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章 现代文阅读 练案15 小说阅读2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05621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8.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套K1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章 现代文阅读 练案15 小说阅读2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配套K1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章 现代文阅读 练案15 小说阅读2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配套K1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章 现代文阅读 练案15 小说阅读2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配套K1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章 现代文阅读 练案15 小说阅读2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配套K1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章 现代文阅读 练案15 小说阅读2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配套K1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章 现代文阅读 练案15 小说阅读2新人教版.docx

《配套K1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章 现代文阅读 练案15 小说阅读2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套K1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章 现代文阅读 练案15 小说阅读2新人教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配套K1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章 现代文阅读 练案15 小说阅读2新人教版.docx

配套K1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章现代文阅读练案15小说阅读2新人教版

练案[15]小说阅读

(2)

本练案共4页,设计试题12个,赋56分,训练时间56分钟

一练本科上线

一、(河南洛阳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本题共3小题,14分)

墙上的图画

丁肃清

珍奶把一大盘刚出锅的羊肉放在桌上,一边吹拂着烫痛了的手指一边说:

“趁热吃!

清炖羊肉。

飘飘袅袅的热气弥漫着异香,诱引得我的喉头连连蠕动。

为欢迎我回老家来,她特意让人宰了一只羊。

我是珍奶抱养长大的,对老人家情同生母,时常回老家探视,已成为我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看着我大口的吞咽,珍奶慈祥的脸上如暖风吹皱了的一池春水,细细密密的皱纹每一条都笑着。

“你爷在世时也好吃肉。

”她说,“三天没肉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爷去世已经多年,可是每当我同珍奶叙话,她总是提起爷这个话题。

这一次,她又讲了那个不知讲了多少遍的故事:

“打日本那时,你爷是土八路,轻易不敢回家来,怕汉奸告密。

有一天晚上回来,浑身上下成了泥人,躺在炕上就‘呼噜呼噜’地睡,那脚上黑压压的一片蒺藜刺儿,我用针一根一根地挖,他都睡不醒……”

儿时就听珍奶说这故事,那时候珍奶的故事美妙,像童话。

如今听起来淡了,淡得像一碗白开水。

真想让珍奶多说点别的,可提起爷过去的事情,她总是十分投入,唠叨个没完。

院里,“咩、咩”地颤抖着几声羊叫,像小孩子的哭泣。

我莫名其妙地被吞下去的羊肉噎住了,一种说不清楚的感情拨撩着我的心。

从窗子往外看,不见有羊的影子。

只从窗外的墙根下传来一声声的羊叫。

珍奶见状出门,我随出。

门外的墙上,挂着一张尚湿的山羊皮,正是珍奶为招待我刚宰的那只羊。

墙根下,站着珍奶喂养的另一只羊,它仰起头,在墙上那张羊皮上依偎,深深地在那皮毛上舔、舔……我的心为之震颤。

珍奶牵开那只羊,说:

“这东西,还有灵性哩!

”那一晚,我的胃里毛扎扎地难受,没有情绪同前来串门聊天的乡邻叙话。

珍奶却说得高兴。

少不了又提起爷的故事:

“……那天他摸黑儿回家来,躺在炕上就‘呼噜呼噜’地睡,那脚上的蒺藜刺儿,黑压压的一厚层,用针一根一根地挖,他都睡不醒……”

说得我真有些不耐烦,就说:

“老提这事儿干嘛?

说点别的好不好?

灯光下,珍奶的脸刷地变红,对众人尴尬一笑,久久不语。

第二日,我要离家归城。

在院里,我发现墙上少了那张羊皮,却留下了一个灰暗色的羊皮印儿,清清楚楚依然在目。

这时珍奶正收拾行李袋,嘱咐着为我送行。

那只山羊“咩、咩”地叫着猛然窜出,蹭在那墙上,在皮毛留下的印迹上猛舔:

“沙——沙——沙”,青砖上的沙粒落地,这是我平生见到的最壮烈的一幕。

车窗外,一路的风声雨声,全像是那只山羊舔墙的“沙沙”声……我固守了多年的一种进化观轰然坍塌:

只有人类才有思维有情感?

