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学整合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2867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经济学整合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旅游经济学整合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旅游经济学整合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旅游经济学整合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旅游经济学整合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旅游经济学整合教案.docx

《旅游经济学整合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经济学整合教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旅游经济学整合教案.docx

旅游经济学整合教案

《旅游经济学》

第一章旅游活动与旅游经济活动

1.机会成本:

当把一定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些产品生产上最大的收益就是这种产品生产的机会成本。

2.理性经济人:

作为经济决策的主体都是充满理性的,即所有追求的目标都是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具体来所就是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要素所有者追求收入最大化;政府追求目标决策最优化。

3.生产可能性边界:

在既定的经济制度、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各种产品最大产量的组合,又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

4.边际成本:

边际效用,消费商品或劳务的一定数量中最后增加或减少的那一单位商品或劳务所感觉到的满足程度的变化。

5.边际效益: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消费商品数量的增加,人们从消费中得到的总效用在开始的时候不断增加,逐渐达到最大值,然后又逐渐减少。

6.循环流量图:

见笔记本。

7.微观经济学:

以个体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以及单个产品市场)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经济变量如何决定。

主要内容包括:

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和成本理论、厂商均衡理论、收入分配理论,以及福利经济学和一般政策分析。

8.宏观经济学:

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及其相互关系。

总体经济问题包括经济波动、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等。

9.旅游经济学研究对象:

a.旅游经济学研究范围是旅游活动中的经济现象;

b.旅游经济现象中的主要矛盾是旅游客源地需求与旅游目的地供给的矛盾;

c.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经济运行中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以及经济规律。

10.实证分析:

分析经济现象“是什么”的方法,也就是对客观事物的状况及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的事实性陈述的分析;

11.规范分析:

分析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方法,也就是对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的分析。

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对价值判断的取舍不同。

第二章旅游客源地旅游需求与预测

1.旅游客源地:

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和社会经济能力,能够向旅游目的地提供一定数量旅游者的地区或国家。

特征:

a.旅游渐成为一种社会时尚或人们需要中的一部分;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在逐步增加;

c.一定时期内产生的旅游者人次较多或出游率较高。

2.旅游客源地在旅游经济活动中的地位:

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是旅游经济运行的两极,前者是旅游需求方,后者是旅游供给方,二者通过旅游市场联系起来,形成供需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旅游客源地是需求产生的源泉,是推动旅游经济运行的源动力。

旅游客源地在旅游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a.客源地旅游者的需要是目的地旅游产品供给的前提条件;

b.客源地旅游需求的规模会对目的地旅游经济产生直接影响;

c.客源地旅游需求的特点会对目的地旅游供给结构产生影响;

d.旅游客源地旅游企业对目的地旅游经济产生影响。

旅游客源地的共同特征:

a.旅游渐成一种社会时尚或人们生活需要中的一部分;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在逐步增加;

c.一定时期内产生的旅游者人次较多或出游率较高。

3.旅游空间测量模型

空间距离递减规律:

假定其他要素不变,只考虑空间距离,I.II.III级市场。

短板:

a.级划分依据;b.只考虑空间距离单一因素。

矩阵模型(两个因素:

市场占有率、市场增长率)

幼童

明星

瘦狗

金牛

缺点:

过度依赖历史数据,新的景区、把握客源市场分布困难

吸引力模型(多变量:

客源地人口规模、可支配收入、出行距离、闲暇时间…)

4.思考:

韩国为什么能够超过日本成为我国最大客源国呢

a.文化相近:

儒家文化、佛教文化

b.商务旅行比重大

c.在华留学生多

d.中日关系恶化

5.旅游需要:

当人处于旅游缺乏状态时而出现的个体对旅游愉悦行为的自动平衡倾向和择取倾向。

旅游动机欲望:

由旅游需要所催发、受社会观念和规范所影响、直接规定具体旅游行为的内在动力源泉。

旅游需求:

具有一定支付能力和闲暇时间的人们在一定时期内,愿意按照一定的旅游价格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

旅游需求类型:

怎样把潜在旅游需求变为有效旅游需求呢

a.购买能力

b.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社会福利待遇等

c.购买欲望

d.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有效市场营销等

旅游需求类型

类型特点

有效或现实的旅游需求

旅游产品购买能力+旅游产品购买欲望

受抑制的旅游需求

潜在:

购买力或时间

不足:

延缓,主客观原因

无需求

旅游需要、欲望不足

替代需求

旅游活动被替代为另一种旅游活动

转移需求

目的地转移

旅游需求产生的条件:

客观条件:

可自由支配收入、闲暇时间

主观条件:

旅游动机

外出旅行选择的方式:

a.出行方式;b.出行目的;c.出行距离;

d.目的地选择;e.消费水平;f.停留时间

闲暇时间:

a.出行地域范围;b.旅游消费效用;

c.旅游产业结构;d.旅游需求集中度—假日经济质量

旅游动机理论:

a.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b.期望理论

c.推拉理论—逃避需求理论;d.满溢—补偿理论

旅游需求的主要特征:

a.指向性;b.整体性;c.敏感性;d.多样性

6.

