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生做好转型综改试验区这篇大文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25806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建生做好转型综改试验区这篇大文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建生做好转型综改试验区这篇大文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建生做好转型综改试验区这篇大文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建生做好转型综改试验区这篇大文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建生做好转型综改试验区这篇大文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建生做好转型综改试验区这篇大文章.docx

《高建生做好转型综改试验区这篇大文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建生做好转型综改试验区这篇大文章.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建生做好转型综改试验区这篇大文章.docx

高建生做好转型综改试验区这篇大文章

做好“转型综改试验区”这篇大文章

步入“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时期的山西,在实现科学发展、推进转型跨越成为全省上下共识的关键时期,国务院把山西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决定,恰如助推山西加快科学发展的强劲东风,其对山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无论怎么估价也不过分。

同时,现实的问题也摆在了我们面前:

题目出来了,文章怎么做?

一、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是我国改革深化的发展要求,它为山西转型跨越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国家设立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又被称作“新特区”。

这里的“新”,表明我国类似的政策选择,经历过两个大的发展阶段,一为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特区政策;二则是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政策。

经济特区在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已无需赘述。

同时,相对凭借区位优势和一定的政策优势实现超速发展的经济特区而言,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设立的时候,改革发展已有20多年历史,国门初开时期国家在总体上缺少对外交往经验、法律体系不完善、不健全和政策选择上“摸着石头过河”等问题,在相当大程度上得到了缓解,而踏入“深水区”的改革发展,在继续深化经济改革的同时,政治、文化和社会领域更为复杂的改革,改革成本与发展代价等更为现实的考虑,以及由此牵涉的更深层次的利益关系调整等,使改革深化与发展的系统性、协调性和配套性问题十分现实地提了出来,这是国家设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客观必然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2005年,国务院批准上海浦东新区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大幕徐徐拉开。

在此之后,国家又先后批准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武汉城市圈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沈阳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8个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这种结合具体区域发展特点,由地方政府对具有国家整体意义的改革措施先行探索、试验,通过综合配套改革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为国家层面发展提供示范作用的实践,大大推进和深化了改革开放初期建立经济特区的实践。

而在所有这些试验区的“试验”中,在为国家发展提供长期能源支持而付出资源、安全、生态等方面沉重代价的资源型经济发展区域,怎样解决自身的配套改革和转型发展问题,成为现实的课题。

而在整体上长期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的山西,具有最典型、最具说服力的价值。

一方面,山西具有长时期、整体化、全方位、系统性资源型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特征,具有为全国其他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提供示范、积累经验的条件;另一方面,山西在改革发展中,为解决资源型经济的种种弊端,已先后在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循环经济试点和生态省建设试点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并得到了中央的充分肯定,这些探索,既涉及产业优化升级问题,也有体制改革创新问题,本身就构成为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先行试验,等于为资源型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做了前期工作。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10年12月,国家正式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全国设立的第九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作为全国9个国家级试验区中最大的、唯一全省域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山西在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实践中,应当说具备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山西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实践,获得了凝聚人心、增强信心的认知条件和思想基础。

经历30多年改革开放,山西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和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

正如《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所指出的:

这样的发展时期,标志“我省进入工业化跃升期、城镇化加速期、节能环保攻坚期、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期”,这“将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十一五’时期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和不断完善的软硬发展环境,为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加快转型跨越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面对这样的发展形势,国家确定山西为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无疑使“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东风效应”获得了极大的释放空间。

从山西的实践看,改革开放以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但比较发达地区存在着的差距依然明显。

围绕缩小发展差距、实现转型跨越,广大干部群众在自励自强、奋力赶超的进程中,对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抱有强烈的期许。

从这样的意义上说,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落户山西,不仅有利于全省上下抓住机遇、推进转型跨越发展形成强大合力和浓厚氛围,而且有利于改变一些干部群众对山西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心存犹疑、信心不足的心态,为在全省上下统一思想、增强信心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认识基础。

––山西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实践,获得了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的政策空间和发展可能。

2010年7月29日,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中分析影响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因素时深刻地揭示:

“最紧要问题是干部队伍对大发展思想准备不足”。

这里的“思想准备不足”,最重要的就是思想解放的勇气不足、大胆探索的胆气不足。

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一方面要在思想解放、制度创新、机制约束和注重落实的实践中,以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实际存在的思想固化、观念保守,知识老化、本领不强,情绪畏难、精神疲软,作风不实、干劲不大等问题;另一方面,要借助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强劲东风的冲击,在全省上下形成鼓励探索、勇于创新的发展环境。

