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 秋季高一年级期末调研考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99789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冈市 秋季高一年级期末调研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黄冈市 秋季高一年级期末调研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黄冈市 秋季高一年级期末调研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黄冈市 秋季高一年级期末调研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黄冈市 秋季高一年级期末调研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冈市 秋季高一年级期末调研考试.docx

《黄冈市 秋季高一年级期末调研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冈市 秋季高一年级期末调研考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冈市 秋季高一年级期末调研考试.docx

黄冈市秋季高一年级期末调研考试

黄冈市2020年秋季高一年级期末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2021 年1月20日上午9∶00~11∶30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

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稳健人文素养的国家。

  别人可能觉得匠人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

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疆。

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

坚守工匠精神,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

  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的生命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

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摘编自2015年4月30日《人民日报》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材料二:

新时代的“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所谓“爱岗”,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热爱本职工作,不能见异思迁,站在这山望那山高。

所谓“敬业”,就是要钻一行,精一行,对待自己的工作,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认真负责。

凡是获得“工匠”和“劳模”荣誉称号的工人,都是爱岗敬业的典范,很多人都在本职岗位上工作了二三十年之久,干出了一番事业。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工匠”,就在于他对自己产品品质的追求,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永远在路上;他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反复改进产品,努力把产品的品质从99%,提升到99.9%、再提升到99.99%。

对于“工匠”来说,产品的品质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追求极致、精益求精,是获得各类“工匠”荣誉称号的工人的共同特点,这也是他们能身怀绝技、在国际、全国或省的各种技能大赛中夺金戴银的重要原因。

  和传统工匠不同,新时代工匠尤其是产业工人的生产方式已不再是手工作坊,而是大机器生产,他所承担的工作,只是众多工序中的一小部分。

比如“复兴号”列车,一列车厢就有三万七千多道工序,这三万七千多道工序,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由车间或班组亦即团队协作来完成。

团队需要的是“协作共进”,而不是各自为战。

  传统的“工匠精神”强调的是继承,祖传父、父传子、子传孙,是传统工匠传承的一种主要方式,而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强调的则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

因为只有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推动产品的升级换代,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摘编自2018年8月30日《人民政协报》郑大发《什么是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材料三:

对于教育而言,弘扬工匠精神就是精心培育每一位学生,培养出政治素质过硬、劳动情怀深厚、理论功底扎实、实践技能突出的高素质人才。

  弘扬工匠信仰坚定、矢志报国的爱国精神,激励广大学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弘扬工匠艰苦奋斗、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引导广大教师和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索取与奉献、平凡与崇高等人生课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加强对广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典型引路、正向激励等多种措施,弘扬中华民族勤劳节俭、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通过劳动来实现人生的梦想、改变自己的命运,着力形成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主流意识,真正让劳动成为最光荣的价值追求,让劳动者成为社会最受尊敬的人。

  工匠的成长路径和事迹表明,一勤天下无难事,成功之路就在脚下;只要立足岗位,刻苦钻研,就能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把传播工匠故事作为重要内容,组织开展工匠进学校、工匠讲堂等活动,组织老师学生聆听工匠事迹,弘扬工匠精神,以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和工匠的事迹引导青年大学生勤勉为人、勤奋学习、勤恳工作。

  面对当前社会上存在着急功近利、急于成名的浮躁情绪和心态,广大教师要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工匠精神,在长期的教书育人中形成自身的价值追求。

广大教师要以工匠精神为引领,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坚持以师德建设为先,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提高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素质,增强教师爱岗敬业、勇于创新、为人师表、不断进取的职业精神,建立完善的师德激励机制,重师德激励,将师德表现作为评奖评优的首要条件,引导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摘编自2017年1月4日《工人日报》李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弘扬工匠精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尽管工匠与新时代新世界有些脱节,但他们却用自己的行动丰富了人类文明。

B.坚守“工匠精神”,要以强化中国制造,传承中国文化,提升中国力量为落脚点。

C.传统的“工匠精神”强调继承,时移世易,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则只追求创新。

D.只要广大教师以工匠精神为引领,就可克服目前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和心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新时代,“工匠精神”须追求极致、一举取得成功。

B.新时代工匠大多承担大机器生产下众多工序中的一环,产品须靠团队协作生产。

C.培育工匠精神,教育重点要放在政治素质、劳动情怀、理论功底和实践技能方面。

D.学校践行“工匠精神”,要强化思想引领,也要传播工匠故事,还要践行工匠品格。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赞美工匠精神的一项是(3分)

A.精雕细琢鲁班传,欲抱不平牵苦缘。

造就斧斤单面砍,休从墨线两头弹。

栋梁有榫知轻重,案几无钉试易难。

鸡翅紫檀精品鉴,勾心斗角悟方圆。

 

