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美国战略》第六章 第五节 美国对中国的气象地理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29560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与美国战略》第六章 第五节 美国对中国的气象地理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国与美国战略》第六章 第五节 美国对中国的气象地理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国与美国战略》第六章 第五节 美国对中国的气象地理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国与美国战略》第六章 第五节 美国对中国的气象地理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国与美国战略》第六章 第五节 美国对中国的气象地理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与美国战略》第六章 第五节 美国对中国的气象地理战.docx

《《中国与美国战略》第六章 第五节 美国对中国的气象地理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与美国战略》第六章 第五节 美国对中国的气象地理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与美国战略》第六章 第五节 美国对中国的气象地理战.docx

《中国与美国战略》第六章第五节美国对中国的气象地理战

《中国与美国战略》第六章第五节美国对中国的气象地理战

第五节美国对中国的气象地理战

薛建中

  气象地理战是继核武器之后人类战争手段的又一次革命,它借助于现代地理、物理和气象科学的发展,利用自然地理与气象变化的特点规律,在关键节点介入人工技术,从而诱发地理与气象运动的剧烈超常变化,制造类似自然因素的灾害,对敌方造成巨大破坏的作战方式。

气象地理战的特点,一是手段隐蔽,难以防范;二是以小博大,破坏力巨大;三是技术复杂,难以精确控制。

  一、气象地理战的类型及其发展历史

  气象地理战分为气象战、磁场战、地质构造战。

  1、气象战

  气象战是指通过向近地大气层中施放化学物质而影响或改变大气环流,使相应区域的天气异常,引起降水猛增,导致洪水泛滥;或导致降水减少、严重干旱;或反季节出现风霜雨雪和雾霾;或造成高空臭氧层空洞,对地面造成辐射伤害。

  气象战的手段有以下几种:

一是人造雾霾,就是利用发烟剂、烟火剂的燃烧效应,将特种催化剂气化分散形成合适粒径大小和分布的凝结核;凝结核在空气中潮解吸湿后形成浓密的悬浮微水滴、微颗粒物。

现在科学家又研究出利用超声波造雾霾,就是利用高频电子电路,使电能转化为超高频超声波,在水中形成局部超高温、超高压,从而撕裂水的张力,形成微米级雾霾状水滴。

二是人工驱雾,通过播撒制冷剂使雾气凝结成小水滴降落到地面上,一般使用的制冷剂为液氮和干冰。

也可用人工造风的办法驱雾,但是这只能是小范围的,且效果不会太明显。

三是人工降雨,它主要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向云中播撒水滴、盐粉或溶液滴、碘化银或固体二氧化碳(即干冰)等催化剂,使云滴或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

除此之外,现在人工降雨的办法很多,如向微颗粒云中喷洒0.04毫米以上的大颗粒水滴,促进云中微颗粒水滴碰撞增大形成降雨;利用冷催化剂使云层中过冷水滴凝结成冰,一方面形成凝结核促使降雨,一方面由冷水滴凝结时施放的热量促使云体膨胀,吸纳更多潮湿气流,增大降雨量。

四是人工冰雪雹霜,通过向云层中撒播冷凝剂,使云层中迅速形成大量冰晶颗粒,最终降落地面形成冰雪雹霜,阻滞地面行动或破坏设备设施。

五是人工飓风,通过向飓风云区撒播碘化银、发烟弹或者其他催化剂,干扰飓风云区的气流运动方向,将飓风引向敌方或加大飓风强度,对敌方造成巨大破坏。

  2、磁场战

  磁场战是通过向电离层、磁层和地球周围宇宙空间发射不同频率的无线电波、离子束,或爆炸电磁炸弹产生强磁爆,在离子和中子成分上改变环境因素,造成局部磁场异常,从而引发天然地震或对各种无线电、光学设备和有生力量造成重大影响或损伤。

