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铁路局铁路职工岗位培训模块教材轨道车司机H 模块作业技能.docx
《西安铁路局铁路职工岗位培训模块教材轨道车司机H 模块作业技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铁路局铁路职工岗位培训模块教材轨道车司机H 模块作业技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安铁路局铁路职工岗位培训模块教材轨道车司机H模块作业技能
铁路职工岗位培训模块教材
轨道车司机
综合能力H模块—作业技能
专项技能H1—设置防溜
专项技能H2—检查闸瓦的厚度、闸瓦与车轮踏面的间隙
专项技能H3—检查、调整空压机、风扇、发电机皮带的松紧度及排放储风缸、油水分离器的油水
专项技能H4—根据轨道车完好标准检查车辆运行技术状态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轨道车收车以后在各种情况下设置防溜的作业。
二、作业程序
(一)轨道车铁鞋在各种情况下的设置
1.在站内或专用线停车待避时,必须采取保压制动。
发
动机熄火等待时,要同时上好手制动,正副司机不允许同时
离车。
2.在转站、专用线停运或过夜时,必须采取防溜措施,
拧好手制动机,双止轮器双向止轮,止轮器要安好压实,止
轮器必须采用防盗自锁铁鞋。
3.编组站、区段站在到发线、调车线以外的线路上停留
车辆,不进行调车作业时,应连挂在一起,两端以铁鞋(止
轮器、防溜枕木等)防溜并须拧紧两端车辆的人力制动机。
因装卸车对货位等情况,不能连挂在一起时,应分组做好防
溜措施。
4.在中间站车辆停留超过60分钟时,车辆两端必须设
置防溜铁鞋。
5.无论停留的线路是否有坡道,车辆都应连挂在一起,
拧紧两端车辆的人力制动机,并以铁鞋(止轮器、防溜枕木
等)防溜。
(二)做好车辆防溜工作。
轨道车及大型养路机械应在
车辆驾驶室内设置双面警示牌,需要动车前,乘务人员应撤
除防溜,并将警示牌“铁鞋未支”一面向外,放置在操作台
上。
车组进行防溜时,铁鞋只能设置在车组两端的车辆车轮
下,中部车辆不得设置铁鞋。
因车辆编组发生变化时,两端
车辆应及时设置防溜铁鞋,并将警示牌“铁鞋已支”一面向
外,中部车辆乘务人员应及时撤除铁鞋,并由各车司机及调
车负责人、监控干部确认,防溜器具实行定置管理,固定地
点、对号入座,用后及时归位。
车辆设置、撤除防溜措施后,
车组人员要互相确认、联控。
各单位应按要求配备具有防盗
功能的铁鞋。
三、技术标准
(一)根据《西安铁路局防止机车车辆溜逸规则》防止
机车车辆发生溜逸的基本原则是:
1.谁作业,谁防溜的原则。
2.作业中钩、钩防溜的原则。
3.未采取防溜措施,不得摘开机车;机车未挂好,不得
撤除防溜措施的原则。
4.非行车人员不得参与机车车辆防溜的原则。
(二)配备防溜器具的地点、数量及使用。
1.轨道车的铁鞋数量按每车4只配备,轨道平车的铁鞋
数量按每车2只配备;应统一为“红底白字”即涂刷红色油
漆,用白色油漆按统一顺序涂打编号。
2.轨道车(轨道平车、机车车辆)在静止状态下采取铁
鞋防溜措施以后,应在机车制动手柄、轨道车油门控制手柄
及机械车辆控制室内揭示“铁鞋已支”的双面警示牌;反面
为“铁鞋已取”;当铁鞋撤除后,揭示“铁鞋已取”。
3.使用铁鞋防溜时,铁鞋须贴紧车轮踏面。
四、使用工具材料
(一)工具
1.检车锤
2.手电筒
(二)材料
棉纱
五、安全注意事项
1.作业时,司乘人员应正确穿戴劳动保护用品。
2.禁止在曲线上股、道岔上、钢轨接头处设置铁鞋,在
站区内或货场严禁在靠站台一侧设置铁鞋。
3.两端的铁鞋应设置在车辆的同一侧。
4.司乘人员上下车辆时应注意安全。
5.防溜设置完成以后,正副司机要共同确认。
6.轨道车收车后(或在停车线停留)应做好防溜、防护、
