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性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38031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药性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药药性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药药性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药药性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药药性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药性3.docx

《中药药性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药性3.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药性3.docx

中药药性3

五味子

(《本经》)

【异名】菋、荎蕏(《尔雄》),玄及(《吴普本草》),会及(《别录》),五梅子(《辽宁主要药材》)。

【来源】为木兰种植物五味子的果实。

【采集】霜降后果实完全成熟时采摘,拣去果枝及杂质,晒干;贮藏干燥通风处,防止霉烂、虫蛀。

【药材】干燥果实略呈球形或扁球形,直径5~8毫米。

外皮鲜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

显油润,有不整齐的皱缩。

果内柔软,常数个粘连一起;内含种子1~2枚,肾形,棕黄色,有光泽,坚硬,种仁白色。

果肉气微弱而特殊,味酸。

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而苦。

以紫红色、粒大、肉厚、有油性及光泽者为佳。

主产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等地,商品习称"北五味子"。

【性味】酸,温。

①《本经》:

"味酸,温。

"

②《别录》:

"无毒。

"

【功用主治】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

治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劳伤羸瘦,梦遗滑精,久泻久痢。

【用法与用量】内服:

煎汤,0.5~2钱;或入丸、散。

外用:

研末掺或煎水洗。

【宜忌】外有表邪,内有实热,或咳嗽初起、痧疹初发者忌服。

乌梅

(《本草经集注》)

【异名】梅实(《本经》),熏梅、桔梅肉(《现代实用中药》)。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药材】干燥果实呈扁圆形或不规则球形,直径1.5~3厘米。

表面棕黑色至乌黑色,皱缩、凹凸不平。

有的外皮已破碎,核露于外。

果实一端有明显的凹陷(即果柄脱落处),果肉质柔软。

核坚硬,棕黄色,内含淡黄色种仁1粒,形状及气味极似杏仁。

气特异,味极酸。

以个大、肉厚、核小、外皮乌黑色、不破裂露核、柔润、味极酸者为佳。

主产四川、浙江、福建、湖南、贵州。

此外,广东、湖北、云南、陕西、安徽、江苏、广西、江西、河南等地亦产。

【功用主治】收敛生津,安蛔驱虫。

治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病,牛皮癣,胬肉。

【用法与用量】内服:

煎汤,0.8~1.5钱;或入丸、散。

外用:

煅研干撒或调敷。

【宜忌】有实邪者忌服。

五倍子

(《本草拾遗》)

【异名】文蛤、百虫仓(《开宝本草》),木附子(《现代实用中药》)。

【来源】为倍蚜科昆虫角倍蚜或倍蛋蚜在其寄主盐肤木、青麸杨或红麸杨等树上形成的虫瘿。

【性味】酸,平。

①《开宝本草》:

"味苦酸,平,无毒。

"

②《纲目》:

"酸咸,平,无毒。

"

【功用主治】敛肺,涩肠,止血,解毒。

治肺虚久咳,久痢。

久泻,脱肛,目汗,盗汗,遗精,便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肿毒,疮疖,睫毛倒卷。

【用法与用量】内服:

研末,0.5~2钱;或入丸、散。

外用:

煎汤熏洗、研末撒或调敷。

【宜忌】外感风寒或肺有实热之咳嗽及积滞未清之泻痢忌服。

名称:

浮小麦

类别:

收涩药

拼音:

FUXIAOMAI

拉丁:

SemenTritii

别名:

浮麦

药用部位:

未成熟的颖果

药材性状:

干瘪颖果呈长圆形,两端略尖,长约7mm,直径约2.6mm。

表面黄白色,皱缩。

有时带有未脱净的内稃、外稃。

腹面有一深陷的纵沟,顶端钝形,带有浅黄棕色柔毛,另一端成斜尖形,有脐。

质硬而脆,易断,断面白色,粉性差。

无臭,味淡。

产地:

我国各地均产

采收加工:

夏至前后。

成熟果实采收后,取瘪瘦轻浮与未脱净皮的麦粒,筛去灰屑,用水漂洗,晒干。

性味归经:

凉;甘;归心经

功能主治:

敛汗,益气,除热。

用于自汗,盗汗,骨蒸劳热。

用法用量:

内服:

煎汤,15~30g;或研末。

禁忌:

实证汗出者慎服。

麻黄根

(《本草经集注》)

【异名】苦椿菜(《大同府志》)。

【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或木贼麻黄或中麻黄的根及根茎。

植物形态详"麻黄"条。

【采集】立秋后采挖,去净须根及茎苗,晒干。

【药材】干燥根弯曲不整,长约20厘米,粗约2厘米,表面红棕色,有明显的纵沟,根茎有突起的节。

质坚硬,纵劈之,内部有众多之纵行纤维;横断面木质部有很多空隙,从中心向外放射,色淡黄。

主产内蒙古、辽宁、江西、河北、陕西、甘肃等地。

【炮制】拣去杂质,除去残茎,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后切片,晒干。

【性味】①《纲目》:

"甘,平,无毒。

"

②《本草正》:

"味甘微苦、微涩,乎。

"

【功用主治】治体虚自汗、盗汗。

【用法与用量】内服:

煎汤,3~5钱;或入丸、散。

外用:

研细作扑粉。

【宜忌】有表邪者忌服。

名称:

椿白皮

类别:

清热药

拼音:

CHUNBAIPI

拉丁:

CortexAilanthi

别名:

香椿皮、椿皮、春颠皮

药用部位:

去掉栓皮的树皮

药材性状:

本品根皮呈不整齐的片状或卷片状,长宽不一,厚0.3~lcm。

外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多数突起的纵向皮孔及不规则纵、横裂纹,除去粗皮者显黄白色;内表面淡黄色,较平坦,密布梭形小孔或小点。

质硬而脆,断面外层颗粒性,内层纤维性。

气微,味苦。

干皮呈不规则板片状,大小不一,厚0.5~2cm。

外表面灰黑色,极粗糙,有深裂。

产地:

山东、辽宁、河南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剥取。

晒干,或刮去粗皮晒干。

性味归经:

寒;苦、涩;归大肠、肝经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收涩止带,止泻,止血。

用于赤白带下,湿热泻痢,久泻久痢,便血,崩漏。

用法用量:

内服:

煎汤,9~15g;或入丸、散。

外用:

适量,煎水洗;或熬膏涂;或研末调敷。

禁忌:

泻痢初起及脾胃虚寒者慎服。

石榴皮

(《雷公炮炙论》)

【异名】石榴壳(《雷公炮炙论》),酸石榴皮(《肘后方》),安石榴酸实壳(《别录》),酸榴皮(《纲目》),西榴皮(《闽东本草》)。

【来源】为石榴科植物石榴的果皮。

【药材】干燥的果皮呈不规则形或半圆形的碎片状,厚2~3毫米。

外表面暗红色或棕红色,粗糙,具白色小凸点;顶端具残存的宿萼;基部有果柄。

内面鲜黄色或棕黄色,并有隆起呈网状的果蒂残痕。

质脆而坚,易折断。

气微弱,味涩。

以皮厚实、色红褐者为佳。

【性味】酸涩,温,有毒。

①《药性论》:

"味酸,无毒。

"

②《滇南本草》:

"性寒,味酸涩。

"

【功用主治】涩肠,止血,驱虫。

治久泻,久痢,便血,脱肛,滑精,崩漏,带下,虫积腹痛,疥癣。

【用法与用量】内服:

煎汤,0.8~1.5钱;或入散剂。

外用:

煎水熏洗或研末调涂。

【宜忌】《本草从新》:

"能恋膈成痰,痢积未尽者,服之太早,反为害也。

"

名称:

诃子

类别:

外用药

拼音:

HEZI

拉丁:

FructusChebulae

别名:

诃黎勒、诃黎、随风子

药用部位:

成熟果实

药材性状:

本品为长圆形或卵圆形,长2~4cm,直径2~2.5cm。

表面黄棕色或暗棕色,略具光泽,有5~6条纵棱线及不规则的皱纹,基部有圆形果梗痕。

质坚实。

果肉厚0.2~0.4cm,黄棕色或黄褐色。

果核长1.5~2.5cm,直径1~1.5cm,浅黄色,粗糙,坚硬。

种子狭长纺锤形,长约1cm,直径0.2~0.4cm,种皮黄棕色,子叶2,白色,相互重叠卷旋。

无臭,味酸涩后甜。

产地:

云南、广东、广西

采收加工:

秋、冬二季果实成熟时采收。

除去杂质,晒干。

性味归经:

平;苦、酸、涩;归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

涩肠敛肺,降火利咽。

用于久泻久痢,便血脱肛,肺虚喘咳,久嗽不止,咽痛音哑。

用法用量:

内服:

煎汤,3~9g;或入丸、散。

禁忌:

暴嗽初泻,外邪未解,内有湿热实火者禁服。

肉豆蔻

(《药性论》)

【异名】迦拘勒(《本草拾遗》),豆蔻(《续传信方》),肉果(《纲目》)。

【来源】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的种子。

【药材】干燥种仁卵圆形或椭圆形,长2~3.5厘米,宽1.5~2.5厘米。

外表灰棕色至棕色,粗糙,有网状沟纹,一侧有明显的纵沟(种脊部位),宽端有浅色圆形隆起(种脐部位),狭端有暗色凹陷(合点部位)。

质坚硬。

纵切面可见表层的暗棕色的外胚乳向内伸人类白色的内胚乳,交错而成大理石样纹理。

在宽端有凹孔,其中可见干燥皱缩的胚。

气芳香而强烈,味辣而微苦。

以个大、体重、坚实、香浓者为佳。

主产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

【性味】辛,温。

①《药性论》:

"味苦辛。

"

②《海药本草》:

"味辛,温,无毒。

"

【功用主治】温中,下气,消食,固肠。

治心腹胀痛,虚泻冷痢,呕吐,宿食不消。

【用法与用量】内服:

煎汤,0.5~2钱;或入丸、散。

【宜忌】①《雷公炮炙论》:

"凡使,勿令犯铜。

"

赤石脂

【英文名】HALLOYSITUMRUBRUM

【来源】本品为硅酸盐类矿物多水高岭石族多水高岭石,主含含水硅酸铝[Al4(Si4O10)(OH)8.4H2O]。

采挖后,除去杂质。

【性状】本品为块状集合体,呈不规则的块状。

粉红色、红色至紫红色,或有红白相间的花纹。

质软,易碎,断面有的具蜡样光泽。

吸水性强。

具黏土气,味淡,嚼之无沙粒感。

【炮制】赤石脂:

除去杂质,打碎或研细粉。

煅赤石粉:

取赤石脂细粉,用醋调匀,搓条,切段,干燥,放无烟的炉火或坩锅内煅烧,煅至红透。

用时捣碎。

【性味】甘、酸、涩,温。

【归经】归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涩肠,止血,生肌敛疮。

用于久泻久痢,大便出血,崩漏带下;外治疮疡不敛,湿疹脓水浸淫。

【用法用量】9~12g。

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注意】不宜与肉桂同用。

【贮藏】置干燥处,防潮。

禹余粮

(《本经》)

【异名】太一余粮、石脑(《本经》),禹哀,太一禹余粮(《吴普本草》),白余粮(陶弘景),禹粮石(《中药志》)。

【来源】为氧化物类矿物褐铁矿的一种矿石。

【药材】为不规则的斜方块状,一般长6~10厘米,厚1~3厘米,表面淡棕色或红棕色,多凹凸不平,或覆有黄色粉末。

断面显深棕色与淡棕色相间的层次,深棕色的部分质坚硬,但可砸碎,砸碎面不整齐而光滑;浅棕色的部分质较松,用指甲可以划动,其黄色粉末极易附着他物。

有土腥气,味淡,嚼之无砂粒感。

以整齐不碎、赭褐色、断面显层纹无杂石者为佳。

部分溶于盐酸。

其溶液显铁化合物的各种特殊反应。

产河南、江苏、浙江、四川等地。

【性味】甘涩,平,

①《本经》:

"味甘,寒。

"

②《药性论》:

"味咸。

"

【功用主治】涩肠止血。

治久泻久痢,妇人崩漏带下,痔漏。

【用法与用量】内服:

煎汤,3~5钱;或入丸、散。

外用:

研末撒或调敷。

【宜忌】实证忌服,孕妇慎服。

莲子

(《本草经集注》)

【异名】藕实、水芝丹(《本经》),莲实(《尔雅》郭璞注),泽芝(《纲目》),莲蓬子(《山西中药志》)。

【来源】为睡莲科植物莲的果实或种子。

【性味】甘涩,平。

①《本经》:

"味甘,平。

"

②《本草蒙筌》:

"味甘涩,气平寒,无毒。

"

【功用主治】养心,益肾,补脾。

涩肠。

治夜寐多梦,遗精,淋浊,久痢,虚泻,妇人崩漏带下。

石莲子并能止呕、开胃,常用治噤口痢。

【用法与用量】内服:

煎汤,2~4钱;或入丸,散。

【宜忌】中满痞胀及大便燥结者,忌服。

罂粟壳

(《本草发挥》)

【异名】御米壳(《医学启源》),粟壳(《易简方》),烟斗斗、鸦片烟果果(《中药志》)。

【来源】为罂粟科植物罂粟的干燥果壳。

植物形态详"罂粟"条。

【采集】4~6月采摘果实,破开,除去种子,晒干。

【药材】干燥的果壳呈椭圆形或瓶状卵形,有时破碎成片状。

外表黄白色或浅棕色,有纵向或横向的割痕,顶端有11~12条突起的残留柱头,放射状排列,呈圆盘状。

基部有短柄。

果皮坚脆,木质。

破开后,内表面呈践黄色,微有光泽,并有十几条假隔膜,上有棕黑色小点,为种子脱落的残痕。

质轻而脆。

气清香,味微苦。

以个大、色黄白、质坚、皮厚者为佳。

【性味】酸,平。

①《医学启源》:

"味酸涩。

"

②《纲目》:

"酸涩,微寒,无毒。

"

【功用主治】敛肺止咳,涩肠,定痛。

治久咳,久泻,久痢,脱肛,便血,心腹筋骨诸痛,滑精,多尿,白带。

【用法与用量】内服:

煎汤,0.8~2钱;或入丸、散。

【宜忌】①《滇南本草》:

"初起痢疾或咳嗽忌用。

"

名称:

芡实

类别:

收涩药

拼音:

QIANSHI

拉丁:

SemenEuryales

别名:

鸡头实、鸡头、水流黄、鸡头果、苏黄、黄实、鸡嘴莲

药用部位:

成熟种仁

药材性状:

本品呈类球形,多为破粒,完整者直径5~8mm。

表面有棕红色内种皮,一端黄白色,约占全体1/3,有凹点状的种脐痕,除去内种皮显白色。

质较硬,断面白色,粉性。

无臭,味淡。

产地:

湖南、江西、安徽

采收加工:

秋末冬初采收成熟果实。

除去果皮,取出种子,洗净,再除去硬壳(外种皮),晒干。

性味归经:

平;甘、涩;归脾、肾经

功能主治:

益肾固精,健脾止泻,除湿止带。

用于梦遗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

用法用量:

内服:

煎汤,15~30g;或入丸、散,亦可适量煮粥食。

禁忌:

食滞不化者慎服,大小便不

利者禁服。

桑螵蛸

类别:

收涩药

拼音:

SANGPIAOXIAO

拉丁:

OothecaMantidis

别名:

桑蛸、螵蛸、螳螂子、螳螂蛋、螳螂壳

药用部位:

卵鞘

药材性状:

团螵蛸:

略呈圆柱形或半圆形,由多层膜状薄片叠成,长2.5~4cm,宽2~3cm。

表面浅黄褐色,上面带状隆起不明显,底面平坦或有凹沟。

体轻,质松而韧,横断面可见外层为海绵状,内层为许多放射状排列的小室,室内各有一细小椭圆形卵,深棕色,有光泽。

气微腥,味淡或微咸。

产地:

我国各地均产

采收加工:

深秋至次春采收。

除去杂质,蒸至虫卵死后,干燥。

性味归经:

平;甘、咸;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

益肾固精,缩尿,止浊。

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小便白浊。

用法用量:

内服:

煎汤,6~10g;研末,3~5g;或入丸剂。

外用:

适量,研末撒或油调敷。

禁忌:

阴虚火旺或膀胱有湿热者慎服。

名称:

山茱萸

类别:

收涩药

拼音:

SHANZHUYU

拉丁:

FructusCorni

别名:

薯枣、鸡足、山萸肉、实枣、肉枣、枣皮、萸肉、药枣

药用部位:

成熟果肉

药材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的片状或囊状,长1~1.5cm,宽0.5~1cm。

表面紫红色至紫黑色,皱缩,有光泽。

顶端有的有圆形宿萼痕,基部有果梗痕。

质柔软。

气微,味酸、涩、微苦。

产地:

浙江、安徽、陕西

采收加工:

秋末冬初果皮变红时采收果实。

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及时除去果核,干燥。

性味归经:

微温;酸、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

补益肝肾,涩精固脱。

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大汗虚脱。

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

内服:

煎汤,6~10g;或入丸、散。

禁忌:

命门火炽,肝阳上亢,

名称:

覆盆子

类别:

收涩药

拼音:

FUPENZI

拉丁:

FructusRubi

别名:

覆盆、小托盘

药用部位:

成熟果实

药材性状:

本品为聚合果,由多数小核果聚合而成,呈圆锥形,高0.6~1.3cm,直径0.5~1.2cm。

表面黄绿色或淡棕色,顶端钝圆,基部中心凹入。

宿萼棕褐色,下有果梗痕。

小果易剥落,每个小果呈半月形,背面密被灰白色茸毛,两侧有明显的网纹,腹部有突起的棱线。

体轻,质硬。

气微,味微酸涩。

产地:

浙江、福建、湖北

采收加工:

夏初果实由绿变绿黄时采收。

除去梗、叶,置沸水中略烫或略蒸,取出,干燥。

性味归经:

温;甘、酸;归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

益肾,固精,缩尿。

用于肾虚遗尿,小便频数,阳痿早泄,遗精滑精。

用法用量:

内服:

煎汤,6~12g;或入丸、散;或浸酒、熬膏。

禁忌:

肾虚火旺,小便短赤者慎服。

湿热,小便不利者禁服。

名称:

海螵蛸

类别:

收涩药

拼音:

HAIPIAOXIAO

拉丁:

EndoconchaSepiae

别名:

乌贼鱼骨、墨鱼盖

药用部位:

内壳

药材性状:

无针乌贼:

呈扁长椭圆形,中间厚,边缘薄,长9~14cm,宽2.5~3.5cm,厚约1.3cm。

背面有磁白色脊状隆起,两侧略显微红色,有不甚明显的细小疣点;腹面白色,自尾端到中部有细密波状横层纹;角质缘半透明,尾部较宽平,无骨针。

体轻,质松,易折断,断面粉质,显疏松层纹。

气微腥,味微咸。

金乌贼:

长13~23cm,宽约至6.5cm。

背面疣点明显,略呈层状排列;腹面的细密波状横层纹占全体大部分,中间有纵向浅槽;尾部角质缘渐宽,向腹面翘起,末端有1骨针,多已断落。

产地:

辽宁、江西、浙江

采收加工:

收集乌贼鱼的骨状内壳。

洗净,干燥。

性味归经:

微温;咸、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

收敛止血,涩精止带,制酸,敛疮。

用于胃痛吞酸,吐血衄血,崩漏便血,遗精滑精,赤白带下;溃疡病。

外治损伤出血,疮多脓汁。

用法用量:

内服:

煎汤,10~20g;研末,1.5~3g。

外用:

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或吹耳、鼻。

禁忌:

阴虚多热者慎服;久服易

名称:

刺猬皮

类别:

理气药

拼音:

CIWEIPI

拉丁:

Erinaceus

别名:

猥皮、仙人衣

药用部位:

药材性状:

干燥的皮呈多角形板刷状或直条状,有的边缘卷曲成筒状或盘状,长约3~4cm。

外表面密生错综交插的棘刺,刺长1.5~2cm,坚硬如针,灰白色、黄色或灰褐色不一。

在腹部的皮上多有灰褐色软毛。

皮内面灰白色或棕褐色,留有筋肉残痕。

具特殊腥臭气。

产地:

河北、江苏、山东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捉捕,于冬眠时捕获更易。

捕得后,用刀纵剖腹部,将皮剥下,翻开,撒上一层石灰,于通风处阴干。

性味归经:

平;苦;归肠、胃经;小毒

功能主治:

降气定痛,凉血止血。

用于治反胃吐食,腹痛疝气,肠风痔漏,遗精。

用法用量:

内服:

煎汤,5~10g;研末,1.5~3g;或入丸剂。

外用:

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禁忌:

孕妇禁用。

致便秘。

名称:

山楂

类别:

消食药

拼音:

SHANZHA

拉丁:

FructusCrataegi

别名:

鼠查子、山里红果、山里果子、映山红果、海红、酸查

药用部位:

成熟果实

药材性状:

本品为圆形片,皱缩不平,直径1~2.5cm,厚0.2~0.4cm。

外皮红色,具皱纹,有灰白色小斑点。

果肉深黄色至浅棕色。

,中部横切片具5粒浅黄色果核,但核多脱落而中空。

有的片上可见短而细的果梗或花萼残迹。

气微清香,味酸、微甜。

产地:

全国各地均产

采收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

切片,干燥。

性味归经:

微温;酸、甘;归脾、胃、肝经

功能主治:

消食健胃,行气散瘀。

用于肉食积滞证,胃脘账满,泻痢腹痛,淤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

用法用量:

内服:

煎汤,6~12g,或入丸、散。

外用:

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禁忌:

脾胃虚弱者慎服。

生者不宜多食。

名称:

神曲

类别:

消食药

拼音:

SHENQU

拉丁:

MassaFermentata

别名:

六神曲

药用部位:

为辣蓼等种药物另入面粉或麦麸加工而成。

药材性状:

呈方形或长方形的块状,宽约3cm,厚约1cm,外表土黄色,粗糟,质硬脆易断,断面不平,类白色,可见未被粉碎的褐色残渣和发酵厚的空洞。

有陈腐气,味苦。

产地:

全国各地均产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制作。

用鲜青蒿、鲜苍耳、鲜辣蓼各12斤,切碎;赤小豆碾末、杏仁去皮研各6斤,混合拌匀,入麦麸100斤,白面60斤,加水适量,揉成团块,压平后用稻草或麻袋覆盖,使之发酵,至外表长出黄色菌丝时取出

性味归经:

温;甘、辛;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

消食和胃。

用于饮食积滞证。

用法用量:

内服:

煎汤,10~15g,或入丸、散。

禁忌:

脾阴不足,胃火盛者慎服。

名称:

麦芽

类别:

消食药

拼音:

MAIYA

拉丁:

FructusHordeiGerminatus

别名:

麦蘖、大麦毛、大麦芽

药用部位:

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成

药材性状:

本品呈梭形,长8~12mm,直径3~4mm。

表面淡黄色,背面为外稃包围,具5脉;腹面为内稃包围。

除去内外稃后,腹面有1条纵沟;基部胚根处生出幼芽及须根,幼芽长披针状条形,长约0.5cm。

须根数条,纤细而弯曲。

质硬,断面白色,粉性。

无臭,味微甘。

产地:

全国各地均产

采收加工:

4~5月果实成熟时收获。

将麦粒用水浸泡后,保持适宜温、湿度,待幼芽长至约0.5cm时,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味归经:

平;甘;归脾、胃、肝经

功能主治:

行气消食,健脾开胃,退乳消胀。

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乳汁郁积,乳房胀痛,妇女断乳。

用法用量:

内服:

煎汤,10~15g(大剂量30~120g);或入丸、散。

禁忌:

孕妇、无积滞者慎服,妇女哺乳期禁用。

谷芽

(《纲目》)

【异名】蘖米(《别录》),谷蘖(《澹寮方》),稻蘖(《纲目》),稻芽(《中药材手册》)。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稻的成熟果实,经加工而发芽者。

植物形态详"粳米"条。

【制法】取拣净的稻谷,用水浸泡1~2天,捞出置容器中,上盖潮湿蒲包,每日淋水,保持湿润,至初生根(俗称芽)长约3~6毫米时,取出晒干。

【药材】干燥的谷芽,呈长椭圆形而扁,两端略尖,长7~9毫米,宽3~4毫米,外稃包围果实,表面黄色,坚硬,具短细毛,有脉5条。

基部有白色线形的浆片2枚,长约2毫米,其中由一个浆片的内侧伸出1~3条淡黄色弯曲的须根(初生根)。

剥去外稃,内含白米1粒,质坚,断面白色,有粉性。

气无,味微甘。

以粒饱满、均匀、色黄、无杂质者为佳。

全国产稻区均有生产,而以南方早稻谷加工的谷芽为好。

华北地区习惯以禾本科植物粟的颖果,发芽后作谷芽用。

【性味】甘,温。

①《纲目》:

"甘,温,无毒。

"

②《本草经疏》:

"味苦,无毒。

"

【功用主治】健脾开胃,和中消食。

治宿食不化,胀满,泄泻,不思饮食。

【用法与用量】内服:

煎汤,3~5钱。

名称:

莱菔子

类别:

消食药

拼音:

LAIFUZI

拉丁:

SemenRaphani

别名:

萝卜子

药用部位:

种子

药材性状:

本品呈类卵圆形或椭圆形,稍扁,长2.5~4mm,宽2~3mm。

表面黄棕色、红棕色或灰棕色。

一端有深棕色圆形种脐,一侧有数条纵沟。

种皮薄而脆,子叶2,黄白色,有油性。

无臭,味淡、微苦辛。

产地:

全国各地均产

采收加工:

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

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

性味归经:

平;辛、甘;归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

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用于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

用法用量:

内服:

煎汤,6~12g,或入丸、散。

宜炒后打碎用。

外用:

适量,研末调敷。

禁忌:

中气虚弱者慎服。

鸡内金

类别:

消食药

拼音:

JINEIJIN

拉丁:

EndotheliumCorneumGigeriaeGalli

别名:

鸡肫内黄皮、鸡肫皮、鸡黄皮、鸡食皮、鸡合子、鸡中金、化石胆、化骨胆

药用部位:

砂囊内壁

药材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卷片,厚约2mm。

表面黄色、黄绿色或黄褐色,薄而半透明,具明显的条状皱纹。

质脆,易碎,断面角质样,有光泽。

气微腥,味微苦。

产地:

全国各地均产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

杀鸡后,取出鸡肫,立即剥下内壁,洗净,干燥。

性味归经:

平;甘;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

消食健胃,涩精止遗。

用于食积不消,呕吐泻痢,小儿疳积,遗精、遗尿。

用法用量:

内服:

煎汤,3~9g;研末,1.5~3g;或入丸、散。

外用:

适量,研末调敷或生贴。

禁忌:

脾虚无积滞者慎服。

名称:

大黄

类别:

泻下药

拼音:

DAHUANG

拉丁:

RadixetRhizomaRhei

别名:

黄良、火参、将军、锦纹大黄、川军、峻

药用部位:

根及根茎

药材性状:

本品呈类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状,长3~17cm,直径3~10cm。

除尽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异型维管束)散在,残留的外皮棕褐色,多具绳孔及粗皱纹。

质坚实,有的中心稍松软,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形成层环明显,无星点。

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

栽培要点:

喜冷凉的高山区气候,耐寒,一般栽培在海拔14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

宜选择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用种子繁殖,也可用子芽繁殖。

产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