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技术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18776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技术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课题技术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课题技术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课题技术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课题技术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技术报告.docx

《课题技术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技术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题技术报告.docx

课题技术报告

《高职农业技术类专业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研究报告

(2010-09-22)

《高职农业技术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于2008年7月10日由保定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为立项课题,课题组成员包括齐巧丽、张利英、李德新、李永文、刘志军、谢晓美等7名教师,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课题组成员中教务处副处长1人,农林系副主任1人,生物技术教研室主任1人,园艺教研室主任1人,教学组织与管理经验丰富,为本课题的教学改革及教学组织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组织保障。

本课题以植物保护专业为代表针对三年制农业技术类专业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进行研究,研究时间2年,从课题批准立项之日起开始,至2010年7月课题研究基本结束,现将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高职教育蓬勃发展,职业教育模式由传统的学院式教育模式向政府主导下的就业导向模式转变。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2006年国务院《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强调,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可见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

研究农业技术类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农业生产一线输送适合他们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有利于农业企业实施人才战略,有利于缓解学校实践实习条件不足的困难,有利于深化学校办学模式的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就业,有利于帮助学生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是遵循职教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代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与农时同步安排教学内容,形成以生产实践任务为中心,以农业企业为主要教学场所的课程教学体系是本课题的创新点。

目前各地职业院校都在积极研究和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工作。

但到目前为止,高职院校农业技术类专业的相关研究不多,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探索农业技术类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农业生产一线培养出高技能型的优秀人才。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创新点

1.创新和完善“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双周期实践”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重点建设植物保护专业,带动作物生产技术、园艺技术等专业改革和建设。

以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为途径,创新和完善“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双周期实践”农业技术类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植物保护专业以培养“熟生产、精防治、会经营、懂管理”高素质实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植物病害防治、农业害虫防治、农田杂草防除、农药应用及作物栽培管理等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根据植物生长规律及病虫草害发生规律,按照植物生长周期,结合植物生长周期内作物生产和病虫草害防治工作任务,分别实施校内专项实训为主和校外综合实训为主两个植物生长周期的实践教学,教学过程与生产活动紧密结合,第一个植物生长周期内主要通过课程中的单项实训项目和单一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专项技能,第二个周期内通过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中的生产工作任务和综合实训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使学生职业能力实现从单一到综合、从生手到熟练乃至独立胜任工作的阶梯式递进。

学生的实训环境除在实训室安排基本技能训练之外,全部安排在真实的生产现场进行完成工作任务的生产性实训,学生在工作中学习,使学习内容与工作实际紧密结合。

2.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建设优质核心课程以校企合作方式,基于作物生产、植物病虫草害防治工作过程,构建植物保护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制定学习领域课程的课程标准,开发建设8门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其中1门达到省级精品课水平,2门建成院级精品课,1门建成学院优秀课程。

3.打造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教学团队通过企业或生产一线实践、企业聘请等多种方式,校内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校外特聘1名专业带头人;培养6名专业骨干教师;全面提高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增聘植物保护方面的企业兼职教师9人。

4.建设满足教学、培训、生产、科研与技术服务等多方面需要的现代农业技术实训基地

整合现有校内实训室资源,通过新建、扩建校内实训室,在校内重点建设现代农业技术实训基地。

在农业技术类专业现有14个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再新增7个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校外实训、顶岗实习的需要,为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奠定基础。

三、课题研究方法

(一)调查法

按照本课题的研究内容,通过对调查对象的访谈搜集与研究内容有关的现状及历史材料,从而弄清事实,分析、概括,发现问题,探索教育教学规律。

(二)文献法按照本课题德研究内容,通过研究文献,全面、正确地了解、掌握本课题所研究的问题,揭示其内在规律及属性。

(三)经验总结法依据本课题实践结果,经过分析、归纳和概括,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

(四)行动研究法

按照课题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本课题提出的问题,边研究边实践(行动),以逐步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完成课题研究。

