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第二单元 第6讲 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31823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 第二单元 第6讲 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 第二单元 第6讲 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 第二单元 第6讲 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 第二单元 第6讲 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 第二单元 第6讲 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 第二单元 第6讲 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docx

《高考地理 第二单元 第6讲 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 第二单元 第6讲 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 第二单元 第6讲 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docx

高考地理第二单元第6讲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第6讲 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考试内容

选考要求

核心素养

1.地球的内部圈层

①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各层的特点

②岩石圈的范围

b

a

综合思维:

地球内部结构分析;岩石类型及特征分析判断地质循环图的分析。

2.地球的外部圏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及特点

b

3.地壳的物质组成

①地壳的物质组成

②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③三大类岩石及其成因

a

b

b

4.地壳的物质循环

三大类岩石之间及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图示

c

一、地球的结构

1.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2)两个界面:

A莫霍面,B古登堡面。

(3)三个圈层:

圈层名称

特征

①地壳

由岩石构成的固体外壳;大陆地壳厚,海洋地壳薄

②地幔

上层地幔

固态,上地幔顶部存在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下层地幔

③地核

C外核

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D内核

呈固态

【深度思考1】 地壳和岩石圈有什么区别?

提示 虽然岩石圈和地壳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但其范围不同,岩石圈不仅包括全部地壳,还包括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2.地球的外部圈层

(1)a为大气圈:

包裹地球的气体层,从地表至2000~3000千米的高空。

(2)c为水圈:

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

(3)b为生物圈:

分布于地壳、大气圈和水圈中的生物世界。

二、地壳的物质组成

1.矿物:

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者化合物,有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基本存在形式。

2.岩石

(1)概念:

岩石圈(地壳)中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体积较大的固态集合体。

(2)三大类岩石成因及常见岩石:

 

类型

成因

常见岩石

侵入岩

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成为岩石

花岗岩

喷出岩

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岩石

流纹岩、安山岩和玄武岩

沉积岩

裸露于地表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产生的碎屑物质经过漫长的岁月,沉积、固结为岩石

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变质岩

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产生变化,导致岩石原先的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而形成

片麻岩

大理岩

石英岩

板岩

三、地壳的物质循环

1.地质循环

(1)动力:

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产生的热能。

(2)影响:

岩石圈的诞生与消亡,大地的沧桑巨变及地壳物质形态的持续转化。

2.岩石转化

(1)岩石类型:

A喷出岩,B侵入岩,C变质岩,D沉积岩。

(2)地质作用:

形成A、B的作用为冷却凝固,形成C的为变质作用,形成D的为外力作用,各类岩石形成新岩浆的作用是重熔再生。

【深度思考2】 地壳物质循环中岩石都可以直接转化吗?

提示 不可以。

三大类岩石在地质循环过程中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但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喷出或侵入地壳冷凝而成,因此沉积岩和变质岩不能直接转化成岩浆岩,必须经过高温高压的岩浆才能转化。

考点一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组成特点

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内部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具体分析如图表所示:

圈层

名称

不连续面

深度

(千米)

地震波的

速度变化

特点

地壳

莫霍面

 

古登

堡面

平均17

 

2900

纵波和横

波速度明

显加快

 

纵波速度突然下降,

横波消失

①固体外壳;②厚度最小,其中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地幔

上地幔

①固态,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物质处于熔融状态;②温度、压力、密度增大

下地幔

呈熔融状态

地核

外核

固态,压力、密度很大

内核

点拨 软流层又称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一般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

(1)~

(2)题。

(1)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

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

C.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D.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

(2)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包括地壳和地幔 ②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 ③位于软流层以上 ④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甚至缺失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 A、B、C分别为大气圈、生物圈和水圈,是地球的外部圈层;D、F、G为地球内部的地壳、地幔和地核。

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D和E。

答案 

(1)C 

(2)B

地球内外圈层的识别方法

(1)“记准顺序”:

外部的圈层中,大气圈在上,水圈在下,生物圈不单独占有空间,而是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

内部圈层即“两面三层”,“两面”即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三层”即地壳、地幔、地核。

如上题中A、B、C为外部圈层,D、F、G为内部圈层。

(2)“掌握数据”:

读图时要结合一些相应的数据去判断,如岩石圈的厚度为100~110千米,莫霍面的深度是地面下平均17千米处,古登堡面指地面下约2900千米处,12千米为对流层的平均厚度,50~55千米为平流层的上界等。

素养 综合思维: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分析

组成下图所示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

A.地表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D.地幔

解析 在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此处是岩浆的发源地。

答案 D

考点二 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及三大岩石的特点

1.地壳物质不断以各种岩石相互转化的形式进行循环,其过程和岩石特征如下图表所示:

2.常见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类型

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岩浆岩

①侵入岩质地坚硬,常用作建筑材料,如花岗岩板材

②喷出岩形态各异,常可作为观赏石材,如玄武岩制作的盆景

③岩浆岩经过了高温冷凝,富含多种金属矿物

沉积岩

①石灰岩是最常见的建筑材料之一,也是重要的化学生产原料,如水泥生产、钢铁生产和玻璃生产等

②沉积岩中富含非金属矿产,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变质岩

①大理岩是由石灰岩经高温高压变质而成,质地坚硬,是重要的建筑及装饰板材

②板岩是页岩经高压变质而成,也是重要的建材

③石英岩是重要的建材和化工原料

④许多变质岩本身就是重要的金属矿物

读岩层相互关系图(图中①②③④为沉积岩,⑤⑥为岩浆岩),完成

(1)~

(2)题。

(1)图中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

A.④③②①⑥⑤B.④③②①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D.⑤⑥④③②①

(2)若①为石灰岩,则在①与⑥之间的结合部位容易形成(  )

A.花岗岩B.页岩

C.大理岩D.玄武岩

解析 第

(1)题,本题通过岩层的空间形态的组合,考查岩石形成的新老顺序。

一般情况下,岩石埋藏越深,大范围的保存越完整,其形成年代越久远。

按照先下后上,先完整后断续的原理,A项正确。

(2)题,本题主要考查变质岩的原因。

⑥为岩浆侵入形成的侵入型岩浆岩,与之相接触的石灰岩在岩浆活动所提供的高温、高压环境下,易变质形成大理岩。

答案 

(1)A 

(2)C

四个关系判断岩层新老

1.岩层上下关系

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2.岩浆岩与沉积岩的关系

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侵入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3.变质岩与周围岩石的关系

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4.与海岭的远近关系

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

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素养 综合思维:

岩石特征分析判断

(2018·4月浙江选考)某中学背山面河。

该校组织学生开展野外采集岩石标本的实践活动。

一组学生上山在基岩上打了2块岩石标本,另一组学生去河床捡了2块岩石标本。

下图为学生们采集的岩石标本,经地理老师鉴定有砂砾岩、页岩、石灰岩和花岗岩。

完成

(1)~

(2)题。

(1)4块岩石标本,属于岩浆岩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从基岩上打来的岩石标本,成因是(  )

A.岩浆侵入B.海洋中溶解物化学沉积

C.岩浆喷出D.碎屑物沉积并固结成岩

解析 第

(1)题,读图分析可知,①岩石具有层理构造,而且颗粒较细,属于页岩,③岩石的组成颗粒较大,属于砂砾岩,②岩石为致密的块状构造,应该为石灰岩,④岩石应该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故选D。

(2)题,从基岩上打来的岩石标本棱角较为明显,应该对应①和③,由上题分析可知,①和③属于页岩和砂砾岩,属于沉积岩,沉积岩主要是由于碎屑物沉积并固结成岩而来,故选D。

答案 

(1)D 

(2)D

 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

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是展示地壳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过程的图形。

类型多种多样,但都是说明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之间的循环关系。

常见图示有两种:

以地质剖面图为背景的循环示意图和以关联图为背景的示意图。

结合实际景观地貌分析应用物质循环示意图的知识是常见的命题形式,选择题是常见的题型。

[典图示例]

获取信息

本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可以得到如下信息:

①表示形成沉积岩的固结成岩作用,②表示形成变质岩的变质作用,③表示形成岩浆岩的冷却凝固作用,④表示形成岩浆的重熔再生作用,⑤表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