防火、防盗工作。
轨道车司机
综合能力H模块—作业技能(收车后检查)
专项技能H2—检查闸瓦的厚度、闸瓦与车轮踏面的间隙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轨道车收车后对闸瓦的厚度、闸瓦与车轮踏面的
间隙进行检查的作业。
二、作业程序
(一)由于闸瓦经常磨损就需要定期对闸瓦间隙进行检
查,如有间隙不在规定范围之内就要调整闸瓦间隙。
调整时
松动锁紧螺母,转动调整套,使闸瓦接近车轮踏面,保持闸
瓦间隙为5-10mm,通过紧固闸瓦平衡螺母压缩平衡弹簧,可
调整闸瓦上下间隙,使轮瓦接触均匀;调整闸瓦间隙时,制
动缸的活塞行程应为70—120mm(指JY290-10型轨道车)。
(二)在运用过程中,应注意检查:
1.闸瓦间隙调整套螺杆转动是否灵活。
2.闸瓦厚度小于17mm或有裂纹时,应更换。
3.转动调整螺母,调整闸瓦托的仰角,应使闸瓦上下间
隙均匀,防止闸瓦产生上下偏磨。
(三)检查机车与平车制动是否同步。
实施制动后,察
看机车和平车的制动缸上标记位置,活塞伸缩量均能达到规
定范围,则两车制动同步,否则需要进行调整达到标准数值。
三、技术标准
(一)闸瓦分类:
铸铁闸瓦和合成闸瓦。
铸铁闸瓦中,
分为磷铸闸瓦和高磷铁闸瓦。
合成闸瓦中,按其基本成分,
分为合成树脂闸瓦和石棉橡胶闸瓦。
按其摩擦系数高低,
可分为高摩擦系数合成闸瓦和低摩擦系数合成闸瓦。
中磷
铸铁闸瓦、高磷铸铁闸瓦和低摩合成闸瓦,为通用闸瓦。
(二)闸瓦及制动缸参数
1.闸瓦间隙5-10mm
2.闸瓦厚度不小于17mm
3.152×145制动缸行程70—120mm
4.203×305制动缸行程100—180mm
5.254×305制动缸行程155±10mm
四、使用工具
(一)工具
1.小撬棍1把
2.尺子1把
3.信号旗(红色)1面
4.450mm活动扳手1把
五、安全注意事项
1.进行检查作业时,要先设防护后作业。
2.检查作业时,司乘人员应正确穿戴劳动保护用品。
3.注意量具、工具的正确使用。
轨道车司机
综合能力H模块—作业技能
专项技能H3—检查、调整空压机、风扇、发电机皮带的松紧度及排放储风缸、油水分离器的油水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轨道车收车以后检查并排放储风缸、油水分离器
中的油和水,并对空气压缩机、风扇、发电机的皮带进行检
查调整的作业。
二、作业程序
(一)冬季车辆回库后,应打开发动机散热器、机油散热
器放水开关放掉冷却水(加注防冻液的车辆除外)。
放出总
风缸、油水分离器内的积油、积水,以避免冻坏车辆;检查
其它各风包中有无积水,若发现有积水的要打开进行排放。
(二)风扇、发电机、空压机皮带张紧度的检查
1.检查风扇皮带的矢度,以20—50N的力压皮带,挠度
为10—20mm。
2.检查空压机皮带的矢度,以20—50N的力压皮带,挠
度为20—30mm。
3.检查发电机皮带的矢度,以20—50N的力压皮带,挠
度为10—20mm。
4.检查皮风扇、发电机、空压机皮带是否有裂纹、龟裂、
老化现象,对存在上述现象的皮带一律进行更换。
(三)风扇、发电机、空压机皮带矢度的调整。
1.风扇皮带的调整
(1)松开风扇毂上的大的锁紧螺母或将风扇毂紧固到
安装托架上的螺钉,这些工作做完后风扇毂将偏离。
(2)转动调整螺钉以增加皮带的矢度。
(3)上紧锁紧螺母或螺钉直到风扇毂对齐时为止。
紧
固螺母以保持风扇毂和风扇毂托架适当对准。
2.发电机皮带的调整
(1)松开发电机上的锁紧螺母,将发电机向内或向外
推拉,使发电机皮带的矢度调整到规定的范围之内。
(2)旋紧调整螺母来固定发电机。
3.空压机皮带的调整
(1)检查发现空压机皮带矢度松弛时。
(2)松开空压机底座固定螺栓,再松开调整空压机皮
带的锁紧螺母。
(3)顺时针方向旋转空压机的调整螺母,达到要求以
后拧紧锁紧螺母.
