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习文章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04401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习文章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育学习文章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育学习文章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育学习文章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育学习文章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习文章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设计.docx

《教育学习文章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习文章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习文章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设计.docx

教育学习文章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5.菩萨兵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练习复述故事。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1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尽心尽力”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军民之间的鱼水情。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长征吗?

(教师简单叙述红军长征背景)谁愿意给大家讲一个有关长征的故事?

  2、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一个在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军爱民的感人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

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过渡:

刚才同学们提出了“什么是菩萨兵?

”、“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

”等等问题,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认真读一读课文,看能否从课文当中找到答案。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打个“?

”。

  2、同学们,预习的效果又如何呢?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看课文当中的生字词。

  

(1)出示词语。

  藏族 一段 同胞 朱德 翻译 糊涂 怨不得 平平展展

  春耕 播下 菩萨 糟蹋 挨饿 地区 不饶人 尽心尽力

  

(2)指名读,相机正音。

提醒:

“藏族”两个均为平舌音;“菩萨”、“糟蹋”、“糊涂”第二个字均要念轻声;“饶”声母为r;多音字“挨”在“挨饿”中读?

SPANlang=EN-US>i,并用另一个读音组词。

  (3)开火车读,齐读。

  (4)用“尽心尽力”造句。

  3、理解词意。

  

(1)本课的词语中,你有哪些不理解的?

  

(2)讨论交流,相机介绍解决方法:

查字典、向别人请教、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

  三、理清脉络

   过渡:

同学们,扫除了以上阅读障碍,老师相信你们能把课文读得更好。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指导朗读长句。

(师生评议)

  2、指导分段。

  全文一共有几个大段?

各段说了些什么?

  四、学习课文第1、9自然段

  

(一)学习课文第9自然段

  过渡:

通过朗读,我们知道“菩萨兵”这个题目出自文中的一句话,请同学们快速地找出来。

  、学生自由读,划出文中的句子。

  2、交流出示:

他们说:

“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1)“菩萨一样的司令”是谁?

“菩萨一样的兵”是谁?

  

(2)是谁这样称呼他们的?

  (3)指导朗读:

藏民们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

(注意读出感激的语气)

  

(二)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过渡:

藏民们原来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指名读第1自然段

  2、交流:

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1)抓住“一……早就……”等词语体会藏民的害怕。

  为什么害怕?

想象反对军队是如何对待藏民的。

  

(2)朗读体会。

  3、教师小结:

藏民们原来是如此害怕军队,可是后来又称红军是菩萨兵,藏民们的态度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五、教学生字

   1、同学们,读完了课文,我们来写一写本课的生字吧!

先把语文书打开,翻到课后第2题,拿出你的钢笔描红。

写字之前,请大家注意写字姿势要正确,要注意三个“一”,同桌相互提醒。

准备好了吗?

现在开始写字。

   2、同学们,字写完了,我们再来看看这几个生字,看哪些字你原来就会写的,哪些字的结构比较复杂,你就重点记一记,可以在座位上书空。

   3、下面请同学们抄写生字词,把这些生字词牢牢地记忆在自己的大脑中。

  板书设计

     民:

躲  回  流泪

    7.菩萨兵  ↓  ↑  ↑   鱼水情

     军:

急  找  春耕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学生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告诉大家,文中谁将谁称为“菩萨兵”?

  二、前后对比,提出疑问。

  .你是从文中哪儿知道“藏民们将红军称为菩萨兵”的呢?

找找看。

  

(1)出示:

他们说:

“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齐读

  

(2)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是怎样的呢?

  (心地善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处处为他人着想,只做好事,不干坏事。

  2.是的,藏胞认为红军像菩萨一样,心地善良,大慈大悲,有一颗仁爱之心。

那一开始,他们是这样认为的吗?

再找找看,藏胞得知又有军队来,有什么反映?

  ⑴出示:

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你觉得,藏胞们吃尽了哪些苦头?