不是这样!

那一山一水,一花一木,一鸟一虫,或许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呢!

又过了很久,回故里探望珍奶。

她像是一下子老了,满头的银白,没有了以往甜甜的笑意,脸颊的皱折和郁闷紧板板地滞结在一起。

话也少,只是忙里忙外为我烧火做饭。

她已是七十五岁的高龄!

我漫步在院里,又瞧见那面墙壁上,上面隐隐约约还有那张羊皮的印迹,印迹上斑斑条条涂满艳红,像一幅绝妙的图画。

我断定,那是那只山羊舔上去的舌血!

只是不见了那只生灵。

问及它,珍奶说:

“不忍看它舔墙的样儿,赶集把它卖了。

真叫人感慨。

动物虽然不会说话,无法与人沟通,可它们何尝没有悲欢离合的故事。

动物尚且有情有感,何况人呢!

于是,我顿生怜悯:

七十五岁高龄的珍奶,孤独寂寥的珍奶,用心血和爱把我滋养成人的珍奶,岁月沧桑积蓄在她心中的情感像一部厚厚的家传宝书,我竟然一点没有读懂!

珍奶仍在默默地拾掇家务。

我在等她再说起爷的故事,再听听她讲……你爷回来躺在炕上呼噜呼噜就睡了,那脚上的蒺藜刺儿黑压压的一层,用针一根一根地挑都挑不醒他……那个故事。

可珍奶终究没有再讲。

现在我懂了,爷的故事原本就是珍奶心中遮风挡雨的一面墙。

她是在用心系念,在那墙上描绘图画!

我真笨,在那鲜灵灵的绘画前,我竟然如此地麻木不仁!

真想哭,于是我拉珍奶坐下,还像孩童时那般端坐在她的面前,对她说:

想听听你讲爷的故事。

(原载于《山东文学》,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小说开篇就描写珍奶端出一大盘清炖羊肉给我吃的情景,既表现了珍奶对“我”的爱,又自然地引出了珍奶对爷的回忆。

B.文中善用比喻,如用“暖风吹皱了的一池春水”比喻珍奶的脸,生动地写出了珍奶的苍老和善,表现了珍奶对“我”的疼爱。

C.结尾说“我真笨”,是因“我”没有真正理解珍奶而自责;“真想哭”则是“我”为珍奶和爷的情感而生发出的感动。

D.本文写羊舔墙的细节点亮通篇,直击读者心扉,让“我”感悟到了万物皆有感情,从而为“我”最终理解珍奶作铺垫。

[解析]“真想哭”更多的仍是“我”没有理解、关爱珍奶的懊悔。

2.小说多次描述“爷”的故事,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

①结构上起贯穿全文的作用,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②珍奶讲述的不厌其烦与“我”听讲述的不耐烦,形成对照,突出珍奶对爷的深情。

③前两次听讲述的不耐烦与后一次“我”对讲述的期待形成对照,凸显了主题。

[解析]本题需要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两个方面回答这样写的作用。

5分,答出一个要点给3分,答出两个要点给5分,给满5分为止。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3.小说的题目“墙上的图画”有什么丰富的意蕴?

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6分)

答:

①其表层意:

一只失侣的羊对着墙上挂着的羊皮舔舐,后来羊皮被拿走,它竟还对着留有羊皮印迹的地方舔舐,斑斑条条涂满艳红的舌血,像一幅绝妙的图画。

②其深层意,珍奶一次又一次的回忆与讲述爷的故事,也是在自己的心灵上绘一幅血迹斑斑但又美丽动人的图画,这使“我”懂得真正的孝顺并不仅仅是表面上的陪伴,更应从精神上去理解和关心老人。

[解析]这个题目运用了比喻和双关的修辞手法。

回答时,要注意从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两个方面进行发掘。

6分,表层意3分,深层意3分,意思对即可。

二练冲刺名校

二、(湖北荆州第一次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本题共3小题,14分)

