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农业大县的报告监利嬗变的再思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05010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来自农业大县的报告监利嬗变的再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来自农业大县的报告监利嬗变的再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来自农业大县的报告监利嬗变的再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来自农业大县的报告监利嬗变的再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来自农业大县的报告监利嬗变的再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来自农业大县的报告监利嬗变的再思考.docx

《来自农业大县的报告监利嬗变的再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来自农业大县的报告监利嬗变的再思考.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来自农业大县的报告监利嬗变的再思考.docx

来自农业大县的报告监利嬗变的再思考

来自农业大县的报告——监利嬗变的再思考

联合调研组

2007年第6期——本刊特稿

   “九五”末期,作为农业大县、产粮大县的监利,因为“三农”问题集中凸显,一时间“穷”名远播,全国关注。

此后几年,监利似乎沉寂了,远离了舆论的焦点,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其实,在这块曾经辉煌的土地上,140万监利人民并没有气馁,他们沐浴着党的农村“新政”的春风,痛定思痛,埋头苦干,把改革的锣鼓擂得更响,开放的步伐迈得更大,发展的浪潮掀得更高,短短几年就发生了巨大变化。

   监利的嬗变令人惊喜

  监利是农业大县,曾因农业而辉煌,但在经济转轨时期却沦为财政穷县。

其穷根既有农业大县的共性原因,也有特殊县情的个性原因,这些因素累积形成“四大包袱”。

  ——种粮效益低下的包袱。

1982年至1990年,监利粮食总产量是湖北县市中的“九连冠”。

1990年全县粮食总产量105万吨,居全国十大产粮大县第八位。

在经济转轨时期,受购销体制和市场因素的双重制约,粮食价格时起时伏,直接影响粮农收入的稳定性。

“九五”时期,全国粮食价格持续走低,监利农民的种粮收入也一路下滑。

2000年,监利县种粮收入与1995年相比,因粮价下跌减收4.08亿元。

棋盘乡角湖村农民李开明保存有这样一本种粮账册:

1998年,一季中稻亩产800斤左右,按每百斤40元计算,最多能挣320元。

而每亩生产成本167元,加上上缴农业税、屠宰税、特产税、三提五统和其他费用,每亩平均支出357元。

种1亩水稻,不算投工投劳,李开明净亏32元。

李开明的账册,可以说是种粮农民包袱沉重的一个缩影。

  ——洪涝灾害频繁的包袱。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

监利地处下荆江与洞庭湖交汇处,上有“川水”宣泄,下受“湘水”顶托,为了保卫江汉平原、保卫大武汉,监利人民冬春修堤挖渠,夏秋防汛抗灾,一年四季忙治水。

“九五”期间,我省“五年四水”,监利损失惨重。

1996年外洪内涝,监利境内约一半农田严重渍涝,10个乡镇颗粒无收,灾害损失37亿元。

1998、1999年长江连续发生特大洪灾,监利为保大局多处扒口行洪,全县十万劳力在长江大堤坚守88天,防汛抗灾支出4亿多元,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0多亿元。

  ——农民负担沉重的包袱。

由于经济结构单一,自然灾害频繁,监利县、乡财政一直十分困难。

各级在支出刚性增长的压力下,频频向农民伸手。

1996年,全县农民负担总额18978万元,1999年攀升到32156万元,2001年仍高达25878万元,亩平负担大大超过200元。

由于多种多亏,大量土地抛荒闲置。

2000年春,棋盘乡候王村因土地抛荒过多,已经无法按田亩摊派税费任务,于是村集体将上缴任务全部分解到人头,人均上交各种税费高达650元。

沉重的负担伤透了农民的心,许多人抛妻别子,远走他乡,靠打工收入上交各种税费,苦苦支撑一家老小的生计。

  ——县乡财政困难的包袱。

监利财政结构单一,收入规模小,可用财力少。

2001年,全县实际财政收入1.64亿元,占当年GDP的3.86%,人均实现财政收入115.5元,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3,在全省各县市中列倒数第7位。

