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社区青少年社工活动策划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38300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线社区青少年社工活动策划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一线社区青少年社工活动策划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一线社区青少年社工活动策划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一线社区青少年社工活动策划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一线社区青少年社工活动策划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线社区青少年社工活动策划书.docx

《一线社区青少年社工活动策划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线社区青少年社工活动策划书.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线社区青少年社工活动策划书.docx

一线社区青少年社工活动策划书

一线社区青少年社工活动策划书

  篇一:

社区青少年成长小组项目策划书

  社区青少年成长小组项目策划书一、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项目背景

  青少年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多方面影响,在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所以合理的引导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让他们能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培养和塑造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极其必要的。

另外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青少年的特点是叛逆且极易受到朋辈的影响。

从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如今多为独生子女,因此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建立健康的朋辈互助小组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青春期是一个敏感期,青少年的身体和思想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时期的个体更多的接受着来自学校和同辈群体的影响。

对于青少年来说,自我意识便逐渐清晰。

个体自主选择的价值观和目标决定了其持久的同一性,青少年期消极的价值观对其一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影响。

如果能有人给予正确的引导,提供适当的锻炼,将有助于他们建立积极的价值观和稳定的角色。

因此对社区中青少年开展小组活动,帮助其在有趣的小组活动中树立个人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引导积极的群体价值取向。

(二)青少年需求

  第一,青少年在学习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压力,除了学校还有父母更多的来自于自身。

周一到周五在学校学习,周六日又要参加各类培训班。

整个人连续性的处于疲惫状态,无精力或者是厌恶学习。

  第二,社区青少年的父母很多都要上班,陪伴孩子的时间少许多的青少年大部分都是处于放养状态。

而青少年心智的不成熟,让他们在选择方式存在偏差,让他们不能正确的规划自己的未来。

再加上缺乏控制力,往往不能合理分配学习与娱乐的时间,很难拒绝外界的干扰。

第三,青少年缺乏接受良好学习教育的社区环境,无论是物质方面还是态度方面。

目前社区缺少为青少年开展的项目以及活动场所。

(三)项目意义

  1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助于青少年找到未来自己

  3帮助青少年建立健康的互助朋辈支持络。

二.项目实施的已有基础

(一)政府政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国召开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自此,全国上下掀起了学习贯彻落实《若干意见》和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高潮,各地党和政府都非常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采取得力措施,优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努力为青少年成长成材办实事。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已成为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和重点工作。

(二)社区支持

  社区是青少年成长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小学生每年有170多天的假期在社区度过,社区已经成为青少年的聚集地,成为青少年学习、生活和活动的重要场所,因此在社区开展小组工作有利于指导青少年成长。

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理论基础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具有层次性,并根据重要性的不同对人的需要进行排序,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是人生存的最

  基本需要,如食物、住房;安全的需要主要是保障人身安全,免受外界侵袭,避免恐惧和焦虑。

归属和爱的需要则是期望与他人建立情感关系(如同伴、恋人等)或被所属群体接纳:

尊重的需要包括自我尊重和他人对自己的尊重、理解;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既定目标,发挥自身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由于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等基本需要没能被满足,导致在日常的生活中出现各样问题,如社交困难、厌学、青少年犯罪等等。

开展小组活动有利于满足青少年的认同感,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4小组工作在团体中的运用

  小组是一个群体,当组员进入其中时,个人受到团体力量的影响,行为会很容易发生改变。

通过群体效应,组员间可以相互影响。

社工必须了解小组性质,恰当的驾驭,正确的引导,实现小组的既定目标。

社会工作者在协助组员解决问题时,应协助青少年增强沟通与交流能力,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进而矫正偏差行为,促进健康成长。

三.进度安排及具体方法途径

(一)小组介绍

  1.小组性质:

发展性小组2.小组的种类:

开放性

  3.服务对象:

11-15岁的XX社区青少年4.参与人数:

10人

  5.活动日期:

20XX年6月15日—20XX年10月15日6.活动周期:

每周1次7.活动地点:

社区活动室

(二)招募计划

  1.招募对象:

11-15岁的社区青少年2.招募方法:

  

(1)在小区公告栏内张贴活动告示;

(2)请居委干部党员义工在小区内宣传;(3)通过社区青少年服务站或者管理处电话招募;

  (4)制作邀请函,发到符合条件的青少年家中,邀请其加入小组活动;(5)制作海报、横幅、展板、宣传册等,开展外展宣传活动,进行现场报名。

(三)进度安排

  1、准备阶段:

201年6月15日一20XX年7月15日

  在进入社区之前先进行整体规划,拟定行动章程。

进入社区,根据走访调查所得资料,对所服务社区开展需求评估、设计服务方案、培训小组领导者。

通过各种手段宣传项目活动,招募、筛选组员,为后期小组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

2、实施阶段:

20XX年7月15日一20XX年9月15日小组每周开展1次,每次1个半小时,计时2个月。

3、结束阶段:

20XX年9月15日一20XX年10月15日

  进行小组活动、项目成效。

所有参与项目运作的成员、领导者做总结报告,并在半个月之后,对小组成员进行回访。

(四)具体计划第一次活动:

  第二次活动

  第三次活动

  第四次活动

  篇二:

社会工作-青少年人际交往小组活动策划书

  人际交往小组活动

  策

  小组名称:

  活动策划:

  小组成员:

  划书成长中的人际关系

  成长中的人际关系

  一、小组背景

  背景一

  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都需要与人进行各种各种交往,人际交往是人际沟通的基本形式,是人与人之间交换意见、传递思想、表达感情和需求的信息交流过程,人际交往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

  对于青少年来说,人际交往是他们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的基本形式和途径。

善于与人交往,有利于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增强和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满足青少年的内在需要;有利于青少年更好地融入社会,加速青少年的社会化进程。

相反,不善于与人交往,则可能导致青少年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并且影响青少年顺利的成长和发展。

  对于流动青少年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很好的促进他们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并且很好进行社会化过程和社会融入。

相比较非流动青少年,流动青少年一方面面临着青春期的问题,进入青春期后,他们的身心起了很大的变化,变得更为独立和更具攻击性,他们渴望与异性交往,注重感情,更需要同辈的支持和陪伴。

另一方面,由于受流动性、户籍制度壁垒、经济因素、家庭和学校环境的影响,流动青少年的人际交往显现出与非流动青少年不同的特征。

  1、交往的范围相对狭窄。

对于流动青少年来说,他们人际交往的范围和他们居住的地理范围和名族性相联系,他们的交往一般限于家庭所在片区及周围和自己本民族的同伴。

  2、交往对象比较少且比较固定。

由于流动人口缺乏与当地居民的联系和交流,生活环境相对封闭,他们子女的交往也表现出这样的特点。

另外,流动人口一般为多子女家庭,父母白天都要出去打工,因此照顾弟弟妹妹和做家务的责任就放在了他们身上,他们中的大部分从三四岁就开始学做饭,放学和放假后,他们一般都要在家里照顾弟妹,做家务,没有时间和他人交往。

这样他们的交往对象主要是自己的家庭成员、亲戚和与自己相同背景的人。

  3、在人际交往中,情感反应更敏感。

流动青少年正处于特定的年龄阶段,其身体和心理都处于快速发展变化阶段。

家庭的贫困、亲子交流的形式、流动性

  和各个层面的排斥,给他们带来许多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人际交往中,情感反应更敏感,情绪化严重,甚至出现社交恐惧。

  4、人际交往缺乏技巧。

青少年是成长的关键期,但是由于他们缺乏经验和技巧,在人际交往中往往还处理不好与朋友的矛盾,对自己也造成许多情感的困扰。

然而在青少年这一时期,学习能力增强,如果在这时候对他们进行适度的引导和生活技能学习培训,对他们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会很有效果。

  因此,此次活动就是让流动青少年在小组活动中认识自我和他人,体验人际交往的感受改善与他人交往和沟通的模式,与他人友好互动,促进他们学会一些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提升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自我效能感。

  二、理论阐述

  本次小组采用“镜中自我理论”和经验学习法作为小组设计的理论基础。

  1、镜中自我理论

  “镜中自我理论”认为,人与社会是紧密联系的。

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我们通过感知他人对我们的反映和评价,从而建立起我们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

小组犹如一面镜子,组员可以从这面镜子里发现真实的自我,加深自我了解。

人际交往小组可以看作是一个微型的社会缩影,是一个通过互动而存在和发展的有机体。

小组中每个成员的表现和变化都会影响到小组,小组整体的进程也会影响到小组中的每一个人。

同时,通过他人这面镜子,也就是通过他人的反映和评价,组员看到自己的风度、行为、性格等是否合适,是否需要修正。

我们对他人眼中自己形象的想象,对他人关于这一形象以及某种自我感觉,构成我们的自我认识。

小组工作所提供的密切的互动和真实的回馈,可以帮助青少年在小组中感知他人对自己的反映和评价,建立更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