流 浪 汉

侯发山

父亲去世后,小康就正式接管了店铺。

店面不大,经营的不是金银珠宝,是相机专卖,尼康啦,佳能啦,这家伙,也贼值钱,好的,也是成千上万,甚至十几万,不亚于一台小轿车。

小康每天早上来到店门口,总能看到一个流浪汉蜷曲在店外边。

他的年龄大约在六十岁左右,胳膊腿健全,不残疾,长长的头发,像是被膙子给糊住了,一绺一绺的,脸上黑一块紫一块的,好似被紫外线灼伤了的藏族同胞,身上的衣服长一片短一截的,类似时下流行的混搭,自打套在身上怕是没脱下洗过,已经看不清本来的色彩……眼下是秋天,他却穿着羽绒服,还是女式的。

走的近了,还能闻到他身上散发出的那种刺鼻的味道。

这个流浪汉也不傻,只要看见小康来,就知趣地走开了,走得远远的,一整天都不见他的踪影。

难道这个流浪汉打算伺机偷盗?

想到这里,小康着急了。

然而,媳妇正在坐月子,母亲又有病,他白天不在家,晚上总不能守在店里不回去啊?

父亲活着的时候,也不是常常住在店里。

有几个晚上,小康不放心,悄悄踅摸到店铺门口,每次都是看到流浪汉睡在门口,没有什么反常的行为。

但老话讲,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虽然不能排除怀疑,还是把他撵走的好,免得夜长梦多。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这天早上,小康来到时,流浪汉还在门口酣睡。

小康也不理会,越过流浪汉,悄悄打开门,扫地时故意把尘土往他身上扫,即便这样,流浪汉还没有醒,小康就用扫帚去撩拨流浪汉的脸,流浪汉这才醒过来,讪讪着走开了。

小康挥舞着扫帚,捂着嘴朝他叫道:

“滚!

滚得远远的。

小康以为,他这一下,流浪汉肯定会流浪到别处去。

第二天清晨,远远地,小康又看见那个流浪汉还在店铺门口,靠着防盗门,半躺半坐,悠闲悠哉的,好像自己是店老板似的。

小康便气不打一处来,走到流浪汉跟前,抬脚去踢他,同时把手里半瓶矿泉水泼到他身上,一边怒吼着:

“滚!

滚!

滚!

”那架势,仿佛他跟流浪汉之间有杀父之仇,夺妻之恨。

流浪汉诧异地看着小康,似乎心说,我也并没有杀你的父亲、夺你的妻子,为啥发这么大的火气?

“看什么看?

你聋吗?

再不滚我揍死你!

”小康把矿泉水瓶子朝流浪汉摔去。

流浪汉下意识地躲了一下,走了。

此后,小康再没见到过那个流浪汉。

大约过了半个月,小康的店铺被盗了,丢了五台索尼高档相机,每台都在一万元以上。

小康的脑海里立马出现了那个流浪汉的影子,他断定是流浪汉在报复。

当警察赶到后,小康说出了自己的直觉。

怀疑归怀疑,警察要的是证据。

幸亏店铺对面有家面包房,人家在外面装了两个摄像头,有一个刚好照到小康的店门口。

警察打开监控,根据监控拍到的画面,短短时间内便抓获了犯罪嫌疑人。

犯罪嫌疑人交代,他早就盯上了小康家的相机专卖店,因为流浪汉的缘故,才一直没有下手。

面包房的监控录像证明了犯罪嫌疑人所言不虚。

小康一边看监控一边泪流不止:

小偷光顾那几次,每次来都是因为流浪汉睡在门口,他才没有得逞。

有一个晚上,月黑风急,昏黄的路灯像是睁着惺忪睡眼的醉汉,街上少有行人。

那个小偷又鬼鬼祟祟地出现了,拿着刀子威逼流浪汉离开。

流浪汉头一低,不管不顾朝小偷身上撞去。

不怕人横,就怕人不要命,这话不错。

见此情形,小偷也屙稀屎,转身逃了……

流浪汉为什么要这么做?

面包房老板的话让小康如梦初醒:

小康的父亲在世时,时常买面包给流浪汉!

小康转遍了大街小巷的旮旯角落,没有找到那个流浪汉。

大叔,您在哪儿呢?