与此同时,全县应发干部教师工资3.34亿元,缺口可想而知。

一些政策明文规定要求地方财政预算支出的经费,如计生经费、血防经费、世行贷款配套费、粮食风险基金配套费等等,更是无从谈起。

由于财政入不敷出,监利不得不举债度日。

2001年底,监利县财政各种往来及债务达16亿元,其中显性债务7亿元;乡村债务高达7.04亿元,其中,乡平负债1446万元,村平近50万元。

县级债务总规模是1999~2001年3年平均财政收入的10倍,即使将财政收入全部用于偿还债务,也需要10年时间。

  面对沉重的包袱,监利的干部群众在反思,在探索,在奋斗。

五年来,他们历难弥坚,顽强拼搏,以改革破解困局,靠开放奋力爬坡,走上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

2006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58亿元,比2002年增长42%;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2.46亿元,比2002年增长129%;同口径财政收入3.52亿元,比2002年增长66%;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7204元,比2002年增长23%;农民人均纯收入3379元,比2002年增长48%。

  监利的变化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

  ——最显著的变化是,农民负担大幅减轻,种田积极性空前高涨。

2006年,全县农民在全面免缴农业税收后,还享受国家财政惠农补贴资金7718万元。

许多农民感慨地说:

“过去我们算的是负担账,担心负担要多少钱;现在算的是补贴账,关心能够补贴多少钱,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

”李开明老人又算了一笔账:

原来种粮是种得多亏得多,现在一亩地1000斤稻谷能卖700多元,负担补贴两抵,收多少得多少,扣除开支,每亩净收入500多元。

负担轻了,土地也俏了,弃田外出的农民纷纷回乡要地,曾经荒芜的土地又呈现勃勃生机。

2006年,监利粮食种植面积207.8万亩,比2001年增加16.2万亩,粮食产量87.39万吨,切实扭转了粮食下滑的局面,巩固了粮食主产区的重要地位。

  ——最突出的变化是,工业项目一年比一年多,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2001年,全县年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的工业企业仅有54家,过千万元的仅34家,工业经济总资产6.49亿元,工业企业纳税总额为2936万元,仅占财政收入的13.7%。

2002年以来,监利高标准创建工业园,以项目为抓手,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项目投资快速增长。

湖北银丰、广东温氏、湖南菲菲等一批知名企业相继落户,纺织、轻工、食品、医药化工等四大产业成为引进的主体。

星星之火,开始燎原。

监利这块商家不曾垂青的“洼地”,越来越成为国内外客商投资兴业的热土,县域经济加速发展。

2006年全县工业总产值28.2亿元,比2002年增长39.3%,年均增长9.8%;工业企业纳税总额达到5427万元,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到29.2%。

2006年,监利的县域经济增长速度居全省首位,仅用一年时间,监利的综合实力在全省的排位就前移了22位。

  ——最直观的变化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城乡面貌显著改观。

长江堤防全面加固,荆江“水患”得到根本缓解。

荆岳长江大桥、随岳高速公路动工兴建,监利的交通条件根本改观,区位优势更加凸现。

古老的容城更是日新月异,城扩大了,楼长高了,街变宽了,灯更亮了。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长足进步。

乡村公路修通了,“门前一招手,一车到汉口”;三分之一的农民饮水安全问题解决了,“口渴一张嘴,喝上自来水”;电网改造完工了,“天黑一拉绳,满屋亮电灯”;有线电视通村了,“遥控器一捅,便见白岩松”。

投资3440万元,对垸内中小型泵站进行维修改造,提升了农业灌溉排涝水平;投资12.35亿元,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整理项目20个,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最深刻的变化是,人们的思想观念转变了,干部作风改进了。

2003年初,新一届监利县委把解放思想置于万事之先,干部群众求新思变、加快发展的观念大为增强,齐心创业、共谋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

乡村干部不再把精力放在催粮催款上,而是集中精力谋思路、抓服务、促发展。

过去农民见到干部下乡经常堵路拦车,现在农民热情地把干部请进家里,看变化、谈发展,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监利的嬗变是一部改革与发展的交响曲

  过去五年,是监利极不寻常的五年,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在困境中奋起,进行了两场特殊的战斗。

一场是农村改革的攻坚战,一场是经济发展的翻身仗。

  ——克难攻坚,勇于创新,大刀阔斧地推进农村各项改革。

从2002年开始,作为全省首批试点县市之一,监利县的农村税费改革可谓披荆斩棘,从降低农业税率,到全免农业税,再到发放财政惠农补贴,一步一步留下了坚实的脚印,税改工作初战告捷。