四、课题研究过程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对保定市植保站、河北威远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利尔农药有限公司、河北天丰农产有限公司等多家大中型农药企业、农业生产企业调研,并对毕业生就业进行跟踪调查,确定了植物保护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植保技术推广、农药营销、植保技术指导、植物生产等岗位工作。

植保技术推广岗位主要面向各级植保站、农药企业中的技术推广部门、农业专业合作社;农药营销岗位主要面向农药生产、农药经营企业;植物生产、植保技术指导岗位主要面向果品、蔬菜、农作物及种子生产企业。

由此确定本专业培养目标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农业生产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从事植保技术推广、农药营销、植保技术指导、植物生产等岗位工作的“熟生产、精防治、会经营、懂管理”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学生应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1、人才培养模式。

植物保护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所涉及的核心技能有植物病害防治、农业害虫防治、农田杂草防除、农药应用及作物栽培管理等,这些核心技能的学习和熟练掌握,需要学生在植物生长周期中参与植物生产的全过程,结合农作物、果树、蔬菜等生产任务,循环操作、反复训练,才能符合岗位群的技能要求。

“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双周期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据植物生长规律及病虫草害发生规律,按照植物生长周期,结合植物生长周期内作物生产和病虫草害防治工作任务,分别实施校内专项实训为主和校外综合实训为主两个周期的实践教学,教学与生产活动紧密结合,第一个周期内重点培养学生专项技能,第二个周期内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

该模式学生直接参与植物生产及植物病虫草害防治的时间可以达到两个植物生长周期以上,学生的实训环境除在实训室安排基本技能训练之外,全部安排在真实的生产现场进行完成工作任务的生产性实训,学生在工作中学习,使学习内容与工作实际紧密结合。

具体教学组织安排形式如下:

第1学期:

在开设公共基础课程和化学、土壤肥料、农业气象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同时,专门开设了一门“专业认知实践”课程,主要是依托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和相关企业,通过认知实践,使学生初步了解植物病虫害症状特点及果树、蔬菜、农作物生长特性,加强学生对植物保护专业所从事岗位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树立专业思想,培养职业道德,规划职业生涯。

第2〜3学期:

第2学期,在开设植物及植物生理、田间试验与生物统计、农业微生物、农业机械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同时,开设了一门“专项技能实践”课程,根据植物生产和病虫草害防治工作任务,结合作物生产过程开展专项技能训练;第3学期,开设植物病害防治、农业害虫防治、农田杂草防除、农药应用、作物栽培等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结合各门课程教学继续开展专项技能训练,实现专业技能训练在一个植物生长周期内按照生产过程持续开展。

在第一个植物生长周期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课程中的单项实训项目和单一工作任务,主要培养学生植物病害症状识别、病原鉴定、病害发生规律调查、病害防治、农业害虫及为害状识别、农业害虫发生规律调查、害虫防治、化学除草、农药药效试验、农药使用及作物播种育苗、土肥水管理、植株调控、花果管理等专项技能。

第4〜5学期:

第4学期,缩短暑假,延长教学周数,在开设植物病害防治、农业害虫防治、农药应用、作物栽培等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的同时,在4〜5月份和6〜7月份分别安排为时4周和3周的实习,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综合实训。

通过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中的生产工作任务和综合实训,突出培养学生植物病虫草害防治方案制定、植物病害诊断、植物病害综合防治、农业害虫预测预报、农业害虫综合防治、杂草防除、农药营销和作物栽培管理等综合技能。

第5学期开设专业拓展课程,进行植物组织培养、食用菌栽培等拓展能力的培养,并由校内专业教师和校外行业专家对生产中的主要技术开展专题讲座。

完成第二个植物生长周期的实践教学。

通过两个周期的实践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植物病虫草害防治和植物生产的专项技能和综合技能,使学生职业能力实现从单一到综合、从生手到熟练乃至独立胜任工作的阶梯式递进,达到植保工、农资营销员及果树、蔬菜、农艺等高级工技能水平。