店里清闲的时候,小康常常盯着门口自言自语。

(摘编自《天津文学》2017年第5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小说开头对流浪汉外貌的描写,有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为下文展现人物美好的心灵作了铺垫。

B.小说中小康的父亲虽然没有出场,但是却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为小说留下了含蕴不尽的想象空间,足以使读者浮想联翩,感慨不已。

C.小说以流浪汉为报恩而暗中保护店面为明线,以小康对流浪汉的态度变化为暗线,双线交织,行文错落有致,摇曳生姿。

D.作者善于设置悬念,环环相扣,直到小说结尾才抖开包袱,使真相大白,实在是匠心独运,与相声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

[解析]将明线与暗线颠倒了。

5.你觉得小说情节发展上的转折点在哪里?

该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分)

答:

(1)这篇小说情节的转折点在小康驱逐流浪汉促使其最终离开。

(2)该情节在文中的作用:

①承上启下。

承上,小康怀疑流浪汉是贼。

启下,小康店面被盗。

②与父亲的形象构成对比。

小康缺乏爱心,致使小店被盗;父亲关爱流浪汉,使流浪汉怀着感恩之心为两代人守卫店面。

③揭示小说主旨。

小康的冷血使他驱逐了恩人,从而导致小店的损失,这就很鲜明地揭示了人应该怀有一份悲悯之心、助人其实也是自助的小说主旨。

[解析]第

(1)问2分,如答“小康的店铺被盗”给1分。

(2)问3分,答出一个要点给2分,答出两个要点给3分,给满3分为止。

意思对即可。

6.小说以“大叔,您在哪儿呢?

”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答:

①与前文照应,突出小康对流浪汉态度的巨大变化,由猜疑误解,到主动去寻找,去思念,表现出小康灵魂深处的善的觉醒,从而使小康的形象富于变化,更加丰满。

②为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余味无穷。

读者因为小康的呼唤,也会不自觉地去牵挂流浪汉的命运,从而让自身心灵得到净化,这就使小说具有更加深广的现实意义。

这一结尾,无疑拓展了小说的表达空间,使小说意蕴更为丰厚深沉。

③小康对大叔的呼唤,也是他人性的一种回归。

说明在内心深处,他真正继承了父亲生意人应以慈悲为怀的经营理念,在真正意义上“接管了店铺”,暗示他的事业也有了新的起点。

这样的结尾,在结构上与文章开头相照应,并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解析]本题6分,答出一个要点给3分,给满6分为止。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三练金榜夺魁

三、(安徽江淮十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本题共3小题,14分)

青 狮

何 休

“三十夜的火,十五日的灯。

在别处,元宵十五闹花灯,在禾村,作兴的是狮灯,因狮子是森林之王,大家深信狮子能镇邪送福。

狮灯分红狮与青狮,面具颜色为红色的是红狮,青色的是青狮。

红狮代表友善,青狮带着杀气。

扛红狮,来意是向宝地求几个钱谋生,请多关照;扛青狮,那是我凭真本事跑江湖,贵地有高人不服,请随时赐教。

正月十五清晨,当打禾坪里扎下一队竖有“李”字大旗的舞狮队时,整个禾村却沉默了。

锵,锵锵!

狮子出巡了。

禾嫂没有心思做早饭,从楼上翻出一个狮头,用绳子小心翼翼地放到地面上。

狮头的颜色褪得差不多了,眼鼻凹陷等处未来得及褪落的地方,能看到青色。

十八年前,与禾村相隔八十里路的李村,组织了一队青狮来禾村,领头的名叫李长富。

当青狮来到禾嫂家时,丈夫何永康朝李长富抱了抱拳。

李长富是守方,何永康是攻方,“兵器”就地取材。

何永康随手扯了根扁担,李长富随手操了条长凳。

比武开始了,一点也不似现在的电影电视里武打片精彩。

一阵乒乒乓乓后,李长富被抵进门旮旯。

吁吁喘气中,两人都扔了手中的“兵器”,何永康一抱拳,说了声“承让”;李长富还个抱拳礼,说了声“多谢手下留情”,教人将狮头留下,自己换上备用的红狮。

禾嫂用湿抹布将狮头擦拭好了之后,放在八仙桌上,并用一块红布盖好,然后崴崴地找来一挂百响小鞭炮,用红纸包了十块钱,专等狮子来家里“巡视”。

锵锵的锣声却绕过了禾嫂家。

禾嫂知道,李村的狮子是要巡视完全村后,最后来她家巡视,然后体体面面地把那只停放在禾嫂家十八年的狮兄给请回去。

何永康十年前离开了人世,儿子何代兵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也是一身好功夫,这是李村人迟迟不敢来的原因。

