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3单元 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40768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3单元 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3单元 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3单元 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3单元 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3单元 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3单元 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docx

《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3单元 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3单元 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3单元 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docx

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3单元第1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

1.结合区域图,综合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掌握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方法。

(综合思维)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影响。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一、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1.农业

(1)概念:

人类利用动植物生长和繁殖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2)农业生产特点:

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等。

2.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气候

主要包括热量、光照和降水,其对作物的种类、产量、品质等有重要影响

地形

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常常发展林业、畜牧业

土壤

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

水源

湿润地区丰富的水源为作物稳产、高产提供保证;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需要稳定的灌溉水源

(2)社会经济因素

①市场:

可有效地引导农业生产类型、规模和布局。

②技术因素:

有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扩大农业生产范围。

③交通运输:

直接关系到农用物资运入和农产品运出。

④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以及政府政策、工业基础等,也都影响着农业的区位选择。

[特别提醒] 光照和热量的差异

光照强,热量不一定丰富;热量丰富,光照不一定强。

如四川盆地热量条件优于青藏高原,但光照条件不如青藏高原。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不同历史阶段,影响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

1.在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时期,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重要。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2.科技进步能够削弱自然因素对农业发展的限制。

3.随着商品农业的发展,市场和交通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不断增强。

4.环境因素成为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

[特别提醒]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自然条件依然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只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其影响相对变弱。

三、案例:

新疆农业的“白色产业”与“红色产业”

1.白色产业

(1)主要品种:

以棉花、羊毛和乳品生产及加工等为主。

(2)区位条件

①日照时间长,作物光合作用充分,有利于养分积蓄。

②降水量少,气候干燥,病虫害发生概率小。

③气温变化大,特别是春夏及秋冬之交,日温差变化极大。

2.红色产业

(1)主要农产品:

番茄、辣椒、红枣、枸杞和红花等。

(2)区位条件

①独特的地理环境适合喜光的红色作物生长和红色素积累。

②气候干燥,有利于作物晾晒储存。

③远离城市和工业污染。

④“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形成了面向东西双向开放的地理优势。

1.新疆瓜果特别甜,是因为热量充足。

(  )

2.我国南方山区土壤偏碱性,较适合茶树生长。

(  )

3.城郊地区多种植蔬菜、花卉、水果等农产品是受交通因素影响。

(  )

4.新疆的“白色产业”是指以棉花、羊毛和乳品生产及加工等为主的产业。

(  )

5.温室大棚技术改善的主要是(  )

A.热量条件  B.水分条件

C.光照条件D.土壤性质

提示:

1.× 新疆的瓜果甜是因为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2.× 我国南方山区土壤偏酸性,较适合茶树生长。

3.× 城市地区受市场影响,多种植蔬菜、花卉、水果等农产品。

4.√ 新疆深居我国西北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且土壤呈碱性,适合长绒棉生长。

在此区位条件下,以棉花、羊毛和乳品生产及加工等为主的“白色产业”得到发展。

5.A [温室大棚技术改善的主要是热量条件。

]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材料 下图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图。

问题1 (地理实践力)图中农业区位因素中属于自然因素的有哪些?

属于社会经济因素的有哪些?

提示:

自然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有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科技、政策。

问题2 (综合思维)我国农业分布呈现出“东耕西牧,南稻北麦”的格局,主要是受哪些因素影响?

若将这种农业生产格局调换为“东牧西耕,南麦北稻”可以吗?

提示:

“东耕西牧,南稻北麦”的农业分布格局主要是受气候因素的影响,由于我国降水东多西少,地势西高东低,因此我国东部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西部地区适宜发展畜牧业。

我国的降水是南多北少,南方亚热带、热带湿润地区适宜种植水稻;北方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适宜种植小麦。

由于气候条件的不同,因此“东耕西牧,南稻北麦”的这种农业生产格局不能调换。

问题3 (人地协调观)与美国谷物生产相比,我国需要投入更多的劳动力;为避免“谷贱伤农”问题出现,国家施行最低收购价方案。

这反映了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

由于农业生产技术的差异,美国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高,需要投入的劳动力比我国少,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保持国家经济、社会稳定方面意义重大,因此国家通过政策对农业生产进行适当保护。

