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发展四种模式及五点启示.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640176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农业发展四种模式及五点启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现代农业发展四种模式及五点启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现代农业发展四种模式及五点启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现代农业发展四种模式及五点启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现代农业发展四种模式及五点启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农业发展四种模式及五点启示.docx

《现代农业发展四种模式及五点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农业发展四种模式及五点启示.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农业发展四种模式及五点启示.docx

现代农业发展四种模式及五点启示

现代农业发展的四种模式及五点启示

     我国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经济条件、农业结构、产业特色千差万别,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农业生产的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也十分明显,因此,在选择建设现代农业的模式上必须立足当地实际,因地制宜。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现代农业研究室主任蒋和平:

  一、龙头企业带动型

  所谓龙头企业带动型的模式,是指由龙头企业作为现代农业开发和经营主体,本着“自愿、有偿

、规范、有序”的原则,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组织形式,围绕一个产业或产品,实行

生产资料供应、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并通过向农民租赁土地使用权,将大量分散在千家万户

农民的土地纳入到企业的经营开发活动中,形成龙头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商品化、规模化

生产经营格局。

这种由龙头企业建立生产基地,在基地进行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产业化开发,将企业

与农户和市场整合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模式,称为龙头企业带动型的现代农业模式。

  广东省温氏集团从1986年开始与农户合作,开创了“公司+农户”产业化经营的先河,逐步建立

了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体系,确保了产品质量,提高了经济效益。

这种运

行模式对农民的土地,劳动力和公司的市场、资金、管理经验和技术等生产要素进行了有机整合,从

而实现公司与农户的优势互补、资源互补,并形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最终实现共赢。

在温氏集团

发展过程中,经过农户与公司合作双方多次博弈,形成了能够节约交易费用的合作机制,公司与农户

之间已经突破一般的经济合同关系。

在“公司+农户”经营方式的背后,是一系列的利益机制的安排。

温氏集团通过与各个利益主体建立的牢固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妥善处理和协调了各种利益关系。

这些

利益关系是建立在合同和信誉基础上的平等的市场交易关系。

公司依靠一套成熟的经营模式,在发展

养鸡产业时,从鸡苗的供应到销售的链条的核心技术都牢牢控制在公司手中,在保证肉鸡食品安全和

质量的同时,让农户得到稳定的收入,从而使得合作能长期稳定地进行,并能够连年滚动式地扩张。

温氏集团在处理和农户的利益关系时,始终把农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往往在市场风险出现时,以公

司综合经营的收益来保证农户的利益。

例如,温氏集团承诺按保护价收购农户养殖的活鸡,由于农户

所用的饲料和技术服务都是由公司提供,而且按挂帐方式进行,农户的饲养成本比较容易控制,在保

护价高于成本的情况下,公司仍按保护价回购,实际上稳定了农户利益。

此外,为稳定保护价政策,

平抑可能出现的购销倒挂所产生的亏损,温氏集团还开展了多种经营,建立风险基金制度,以最大限

度地降低市场风险。

由于成功地运用了“公司+农户”的经营方式,温氏集团正确处理了公司和农户间

的利益关系,让农民真正感受到实惠,保持了该集团增长的持久不断活力。

  近10年来,温氏集团始终保持着30%以上的发展速度。

截至2007年,公司养殖规模达到了上市肉

鸡5.3亿只,肉猪182万头,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肉鸡(猪)饲养集团。

温氏集团还在广东、广西、福

建、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川、重庆、河南、河北、云南等省市建立了80多家集

种苗生产、饲料供给、技术服务、农户养殖、产品销售等环节为一体的养殖公司,企业职工人数达到2

万余人,合作农户3.65万户,销售收入超一百亿元。

至2007年,温氏集团在全国20个省、市、区开办

了100多家一体化养殖公司,市场网络遍及华南、华中、华东、西南等几大区域,该公司营业额已经

超过1百亿元人民币;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温氏集团旗下联结的农户超过3万户,直接为农民创造利

润11.35亿元,户均获利31000元。

如今,温氏集团位于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之首,已成功跨入百亿元

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行列。

  二、公司农户带动型

  所谓农户公司带动型的运行模式,是指一种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以独户联户、合作经营为基

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多种经营为手段,依法注册登记,有固定经营场所的经济主体(称之

为农户公司),通过农户公司将分散经营的农户联合起来,利用本地资源,吸收农业劳动力就业,带

动农民从事手工制作、特色加工、产业开发、产品经营、中介服务、市场销售等生产经营活动,拓广

农民的就业渠道,推进农业发展、促进农民致富和产业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长子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全县共有12个乡镇,34.6万人口,8万多农户,农村人口30万,占全

县总人口的86.7%。

全县国土总面积1029平方公里,耕地67.83万亩,人均耕地1.9亩,水浇地面积

16.3万亩,人均水地0.5亩。

近些年来,长子县从本地实际出发,立足长子县财力不足、基础落后、

区位优势不明显、发展大企业难度大的实际,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为出发点,从增强农民市场意识,

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培育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着手,采取农民自办、在外务工人员回乡领

办、聘请能人帮办、整合资源合办等多种形式,积极鼓励扶持农民创办各类经济实体,发展农户公司

经济,组织动员广大农民探索市场,走向市场。

在农村,绝大多数农民的资金有限。

农户公司规模较

小,所需起步资金不大,三五户或为数不多的农户单办或参股合办就能完成,同时农户又可根据自己

的意愿选定投资方向,具有参与投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广泛吸纳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将农村

