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单元复习与测评岳麓版必修.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41675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单元复习与测评岳麓版必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单元复习与测评岳麓版必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单元复习与测评岳麓版必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单元复习与测评岳麓版必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单元复习与测评岳麓版必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单元复习与测评岳麓版必修.docx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单元复习与测评岳麓版必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单元复习与测评岳麓版必修.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单元复习与测评岳麓版必修.docx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单元复习与测评岳麓版必修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单元复习与测评岳麓版必修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说:

“有一群社会精英,他们说,改变晚宴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该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

”这里所说的“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而实现了“换掉了”目的的历史事件是(  )

A.内战爆发      B.处死国王成立共和国

C.“光荣革命”D.承认美利坚民族独立

解析:

 “光荣革命”是指没有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实现了政权的更替。

答案:

 C

2.有人说:

“英国的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革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

这实际表明(  )

A.革命前后国王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议会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B.革命后议会和国王共同掌握国家大权,二者是平等的

C.革命前后国王和议会不仅互换了地位,而且发生了质变

D.革命前后人民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都处于无权地位

解析:

 英国革命前的斯图亚特王朝的国王实行专制统治,议会的权力来自国王。

革命后,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议会的权力增强。

由此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答案:

 C

3.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对英国人民说:

“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判决,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

”她能做的事情有(  )

①代表国家出访他国 ②任命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组阁 ③决定英国的重大政策 ④任免内阁大臣和高级文官

A.①②B.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理解。

由题干可知此时英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所以重大政策、任免阁臣等英王不再过问,应属首相、议会的职权。

但英王又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能在形式上代表国家出访他国,对内任命议会多数党领袖组阁。

答案:

 A

4.现代英国代议制中,真正掌握国家实权的是(  )

A.英王B.教会

C.议会D.首相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首相身兼政府首脑、议会党团领袖和多数党领袖数职,手握行政与立法创议权。

答案:

 D

5.1832年英国的议会选举制改革后,获得直接利益的是(  )

A.工业资产阶级B.工业无产阶级

C.掌权的新贵族D.广大贫民阶层

解析: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是工业革命发展的产物。

因为工业革命后,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积极要求参政。

而改革的结果对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和新兴工业城市都有利。

答案:

 A

6.根据1787年宪法,美国成为一个实行联邦制的总统制共和国,美国联邦制下的各邦(  )

A.与中央政府实行分权B.享有国家主权

C.各邦法律是最高法律D.独立于联邦之外

解析:

 本题要求全面认识在美国建立联邦制国家后,各邦的权限。

1787年宪法颁布后,联邦制的各邦即各州,中央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国家主权属于联邦,B项表述是错误的;联邦法律是最高法律,C项表述不正确;各邦是联邦的组成部分;D项各邦独立于联邦之外的表述也不正确。

答案:

 A

7.一个美国国家权力机构的成员声称:

“我由国民选举产生,理应对他们负责。

”他的身份可能是(  )

①参议院议员 ②国务卿 ③众议院议员 ④联邦法院法官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②④由总统任命,只有①③由人民投票选举产生,故选C项。

答案:

 C

8.翻开美国历史,包括克林顿在内,共有九位美国总统曾在美国众议院被提案弹劾。

它体现了美国政体的哪一重要原则(  )

A.中央集权B.分权制衡

C.两党制D.联邦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总统遭提案弹劾,反映了美国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的原则。

答案:

 B

9.下列关于英国《权利法案》和美国1787年宪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B.都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

C.都规定行政首脑要对立法机关负责

D.都体现了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原则

解析:

 解答的关键是对《权利法案》和美国1787年宪法这两部重大文献有准确的了解,再结合其具体内容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对选项作出判断。

答案:

 C

10.美国的两党制在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政治选举是民主党和共和党激烈争夺的战场

B.美国的两党制经常引发暴力冲突

C.美国的共和党和民主党轮流执政

D.民主党和共和党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

解析:

 漫画反映的是美国的两党政治。

政治选举是民主党和共和党激烈争夺的战场,共和党和民主党轮流执政,民主党和共和党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等说法均是正确的,而B中所述美国的两党制经常引发暴力冲突的说法显然是没有理解这幅漫画的寓意。

答案:

 B

11.“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

”1875年法国宪法的这一条款仅以一票之多获得通过;1877年,共和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法国共和政体运行。

但当年君主派的一家报纸仍叫嚣:

“我们要把共和国和共和派搞成连狗都不如的烂泥浆。

”这从根本上反映出(  )

A.共和制欲被君主制推翻

B.共和制确立不适合法国国情

C.恢复君主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D.法国共和制的确立非常艰难

解析:

 本题通过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归纳和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具体分析见下图:

答案:

 D

1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

“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闭会时期,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

”这段材料能说明的观点是(  )

A.总统控制议会B.总统权力大,议会权力小

C.总统权力受议会限制D.行政权高于立法权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说明“总统权力受议会制约”。

答案:

 C

13.右图是世界帝国兴衰丛书——《德意志帝國》,人们研究德意志帝国初期的历史,正确的史实是(  )

①“临朝不理政”的君主开始出现 ②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③政府各部门独立平等、相互制约 ④带有浓厚专制色彩的代议制产生 ⑤德国迈入了资本主义门槛

A.①②④⑤B.②③④

C.③⑤D.④⑤

解析:

 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德意志帝国初期”,结合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可知:

皇帝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等大权,故“临朝不理政”不适合;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两部分组成,故②错;宰相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皇帝可以主宰议会,故③错。

宪法体现了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同时也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故④⑤正确。

答案:

 D

14.1689年《权利法案》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之处在于(  )

A.确立责任内阁制

B.标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C.规定首相对议会负责

D.确立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

解析:

 两个文件的共同之处都是由此确立了君主立宪制,A、C两项均不符合题意,D项与《权利法案》严重不符。

答案:

 B

15.近代美、德、法三国曾先后分别于1787年、1871年、1875年制定和颁布了本国宪法,三国宪法的相同点主要有(  )

①实行责任内阁制 ②成熟的资产阶级代议制 ③议会都是两院制 ④促进了本国社会的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③④D.①②④

解析:

 只有英国采用责任内阁制,其他国家则没有,德国的资产阶级代议制不成熟,所以只有③④正确。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8.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英)《权利法案》(1689年)

材料二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节录)

第一条 第一项 本宪法所授予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

……

第七项 一切征税法案应由众议院提出,但参议院得提议或赞同,关于此项法案之修正案与其他法案同。

……

第二条 第一项 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大总统。

大总统之任期为四年,同任副总统之任期亦然,大总统与副总统应依照下列手续选举之……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

请回答:

(1)英国的《权利法案》和美国的1787年宪法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通过的?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国的议会都拥有什么权力?

(4分)

(3)英美两国的政府首脑是怎样产生的?

(6分)

(4)英美两国的政体有何差异?

政权性质有何相同之处?

(4分)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英美两国政治体制的异同。

(1)问背景方面从资产阶级革命胜利方面思考,第

(2)问依据材料概括,第(3)(4)问依据所学知识即可回答。

答案:

 

(1)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成功(或答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美国独立战争胜利。

(6分)

(2)都拥有立法权并制约行政权。

(4分)

(3)英国政府首脑是首相,由议会的多数党领袖担任;美国政府首脑是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6分)

(4)英国是君主立宪制,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制。

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

(4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规定:

(1)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

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妇女、军人无投票权)。

(2)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

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

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

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

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

内阁部长由总统任命。

总统的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

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

材料二 规定:

(1)帝国元首是“德意志皇帝”。

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都由皇帝任命。

(2)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3)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

联邦议会由加入帝国的各邦代表组成。

帝国国会由选举产生,但它不能组成代议制的政府,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对政府没有任何行政监督权,唯一对政府起压力作用的就是批准预算。

请回答:

(1)上述两则材料分别出自哪一文献?

(4分)

(2)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4分)

(3)概括材料二的主要内容。

(4分)

(4)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德意志帝国议会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议会在职权上有何异同?