(1)旅游需求量与旅游产品价格之间的关系

需求定理: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旅游需求与其产品价格或反向关系。

即旅游产品价格上升,旅游需求量下降;…下降,…上升。

因旅游产品自身的价格变化而引起的产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需求量的变动。

由于旅游产品自身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称为需求的变动。

(2)旅游需求量与可自由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

旅游产品需求量与可自由支配收入之间是呈正向变化关系。

正常产品:

需求的变动与旅游消费者的收入同方向变化(小包团、私人定制)

低档产品:

需求的变动与旅游消费者的收入反方向变化(购物团)

(3)旅游需求量与闲暇时间的关系

闲暇时间同旅游需求量之间呈正向变化的关系。

旅游需求规律可概括为: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旅游需求量与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多少呈正向关系,而同旅游产品价格呈反向关系。

7.弹性:

某一物品的需求量对该物品价格的反应程度。

旅游产品需求价格弹性=该物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百分比/该物品的价格变化百分比

⏹旅游需求价格弹性是指旅游需求量随旅游产品价格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的关系。

⏹旅游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是指用来测定旅游需求随旅游产品价格变化而变化的程度的尺度。

⏹点弹性公式弧弹性公式

|EP|>1

富有弹性

旅游需求价格弹性较大(旅游产品价格较小的变化会引起旅游需求量较大幅度的变化)

|EP|<1

缺乏弹性

旅游需求价格弹性较小(旅游产品价格的一定比例的变化只能引起旅游产品需求量更小比例的变化)

|EP|=1

单一弹性

旅游需求价格弹性适中(旅游产品价格与旅游需求量呈现同一比例变化)

旅游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与总收入的关系

旅游需求价格弹性

价格变动

需求变动

总收入变动

EP大于1

上升

下降

下降更多

上升更多

下降

上升

EP小于1

上升

下降

下降较少

上升教少

上升

下降

EP等于1

上升

下降

同比例下降

同比例上升

不变

不变

形成旅游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小不同的主要原因

(1)不同旅游产品对旅游者的重要程度不同

(2)不同旅游产品的替代程度不同

(3)旅游者对价格变化反应的时间长短不同

(4)某项产品在总产品价格中所占比重不同

旅游需求收入弹性是指旅游需求量随着消费者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变化而相应变化的关系。

旅游需求收入弹性系数是测定旅游需求量受可自由支配收入变化影响程度的尺度。

旅游需求收入点弹性的公式:

其值分别大于1,小于1,等于1。

Ei=[(Q2-Q1)/Q1]/[(i2-i1)/i1]

 

Ei>1,表明某种旅游产品的需求量受可支配收入影响程度较大,人们的可自由支配收入若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旅游需求量将发生更大程度的变化。

旅游需求曲线比较平缓。

Ei<1,表明某种旅游产品的需求受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影响较小,可支配收入发生一定变化,旅游需求量将会发生较小程度的变化。

需求曲线比较陡峭。

旅游需求交叉价格弹性与弹性系数

指一种旅游产品价格的变化对另一种旅游产品需求所产生的影响,而测定这种影响程度的尺度称为旅游需求交叉弹性系数。

旅游需求交叉弹性点弹性旅游需求交叉弹性弧弹性

A.若两种旅游产品之间呈替代关系,则旅游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为正数。

表明一种旅游产品价格的提高会使另一种旅游产品的需求增加,增加的数值越大,说明替代程度越高或竞争程度越高。

B.若两种旅游产品这间呈互补关系,则旅游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为负数。

表明一种旅游产品价格的提高会使另一种旅游产品的需求减少,减少的数值越大,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越高。

C.若两种旅游产品均是独立的,互不相关,则其交叉弹性系数为零。

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

(1)客源国(地区)方面的因素

a.客源国(地区)经济状况与发展趋势

b.政府对国民旅游的政策和态度

c.客源国(地区)人口统计状况

(2)目的地国家(地区)方面的因素

旅游供给状况、物价水平、政府政策、居民态度

(3)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互动因素

距离因素、货币汇率、政治因素、技术因素

旅游需求测量指标

a.旅游人次;b.旅游者人次;c.一日游人次;d.游客人天数;e.旅游支出

旅游需求的定性分析方法

(1)营销人员意见综合法

(2)游客意向调查法

(3)专家意见法

旅游需求的定量分析方法

(1)时间序列分析法

移动平均法、加权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

(2)因果关系分析法

趋势推测法(一元线性回归法)

