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古代诗文选作业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40871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古代诗文选作业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大学古代诗文选作业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大学古代诗文选作业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大学古代诗文选作业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大学古代诗文选作业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古代诗文选作业题.docx

《大学古代诗文选作业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古代诗文选作业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古代诗文选作业题.docx

大学古代诗文选作业题

古代诗文选作业题

练习题(作业)第一套

一、填空:

1、《氓》从诗体上看是一首()。

2、《诗经》开创了我国古代文学的()传统。

二、简答:

1、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反映了当时什么社会问题?

2、女主人公的性格在被弃前后有什么变化?

造成这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本诗的人物性格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到充分显现的?

4、《氓》中女主人公的怨愤和决绝有什么意义?

5、说明《氓》的叙述特点

6、“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是什么句子?

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三、分析:

试分析《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兴手法的特点。

练习题(作业)第二套

1、《蒹葭》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诗人为什么迷茫忧郁感伤?

 2、诗歌中哪一些诗句表现了诗人渴慕伊人,历经艰险,执著追求,然而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

3、诗歌中哪一些诗句描写了景物?

所写景物有怎样的特点?

写景有什么作用?

4、本诗要歌咏的是渴慕伊人,求而不得的感伤情怀,然而却先言它物,先写景,以景衬情,这属于《诗经》的哪一种表现手法?

为什么选择蒹葭?

5、这首诗一共三章,比较一下这三章诗,看能不能发现什么特点?

采用重章叠唱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6、古人云:

“诗源情而绮靡。

”意思是说诗歌因其丰富的情感而精妙华丽。

那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

大家是怎么体会到这种情感的?

7、想象“伊人”的形象,分析“伊人”的多层内涵

练习题(作业)第三套

一、填空:

1、“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除了交代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和(),其中“我”指()。

2、彼竭我盈,故克之。

说明进攻()

3、曹刿认为作战的先决条件是()

以下填空用原文回答即默写:

6、曹刿论战的背景是()。

7、表明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语句是()

8、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9、在战前的谈话中,曹刿认可的是庄公的哪一句话?

()

10、最后一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

()

补出下面句中省略的成分:

11、()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

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12、对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二、解释词语:

战于长勺于:

()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

何以战以:

弗敢专也专:

忠之属也属:

神弗福也福:

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四、简答:

1、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曹刿说的“忠之属也”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3、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4、曹刿的政治思想用孟子的名言来概括

5、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

(鲁庄公被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不鄙,表现在哪里?

五、分析题:

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练习题(作业)第四套

一、填空题:

1.孟尝君是战国时期国人,冯谖是战国时期国人。

2.《冯谖客孟尝君》一文,选自《》。

3.《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策谋和言论的汇编,属体史书,由西汉时编订。

4.《冯谖客孟尝君》主要写了冯谖投靠孟尝君门下,帮助孟尝君和的故事。

5、《冯谖客孟尝君》一文中的主要人物是_和;冯谖的性格特征是、、、

二、解词题

1.贫乏不能自存。

自存:

2.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贱:

食:

3.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

乘:

揭:

过:

4.后孟尝君出记。

记:

5、谢曰:

“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谢:

倦:

愦:

拧:

沉:

6.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

之:

悉:

合:

7.衣冠而见之。

衣冠:

8.窃以为君市义。

窃:

市:

9.孟尝君就国于薛。

就国:

10.于是梁王虚上位……虚:

11.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反:

固:

12.封书谢孟尝君日……封书:

13.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纤介:

三、翻译题

1.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2.食之,比门下之客。

3.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

4.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

5.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6.孟尝君就国于薛。

7.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8.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

四、简答题

1.冯谖为什么三次弹铗而歌?

2.冯谖收债于薛,为何矫命焚券?

3.本文的第一部分,写冯谖自请为孟尝君的门客,并装愚守拙三次弹铗而歌。

对照后文,这里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4.“孟尝君笑而受之,曰:

‘诺’”。

这一描写揭示了孟尝君怎样的心态?