同时,整个教学过程,以独立完成各个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分析工作任务、查阅资料、制定工作计划、训练操作技能、评定工作成果全过程,达到培养学生知识能力、方法能力、团队协作、社会能力等职业岗位要求的综合能力的目的。

第6学期:

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以培养学生适应职岗位的综合能力和就业能力。

通过企业与学生的双向选择确定实习企业和实习学生;实习期间学生承担一个员工的职责,完成一个员工的任务,接受企业对一个员工的考核,将学生的毕业实习和企业的岗前试用合为一体。

2、师资配备。

每门课程安排2名教师进行教学,其中1名为主讲教师,主要负责教学内容安排、教学任务单编制、教学内容讲授等工作,另1名为实践指导教师,主要协助主讲教师在具体工作任务的组织实施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辅导与管理等。

3、打破传统学期安排。

根据3〜8月份为植物生长及病虫草害发生主要季节的特点,缩短暑假延长寒假。

第2、4学期延长至8月上旬,利用暑期作物生长季节进行教学;第3、5学期的冬季为作物生长淡季,缩短该学期教学周数,延长寒假,不仅可最大限度地利用生产环境和现场条件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也适应农业企业冬季招聘人员的特点,便于学生在第5学期末参加企业招聘选择预就业顶岗实习单位。

4、课程考核评价。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设计考核评价方式,评价内容有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工作态度及团队协作、出勤情况等;评价方式多样化,有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等,采用口试、笔试、学生互评、技能操作、答辩等考试方法,将考试过程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

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一览表

考核内容

考核方式

考核教师

权重

学习工作态度

课堂记录

本校教师或企业导师

10%

团队协作

学生互评

本校教师或企业导师

10%

理论知识

笔试或口试

本校教师

35%

专业技能

技能操作及答辩

本校教师或企业导师

45%

(二)课程体系构建与核心课程建设

1、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针对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面向的岗位群,邀请保定市植保站、河北威远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利尔农药有限公司、河北天丰农产有限公司、河北威远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对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内容及要求进行了深度访谈,逐一分析岗位工作任务,由企业专家、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课程开发小组,整理归纳典型工作任务,整合、归纳形成职业行动领域,充分考虑教学的可实施性,对职业行动领域进行符合教学规律的处理,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工作步骤

工作步骤

任务要点

主要参加人员

工作方法

1、行业情

况分析

收集行业企业经济技术发展的基础数据,对

专业的职业工作和职业教育状况进行分析,从宏观上把握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和职业教育现状。

课题组成员、行

业企业专家

文献分析、

访谈调查、

研讨

2、工作

分析

对本专业(对应职业或职业小类)各岗位工作的性质、任务、责任、相互关系以及任职工作人员的知识、技能和条件进行全面和系统的调查分析。

课题组成员、行

业企业专家

文献分析、

访谈调查、

研讨

3、典型工作任

务分析

召开有头践专豕参加的研讨会,确疋本专业

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名称及其基本内涵(工作

过程、对象、方工具、劳动组织方式、工作要求等)

课题组成员、行

业企业专家

研讨

4、典型工作任

务描述

详细描述典型工作任务

课题组成员、行

业企业专家

研讨、描述

5、将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学习领域,确定课程体系

召开课程分析研讨会完成以下任务:

1.将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相应的学习领域,形成专业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2•以典型工作任务描述为基础,描述学习领域。

课题组成员、及

相关专业教师

研讨、归纳

6、论证

修订

1•确定学习领域与所包含的职业(含岗位)工作生产实际的符合程度,提出专业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改意见;

2•修订专业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课题组成员、行

业企业专家

论证会或函审

7、学习情

境设计

召开研讨会选择设计合适的学习情境并描述和排序;

