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 第1章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43261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3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819 第1章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1819 第1章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1819 第1章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1819 第1章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1819 第1章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819 第1章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docx

《1819 第1章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19 第1章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819 第1章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docx

1819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

学习目标

知识概览

1.概述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重点)

2.阐述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验证及分离定律。

(重、难点)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难点)

[自主预习·探新知]

一、豌豆做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和操作方法

1.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填表]

品种特点

相应优势

自花传粉和闭花受粉。

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

实验结果可靠,容易分析

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且能稳定遗传

实验结果易于观察和分析

2.杂交实验的一般操作方法[填图]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实验过程[填表]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假说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③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遗传图解[填图]

3.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1)模拟内容[填表]

用具或操作

模拟对象或过程

甲、乙两个小桶

雌、雄生殖器官

小桶内的彩球

雌、雄配子

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

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2)操作步骤

―→―→―→―→

三、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及分离定律

1.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1)方法:

测交,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2)过程[填图]

2.分离定律[填图]

[基础自测]

1.判断对错

(1)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  )

(2)豌豆的高茎与粗茎是一对相对性状。

(  )

(3)性状分离是子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  )

(4)孟德尔为了验证假说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  )

提示:

(1)× 豌豆为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故去雄操作应在开花前进行。

(2)× 相对性状是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粗茎是两种性状。

(3)× 性状分离是指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一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4)× 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来验证其假说是否正确。

2.以下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导学号:

77782019】

A.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B.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C.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D.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同时出现的现象

D [测交的本质是用隐性纯合子与待测个体杂交,因此测交后代可能是杂合子也有可能是纯合子;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亲本的性状称显性性状,没有表现出来的亲本的性状称隐性性状;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

3.下列关于分离现象假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生殖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C.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B [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因此生殖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单存在的。

受精时,雌雄配子是随机结合的。

]

[合作探究·攻重难]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背景材料]

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一对相对性状,仔细观察下列实验过程图解,回答相关问题:

[思考交流]

1.上图是人工异花传粉的实验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是什么?

应该在开花前还是开花后进行?

目的是什么?

(2)步骤②是什么?

操作前后都要进行套袋处理,目的是什么?

(3)该杂交实验中,母本和父本分别是哪种豌豆?

提示:

(1)步骤①是去雄;应该在开花前(花蕾期)进行;目的是防止自花受粉。

(2)步骤②是人工授粉;套袋的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3)该杂交实验中,高茎豌豆为母本,矮茎豌豆为父本。

2.上图中的种子种下去长成的植株性状表现是高茎还是矮茎?

父本、母本性状互换后的种子呢?

像这样子一代所显现出来的性状,孟德尔将其命名为什么性状?

提示:

高茎;高茎;显性性状。

3.F1自交后代的性状表现如何?

孟德尔将这种现象称为什么?

提示:

F1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同时出现高茎显性性状和矮茎隐性性状,孟德尔将这种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4.若F2共获得20株豌豆,矮茎个体一定是5株吗?

说明原因。

提示:

不一定。

样本数量太少,不一定完全符合3∶1分离比,孟德尔实验中的比例是在实验材料足够多的情况下得出的。

5.用豌豆作遗传实验材料优点有哪些?

提示:

(1)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为纯种。

(2)具有许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归纳总结]

1.相关概念

(1)性状:

生物所表现出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2)相对性状:

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隐性性状: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F1中表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F1中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2.相对性状中显隐性判断(设A、B为一对相对性状)

(1)定义法(杂交法)

①若A×B―→A,则A为显性,B为隐性。

②若A×B―→B,则B为显性,A为隐性。

③若A×B―→既有A,又有B,则无法判断显隐性,只能采用自交法。

(2)自交法

①若A既有A,又有B,则A为显性,B为隐性。

②若B既有A,又有B,则B为显性,A为隐性。

(3)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占3/4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猫的蓝眼和白毛

B.棉花的细绒和长绒

C.兔的身高和体重

D.豌豆花位置的叶腋和茎顶

【技巧点拨】 相对性状的判断技巧

判断相对性状时,必须抓住“两个相同”和“一个不同”:

两个相同: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

一个不同:

不同表现类型。

D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猫的蓝眼和白毛、棉花的细绒和长绒、兔的身高和体重均不属于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豌豆花位置的叶腋和茎顶属于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属于相对性状。

]

 玉米的紫粒和黄粒是一对相对性状。

某一品系X为黄粒玉米,若自花传粉,后代全为黄粒;若接受另一品系Y紫粒玉米的花粉,后代既有黄粒,也有紫粒。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紫粒是显性性状

B.黄粒是显性性状

C.品系X是杂种

D.品系Y是纯种

A [品系X自花传粉后代全为黄粒,说明品系X是纯种;接受品系Y紫粒玉米花粉,后代有黄粒和紫粒,说明紫粒为显性性状,黄粒为隐性性状,品系Y是杂种。

]