  2、经验学习法

  高戴维(DavidA.Kolb)建构了著名经验学习法的理论,主要有四大元素:

具体经验(Concreteexperience)、观察及反省(Observation&reflection)、总结经验(Formingabstractconcepts)及实践应用(Testinginnewsituations)。

这理论强调学习的取向,一切的学习以经验为起点,过程中透过

  分享和反省,深入处理和转化该次经验,成为一次有个人意义的信息,并借着实践而验证它的真确性,继续进入另一个经验,带来另一次学习循环。

这个循环可以提供给我们作重要的理论基础,让我们清晰学习的循环。

  这次小组活动着重制造不同独特的体验游戏及活动,让组员在游戏中学习,过程中强调三个层面的得着,包括知识(Knowledge)、经验(Experience)及转化(Transformation)(ParkerPalmer),透过组员的亲身体验(ConcreteExperience),工作员在解说时带领并鼓励参加者观察及反省(ReflectiveObservation)及进行总结领会(AbstractConceptualization),最后希望组员能够把在小组中学到的人家交往的经验实践到日常生活中,在尝试当中又再继续此循环,最终能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及技巧。

  三、小组简介

  小组目的:

提高组员的人际交往能力,建立和改善其人际关系。

  小组目标:

  1、彼此熟悉、认识、了解他人;

  2、增强和改善组员间的沟通交流、尊重接纳他人;

  3、引导组员了解人际关系冲突形成的原因及妥善处理的方法;

  4、增进组员之间的彼此信任,加强组员间的沟通与合作,巩固组员之间的友谊。

小组性质:

成长性小组

  服务对象:

希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改善人际关系的流动青少年(12—16岁)人数:

招募8-10人

  组员招募:

青少年文体活动中心的成员。

  四、小组活动内容

  第一次小组活动

  目标:

小组的形成以及小组成员之间彼此认识熟悉,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时间:

90分钟地点:

三楼青少年活动中心

  篇三:

社工小组策划书

  青少年佳片有约小组策划书

  1、小组名称:

青少年佳片有约2、理念

  通过调查研究表明:

电影的传播对青少年的思想行为、价值取向、兴趣爱好

  等方面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这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

因此,电影角色的优秀品质应该为我们所利用,发挥其具有的积极作用,为共同做好青少年积极发展的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

理论架构

  随着积极心理学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深入,多角度发展积极青少年的需求也迫在眉睫。

在现今多元文化信息的冲击和传播媒介发展的情况下,影视作品在日常教育中的作用日趋增强。

根据以往研究显示,观看电影在青少年课余生活中占据了很高比例。

电影中的情景与人物身上所体现的优秀品质往往会深深的感染观者,而这些优秀片段也正可以成为学校心理教育内容的新模式。

3、影响

  1.通过观看有益身心的电影,为青少年的童年增添快乐。

2.电影中积极向上的电影角色,为青少年塑造学习榜样。

3.电影中天马行空的故事,增添了青少年的想象能力。

4.一部优秀的电影,提高青少年的自我教育能力。

4、相关资料

  小组性质:

学习兴趣小组

  工作对象:

XX小区及附近社区青少年参加人数:

10人及以上小组周期:

每周一次

  聚会次数及主题:

聚会总次数:

不定每次聚会时间:

每周五下午聚会主题:

电影欣赏5、招募及宣传

  1、工作员在活动室值班时亲自邀请招募对象参加。

  3、若人数不足,会请小朋友们去邀请其他小朋友来参加。

6、工作时间表

  7、

  草拟每次聚会计划

  主题:

青少年之佳片有约

  8、预计会出现的困难及解决方案

  9、财政预算

  观看电影的设备为社区所有,社工站无款项支出10、评估方法

  过程评估:

  1、依据社工在小组进行时的观察及分析。

2、通过与小组成员交谈

  3、从小组成员的出席率及参与,投入程度作评估。

  篇四:

海晏路社区社会工作站社区活动策划书

  海晏路社区实习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海晏路社区位于西宁市城西区,该辖区是由省路桥公司、电力公司等公司的家属区,同时本辖区还建有玉树新村。

在该辖区内有较多的老人、青少年及刚从玉树新迁的玉树同胞。

为此我们想通过我们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帮助这里的老人、孩子、玉树新村的村民,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增强他们的幸福感,提升我们的实践能力。

  二、活动理念:

  1.社区优势资源

  2.居民互动参与

  3.畅享幸福晚年

  4.乐享快乐时光

  5.能力建设与提升

  三、拥有的资源及可动用资源

  