地磁场是生物保持生理平衡的重要因素,生命体的各种代谢、分泌、机能转换都受地磁场的影响。

它的改变,可能造成地磁场极性转换,带来难以估量的灾难性后果,同时影响生物磁场的平衡失调,破坏生命体的生理机能。

随着人类电磁技术研究的深入发展,磁场战越来越成为军事斗争领域一类重要的作战手段。

目前磁场战的主要手段有以下几种:

一是核爆,利用核爆产生的强磁辐射进行破坏杀伤。

二是电磁弹,利用高能炸药爆炸瞬间产生的局部强磁场破坏敌方的电子通讯设备,使敌方现代作战指挥系统失灵。

三是高频射电,通过在地面某一点或多点上以迴旋振荡加热的形式,把高能离子流沿当地的地磁力线,以一定的频率发射出去,产生不同高度和特性的等离子体。

这种等离子体,就等于电磁信号的天然屏障,既可以用来堵塞、干扰和破坏敌人的通讯,保护己方通讯,也可以在太空形成等离子团——高电离化的空气云,把它投向敌方的飞机、导弹、卫星等目标,会使目标在巨大的超重压差和惯性影响下销毁。

整个过程只需0.1秒。

四是低频射电,利用极低频射电的电磁辐射可以控制人脑。

将低频射电射向电离层,由高空自然电离层反射后作用于地球,这种反射后的低频波束可以穿透地面,在此波束辐射范围内的人或动物的内脏和大脑将被破坏,从而丧失作战能力。

经过适当控制的能量波束甚至可以控制人的大脑思维,使人失去意识或接受支配行动指令。

  3、地质构造战

  地质构造战是指利用敌方所处地方自然地质构造的弱点和缺陷,在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层)和水圈(海洋)的关键部位通过爆炸诱发地震、滑坡、崩塌、山洪、海啸,给敌方造成巨大破坏。

受地壳运动的影响,各陆地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断层、火山、裂谷、地下空洞,这些地质弱点极其脆弱,在这些地质弱点附近稍施加一定的外力因素,就可能导致毁灭性的地质灾难。

地质构造战能对相应区域内的设施、人员、装备形成毁灭性的打击,并且一旦地质弱点被引爆,其灾难性后果完全不受人类控制,将以其最大的破坏力呈现在人类面前。

地质构造战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在地质弱点进行高能爆破,破坏地质结构,引发地层断层发生连锁反应,形成地震。

二是利用暴雨、冰雪等侵彻松软脆弱的山体,引发巨大山洪、泥石流、崩岸、溃坝等灾难;三是利用爆破或人工地震引爆火山,对火山周围形成毁灭性打击。

四是利用人工技术制造地震。

这一技术是当前最为稳密、技术含量最高、破坏效能最高、最为可怕的地震武器。

这一技术又分为多种:

一种是利用特拉斯效应制造地震。

这一技术始于20世纪初,著名的交流电发明者特斯拉(Tesla)在1912年特斯拉提出:

“若把物体的振动和地球的谐振频率正确地结合起来,在几个星期内,就可以造成地动山摇、地面升降。

”1935年,特斯拉在其实验室打了一个深井,并在井内下了钢套管。

然后,向井内输入不同频率的振动,在特定的频率时,地面突然发生强烈的振动,并造成了周围房屋的倒塌。

这种小输入强输出的超级传输效应称为特斯拉效应,是地球物理武器的关键。

第二种是利用微波照射地壳板块,在局部形成高能聚集,引起地壳板块变动,造成地震。

第三种是通过向大气电离层施放高频射电,引起电离层、地磁层变化,天然地震能引起电离层和磁层的变化,反之由高频射电激发引起电离层和磁层的变化,也会导致天然地震。

  以上只是对气象地理战技术粗略的介绍,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多的现代高精尖科技手段被运用于气象地理战中。

作为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美国,除已公布的科技手段外,还有多少处在严格保密之下的新型科技手段正在进行军事领域的开发研究,我们尚不得而知。

