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项城二高学年高一下学期重点班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03788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项城二高学年高一下学期重点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南省项城二高学年高一下学期重点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南省项城二高学年高一下学期重点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南省项城二高学年高一下学期重点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南省项城二高学年高一下学期重点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项城二高学年高一下学期重点班考试历史试题.docx

《河南省项城二高学年高一下学期重点班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项城二高学年高一下学期重点班考试历史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项城二高学年高一下学期重点班考试历史试题.docx

河南省项城二高学年高一下学期重点班考试历史试题

项城二高2014-2015下学期高一历史重点班试题

命题人:

高陈良2015.5.23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8分)

1、 据资料统计:

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

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其中内在的原因在于 (  )

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2、中国古代的“城市”是由“城”(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和“市”(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连称而来。

中国古代的城修筑得相当雄伟,有深广的护城河,数量相当多,遍及全国,但自都城、省城、府城至县城,城市的建筑规格和面积依次减小。

由此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①中国古代城市兼具政治、经济功能

②筑城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

③古代政治体系具有森严的等级

④政府非常重视城市商业贸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宋初在都城东京实行坊市分离、四周设围的坊里制。

但随着商品经济及贸易之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多,坊墙因阻碍商品交换而被拆除,但宋廷要求在三更以前结束买卖。

到徽宗时,夜市迅猛发展起来,甚至在繁华商业区政府完全取消了时间限制,出现了“如去闹处,通晓不绝”的现象。

这表明(  )

   A.经济发展影响到国家的经济政策     B.统治者定都必须考虑到经济因素

   C.封建制度严重制约商品经济的发展   D.都城是统治者坚强的“政治堡垒”

4、日本史学界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革命的时代,因为北宋时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中国人均C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人均CDP427美元。

根据所学,可以推断宋代时中国(  )

    A.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出现了国强民富的繁盛局面

    C.封建经济发展到较高程度                     D.成为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国家

5、1793年英使华觐见乾隆,两国互赠礼品,清单如下:

  

 两份礼单反映了英、中两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差异是(  )

A.英国轻工业发展快,中国农业高度发达   

B.英国军事工业发达,中国手工业繁荣

C.英国天文成就突出,中国市民生活丰富   

D.英国进入工业文明,中国处在农耕社会

6、历史学者王家范曾评论说:

“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

”这里的“它”指的是(  )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田庄手工业

7、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

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

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     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

8、《贸易打造的世界》一书中说:

“17、18世纪时,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100%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

直到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这些壁垒。

即使在19世纪末自由贸易的鼎盛期,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仍然是自由贸易的禁区,多种工业品的市场基本上只准英国人插足。

”材料旨在说明(  )

A.英国始终固守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B.工业革命瓦解了英国的贸易壁垒

C.英国的贸易政策取决于国家利益

D.英国与印度之间的不平等贸易关系

9、《浅析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与交融》一文指出:

“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完全取决于中国文化的魅力和西方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中国文化在暴力冲撞下被迫吸收西方近代文化,不得不进行痛苦的转型与嬗变。

”这说明(    )

A.中国的近代文明对西方具有吸引力   B.文化的自身魅力决定其传播的程度

C.文明的交融和汲取具有明显的差异   D.中西文化交融和汲取的过程较相似

10、

左图是北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1493—1570年人口变化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①殖民者残酷的奴役剥削②大批土著被贩卖到欧洲 ③传染疾病的肆虐④工业生产污染严重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11、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纺织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

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

    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B.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工业 

    C.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                D.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

12、下列几幅图片反映了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其中最能直接诱导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是(  )

A.江南制造总局    B.天津机器制造局     C.开平煤矿      D.京师大学堂

13、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14、下图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变化示意图,形成图中A、B两段所示状况的共同原因有                 (   )

   ①西方列强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②政府的政策引导

   ③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             ④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

15、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这段话中的“大帝国”指古代中国,马克思所讲的“安于现状”表现在(   )

①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②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③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全国范围内仍占据主导地位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6、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息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的保护之下;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

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源是 (  )