B.华夏从来多匠人,情怀悠悠默无闻。

春秋梓庆削钟鐻,簨业兽形工鬼神。

爵禄不怀名利澹,巧拙已忘敬畏真。

术达极致近于道,专注走心风骨魂。

C.今逢华诞意如潮,放眼中华尽舜尧。

北斗神舟天际显,脱贫除恶战旗飘。

繁荣富裕民心悦,舒畅和谐积弊消。

国阜政廉家运畅,复兴大梦看今朝。

D.先辈唯求制器真,考工铸范戒欺心。

曲突徙薪治未患,琢磨切磋郢匠斤。

邀利目前失大义,内诚外信可为根。

既急蹄乃需徐步,勇毅笃行工匠魂。

4.请结合材料二,概括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

(4分)

5.在材料一和材料三中,《人民日报》《工人日报》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9题。

莫扎特巧克力

肖复兴

 ①到美国,在卖奥地利巧克力的店里,我又看见了莫扎特牌的巧克力。

这种巧克力的盒子上印着莫扎特的头像,是一眼就能够认出来的。

在国内,我只在普尔斯马特的超市里见过一次,虽然价钱不菲,还是特意买回家一盒六角形的。

我对这种莫扎特巧克力情有独钟。

第一次见到它,是那年在维也纳,几乎所有的商店里都在卖它,各种形状包装,琳琅满目,但无一例外的是,每个盒子上都有莫扎特醒目的头像,莫扎特一身化为千亿身,闪烁在维也纳的每个角落。

 ②莫扎特巧克力很好吃,我心里曾想,如果莫扎特活到今天,这份专利是属于他的,光靠这种巧克力,他就发了大财。

他的名字,可比我们的傻子瓜子要值钱得多。

莫扎特牌巧克力,是1900年萨尔茨堡一家叫作莎兹的点心铺首创,制作并为它取名的是点心大师福尔斯,可以说用莫扎特的名字开创了财路的先河。

自此之后,许多店家竞相仿制,也都叫莫扎特牌,使得莎兹店和他们打起了官司,最后不得不在自家的店前挂起“真正的”“原始的”的莫扎特巧克力的牌子,很像我们当年“老王麻子”“老老王麻子”刀剪铺之争,透着生意的红火。

莫扎特至死大概也没有料到自己的名字日后竟然让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

  ③其实,莫扎特一辈子生活窘迫,似乎从来就没有缓解过,结婚后至死那9年的日子越发艰难。

那9年中,他搬了12次家,有5年是妻子生养孩子或产后休养,一直处于负债累累和病怏怏的状态,而且由于妻子的大手大脚使得日子更加雪上加霜,以致到了冬天连买烤火炭的钱都没有,饥寒交迫之中只好抱着带病的妻子围着空壁炉跳舞取暖。

如果拿今天的富得流油的

莫扎特巧克力相对比,真可谓“可怜生前身后名”。

  ④有意思的是,莫扎特为我们留下的音乐作品,和他35年贫穷而短促的一生不成比例,数量之多,可以说在音乐史中绝无仅有。

仅交响乐就有48部,歌剧20部,钢琴协奏曲27部,不要再说其他的弥撒曲、奏鸣曲和各种重奏曲,还有最后未完成的重要作品《安魂曲》。

 1788年夏天,最后完成的三部交响乐:

降E大调第39交响乐、G小调第40交响乐、C大调第41朱庇特交响乐,这三部交响乐,莫扎特仅仅用了5周的时间就一挥而就。

人们都以为他是天才,音符与旋律就好像是揣在他衣袋里,随时都可以尽情抛洒。

其实,那时正是他生活最为艰难的时刻,他为了尽快能够挣得一点现金以解燃眉之急,才以如此快的速度拼命写完,又以同样快的速度卖给了出版商,非常可怜的是直到他死之后这三部对于他来讲最为重要的作品才得以出版,也就是说,临终前,他也没有用他的音乐换得一笔让自己脱贫致富的大价钱。

  ⑤应该让我们向莫扎特致敬的是,面对如此深重的苦难,表现在他的音乐之中却是那样的不同。

傅雷先生曾经这样说莫扎特的音乐:

“从来不透露他的痛苦的消息……莫扎特的作品反映的不是他的生活而是他的灵魂。

作为受难的证人,而只借来表现他的忍耐和天使般的温柔。

”傅雷特意用了这样一个词来形容莫扎特的音乐,这确实是莫扎特对于苦难的态度,他的音乐才显得那样与众不同。

在莫扎特所有的作品里,我们找不到一点他对生活的抱怨,对痛苦的咀嚼,对不公平命运的抗击,对别人幸运的羡慕,或是对世界故作深沉的思考而添加一些自以为是的所谓哲学的胡椒面……他的欢快,他的轻松,他的和谐,他的优美,他的单纯,他的天真,他的明净,他的清澈,他的善良……都不是装出来的,而是自然而然地情不自禁地流露。

