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本内科学教学大纲第七版教材范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18926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28 大小:9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本内科学教学大纲第七版教材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临本内科学教学大纲第七版教材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临本内科学教学大纲第七版教材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临本内科学教学大纲第七版教材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临本内科学教学大纲第七版教材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本内科学教学大纲第七版教材范文.docx

《临本内科学教学大纲第七版教材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本内科学教学大纲第七版教材范文.docx(1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本内科学教学大纲第七版教材范文.docx

临本内科学教学大纲第七版教材范文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

临床医学本科

 

右江民族医学院内科学教研室

2009年10月

 

内科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内科学(InternalMedicine)

二、教学对象:

本大纲使用于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

三、学分与学时:

10.0学分。

总学时为172学时,其中理论104学时,见习68学时。

四、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

本课程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的专业课程模块必选课。

五、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学科。

由于其涉及面广、整体性强,与基础各学科及临床各科关系密切,所阐述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普遍意义,因而是临床各科的基础。

在内科学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讲授、见习、毕业实习等不同阶段和环节,要求达到以下目标:

(一)掌握和熟悉或了解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解剖、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后和预防,使能得到全面、系统的内科学基础知识,并在深入研讨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以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基础理论知识水平,使与临床相结合运用于医疗实践。

(二)在已学习诊断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病史采取、体格检查等知识、方法和技能,做到病历书写合乎要求,同时学会有目的采用现代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技术,结合内科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运用分析综合与逻辑推理的临床思想方法,作出全面诊断。

(三)在实习期间,通过临床实践提高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防治能力。

要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运用基础学科与内科学知识来分析,解决诊断及防治上的实际问题,又从临床实践来检验认识的正确性,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从而充实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掌握内科常用的诊疗技术,结合本专业知识在临床实践中应用。

(五)对急、危、重病人有一定应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重点:

在内科学教学的全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按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活动。

注意培养学生自学和讨论,亲自参加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和救死扶伤的良好医德医风,重视新的医学模式“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

重视卫生服务目标的整体观,要从原有的医学范畴扩展到社会医学、心理学,即治疗疾病要配合心理治疗及社会群众防治。

七、主要先修课程:

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诊断学等。

八、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第一篇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章总论(自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熟悉呼吸系统疾病是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二、熟悉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三、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现状及展望。

[重点及难点]

呼吸系统疾病的流行特点、诊断方法及研究进展

【主要内容】

一、呼吸系统疾病是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二、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社会人口老龄化、感染、变态反应因素、大气污染和吸烟因素决定了呼吸系统疾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

三、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

症状、体征等共性与特异性。

四、呼吸系统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2.抗原皮肤试验血清学试验和其它。

3.痰液检查。

4.胸液检查和胸膜活检。

5.影像学的普通检查X线检查、CT、MRI。

6.支气管镜胸腔镜检查。

7.放射性核素扫描。

8.肺活组织检查。

9.诊断性人工气胸或气腹术。

10.超声检查

11.呼吸功能测定。

五、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得出病因、病理、解剖和功能

的诊断。

六、呼吸系统疾病现状与展望。

第二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自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熟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

二、熟悉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

三、了解流行性感冒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防治措施。

[重点及难点]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治原则。

【主要内容】

第一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一、概述:

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

二、流行病学:

了解流行病学特点。

三、病因和发病机制:

指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因和发病原理,可能由于机体内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引起。

着重说明机体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对发病的关系。

四、病理:

指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理变化特征。

五、临床表现

1.普通感冒:

鼻咽部的卡他症状。

2.病毒性咽炎和喉炎:

指出声嘶、讲话困难、发热、咳嗽等要点。

3.疱疹性咽峡炎:

咽痛、发热、咽峡充血等。

4.咽结膜热:

发热、咽痛、畏光、流泪、咽及结膜充血等。

5.细菌性咽-扁桃体炎:

咽痛、畏寒、发热、扁桃体肿大、充血等为临床表现的特点。

六、并发症:

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

七、辅助检查:

血象和病原学检查。

八、诊断和鉴别诊断:

指出诊断条件并与过敏性鼻炎、流行性感冒、急性传染病等鉴别。

九、治疗:

对症、抗病毒或者抗菌治疗。

第二节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一、概述: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炎症。

二、病因和发病机理:

指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病因和发病原理尚未完全明了,微生物、物理、化学、过敏等是主要因素;由于机体内外多种因素综合而引起,着重说明机体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对发病的关系。

五、临床表现:

1.症状:

重点阐述“咳”、“痰”、“炎”三大症状。

2.体征:

重点指出可无特异体征,亦可闻及散在干湿性啰音。

六、实验室检查及其它辅助检查:

血液、痰液、影像等检查。

七、诊断和鉴别诊断:

指出临床诊断条件并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急性传染病肺炎、肺结核、肺癌、肺脓肿等鉴别。

八、治疗:

一般治疗、对症治疗、抗菌治疗。

九、预防:

改善环境,增强体质。

第三章肺部感染性疾病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肺炎的分类及诊断程序,特别是患病环境分类及其诊断依据。

二、掌握肺炎球菌肺炎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三、掌握葡萄球菌肺炎,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和支原体肺炎的病理、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

四、熟悉病毒性肺炎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五、熟悉真菌性肺炎的临床表现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六、了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卡氏肺囊虫肺炎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七、熟悉肺脓肿的病因、临床表现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重点及难点]

  几种常见肺炎的病理特点、痰菌培养及痰涂片特点、临床特点及诊断。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第一节肺炎概述

肺炎(pneumonia)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

最常见的肺炎是细菌性肺炎。

一、流行病学

二、病因、发病机制与病理

三、分类:

可根据解剖、病因或患病环境加以分类。

(一)、解剖分类

1、大叶性(肺泡性)肺炎

2、小叶性(支气管性)肺炎

3、间质性肺炎

(二)、病因分类

1、细菌性肺炎

2、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肺炎

3、病毒性肺炎

4、真菌性肺炎

5、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

6、理化因素所致的肺炎

(三)、患病环境分类

1、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2、医院获得性肺炎(HAP):

亦称医院内肺炎(NP),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是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内发生的肺炎。

四、临床表现

咳嗽、咳痰、血痰、脓痰、胸痛、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可有肺部啰音、胸腔积液、肺实变等体征。

五、诊断程序与鉴别诊断

(一)、确定肺炎诊断:

结合临床表现并作出鉴别分析,如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肺结核

2、肺癌

3、急性肺脓肿

4、肺血栓栓塞症

5、非感染性肺部浸润

(二)、评估严重程度:

取决于局部炎症程度、肺部炎症的播散和全身炎症反应程度三个主要方面。

1、病史

2、体征

3、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异常

(三)、确定病原体:

通过以下方法采集标本并对标本进行涂片或培养检查以确定病原体。

1、痰

2、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

3、防污染样本毛刷

4、支气管肺泡灌洗

5、经皮细针抽吸

6、血和胸腔积液培养

六、治疗

抗感染治疗是肺炎治疗的最主要环节。

注意抗菌素的选择。

七、预防

第二节细菌性肺炎

肺炎球菌肺炎

是由肺炎链球菌或称肺炎球菌所引起的肺炎。

一、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

1.病因和发病原理:

说明肺炎球菌的生物特性、分型和致病性,机体的抵抗力和诱发因素。

2.病理和病理生理:

肺炎球菌不损害肺泡结构,引起肺泡内的浆液和细胞浸润的实变。

病变引起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缺氧,四个病理阶段和不典型改变,并说明不损害肺泡结构,消散后完全恢复正常。

二、临床表现

1.典型的临床表现。

2.严重中毒休克型肺炎的临床表现。

三、并发症

1.及时有效的治疗,并发症已不多见;主要有急性浆液、纤维蛋白性胸膜炎和消散延缓;机化性肺炎。

2.治疗不及时可并发感染性休克、心肌炎、胸膜炎、脓胸等。

四、实验室检查和X线检查

1.血象改变和痰培养细菌结果。

2.X线检查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影像学改变。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1.症状、体征、胸部X线检查等做出诊断。