(8分)

解析:

 回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弄清材料的含义。

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组织答案时语言要简明扼要,要点要全面。

答案:

 

(1)材料一出自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材料二出自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4分)

(2)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行政权由总统与内阁掌握。

(4分)

(3)皇帝拥有官吏任免权、立法权、军权等;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立法权。

(4分)

(4)相同点:

①二者都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

②二者均由选举产生。

不同点:

①法国的议会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德国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之一,与联邦议会共同行使立法权,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但不能组成代议制政府。

②法国议会有权对政府的行为作出监督;德国帝国议会只有参与制定法律和审批预算的权力,对政府没有任何行政监督权。

(8分)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课堂演练岳麓版选修1

1.导致北宋中期出现财政危机的根源是(  )

A.辽、西夏的进攻

B.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C.土地兼并严重

D.财政入不敷出

解析:

本题考查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原因。

北宋中期财政危机的出现有各方面的原因,但根源在于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故选B项。

A、C两项是原因,但不是根源,D项是表现。

答案:

B

2.范仲淹倡导的“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目的是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现状,而“庆历新政”更侧重于(  )

A.增加赋税    B.澄清吏治

C.培养人才D.充实边防

解析:

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与“庆历新政”的比较。

据所学知识可知,范仲淹认为吏治不是“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因而“庆历新政”主要侧重于澄清吏治。

答案:

B

3.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  )

A.政府财政收入问题

B.大地主的特权问题

C.农业生产发展问题

D.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

解析:

本题考查三项改革措施要解决的共同问题。

要结合三项措施实施的目的、背景进行判断。

答案:

A

4.人们对王安石变法措施中争议最大的两项是(  )

A.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B.市易法、均输法

C.青苗法、免役法

D.保甲法、保马法

解析:

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的措施,青苗法和免役法虽然初衷是好的,但却在实行过程中加重了百姓负担,因此争议很大。

故选C项。

答案:

C

5.史书记载,王安石变法时,“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

这句话反映了王安石变法(  )

①改善了北宋的积弱局面 ②改善了北宋的积贫局面 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使广大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安康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题干中的现象主要反映了对积贫局面的改善,因而①错误,②③正确。

④不符合史实,王安石变法没有达到这种效果。

答案:

B

6.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

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从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

——欧阳修

贱子昔在野,心哀此黔首。

丰年不饱食,水旱尚何有?

虽无剽盗起,万一且不久。

特愁吏之为,十室灾八九。

——王安石《感事》

材料二            材料三

《耕织图》中繁忙的秋收场面  武学习武图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北宋中期面临怎样的社会状况?

这一状况的根源在于什么?

(2)材料二、三说明王安石采取了什么措施?

有何作用?

(3)分析三则材料之间有何联系。

解析:

本题为图文解析题,解答本题应从图文中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一主要反映了“冗费”“冗兵”及“积弱”“积贫”和百姓困苦的信息。

材料二、三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组织答案。

答案:

(1)北宋中期面临财政困难、军队多而弱、制度杂乱、百姓困苦等问题,即积贫积弱现象。

原因:

北宋初年的中央集权措施及对百姓的搜刮。

(2)理财方面的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在保障农业生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军事方面的改革措施使宋军的战斗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3)材料一反映的社会危机引起了北宋中期的王安石在理财、军事方面的变法,而王安石的变法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的社会危机。

基础巩固

1.王安石的新法中,不仅对当时,而且对后代农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措施是(  )

A.农田水利法   B.方田均税法

C.青苗法D.均输法

解析:

王安石变法中,由于农田水利法的实施,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保证了农业灌溉,对防洪、抗灾也有很重要的作用,直到今天有的水利工程仍在使用。

答案:

A

2.王安石说:

“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抵御西夏与辽的军事进攻

B.平息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

C.加强禁军对地方的控制

D.增强同大地主、大官僚斗争的力量

解析:

解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寇乱”两字的含义。

“寇乱”指人民的反抗,特别是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

材料中反映王安石实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寇乱息”,即平定农民起义。

答案:

B

3.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

“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

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  )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

C.搜刮百姓筹集战争经费

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解析:

本题为材料选择题;理解材料是关键。

“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体现了统治者为了便于筹集军费而不抑兼并。

答案:

B

4.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之急”,他“理财”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调整封建国家与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

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

C.调整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关系

D.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

解析:

王安石的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均输法,是其“理财”的主要措施,这些措施都在调整国家与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再分配,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

答案:

A

能力提升

5.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

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颁行了(  )

A.募役法和保甲法B.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

C.将兵法和均输法D.方田均税法和科举新法

解析:

由材料“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可判断题干材料涉及王安石变法中的理财措施,重点在于解决农业生产问题。