1.自然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举例

气候

热量

不仅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而且关系到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

芒果:

热带水果

苹果:

温带水果

光照

光照时间长短、强弱的地区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玉米:

喜光

大豆:

耐阴

降水

影响农业的分布地区

小麦:

旱作农业

水稻:

水田农业

地形

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分布、种植规模、水利化和机械化程度

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宜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

平原农场规模大,容易实现水利化,山区相反

土壤

土壤的肥力、酸碱性等影响作物的生长;不同位置的土地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接近水源、城镇的土地开发价值高

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发展适宜生长的农作物(酸性土壤适宜种茶树、柑橘,碱性土壤适宜种甜菜、沙棘、枸杞)

肥沃的冲积平原多为农业高产区

水源

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在年降水量小于250毫米的地区,农业布局在河湖水、地下水、冰雪融水丰富的地方

干旱地区多以发展畜牧业为主

2.社会经济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举例

市场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场需求量大的农作物品种

“蒜你狠”“豆你玩”即是市场的调控所致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和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农产品市场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地方

荷兰的鲜花出现在世界各地市场

劳动力

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经营方式

劳动力丰富的地区可以精耕细作,集约经营

水稻种植业分布在劳动力丰富的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

政策

政府通过提高或降低农产品价格和税收、补贴等方式干预农业

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

对棉花的保护性收购

3.技术条件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举例

机械

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技术条件的发展和改进,通过改变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

杂交水稻、温室大棚等

化肥

促进了农业的产出

良种

使单产提高

冷藏

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需抓住的“关键词”

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中,常常有以下关键词:

主要因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优势因素、限制性因素、主导因素等。

关键词不同,回答角度也不同。

(1)主要因素:

包括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

(2)限制性因素:

指不能满足农业发展需要的因素。

(3)主导因素:

指对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

(4)优势因素:

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明显优越性的因素。

1.农作物异地引种能否成功,取决于引种地与原产地之间的环境差异。

大豆喜暖,开花结荚期适温20~28℃,土壤含水量70%~80%。

经过实验,贵州六枝(26°14′N,平均海拔约1350m)的“六月黄”大豆在新疆乌兰乌苏地区(44°18′N,平均海拔约468m)成功引种。

乌兰乌苏地区除种植“六月黄”等春播大豆外,还从其他地区引种早熟的夏播大豆,用于小麦收割后种植。

据此完成

(1)~(3)题。

(1)乌兰乌苏地区种“六月黄”的优势条件是(  )

A.纬度较高   B.海拔较低

C.土地较广D.热量充足

(2)与贵州六枝相比,乌兰乌苏地区种植“六月黄”的优势条件是(  )

A.土壤肥沃B.降水丰富

C.病虫害少D.热量充足

(3)导致乌兰乌苏地区夏播大豆选用早熟品种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C.市场   D.技术

(1)B 

(2)C (3)A [第

(1)题,根据材料可知,大豆喜暖,乌兰乌苏地区海拔较低,气温较高,适宜“六月黄”生长,B项正确;乌兰乌苏地区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A、D项错误;土地较广不等于可种植面积广,C项错误。

(2)题,与贵州六枝相比,乌兰乌苏地区气候干燥,降水少,冬季寒冷,不利于害虫繁殖,病虫害少,故选C项。

第(3)题,乌兰乌苏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气候生长期较短,适宜早熟大豆的种植,故选A项。

]

 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沙特阿拉伯位于阿拉伯半岛,西临红海,东濒波斯湾,沙漠面积广大,石油资源丰富,出产椰枣较多,粮食不能自给。

20世纪70年代以后,沙特阿拉伯利用出口石油积累的财富,对农业实行优惠政策,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目前,本国生产的小麦可以满足国内90%的需要,鸡肉和牛奶的自给率为40%,蛋类基本实现自给,椰枣和蔬菜还可出口。

沙特阿拉伯小麦、牛奶、蔬菜产量的变化

沙特阿拉伯灌溉农业——西红柿种植

沙特阿拉伯利雅得近郊集约化牧场

问题1 (综合思维)简要评价沙特阿拉伯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提示:

有利条件:

热带沙漠气候,热量充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土地较平坦;是石油生产大国,有雄厚的资金用于农业投入。

不利条件:

降水少,灌溉水源不足;地表植被少,土壤发育不足,肥力差;多沙尘暴与蝗灾,对作物生长不利。

问题2 (综合思维)沙特阿拉伯在改造和克服农业生产不利条件时,采用了哪些农业科技措施?