去年过完端午节,一辆警车呼啸而至,把何代兵带走了,两个月后,法院开庭,判处何代兵2年有期徒刑。

儿子在建筑工地干活,端午节快到了,大伙等着工钱过节,老板却拒发工资。

老板说,发包单位不给钱,我也没办法。

何代兵七曲八拐地找到发包方负责人的家,大白天潜了进去,偷出现金与存折及贵重物品一大堆,然后抱着这堆“战利品”到派出所自首。

何代兵以为自己这是义举,不必负刑事责任,但他错了,因为他触犯了法律。

当然,何代兵偷贪揭贪的事,惊动了市政府,节前垫付了民工的工资。

锵锵的锣声由远而近,绕个小弯,狮头就能看得真切了:

刚刚喷青的狮头,青得发绿,两颗白色的獠牙露在外边,凶猛得有些吓人。

禾嫂忙从灶里点燃一支香,左手捏着那挂小百响,来到门边等候“狮子”大驾光临。

队伍渐渐近了,除了李村的舞狮队外,跟着一大群看热闹的禾村半大小伙,也有几个成年人。

禾嫂看到禾村人当中,有几张脸上写着愤怒。

锵锵锵!

锵!

锵!

锣声震耳欲聋,狮队到了门口。

禾嫂赶紧吹红那支香头,就着香头点燃那挂小百响。

李长富的儿子李尚武,提着一个灯笼,引着狮子先在厅里转一圈,然后再到三间正房里转了一圈。

禾嫂把十元钱的红包递给李尚武,李尚武接过红包,插在上衣的口袋里。

李尚武挥挥手,锣声停了。

焦点聚在李尚武手上。

李尚武放下手中的灯笼,双手摘下舞狮人的狮头,像捧着满满一碗油,小心翼翼地放在八仙桌上,扯开盖在旧狮头上的红布,将两个狮头并排放在一起。

有人递来了香烛和祭品,李尚武把祭品一字排开,点起了香烛。

人群静得出奇。

李尚武神色凝重地斟了三杯酒,对着狮头鞠三个躬,然后拿起酒杯,将杯中的酒一一泼在地上。

突然,李尚武猛一转身,抱拳朗声说:

“各位,大家都看到了,我刚刚与何代兵比了一场武,我李尚武输了,输得很惨,这青狮我给何少侠留下了。

”说罢,李尚武朝狮队喊了一声:

开路!

刚才戴着青狮头的小伙子,已经换上了温顺的红狮头。

锣又敲响了,狮队中有人放响了一挂千响电光炮,震得满屋子嗡嗡回响。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小说的人物不多,但构思独特,层层设疑,而悬念就蕴蓄在看似平和悠然而又富有张力的叙述语言中。

B.何代兵自认为的“义举”,成了他被判刑入狱的依据,却又令李尚武折服,这都说明他们所秉持的“规矩”与法律的微妙冲突。

C.禾嫂没有心思做早饭,是担心代表胜利和吉祥的青狮头在今天随着丈夫的去世和儿子的入狱而被李村舞狮队夺走。

D.李尚武的“换狮头”行为,不仅暗示了李家父子两代人磊落的胸襟,也揭示了小说的主旨:

朴素的侠义精神和善良品性仍然在民间延续。

[解析]青狮在这里代表的是“胜利”和“荣耀”,而不是代表“吉祥”。

8.小说以“青狮”为题,有何用意?