具体解析如下:

A为干扰选项,募役法和保甲法不是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B为正确选项,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促进了农业生产;C为干扰选项,将兵法和均输法,前者是加强军事,后者是调节物资供需关系、平抑物价以打击大商人的政策;D为干扰选项,方田均税法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科举新法是为了选拔人才。

答案:

B

6.如果时光倒流让你生活在宋神宗年间,你最不太可能相信的事情是(  )

A.严格“恩荫”做官

B.太学生成绩优异者不经过科举考试直接为宫

C.地主交赋税和服役

D.读书人死背死记明经诸科为参加科举考试

解析:

王安石认为宋朝科举开始只是考查诗赋词句不能体现出治国才能,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培养治国之才,因此D在宋神宗时期无法看到,故选D。

答案:

D

7.王安石认为宋神宗对改革的态度是“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即羹何由有熟也?

”由此,可以断定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宋神宗(  )

A.急功近利B.摇摆不定

C.反对变法D.软弱无能

解析:

从材料信息“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可以看出宋神宗对变法的态度是摇摆不定,故选B。

A、C、D说法与题干材料不符,故排除。

答案:

B

8.司马光曾说:

“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惟恐不迨。

”对上述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持否定态度

B.有些地方官借变法之机强行敛财

C.司马光公正地反映了小农的心声

D.王安石变法触犯了百姓的利益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在新法实施过程中,地方官为追求政绩,强制贷款,这反映了在变法过程中出现了用人不当的问题,但也有夸大成分,并非“公正”。

答案:

C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材料二 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日渐突出,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王安石在上时政疏中指出:

“方今朝廷之位,未可谓能得贤才;政事所施,未可谓能合法度,官乱于上,民贫于下,风俗日以薄,财力日以困穷。

材料三 “及神宗朝,荆公(指王安石)秉政……后之人但言其农田、水利、青苗、保甲诸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其移人心、变士心为朝廷之害,其害于百姓者,可以一日而更。

而其害于朝廷者,历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返也。

——《日知录·宋世风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三冗”具体指什么?

(2)为了改变“积贫”“积弱”局面,王安石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3)材料二中王安石变法为能得“贤才”,采取了哪些措施?

(4)材料三对王安石变法持什么态度?

你是怎样看待王安石变法的?

解析:

(1)题根据所学知识,北宋建国后,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专制集权,集中了军权和行政权。

但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冗官、冗兵、冗费问题严重,形成“积弱”和“积贫”局面。

(2)题考查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为改变积贫的局面,王安石主持制定的政策、措施主要有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等。

为改变积弱的局面,王安石等人又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措施,主要有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和设军器监。

第(3)题考查取士之法,王安石也非常关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采取的措施有:

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唯才用人。

第(4)题注意题干信息“其害于朝廷者,历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返也”,再根据王安石变法的作用回答。

答案:

(1)冗官、冗兵、冗费。

(2)积贫:

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

积弱:

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

(3)取士之法:

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

(4)态度:

否定。

看法: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积贫的局面有所改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实惠;政治军事实力增强,积弱的局面有所改善。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恩泽子弟,庠序不教之以道艺,官司不考问其才能,父兄不保任其行义,而朝廷辄以官予之,而任之以事。

——王安石

材料二 宋代士人迷恋科举,有谚语道:

“做官做不到宰相,考试考不中状元,白做了。

材料三 如图为正在假寐的考生做了一个考取状元的白日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当时宋朝实行的选拔人才的制度是什么?

材料一、二、三反映了什么问题?

(2)王安石变法中对科举制度是如何进行改革的?

王安石还对教育制度进行了改革,内容有哪些?

(3)这些措施的实施对北宋中期变法有何影响?

解析:

(1)问主要考查宋代选官制度的一些弊端,根据“恩泽子弟”可判断为恩荫制,材料二、三则强调了士人对科举制的迷恋;第

(2)问可根据所学知识组织答案;第(3)问强调了科举教育改革对王安石变法的影响。

答案:

(1)制度:

恩荫制。

问题:

改革选官制和科举考试的必要性。

(2)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以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要求考生联系当前实际,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

太学生成绩优异者不经科举考试可直接做官:

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还设置医学、律学等学校,培养专门人才。

(3)为王安石变法选拔和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