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
《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窃读记》教学设计三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5.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读书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
学习重点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
这节课,就让我们去品读书滋味,跟着《窃读记》融入书的海洋,和作者林海音共同感受一番读书的滋味吧。
(板书课题)
二、一品读书滋味,丰富阅读体验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2.谈一谈,通过第一遍读文章,你读懂了什么味?
三、二品读书滋味,体会音乐美
1.接读课文。
2.接读的学生来说说读书的滋味;听书的学生来说说听书的滋味。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到书给我们带来的声音美、音乐美,这也是一种读书的滋味。
3.根据自己对窃读的理解,对接读的同学进行评价。
在评价中进一步朗读,评价后进一步练读。
四、三品读书滋味,感悟读书乐趣
是啊,读书有千百种滋味。
让我们回到林海音的时代,回到她窃读书的书店,一起感受一下窃读的滋味。
1.自由读课文。
读完后划出说明窃读滋味的句子。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
2.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我们此时此刻无法亲身体会到窃读的滋味,但是,如果一篇文章写得好,就能让我们如临其境,就能和作者的情感一起跳动。
再去仔细的读读课文吧,这种窃读的滋味──我很快乐,也很惧怕。
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把描写作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画下来,多读一读。
结合画出的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急匆匆地赶”,“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急切地寻找”,“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心里却高兴地喊”,“依依不舍”……从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心里非常的高兴,特别想读书正好读到了书的高兴滋味。
“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作者什么也没吃,却咽了一口唾沫,说明她一定从书中收获了很多知识,心里非常高兴。
“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
”身体上很疲惫了,她却感到浑身轻松,说明她读完书后非常的高兴和满足。
“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要想读书还得动一番心思,让人家看不出来,确实挺累。
还贴在一个大人身边,躲来躲去的,这种读书的滋味有些不好受。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
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作者读书,是在人多别人不注意她的时候窃读,因为是窃读,所以当人少了,她就会丢下心爱的书转移到其它书店。
这种奔波的滋味也不好受。
“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作者读书,常常忍饥挨饿的。
“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从这些动作中可以看出,作者读书太累了,腰酸了,腿疼了,脚也麻了。
一直站两个多小时,收获很多,也付出很多。
……
五、四品读书滋味,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
现在,你能感受到作者窃读的复杂滋味了吗?
看来,读书还真得要细读,遇到像这样的好书(指课本)得细细地去品读,才能读出书中的更多味道。
小组内分段朗读课文,各自说说自己读后的新滋味。
六、我的收获
通过读《窃读记》,你有哪些收获?
做阅读记录卡(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窃读记》,让我们再读一读课文,回顾一下窃读的滋味。
二、读懂作者
这篇文章我们已经读了好多遍了,每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滋味产生,可有一件事我始
不明白,窃读又累又饿,可作者为什么要窃读呢?
“窃读”算“偷”吗?
(引导学生谈出更深的认识:
作者酷爱读书。
)
三、写阅读记录卡
作者从小就酷爱读书,只有爱读书的人才能写出更好的文章。
就像作者的国文老师所说的,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读书成了作者的精神食粮。
有的同学说,这篇文章特别好,很真实,也很感人。
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
1.用自己的方式品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时默读时朗读。
)边读边画出你认为文章写得精彩的地方。
把他填写在读记录卡上。
2.同位俩互相交流记录的内容:
你为什么觉得这里写得好?
3.全班汇报交流:
读一读自己摘抄的记录卡,谈谈摘抄它的理由。
(1)引导学生注意到作者对复杂心理活动的描写。
如:
刚进书店时回想、安心和担忧几种不同心情的转换。
下雨时非常的高兴,却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在说:
“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得喊着:
“大些!
再大些!
”高兴却又装着不高兴的复杂表情。
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一种惧怕。
激发学生读出这种复杂的感受。
(2)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注意到作者细致的动作描写。
如:
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
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
从头来,再找一遍。
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以上三句可以看出作者对书的急切渴望。
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读书的满足与快乐。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对书的酷爱。
4.练习朗读。
师生共同来练读,个人读;把自己找出来的语段读给大家听;可以邀请其他同学和你一起读。
四、补充材料,倡导个性阅读
分发材料:
《窃读记》节选。
1.用心读文章,品味文章。
动笔去划一划,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读书的收获与感受。
(引导学生能够简单用上学习课文时的方法。
谈出自己的体会,自己的滋味。
)
五、拓展延伸
1.谈读书经历。
把自己的读书经历与作者的读书经历进行比较,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
2.如果没有了书,世界将会是怎样?