然而就世界各国掌握的信息来看,美国是最早也是最先进的进行气象地理战的国家。

  二、美国气象地理战的研究应用

  美国气象地理战的研究应用由来已久。

1940年底,美国政府开始实施代号为“凤凰”的控制天气计划,该计划是特斯拉理论的深入发展,从人工制造雷电扩展到控制各种天气变化。

二战中,1943年9月,美军为了掩护第5集团军在意大利半岛向西海岸推进,利用飞机进行人工降雾,制造了一条长5公里、高1.6公里的雾障区。

美军还曾利用人工驱雾方法,成功保障战机起降作战。

二战结束后的50年代,美国军方就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气象控制比原子弹还重要”的观点。

为此在艾森豪威尔任总统期间,美国在佛罗里达州坦帕湾空军基地建立了“麦金莱气候实验室”,开发气象武器。

该实验室有多个全气候实验室,用人工技术手段模拟全球20多种气候环境进行研究。

其中的“雨实验室”能模拟每小时降水量达15英寸的暴雨,并能形成降雪和结冰天气模型;其“风实验室”,能在3分钟内形成速度达30米/秒的飓风;其“气温实验室”可以形成从80摄氏度迅速降至零下40摄氏度的实验;其“雷(电)实验室”可以在转瞬间从晴空万里、微风和煦过渡到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的天气模型;其“沙漠实验室”有大量高能量射灯,能模拟撒哈拉沙漠近百摄氏度的沙地地面高温。

其最大的实验室“海洋实验室”,可以模拟多种纬度的风力和多种深度条件下的海洋环境。

此外,“麦金莱气候实验室”还可以试验和检验多种气象环境武器的战场效果,可以对现行武器装备进行多种复杂恶劣环境下的适应性和战斗性能检测。

“麦金莱气候实验室”自成立以来进行了陆、海、空军及海军陆战队至少400余架次的各类飞机和近百个导弹系统、近3000多种军事装备的气候条件适应性研究,为改良和提高武器装备性能取得了大量而丰富的科学实验数据,对美军各种现代化武器装备的研究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1966年,美军实施代号为“波普艾计划”的行动,开始将“麦金莱气候实验室”开发的气象武器用于越战。

为了切断越南游击队的后勤保障,美军用了将近7年的时间,在胡志明小道使用碘化银和降雨催化弹实施人工降雨,给越南游击队的后勤补给造成很大困难。

“波普艾计划”制造的大量暴雨和洪水,造成越南局部地区洪水泛滥,桥梁、水坝、道路和村庄被毁,使越南遭受重大损失。

1970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某地实施人工增雨,会造成周围地区雨量的减少。

美军利用这个发现,实施了针对古巴的“蓝色尼罗河”的气象战,在古巴周边国家实施人工降雨,使这些国家发生洪灾,受之影响临近的古巴却出现了反常的持续干旱。

后来,苏联多次派遣专家到古巴进行人工降雨,才帮助古巴克服了干旱。

海湾战争于1991年1月17日打响前,负责全球空中气象情报搜集的美国空军气象局向海湾地区派出了一支由500人组成的气象部队,成为最先部署海湾地区的美军部队之一。

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美国空军首次使用不受天气影响的新型卫星制导炸弹,获得很大成功。

2001年10月美国防部降低防务威胁局组织海军、空军、能源部和工业界专家,利用两个月时间突击研制温压弹,12月14日通过了试验验证,并成功应用于阿富汗战场。

  随着现代气象地理科学的发展,美军将越来越多的尖端技术手段用于气象地理战的研究实验,为此美国专门制订和实施了大量的气象地理战计划。

据美国媒体披露的信息,美国空军曾于冷战结束后拟订21世纪气象战规划——“2025年全范围控制计划”,力图通过气象战确保美国在世界军事领域的领先地位。

美军投资进行的气象地理战研究项目达数十个,包括制造地震的“阿耳戈斯计划”;人工控制闪电,减少云层间的放电,增加云层和地面雷场之间放电频率的“天火计划”;制造飓风的“烈风计划”;在飓风周围实施人工降雨,以此来改变暴风雨方向的“暴风雨计划”等等。