概念:

在两个变量之间的数值中寻找建立直线趋势方程,再根据自变量的变化来预测因变量的变动趋势和水平的方法。

第三章旅游目的地供给与承载力

1.旅游目的地:

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其他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即旅游地

类型:

观光游览型、休闲度假型、康体娱乐型

基本特征:

游客吸引力

形成条件:

旅游资源、基础设施、旅游设施

2.演化阶段:

探索—游客稀少且分散,旅游地原生态环境体现:

旅游供给非常少且无组织

参与—游客缓慢增长,当地的旅游供给增多且以利益而经营

发展—游客数量迅速增长,旅游市场基本形成,旅游投资增多

巩固—游客增长率下降,游客总量上升,社区居民出现反感

停滞—旅游承载力最大化,可能引发社会文化问题,游客数量最大化

衰弱/复苏

3.旅游产品概念:

供给角度:

旅游经营者凭借旅游吸引物、交通运输设施和旅游设施向游客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旅游活动需要的全部服务。

需求角度:

游客花费一定的费用、时间和精力所换取的一次旅游活动的经历或体验。

特性:

综合性、易波动性、不可转移性、不可存储性、生产与消费同一性、所有权的排他性

目的地旅游供给的主要内容:

基本旅游供给+保障性旅游供给=内容

基本旅游供给:

a.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社会旅游资源

b.旅游设施:

交通运输设施、食宿接待设施、游览娱乐设施、旅游购物设施

c.旅游服务:

商业性旅游服务、非商业性旅游服务

d.基础设施:

公用事业设施、现代社会生活基本设施

目的地旅游供给的特点:

多样性、关联性、相对稳定性

4.旅游供给规律:

即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旅游目的地在一定时期内愿意并且有能力向旅游市提供的旅游产品的数量随着旅游产品的价格涨落而增减。

可见,旅游供给量与旅游产品之间是呈正向的变化关系。

5.旅游供给弹性系数测算的结果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a旅游供给弹性系数大于1,即Es>1,表明旅游供给是富有弹性的。

弹性系数越大,表示旅游供给弹性越大。

这时,旅游产品价格一定幅度的变化会引起旅游供给量更大幅度的变化。

b旅游供给弹性系数小于1,即0

C旅游供给弹性系数等于1,即Es=1,说明旅游产品价格一定幅度的变化会引起旅游供给量以同一幅度变化。

少见。

D当Es=0,旅游供给完全无弹性

5.影响目的地旅游供给的因素:

(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三)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对发展旅游业的态度和政策

a税收政策;b财政补贴和贷款利率;c利用外资政策;d土地利用政策

(四)自然历史条件

(五)旅游承载力

6、旅游资源开发是指为发挥、提高和改善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而从事的开拓、建设性经济技术活动。

目标:

通过进入市场,实现其经济效益和促进资源所在地区居民收入的提高。

旅游资源开发价值的评估

(一)资源本身的评价

(二)开发利用可行性分析

(三)客源市场分析

7、旅游资源开发应遵循的原则

(一)科学开发、合理保护、永续利用;

(二)突出独特性;

(三)讲求经济效益;

8、旅游产品开发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解决和提高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进入性

(二)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

(三)旅游资源开发计划、设计、建设或整修

(四)建设景区管理机构,培训专业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

(五)制定、实施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措施

9.旅游承载力:

旅游资源所在地在接待游客时既不会造成破坏性后果(包括资源和自然环境在内),又不会导致游客旅游体验质量下降所能承受的游客数量。

自然承载力、社会承载力、心理承载力、生态承载力

旅游地日承载能力=旅游地可供浏览使用的面积/游客人均使用标准*循环系数

循环系数=每日开放时间/平均浏览时间

10.可行性研究在对投资项目的技术、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周密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对拟建项目和建设方案作出经济效果评价,确定是否可行的研究

内容:

(1)建设项目所在地评价

(2)市场需求量研究

(3)竞争者分析

(4)投资规模、建设内容、所需投资资金;

(5)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和还款能力

第四章旅游供求关系与调节

1.旅游经济活动:

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以旅游主体的移动为核心所引起的旅游主体与旅游客体、旅游媒介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所反映出的经济关系。