解读信息

(1)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岩浆指向外的箭头一定指向岩浆岩。

图中③形成了两类岩浆岩。

(2)岩浆岩和变质岩能转化成沉积岩,岩浆岩和沉积岩能转化成变质岩。

(3)沉积岩和变质岩均不能转化成岩浆岩。

(4)各类岩石受地壳运动影响,经高温、高压作用,在地壳深处经重熔再生作用又可以重新转化为岩浆。

[类图通法]

1.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技巧

(1)巧用岩浆

岩浆是地壳物质循环的出发点和归宿。

有些示意图是较为单一的单向循环图,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浆。

(2)巧用箭头

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

①岩浆:

三进一出。

②岩浆岩:

一进三出。

③变质岩和沉积岩:

二进二出。

(3)巧用辅助性信息

①沉积物。

各种岩石均可以转化为沉积物,是通过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将岩石转化为沉积物。

沉积物只能转化为沉积岩,是通过外力作用(固结成岩作用)实现的。

②化石和岩层。

含有化石或有层理特征(地层)的岩石为沉积岩,形成的地质作用是外力作用。

由沉积岩发出的箭头指向的另一种岩石,是变质岩,该箭头是变质作用。

2.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的读图流程

第一步:

判定岩浆和三大类岩石

三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

第二步:

判读箭头的地理含义

(1)指向岩浆岩的箭头表示冷却凝固作用;

(2)指向沉积岩的箭头表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

(3)指向变质岩的箭头表示变质作用;

(4)指向岩浆的箭头表示重熔再生作用。

第三步:

结合题目具体要求,解决实际问题

常见题目往往结合某一具体岩石构成的景观命题,或涉及某一具体地点地形、地貌、地质状况,要求对其成因进行分析,或分析某种地貌对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

[学以致用]

考法一 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判读

1.(2016·江苏地理,21)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双选)

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

A.①指化学沉积作用B.②指搬运作用

C.③指成岩作用D.④指火山喷发作用

解析 结合图示可知,①指向沉积岩且在此过程中有离子参与到水圈中,应为化学沉积作用;③由变质岩指向土壤、沉积物,应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②由土壤、沉积物指向沉积岩,应为固结成岩作用;④由岩浆指向大气圈,应为火山喷发的火山灰进入大气圈的过程。

答案 AD

考法二 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与环节

2.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

读图,回答

(1)~

(2)题。

(1)花岗岩的形成过程属于(  )

A.①B.③C.④D.⑤

(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

A.Ⅰ—①B.Ⅱ—③

C.Ⅲ—⑤D.Ⅰ—⑥

解析 第

(1)题,根据地壳物质循环规律,结合图,可知②代表重熔再生作用,③代表岩浆冷凝作用,④代表地壳运动,⑤代表变质作用,花岗岩的形成过程属于岩浆冷凝作用。

(2)题,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是古生物的遗体保留在沉积环境中,经过长期的外力作用而形成的。

答案 

(1)B 

(2)A

限时规范专练

(时间:

4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

本题有20个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地球圈层结构局部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地球不同圈层结构),完成1~2题。

1.有关①②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圈层属于内部圈层

B.②圈层密度最大

C.②③圈层属于外部圈层

D.③圈层厚度有8~18km

2.铺路、建楼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来源于(  )

A.①B.②

C.③D.①②③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①表示岩石圈,②表示水圈,③表示大气圈。

①表示岩石圈,密度最大,B错误;②③圈层属于外部圈层,C正确,A错误;③圈层厚度大于18km,D错误。

第2题,铺路、建楼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来源于地球表面的岩石,主要来源于岩石圈。

答案 1.C 2.A

(2016年4月浙江选考)和田玉分布于昆仑山,是由大理岩与岩浆接触形成的玉石,其中产于山上原生矿处的称为山料,产于河床中磨圆程度好的称为籽料。

完成3~4题。

3.和田玉属于(  )

A.侵入岩B.沉积岩C.变质岩D.喷出岩

4.导致和田玉籽料磨圆程度好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接触变质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D.流水搬运作用

解析 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岩石之间的物质转换。

由材料可知,和田玉是由大理岩与岩浆接触,高温引起变质作用形成的。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的影响。