大量的闲置资金、技术、劳力等资源有效集中起来,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据长子县统计局初步统计,到2007年12月底为止,长子县农户公司已发展到500多个,具有一定

规模的公司达133个,从业人员总数达到17000多人,农民在农户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2.7亿元,

企业涉及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贮藏、中介服务、产品销售、工业加工制造、商业流通、建筑建材

、交通运输、文化演艺等10多个行业。

2007年,该县此类经济组织销售收入达到6亿多元,占到农村

经济总收入的35%,农民从中得到的收入占到长子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9%,以农户为主体创办的公司

,不仅为农民增加了家庭收入,积累了农民原始资本,也为广大农民增收拓宽了就业渠道和就业门路

农户公司已成为长子县农民增收的亮点,成为长子县县城经济的一大特色。

  三、农牧结合型

  所谓农牧结合型的模式,是指在农牧经济为主的地区,实行将畜牧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积极发展

种植业和饲料产业,兼顾发展其他产业,在此基础上通过发展规模化养殖基地,实现农牧户、基地、

企业的良好对接,并依靠组建各类专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加强市场建设,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从而

全面提高农牧业生产标准化程度和科技含量,迅速形成高效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实现农牧业跨越

发展的运行模式。

农牧结合型运行模式特点是集种、养、加工、销售为一体,为养而种、以种促养,

以养增收,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和完善农牧业经济结构。

这种模式以加快农牧业经济发展速度,增加

农牧民收入为目标,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起来,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东、南、西分别与山西、陕西、宁夏相邻,总面积8.7万

平方公里,总人口135.9万人,境内有毛乌素和库布大沙漠,占总面积的40%,属典型的干旱和半干

旱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为此,鄂尔多斯市从实际出发,压缩转移传统的农牧业布局,实现规模

化经营,改变过去分散发展农业的状况,最大限度地发挥农牧业生产的比较优势,在地域空间上高度

集聚,为现代农牧业发展创造出良好的条件。

“十五”以来,市委、政府抓住国家重视“三农”工作

和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历史机遇,大力突出主导产业,确立了建设“畜牧业强市”的目标

,积极调整农牧业经济结构,为养而种、以种促养,以养增收。

在中央支农富民政策的积极引导下,

鄂尔多斯市更多的农牧民观念发生了转变。

通过几年的努力,农牧业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畜牧业迅

速成为了农牧区经济的主导产业。

另一方面,农牧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加快了种养结构的调整步伐

,在有效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同时,极大地改善了鄂尔多斯市的生态环境,一批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积极投身到绿色生态产业当中,农牧民按订单种植,收入不断增加,由过去的“要我种”变成了现在

的“我要种”。

到2007年,全市牲畜头数由2000年的615万头只增加到1351.3万头只,牲畜出栏率达

到了76.3%,畜牧业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453元提高到6213元。

形成了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生态恢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多赢局面。

目前,全市农牧业产业化已

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使鄂尔多斯市农牧民收入与生态效益实现双赢。

  “十五”期末,鄂尔多斯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150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550.1亿元,年均增

长29.7%,增长率继续高居全区第一位,比全区快8.3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1.2亿

元,同比增长9.6%。

经济结构继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7.5:

52.4:

40.1。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

由2453元增加到4601元,年均增长13.4%。

在西部145个地级市中,鄂尔多斯市经济总量进入前15位

另一方面,通过农牧业结构调整,鄂尔多斯市的粮经饲比例由2000年的41:

34:

25调整为2007年的

21:

17:

62,实现了种养结构的变革;通过推行标准化舍饲养殖,鄂尔多斯市初步实现了传统畜牧业

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通过推行“公司+农户、基地联农户、能人带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鄂尔

多斯市规模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已经由2000年的43家增加到2008年的72家,初步走上了农畜产品加

工的规模扩张之路。

以2008年上半年为例,全市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农牧业产业化加工企业就达186

家,总资产163.6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85.47亿元,完成增加值29.58亿元,实现利润10.02亿元,带

动12.86万户进入农牧业产业链。

在农牧业产业中,绒产业、肉产业、林沙产业已成为农牧民稳定而

强大的增收产业。

鄂尔多斯市还通过就业指导和生态移民、扶贫移民、劳务移民等多种方式,推进了

农牧区人口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至2008年底,共转移出26.3万农牧民,移民人均收入达到了

1.1万元。

  四、城乡统筹型

  所谓城乡统筹模式,是指在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带动下,以高效农业和优势产业集群为依托,在

大力融入工商业资本发展高效农业的基础上,吸收农业劳动力就业,促进和加快农村各个相关产业发

展。

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把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农民和市民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既相互区别又

紧密联系的统一体,通盘考虑、综合协调,工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通过发展高效农业,带动社会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标。

  无锡市地处长江三角洲中部的苏南地区,是全国闻名的鱼米之乡,也是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

和著名的苏南模式的发祥地。

该市总面积4788平方公里,人口457.8万。

多年来,无锡市围绕本地农

业优势,重点扶持建设了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示范效应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高效农业项目,并

以此为平台,强化政府引导和政策倾斜,多渠道筹措资金,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农业,为高效农业发展

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无锡市政府通过制定扶持政策,引导工商资本加大对农业的基础设施、科技推广

、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不断创

新投入机制,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村一企”的建设,推动村企合作,2008年全市有785个村与工

商企业结对挂钩,走以工促农、反哺农业的发展之路,推动无锡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带

动无锡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了无锡市高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