20世纪80年代,美军收集、整编了全球上千个机场的气象资料,并定期修正,为美军未来实施气象战建立数据库。

目前,美军各种气象战的技术手段已日臻完善,其中威胁和破坏范围较大的一些气象战项目主要有以下几个:

  1、“高频主动极光研究项目”HAARP计划

  HAARP是美国战略防御计划局、海军、空军等部门与美国国家科研机构及有关大学联合开展的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综合军事研发项目。

1994年由美国空军和海军资助、伊斯特兰主持的“高频主动极光研究项目”HAARP计划试验基地,落户阿拉斯加半岛的加科纳。

此计划是利用高频射电干扰北极高空电离层,影响极地大气环流,从而影响世界各地的气候变化。

高频主动极光研究项目(HAARP)由360个发电机发出360万瓦功率的强大电磁脉冲信号,另有180根奇特的高塔和天线杆排列组成相控阵天线群,通过调整天线发射微波的相位,将180个天线发射的微波聚集成一个波束,聚束能量达到每平方厘米1瓦,这样强大的能量可以轻而易举地破坏高空电离层结构,从而对全球大气产生巨大的影响。

HAARP项目试验成功,不仅可以用来干扰无线电通信和无线电定位装置,造成航天器、导弹、飞机和地面控制系统的电子装置瘫痪,而且还会给电网、石油和天然气管道制造事故,甚至会对地球物理、地质和生物造成全球规模的、不可逆转的毁灭性破坏。

由HAARP激发起电离层和磁层的变化,也会导致天然地震。

伊斯特兰和美国军方对HAARP项目的真实目的讳莫如深。

起初公开辩解说,该项目是利用大功率高频波改变高空区域电离层结构,进而修补臭氧层空洞。

后来,又改称是为了改善无线电联络,探索新的核潜艇通信方式。

然而,在美国五角大楼的秘密报告中,其军事用途却是“给美军潜艇提供先进、便捷的通信系统,侦察敌人的地下核试验情况、追踪超低空飞行的巡航导弹及敌方战机,利用高频波摧毁敌人的通信系统,改变特定区域的气象,使敌人在极其恶劣的气象条件下无法采取任何反击行动……”2007年12月14日,西班牙《起义报》刊出长篇报道——《气象战:

警惕美国的军事试验》,这才揭开了美军实施气象战的这一危险计划。

文章指出:

美国空军在阿拉斯加半岛设立“高频主动极光研究项目”(HAARP),此项研究正是试图影响地球的电离层。

当电离层被破坏时,太阳辐射会发生变化,进而会破坏地球的能量平衡,导致地球气候环境的异常。

假如美国能在敌方区域制造出强烈的台风和龙卷风,就意味着地球特定区域的气象被人为改变了,实现了“使敌人面临极其恶劣的气象条件,甚至无法采取任何反击行动”的目的。

2008年HAARP发射功率已由3.6兆瓦增至10兆瓦,相当于世界最大商用电台的20万倍。

从军事角度看,HAARP就是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可以破坏全球农业和生态系统。

该基地引起许多国家的猜疑和恐慌。

  目前,美国计划或已经在格陵兰岛建设另一座类似HAARP系统的设施,其输出功率是HAARP系统的3倍,而阿拉斯加和格陵兰正好就是目前美国战略预警系统两个超大型预警雷达的所在地。

