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41294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docx

《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docx

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

 

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

龙归片区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管理委员会

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韶关市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

2012年4月

目录

1.规划概况1

2.污染源分析11

3.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12

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4

5.环境保护措施15

6.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16

1.规划概况

1.1基本情况

(1)规划名称:

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龙归片区

(2)规划实施地点:

韶关市武江区龙归镇

(3)规划规模:

555.9公顷。

1.2园区位置

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龙归片区位于韶关市武江区龙归镇的西北侧,北面为国道G323线,紧邻京珠高速公路龙归出口,北临南水河(乳源河),南面为县道X318线及石曹山,规划区域交通较便利。

园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3°35′,北纬24°23′。

1.3规划布局及发展规划

1.3.1用地规划布局及发展规划

1.3.1.1用地性质

本产业转移工业园用地内的用地由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绿化用地等构成。

1.3.1.2用地规模

(1)用地规模

龙归片区拟开发面积共555.9公顷。

(2)人口规模

规划用地范围内人口主要为就业人口构成。

根据对全国工业开发区的研究分析,大约每平方公里的就业人口为0.8~1万人。

龙归片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产业,辅助发展环保涂料等产业。

每平方公里按0.8万人考虑,本转移园总规划总人口为约45000人。

1.3.1.3开发时序

龙归片区用地总规模555.9公顷,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一次规划实施,入园企业与其配套的环保设施及污水处理厂同时设计、同时施、同时投入使用。

1.3.2用地规划

1.3.2.1规划设计原则

遵循韶关市对规划区强度开发的控制要求,合理利用周围自然生态条件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注重规划区建设的协调统一,包括用地功能布局、道路交通联系以及景观风貌建设等方面,使其成为武江区龙归镇中心镇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提供合理优化的用地布局和便于操作的土地细化方案,创造有个性的舒适宜人的生产空间,突出园区新形象。

1.3.2.2功能分区

规划园区将建设成为一个以工业生产为主导的,具有一定居住、商业服务及物流的相对独立城市单元,规划根据功能的不同划分为三大组团,既南部工业组团和北部居住组团、物流组团,形成以北部居住组团为核心,物流组团、工业组团围绕其相对独立发展的空间格局。

1.3.2.3用地布局

北部居住组团:

规划居住用地主要用于南部工业组团需迁移的几个村的村民安置用地。

北部物流组团:

规划在北部园区东面安排仓储物流用地和商业金融用地,充分利用规划地段的交通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产业。

南部工业组团:

在规划区的南部布置工业用地,主要安排二类工业用地,少量居住用地,并配置少量仓储物流用地和市政设施、行政办公、文体娱乐、商业金融用地。

规划土地利用平衡见表1.3-1.。

表1.3-1规划土地利用平衡表

类别

用地名称

用地面积(ha)

比例(%)

M2

二类工业用地

306.84

55.20

R2

居住用地

55.48

9.98

C1

行政办公用地

2.42

0.44

C2

商业金融业用地

30.83

5.55

C3

文化娱乐用地

5.68

1.02

G2

生产防护绿地

44.93

8.08

U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7.44

1.34

S1

道路广场用地

73.01

13.13

W

仓储用地

29.27

5.27

合计

规划建设用地

555.90

100

2.5.3道路交通规划

1.3.3.1交通发展策略

规划区交通处理重点是加强规划区南、北三个组团之间的联络,内部交通处理好人流和车流的组织,尽量减少两者间的相互交叉与干扰。

车行系统的组织与网格加环状用地布局紧密结合,以国道G323线和县道X318线之间的连接道路为纵向主干道,形成整个片区道路网络,发挥道路的最大使用效果。

建立等级明确、功能合理的道路系统,通过用地布局,结合对周围山林绿地的利用,形成相对独立完整成网络的步行系统。

1.3.3.2道路网系统

规划区主体道路系统可概括为“一纵一横加两环”。

一纵指规划区内连接国道G323线和县道X318线道路;一横即东西走向的国道G323线;两环指围绕规划区南部工业组团、北部居住组团、北部物流组团三片整体用地形成的环形道路。

片区内车行道路分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级。

主干道:

包括园区纵向主要道路,构成整个片区的道路网骨架。

道路红线宽为30米,采用两块板的形式。

次干道:

包括园区两条环形主干道及组团内部主干道,一般联系各功能区,起到辅助运输、划分边界和景观过渡的作用。

红线宽度为20米,采用一块板形式。

支路:

主要用于局部地段的用地划分和局部地块的交通出入。

支路红线宽度为14米,采用一块板形式。

步行交通:

步行交通沿道路绿化带布置,步行系统深入到各个片区及地块内部,将绿化用地与步行交通有机地联系起来。

1.3.3.3交通设施

为适应未来生产、生活产生的机动车交通量的要求,规划中对交通设施的考虑主要是机动车停车位的安排。

规划区停车分为社会集中停车及各地块专用停车两类。

规划区按合理分布半径设置集中停车场两处,一处位于规划区南部工业组团内的纵向主干道东南部,令一处位于北部仓储物流区国道323线南侧。

1.3.4绿化景观系统规划

1.3.4.1绿地规划原则

规划区具有优良的外部生态条件,因此在园区规划与开发建设时应贯彻生态优先的观念,作为构建园区综合吸引力的一种手段。

园区绿地系统的布局应体现保护生态环境,善用自然资源的原则。

以山体绿化为骨干,预留生态建设用地,把园区建设成独具特色,环境优美的生态型工业园区。

研究规划区内绿地资源的景观及生态价值,确立控制点,有效组织规划区绿地系统,合理设置生态公园、防护绿地,基本实现绿地系统的网络化,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其生态效益。