(4)拧紧空压机底座的固定螺栓。
三、技术标准
1.空压机皮带,风扇及发动机皮带的松紧度应有一定的
矢度。
2.空压机皮带的张力度以20—50N的力压皮带,矢度为
20—30mm。
3.风扇皮带的张力度以20—50N的力压皮带,矢度为10
—20mm。
4.发电机皮带的张力度以20—50N的力压皮带,矢度为
10—20mm。
四、使用工具材料
(一)工具
1.14-17、17-19开口扳手各一把
2.14-17、17-19梅花扳手各一把
3.250mm活动扳手
4.小撬棍1把
5.信号旗(红旗)1面
(二)材料
棉纱
五、安全注意事项
1.检查作业时,要先设好防护,方可进行作业。
2.检查作业时,司乘人员应正确穿戴劳动保护用品。
3.需进入车辆底盘检查时,必须设好防溜及防护以后,
方可进行。
轨道车司机
综合能力H模块—作业技能
专项技能H4—根据轨道车完好标准检查车辆运行技术状态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根据轨道车完好标准,检查车辆运行技术状态的作业。
二、作业程序
(一)检查发动机
1.检查发动机从怠速到最高转速升降迅速、稳定,发动
机无异常冲击或敲击声,怠速运转平稳(转速表显示其转速
波动范围符合发动机使用说明书要求)。
2.检查发动机在冷热车状态下能一次启动或重复两次
后启动(在冬季寒冷地区允许采取预热措施)。
3.检查发动机润滑良好,机油压力在发动机使用说明书
规定的范围之内。
4.检查发动机正常运转后机油温度、进出水温度、排气
温度符合发动机说明书要求。
5.检查发动机冷却系统、燃油系统、润滑系统、配气系
统密封良好,作用可靠。
(二)检查传动系统
1.检查离合器在标准的牵引吨位时无打滑、抖动或分离
不彻底,离合器分离杠杆间隙应符合使用说明书要求。
2.检查变速箱、中间换向箱工作正常、操作灵活,不脱
档、乱档,无漏油,齿轮啮合平稳,无异响。
3.检查液力传动装置及附件工作正常,油温油压符合使
用说明书的规定,换挡、换向、工作转换机构动作准确,能
根据燃油供给量准确传递扭矩。
4.检查运行时中间换向箱的温升不超过60℃,车轴齿轮
箱温升不超过45℃。
5.检查传动轴传动平稳,传动轴无裂纹、变形。
万向节
润滑充分,转动无异响。
6.检查传动系保护装置及附件齐全,固定可靠。
(三)检查轮对及走行系统
1.检查在高速运行时不应有异常震动和明显的横向摆动。
2.检查车轮无裂缝,踏面擦伤深度不超过有关规定,车
轮轮辋厚度不小于23mm,在距轮缘顶点15mm处测量轮缘厚
度不小于20mm,轮缘高度不大于28mm。
3.检查轮轴压装部位结合良好,无松动,无透油、透锈,
压装部位的防松标记无错位。
4.检查车轴轴承箱无裂纹,运行时温升不超过40℃。
5.检查减震弹簧无裂纹,无明显锈蚀,作用可靠。
6.轴箱液压减震器或摩擦减震器作用可靠。
7.检查轴箱拉杆与轴箱车架的连接牢固,防松可靠,轴
箱拉杆的橡胶件无破损,轴箱导框间隙前后、左右两边的间
隙之和小于4mm,轴箱与侧挡板间隙小于6mm。
8.检查运行中车轴齿轮箱不应有明显抖动。
(四)检查转向架牵引连接机构及旁承装置
1.检查牵引机构可靠,机构内部的尼龙件无破损。
2.检查旁承装置的橡胶减震块无破损,下旁承体与转向
架连接可靠,润滑油无泄露。
(五)检查制动系统
1.检查基础制动各杆件无变形、无裂纹和开焊,制动时
动作灵活无阻滞,其安全装置齐全、可靠。
2.检查制动后闸瓦应紧贴车轮踏面,并安装正确,不得
出现中间有缝隙而两端紧贴车轮踏面的现象。
闸瓦不偏磨,
制动时各闸瓦对车轮的压力基本一致,闸瓦厚度不小17mm.