也就是说,这两个位置正好是设置导弹防御墙的最佳位置。

一旦这两个系统正式运转,或再增加一个系统,则美国的北部战略导弹防御阵地将建设就绪。

到那时,世界的战略平衡将荡然无存。

  2、南极计划

  美国的南极计划主要是通过控制南极,在南极地区建立美国的气象战研究、实验和作战基地,使美军可以通过同时干扰南北两极的大气环流,实现美国控制全球气象环境,具备在全球任意一点发动气象地理战攻击的能力。

美军对战略和作战手段的研究具有非凡的超前意识,早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美国就意识到了南极在军事上的重要性。

1839年海军上校查尔斯·威克率第一支美国海军探险队进入南极水域。

1929年,美国海军上将理查德E·比拉德在小美国岛建立第一个海军基地,开始对南极大陆腹地展开探险。

二战结束后,比拉德上将悄悄实施了“跳高行动”,对南极的全部海岸线进行了测绘。

1948年,美国海军指挥官费恩·罗尼实施代号为“深冻I”号行动,对南极大陆1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实施拍照,为未来的科考行动选择合适的登陆地点。

1959年艾森豪威尔总统秘密指示美国国防部,在南极设立常年有人的“科考站”,对保证美国在南极大陆的外交政策与国家安全利益至关重要!

《南极公约》规定任何国家都不得在南极大陆驻军。

因此,驻南极的美军以国民警卫队为旗号,并将指挥权归属到美国科学基金会的科考项目——极地办公室的旗下,但美国南极活动相当一部分还是由美军实施。

南极地区是影响地球气候的一个重要地区。

地球南北极地仿佛是两个环闭的磁源,控制着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它又是全球气象要素的重要发源地,世界各地的大气环流和气候变迁,都与南北两极的气象要素变化有关。

在宇宙场、地磁场和环闭地磁场的相互作用下,南北两极构成的环闭磁场时刻在发生着频繁的变化,这必然使全球的大气环流产生相应的变化。

因此,这里便成了美军观察和研制气象武器的极佳实验场所。

加上美国靠近北极的阿拉斯加州的HAARP系统,美军掌握了地球南北两极的气象要素发源地,意味着美军掌握了全球气象变幻的命门。

目前世界各国只要是有相应实力的国家都不肯放弃对南北两极的科考研究,其目的都少不了对全球气象变化规律的研究与控制,但是在这些团队中介入最高、技术最先进、最全面的还是美国。

以美国的霸权思维,美国在南北两极到底进行了多少令人发指的气象实验,对全球气候产生过怎样的影响,不好定论,但是美国在南极的活动值得全球关注,特别是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3、人工引导飓风计划

  美国大陆经常遭受来自大西洋飓风的破坏,美军正是看到了飓风的巨大破坏作风,而着手于对人工引导飓风的研究实验。

1947年2月开始试验引导飓风,在当年10月10日在加勒比海热带风暴外围雨带上播撒干冰,由于技术不成熟、操作失当而引火烧身,使原本正在远离美国大陆的飓风突然转头向西行进,并在佐治亚州和南卡罗来纳州登陆,在当地造成巨大损失。

1955年美国气象局成立飓风研究课题(NationalHurricaneResearchProject,NHRP),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1961年9月中旬NHRP和美国海军合作,通过向飓风Esther眼壁和外围播撒大量碘化银进行实验,部分验证了研究结果。

1962年,美国政府启动了“暴风激荡”(Stormfury)计划,尝试对飓风进行播云来减弱其强度。

1963年8月利用飓风Beulah进行实验。

1964年美国操控一场名为“Flora”的4级飓风袭击了古巴,导致数千人死亡。

1974年10月,美国利用人工影响的方法将一台风引向洪都拉斯,使中美洲国家损失高达千万美元,人员伤亡逾万人。

1976年,美国又利用人工控制台风、改变台风风向的技术,将即将在美国登陆的强台风引向洪都拉斯、委内瑞拉、古巴等中南美洲国家,给这些地区造成了上千亿美元和数十万人员的伤亡。