由材料可知,和田玉籽料产于河床中,主要受流水作用;流水的搬运作用使玉石与其他物质相互摩擦,磨圆程度好,故其主要受流水搬运作用的影响。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答案 3.C 4.D

到长白山天池边上的游人会发现这样一种石头:

遍身气孔,看上去满目疮痍,入水不沉,这就是著名的长白山浮石。

下图为王娟同学拍摄的天池自然风光及天池周边“浮石”图片。

据此完成5~6题。

5.长白山天池形成源于(  )

A.火山活动B.溶洞塌陷

C.地壳下陷D.岩石崩塌

6.关于“浮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浮石”中能找到动植物化石

B.“浮石”孔隙源于外力侵蚀

C.“浮石”与大理岩岩性相同

D.“浮石”源于岩浆喷发

解析 第5题,长白山天池是火山湖。

第6题,火山口附近的岩浆岩遍身气孔,为喷出型玄武岩(浮石是火山喷发的岩浆在空中凝固后胶结成密度较小的石块);含有动植物化石的是沉积岩;岩浆岩源于内力作用;大理岩是变质岩。

答案 5.A 6.D

地球上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成因。

读图回答7~8题。

7.有关图中字母所示内容,正确的是(  )

A.a是外力作用B.b是冷却凝固

C.c是变质作用D.d是高温熔化

8.关于图中数字代表内容,正确的是(  )

A.①是沉积岩,板岩属于数字①代表的岩石

B.②是岩浆岩,玄武岩属于数字②代表的岩石

C.①是岩浆岩,花岗岩属于数字①代表的岩石

D.②是沉积岩,石灰岩属于数字②代表的岩石

解析 第7题,a是岩浆冷却凝固,b是重熔再生,c是变质作用,d是外力作用。

第8题,岩浆冷却凝固形成②岩浆岩,侵入岩以花岗岩为代表,喷出岩以玄武岩为代表;三大类岩石受外力作用都可变成①沉积岩;板岩是变质岩。

答案 7.C 8.B

厦门鼓浪屿是以日光岩、笔架山、升旗山等由自然地貌变化而形成的冈峦起伏的山地景观为主体的自然形态,汇集了不同类型的建筑等人工形态的景观综合体。

2017年7月在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鼓浪屿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鼓浪屿的日光岩是典型的花岗岩风化景观,花岗岩属于岩浆岩。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9~10题。

9.形成日光岩风景的岩石是图中的(  )

A.甲B.乙C.丙D.丁

10.日光岩的形成过程是(  )

A.岩浆侵入—地壳上升—风化堆积

B.岩浆喷发—地壳上升—风化侵蚀

C.岩浆喷发—地壳下降—风化堆积

D.岩浆侵入—地壳上升—风化侵蚀

解析 第9题,由题干可知日光岩是典型的花岗岩风化景观。

根据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关系,可以确定图中甲是变质岩,乙是沉积岩,丙是岩浆岩,丁是岩浆,花岗岩是岩浆岩的一种。

选C。

第10题,花岗岩是侵入岩,形成于地表以下;现在日光岩出露地表,说明其经过地壳的上升运动;花岗岩出露地表后被风化侵蚀,形成日光岩景观。

选D。

答案 9.C 10.D

11.读图,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

A.喷出岩B.侵入岩

C.沉积岩D.变质岩

解析 组成该山体的岩石是火山岩,在地球表层受外力作用可转化为沉积岩。

答案 C

12.下列对地貌旅游资源所构成的岩石类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火山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花岗岩

B.丹霞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流纹岩

C.岩溶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可溶性的沉积岩

D.球状风化形成的山石景观的岩石构成是砂岩

解析 火山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喷出型岩浆岩,而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由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种地貌形态是丹霞地貌景观;岩溶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可溶性沉积岩;球状风化形成的山石景观的岩石是花岗岩。

答案 C

13.读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数字表示地球内部圈层)。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震主要发生在④圈层

B.岩浆出现在③圈层

C.①圈层表示岩石圈

D.②圈层表示地幔

解析 地震主要发生在地壳,即地震主要发生在①圈层,故A、C选项错误;一般认为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②圈层指的是地幔,故岩浆出现在②圈层,B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答案 D