换言之,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特点与要求,从根本上说,就是探索创新、先行先试,在涉及生产关系的各个领域与环节进行改革、调整。

为此,国家既赋予山西改革“先行先试的试验权”,又优先把全国其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积累的经验、政策和做法,在山西做更大范围的推广。

这样广阔开放的探索空间,在山西发展的历史上是少有的,它为破解长期制约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实现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的是施展拳脚、再现辉煌的宏大平台。

––山西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实践,获得了纵横比较、不进则退的衡量标尺和激励机制。

分析研究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是比较而后才能得到的结论。

推进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事实上是既注重纵向分析,又特别着意于横向比较后确定的认识。

而作为国家级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区,一般意义上的纵横比较,还多了更进一层的含义,即与同样具有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地位的区域进行比较。

资料显示,在获批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除了像深圳、上海浦东这些发展较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更为明显外,成都、重庆市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整体发展令人刮目相看,成渝经济区作为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增长极和经济高地地位,更展示出骄人的前景;天津滨海新区更是利用政策优势乘势发展,2010年前三季度GDP增长在25%以上,总量约为3550亿元,一跃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

处于这样一种百舸争流大势下的山西,衡量尺度的提高和不进则退的激励作用,无疑增加了加速发展的动力与压力。

同时,山西作为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原因,在于山西具有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代表性,通过改革试验,可能产生宏观示范效应。

因此,山西在享受政策优惠的同时,也肩负着率先示范、不进则退的试验压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压力变动力的效应,会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增加内在的驱动力。

二、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是推进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契机,更是需要深入理解和把握的全新课题

山西成为国家级资源型地区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区,具有了美好的发展前景,但变“白纸”为宏图并进而成为现实的前提,是对资源型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特点与要求必须了然于心。

资源型地区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的特点与要求,重点包括如下一些基本内容:

一是先行先试,探索创新发展的作用大于经验依赖作用。

从根本上说,资源型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除去时空差别外,与改革开放开始时的经济特区一样,都是国家为了推动改革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而做的某种尝试与试点。

这样的性质,使任何被确定为试点的区域,在推进特区或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都不可能有现成的经验与模式,国家也很难在具体工作要求上给予操作性的指令。

山西成为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区,是国家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实施的政策试点,它为山西推动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和重要抓手,但变发展机遇为转型跨越实效,靠得不是其他地区现成的发展经验和措施,而是创新的勇气和大胆的探索,是实践中的先行先试。

像当年经济特区通过自己的探索为全国经济体制改革摸索经验一样,国家需要的不是我们伸出来要政策、要办法的手,而是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出来的路子。

二是突出特色,强调转型发展重于传统意义上的一般性发展。

国家已经批准的9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主题都是坚持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但山西能够在全国9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占据一席之地,是其资源型经济发展的独特性,走出一条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路径,是试验区最根本的价值所在;实现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是贯穿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首尾的一条红线。

由此就不难看出,对山西这样一个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相对落后的省份来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比较全国其他省份具有更现实的紧迫性,但推动发展的方式必须转变,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与新兴产业的开发拓展必须同步进行,这迫使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资源型区域产业结构如何转型,接续与替代产业如何发展,新兴产业如何壮大,以及如何实现支柱产业由单一向多元、产品由低端向高端的转变等,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般性发展方式可以解答的课题,需要山西这样具有资源型经济发展独特性的区域在先行先试的探索中有所作为。

从这样的意义上说,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中,如果山西能够在自身的发展中更为充分地体现出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线,那么,其资源型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作用就得到了发挥。

三是区域完整,注重整体协调、综合改革胜于单纯经济发展。

全面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而在国家确定的9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山西既是资源型经济转型试验的典型,又是全国最大的、唯一全省域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它表明,改革发展在步入“深水区”后,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和领域的联动性更为增强,各种矛盾的相互交织在使改革发展难度增加的同时,也使单一性经济发展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可以说,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否整体协调,各方面改革能否协同配套,不仅制约着改革的深化和成效,而且也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本身,因而必须在全省域这样具有综合性、系统性、整体性区域发展的意义上,对包括统筹推动区域良性互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当前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要求,以及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在内的一系列问题,加以深入分析、探索与回答,由此才能交出一份资源型地区实现发展转型和协调发展的优良答卷。

四是示范带头、关注全局效应,高于关注局部效应。

历时3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表明,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区域为“样本”,先行试点、总结经验并由点及面逐步推广,对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也构成了保证改革发展获得成功的重要经验。