美国操控飓风的行为受到古巴等国际社会的指控。

即便在美国国内,美军研究控制飓风的播云实验也受到谴责。

美国在南达科他州长期开展播云实验,而1972年6月9日的山洪暴发,致使拉皮特城256人丧生,随之而来的官司把播云者置于尴尬的境地。

特别是1973年“停车场”行动被披露之后,全美甚至全世界都为此感到震惊,播云技术从此背负上了坏名声。

有人认为,播云者将天气资源据为己有,是资本家的阴谋;甚至还有些人认为,播云、农药喷洒,甚至飞机高空飞行凝结的尾迹,都是由政府操纵的化学喷洒作业,其目的是进行恐怖的种族大清洗,比如美国一家网站就在宣扬:

“播云将杀死所有人”。

美军的气象武器研究遭到世界多数国家的强烈质疑和反对。

在国际社会呼吁下,1976年10月10日,联合国明确提出“禁止军事上或者任何其它敌对性利用环境改造”条约。

然而美军在1977年又为气象战的专项研究投入了280万美元。

当年,美国迫于国际社会压力,签订了一项国际条约,承诺不再将人工影响天气的手段用于军事目的。

1978年10月5日,联合国“禁止军事上或者任何其它敌对性利用环境改造”条约正式生效。

1979年,联合国通过了禁止一切涉及环境与气候试验的法案。

美国政府被迫于1979年中止了所有相关试验,1983年美国“暴风激荡”(Stormfury)计划正式叫停。

从1962年至1983年长达21年的时间里“暴风激荡”Stormfury计划追踪过超过15个飓风,并对4个飓风尝试云种播撒试验,留下很多宝贵的观测资料,期间美国专门从事这项技术研究的高级专业人士已经达到了数百人的宠大团队。

此后,美国以政府名义进行的气象实验停止,但是美国的气象武器研究与实验从未停止过,而是转入公司以民用的名义继续从事气象实验研究。

  1976年,俄罗斯的“克格勃”就发明了人造风暴的技术,用以暗中突然改变某一地区的气候。

“人造风暴”是通过强烈电磁流发射频率3—30兆赫的声波,声波在绕地球传播的过程中与大气产生摩擦从而产生风暴。

这种风暴可以人为控制地点。

80年代末,这一技术被出售给其他国家,相信美国早已通过各种渠道掌握了这一技术。

美国的“高频主动极光研究项目”(HAARP)计划正好可用于此项目的研究。

1994年6月,伊斯塔兰供职的“大西洋里克菲尔德公司”,将公司“高频主动极光研究项目”(HAARP)计划所有的专利技术及合同,转卖给了一家名为“洛菲尔”的神秘公司。

“洛菲尔”公司专门与美国中央情报局、美国海空军做生意,年合同额高达18亿美元。

这家公司立即对伊斯特兰委以重任,让他全面主持“高频主动极光研究项目”(HAARP)计划。

美国其他的气象地理战计划也以各种名义转入其他一些与美国中央情报局关系密切或由其支持的一些公司,继续进行秘密研究实验。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美国利用超级计算机对人工操控飓风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可以想象,美军对操控飓风的技术研究已经达到了日瑧成熟的地步。

美军1998年完成的一份研究报告对未来的气象战争做出如下描述:

“采用气象控制技术后的战场气候,将被美军无人驾驶的隐型飞机搅得异常恶劣。

这些飞机在云层中播散一种黑色的碳灰微粒,能够加剧局部地区的风暴……”在2010年的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会议上,地球工程师吹嘘自己的能力,可以加热超过400平方英里的大气层。