1.3.4.2规划措施

1、保留规划区内的地形特征点,用作生态公园绿地,绿化与场地平整建设不得破坏其天际轮廓线。

2、园区内主要道路的两侧设置10~15米的生产防护绿带,国道323线靠园区一侧、广乐高速公路两侧、主干道两侧及乳源河两岸设置一定宽度的生产防护绿带。

3、根据园区内现有的变电站留出高压走廊用地。

4、各地块绿地主要指标按表二有关规定制定,不得低于地块控制指标中有关规定值。

1.3.4.3植物配置原则

1、园区工业大道绿带植被分布以常绿乔木为基础,减少维护管理费用,重点地段布置特色与景观绿地。

2、广场、公园绿化宜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点缀景观树种。

3、公共、防护绿带以常绿乔木界定边界,绿带中央布置景观树与花坛、草坪。

4、交通性道路绿化选择树形整齐、四季常绿、大苗成栽、管理方便的树木;生活性道路绿化选择抗性强、病害少、树冠大的树木,林草结合。

绿地景观规划见图3-5。

1.3.5市政公共设施规划

1.3.5.1给水工程规划

(1)给水现状

龙归片区目前仍无统一给水供应,现状用地多为未开发丘陵地带和零散的村落,目前暂未有城市给水网到达,当地居民用水主要靠利用打井抽取地下水自行解决。

(2)规划用水指标及规划需水量

①规划用水指标

由于本规划区主要为工业用地,人口综合指数指标法不能真实反映其用水的情况,因此规划采用用地指标法预测用水量。

按《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采取用地指标法进行用水量预测,规划区到规划末期总用水量为59469m3/d,区内各种用地对应用水量如表三,未预见水量占总用水量的10%=5947m3/d,则规划区日用水量为65416m3/d。

②规划用水总量:

预测规划区最高日用水量:

65416m3/d。

见表1.3-2。

表1.3-2不同性质用地的单位用水量指标及用水量

类别

用地名称

用地面积(ha)

用水指标(m3/ha*d)

用水量(m3/d)

M2

二类工业用地

306.84

150.0

46026

R

居住用地

55.48

140.0

7767.2

C1

行政办公用地

2.42

80.0

193.6

C2

商业金融业用地

30.83

80.0

2466.4

C3

文化娱乐用地

5.68

80.0

454.4

G2

生产防护绿地

44.93

0.0

0

U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7.44

30.0

223.2

S1

道路广场用地

73.01

20.0

1460.2

W

仓储用地

29.27

30.0

878.1

合计

规划建设用地

555.90

59469.1

(3)给水水源

根据规划区的现状情况,南部工业组团饮用水源由乳源河的上游引入,工业用水则直接从乳源河引入,并在组团西侧的山头设立提升泵站,北部两个组团的用水则通过龙归镇区引入。

给水管布置成环状供水系统,以确保供水水量、水压。

(4)生活给水管网规划

规划区内不规划水厂,供水由韶关市市区的市政给水管网统一调配。

规划区内给水管管径为DN200~DN600。

给水管采用加厚钢管或新型管材。

阀门、管配件承压不小于1.0MPa。

由于进园工企业未定,难以对每个地块的中水回用、分质供水指标具体量化;并且实施情况、规模还具有不确定性,故管网系统按用水由市区供水进行规划布局。

给水系统采用生活、生产、消防合用式管网系统,布置应符产业转移园区总体规划的要求,既能安全供水,又能节约投资,应考虑发展和分期建设的要求,留有余地。

管网发展初期可采用树枝状,远期逐步连成环网状。

给水管网定线只限于管网的干管以及干管之间的连接管,不包括干管到用户的分配管和接到用户的进水管。

干管的方向与给水的主要流向宜一致,沿主干道布置。

给水管一般布置在道路的东、南侧的人行道上,道路宽度大于40米的按双边供水即按双线布置考虑。

敷设在人行道下时,覆土厚度不小于0.60米,敷设在车行道下时,覆土厚度不小于0.70米。

给水管管径应以远期规划用水量为依据,按经济流速及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进行规划设计,用最高时用水量加最不利点同时发生火灾消防的情况进行校核,分配管的管径按消防要求至少为100~150m。

压制,宜满足用户连接管点处服务水头28m的要求,需要局部提高用水压力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配置加压设施。

根据发展需要在给水管网中主要控制点处设置水压、水质自动监测系统,以利于生产管理调度。

区生活饮用水的管网,严禁与非生活饮用水的管网连接,严禁与各单位自备的生活饮用水供水系统直接连接。

1.3.5.2污水工程规划

(1)规划原则

①污水管道设置坚持现状和规划相结合,近期和远期相结合的原则。

②规划要体现合理性、可行性、先进性及经济性,具有较长期时效,为地区发展留有余地。

③工业污水原则上按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④根据地形条件,采取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尽量采用自流排泄。

规划区污水集中至转移园污水处理厂进行二级生化处理,出水按两方面考虑,即排放水和回用水。

排放水执行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的第二时段一级标准;回用水则要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2)污水排放量

污水排放分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排水量按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的80%计,则转移园龙归片区废水量为65416×80%=52332.8m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