课题组成员、及

相关专业教师

研讨、归纳

植物保护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开发过程

职业岗位

典型工作任务

职业行动领域

学习领域课程

1.植物病害田间症状识别

2.植物病害病原鉴定

1.植物病害诊断

3.植物病害田间调查

4.植物病害统计

2.植物病害预测预报

★1.植物病害防治

5.植物病害防治方案制定

6.植物病害防治

3.植物病害综合防治

1.植保

7.农业害虫为害状识别

8.农业害虫鉴别

4.农业害虫鉴别

技术指导

9.农业害虫田间调查与统计

10.农业害虫经济阈值确定

5.农业害虫预测预报

★2.农业害虫防治

11.农业害虫防治方案制定

12.农业害虫防治

6.农业害虫的综合防治

13.农田杂草防除

7.农田杂草防除

★3.农田杂草防除

14.农药种类鉴定

15农药制剂质量测定

8.农药质量测定

16.农药加工

17.农药配制

9.农药加工与配制

★4.农药应用

18.农药毒力测疋

19.田间药效试验

10.农药试验

2.植保

20.作物播前整地与施肥

11.作物播前准备及播种

技术推广

21.作物种子处理

22.作物播种

23.作物中耕除草

24.作物追肥浇水

25.作物株型控制

12.作物田间管理

★5.作物栽培

26.作物产量预测

27.作物收获与贮藏

13.作物收获贮藏

28.果树实生苗的培育

29.果树嫁接苗的培育

30.果树自根苗的培育

14.果树苗木的培育

★6.果树栽培

31.果园规划设计

32.果树定植

15.果园建立

3.植物

33.果树土、肥、水管理

生产

34.果树整形修剪

16.果树栽培管理

35.果树花果管理

36.蔬菜播种育苗

37.蔬菜嫁接育苗

17.蔬菜育苗

38.蔬菜定植

39.蔬菜植株调整

18.蔬菜定植及定植后

★7.蔬菜栽培

40.蔬菜花果管理

的管理

41.蔬菜环境因子管理

42.农药市场状况分析

43.农药市场竞争对手分析

44.农药企业营销机会与对策分析

19.农药市场营销调研

4.农药宫销

45.农药市场细分

46.农药市场选择

47.农药市场定位

20.农药目标市场营销

★8.农药营销

48.农药产品营销方案设计与实施

49.农药价格营销策略设计与实施

21.农药“4Ps”营销策

50.农药分销渠道策略设计与实施

略制定与实施

51.农药促销策略方案设计与实施

注:

带★学习领域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

根据学习领域课程所需要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设置专业基础课程;依据学生可持续发展需要,突出职业素质与人文素质培养,设置公共基础和基本素质课程;为增强学生的岗位迁移能力和拓宽就业面,确定专业拓展课程。

构成由公共基础和基本素质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学习领域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组成的专业课程体系。

植物保护专业课程体系

公共基础及基本素质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

学习领域课程

专业拓展课程

1.入学教育及军训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化学

2.土壤肥料

1.植物病害防治

2.农业害虫防治

1.科技文献检索

2.花卉栽培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3.植物及植物生理

3.农田杂草防除

3.植物组织培养

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农业气象

4.农药应用

4.食用菌栽培

4.信息技术基础

5.田间试验与生物

5.作物栽培

5.咼职央语

统计

6.果树栽培

6.体育

6.农业微生物

7.蔬菜栽培

7.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7.作物遗传育种

8.农药宫销

8•心理素质教育

8.农业机械

9.社交礼仪与交往艺术

9.农业科技写作

10.就业指导

10.专业认知实践

11.毕业教育及鉴定

12.形势与政策

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对课程体系开发及实施的全过程进行总结与评价,从而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深化课程体系的改革。

2、建设优质核心课程

课题组与企业专家合作组成的课程开发小组,共同建设“植物病害防治”、“农业害虫防治”、“农药应用”等8门植物保护专业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并已完成部分课程标准制定以及学习情境的设计。

实施任务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等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植物病害防治”和“作物栽培”课程2009年学院被评

为优秀课程,“果树栽培”被省教育厅评定为省精品课程。

3、制定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性质、学习目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教学内容、学习情境设计(学习项目、学习任务、教学时数分配)、教学方法、学生已有基础要求、教师执教能力要求、教学条件、选用教材(教材、实训实习指导、参考资料)、考