为巩固农村税改成果,监利县委于2005年作出了《关于落实税改政策严肃税改纪律的若干规定》,强调在税收问题的整改上,没有商量的余地,没有松动的可能,没有变通的办法。

免征农业税后,针对一些地方兴办公益事业违规集资加码的现象,县委又提出了“五个宁可、五个不可”规定,即宁可放慢公益事业的发展速度,不可违背税改政策的落实;宁可牺牲政府的政绩,不可牺牲政府的形象;宁可得罪少数干部,不可得罪多数农民;宁可让干部过紧日子,不可让农民过苦日子;宁可让少数人说政府没有人情味,不可让多数人说政府没有党性原则。

监利的做法,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省委办公厅专门转发他们的经验,供全省各地学习借鉴。

  在实施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过程中,面对改革中的困难和矛盾,监利县委、县政府思想高度统一,态度坚决果断,工作积极稳妥。

特别是在机构设置、领导职数和人员编制等关键问题上,坚持原则不变通,坚持政策不走样,坚持标准上不降低,保证了改革的顺利推进。

汪桥镇有一位党委副书记,工作一直很优秀,2001年精简乡镇领导职数时从党委副书记职位退下来,后因工作出色又被提拔为党委副书记,这次改革再次落选。

县委没有开“绿灯”让他异地做官,而是留在当地从事一般工作。

精简机构、分流人员完成后,监利县又紧锣密鼓地推进全员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着手建立“以钱养事”新机制。

农村公益性事业初步形成“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新局面。

  ——大力实施“工业兴县”战略,积极探索农业大县的工业化道路。

“无工不富”曾经是监利的切肤之痛。

监利县不再把工业当“口号”减、当“画饼”看,而是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牛鼻子”抓紧不放,实行“三大战略”抓工业。

在工作方式上实行“战略转移”,变利用存量招商为利用环境招商。

全县上下牢固树立“你投资,我欢迎;你发展,我铺路;你纳税,我服务;你有难,我相助”的服务意识,为客商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身心的优质服务。

在工业布局上实行“战略选择”,克服过去“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做法,采取“政府牵头、部门参与、乡镇负责、市场运作、利益共享、分层结账”的运作模式,建设工业园区,鼓励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

在利益取舍上实行“战略牺牲”,牺牲眼前利益,制定优惠政策,创造比较优势,吸引外资进入,获得长远回报。

每引进一个项目,县政府都尽力帮助投资方解决土地、办证等方面的难题,舍得出力、舍得让利。

2004年8月,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他们举全县之力启动了工业园区建设。

多方筹资保证了资金不断链、项目不停工。

目前,4平方公里的城东工业园区“三纵四横”道路骨架基本完成,供水、供电、天然气、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到位。

一批乡镇工业小区也展露雏形。

  筑得好巢儿,引得凤凰归,艰辛的劳动换来累累硕果。

通过近五年的努力,全县已初步形成纺织、轻工、食品、医药化工四大产业集群。

其中,纺织产业有银丰、粤昌、玉沙、常丽、申联、福海、豫东、圣联等重点企业。

银丰纺织由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北银丰实业有限公司投资3.2亿元、首期投资1.8亿元兴建,可实现年产值2亿元。

轻工产业有大枫、东森、三森、中圣、星晨等重点企业。

大枫纸业有限公司资产总额2.05亿元,是全省“百家最佳成长型企业”,年上缴税金1100多万元。

食品产业有福娃、康达、家意、恒泰、发旺、华田、荆江等一批重点企业。

福娃集团是农业部等9部委评定的首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资产总额1.8亿元,年产值4亿元,“福娃”食品被指定为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专用食品。

医药产业有双鹤、博瑞、一半天、仁悦、外婆家、瑞姿等重点企业。

2006年,这四大产业集群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7.1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5.87亿元,实现利税9483万元,分别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85%、86.7%和81.7%。

  ——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提升城市建设与管理水平。

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协调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

监利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抓好城市建设是政绩,做好城市管理也是政绩”的理念,确立“一年有突破,两年有变化,三年上台阶”的工作目标,采取多种形式,大力营造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的浓厚氛围。