(2017年11月浙江选考)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

完成第14题。

14.按成因分类,乙处岩石属于(  )

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

解析 按图例所示,乙处岩石为片麻岩,其按成因分类为变质岩。

正确答案为D。

答案 D

15.2018年5月26日,我国宣布在松辽盆地成功实施深度为7018米的大陆科学钻探工程。

此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钻探到(  )

A.地壳B.地幔C.内核D.外核

解析 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3km,而此次钻探只有7千米多,远小于地壳平均厚度,故只能钻探到地壳。

答案 A

下左图为美国西部的波浪谷景观照片。

波浪谷是一种红色砂岩地貌,因砂岩上的纹路像波浪而得名。

这种地貌是在较干旱的气候条件下,由红色碎屑岩沉积而形成。

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16~18题。

16.煤炭资源的形成和右图中的哪一类地理事物的形成有关(  )

A.甲B.乙C.丙D.丁

17.组成波浪谷的岩石按其类型应为右图中的(  )

A.甲 B.乙C.丙D.丁

18.左图中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及其对应右图中的序号为(  )

A.冷却凝固 ①B.冰川侵蚀 ③

C.外力作用 ②D.变质作用 ④

解析 第16题,根据箭头方向,沉积物形成的乙是沉积岩,煤炭资源的形成是在沉积环境中形成的。

和右图中的乙地理事物的形成有关,B对。

丁只能形成一种物质,丁是岩浆,丙是岩浆岩。

甲是变质岩。

岩浆、岩浆岩、变质岩与煤的形成无关,A、C、D错。

第17题组成波浪谷的岩石是红色砂岩,按其类型应为右图中的乙类岩石,B对。

第18题,根据材料,这种地貌是在较干旱的气候条件下沉积而形成,图中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外力作用。

其对应右图中的序号为②,箭头指向沉积物、沉积岩,C对。

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序号是①,A错。

冰川侵蚀是外力作用,③是高温熔化,B错。

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序号是④,D错。

答案 16.B 17.B 18.C

下图为某地区岩层地质剖面图(图中①②③④为沉积岩,⑤⑥为岩浆岩),读图完成19~20题。

19.图中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

A.④③②①⑥⑤B.④③②①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D.⑤⑥④③②①

20.⑤与⑥之间的结合部位可能形成(  )

A.花岗岩B.片麻岩

C.大理岩D.玄武岩

解析 第19题,分析可知,岩层①②③④具有层理构造,为沉积岩。

先形成的在下面,后形成的在上面,故其形成的先后顺序为④③②①;岩浆岩⑥侵入到④③②①岩层中,故形成较晚;岩浆岩⑤又侵入到岩浆岩⑥中,故岩浆岩⑤形成晚于⑥,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第20题,岩浆岩⑥先形成,岩浆岩⑤侵入到⑥中,使原来的花岗岩变质成片麻岩。

故B正确。

答案 19.A 20.B

二、非选择题:

本题有2个题,共40分。

21.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分)

材料一 某年青海省玉树县(96.7°E.33.1°N)发生里氏7.1级地震,震源深度约33千米。

材料二 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

(1)为探测莫霍面的情况,在下列四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最迟从莫霍面传来地震波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玉树B.成都C.上海D.北京

(2)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我们要了解青海省地球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________,其研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地壳厚度线圈中,0千米表示________(面),根据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可以推断出,玉树地震的震源(地震发生的地方)位于________(地壳、地幔或地核)。

解析 第

(1)题,地壳厚度不均,高山、高原较厚,平原、盆地较薄,四地中玉树由于地处青藏高原,地壳最厚。

(2)题,利用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了解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征。

第(3)题,由地球内部圈层知识可知,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从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地壳厚度总体由东向西增大,由此可推断出玉树的地壳厚度要大于33干米,所以说玉树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

答案 

(1)A 

(2)地震波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 (3)莫霍面 地壳

22.读“地壳物质循环简图”,回答问题。

(20分)

(1)图中字母表示的岩石是: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图中字母表示的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分别是:

H________、I________、J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