5.本文刻画孟尝君的形象,对于突出主要人物冯谖有何作用?

6.本文哪些地方表现出冯谖临机而断的气魄和高人一筹的胆识?

7.“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这一描写,表现了冯谖怎样的心态?

练习题(作业)第五套

一、翻译: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二、思考问题:

1、“逍遥”,意思是不受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本段所写的鲲鹏能够高飞九万里,能够从北海飞到南海,但必须借助“海运”“扶摇”,意在说明什么?

2、写蜩与学鸠对鲲鹏的讥笑,意在表明什么?

3、题目《逍遥游》的含义是什么?

4:

鲲鹏上九万里,非逍遥,有所待。

有所待的是什么?

5:

课文用了哪些比喻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

也是非逍遥的?

6:

蜩与学鸠怎样嘲笑大鹏南飞,作者是怎样解释的

7、蜩与学鸠“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说明什么?

8、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

(原文回答)

9、作者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到底是什么?

这是怎样的境界?

哪种人能达到这种境界?

(原文回答)

10、写一篇短文,说说你对庄子《逍遥游》中“无所待”思想的认识。

练习题(作业)第六套

一、单选

1、汉乐府民歌中较多的是()

A讽刺诗B叙事诗C田园诗D抒情诗

2、《上邪》从形式上是一首()

A四言诗B五言诗C七言诗D杂言诗

3、《上邪》所描写的景物是()

A实景B梦景C幻景D造景

4、《上邪》的情景交融特点是()

A自然天成B融情入景C移情于景D因情造景

5、《上邪》的总体抒情格调是()

A诉说B祈求C发誓D斥责

二、多选

1、《上邪》的语言特色有()

A誓词格调B祈祷口吻C长短句交错D格律化E口语化

2、《上邪》的抒情特点有()

A誓词格调B直抒胸臆C坦率直露

D感情炽烈E因情造景

3、《上邪》是一首()

A杂言诗B五言诗C乐府诗D格律诗E爱情诗

4、“乐府”的含义有()

A西汉王朝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构

B西汉王朝音乐机构收集和配乐演唱的歌辞

C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D汉代的民歌

E古代词、曲的别称

三、简答题

1、指出本诗的抒情特点

2、诗中的景象有何特点

3、为何要虚拟这些景象

4、概括本诗的语言特色

5、这首诗的风格特点是怎样的?

6、本诗构思有何特点?

练习题(作业)第七套

一、单选

1、曹操诗歌表现的内容,反映动乱的社会现实,大多用()

A.汉乐府B.乐府旧题C.新题乐府D.新乐府

2.从形式上看,本诗属于()

A.四言诗B.五言诗C.乐府诗C.格律诗

3、曹操现有诗作中以()成就最高

A.四言古诗B、四言乐府C、五言绝句D、七言律诗

4.“短歌行”题目意思是()

A.篇幅短小B.诗意短浅C.诗情短气D.声音短促

5.曹操诗歌的基本风格是()

A.雄奇奔放B.雄浑悲壮C.苍凉悲壮D.沉郁顿挫

6.本诗在抒情上的总体特点是()

A.变换跳跃B.回旋往复C.情景交融D.善用比兴

7.本诗的主旨是()

A.感叹人生几何,去日苦多B.感伤亲朋离散,孤苦无依

C.感慨功业无成,忧从中来D.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

8.引用“亲亲子衿,悠悠我心”,借以表达的心情是()

A.对贤才无所依托的思虑B.思慕贤才

C.与贤才久别重逢的欣慰D.礼贤下士

9、建安文人中文学成就远大于其他人的作家是()

A.曹操B、曹植C、陈琳D、王粲

二、多选

1.文学史上的“曹氏父子”指()