他们制定了“五个一律”制度,城区个人建房一律停止,集资建房一律停批,小房产开发商一律出局,商业用地一律“招拍挂”,违纪违规建筑一律查处,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适时收购储备土地,适度开发土地,变“生地”为“熟地”,使土地资产不断升值,较好地解决了城市建设的资金瓶颈问题。

近年来,全县土地经营收入累计达到2.98亿元。

城市建设三年投资近10亿元,城区面积扩大近8平方公里,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高。

茶庵大道西段是监利城区多年来一直没有解决的一条断头路,2004年,他们采取招拍挂形式引进安徽六安兴美房地产公司,投资8500万元新建了常安商业步行街,政府还收益2250万元综合地价款。

  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不仅促进了工业的发展,而且大大推进了商业发展。

目前,全县已建和在建的商业类项目有金源建材大市场、中百购物广场、监利商城等7个,总占地面积356亩,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总投入达3.45亿元,大大增强了城区商贸的辐射力。

  ——大力实施“开放强县”战略,以开放促发展。

过去的监利,工业经济对外开放不够,商业领域对外开放也不够,社会事业对外开放更不够。

不开放不发展,大开放大发展。

近几年来,监利通过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不仅工业类、商业类招商引资取得明显进展,而且社会事业类招商引资同样成绩斐然。

2005年,针对高中教育资源紧缺的矛盾,他们成功引进了江苏翔宇教育集团,投资3.2亿元新建一所高中、一所初中和一座可容纳6000人的体育馆,总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

去年9月1日,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翔宇高中已建成开学。

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初中增加工程已全面展开,完成改造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

对全县23个农村福利院进行改造和扩建,使农村福利院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投资2000万元的人民医院疾病控制中心、传染病疫区、乡镇卫生院改造工程有序进行。

还拟投资1.5亿元,整体搬迁县人民医院,一所三甲医院可望在2008年建成。

投资1516万元的周老嘴镇改造工程,将使古老的周老嘴镇跻身全国红色旅游景区和历史文化名镇之列,填补监利县国家级旅游开发的空白。

   监利的嬗变给人启迪

  启示之一:

农业大县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大潮中,更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监利作为农业大县,在计划经济时代是湖北省农业发展的“排头兵”,在融入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一度陷入困境。

有人说,这是被农业所累,被历史包袱所累。

在省委的具体指导下,新一届监利县委、县政府深入调研、反复讨论,逐步认识到监利的发展,从根子上说是被长期计划经济形成的传统思维所累,原有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发展理论跟不上时代大潮,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

所以,近几年监利县把解放思想作为改革发展的生命线来抓。

在发展思路上,跳出单纯抓农业的老圈圈,“洗脚上岸,洗脑进城”,确立了“工业兴县、开放强县”的发展战略,“两个转变、三个跨越”的发展目标。

“两个转变、三个跨越”即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由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变,逐步实现农业大县向工业大县跨越、经济大县向经济强县跨越、低水平小康县向高标准小康县跨越。

在发展观念上,针对干部群众思想上存在的问题,破除唯书唯上不唯实、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意识,树立实践第一、敢闯敢干、敢于负责的观念;破除部门利益至上、本位主义第一的意识,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局观念和全县一盘棋的整体观念;破除封建落后、划地为牢的小农意识,树立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的观念。

  观念一变天地宽。

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卧薪尝胆、克难攻坚,克服了一项又一项困难,应对了一个又一个挑战,赢得了一次又一次成功。

实践证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是沿海发达地区的专利,也不是工业大县强县的特权,而是中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对一个农业大县来说,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一次不够,一时不够,而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必须一以贯之地用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促进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启示之二:

坚持“一主三化”,发展特色产业,是农业大县向工业大县跨越的有效途径。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发展县域经济的根本出路在工业,没有工业的大发展,就没有县域经济的大发展。

作为农业大县、工业弱县,更要大力推进工业化。

近几年,监利县始终坚持“一主三化”方针,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培育特色产业,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

工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工业税收增长占整个财政收入增量的60%以上。

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城乡就业,促进了城市建设,带活了城市商业。

  围绕特色农业办工业,提升产业粘合度,是壮大特色产业、加快“工业兴县”进程的一条新路。

监利县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依托农产品资源优势,发展了一大批特色龙头企业,带动了农业产业化。