提示:

(1)进行海水淡化,兴修水利,建立人工蓄水设施,解决农业用水问题;

(2)改变农业生产结构,发展节水农业,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3)建立农业研究站,培养农业专门人才,学习国外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4)植树造林,防治土地沙漠化。

问题3 (综合思维)沙特阿拉伯的西红柿为什么能进入英国超市?

想一想,影响沙特阿拉伯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哪些?

提示:

(1)沙特阿拉伯热量充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西红柿品质好;

(2)现代交通运输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沙特阿拉伯的西红柿能及时到达市场;(3)沙特阿拉伯是石油生产大国,有雄厚的资金投入农业;国家政策的支持。

不同历史阶段,影响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其中,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其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2.读下列四幅图,完成

(1)~

(2)题。

(1)四幅图所表示的发展农业生产时改造的区位因素分别是(  )

A.光照、土壤、地形、水源

B.温度、地形、水源、土壤

C.湿度、土壤、地形、水源

D.湿度、地形、水源、土壤

(2)图①所示农业生产方式最可能出现的地区是(  )

A.北京市郊区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江南丘陵D.塔里木盆地

(1)B 

(2)A [第

(1)题,利用玻璃温室发展农业生产改造的区位因素是温度;修建梯田发展农业生产改造的区位因素是地形;利用新疆坎儿井发展农业生产改造的区位因素是水源;华北平原治理盐碱地的措施之一是井排井灌,故利用井排井灌发展农业生产改造的区位因素是土壤。

(2)题,图①示意利用玻璃温室进行农业生产,这种生产方式投入较多,技术要求高,一般多出现在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大城市的郊区,而且玻璃温室改造的是温度条件,符合题意的为A项。

]

地理实践力:

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主张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

它既是农、林、牧、渔各业综合发展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经营的综合性农业。

生态农业是一个自我维持系统,一切副产品都要循环,尽量减少损失,提倡使用固氮植物、作物轮作以及正确处理和使用农家肥料等技术来保持土壤肥力。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省针对地势低洼积水区开发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读图,回答

(1)~

(2)题。

(1)该农业生产模式将(  )

A.减轻农民劳作负担 B.降低区域整体海拔

C.因地制宜,减轻盐碱D.导致严重的农药污染

(2)最适宜推广该农业生产模式的地区是(  )

A.华北平原B.三江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D.珠江三角洲

(1)C 

(2)A [第

(1)题,由图分析可知,该模式既解决了农业生产的土地问题,又解决了土地盐碱化问题,减少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因地制宜地发展了农业生产,因此C项正确;泥塘筑台田,对该地整体海拔没有影响,B项错误;该生产模式没有节省人力的机械设施,不能减轻农民负担,A项错误;生产过程中没有农药的使用,不会造成农药污染,D项错误。

(2)题,盐碱地多分布在蒸发旺盛、降水较少的区域,处于暖温带的华北平原是盐碱化严重的代表区域。

]

[素养立意] 本题组以鱼塘—台田农业生产模式为切入,考查了对生态农业内涵的理解及应用,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地理实践力和对综合思维的培养。

题组1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春节期间热销全国各地的库尔勒香梨是我国新疆的特产,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

据此回答1~3题。

1.新疆种植库尔勒香梨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①全年热量充足 ②夏季光照充足 ③昼夜温差较大 ④夏季降水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D.③④

2.(生活中的地理)库尔勒香梨能在全国各地同期上市销售,其影响因素是(  )

A.通信网络发达B.交通运输便利

C.优惠政策支持D.香梨提前采摘

3.库尔勒香梨在潍坊地区售价较本地梨高的原因是(  )