A.曹操B.曹仁C.曹植D.曹睿E.曹丕

2.本诗中引用的<诗经>成句有()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C.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D.我有嘉宾,鼓瑟吹笙E.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3.曹操《短歌行》中艺术手法包括()

A.引用典故B、直抒胸臆C、比喻形象

D、对比鲜明E、借古讽今

三、词语解释题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当:

几何:

2.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去日:

3.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但:

故:

沉吟:

4.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掇:

5.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用:

存:

6.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契阔:

7.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匝:

8.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厌:

9、唯有杜康。

杜康:

10、周公吐哺。

哺:

四、填空:

1、曹操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时期承前启后的文学家。

2、“山不厌高,()。

(),天下归心。

五、简答、概括本诗的抒情特点

六、简析题

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的喻义是什么

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幽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⑴概括本段大意

⑵本段哪里使用了比喻的修饰手法,喻义是什么?

⑶“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一句使用什么修饰手法?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⑴概括本段大意

⑵.“青青子衿”使用了什么修饰手法?

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⑶“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使用了什么修饰手法?

⑷“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态度?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⑴“乌鹊”喻指什么?

⑵“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的喻义是什么

⑶“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喻义是什么

⑷“周公吐哺”使用了什么修饰手法?

其含义是什么?

练习(作业)第八套

一、单选:

下列对《归园田居》理解有误的是()

A.“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表现出诗人对居室洁净开阔的自怡之情。

B.“久在樊笼里”,“误落尘网中”的“樊笼”、“尘网”均是比喻令人厌恶的仕途。

C.“方宅十余亩”八句以质朴的语言描绘出田园生活的宁静、淳朴,充满诗意,与黑暗的世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

D.此诗反映出诗人对淳朴生活的热爱和对污浊现实的憎恶。

二、多选

《归园田居》诗句中的加色词喻意为“世俗社会”的有\()

A.性本爱丘山B、误落尘网中C、羁鸟恋旧林

D、池鱼思故渊E、久在樊笼里

三、填空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以田园诗著称于世的诗人是()

四、简答

1、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美在哪里?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是如何表现的?

3、《归园田居》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其表达作用是什么?

五、分析

请说明《归园田居》中白描手法的运用极其对主题的作用。

六、论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练习题(作业)第九套

1、《饮酒》诗中的写景句主要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四句,请对其中所体现的思想进行分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也是诗人无意中看见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正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诗人在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谛。

2、对“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的妙处作出概括说明。

”“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

3、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情绪?

表达了陶渊明厌恶官场的的虚饰和诈伪,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宁静和自由的田园生活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感情。

4、

(1)全诗中哪些句子是写景抒情?

哪些是说理?

写景抒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说理: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哪两句是传诵久远被前人评以“心与境合”?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体现了陶诗什么样的风格特点?

用词简约,朴实无华,静谧恬静,意境静谧美好和谐淡泊,且有暖意。

(4)前四句和后六句各写的是什么内容?

前四句写,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路旁,可从没有烦神去应酬车马的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后六句写,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意,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

开头四句,以具体的生活体验,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揭示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很有理趣的生活现象——“心远地自偏”。

“采菊”四句,即由“心远地自偏”生出,言东篱采菊,在无意中偶然得见南山,于是目注心摇,又为南山傍晚时出现的绚丽景色所吸引。

结庐人境,而采菊东篱;身在东篱,而又神驰南山,全篇主旨总在显示“心远”二字。

最后两句所说的“真意”在此,“忘言”亦在此。

所谓“真意”,其实就是这种“心运”所带来的任真自得的生活意趣;所谓“忘言”,就是在陶渊明看来,世间总有那么一些趋炎附势,同流合污的人是无法体验到这种生活理趣的。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情感?

表达了陶渊明厌恶官场的的虚饰和诈伪,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宁静和自由的田园生活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感情。

(6)这首诗在抒情上有何特点?