学生想象说话。

  指导朗读,强调“吃尽了”。

  ⑵引读:

是的,反动军队一进入村庄就大肆掠夺,滥杀无辜,到处一片血腥。

藏族同胞真是——“吃尽了苦头”,所以当军队的马蹄声越来越近,脚步声越来越清晰时,难怪他们——“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

  3.藏胞由一开始的又躲又跑(板书:

躲、跑)到如今称红军为“菩萨兵”,究竟是为什么呢?

(板书:

→?

  三、精读重点,探究原因

  .想要知道其中的原因,请你仔细读读课文2--7自然段,看看红军战士们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画出有关句子。

  2.交流,相机出示朱总司令的三段话。

  3.交流:

  △出示:

一天,朱德同志把翻译找来,对他说:

“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⑴请你自己读一读,看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⑵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呢?

(?

怎么受得了呢得)

  ⑶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

可以适当评价

  ⑷是啊,朱总司令首先想到的是――藏胞,深山的生活也许一天两天还能熬得过去,可这么多天了,让人怎么受得了呢?

谁还想来读读这句话?

  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已经感觉到了朱总司令的焦急和担心,他一想到藏胞在深山里过着饥寒交迫,提心吊胆的日子,就焦急万分。

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

  △出示:

朱总司令说:

“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

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1)你们读读这段话,看看还能够体会到什么?

  

(2)抓住“节气不饶人、赶紧、抢”,体会朱总司令的“急”

  (3)是啊,如果不把地抢种上,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朱总司令真是想藏胞所想,急藏胞所急啊!

谁能读好这句话?

  朱总司令一想到藏胞来年可能忍饥挨饿,真是心急如焚哪!

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4)比较句子表达的情感:

  “唉,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那些藏胞一见到我们就跑,真糊涂哇!

  “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

  ①这两句话,一句是翻译说的,一句是朱总司令说的,老师来当一当朱总司令,谁来做做翻译。

请你们用心听一听,看能从中听出什么?

(翻译对藏胞的埋怨、责怪;朱总司令对藏胞的理解和宽容)

  ②读翻译的话,理解“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

  ③那你能通过朗读将这份善解人意表现出来吗?

(指名读)

  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见了一位对藏胞满怀体谅的朱总司令,

  (5)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再次感受朱总司令的善解人意和内心的焦急担心。

  △出示:

第二天的春耕动员会上,朱德同志对大家说:

“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

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1)学到这儿,老师发现你们可真会读书,还能通过朗读将你的理解表现出来,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能感受到朱总司令一心替藏胞着想,有着菩萨心肠。

现在,让我们再读读朱总司令在春耕动员会上的发言,看又能感受到什么?

齐读

  

(2)什么是“尽心尽力”呢?

(就是全力以赴,毫无保留,全心全意)

  那朱总司令如此尽心尽力,是为了谁?

(朱总司令想民所想,把藏胞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这就是“尽心尽力”!

  ⑵理解:

“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①播下的种子仅仅指一粒粒粮食吗?

(还有他们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

  ②是的,红军把对藏胞的关心、爱护也播下了地,他们希望,等到收获的季节,藏民们能够……能够……能够……

  ⑶谁愿意当当朱总司令,开开这个春耕动员会?

指名读、齐读

  4、一句话一颗心,一件事一片情,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将朱总司令对藏胞的拳拳之心、浓浓之情表达出来。

  在藏胞们躲进深山,久未露面时,朱总司令焦急地说:

——

  在翻译抱怨藏胞糊涂时,朱总司令说:

——

  在春耕动员会上,朱总司令发出号召:

——

  5.朱总司令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引读第七自然段

  四、反复品读,体会深情。

  .红军这群菩萨兵用真挚的爱打动了藏胞,处处替藏胞着想,他们在这里为藏胞春耕,打扫院子,以实际行动赢得了藏胞的信任和欢迎。

几天以后,引读第八自然段——

  2.藏胞们终于回家了,看到红军战士所做的一切,流下了眼泪。

他们将涌上心头的干言万语汇成了一句话,引读最后一句话——

  3.此时此刻,再次读起这句话,你能体会到藏胞的心情吗?