缓解后,闸瓦与轮对间隙保持2-10mm。
运行中车轮与闸瓦无
撞击声和其他异响。
3.检查制动缸活塞行程应在规定范围内。
4.检查空气制动阀件、制动缸动作灵活,无阻滞及泄露
现象。
各空气制动部件均应按规定周期效验合格。
5.检查制动性能良好,制动管减压40KPa时,能产生制
动,且保压1min不缓解;自动制动阀手柄移到缓解位,制
动缓解时间不大于35s;制动管定压500KPa,减压140KPa
时不产生紧急制动,保证5min不缓解;自动制动手柄推到
紧急制动位时,制动管减压不大于140KPa(使用104分配阀
减压不大于100KPa)时,能迅速产生紧急制动。
6.检查全车制动机管路无泄露,当储风缸风压至700~
800KPa后,每分钟泄露不大于20kPa。
7.检查空气压缩机无异响、过热、明显窜油,当发动机
中速运转3min,储风缸风压要达到750KPa;储风缸风压达
到850KPa时,安全阀应自动开启。
8.检查空气制动附件齐全、作用可靠,制动软管连接器
与其他车辆连接时不漏风。
9.检查手制动各部件动作灵活。
且能自锁,缓解时能完
全放松,停车时制动可靠。
(六)检查操作系统
1.检查各操作手柄、按钮,操纵踏板应控制准确、可靠。
2.检查各操纵件的联锁、互锁、自锁装置齐全、可靠。
(七)检查车架、转向架及钩缓装置
1.检查车架、转向架钢结构部分及焊接件无裂纹、开焊、
明显变形和严重锈蚀。
2.检查大车钩“三态”作用良好,无裂纹。
3.检查排障器固定良好。
(八)检查车棚
1.检查车棚和车架紧固可靠。
2.检查车棚无严重锈蚀,铆钉、焊点无松动。
3.检查车棚有较好的密封性,防水、防寒、隔热效果良
好。
4.检查挡风玻璃、侧窗玻璃齐全,无松动。
5.检查内地板无腐朽,发动机罩完整,车棚内顶棚固定良好。
(九)检查电路系统
1.检查整车电路线束捆扎牢固、整齐,进出线口的套管
及其他护线装置无脱落或破损。
2.检查电器元件接触良好,动作可靠。
导线护管、线槽
安装牢固,无油、水及其他污物侵入。
导线应有清晰标记,
截面积符合通过最大电流要求。
3.检查仪表盘上各种显示信号指示正确、明显,各种开
关控制可靠。
4.检查蓄电池容量充足,充放电切换装置完好,充电能
满足夜间行车需要。
5.检查随机零配件、安全行车备品符合附件14的规定,
标志齐全、正确,清晰易辨认,键控装置、机车信号、车载
无线电话及复轨器性能良好、作用可靠。
三、技术标准
(一)整车技术性能符合要求能满足《标准轨距铁路机
车车辆限界》(GB146.1)的要求。
(二)牵引速度、质量能符合使用说明书的有关规定。
(三)制动系统作用可靠,制动距离符合技术要求。
(四)各轮轮径误差小于2mm,同轴的两车轮轮径误差
小于1mm,轮对内侧距离为1353mm±3mm,轮对内侧距三点
误差小于3mm。
(五)车轴探伤合格。
(六)大钩中心线距轨面高度为880mm±10mm,小钩中
心线距轨面高度为371mm±20mm,排障器下面距轨面高度为
90~130mm,排石刷完好,撒沙管距轨面高度为25mm,各垂
下构件距轨面高度不小于50mm。
(七)整机结构完整,各机件完好,橡胶软管无损伤。
(八)当发动机中速运转5min,储风缸风压要达到
750KPa;储风缸风压达到850KPa时,安全阀应自动开启。
四、使用工具
(一)工具
1.检车锤1把
2.手电筒1把
3.钢卷尺1把
4.信号旗(红色)1面
(二)材料
棉纱
五、安全注意事项
1.做好车辆安全防护工作。
2.正确使用劳动安全保护用品。
3.注意量具、工具的正确使用。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