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第三讲信息给予题学生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38784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8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复习第三讲信息给予题学生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中考复习第三讲信息给予题学生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中考复习第三讲信息给予题学生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中考复习第三讲信息给予题学生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中考复习第三讲信息给予题学生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复习第三讲信息给予题学生用.docx

《中考复习第三讲信息给予题学生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复习第三讲信息给予题学生用.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复习第三讲信息给予题学生用.docx

中考复习第三讲信息给予题学生用

中考复习第三讲:

信息给予题

信息给予题又称新情景题,简称信息题。

由于此类试题情景新、知识活、能力要求高,在近两年的中考试题中频频亮相。

信息给予题题型丰富多样,知识覆盖面广,要求考生能快速、准确、全面地在短时间内获取有用信息的临场阅读理解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抽象和概括能力、综合类比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迁移能力(即学即用)以及快速运用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对典型信息题从十个方面进行分类解析。

一、考查气体的性质、制备和收集及实验基本操作的信息题

例1:

如右图装置有多种用途,可以收集下列气体:

氢气、甲烷、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还可以用于洗气、检验和贮气等。

(1)若集气瓶是干燥的,气体由A进入,可收集的气体有________(填化学式)。

(2)若将集气瓶装满水,可以收集并测量氢气和甲烷的体积,此时氢气和甲烷表现的性质

是________,气体应由________管进入,由________管通向量筒。

(3)洗气: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汽,装置内应盛。

(4)检验:

证明一氧化碳中混有二氧化碳,装置内应盛。

(5)贮气:

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时,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填A或B,下同);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瓶内应先装满水,气体从端通入;若要用水将装置中的氧气排出进行实验,水应从端通入。

(6)下面关于本图实验装置的使用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①用于排水集气:

充满水,由B进气,A排放水;②用于向上排空气集气:

B进气,A排放空气;③用于向下排空气集气:

B进气,A排放空气;④用于洗气:

装入洗液,A进气,B出气;⑤用于测量二氧化碳的体积:

充满水,B进气,A出水,计算溢出水的体积。

A.全正确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

解析:

这是一道典型的图象信息题。

图象提供了两个信息:

一个是集气瓶口向上且在瓶口处塞有双孔橡皮塞;导气管是一长一短。

另外还有一个隐含信息:

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比29大,则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再联系我们收集气体所采取的方法,若气体“长进(A)短出(B)”,就是向上排气法,则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装满水后,收集氢气和甲烷,则相当于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要将瓶中的水排出来,此时气体应“短进(B)长出(A)”。

点评:

对于洗气装置应“长”进“短”出,同时选择的试剂应只与杂质或被检验的物质反应,而不与被提纯的气体发生反应。

气体从哪端通入?

哪端排空气?

应根据气体的密度。

气体比空气轻,在集气瓶中处于上方,空气处于下方,空气只能从下方的导管口被排出,因此氢气应从上方的B口通入,同时空气应从下方A口排出。

密度大的气体反之。

答案:

(1)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2)难溶于水,B,A。

(3)浓硫酸;(4)澄清石灰水;(5)B,B,A。

练习题:

1.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毫升。

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A.小于6毫升B.大于6毫升C.等于6毫升D.无法确定范围

2.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某同学操作如下:

量筒放平稳,面对刻度,仰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0毫升,倾倒出一部分液体,又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毫升,这位同学取出液体的体积是()

A.8毫升B.大于8毫升C.小于8毫升D.无法判断

3.天然气、液化石油汽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H4+2O2==CO2+2H2O;C3H8+5O2==3CO2+4H2O。

现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要改为以液化石油气为燃料的灶具,应采取的措施是()

A.燃料气和空气的进入量都减少B.燃料气和空气的进入量都增大

C.减少燃料气进入量或增大空气进入量D.增大燃料气进入量或减少空气进入量

4.某学生使用带游码的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错把食盐放在右托盘,砝码放在左托盘,他称得食盐重10.6克(1克以下用游码),则食盐的实际质量为()

A.10克B.11.2克C.9.4克D.10.6克

5.下列各项属于“绿色化学”的是在生产过程中要()