据航天专家MarkMcCandlish透露,加热部分的大气层,可以创造人工的高压和低压系统,从而给这些机构实际掌握驾驭风暴的能力。

  4、大型计算机模拟技术

  美国是世界高性能计算机重要的研发中心,其大型超级超速计算机技术在全球领先。

虽然2014年中国的“天河二号”计算机运算速度排名世界第一,但是据2013年统计的数字显示,全世界10台最快最先进的超能计算机中,美国有5台,占50%。

美国利用高能算机对侦察所得数据在超大型计算机中建模,并加载天文、气象、地理、水文等实时检测数据,研究气象地理战的手段和方法。

最近由美国主导美日欧合作实施的“先进数字化4D全息地球”项目,利用了多国的资金与人力、技术,构建了整个地球动静态结合的数字化模型。

在这个项目中,日欧作为合作者只能利用到其中的地表实时地图和气象功能,至于将整个地壳都数字化,其军事应用只有美国一家。

尔后是利用计算机模型来制定攻击方案,并在计算机上模拟攻击过程,进行攻击效果评估。

最后是利用计算机模型,实施攻击。

可以通过计算机控制的电极,沿着地质板块或地壳裂缝的走向定向往地壳内注入能量,在地壳深处的地质弱点诱发变动,导致地壳发生剧烈变化。

也可通过计算机控制的高频射电改变电离层结构,从而扰动地磁场,使地磁方向和强度发生变动,加上因此导致的大气压力变化,使地壳发生变动,诱发地震,也可以用计算机系统研究模拟台风、飓风。

  三、美国对中国的气象地理战攻击

  美国为了达到其遏制中国、战胜中国并最终灭亡中国的目的,对中国的算计可谓无处不用其极,阴损毒辣到极点。

美国凭借其在气象地理战上尖端的技术研究成果,近些年来频频向中国发动气象地理战攻击。

美国对中国发动气象地理战是早有预谋、早有安排的。

中国大陆近些年来频频发生的莫名其妙的“自然灾害”极有可能就是美国对中国发动的气象地理战。

  1、美国以各种手段窃取中国的气象地理资料

  为了对中国发动气象地理战,美国可谓煞费苦心,近百年来,美国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获取中国大陆的气象地理资料。

气象地理资料是重要的国家机密,是影响国计民生、国家安全、军事战略的重要因素。

古往今来,将气象地理要素用于战争的战例比比皆是,《孙子兵法》中强调作战的“天时地利人合”是对气象地理要素作用最精准的阐述。

在现代化立体战争中,气象地理要素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战争中要充分利用气象地理要素,首先是掌握交战区域的气象地理资料。

因此,交战前的侦察情报工作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就是获取作战区域的气象地理资料。

美国窃取中国气象地理资料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非法测绘和矫正

  近百年来,西方列强为了霸占掠夺中国,曾很早就着手搜集中国的气象地理资料,为其侵华战争做准备。

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中国国门洞开,许多外国机构、人员进入中国开展探险、测绘活动,掌握了中国大量的气象、水文、地理、矿产资源等数据资料,使中国大量的资源财富遭到掠夺。

美日等西方列强经过一百多年对中国的气象地理侦察,获取了大量详实细致的中国气象地理资料,对中国气象地理资料掌握的精准程度甚至远远超过当时的国人。

在上世纪全面抗战开始之前,日本就曾派出大批人员到中国随意从事测绘并校正地图工作,以致于日本侵华时使用的军用地图竟然比中国军队自己的地图还要精确得多,连地表的一棵树、一间房都标注得清清楚楚,在地图上还能找到当地人都不知道的一些小路。

当年八路军与日军作战时所缴获的日军作战地图往往成为指挥作战的宝贝。

日本战败后,美国从日本手中获取了大量的中国气象、水文、地理、资源数据资料。

外国情报机构对中国的气象地理侦测活动直到解放战争胜利、中国共产党掌握国家政权以后才得到根本遏制,但是美国将新生的社会主义中国视作不共戴天的敌人,美国对中国的气象地理侦察活动始终没有停止。

日本侵华时,由于没能深入中国腹地,其所掌握的中国气象地理资料并不全面,随着中国西部建设的发展、两弹研制,美军的U-2等高空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