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的道理也如此,局部试点的目的在于破解全局性的难题。

山西作为“试验区”进行的“综合配套改革”,无论从寻找发展路径、探索发展方式上说,还是就降低发展风险、节约改革成本而言,都必须站在全局发展的战略高度,把区域发展与整体发展统一于一体,既关注自身实现重点突破可能对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的效应,更要考虑这些效应对全国其他地区发展必须产生的积极示范作用,在保证二者统一的进程中,为全国的发展积累经验。

三、以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为重要抓手,推动全省的转型跨越发展

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我省“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和今年全省“两会”通过的山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都明确提出,要“以推进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为重要抓手”。

这一认识,深刻地揭示了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对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深远意义,也对全省上下抓住机遇、利用好、发挥好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个“重要抓手”作用,推动山西转型跨越发展提出了现实要求。

首先,努力提高认识,从事关山西转型跨越发展全局的高度,认识、宣传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对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重大意义。

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是山西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千载难逢的重要机遇,也是助推山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东风。

怎样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首要的是对资源型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本身,要有科学、全面的认识与把握,知之内容,晓之特点,察之要领,明之目标,切实把资源型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篇大文章做精做好。

同时,加强关于资源型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宣传,当前尤为重要。

近年来,国家对促进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已经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包括确定山西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省、全国循环经济试点省、生态建设试点省等,这些政策为山西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动力,它们与资源型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政策连在一起,能够产生的振奋效应与实践价值,需要有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的宣传、造势。

从实际情况看,资源型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篇大文章的题目,已经为多数干部群众所知所晓,但文章的价值、意义和做好它的要求与影响,还需要有更为广泛的宣传效应与舆论氛围,以求深入人心,以求群策群力。

只有当全省上下形成浓烈的舆论氛围和强烈的关注气场,资源型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才能够具有逐步推进和快见成效的发展环境。

其次,坚持先行先试,围绕试验区建设的主要任务,大胆探索,尽快为试验区建设提供更多的可行经验与有益做法。

资源型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设,总体上要求的是资源型地区的发展转型,其主要任务正如王君省长在关于“十二五”规划建议的说明中所指出的:

包括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支柱产业由单一向多元、产品由低端向高端的转变;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特别是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步伐,促进区域的良性互动;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立健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补偿机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化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技术支撑。

完成这些战略任务,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需要在先行先试的实践中积累与完善,这就使解放思想、敢为人先、敢为世范的探索精神显得尤为珍贵。

就全省而言,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近年来山西在探索资源型地区发展转型的途径上,已经围绕产业结构优化、新型替代产业发展、煤炭行业整合等进行了积极探索,这些探索既为产业优化升级积累了经验,也为体制改革创新进行了试点,在总结这些经验的基础上,怎样进一步解放思想,怎样进一步深化改革,怎样进一步促进发展,是对全省思想解放程度与水平的一次检验,是对全省上下奋力争先勇气与能力的一次考验。

只有在实践的验证中经受住了检验和考验,才能说做好了资源型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篇大文章。

再次,强化政策支撑,在实现体制机制创新的过程中,为资源型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提供有效支持。

资源型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政策,一方面使保障试验区建设顺利推进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得到明确,比如继续实施和完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政策;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引导社会资金参与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积极推进煤炭行业资源税从价征收试点工作,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开征环境保护税;进一步完善采矿权市场和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建立与资源利用水平和生态环境治理挂钩的浮动费率机制;创新金融体制,加快推进区域金融综合配套改革;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和创新扩大开放体制机制等。

更好地贯彻、利用好这些政策,能够使近年来山西推进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成功经验获得进一步扩大,同时也能够为资源型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不断取得新的经验。

另一方面,国家设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要的原因是要培育制度创新的“增长极”,借此推动区域乃至全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由此而言,山西在资源型地区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中,必然会提出大量现有制度、政策没有或不可能涉及的问题与矛盾,需要在实践中研究、探索和解决,并在分析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和大胆进行新尝试新创造的过程中,实现制度和政策创新。

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资源型地区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中,必须致力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创新,着眼于培育体制机制的制度创新“高地”,努力像当年深圳等经济特区为全国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样本”一样,创造出既服务于山西经济社会发展,更具有对其他区域起到辐射、扩散作用,特别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的示范和传导,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经验。

历史进程重在起步,在“十二五”发展开局之年的实践中,必须迈好资源型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第一步。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山西获批国家级资源型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第一年。

起步之年的工作怎么样,谋划中的宏篇巨作有一个什么样的开头,对以后的深入影响重大。

因而,无论从思想认识、实践探索上,还是从先行先试、制度创新上,开局之年都应当有一个好的开端,这样才能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保证资源型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这篇大文章做得有声有色,不辜负国家对山西寄予的厚望。

高建生(作者为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