核评价,各学习情境的学习目标、教学内容(知识点、技能点)、教

学方法、教学条件、考核评价、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教师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课程实践教学标准(技能名称、知识点、考核点、训练考核地点、指导教师条件、所需条件)。

(三)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1、专业带头人培养与聘用

通过承担科研项目、参加国内学术活动和培训、参与企业实践和农业生产一线技术服务、主持基于工作过程的核心课程开发等多年的培养锻炼,齐巧丽、卢伟红、李永文、刘志军等老师已成长为行业专家,具有丰富的生产经验,能够解决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被学院分别聘任为植保专业、园艺专业、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专业带头人。

同时,聘请了1名植保研究所专家作为校外专业带头人,指导专业建设,帮助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2、骨干教师培养通过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参加专业技术交流、到农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单位进行研修等培训,承担基于工作过程的核心课程开发建设、到企业及农业生产一线的实践锻炼,以张利英、李德新为代表的专业老师已成为专业教学的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极大提高他们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及专业教学中充分发挥了骨干作用。

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植物保护专业与其他两个专业共同建立了由植物保护、农业生产、农资经营方面的行业企业专家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组成的40人以上的兼职教师资源库,使兼职教师队伍每年稳定在15名以上,建立了兼职教师管理考核制度,加强了对兼职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培训与指导。

兼职教师的职责主要是指导学生企业顶岗实习,参与基于工作过程的核心课程建设,并帮带青年教师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与专职教师一起开展科学研究等工作。

(四)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1、校内实训条件建设

2008年,学院以迎评促建为契机,投资30余万元在原有基础上建设现代农业技术实训基地。

根据农业技术类专业实训教学的需要,增置仪器设备和标本,扩建了植物病理实训室、农业昆虫实训室、病害与昆虫标本陈列室;增置仪器设备,把原来的综合实训室改扩建成园艺实训室、作物栽培2个实训室;其他实训室也进行了相应的整合,

现已建成设施一流、技术先进,包括10个实训室(场所)的现代农林技术实训基地,同时能满足学生实训、技能鉴定、科研开发、技术培训等多种需要,成为教学实训、行业培训与技术推广的共享平台。

现代农业技术实训基地实训室一览表

序号

实训室

承担的实训项目

1

作物实训室

播种材料检验、作物生育状况调查分析、作物产量预测及室内考种、遗传学实验、作物杂交技术、作物品种性状分析、种子质量检测、种子加工与贮藏、田间试验结果分析

2

园艺实训室

花卉栽培、果树栽培、蔬菜栽培、园林苗圃、盆景与插花等课程的植物种子识别及处理、园艺产品性状识别、插花基本花型的制作、中草药标本的采集与制作等实验实训项目

3

植物病理实训室

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症状观察及病原鉴定等。

4

昆虫与化保实训室

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农业害虫、天敌的识别及农药加工剂型识别、配制、毒力测定。

5

植物病虫害标本室

标本展示。

6

植物与植物生理实

训室

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技术、植物细胞的构造、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器官解剖构造的观察、植物的营养繁殖、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方法、植物生理指标的测定、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7

农业气象实训室

气象观测仪器的使用及具体的观测方法气象观测资料的整理、统计分析和利用。

8

土壤肥料实训室

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土壤含水量、质地、容重、酸碱度、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的测定;化学肥料中养分含量的测定;化学肥料定性鉴定;土壤养分速测;土壤剖面的观察记载。

9

农机实训室

内燃机的拆装;气门间隙的调整;化油器、喷油泵、喷油器、火化塞结构的观察和拆装;四轮拖拉机的驾驶;手扶拖拉机的驾驶;植保机械的调整与使用;园艺机械的结构观察、调整与使用。

10

实习农场

花卉栽培、果树栽培、食用菌栽培、无土栽培、蔬菜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