市场化改革历经两年努力之后,已经取得积极成果。

伴随改革的不断推进,市场约束开始向人们展示它的“威力”,而从长远看,这股力量的形成和强化,对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资本市场诞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新股发行定价并不是由市场来决定。

由于新股发行价格与上市首日价格之间的巨大价差,“新股不败”在A股市场一度成为常态。

针对新股发行体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中国证监会2009年出台《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制度的指导意见》,启动了新一轮改革,市场化定价成为其中的最大亮点。

此后,根据第一阶段改革措施推出后的一些新情况,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第二阶段措施于去年下半年推出,在询价和配售约束机制、增强定价信息透明度等方面作了进一步完善。

  应当说,改革进程并非一帆风顺,市场对于改革的成效也有过一些质疑声。

然而,在监管部门不懈的坚持和努力下,改革成果开始越来越清晰地展现。

尤其是最近一段日子,投资者不难发现新股发行过程中的诸多可喜变化:

高价发行的新股频频破发,“新股不败”已完全成为历史;打新、炒新热情迅速降温,投资者面对新股的风险意识大为增强;询价机构报价趋于理性,新股发行市盈率正合理回落……

  八菱科技发行中止,给各类市场参与者都上了生动的“一课”:

它提醒发行人,在确定发行价格时,应当充分考虑到投资者的利益,合理定价,否则就可能遭到市场的冷落;它提醒承销商,不能仅仅顾及发行人一方的意愿,只有合理平衡买卖双方的利益,将投资者的声音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才能够确保发行的成功;它也提醒投资者,股市有风险,打新股同样有风险,“逢新必打”更不理性,面对新股,应当在充分研究公司的基本面状况之后,再作审慎的投资抉择。

  当然,也应看到,此次八菱科技的中止发行,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近期二级市场的相对低迷。

目前来看,市场约束的力量依然不够强大,也不够稳定。

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正如证监会负责人多次公开强调,要按照分步实施、逐步完善原则,继续完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促进形成相互制约、充分博弈、利益均衡的定价机制。

  我们相信,按照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坚定向前走,并根据市场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加以调整完善,新股发行体制一定能够取得令市场各方满意的改革成果。

 

引导资金更多地投向实体经济不应该是一句口号 

人民日报经济时评:

实业经营环境亟待优化

刘先云

2011年06月10日00:

00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融资难、销售难、环境差、创新维权难,诸多老问题已经到了非重视不可的关键时候了。

它不仅仅关乎一些企业的生存发展,更关涉到我国应对流动性过剩,抑制通货膨胀、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全局。

  一些民间资本从实体经济溢出,开始热衷于搞热钱、快钱,炒房地产、炒苹果、炒大蒜、炒中药……这种倾向的出现,值得警惕,其背后的原因更值得我们反思:

是什么让部分产业资本作出了变脸的选择?

  做出这个选择有两个条件:

其一,有的领域来钱太容易。

其二,实体经济越来越难做了。

然而,在市场化的环境下,任何一个暴利行业都不可能长久存在,前赴后继的逐利资本自然能让其利润达到相对均衡。

因此,更值得我们改变的,是实体经济这一环。

  盈利难、销售难、融资难、环境差、创新维权难……这些企业家们说出的这一连串难题,虽然都是个案,但其实都是老难题,有些问题已经喊了十几年,措施也出了很多,但总体成效却不如人意。

  俗话说得好:

“无利不起早”,当年许多行业利润丰厚,就算有些问题不如人意,也会硬扛着干。

可十几年下来,我们已经从短缺经济过渡到过剩经济时代,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信息透明,成本上升,利润也越摊越薄。

在微薄的利润之下,这些难题或许就成了最后一根稻草,逼得一些民间资本从实体经济出逃。

虽然目前这只是一个苗头性问题,可是往远了看,这却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不能等闲视之。

  当前,在全球流动性宽松、投机活跃的大背景下,游资大量参与楼市和大宗商品,甚至是农产品等居民基本生活品的炒作,对我国资产价格和消费价格已造成了巨大冲击。

  化解流动性过剩压力,稳定物价总水平,抑制通货膨胀已成了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

为此,央行已运用了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利率等多种手段。

但这些操作大多以控制资金总量为目的,对于资金的流向却难以进行引导,更无法抑制流动性过剩引发的炒作之风。

  化解流动性过剩压力,理想的状态是,引导资金更多地投向实体经济,避免其四处投机,才能保持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可如今,现实与理想恰恰相反,部分民间资本反而从实体经济溢出加入了赚快钱的队伍。