2.与其它细菌性肺炎、胸膜炎、肺脓肿、肺结核、肺癌相鉴别。

六、治疗

治疗以青霉素G为首选,青霉素过敏及耐药或重症患者可改用喹诺酮类或第l、2代头孢菌素或林可霉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对症及支持疗法。

葡萄球菌肺炎

是由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性肺化脓性炎症。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

1.病因致病菌为葡萄球菌,注意葡萄球菌的生物特性、分型和致病性,机体的抵抗力和诱发因素。

2.发病机理葡萄球菌的毒素和酶的作用,其具有溶血、坏死、杀白细胞和血管痉挛等作用。

二、病理

呈大叶性分布或呈广泛的、融合性的支气管炎,可产生张力性肺气囊肿、脓胸、脓气胸等。

三、临床表现

1.症状寒战、高热、脓痰、胸痛,毒血症明显。

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2.体征肺实变征,肺部湿啰音,也可有气胸、脓气胸。

四、实验室检查和X线检查

1.血象改变和痰培养细菌结果。

2.X线检查:

显示肺段或肺叶实变,可形成空洞。

五、诊断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核左移并有中毒颗粒和胸部X线表现可做出初步诊断。

细菌学检查是确诊的依据。

六、治疗

强调早期引流原发病灶,选用敏感抗菌素。

选用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或头孢菌素。

第三节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

肺炎支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和肺部的急性炎症改变。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病理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冷凝集试验

2、X线表现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需结合临床表现、X线检查及血清学检查结果作出诊断。

本病注意与病毒性肺炎、军团菌肺炎等鉴别。

六、治疗

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次选喹诺酮类抗生素。

肺炎衣原体肺炎

肺炎衣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常累及上下呼吸道,可引起咽炎、喉炎、扁桃体炎、鼻窦炎、支气管炎和肺炎。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病理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确诊主要依据有关病因的特殊实验室检查。

注意与肺炎支原体肺炎鉴别。

六、治疗

首选红霉素。

病毒性肺炎

是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所致的肺部炎症。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病理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五、诊断

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及X线检查,并排除由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肺炎。

确诊则有赖病原学检查。

六、治疗

以对症治疗为主,也可选用抗病毒药物。

原则上不宜应用抗菌素预防继发性细菌感染。

真菌性肺炎

1.真菌的分类、生物特性和致病性。

2.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特点、诊断和治疗。

卡氏肺囊虫肺炎

是由卡氏肺囊虫引起的肺部炎症。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病理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五、诊断

六、治疗

除对症治疗和基础治疗外,主要是病原治疗。

第四节肺脓肿

肺脓肿(lungabscess)是肺组织坏死形成的脓腔。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吸入性肺脓肿

2、继发性肺脓肿

3、血源性肺脓肿

二、病理

三、临床表现

1、症状畏寒、高热、咳嗽和咳大量脓臭痰,或有咯血、全身中毒症状。

2、患侧可闻及湿啰音、肺实变征、胸腔积液等。

慢性者可有杵状指。

四、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细菌学检查

2、X线检查

3、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典型临床表现、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X线示浓密的炎性阴影中有空腔、气液平面等,可作出诊断。

本病注意与细菌性肺炎、空洞性肺结核继发感染、支气管肺癌、肺囊肿继发感染等相鉴别。

六、治疗

治疗原则是抗菌素治疗和脓肿引流。

1、抗生素治疗要根据致病菌选择抗菌素。

2、脓液引流

3、手术治疗

七、预防

第四章支气管扩张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支气管扩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方法。

二、熟悉支气管扩张的病因、发病机制。

三、了解支气管扩张的病理和病理生理;预防方法。

[重点及难点]

支气管扩张的临床表现及诊治原则。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支气管扩张(bronchiectasis)是指直径大于2mm中等大小的近端支气管由于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破坏引起的异常扩张。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主要原因是支气管-肺组织感染和支气管阻塞。