[活学活用]

1.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导学号:

77782019】

A.水稻的早熟和高产

B.狗的卷毛与猪的直毛

C.小麦的抗病和易感病

D.蚕豆的高茎与豌豆的矮茎

C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水稻的早熟和晚熟、高产和低产才是相对性状;狗的卷毛与狗的直毛、猪的直毛与猪的卷毛是相对性状;小麦的抗病和易感病是一对相对性状,蚕豆与豌豆是不同种生物。

]

2.大豆的高茎和矮茎为一对相对性状。

下列四组杂交组合中,能确定显隐性关系的是(  )

A.高茎×高茎→高茎

B.高茎×高茎→301株高茎+101株矮茎

C.矮茎×矮茎→矮茎

D.高茎×矮茎→98株高茎+107株矮茎

B [性状相同的两个个体杂交,若后代出现了新性状,则该新性状即为隐性性状,若没有出现新性状,则不能判断显隐性。

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若后代只有一种性状,则表现出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若后代有两种表现型,则不能判断显隐性。

]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背景材料]

在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孟德尔选择了子叶颜色这一对相对性状,其中豌豆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

下面是孟德尔用纯合亲本杂交得到的子一代(F1)自交,实验结果如下:

[思考交流]

1.图中Y、y两种雄配子的数目是否相等?

雄配子Y与雌配子Y数目是否相等?

提示:

Y、y两种雄配子的数目是相等的;但是由于雄配子要多于雌配子,所以雄配子Y要远多于雌配子Y。

2.表中①②③的遗传因子组成和性状表现分别是怎样的?

提示:

①和②均为Yy,表现为黄色子叶;③为yy,表现为绿色子叶。

3.F2代中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的比例分别是多少?

F2代的子叶黄色豌豆中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比例又分别是多少?

提示:

F2代中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比例分别是1/2和1/2,F2代的子叶黄色豌豆中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比例分别是1/3和2/3。

4.F2要出现3∶1的分离比,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

提示:

(1)F1形成两种配子的数目是相等的,且它们的生活力是一样的;

(2)F1的两种配子的结合机会是相等的;(3)F2的各种遗传因子组合的个体成活率是相等的。

5.通过测交实验的结果可证实以下哪些内容?

为什么?

①F1产生了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②F1是杂合子;③F1是纯合子;④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了分离。

提示:

①②④ 因为隐性个体所产生的配子中的遗传因子为隐性,它不会影响F1产生的配子中所含遗传因子的表达,所以测交后代决定于F1所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

6.杂交、自交和测交在遗传中各有不同的用途,请分析以下遗传问题:

(1)已知豌豆豆荚的绿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如何来确定二者的显隐性关系?

(2)已知豌豆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现有一株高茎豌豆,如何鉴定该高茎豌豆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提示:

(1)用纯合的绿豆荚豌豆和纯合的黄豆荚豌豆杂交,子一代显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2)让该高茎豌豆自交,若后代全为高茎豌豆,则该豌豆是纯合子,若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该豌豆是杂合子。

[归纳总结]

1.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的相关数量关系

(1)F1(Dd)的配子种类和比例:

2种(D、d),1∶1。

(2)F2的遗传因子组成种类和比例:

3种(DD、Dd、dd),1∶2∶1。

(3)F2的性状种类和比例:

2种(显性、隐性),3∶1。

(4)F1的测交后代遗传因子组成种类和比例:

2种(Dd、dd),1∶1。

(5)F1的测交后代性状种类和比例:

2种(显性、隐性),1∶1。

2.交配类型

方式

含义

表示式

杂交

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生物个体间相互交配的方式

AA×aa

Aa×AA

自交

雌雄同体的生物同一个体上的雌雄配子结合(通常也指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生物个体间相互交配)的方式

AA×AA

Aa×Aa

aa×aa

测交

显性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Aa×aa

正交与

反交

若甲(♀)×乙(♂)为正交,则乙(♀)×甲(♂)为反交,正、反交是相对而言的

正交:

甲(♀)×乙(♂)

反交:

乙(♀)×甲(♂)

3.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

(1)测交法(已知显、隐性性状):

待测个体×隐性纯合子

(2)自交法(已知或未知显、隐性性状):

待测个体自交

当待测个体为动物时,常采用测交法;当待测个体为植物时,测交法、自交法均可采用,但自交法较简便。

(3)鉴定纯合子、杂合子还可以用花粉鉴定法

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颜色。

如果花粉有两种,且比例为1∶1,则被鉴定亲本为杂合子;如果花粉只有一种,则被鉴定的亲本为纯合子。

易错提醒:

关于纯合子与杂合子判断的两点提醒

(1)应用测交法的前提是性状的显隐性已知,否则只能应用自交法。

(2)对于植物常采用自交法,因为自交法更简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