3.搜集名人读书故事,并做好记录。
点评:
重庆九龙坡区是我社第一批参加实验的实验区,它们从2001年参加课改以来,通过抓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以上就是该区在暑假期间组织教师备课的全部成果。
看了之后,我有一些话要说:
一、感动。
这些教案是九龙坡区教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的帮助下,经过一个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来的,是冒着重庆的酷暑做出来的,这种团结、协作、奋斗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
更令人感动的人,他们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地奉献出来,给全国的实验老师提供备课的思路。
所以,我想老师们在看到这些教案时,不应该窃喜又有了应付检查的材料,不应该产生偷懒的想法,因为这是彼时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适合你。
老师们要感谢他们的最好方式是,对他们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这样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围。
二、感想。
九龙坡区探索出来的集体备课、网络备课曾经在天津的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过,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教研形式。
它发动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准备出一份水准较高的教案,同时还省去了老师大量的无谓劳动,老师完全可以把这个时间用在学习提高上。
面对这样一份相对“标准化”的教案,老师需要做什么呢?
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调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记好“教学反思”,看看自己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大到整个的设计思路,小到某一个问题的提问方式,都可以重新思考,虽然本课时不能重复,但长期经过这样反思,将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三、感慨。
小学语文课改已经进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参加课改的老师和学生也用到了五年级上册教材。
课程改革对老师观念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师生在此过程中的收获也是有目共睹的。
但综观近一年多的课程改革的进展,使人不禁有“慢”下来,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觉。
个中原因自然是很复杂的,但我以为大致有三:
第一是经过课改初期的“激情燃烧”,这时已经有些疲塌了;第二越来越到小学毕业之时了,对如何考评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专家的影响,加之一些瓶颈问题无法突破。
而重庆九龙坡区的这些教案给我强烈感受是,老师的探索热情并没有衰减,改革的动力并没有消失,他们为自己前几年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也为自己以后将取得的成果而充满信心。
所以,参考、学习这些教案的老师,不光得到了某些备课上的便利,更应该为他们的精神而感动。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语室王林)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作者:
未知来源:
本站原创更新:
2009-9-28阅读:
栏目:
五年级语文教案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4、认识阅读课外书籍的重要性,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和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知道哪些着名作家吗?
(叶圣陶、老舍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
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着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着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
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板书课题)
2、提出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字词和较长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说说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苗苗同季老交流了哪些问题?
他们对读书有哪些见解?
(4)朗读课文并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5)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要求:
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别人在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
(一)基础知识展示。
(小组内——抽查情况)
1、小组内学习展示。
(1)、这节课,我学会了季羡林、水浒传、彭公传、绿林好汉、滚瓜烂熟、三侠五义、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等词语,理解了绿林好汉、滚瓜烂熟的意思。
(2)、我会用其中的一些词语造句。
(3)、我能够流利地读通读顺课文。
(4)、我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我知道了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等。
2、抽查学习情况。
抽查生字词的读和说的情况。
(主要是针对中差生)
(二)、学文悟情展示。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问题?
(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他们对读书有哪些见解?
(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三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进行古诗文积累)
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生1:
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文章写好,要多看书……)生2:
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不要偏科,要全面发展……)生3: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不仅要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还要文理兼备。
这种综合型的人才,才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生4:
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这里面既有季老自身成长的体验,又有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继承的关注,更是对“古今贯通”的一个注解与落实……)
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苗苗:
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
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4、品味题目寓意。
(与二人名字相关。
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
5、课文朗读展示,学生进行评价并说出理由。
生:
“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
”从中可以看出季羡林老先生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说得形象生动,听来如临其境。
生:
“爷爷,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欢看闲书。
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着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
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
”从话语中可以感觉出苗苗的童稚与可爱。
……
三、激发知识冲突(可与学习成果展示合为一体)
“闲书”指什么?
谈谈你对闲书的认识。
四、学习收获展示
1、通过读《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你有哪些收获?
2、展示自主收集的资料。
五、作业
调查一下本班同学阅读的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3走遍天下书为侣(3篇)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三
江西南昌市船山路小学郑广南
学习目标
1.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的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一块抄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
3.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①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
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从童年时的“窃读”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从而走上了成功之路。
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让我们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②齐读课题。
释题:
侣:
伴侣。
③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②请8位同学读课文,正音。
③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④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上做上批注。
↘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①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
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做上记号。
②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与大家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
③出示关键句子:
a.你喜欢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b.你是早已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
“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
“我怎么没注意过,光线怎么那么美!
”
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让大家充分说说自己的感受。
(鼓励大家畅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
④齐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新东西”指的是什么。
⑤有表情地朗读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
第二课时
↘激趣课文,深入感悟
①配上课件,朗读课文1—6自然段。
②自由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我”读那本书的方法到底是怎样的?
从哪些词句看出“我”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读。
(抓住“首先、然后、最后”这三个表示顺序的词语感悟。
)从这“一遍又一遍地读”,你们感受到什么?
③联系实际,同学们交流作者读书的方法。
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说一说。
④自己试着背背第7自然段。
⑤默读最后一段,想一想:
作者除了把书比作一位朋友,还比作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比?