 A.封建势力压迫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民族资本主义借助于外国资本

C.民族资本主义着力发展轻工业           D.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7、“(清末)这个运动是政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不能根本变革的约束下进行的,因此坚持清政府的政治垄断┄┅坚持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并以此为基础来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和工业化模式。

”材料所述的这一运动(  )

A.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诱导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

C.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                 D.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

18、“近代社会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它以追求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作为经济活动的终极目的,经济增长成为价值观体系和物质活动的积点。

……明清社会虽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经济繁荣,却未形成一个经济居社会生活主位的‘经济社会’。

由此也就不能提供出一个可以推动技术进步与发展的土壤环境。

”该材料主要论证的是(  )

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社会条件      

B、经济社会的主要表现是经济繁荣

C、技术进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D、明清没有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19、“二战”后,英美实行混合市场经济,法国实行计划指导型市场经济,德国实行社会市场经济,日本实行统制市场经济体制,20世纪末,中、俄开始实行市场经济。

这表明(  )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放弃了市场经济体制,采用计划经济体制

B.宏观调控与市场体制相结合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共识

C.社会主义国家照搬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

D.经济全球化下的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模式已无差别

20、二战后“英国扩大了以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法国按家庭津贴原则,国家为有子女的工人和雇员提供补助,还制定了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保障,使福利开支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6%;联邦德国和意大利也是如此。

”这种做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低收人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B.增加了政府收入

C.造成国家财政困难                  D.扩大了社会消费

21、1969年尼克松上台后不久,美国出现了史无前例的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两症并发的“滞涨”现象。

为摆脱困境,1971年8月尼克松向全国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

其主要内容为:

冻结工资、物价、房租和红利90天,要求国会削减联邦开支,停止外国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对进口商品增收10%的附加税。

该政策(  )

A.维护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B.找到了解决经济滞涨的出路

C.完全践行了凯恩斯主义                       D.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通货膨胀

22、以当代美国默里·N.罗斯巴德为首的新的经济学派认为,胡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政策并非“自由放任“,而是强制干涉给私营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胡佛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

政府的不当干涉和对私营产值的掠夺,才导致经济危机形势愈益严重。

据此可以推断(  )

A.罗斯福新政是对胡佛做法的全面否定

B.胡佛的举措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经验教训

C.胡佛对经济危机爆发负主要责任

D.胡佛开创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23、下图《荒山欠我万担粮》反映了建国后某一时期经济建设的状况。

对此解读错误的是(  )

A.它记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历史

B.该生产方式违背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

C.该图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D.它客观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巨大成就

24、“语录粮票”是时代的产物,他们产生于“红色海洋”年代,每个票上都印有毛主席语录,多数为“备战、备荒、为人民”“厉行节约、严禁浪费粮食”等。

语录粮票不仅是凭证,而且是一种政治宣传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语录粮票就陆续收回,予以销毁,这种粮票也变成了历史文物。

这说明( )

①中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      ②中国逐渐改变了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

③政府改变了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的做法  ④中国已经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25、有学者称:

东欧国家和苏联经济改革的理论依据,如同一个人不能“分两次跨越同一条鸿沟”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却呈现“分两步跨越同一条鸿沟”的奇迹,“分两步跨越同一条鸿沟”是指中国(   )

A.苏东改革失败教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直接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

C.将调整生产关系和优化产业结构同步

D.先试点后推广、先农村后城市渐进式进行

26、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

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27、服饰是一种文化现象,浓缩着历史的、民族的、时代的精华。

其发展变化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社会进步。

图片中影响孙中山、宋庆龄服饰的主要因素是( )

  

①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②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③近代西方生活习俗的影响      ④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政治运动的推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8.阅读我国古代历史文献可以发现,“马上”“马甲”“马头””“马褂”“马蹄”“马前卒”“马到成功”“马革裹尸”“马首是瞻”等有关“马”的用语特别多,而现代常用文字中“机器”“机舱”“机车”“机电”“机工”“机构”“机械”“机帆船”“机关枪”等关于“机”的词汇比较多。

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生态恶化,物种消失

B.农业文明转变到工业文明

C.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文明

D.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29.中国曾流行过这样一句口号:

“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

”该口号反映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条件下(  )

①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空前高涨②先进的社会制度创造了无穷的生产力

③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盲动急躁的情绪④中国开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进程

A.①②③B.①③

C.②③④D.②④

30.英国剑桥大学彼得·诺兰教授说:

“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以及七十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这两条道路在经济上分别指(  )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自由主义经济

B.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

C.国家资本主义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1.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祝寿,进贡一辆汽车。

不料,慈禧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

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

这一现象从本质上说明了(  )

A.慈禧对汽车的好处了解不够B.袁世凯送礼忽视了中国国情

C.中国开始接纳西方的物质文明D.封建观念是近代化的强大阻力

32.某影视公司准备拍摄一部发生在北宋某年的电视剧,从历史角度看,下列情景不应该出现的是(  )

A.主人公在某地草市饮酒游玩B.剧中人的店铺因晚上经营被勒令关闭

C.剧中人物相约在开封逛夜市D.剧中人在宅屋之间开了一家店铺

33.右图中曲线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50、60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B.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34.美国罗斯福新政期间,曾对田纳西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流域开发,修筑了著名的田纳西水利工程。

其直接目的在于(  )

A.国家干预经济,缓解经济危机B.增加就业机会,稳定社会秩序

C.解决发电、防洪、灌溉等难题D.增加政府对工业的计划性指导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2分。

请在答题纸上作答。

35.(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盛顿(1933年)8月19日讯——当罗斯福总统上个星期四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将烟煤矿主召来并告诉他们要根据全国工业复兴总署规定的公平竞争规则认真对待自己的生意时,他只不过是遭遇了近40年中所有总统都遭遇到的命运罢了。

……

——《纽约时报100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出版

材料二有人说罗斯福挽救了市场经济。

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出了一些毛病。

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

是罗斯福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面对汹涌澎湃的世界金融危机,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包括:

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会议确定,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人民日报》(2008年11月10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将采取的强硬措施是什么?

(2分)试图达到怎样的目的?

(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市场经济的“毛病”是什么?

(4分)罗斯福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有何特点?

(2分)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政府在应对危机方面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时采取的相似做法。

(4分)

36.(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

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材料二(1859年)我在街上散步,看见很多中国姑娘的天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鲜艳的曼彻斯特式的头巾,作手帕形,对角折叠,在颏下打了一个结子,两角整整齐齐地向两边伸出。

我觉得广州姑娘的欧化癖是引人注目的。

——(英)呤唎《太平天国亲历记》

材料三光绪二年,有位出使英国大臣郭嵩焘,做了一部游记。

里头有一段,大概说:

现在的夷狄和从前不同,他们也有二千年文明。

嗳呦!

可了不得。

这部书传到北京,把满朝士大夫的公愤都激动起来了,人人唾骂。

——梁启超:

《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中国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

(4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

(2分)

(3)材料三反映出近代中国官方对西方文明持有怎样的态度?

(2分)为什么?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谈谈特定历史时期影响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因素。

(6分)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2、A 3、A4、C 5、D6、A7、B8、C9、C10、C 11、D12、C13、A14、C

15、A16、D17、B18、D19、B20、B21、D22、B23、D24、B25、D26、B27、D28、B

29、B30、D31、D32、B33、C34、B

35.共14分

(1)措施:

强迫烟煤矿等企业主遵守公平竞争规则(2分)目的:

恢复工业生产,减少盲目生产,为企业复兴创造条件(2分)

(2)“毛病”:

资本主义各国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对市场不加干预,造成供求矛盾激化和股票投机过度等。

(4分)

特点:

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

(2分)

(3)相似做法: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或举办公共工程和社会救济)。

(4分)

36.共18分

(1)近代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或南北发展不平衡,或南方先进于北方);人们对近代工业的认识不一(答出具体认识的酌情给分)(4分)

(2)广州姑娘生活习俗西化(2分)

(3)态度:

仇视(2分)原因:

思想观念落后;害怕西方文明威胁专制统治(4分)

(4)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外来文明的传入和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政府的政策引导。

(任答三点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