A.处理废弃物B.治理污染C.减少有毒物D.杜绝污染物

6.在天平两端的烧杯中,分别盛有足量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天平平衡后,往天平两端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镁和铜、铝合金,恰好完全反应,且天平仍保持平衡,则铜、铝合金中铜和铝的质量比为()

A.1∶1B.1∶2C.1∶3D.2∶1

7.右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

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

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适量蒸馏水。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导管B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导管B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C.该装置可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

D.该装置可用来调节输出氧气的速度

8.如下图所示,夹子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将液体A滴人试管②与气体B充分反应,打开夹子,可发现试管①内的水立刻沸腾了。

则液体A和气体B的组合可能是下列的()

A.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

B.硫酸、氮气

C.酒精、氧气

D.水、一氧化碳

 

9.将含有N2、CO、H2、CO2和少量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①KOH溶液;②灼热的氧化铜;③浓H2SO4后,剩余的气体是()

A.N2B.CO2和N2C.H2和COD.H2和N2

10.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与电池负极相连的试管a得到,与电池正极相

连的试管b得到,两种气体的体积比是。

由这一事实可以

推知,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两种气体中含有的相同。

用上面得到的结论分析,右图是一定体积的氢气和不同体积的氧气化合成水(液态)

的实验数据的关系图(横坐标表示反应前氧气的体积,纵坐标表示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

试回答:

(1)实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气体是;

(2)虚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气体是;

(3)实线与虚线的交点表示的意义是。

(4)反应前原有氢气毫升。

11.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图中装置的气密性。

当缓缓

拉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长颈漏斗内有液面上升D.注射器内有液体

二、考查物质变化的信息题

例2:

氯气和氧气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都能跟甲烷发生反应。

已知O2和CH4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CO2和H2O,据此可推知,Cl2和CH4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

A.C和HCl B.CCl4和Cl2C.CH2Cl2和H2 D.CCl4和HCl

解析:

这是一道化学反应生成物判断的信息迁移题。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将题给信息“它们都能跟甲烷发生反应”和“已知O2和CH4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CO2和H2O”二者之间很快建立信息桥梁,并迁移到Cl2和CH4反应上来。

根据O2和CH4充分反应的生成物是CO2和H2O,则可推知Cl2和CH4反应时,其生成物只需将CO2和H2O中的O换成Cl,再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正确写出生成物化学式即可。

答案:

(D)。

练习题:

1.飘尘是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粒状漂浮物,颗粒很小,不易沉降。

它与空气中的SO2、O2接触时,SO2会部分转化为SO3,使空气的酸度增加。

飘尘所起的作用可能是()

A.氧化剂B.还原剂C.催化剂D.吸附剂

2.下列物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且变质的是()

(1)浓硫酸

(2)浓盐酸(3)粗盐(4)生石灰(5)氢氢化钠(6)酒精

A.

(1)

(2)(3)B.(4)(5)C.

(1)

(2)(5)D.全部

3.如图所示,烧瓶内盛有X气体,若挤压滴管的胶头a,使液体Y进入烧瓶中,振荡烧瓶,并倒放在铁架台上,将导管插入滴有Z的水,打开弹簧夹b,可见烧瓶液体如喷泉一样喷入烧瓶,并出现颜色改变,则X、Y、Z可能是()

A.X是O2,Y是硫酸溶液,Z是石蕊试液

B.X是CO2,Y是氢氧化钠溶液,Z是酚酞试液

C.X是CO,Y是氢氧化钙溶液,Z是酚酞试液

D.X是HCl,Y是硝酸银溶液,Z是石蕊试液

4.由Na、S、O、H中的2种或3种元素组成4种化合物。

甲能跟BaCl2反应生成另外两种盐;乙能跟NaOH反应生成盐和水;丙能跟HCl反应生成盐和水;丁呈中性,跟CaO或CO2化合生成碱或酸。

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甲可能是Na2SO4     B.乙一定是H2SO4C.丙可能是NaOH       D.丁一定是H2O

正午午夜正午

5.温室中的绿色植物受阳光的照射生长,昼夜测定温室内氧气的含量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6.有机物中的乙烯(C2H4)、丙烯(C3H6)、丁烯(C4H8)等,它们的组成和结构都很相似,这类有机物被称作