他不是那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式的恬淡,也不是“闲云不作雨,故傍青山飞”式的超然,也不是“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式的宁静,也不是“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式的心境,也不是“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式的安然􀆻􀆻他对痛苦和苦难不是视而不见地回避和我们禅家一样的超度,而是把这痛苦和苦难嚼碎化为肥料重新撒进土地,不是让它们再长出痛苦带刺的仙人掌,而是让它们开出芬芳美丽的鲜花———这鲜花就是他天使般的音乐。

  ⑥2005年是莫扎特诞辰250周年纪念,在遥远的美国,又看见了莫扎特巧克力,忍不住想起莫扎特。

即使他离开这个世界这么多年,他不仅让他的音乐一直陪伴着我们,还无偿地让人们使用他的名字,以巧克力的味道甜蜜着我们的生活。

这就是莫扎特。

这就是音乐时代的莫扎特和商业时代莫扎特的区别。

(选自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高中语文读本》)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段写莫扎特巧克力不仅遍布维也纳,而且在世界各地都有销售,是为了直接体现莫扎特的巨大声望和影响。

B.第五自然段划线句子意思是:

莫扎特忍受着苦难努力耕耘,他的音乐之中没有抱怨不满,只有欢乐、美好。

C.文章写莫扎特因生活所迫仅仅用5周就创作了三部交响乐,可以看出莫扎特的勤奋和非凡的音乐创作才华。

D.商业时代,商人以莫扎特的名字作为巧克力的商标,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可莫扎特一辈子却生活在窘迫艰难之中。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开头从莫扎特牌巧克力写起,引出要纪念的人;结尾又回到现实,提到莫扎特牌巧克力。

这种首尾呼应的写法,使文章的结构更为紧凑。

B.本文运用了对比手法,如莫扎特生前的艰难与死后仅名字就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莫扎特苦难深重的一生与其充满欢乐的音乐等,都是鲜明的对比。

C.“可怜生前身后名”这处引用,让人印象深刻。

莫扎特“生前名”与“身后名”形成巨大反差,主要表达了作者对那一时代的深深愤恨和批判。

D.第5段大量地运用了排比句,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表达效果,突出了莫扎特音乐的特点,歌颂了莫扎特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8.请理解并概括文中第五段傅雷的话有何含义?

(4分)

9.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莫扎特留给后世的价值。

(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甲)

  客曰: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乙)

  元丰二年十二月,余自吴兴守得罪,上不忍诛,以为黄州团练副使,使思过而自新焉。

  其明年二月至黄。

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招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

反观从来举意动作,皆不中道,非独今以得罪者也。

欲新其一,恐失其二,触类而求之,有不可胜悔者,于是喟然叹曰:

“道不足以御气性不足以胜习不锄其本而耘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盍归诚佛僧求一洗之”

  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

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所以生而不可得。

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翛然,无所附丽,私窃乐之。

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

(节选自苏轼《安国寺记》)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道不足以御/气性不足以胜/习不锄其本/而耘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盍/归诚佛僧求一洗之/

B.道不足以御气/性不足以胜习/不锄其本/而耘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盍归诚佛僧求一洗之/

C.道不足以御气/性不足以胜习/不锄其本而耘/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盍归诚佛僧求一洗之/

D.道不足以御/气性不足以胜/习不锄其本/而耘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盍/归诚佛僧求一洗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操字孟德。

古人先命名后取字,女子15岁、男子18岁举行加冠礼,礼后才取字。

B.夏口,古镇名,在今湖北武昌的西面;而“东望武昌”中的“武昌”就是今天的鄂州。

C.元丰是宋神宗的年号。

皇帝年号纪年始于汉朝,一个皇帝可以有几个不同的年号。

D.团练,也叫乡团、民团、团勇。

旧时官绅编练的,主要用来维护封建统治的地方武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客的回答表现了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这其实是苏轼思想的另一个方面。

B.苏轼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因此他身处逆境仍能保持豁达乐观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

C.苏轼到黄州,初步安排个人的生活后,就开始闭门思过,以报答皇帝的不诛之恩。

D.苏轼觉得自己与权贵不是同道中人,暂时无法改变现状,正好可借助佛门澄澈心灵。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4分)

(2)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

(4分)

14.根据(乙)文第三段,简要概括作者乐于置身自然的情怀。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完成15~15题。

调笑令􀅱边草

戴叔伦〔唐代〕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三句以边草起兴,戍卒的命运如同边草,春去冬来,年复一年,年华也已渐渐老去。