1.支气管—肺组织感染

2.支气管阻塞

3.支气管先天性发育障碍和遗传因素

4.全身性疾病

二、病理扩张与炎症和结构的关系,好发部位,病理变化及其演变。

三、病理生理扩张致肺功能、肺血流的改变及发展演变的后果。

四、临床表现

(一)、症状

1、慢性咳嗽、大量脓痰

2、反复咯血

3、反复肺部感染

4、慢性感染中毒症状

(二)、体征

早期或干性支气管扩张可无异常肺部体征。

病重或继发感染时常可闻及下胸部、背部固定而持久的局限性粗啰音,有时可有哮鸣音。

部分患者有杵状指。

五、辅助检查

1.痰液特点,细菌培养,血液检查。

2.普通X线摄片、CT等影像学检查特点。

3.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典型症状、体征、影像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依据可诊断。

本病就注意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慢性支气管炎

2、肺脓肿

3、肺结核

4、先天性肺囊肿

5、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七、治疗

原则是控制感染,保持引流通畅,必要时手术治疗。

(一)内科治疗

1、保持气道引流通畅:

祛痰、支气管舒张剂、体位引流、纤维支气管镜;

2、控制感染。

(二)、手术治疗

(三)、咯血等并发症的处理。

八、预防防治支气管急慢性感染和气道异物吸入。

第五章肺结核(见传染病学大纲,由传染病学教研室讲授)

第六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严重程度分级,鉴别诊断及治疗措施。

二、熟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理和病理生理,病变发展规律,病理变化特征。

三、熟悉并发症。

[重点及难点]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及诊治原则。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可伴有显著的肺外效应,这些肺外效应与患者疾病的严重性相关,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注意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三者的定义。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的非特异性炎症,以反复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的慢性经过为特征。

病情持续进展可导致阻塞性肺气肿;肺气肿是指肺部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出现异常持久的扩张,并伴有细支气管和肺泡壁的破坏而无明显的肺纤维化的肺部疾病。

病情慢性进行性发展伴有气流受限可形成COPD;COPD是指慢性病变的气道和肺泡发生具有进行性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为特征的肺部疾病。

其可发展为肺心病。

着重指出其危害性大,必须积极防治的重要意义。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病因可能由于机体内外多种因素综合而引起,常与下列因素有关:

1、吸烟

2、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

3、空气污染

4、感染

5、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

6、其他

二、病理改变

1.COPD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病理变化,气管壁有炎症性改变和结构重塑改变。

2.肺气肿时肺泡膨大,血供减少,炎症细胞浸润等,说明小叶中央型和全小叶型及两者之间的混合型的病理改变。

三、病理生理

1.COPD早期或缓解期的多数患者肺功能可正常;随着病情进行性进展肺功能受损渐加重。

2.阐述慢性支气管炎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时的肺功能改变,通气障碍、弥散障碍和通气/比例失调发展成呼吸衰竭。

四、临床表现

(一)、症状

1、慢性咳嗽

2、咳痰

3、气短或呼吸困难

4、喘息和胸闷

5、其他

(二)、体征

早期无特异体征,典型者有肺气肿征,发作时可闻干湿性啰音。

五、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1.肺功能检查:

可表现轻重不等的肺功能障碍。

FEV1/FVC是敏感指标;FEV1%预计值是严重程度指标;舒张试验FEV1/FVC〈70%及FEV1〈80%预计值是确定为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指标。

2.胸部X线检查和胸部CT检查:

可见肺纹理增粗,紊乱及心肺病并发症的有关征象。

3.血气分析。

4.痰液细菌学检查及血液检查。

六、诊断与严重程度分级及鉴别诊断

1.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肺功能检查等可做出诊断。

根据我国制定诊断条件诊断。

2.严重程度分级0、Ⅰ、Ⅱ、Ⅲ、Ⅳ级,分级指标。

七、鉴别诊断

1、支气管哮喘

2、支气管扩张

3、肺结核

4、肺癌

5、其他原因所致呼吸气腔扩大

八、并发症

1、慢性呼吸功能衰竭

2、自发性气胸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九、治疗

1.稳定期的治疗:

脱离致病原因或诱因;控制感染;扩张支气管予解痉平喘;祛痰止咳。

长期家庭氧疗;或中医中药。

2.急性加重期治疗:

祛除诱因治疗病因;扩张支气管;低流量吸氧;抗感染治疗;应用糖皮质激素;有并发症可按并发症处理,详见有关章节。

十、预防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体育及耐寒锻炼,提高抗病能力,寒冷季节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2.改善环境卫生,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

3.注意口腔卫生,保护上呼吸道防御功能。

4.对缓解期病人,给予预防复发的治疗。

第七章支气管哮喘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本病的发病机理,其发作与过敏因素、神经因素及某些诱发因素有重要的关系。

二、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发症等。

三、掌握根据不同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的类型采用综合的防治方法阻断引起哮喘的各个环节。

[重点及难点]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措施。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asthma,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一、流行病学

二、病因和发病机理

(一)、病因

(二)、发病机制见课本图2-7-1。

1、免疫学机制

2、气道炎症

3、气道高反应性

4、神经机制

三、病理

四、临床表现

(一)、症状

1.外源性哮喘和内源性哮喘的区别。

2.重症哮喘的概念。

3.哮喘发作时病症分度:

轻、中、重、危重哮喘。

(二)、体征

1.发作时胸廓胀满,两肺广泛哮鸣音,长期发作可有肺气肿征。

2.感染或发作严重时有相应体征。

五、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末梢血嗜酸性粒细胞检查,痰液检查,血气分析。

2.胸部X线检查,肺功能检查,过敏原试验、激发试验、舒张试验、PEF及其变异率测定。

六、诊断

1.诊断标准。

2.分期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

七、鉴别诊断

1.心源性哮喘

2.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

3.支气管肺癌

4.变态反应性肺浸润

八、并发症

1、气胸

2、纵隔气肿

3、肺不张

4、慢性支气管炎

5、肺气肿

6、肺源性心脏病

九、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

治疗目的:

控制症状、防止恶化、保护肺功能、维持活动耐力等。

主要措施有:

(一)、脱离变应原

(二)、药物治疗

1、缓解哮喘发作

(1)、β2受体激动剂

(2)、抗胆碱能药

(3)、茶碱类

2、控制哮喘发作

(1)、糖皮质激素

(2)、LT调节剂

(3)、色苷酸钠及尼多酸钠

(4)、其他药物

(三)、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1、轻度

2、中度

3、重度至危重度

(四)、哮喘的长期治疗

1、间歇至轻度持续

2、中度持续

3、重度持续

(五)、免疫疗法

十、哮喘的教育与管理。

十一、预后合理治疗可减轻发作或良好的控制,反复发作预后较差。

第八章肺血栓栓塞症(自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肺血栓栓症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原则。

[重点及难点]

肺血栓栓症的诊断与治疗。

【主要内容】

肺血栓栓塞症是肺栓塞的一种类型。

肺栓塞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

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

肺血栓栓塞症是肺栓塞最常见的类型

一、流行病学

二、危险因素

三、病理和病理生理

四、临床表现

(一)、症状

1、不明原因呼吸困难及气促

2、胸痛

3、晕厥

4、烦躁不安、濒死感

5、咯血

6、咳嗽、心悸

(二)、体征

1、呼吸系统体征

2、循环系统体征

3、其他

(三)、DVT的症状和体征

五、诊断

诊断程序应包括疑诊、确诊、求因三个步骤。

(一)、疑诊

1、动脉血气分析

2、心电图

3、X线胸片

4、超声心动图

5、D—二聚体

(二)、确诊

1、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

2、螺旋CT和电子束CT

3、MRI

4、肺动脉造影

(三)、求因

六、鉴别诊断

1、冠心病

2、肺炎

3、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4、主动脉夹层

5、其他原因所致的胸腔积液

6、其他原因所致的休克

七、临床分型

1、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2、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八、治疗方案及原则

(一)、一般处理与呼吸循环支持治疗

(二)、溶栓治疗

(三)、抗凝治疗

(四)、肺动脉血栓摘取术

(五)、肺动脉导管碎解和抽吸血栓

(六)、放置腔静脉滤器

(七)、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

九、预防

第九章肺动脉高压与肺源性心脏病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方法,鉴别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