  加提示语读:

他们(

  )说:

“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4.藏胞们从未见过这样的司令,这样的兵!

红军的言行感动了每一个藏族同胞,他们由衷地发出这样的感慨:

——再读最后一句话

  五、总结全文

  .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发生在长征途中的一个小故事。

红军不仅将包含着浓浓爱意的种子撒在了田间,更撒在了人民的心中。

(板书:

爱)

  2.你觉得如果红军再次来到藏民居住的地区,藏胞还会又躲又跑吗?

他们会怎么做?

  3.一路长征,一路故事,在红军足迹到达的每一个地方,他们都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与当地的百姓建立浓浓的鱼水之情。

正因为如此,这群菩萨兵才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和帮助,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革命的成功。

  8.李广射虎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影影绰绰”、“拈弓搭箭”、“神勇无比”等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包诗的课型,能背诵诗歌,并说出诗歌大意。

  3.能过朗读表达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神勇无比。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题导入,引出课型

  .“叫醒耳朵”常规训练:

“猛然间……拉开硬弓”;“那白羽箭……拔不出来”。

  2.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李广射虎》这篇。

李广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

同学们来说说你们的了解。

咱们打开书,快速读一读第二小节,搜寻一下有关李广的信息。

  3.通过预习,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类型的课文吗?

(文包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

有了以前的这些积累,相信你们学起这篇来会更加得心应手!

  4.来,先请合作小组互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

给你们读一遍的时间,你们可以采取自己组里独创的方式,来读一读。

  5.由一小组汇报预习——朗读课文一遍,学生评价。

  二、由诗及文,理清脉络

  既然是文包诗,那么与古诗是如何一一对应的呢?

请同学们默读,并用心思考,然后我们来交流。

  三小节——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四小节——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三、诗文对应,感悟神勇

  .让我们再走近些,来感受古诗的精妙与描述的精彩。

刚才同学们提到,第一句古诗对应的是第三小节。

现在我就请同学们拿起笔来划一划。

哪几句是写“林暗草惊风”的?

用横线表示。

哪几句是写“将军夜引弓”的呢?

用波浪线表示。

(学生自学)

  2.训练朗读第一行,读出当时夜黑风疾的情景来。

  3.谁来读读对应第二行诗的句子?

从这几句话里,你又进一步了解李广了吗?

从哪些词语里了解的呢?

  4.一代名将果然名不虚传。

从他一气呵成的射虎动作,不难看出他的神勇。

谁能用一个字来概括。

训练朗读第二行,读出李广的机敏、神勇、果断来。

  5.回归古诗。

读得真好,回到古诗中,你还能读出这样的气势来吗?

谁来试着读一读第一句。

  四、诗文对应,感悟力大

  .用我们刚才的学习方法,请自学第四小节。

先划一划,再读一读。

  2.让老师来了解一下你们自学的成果。

平明,是什么意思?

是啊,一大早,李广的随从便出去寻找那支射出去的白羽,可是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场景呢?

  3.请大家注意标点,谈谈这两个感叹号给你带来的感受。

你能读出来吗?

  4.我们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白羽箭还有多少露在外面?

从字里行间找根据,或者你从古诗中找到相应的字,也可以说明。

  5.练读最后一句,感受李广的力大无比。

  6.此时此刻,如果让你用“好一个

  的李广”来称赞他,你准备怎样表达?

  7.再次回到古诗,读出你心中的赞叹。

  五、回味诗文,练习讲述

  .让我们用最快的速度背下古诗。

  2.来,对照古诗学着做一个说书人,给我们说说李广的故事。

  六、拓展古诗,提升阅读

  .李广如此神勇,难怪唐代另一边塞诗人王昌龄有诗这样赞道: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这首诗《塞下曲》的作者卢纶,有名的边塞诗人。

他的《塞下曲》共有六首。

老师在这儿给大家读一读另外一首。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像上学期我们进行的古诗研究一样,模仿着写一篇文包诗。

老师相信,只要有心,一切皆有可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诗文,质疑问难

   1、“武松打虎”的故事同学们的印象非常深刻。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李广射虎(板书课题,并指导朗读好课题)

   2、同学们,题目是一篇的眼睛,它会告诉我们的写作范围和内容。

现在,你读了这个题目,你希望这篇课文能告诉你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李广是谁?