(一)、拥有的资源

  1、人力资源

  学校配有社区指导老师、社区工作人员、青海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学生、志愿者

  2、物资

  相关的活动的设备(笔记本电脑、投影、音响)展板及海报等

  

(二)、可动员资源

  社区物业、社区活动室、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图书馆、社区实验室、社区青少年吧等

  四、活动名称:

心系社区,互帮互助

  五、活动主题:

关心·关爱·帮助

  六、活动时间:

20XX年5月20日——20XX年10月20日

  七、活动地点:

西宁市城西区虎台街道办事处海晏路社区

  八、活动对象:

全体社区居民(主要针对老人、孩子和玉树新村居民)

  九、活动目标:

  整体目标:

通过活动提升老人们的生活满意度,孩子们的生活热情和玉树新村居民的生活信心,增强社区居民的活动参与和互动性,构建和谐文明的社区生活。

  具体目标:

  1、通过健康知识讲座,使社区老人懂得如何爱护和保养自己的身体,安享幸福晚年。

  2、发挥社区居民的能力优势,通过才艺表扬(象棋比赛、书法比赛、和舞蹈互动)达到居民的互动参与。

  3、通过社区亲子活动(如猜谜、踢毽子、跳绳、乒乓球和羽毛球

  比赛,增进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促进家庭的和谐。

  4、通过读书朗诵比赛提高老人和孩子的读书热情。

  5、通过青春期的健康知识讲座增强孩子对青春期相关知识的了解,消除恐惧心理。

  6、通过手工制作大赛,提升孩子的创作热情和积极性。

  7、发挥社区拥有绿色吧优势,对孩子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提高孩子们的计算机能力。

  8、通过利用周末和节假日通过投影为孩子们放映有关科普的影片,丰富他们的知识和视野。

  9、由于部分玉树村民对地震后的新玉树了解不够详细,通过在玉树新村开展为期一周的新玉树图片展,让他们了解地震后发展和变化的玉树。

  10、通过为玉树新村居民免费进行每月至少两次的电影放映活动,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

  11、由于来自地震灾区的孩子大部分学习基础差,通过为玉树新村的孩子进行每周至少一次的免费课业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12、通过发挥藏族能歌善舞的优势,定期组织村民开展锅庄舞蹈大赛,增进村民之间的感情。

  13、通过分享交流周,让大家一同分享半年来的点点滴滴的故事,找到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和成功的经验,一同成长,共同进步。

  十、活动招募与宣传:

  招募对象:

全体社区居民、辖区机关、社区退休人员、(高校)志愿者

  宣传:

1.海报宣传:

在社区内张贴精美手绘海报,吸引社区居民。

  2.分发传单:

向社区居民发放印有我们活动项目的传单,平时可拜托社区管理人员分发。

  3.召开居民代表大会,向居民告知此次活动的时间、地点、目的和意义;

  4.宣传栏粘贴公告进行宣传;

  5.社区内挂横幅进行宣传。

  6.利用电台广播媒体宣传:

如社区内有广播可利用,在上午和下午分两个时段进行宣传。

  7.利于此次西宁市居民信息普查的机会向辖区居民宣传我们的活动,并向居民征求建议。

  十一、活动内容及形式:

  篇五:

青少年社会工作策划

  一、名称阳光下,一样的童年

  ——外来务工子女成长小组

  二、背景

  随着城市的发展,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到了城市,在这一个过程中,产生了两种群体,第一种就是父母外出,将孩子留在农村,我们称之为“留守儿童”另一种就是跟随着父母一起来到城市的孩子,我们称之为“外来务工子女”我们所关注的是第二中群体外来务工子女。

城乡间的差距的不断扩大使得更多的农民工进入城市,相应的这样的一类群体的数量也随之不断得增加,而对于“城市外来子女”这一群体来说也产生了大量的问题,例如他们的受教育问题,由于受到户口因素的影响,他们生活在城市中但是没有城市的户口,就学变得困难,要走很多的程序,受到的教育水平也不尽相同。

与父母的关系也会出现问题,大量的父母处于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压力而且往往从事的为体力劳动从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孩子会显得比较的孤僻,在这就是同辈群体之间的矛盾,由于农村户口加之不好的生活经济条件,会是的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与自信心,虽说孩子生活在父母的身旁,但相对于大量的留守儿童来讲,生活学习状况也是不容乐观的。

  国家城市相关部门也试图做出改善的措施,尽量的让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到城市之中,加之他们在城市生活的时间渐渐的长久起来,这些状况得到了比较好的改善,但是内在的城乡差异感与儿童内心的差别感依然很突出,生活上相同质地的同辈群体比较少,交流比较浅,影响到孩子的健康发展。