2.旅游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关系:

a.两者的同一性—旅游供需双方供处于旅游经济活动这个统一体之中;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平衡;

b.两者的对立性—旅游供需之间的失衡就是对立性的表现。

3.旅游供求矛盾的主要表现:

总量上的矛盾;空间上的矛盾;时间上的矛盾;结构上的矛盾。

4.旅游供求关系的均衡:

见书85-89

旅游供求均衡:

当旅游供求量与旅游需求量达到一致时的市场状态,它是旅游经济活动中有效配置资源的最佳结果,也是旅游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5.旅游价格是游客为满足其旅游活动的需要所购买的旅游产品的价值表现。

6.旅游价格的决定因素

a.旅游产品价值量决定了旅游供给价格;

b.旅游市场对旅游产品价值的认知决定了旅游需求价格;

c.旅游市场竞争决定了成交价格。

7.旅游价格制定的目标

(1)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

(2)以反映产品质量为目标;

(3)以维持或提高市场占有率为目标;

(4)以符合市场行情为目标;

(5)以有助于市场其他推销因素为目标。

8.旅游价格制定策略

(1)新产品定价策略:

撇脂定价策略、渗透定价策略、满意定价策略

(2)心理定价策略:

(3)产品线定价策略

9.旅游价格的实现

旅游差价影响因素:

时间、地点、其他原因。

旅游差价形式:

地区差价、季节差价、批零差价、质量差价。

旅游优惠价形式:

同业优惠价、销售量优惠价、老客户优惠价。

差价与优惠价的区别:

a.旅游差价是价值规律的运用,差价的基础是价值,以价格之差来调节旅游供求关系;旅游优惠价也是以供求关系为基础,但更着重于业务甚至私人关系;

b.旅游差价是旅游供给者规定的公开价格见诸广告和宣传品中;旅游优惠价或是由所属组织规定,或是由旅游供给者自定,但并不公之于众;

c.旅游差价仅是价格上的差别,而旅游优惠价除价格上的优惠外,还有其他…

10.旅游市场竞争的目标

a.争夺游客;b.争夺旅游中间商;c.提高旅游市场占有率

11.旅游市场竞争的主要策略

a.价格竞争策略

b.非价格竞争策略

(1)高质量策略

(2)促销策略(3)引导需求策略

12.调控职能:

促进职能、协调职能、决策职能、控制职能、组织职能。

13.调控内容:

指引方向、完善市场、服务企业、处理关系。

14.旅游经济宏观调控的手段

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1)旅游涉外饭店的星级管理制度。

(2)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制度。

(3)旅游服务质量分等级管理制度。

(4)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制度等。

c.计划(规划)手段

d.行政手段

(1)宣传促销

(2)信息服务

(3)简化办事手续

第五章旅游消费结构与优化

1.旅游消费是指人们通过购买旅游产品来满足个人发展和享受需求的行为与活动。

性质:

个人性、精神性、高层次性。

2.旅游消费的特点:

a.旅游消费是综合性的消费;b.旅游消费是一种以劳务为主的消费;

c.旅游消费与旅游产品生产的同一性;d.旅游消费的不可重复性;

e.旅游消费是弹性较大的消费

3.旅游消费在旅游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a.旅游消费是旅游需求的实现和满足,并促发新的旅游需求和旅游产品生产。

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中,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

b.旅游消费是旅游产品的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也是对旅游产品的最终检验,产品在消费中才的到最后的完成,消费是“是使产品成为产品的最后行为”。

4.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并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第二,在同一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满足程度越高,反之也同理;

第三,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

毫无疑问,理性的消费者总是愿意在尽可能高的无差异曲线上选择一种产品组合,以使用其效用最大化。

5.开支预算线是指在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各种数量商品的最大组合。

6.消费者最大效用均衡在旅游消费决策分析中,主要用于四个方面:

第一,旅游消费与其他产品消费的决策;第二,旅游目的地决策消费;

第三,旅行方式的决策消费;第四,各种旅游消费支出比例的决策。

7.旅游消费结构五种分类方式:

a.从旅游消费资料的形态出发,分为实物消费和劳务消费;

b.从旅游消费对旅游活动的重要性出发,分为基本旅游消费与非基本旅游消费;

c.从旅游者购买的旅游消费资料的不同与用途出发,可分为6方面消费;

d.从满足人们需求的不同层次出发,可分为生产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与发展资料消费;

e.根据旅游者的旅游目的,可分为观光型、度假型、商务型、探亲访友型、交流/专业访问型等。

8.影响旅游消费结构的因素:

A.有关旅游者的因素:

1.消费者的收入水平2.旅游者的构成3.旅游者的心理因素

B.旅游供给的因素:

1.旅游产品的结构2.旅游产品的价格

C.有关客源地和目的地的宏观环境因素:

1.旅游客源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3.目的地与主要客源地之间的距离

9.合理旅游消费的标准:

(1)要实现旅游消费多样化

(2)旅游消费的各个构成部分之间要保持恰当的比例

(3)要有利于实现旅游市场供需的平衡

(4)要有利于旅游环境的保护

(5)要有利于促进旅游者素质的全面提升以及社会文明的进步。

10.我国旅游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

a.基本旅游消费所占比例过大;

b.物质资料消费所占比例过大;

c.低层次观光产品消费所占比例过大;

11.旅游消费结构的优化:

我国旅游业应加强文化娱乐方面的基础建设,努力开拓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高层次文化娱乐活动,向游客童工丰富多彩的、有很强参与性和吸引力的休闲娱乐产品。

同时加大对购物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提供品种繁多、有很强地方和民族色彩的高质量旅游购物品。

通过扩大旅游者的非基本旅游消费,最终达到优化旅游消费结构的目的。

第六章旅游收入分配与乘数效应

1.旅游收入是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向游客(入境游客和国内游客)销售旅游产品和其他商品与劳务而获得的货币收入。

2.旅游收入的分类

a.根据经营业务对象的不同,旅游收入分为国际旅游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

b.根据旅游需求弹性的不同,旅游收入分为基本旅游收入和非基本旅游收入;

c.根据旅游收入构成的不同,旅游收入分为商品性收入和劳务性收入;

(1)国际旅游收入

概念:

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向非本国居民销售旅游产品和服务而获得的外汇收入。

思考:

如何理解旅游是“无形出口”?

注意:

旅游接待国的外汇收入不等于旅游客源国游客的旅游外汇支出。

(2)国内旅游收入

概念:

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向本国居民销售旅游产品和服务而获得的本国货币收入的总和。

思考:

国际旅游收入与国内旅游收入对于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方式?

(3)基本旅游收入:

概念:

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向游客提供的基本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所获得货币收入。

特点:

基本旅游消费,需求价格弹性较小

•R=N*S*T或R=N*P

•R:

旅游收入总额N:

旅游总人次数

•P:

人均旅游消费支出S:

人均旅游消费支出

•T:

人均停留天数

(4)非基本旅游收入:

概念:

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向游客提供的基本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以外的其他商品和劳务所获得的货币收入。

特点:

非基本旅游消费,需求价格弹性大

思考:

如何提高旅游目的地非基本旅游收入?

(5)商品性收入:

概念:

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向游客提供实物形式的商品所获得的货币收入

思考:

如何提高旅游目的地商品性收入?

(6)劳务性收入;

概念:

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向游客提供各种劳务性服务所获得的货币收入。

3.旅游收入指标

包括两大类:

总量指标、水平指标;

旅游总收入:

国内旅游收入、国际旅游收入

4.旅游收入水平指标

a.人均旅游(外汇)收入

b.人均天旅游(外汇)收入

c.旅游换汇率

d.旅游收汇率

e.旅游创汇率

(1)人均旅游(外汇)收入

公式:

Ru=Rt/N

Ru:

人均旅游(外汇)收入

Rt:

旅游总收入;N:

游客总人次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均旅游收入指标(Ru)与旅游总收入指标(Rt)的关系

a.Rt与Ru同方向、同比例变化;

b.Rt与Ru同方向但不同比例变化;

c.Rt与Ru反方向但同比例变化;

d.Rt与Ru反方向但不同比例变化;

(2)人均天旅游(外汇)收入

公式:

Rd=Rt/N*Dn或Rd=Ru/Dn

Rd:

人均天旅游收入

Ru:

人均旅游(外汇)收入

Rt:

旅游总收入

N:

游客总人次

Dn:

平均停留天数

(3)旅游换汇率

(4)旅游收汇率

公式:

Re=Rt-E/Rt

Re:

旅游收回率

E:

旅游外汇支出总额

Rt:

旅游总收入

(5)旅游创汇率

公式:

C=Ro/Rb(非基本旅游外汇收入/基本旅游外汇收入)

5.影响收入的因素:

a.旅游人数;b.停留时间;c.消费水平;d.旅游质量和旅游吸引物吸引力;

e.旅游产品价格水平;f.旅游需求价格弹性;g.外汇汇率;h.通货膨胀

6.旅游收入初次分配是指旅游企业将获得的营业收入首先在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