这样比的好处是什么?
⑥有表情地朗读最后一节。
↘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①划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②合作交流:
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自己有什么启示?
说说如果有一本书陪伴自己去旅游,你会怎样去读?
(用上“首先……然后……最后……)
③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拓展活动
①读一读“阅读链接”──《神奇的书》,把自己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
②向大家介绍你是怎样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并说说你喜爱它的原因。
↘布置作业
①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②抄写生字词。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二
江西南昌西湖区羊子巷小学黄俐文
课前准备
①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并且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带哪一样呢?
(指生说)是呀,钱?
不行,这东西一用就用完;照相机?
不好,这么多的景点,哪装得下……这道题还真让我们很难做出选择。
可是有一个人却很坚定地说出他的选择,想知道他选择的是什么吗?
②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课(板书课题:
走遍天下书为侣)指名学生读课题,正音并理解“侣”的意思。
③他为什么选择书作为他一路上的伴侣呢?
想知道吗?
让我们一起到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主学习:
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并且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②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是否正确。
③你发现了哪个生字容易写错,给大家提个醒。
④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评议。
⑤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
↘指导朗读感悟课文
①作者为什么会选择书陪伴自己旅行呢?
随着回答课件出示句子: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②自由读这几句话,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读了这几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从哪体会到的?
◆(读了第一句话,我体会到就是读同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
我从“总能”和“不管”体会到的。
)
你能把体会到通过朗读读出来吗?
(指导学生朗读)
◆(读了第二句我体会到作者非常喜欢读书,就是同一本书,他也是百读不厌。
我从“一遍又一遍”体会到的。
)
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
(指导学生朗读)
◆(读了第三句我体会到作者很喜欢书,因为他把书当作了朋友一样,当作了人似的,读书就好像是在和朋友说话一样。
而且书也是想读就随时能读的。
我是从“就是”和“随时想去就去”体会到的。
)
(作者喜欢一遍又一遍地读那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发现,而且书可以随身携带,你想读的时候就能拿出来。
如果是一本人物传记,就好像是你在交一个朋友;如果是一本介绍名胜古迹的书,那就好像是到那个地方旅游了一趟似的。
)
能把体会到的读出来吗?
(指导学生朗读)
④把三句话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加深体会。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①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会带上一本书陪伴自己的旅程,是因为(点击课件引说三个句子)
②引导学生提问。
读了这三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比一比,谁提的问题最有价值。
生可能会问:
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为什么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怎样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为什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探究答案,品味语言
①自由读课文,用”“划出相关的语句。
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
(小组交流)。
②学生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汇报交流“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
指名读有关的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这里把书比作了朋友,每次见到朋友,感觉都是不一样。
特别是“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好像是又对朋友发现有了一个的发现,这个发现非常的意外,叫人惊讶。
b.你对朋友有没有这样的感受?
(指名说)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a.“你每天都回家……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这句把看书比作是回家一样,即使是非常的熟悉了,但偶然还会有新的发现。
b.指导感情朗读。
◆课件出示三个反问句
a.读了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都是反问句)
b.给他换一个说法。
(指名说)
c.从三个反问句中你体会到什么了?
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小结:
读书也是这样,不管你看过多少遍,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
你有这样的感受吗?
交流。
过渡语:
就因为这样,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③汇报交流怎样一遍又一遍的读?
齐读第七自然段。
作者这样一遍又一遍的读书方法,划出表示先后顺序
的词语。
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吗?
全班交流。
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过渡语:
这一趟下来,都可以把书读上一百遍,最终能背诵下来。
③汇报交流“为什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
◆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把书比作了朋友和故地。
)
◆作者为什么这样比?
↘诵读语言,积累语言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阅读链接
①课件出示:
课后的《神奇的书》
②自由朗读,把书比作了什么?
体会到了什么?
③全班交流,有感情地朗读。
学读书故事习读书方法──《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一
山东德州跃华学校小学部李怀源孟祥芹王明明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正确读写”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一趟、背诵、零次、编写、某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以书为友”的习惯。
学习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继续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学习难点
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学习准备
收集读书的名言,整理自己读书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让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呢?
为什么?
在设想中,让学生尽情地说出自己的选择和理由,然后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板书课题)
二、释题明意
齐读课题,“侣”是什么意思?
(伴侣、同伴)课题是什么意思?
质疑课题。
(为什么要选择书为自己的同伴?
)
三、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认真读一读。
3.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4.接读课文,纠正字音。
5.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解决作者选择以书为侣的原因,说一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讨论自己疑惑的问题,再不懂的全班交流。
四、读文交流,体会作者情感
1.书到底有怎样的魅力,使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它作为自己唯一的伙伴呢?
作者把书当作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家,不论朋友见了多少面,家回了多少次,我们还是会发现新的东西。
说明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读而不厌。
(在此过程中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