①品质优良 ②劳动力成本高 ③运输成本高 ④土地成本高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C 2.B 3.C [第1题,新疆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少,晴天多,冬寒夏热,昼夜温差大。

因此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其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

第2题,交通运输的发展,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库尔勒香梨能在全国各地同期上市销售,主要影响因素是交通运输便利。

第3题,库尔勒香梨在潍坊地区售价较高,主要是因为其品质优良及运输成本高。

]

题组2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某山区为了改造低产的山坡地,先是增施肥料,但农作物增产效果微弱。

后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著。

据此完成4~5题。

4.增施肥料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  )

A.土层薄B.降水变率大

C.坡度大D.植被覆盖率低

5.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主要是为了(  )

A.调节大气温度B.提高土壤肥力

C.增大空气湿度D.增加日照时数

4.C 5.B [第4题,读材料可知,山地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增施肥料易被雨水冲刷,使坡地的肥力不高,改造为水平梯田之后,土壤肥力增大,说明坡度得到改善。

第5题,根据材料“将山坡地改造为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著”可知,水平梯田减少了水土流失,保持了增施的肥料。

所以将山坡改造为水田梯田主要是为了提高土壤肥力。

]

题组3 新疆农业的“白色产业”与“红色产业”

近年来,新疆特色农业发展红红火火、蓬蓬勃勃,优势特色林果驰名中外,然而在这形势一片大好的背后,依然隐藏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据此回答6~7题。

6.该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生态问题是(  )

①坡地开荒导致水蚀严重 ②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③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 ④农业结构调整导致酸雨增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红色产业”是该地区红色农产品及其加工产业的统称,红花、番茄、枸杞是该地区“红色产业”的三大支柱,其中番茄酱是重要出口创汇产品。

该地区番茄色红、质优的重要自然原因是(  )

①科技创新培育优质品种 ②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 ③水源充足,黑土肥沃 ④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

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②④

6.C 7.D [第6题,新疆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沙漠广布,如果过度开垦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而不合理灌溉(如大水漫灌)在蒸发强烈的情况下,会导致土壤盐碱化。

第7题,新疆地区农产品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在于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和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的多。

]

教材P56问题

提示:

茶的质量与气候、光照、土壤等生长条件有关。

龙井茶多种植于靠山近水、日照充分、又易于排水的酸性丘陵坡地上。

外地由于和龙井村地区的气候、土壤、地形等自然条件有差异,因此移至外地种植效果不好。

教材P58活动

1.提示:

自然条件:

地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

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国家政策的扶持。

2.提示:

东北地区: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流水源充足,雨热同期,无霜期较长,热量比较充足,可以满足水稻种植且一年一熟。

新疆地区:

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有丰富灌溉水源的绿洲地区,这里夏季高温,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和营养物质的积累,水稻品质好。

教材P61活动

1.提示:

(1)优越的自然条件:

光照充足,雨量适度,地下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

(2)社会经济条件:

①蔬菜生产历史悠久;②便利的交通条件(水陆交通便利);③劳动力丰富;④政策支持;⑤发达的通信;⑥国内外市场广阔。

(3)农业技术条件:

农业技术的革新以及优良品种的引进促进了蔬菜生产的发展。

2.提示:

(1)坚持以质取胜,不施或少施化肥,多用有机肥,发展有机农业;不用或少用农药,多用生物灭虫,发展绿色农业。

(2)围绕市场,不断调整、优化品种结构,提高种植效益。

(3)依靠科技进步,促进蔬菜产业化。

教材P64活动

1.提示:

乳畜带分布在五大湖及东北部地区;小麦区分布在中央大平原的中、北部,北部为春小麦,南部为冬小麦;玉米带分布在小麦区之间;棉花带分布在南部大约35°N以南地区;亚热带作物带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湾沿岸的亚热带地区;畜牧和灌溉农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

2.提示:

从自然条件方面看,中央大平原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雨热同期;平原地势平坦广阔,土层深厚、肥沃;水源充足。

从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看,这里交通便利,地广人稀,为大规模经营、机械化生产提供了前提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