B.第四、五句转到雪止天晴、明月朗照的描写,虚实结合,烘托戍卒对景难排的无尽愁怨。

C.最后三句写戍卒对月闻笳。

声声胡笳在空寂的月夜分外凄切,使人愁思郁结,肝肠寸断。

D.全词写景细腻生动,抒情含蓄深沉,语言平实质朴,但其中蕴含的深挚情思却感人肺腑。

15.全词有两处叠句,请结合全词,分析这两处叠句的表达效果。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       ”。

(2)在《登高》中,杜甫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着笔,用“       ,      ”两句高度概括了自己一生颠沛流离的生活。

(3)范仲淹在《渔家傲》中“        ,        ”两句,既有故土之思,又有功业未建的焦虑。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中国这个典籍浩博的大国,文化不仅有极强的延续力,而且历史悠久。

以学术而论,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近代新学,     ,相承不辍;以文学而言,由诗经、楚辞、诸子散文发其端,汉赋、魏晋诗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续其绪,高峰迭起,      。

而一代代延续中华文化     的传统,就是读书。

  历史上,对读书,我们有读《易》“韦编三绝”的先贤孔子,有“头悬梁”的孙敬和“锥刺股”的苏秦,有凿壁借光的匡衡,有映雪读书的孙康,有借萤读书的车胤……他们以自己的刻苦和坚毅传承着中华文化,也为世代的读书人树立了榜样。

  二十几年前,读苏轼写的《答王庠书》中关于读书的论述,感慨颇深,大意是:

读书实无捷径可谈,要强力积学数年,自有可得之道。

看来读书没有捷径,读书不是      的事情,而是需要长年累月地不断坚持,积累才能有所受益的艰苦过程,读书是要扎扎实实、锲而不舍地下工夫的。

(郭宗忠《读书的境界》)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此消彼长 声势浩大 经久不息 一蹴而就

B.此起彼伏 声势浩大 经久不衰 一蹴而就

C.此消彼长 波澜壮阔 经久不息 一朝一夕

D.此起彼伏 波澜壮阔 经久不衰 一朝一夕

19.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这个典籍浩博的大国,不仅文化历史悠久,而且有极强的延续力。

B.对于中国这个典籍浩博的大国来说,文化不仅有极强的延续力,而且历史悠久。

C.对于中国这个典籍浩博的大国来说,文化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有极强的延续力。

D.中国这个典籍浩博的大国,不仅文化有极强的延续力,而且历史悠久。

20.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总是那么几个名词,一套“学生腔”,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岂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像个瘪三吗?

B.儒家不谈鬼,“祭神如神在”,可以说对于切身生活之外都漠然没有兴趣。

C.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

D.“泥腿子专家”袁隆平又走进了安江农校的稻田,去寻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5分)

【示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我们应该注意的工作细节。

【材料】接孟氏之芳邻 出淤泥而不染 一步一个脚印

美好品行 扎实作风 环境选择

谦谦君子 放下身段 孟母三迁 光明磊落 埋头苦干 近朱者赤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5分)

  2020年11月25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河南二里头遗址、安徽禹会村遗址、河南时庄遗址、余庄遗址、黄山遗址等5项重要考古发现。

据介绍,此次通报的五项重要发现,将有力推动夏文化研究、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等重大学术课题。

国家文物局将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的整体框架下,围绕夏文化与夏代史研究、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等重大历史问题,加强统筹部署,持续推动有关地区文物部门、科研机构集中力量攻关,不断取得新突破。

四、作文(5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50分)

(1)我要回家去/我要看家乡的菱角还长几根刺/我要看那里一根藕里还有几根丝/我要看家乡还认识不认识我/我要看坟山上添了几块新碑石/我家后园里可还有开花的竹子。

(闻一多诗歌《故乡》)

(2)此刻,你一下子发现,故乡的每一草一木都是自己的一个亲人,随便抱着故乡的一棵柳树,你都会毫不犹豫地叫上一声娘。

那么多的目光看着你,那么多的手伸过来,你还没发现自己有泪,就已经有人为你擦干了。

(阮殿文《没有故乡的人是不幸的》)

(3)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2013年12月12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文件原文摘录)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家乡的      ,我想为你唱首歌”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要避免直接出现学校和学生的明显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B(A项“工匠与新时代新世界有些脱节”错,原文说“别人可能觉得匠人同世界脱节”,这是一种片面认识。

C项“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则只追求创新”错,原文说“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强调的则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

D项充分条件不成立。

2.A(“追求极致、一举取得成功”错,材料一中第三段“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材料二强调精益求精,追求“永远在路上”,产品品质“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3.C(C项的主旨是赞美国家的强大。

4.①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②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

③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

④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

(每点1分)

   5.①《人民日报》侧重从个人、企业、国家层面论述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和丰富内涵;

②《工人日报》侧重论述践行工匠精神在教育层面的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