他是个怎样的人?

他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射虎?

为什么要射虎?

最后射中了吗?

结果怎样?

……)

  师评价:

同学们,质疑问难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可以使我们读书更有目的,读后的收获会更大。

  二、理解课文

  、其实,李广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据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著名的古诗《塞下曲》的情节改编的。

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

  2、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2)他是怎样的将军?

(神勇无比)

  理解:

神勇无比

  (3)齐读第二节

  3、学习3、4自然段

  

(1)过渡:

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3、4自然段,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李广的神勇无比呢?

用~~划出来

  

(2)交流

  A出示:

  

(1)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

(机警、敏捷、善射、勇敢沉着、胆大艺高)

  

(2)这一系列过程当中,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

(射虎)

  (3)让我们大家齐读这一段精彩的部分

  (4)同学们找找看,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李广射虎的?

在文中用圆圈圈出来。

  (5)交流(拈、搭、运、拉)

  (6)说说这几个动词在文中的意思

  (7)看多媒体:

师生一起欣赏李广射虎的形象。

  (8)说说李广射虎威武吗?

大家想不想学一学李广?

老师做了一张简易的弓和箭,谁来表演一下。

  (9)点评:

说说他表演得怎么样?

  (10)说说你的体会。

(射箭不容易,每个动作都要做到位。

  (11)指导朗读。

  ①第一句用叙事的语调,语气平缓;第二、三、四三句语调稍重,重读“疾风”“沙沙”、“想到”、“警惕“、|四处搜寻”,要注意用语调去渲染当时的那种恐惧而紧张的气氛;第5、6两句语速要稍快,要读出当时的那种紧张的气氛。

  B、呀!

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

  

(1)随从们惊叹的是李广将军的箭射中了巨石吗?

如果不是,那惊叹的是什么?

(力大无穷)

  

(2)指导朗读:

读出随从们的惊讶之情。

  c、那白羽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1)“怎么拔也拔不出来”说明了什么?

  

(2) 多媒体出示箭没石棱的图画,这时在场的将士们会说些什么?

  (3)这似乎是一个笑话,但我们不会嘲笑李广的眼力,反而佩服他高超的武艺,因为在他之前和在他之后,没有一个将军能将箭深深的射进石头中,有这样高超武艺的将军镇守边关,足以让敌人胆寒。

  (4)指导朗读:

读出对李广高超武艺的惊讶、敬佩之情。

  (5)齐读第四节

  4、再来读读这首诗,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就非常简单了。

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前两句所讲的内容?

那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后两句所讲的内容。

  三、拓展延伸

  、学生自由点击“李广其人”,根据刚才提出的问题自由阅读文本,读后四人小组围绕刚才提出的问题交流读后的收获,最后推派代表交流讨论结果。

  2、学生鼠标点击“古诗《出塞》”,诗文结合,在读、看、想中感受人们对李广的敬佩与怀念。

然后自由发言,也可背背《出塞》一诗。

  板书:

   胆大艺高

    力大无穷 神勇无比

  9.少年王勃

  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10个生字,认识5个二类字和2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前准备:

、搜集滕王阁和少年王勃的资料。

课前预习。

  课时: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朱德元帅和李广将军的故事。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少年时的故事。

  板书课题,齐读读题。

  2.你对滕王阁了解多少?

  3.你对王勃有什么了解?

  (让学生说搜集的资料,教师补充介绍)

  4.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写《滕王阁序》的?

  二、初读感知。

  .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2.检查预习。

  出示生字词。

  

(1)指名读生字词。

纠正字音。

  

(2)指名读课文。

其他同学听音、听情。

进行评价。

  3.老师这儿还有文中的一些词,你会读吗?