为烯烃。

据此推断碳原子数为n的烯烃的化学式为()

A、CnH2nB、CnH2n+2C、CnH2n-2D、CnHn

7.天然气、液化石油汽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H4+2O2==CO2+2H2O;C3H8+5O2==3CO2+4H2O。

现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要改为以液化石油气为燃料的灶具,应采取的措施是()

A.燃料气和空气的进入量都减少B.燃料气和空气的进入量都增大

C.减少燃料气进入量或增大空气进入量D.增大燃料气进入量或减少空气进入量

8.类推的思维方法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是一种常用的推理方法,如乙酸(CH3COOH)→过氧乙酸(CH3COOOH),氧化钠(Na2O)→过氧化钠(Na2O2);由此类推,过氧化钙的化学式为()

A.Ca2OB.CaOC.CaO2D.CaO3

9.《美国化学会志》报道了中国科学家以二氧化碳和钠在一定条件制得金刚石,其化学方程式为3C02+4Na=2X+C(金刚石)。

则x的化学式为()

A.Na2O2B.Na2CO3C.Na2OD.Na4C2O6

10.如果按某种标准能将Cu2O、Na2SO3、NO划为同一类物质,则下列物质中能划分为此类物质的是()

A.K2SO4B.K2MnO4C.NaH2PO4D.HNO3

三、根据用途考查物质性质的信息题

例3:

“轻轨电车”(如图2)是近年来新兴的城市高架交通工具,具有污染小的优点。

当轻轨电车开动时,轻轨电车上裸露的“电刷”沿架空电线滑动。

电刷材料中含有石墨。

选择石墨作电刷材料是因为其具有下列性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以真实图片情景的形式出现,体现了化学的价值在于应用。

从文字信息和图示信息可以发现:

“轻轨电车”的动力是电能,电流必须从

架空电线经过电刷到达机车,说明电刷能导电,“电刷”沿架空电线滑动,

说明电刷具有润滑性;上述两条性质学生一般容易得出。

再仔细分析,还可

发现“电刷”沿架空电线高速滑动时,因摩擦必定会产生高温,说明此材料

必须要耐高温,同时在高温下不易氧化。

本题即使对石墨的性质不是很了解,只要认真分析信息,是不难作出结论的。

本题解题要诀: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了物质的性质。

答案:

①导电②润滑③耐高温(或不易氧化;或化学性质不活泼……)。

练习题:

1.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信息示意图,对图中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11

B.元素名称为钠元素

C.元素符号为Na

D.核外电子数为22.99

2.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成了“纳米车”(如右图),它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以杀死癌细胞。

下列有关“纳米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要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

B.“纳米车”分子不是由原子构成的

C.“纳米车”运输药物分子的过程是肉眼可以直接看见的

D.“纳米车”研制成功说明在一定条件下人可以控制分子运动

3.下列关于耐高温新型陶瓷——氮化硅(Si3N4)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氮化硅中Si、N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

3B.氮化硅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

C.14g氮化硅中含硅8.4gD.氮化硅的相对分子质量为l44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l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对已发现的元素进行研究,制作了元素周期表(右表是其片断),并在他的元素周期表中留下了许多空位代表尚未发现的新元素,其中就预言了“类铝”这种新元素。

材料二:

l875年,法国化学家布瓦博德朗公布了他发现的新元素镓(元素符号为Ga)的性质:

镓是银白色金属,密度4.7g·cm-3,能与沸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镓。

不久,他收到门捷列夫的来信称:

镓就是我预言的“类铝”,其密度应在5.9-6.0g·cm-3之间。

3

材料三:

l876年,布瓦博德朗将金属镓提纯后测得镓的密度为5.94g·cm-3,

从而验证了元素周期表的正确性。

随后科学家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空位,按图

索骥,发现了许多新元素。

目前金属镓广泛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

镓的原子

结构示意图如右,常见化合价为+3。

(1)镓元素的质子数为__________,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

(2)请根据上述材料,总结金属镓的有关知识:

物理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性质(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氢氧化镓与氢氧化钠都具有碱的性质,则氢氧化镓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4)请从上述周期表片断中查出硅元素的一种数据,并指出其含义:

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材料中,化学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及其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锆(Zr)的一种氧化物是耐高温的新型陶瓷材料,经测定,锆原子核内有51个中子,核外有40个电子,其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3,若锆钻氯化物和这种氧化物中的化合价相同。

则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A.Zr2OB.ZrOC.Zr2O3D.ZrO2

6.“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它是在海底的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它的外观像冰,1体积“可燃冰”可储藏100-200体积的天然气。

下面关于“可燃冰”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可燃冰”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重要能源B.“可燃冰”是一种比较洁净的能源

C.“可燃冰”提供了水可能变成油的证据D.“可燃冰”的可燃成分是甲烷

7.向t℃时饱和的Na2CO3溶液中加入ng无水Na2CO3,会析出mgNa2CO3·10H2O,则(m-n)的值为()

A.饱和溶液失去水的质量B.饱和溶液失去溶质的质量

C.饱和溶液失去水和溶质的质量之和D.其数值为0,即溶液质量不变

8.在天平两端的烧杯中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天平平衡。

分别向一只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另一只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铝,充分反应后,天平平衡,则加入Mg和Al的质量比可能是()

A.11:

12B.32:

33C.3:

4D.1:

1

9.近年用红外激光技术研究液氢,发现其中含有H3+。

H3+属于()

A.分子B.原子C.离子D.质子

10.不久前,日本某一材料研究所的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碳纳米管温度计”,这种温度计被认定为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

研究人员在长约10-6m,直径为10-7m的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

当温度升高时,管中镓就会膨胀,通过电子显微镜就能读取温度值。

这种温度计测量的范围可从30℃到490℃,并且精确度较高,可用于检查电子线路是否异常、测量毛细血管的温度等许多方面。

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推测中正确的是()

A.碳纳米管的体积在10℃至50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

B.金属镓的熔点、沸点都很低

C.在30℃至490℃之间金属镓的体积与温度变化呈正比

D.金属镓的体积在30℃至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

11.根据维生素C能够使淀粉–碘溶液褪色的原理,应用右图实验可以测定果汁中维

生素C含量的多少。

要得出正确结论,实验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控制的条件是()     

A.烧杯中溶液的体积

B.两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

C.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浓度

D.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

四、根据实验探究物质性质的信息题

例4:

下面是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记录,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从煤油中取出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净表面的煤油后,用小刀切下一小块。

切口呈现出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光泽迅速消失、变暗,原因是钠与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

将这小块钠投入水中,钠浮于水面,剧烈反应,急速游动,并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2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

(1)金属钠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2)金属钠与水的反应(2Na+2H2O=2NaOH+H2↑)属于_______反应(填“分解”“化合”“置换”“复分解”)。

(3)反应后的溶液pH_______7(填“>”“<”“=”),原因是反应生成了_______。

(4)金属钠通常必须保存在煤油中,原因是金属钠易与_______发生反应。

(5)小明同学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学习,结合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推断出金属钠的金属活动性比铁活泼。

他推断的依据是什么?

解析:

这是一道典型的文字叙述式信息给予题,篇幅较长。

对于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较差的考生,常常看过几遍后,仍难以下笔。

此时倒不如先从问题出发,采取先入为主的方式,逐字逐句破解信息。

即先从物理性质出发,物理性质包括物质的色、态、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对照题给信息即可归纳出:

“用小刀切下一小块,切口呈现出银白色”说明①常温下是固体;②质软(或硬度小);③该金属是银白色;“钠浮于水面”说明④密度比水的小;“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则说明⑤熔点比较低。

生成的氢氧化钠使溶液呈碱性,反应后的溶液pH>7,使无色酚酞呈红色;从题给信息中还可知钠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故保存在煤油中,既隔绝氧气又可防水。

本题看似不难,实则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和文字功底,是一道区分度较好的具有选拔功能的好题。

答案:

(1)是一种固体金属;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密度比水小;质软(硬度小);熔点低。

(2)置换

(3)>;NaOH

(4)与空气中的氧气或与空气中的水

(5)钠能与水反应,而铁不能,说明钠比铁活泼;或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练习题:

1.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联合制碱法的主要原理是:

向浓氨水中通入足量的CO2生成NH4HCO3溶液,

然后加入食盐细粒充分搅拌,两者发生复分解反应。

由于生成的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便呈晶体析出;将析出的碳酸氢钠加热得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1)写出上述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②;

③。

(2)有人认为侯氏制碱法有以下优点,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生产过程中部分产物可作为原料使用

B.副产品是一种氮肥

C.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可节约能源

2.人的胃液是一种呈酸性(含盐酸)的液体,pH为0.9~1.5。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人血液的pH为7.35~7.45,与胃液相比,其H+离子浓度要低几百万倍,已知质量分数为0.37%的盐酸的pH约为1,质量分数为0.37‰的盐酸的pH约为2,那么下列的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胃液中含盐酸的质量分数明显小于0.37%B.胃液与血液都呈酸性

C.pH与溶液的H+离子浓度之间呈正比例关系D.人体的血液呈弱碱性

(2)胃液酸度增高就会患胃酸过多症,其治疗药物的有效成分不可能是()

A.NaHCO3B.Al(OH)3C.Ba(OH)2D.CaCO3

(3)三硅酸镁晶体,是一种用来治疗胃溃疡的药物的主要成分,服用后能中和胃酸,作用持久。

把三硅酸镁(Mg2Si3O8•nH2O)改写成氧化物形式;写出三硅酸镁晶体中和胃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人们常说的三大合成材料是指塑料、       和       。

合成材料的应用与发展,大大方便了人类的生活。

但是,合成材料废弃物的急剧增加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废弃塑料带来的环境问题一般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你认为塑料的发展方向是(只要求谈其中一点)。

4.某乡镇有座硫酸厂,设备简陋,技术陈旧,该厂每天排放大量含SO2的废气和含H2SO4的酸性废水。

当地的其他工厂和居民均用煤炭作燃料。

只要下雨就下酸雨,对该乡镇环境造成极大破坏。

(1)分析该乡镇下酸雨的原因:

(2)举一例说明酸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

(3)该乡镇某中学环保小组提出了治理酸雨的下列措施,你认为其中不妥的是()

A.将硫酸厂搬离该乡镇B.建议环保部门限令整改

C.将硫酸厂排出的废气中的SO2处理后排放D.工厂和居民改用较清洁的燃料

(4)浓硫酸弄到手上后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若是稀

硫酸弄到手上,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这样做,理由是。

5.近年来,多次发生煤矿瓦斯爆炸事件。

瓦斯已成为导致我国煤矿特大恶性事故的“头号杀手”。

(1)瓦斯存在于煤层及周围岩层中,是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

瓦斯属于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当瓦斯爆炸时,下列自救措施不当的是_____________。

A.站在原地不动B.背对爆炸地点迅速卧倒

C.若眼前有水,应俯卧或侧卧于水中。

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D.选择合适通道迅速逃生

(3)煤矿瓦斯爆炸有三个必要条件:

瓦斯浓度达到爆炸限度、足够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对任何一个条件的有效控制都可避免瓦斯爆炸。

这类事故的发生也提醒我们在做易燃、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点)。

6.反物质是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

所有的粒子都有相应的反粒子,反粒子的特点是其质量、寿命等与相应的粒子相同,但电荷、磁矩等与之相反。

反粒子一旦与相应的粒子碰撞,如电子碰到反电子,就会立即“湮灭”为其他物质。

据最新报导,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近日成功地制造出约555个低能量状态的反氢原子,这是人类首次在受控条件下大量制造的反物质。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反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表示为,图中代表各微粒的符号及其所表示的意义分别是:

表示__________;表示______________。

(2)质子与反质子相碰撞而“湮灭”是化学变化吗?

,理由是_____。

7.用来制蜡烛的石蜡是一类含碳、氢元素的化合物,可用通式CnH2n+2表示其组成。

在空气中点燃蜡烛,常因燃烧不完全而产生炭。

室内有人吸烟后,常有难闻气味,有人建议,在室内点燃一支蜡烛,不久这种气味可减弱,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8.吸烟有害健康,科学实验表明香烟所产生的烟雾中,至少有300多种化合物不同程度对人体有害。

为了检验该烟雾中是否存在CO2和CO,在对香烟燃烧产生的烟雾进行适当处理后,依次通过足量的以下试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