  基于城市务工子女的生活学习状况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这个阶段青少年所固有的特点,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干预,以求他们能够更好的融入到城市生活中。

  三、理论基础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从少年向青年过度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对于青少年来说无论是从生理上心理上还是社会化上都面临着巨大的改变,了解这一阶段青少年的基本状况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尤其对于这种“边缘群体”

  我们研究外劳务工子女主要从这几个角度:

亲子、同辈、学校与自身相关的理论可以参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生态系统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发展任务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强调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五种,对于外来务工子女来说,他们在生理与安全的需求基本上可以得到满足,但是对于高层次的需求确实难以实现的,他们来到新的城市,对于城市的归属感很低,对于学习的环境也缺少归属感,别人的看不起与一样的眼光更加不发让他们实现自己被尊重的需求,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具有很强的自尊心,一旦这种尊重感没有得到满足就会引起孩子朝着极端的方向发展,更难以达到自我的实现。

了解马斯洛理论适当的给予儿童激励性的需求引导,有利于儿童朝着健康正确的道路发展。

  人本主义的理论与人性理论的观点不同,它认为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我们有时会对环境中的刺激自动地作出反应,有时会受制于本能,但我们有自由意志,有能力决定自己的目的和行动方向。

这一理论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抛开外来务工这样的一个限定,对于每个孩子来说,处于这个阶段也是自我意识的快速发展阶段,很多的事情都面临着自己抉择,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既面临着自身作为一个农村孩子的思维,同时有时生

  活在城市的复杂的环境中,家庭的各种因素等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在这人本主义强调此时此地,只有按生活的本来面貌去生活,我们才能成为真正完善的人。

只有生活在此时此刻,人才能充分享受生活。

对于外来务工子女来说,更好的途径就是让他们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生活的环境,尽可能的去忽视环境给他们的影响,加强自己对自己的认可度。

  生态系统理论对于外来务工子女的成长有着重要的知道意义,他们问题的出现很大一部分源于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或是生态系统发生了变化,比如说,以前是农村生活现在变成了社区生活,以前的家庭系统作为一个教育性的系统,进入城市家庭变成了一种居住的场所,包括亲子之间的关系变得略有疏远,再加上教育体系也发生了变化,原先的农村教育机构朋辈之间有着很大的熟悉度,而城市的这种朋辈关系变得比较的疏远。

在系统理论中,将人生活的环境分成了五个层次,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宏观系统,外观系统以及时间系统,不同的系统之间相互作用,最后作用于个人的成长中,人所处的系统一方发生了变化就会改变其他的系统,最后作用在个人的身上。

生态系统理论还强调人所处的环境是不断发生变化的,不断作用人的,所以要想健康的发展,就必须掌握好环境系统的变化,适应其发展,对于外来务工子女同样有着这样的要求。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中强调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著名的模仿实验强调了人的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表现出对于学习也是有好坏之分的,青少年处于认知发展阶段,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认知体系,或者说还没有形成对于事物进行过滤的能力,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生活在大城市,接触到的人与环境也变得复杂,对于父母无力照顾情况下的青少年很容易走上歧途沾染上不良的生活学习习惯。

这是一点,当然对于大多数的外来务工子女大多数是被他们父母禁锢在家中,很少体验外面的世界,社会学习理论支持在自然社会中进行学习而排斥填鸭式的说教。

这方面的协调也需要注意。

  最后就是发展任务理论,其理论指出人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任务,不同阶段的任务要在相对应的阶段中完成,如果阶段任务完成了那么就会促进人形成积极开朗的性格,增强人的自信心,如果一定阶段的规定任务没有完成的话就会阻碍人的发展,对人造成消极的后果,严重会让人产生自卑感,甚至走向堕落,针对青少年这一群体,发展任务理论提出了这样的阶段任务:

接受个人的体型与性别角色,与年龄相近的异性或同性建立新的关系,情绪上不再依赖父母或其他人、树立经济上独立的自信态度,发展对社会负责任的行为,将自我价值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从这些理论上主要是强调了自立这一话题,对于外来务工子女来说他们想要依赖却又不能依赖的困境。

同时,发展任务理论强调青少年的发展,首先是情绪的发展,然后是社会化的发展,最后才是智力上的发展。

这对于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方向上的指导。

  四、存在问题

  根据相关的背景介绍以及相关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的知道,我们可以清晰的了解到外来务工子女的主要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