全诗以平易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叙理,形式和内容达到高度的统一,无论是写南山傍晚美景,还是或抒归隐的悠然自得之情,或叙田居的怡然之乐,或道人生之真意,都既富于情趣,又饶有理趣。

景、情、理交融于一体。

虽出语平淡,朴素自然,却也寄情深长,托意高远,蕴理隽永,耐人咀嚼。

练习题(作业)第十套

一、单选

盛唐与岑参齐名的最负盛名的边塞诗人是()

A陈子昂B王昌龄C高适D李颀

二、多选

燕歌行表现的主题很丰富,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A歌颂了战士们奋不顾身、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B表现出战士妻子的孤寂难耐,彼此的相思深情

C对统帅的骄傲轻敌、不恤士卒给予尖锐讽刺与批评

D刻画出战士们报国思亲的复杂心情,表达了对战士的深切同情

E揭示了苦乐不均、官兵对立的矛盾事实

三、填空

《燕歌行》从内容上看,是一首()诗,对慌报军功的节度使予以()。

四、简答

1、诗人对战争的矛盾态度表现在哪些方面?

结尾写“李将军”有何意味?

2、写出《燕歌行》中“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诗中蕴含的感情。

五、分析

试分析《燕歌行》的艺术特色。

练习题(作业)第十一套

一、重点词句:

1.然尚恨有缺者,不为许远立传。

2.授之柄而处其下。

3.不能通知二父志。

4.以为巡死而远就虏。

5.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6.必以其言为信。

7.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

8.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

9.以此诟远。

10.引绳而绝之。

11.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

12.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

13.亦见其自比于逆乱。

14.巡就戳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

15.试以问巡,巡应口诵无疑。

16.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17.因拔所佩刀断一指。

二、简答:

1.《后叙》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2.《后叙》在记叙许远和南霁云的事迹时,写作手法有何不同?

3.本文在塑造英雄人物形象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方法?

4.本文充满激情,其抒情方法是什么?

三、分析:

1.(教材):

“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1)此段分几层?

各层大意?

(2)此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3)此段的抒情特点是什么?

(4)“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两句中主要对比成分是什么?

2.(教材第二段中部):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公有言,云敢不死!

(1)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南什么性格特征?

(2)这段文字除正面刻画南的形象外,哪些地方采用了侧面烘托?

(3)描写南对刻画张巡形象起了什么作用?

(4)“公有言,云敢不死!

”说明了什么?

练习题(作业)第十二套

1.选择题

(1)李、杨爱情悲剧的时代背景是()。

A、贞观之治B、安史之乱

C、宦官当权D、玄武门之变

(2)《长恨歌》的诗歌体裁属()。

A、七言律诗B、七言近体

C、七言歌行D、七言绝句

2.填空题

(1)渔阳鼙鼓动地来,()

(2)在天愿为比翼鸟,()。

3.简答题

(1)《长恨歌》以“长恨”命题,你怎样理解诗篇的结句“此恨绵绵无绝期”?

答:

恨,就是遗憾,遗恨。

诗中的最后一节,在铺写了李、杨二人生死隔离,思而不能相见,爱而不能复聚的情况以后,于是诗人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样两句情深意长的诗句,结束了全篇。

在诗人看来,一对彼此刻骨思念的情人,遭遇到这样的不幸,正是一个令人哀怜的悲剧,这对于这对情侣来说,以至对于后人来说,都只能为之遗恨千古,悲叹莫置。

(2)本篇中对李杨爱情有无批判、讽刺内容?

如果有,请指出,并加以评论。

(3)长期以来,对本诗的理解众说纷纭,为什么?

(4)对《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有不同认识,有认为是歌颂李杨爱情的,有认为是讽刺唐玄宗荒淫误国的,也有认为是双重主题的。

试以作品本身为据,谈谈你的理解。

(5)第四段对刻画杨贵妃的形象及表现“长恨的主题起了何种作用?

(6)联系诗中的句子说明其上下贯通、前后勾连的章法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