福娃、华田等粮食食品加工企业,每年转化粮食10亿斤,粮食产业的优势更加凸显;天和水产和越盛水产每年收购加工淡水小龙虾、田螺等水产品5000多吨,龙虾养殖也迅速发展成一大产业;大枫纸业、东森木业的进入,使林木、芦苇走俏市场;广东温氏集团的加盟,带动了以肉鸡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快速发展。

特色龙头企业的带动,使监利加速形成优质稻、畜禽、水产、林苇等四大农业板块,农民收入大幅增加。

监利的干部群众深刻体会到:

农业大县发展工业,优势就在特色资源。

  启示之三:

立足开放强县,着力招商引资,财政穷县也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发展需要资金,也需要企业。

监利是有名的财政穷县,是典型的“吃饭财政”;监利也是有名的农业大县,曾经没有一家像样的企业。

钱从哪里来?

企业在何方?

监利县找到的途径是“借梯上楼”、“借鸡生蛋”。

他们建立健全了招商引资责任体系、网络体系、服务体系,调动全社会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对单位实施利益“共享政策”,把国家增值税县级留成部分,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引资单位;对个人实施“奖励政策”,对介绍客商前来投资的有功人员,在物质上予以奖励,3年来先后为100多名有功人员授奖,奖金总额300多万元;对企业实施“让利政策”,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产业关联度强的项目,实施规费减免、征地补贴、税收返还等让利政策。

通过一系列措施,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

2004年至2006年底,共引进项目153个,协议资金33.0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3.66亿元;今年前4个月,又引进项目21个,协议资金6.92亿元,到位资金1.57亿元。

招商引资激活了县域经济发展,带动了经济结构调整,带动了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带动了地方财政实力的增长。

监利人民初步尝到了对外开放的甜头。

  国内外特别是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是中部发展面临的最大机遇。

谁抓得早、抓得快、抓得住,谁就会取得主动权,就会在发展中占得先机。

监利县虽然醒得晚,但“亡羊补牢,未为晚矣”。

  启示之四:

工作困难的县市要摆脱困境,干部的精神状态尤为重要。

精神状态是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有最好的精神状态,才能把事情做得最好,取得最好的成绩。

农业大县包袱重、困难多,县域经济发展滞后,走的是一条追赶型道路,需要干部付出更多的艰辛与努力。

监利县在短短几年发生令人惊喜的变化,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全县干部群众都有一股勇气、一股拼劲,呈现出良好的精神状态。

  良好的精神状态体现在真抓实干。

县委带头讲实话、干实事、求实效。

建立健全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对每一项工作实行硬账硬结。

既注重长包长结,又注重短包短结;既注重综合结账,又注重单项结账;一月一检查,一季一考核,月月发通报,季季排名次,奖惩分明。

为推进计生、信访等难点工作,对两项工作做出突出成绩的10名分管领导和专职干部进行了提拔重用,对工作不力的5名干部给予了免职。

通过正反典型引导,逐渐形成了“人人有责、人人负责”的良好风气。

  良好的精神状态体现在勇于奉献。

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企业改革,许多工作都经历了被人反对到赢得理解支持的艰苦过程。

有奋斗就会有牺牲。

县委一班人认为,要摆脱困境,加快发展,就要有不怕丢“乌纱帽”的精神,就不能急功近利,“不求一届政绩,但求长远发展,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

  良好的精神状态体现在开拓进取。

在“多少钱办多少事”的陈旧观念支配下,工业园区建设曾经是前几届县委、县政府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

新一届监利县委自加压力,“不干则已,干就干出精品;不争则已,争就争当一流”。

他们凭着居弱图强的志气、拼博进取的勇气、争创一流的豪气,在困境中破冰前行,用一个个创记录的精品工程重塑了监利形象,也让监利人民找回久违的自信。

荆州市委书记应代明同志连用了三个“第一”肯定监利的发展:

“监利的工业园区建设,荆州第一;城区步行街的建设水平,荆州第一;翔宇学校的建设,荆州第一”。

这张“成绩单”再次说明:

墨守陈规没有出路,改革创新才有生机。

   监利,一个新生的监利,摆脱昔日的包袱与阴影,激情满怀,活力迸发,正在朝着经济强县的目标迅跑。

她的嬗变,是湖北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是科学发展的成功实践!

   (执笔:

陈志勇王宇华鲁明陈家泽宋世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