  (出示:

滕王阁序、整修一新、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

  

(1)自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把生字词和这些词带入中,再去读一读。

  5.(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自读,看看在哪儿停顿好?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指读。

  三、理解课文内容。

  .

  自由读课文,你觉得王勃是一个怎样的人?

  指名说。

(学生肯定知道王勃是一个有才华的人,用一个词来概括“才华横溢”板书:

才华横溢)

  学生也可能会说王勃聪明,也可能其他,教师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课堂教学。

  2、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王勃是如何的才华出众?

  

(1)、出示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

  (讨论:

少年王勃被邀请参加宴会,说明了他当时非常有,也具有一定的才气。

  指导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挂图)简介滕王阁,相机理解“整修一新”。

  

(2)、当都督请人写,众人表现怎样?

  齐读第二自然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面对都督的要求,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这时王勃在干什么呢?

  A、指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看多媒体画图。

  B、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

  c(出示)

  .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

  2.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A.自己读读句子,意思相同吗?

  B.有什么不同?

哪一句好?

你体会到什么?

  c.有感情地读第2句。

  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

  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这美景写了出来。

  (4)自读第4自然段。

  齐读诗句。

  理解诗意。

(联系第3自然段的内容)。

  诗写得如此棒,如此美,我们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诗句。

  他为什么能写这么好的诗句?

  他边走边想,想些什么?

(指名说)

  师:

是啊,他写时才会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一气呵成,做做动作来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还从哪里可以看出王勃写的诗好?

请人表演都督的语言、动作。

  我们也不禁为王勃的才华所折服,真是一位奇才!

有感情地齐读第4自然段。

  3.教学第5自然段,齐读第5自然段。

  三、小结。

  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是啊,王勃确实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你从那里看出王勃的才华来?

  再读课文,边读边画,画出具体的词句来。

  讨论交流:

指名说。

  3、

  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4、

  在王勃才华横溢的背后,你觉得还有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了解他平时会很好学,并且善于表现自己,学生说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决不强加教师的想法)

  二、指导背诵三~四自然段。

  .(放多媒体)读读书,看看景色,把3~4自然段背下来。

  2.自背,同座位互背。

  3.指名背,齐背。

  三、教学生字。

  、先自学生字,然后同桌互相记忆,看你记住了几个。

  2、你认为那几个字容易出错,指出来。

讨论交流

  3.易错字的字形。

  “诵”:

右边是“甬”,不能写成“角”。

  “读、篇”。

  “突”:

下面是“犬”,不能忘记写一点。

  4.指导书写。

  “昌、景”:

都含有“日”,写得要扁一些,宽一些,不能写成“日”,其他的生字学生自己说出每个字的关键笔画。

  5.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少年王勃》让学生学什么?

  读完课文以后,我就在想,这一课让学生学什么呢?

如果只是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气,可能不会在学生的心里留下多少印象。

如果再拓展一下,可能会给学生一些记住的东西。

如:

少年王勃的背后,他为什么会文思敏捷,再聪明的人也要读大量的读书,也要刻苦的学习,善于积累词语和观察周围的事物。

因为这篇在时间的衔接上不是很紧密,值得学习的就是3、4自然。

所以可适当拓展一下。

再就是王勃的善于表现。

即使他有才,但不敢表现,因为当时参加宴会的都是有才之人,所以如再拓展一些,教师可适当把握。

  0.大作家的小老师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揭题,板书课题

  2、质疑:

大作家是谁?

小老师呢?

为什么要拜小老师呢?

  二、初读课文

  、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

读字词,分节读课文,提出不解的词讨论。

  3、能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吗?

板书人物名称

  三、整体把握课文

  、读课文,找出转换情节的两个关键词:

临别时

  事后(加上“有一次”)

  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2、分部分请同学读课文,说说各部分写了什么。

  四、指导写字

  作业:

抄写生字词;读熟课文;找找关于萧伯纳的资料

  最终形成的板书:

  

  0大作家的小老师

  

  萧伯纳

  娜塔莎

  有一次

  临别时

  事

  后

  第二课时

  一、题目切入(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