请简要说明。

(5分)

答:

①“青狮”是小说的线索,全文围绕“青狮”组织安排情节,使情节更加紧凑。

②“斗狮”为小说增添了浓郁的民俗文化气息,这既是何、李两家两代人“较量”的叙事背景,也是故事展开的文化背景。

[解析]本题5分,答出一个要点给3分,答出两个要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9.有人评价本文是“一篇洋溢着浓郁传统文化的现实佳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6分)

答:

①传统文化:

舞青狮是一种传统民俗,在禾村继续流传。

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是对真善美和正义真理的崇尚追求,李村人对于禾嫂儿子的尊重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②现实性:

文中反映了农民工“讨薪难”的问题。

禾嫂儿子是农民工,是一个为讨要工钱而触犯法律的“悲情英雄”的形象。

③小说把传统的舞青狮的民俗和现实社会问题巧妙结合起来,既刻画了民风民俗之美,又是关注民生疾苦的现实佳作。

[解析]本题6分,答出一个要点给3分,给满6分为止。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四、(四川德阳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本题共3小题,14分)

对 饮

非 鱼

突然就想起那年冬天的故事。

眼前出现了一幅晶莹剔透的画面。

麦草搭的饭棚上,垂下一排长长的冰挂,掰下来一根,锥子一样,在手心里扎一下,凉凉的,痒痒的,咬在嘴里,嘎嘣嘎嘣,还有一股烟熏火燎的麦草味。

大哥就是在这时候被父亲撵回家的。

他从院门外跑进来,黑色的棉袄敞开着,露出精瘦凹陷的胸脯,棉裤弄湿了,沥沥拉拉甩着水珠。

我大笑着喊娘:

“你的亲狗娃又闯祸了。

”父亲拎着一根棍子,呼哧呼哧喘着粗气:

“三天不打,你皮又发痒了不是?

大哥已经撇着腿钻进了他的西屋,并牢牢地堵上了门。

父亲把那扇四处走风的破窗敲得咣咣响:

“有本事你死里面!

娘站在檐下,看到父亲的棍子没打到大哥,她呵儿呵儿地笑:

“又咋了?

你们爷儿俩就是反贴的门神。

父亲没打到大哥,一肚子火气冲着娘:

“惯吧,你就惯吧,早晚把他惯到监狱里去!

大冬天跳水库,棉裤湿半截,看不冻死他。

娘一听棉裤湿了,不笑了,立马换了哭腔:

“老天爷呀,我的亲狗娃啊,棉裤湿了看你光屁股上学,这败家的娃啊。

于是,那天下午,大哥一直躲在西屋一声不吭,父亲在门外怒吼,母亲配合着吟唱。

我一直玩着冰挂,弄湿了棉袄袖子和前襟,被母亲捎带着戳了几指头。

这样的场景,像演电影一样,过几天就要演一次,只不过,大哥幸运的时候并不多。

他经常会吃上父亲几拳头,或者挨上几鞭子、几棍子。

父亲手边有啥,抄起来就向大哥抡过去。

我有时候真怕他把大哥打死了,因为大哥在外面挂了彩,回来还要再受二次伤。

父亲每次打他都会凶狠地说:

“打死你。

娘看着父亲打大哥,除了流泪,毫无意义地喊着让父亲住手,也无能为力。

她说:

“狗娃是你前世冤家啊,你非要他命,又何必生他。

大哥在父亲的棍棒下,并没有成长为他希望的乖娃,而是长得和他越来越像,从脸上浓密的胡须,到宽厚的手掌,甚至说话的声音。

最重要的是,大哥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像父亲一样容易发怒,敢跟父亲叫板了。

但父亲动手的时候却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争吵。

两个声若洪钟的男人,在屋里对吼起来。

其他人就完全被忽视了,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

娘的规劝,就像落在他们肩膀上的一只蚊子,手一扬,就被扇飞了。

我的记忆力就是这么好,想起这些故事,总要拿出来讲一讲,让那些孩子们笑笑。

阳光从落地窗户上照进来,新打扫过的屋子散发着清新的味道。

再有一天,就是除夕了。

我给父亲送过年要穿的新衣服,大大小小十几口人提前聚在大哥家,有一种喧嚣的幸福。

我问父亲:

“你怎么从小只打大哥,不打二哥三哥?