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经济将陷入一个恶性循环,流动性不减反增四处肆虐,实体经济生存状况越加恶化,退出实体经济的资本又加入了游资队伍,如此往复,最终可能严重损害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因此,实体经济面临的诸多老问题已经到了非重视不可的关键时候了。

它不仅仅关乎一些企业的生存发展,更关涉到我国应对流动性过剩,抑制通货膨胀、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全局。

  引导资金更多地投向实体经济不应该是一句口号,民间资本的反向流出的苗头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希望有关方面能真正重视起来,条分缕析地拿出解决之道,下大力气优化实体经济的生存环境,增强实体经济对资金的吸引力。

千万别把小病拖成了大病,让流动性的虚火毁了经济健康。

 夏粮丰收成定局,但产量只占总产量的四分之一 

人民日报经济时评:

将粮食增产进行到底

张毅

2011年07月04日00:

00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夏粮收获基本结束,丰收已成定局,冬小麦将实现连续八年增产。

在肉价飙升、农产品价格看涨的态势下,这无疑是个重大“利好”。

夏粮丰收保持了我国农业连续多年的强劲发展势头,为当前稳定物价、有效管理通胀预期提供了有力支撑。

  夏粮丰收来之不易。

这一成绩是在粮食“七连增”高起点上取得的,克服了干旱等自然灾害的严峻挑战,经受了物价上涨、管理通胀预期任务加重的重重压力。

尤其是在世界粮价上涨、一些国家和地区粮食减产的背景下,我国丰收的画卷更显亮丽。

去年冬天小麦播种后不久,黄淮海地区就出现了大面积、长时间的冬春连旱。

抗旱减灾贯穿夏粮生产全过程,犹如一场“田野大片”,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重视空前、扶持空前。

从年初出台中央一号文件,到春季启动2011年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出台扶持粮食生产和抗旱浇麦的政策措施,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制定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

特别是针对北方冬麦区的严重旱情,中央财政在已有政策基础上,再安排129亿元资金支持粮食生产和抗旱工作,对抗旱浇水、弱苗施肥给予补助,政策支持力度之大、针对性之强,在我国粮食生产史上是没有过的。

  动员空前、应对空前。

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级农业部门全力以赴,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形成了抗灾夺丰收的强大合力。

今年的冬小麦抗旱工作做到了反应早、行动快、措施实、效果好。

受旱地区认真落实抗旱补贴,积极出台配套措施,加强农情调度,强化技术指导,为夏粮丰收赢得了回旋余地。

  在日前召开的G20农业部长会议上,粮食安全,依然是备受各国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国际粮价持续上涨,带来的物价攀升、通胀高企加剧了很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矛盾,甚至引发了动荡。

当今世界,随着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以及消费需求的增加,粮食价格出现剧烈波动,部分贫困国家饥饿问题日益突出,全球范围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粮食安全隐患。

进一步扩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防范和降低自然灾害的影响,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更是发展中国家要着力应对的大问题。

  今年是国家实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的第一年,夏粮再获丰收,为全年粮食生产开了好头,这是我国“十二五”开局之年的一大喜讯,也是亿万农民为建党90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

但是,夏粮产量只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1/4。

夏粮到手望秋粮,全年粮食生产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保物价、抑通胀,各地各部门要毫不松懈地将增粮行动进行到底。

人民日报经济时评:

冷静看待暴涨暴跌

熊  建

2011年07月11日00:

00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猪肉价格成了6月份物价上涨的“带头大哥”,原因是生猪供应量连续两年下降,供不应求。

与此同时,海南、广西等地香蕉却严重滞销。

如何认识和科学应对农产品价格的涨跌,成为宏观经济健康发展的新课题。

  个别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其实无助于判断经济形势的好坏。

比如被视为CPI“主推手”的猪肉价格,由于去年同期全国肉价处于低谷,今年以来持续的恢复性上涨,造成统计数据上的“猛涨”。

近来暴跌的棉花、大蒜等,则是相对于去年游资大肆炒作导致的罕见高价而言。

尽管一些厂商叫苦不迭,但目前“暴跌”后的棉花价格,也远高于两年前(见上图)。

  农产品价格主要应靠市场调节,必须坚持市场配置资源形成价格这一基础,市场调控形成价格才能相对稳定,产品价格价值才能趋于一致。

比如水果价格,完全由供求关系决定。

  需要注意的是,农产品还有另一种属性——工业行业的原材料。

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的下游产业主要为:

粮食经销行业、饲料行业、农产品加工贸易行业等。

比如棉花,其价格的剧烈波动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纺织服装产业链的运行状况。

原料成本一旦大涨大跌,剧烈波动的价格通过产业链逐级向下传导,由于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会提高产业链下端的经营难度,提升经济运行的成本。

从另一方面看,这也对下游企业的品牌、成本控制力、终端议价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合理的价格波动,也是一些行业优胜劣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一种催化剂,有关方面无须反应过度。

防止农产品爆炒伤及经济健康,政府“有形之手”作用主要有三:

一是抑制过度投机炒作,二是为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三是为受冲击严重的群体提供必要的救助。

人民日报经济时评:

券商直投道德风险巨大

沈  寅

2011年07月25日00:

00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券商直投企业,并保荐企业上市,这种产生于国外的模式,主要试图通过券商参与投资来为其他投资者提供信心。

  这种模式的背后,是西方成熟市场实行注册制,其特点是上市门槛极低,事后监管严格,资金必须对拟上市企业进行仔细选择,如果上市企业业绩不好,可能随时跌破原始股价,如果上市后造假被查,企业和券商更是会受到巨大损失。

因此,这种“直投+保荐”的模式体现了风险共担的精神,也有利于信心建立,如果企业确实有实际业绩,券商获得慧眼识珠的直投利润也是应该的。

  为什么,西方的“直投+保荐”模式在我国同样推行,却成了巨大的利益输送渠道呢?

这主要源于我国企业上市实行核准制,上市是稀缺资源,市场资金充沛,企业只要上市,价值就翻很多倍,投资者立刻可获得巨大利益,几乎是无风险暴利。

  通过分析不难看出,我国的“直投+保荐”存在很大问题。

  首先,在我国搞券商直投等于直接划拨巨额利润给券商。

  其次,这种模式更扭曲了保荐的本意,保荐本该增加对企业业绩的把关,可本该作为把关人的券商因为直投与企业成为利益捆绑体,为了让企业上市获取利润,把关人反而可能成了造假的合谋者。

  而且,目前证监会对违规保荐人的处罚也过于温柔,仅仅使用了谈话、警告和撤销资格等。

  最后,企业上市后的业绩变脸更对普通投资者造成了巨大利益损害。

  淮南为橘,淮北为枳,在当前我国监管手段并不完善,违法成本过低,事后处罚不伤筋动骨的现状下,我国推券商直投模式存在巨大道德风险,理应慎重。

人民日报经济时评:

西部发展千万别走老路

罗彦

2011年08月04日00:

00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随着上半年地方主要经济数据的发布,一个新的现象引发关注:

经济增速排名前五位的地区,除了天津,全部属于西部省份。

  在西部大开发走过10年之际,这无疑是让人欣慰的成绩。

  其一,有利于让西部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对西部省份来说,加快发展,缩小经济差距,不仅大大改变了西部贫穷落后的面貌,也让西部地区各族群众共同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

  其二,有利于进一步发挥西部优势。

加快发展能够充分发挥西部地区战略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的优势,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和动力。

  其三,有利于协调发展。

我国长期以来东西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如今,西部迎头赶上,为我国经济进一步拓宽了发展空间。

  欣喜之余,我们还必须清醒看到,虽然西部经济突飞猛进,但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虽然其GDP上去了,但在城镇居民的实际收入、产业的层次、形态方面与东部仍有巨大差距。

  而且,西部多数地区的高增长依然建立在投资拉动、资源能源消耗的基础上,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有待改变,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存在。

发改委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西部地区都处于节能一级预警,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当前,中西部地区仍处在工业化发展中期,资本存量水平低,人口红利也较充裕,这都决定了其在工业和投资领域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随着产业向中西部的转移与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推动,西部地区应该抓住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

但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千万不能过于重视速度,忽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走到“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发展老路上去。

 

人民日报经济时评:

减税也是居民增收的渠道

刘先云

  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偏慢的局面,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