父亲背对着阳光,我看不清他确切的表情。

他好像没听见我的话,一声不吭。

我想问大哥,他说:

“好了,爹该洗澡了。

大哥把父亲从沙发上搀起来,我看着两个背影一模一样的男人,慢慢地走向浴室。

这个场景,如同饭棚麦草上一排排的冰挂,在阳光的照射下,光芒四射,让我想哭。

从什么时候起,这暴躁易怒的父子俩变得如此沉默寡言,我竟没有发现。

也许是从娘去世后,也许是从大哥成家后,也许更早。

我站在浴室门口,看着玻璃花纹上映出的橘黄色灯光,还有蒸腾缭绕的水雾。

我特别想知道,六十多岁的大哥给八十三岁的父亲洗澡,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

大哥刚做完心脏手术三个月,父亲也在心脏同样的位置,放置过起搏器。

水声停了。

大哥说:

“搓搓背吧,省得背痒。

父亲没有回答,浴室里安静下来。

一会儿,我听见搓澡巾擦过皮肤的声音,很慢,沙沙沙的,像叶子落在地上,或者像细小的雨落在脸上。

大哥问:

“重不重?

父亲说:

“还行。

浴室里重新安静下来。

父亲咳嗽了一声,似乎想说什么,迟疑了一下,又咳嗽了几声。

大哥说:

“是不是太热了,不舒服?

父亲说:

“你,伤口,还疼不疼?

大哥说:

“不疼了。

父亲说:

“有病了,就注意点儿。

听着他们的对话,我眼前出现的却是他们挥舞着手臂,瞪大眼睛,大吼着,谁也不听谁的吵架的情景。

门开了,两个一模一样的男人又搀扶着出来。

父亲的胡子刮得干干净净,脸色红润。

他眯着眼睛,说:

“四妞,今年拿的啥酒?

我说:

“三十年西凤。

他说:

“晚上打开,我和你大哥少喝点儿。

那个晚上,父亲和大哥几乎不说一句话,两个人默默地倒一点儿酒,轻轻一碰,玻璃杯发出清脆的声音,然后一饮而尽。

我们完全被忽视了,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

(有删改)

10.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小说开头描写的冰挂,与后面描写的阳光相互呼应,环境的变化也暗示着父子关系的变化。

B.小说中母亲的哭,既因为爱子情深,也因为她性情柔弱,痛恨父亲的粗暴专制却无能为力。

C.父亲被问到“怎么从小只打大哥”时一声不吭,对饮时又沉默不言,都是心有愧疚的体现。

D.小说运用倒叙、顺叙等多种叙述方式,父子之间彼此关爱的深情构成一条贯穿小说的线索。

[解析]B“痛恨父亲的专制”不妥,父亲虽然粗暴,但他的粗暴多数因哥哥做了坏事而起,不能算是专制;在文中母亲也并没有流露对父亲的“痛恨”,更多的只是劝解与哀求。

C对饮时的沉默,反映的是父子两人之间的默契与温情。

D本文未用倒叙,“父子相互关爱”只在小说的后半部分出现,不是贯穿小说的线索。

11.“我”这一角色在小说中起到多方面的作用。

请简要说明。

(5分)

答:

①“我”是叙述者,小说以我的视角,表现父子关系的变化。

②“我”是参与者,我与母亲、父亲的对话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我”是感受者,我的心理感受营造出对抗、和谐等特定氛围,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或答“写作视角可以与人称结合,第一人称,增强真实性,便于抒发情感”。

[解析]本题答“‘我’是全文的线索”不给分。

5分,答出一个要点给2分,答出两个要点给3分,答出三个要点给5分,意思相近即可。

12.两句“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是理解小说主题的关键。

请结合作品分析。

(6分)

答:

①第一句,指父亲与大哥相互仇视、对抗,根本不把劝解的人放在眼里。

②第二句,指大哥与父亲相处融洽,彼此关爱,忽略了旁人的存在。

③作者借此表达希望父子两代人能够消除隔阂对抗,走向理解和谐的主题。

[解析]本题6分,答出一个要点给2分,意思相近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