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气体填料吸收塔的设计.docx
《SO气体填料吸收塔的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O气体填料吸收塔的设计.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SO气体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一设计任务总概3
.吸收的定义3
.吸收的目的3
.填料吸收塔简介3
二设计方案简介3
方案的确定……………………………………………………………………………………...4
设计步骤…………………………………………………………………………………….….4
三、工艺计算4
基础物性数据…………………………………….……………………………………………..4
液相物性数据5
气相物性数据5
气液相平衡数据5
物料衡算6
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7
塔径的计算7
填料层高度计算10
填料层压降计算14
四、辅助设备的计算及选型15
1.除雾沫器15
2.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16
3.液体再分布器----------升气管式液体再分布器17
4.填料支承装置17
6.气体和液体的进出口装置18
五、设计结果汇总19
六、主要符号说明21
七、参考文献23
八、结语24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任务:
设计一台SO2气体填料吸收塔
二、设计条件:
生产能力:
2000Nm3/h空气和SO2混合气
混合气中SO2组成(体积分数):
10%
排放含量:
%
操作方式:
连续操作
操作温度:
20℃
操作压力:
常压
吸收剂:
清水
平衡线方程:
三、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和流程的选择;
2.填料的选择;
3.填料塔塔径、塔高及压降的计算;
4.附属装置的选型和设计。
四、设计基础数据:
参考教材及参考资料。
五、设计成果:
1.设计说明书一份;
2.调料吸收塔工艺条件图(2#图幅)
六、设计时间安排:
1.查阅资料、设计方案:
一天
2.设计计算:
三天
3.图纸绘制:
一天
4.设计整理:
半天
一设计任务总概
.吸收的定义
吸收是分离气体混合物的单元操作,其分离原理是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液体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来实现不同气体的分离。
一个完整的吸收过程应包括吸收和解吸两部分。
气体吸收过程是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液体中溶解度或化学反应活性的差异,在气液两相接触时发生传质,实现气液混合物的分离。
.吸收的目的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原料气的净化,气体产品的精制,治理有害气体,保护环境等方面都广泛应用到气体吸收过程。
本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填料吸收塔的方法处理含有二氧化硫的混合物,使其达到排放标准,采用填料吸收塔吸收操作是因为填料可以提供巨大的气液传质面积而且填料表面具有良好的湍流状况,从而使吸收易于进行,填料塔有通量大,阻力小,压降低,操作弹性大,塔内持液量小,耐腐蚀,结构简单,分离效率高等优点,从而使吸收操作过程节省大量人力和物力。
在设计中,以水吸收混合气中的二氧化硫,在给定的操作条件下对填料吸收塔进行物料衡算。
本次设计包括设计方案的选取、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物料衡算、设备的结构设计和工艺尺寸的设计计算、工艺流程图、主要设备的工艺条件图等内容。
.填料吸收塔简介
在化学工业中,吸收操作广泛应用于石油炼制,石油化工中分离气体混合物,原料气的精制及从废气回收有用组分或去除有害组分等。
吸收操作中以填料吸收塔生产能力大,分离效率高,压力降小,操作弹性大和持液量小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
二设计方案简介
方案的确定
用水吸收SO2属中等溶解度的吸收过程,为提高传质效率,选用逆流吸收流程。
因用水作为吸收剂,且SO2不作为产品,故采用纯溶剂。
填料的类型与选择
填料是填料塔中气液接触的基本构件,其性能的优劣是决定填料塔操作性能的主要元素,因此,填料的选择是填料塔设计的重要环节。
散装填料是一个个具有一定几何形状和尺寸的颗粒体,一般以随机的方式堆积在塔内,又称为乱堆填料或颗粒填料。
散装填料根据结构特点的不同,又可分为环形填料,鞍形填料,环鞍形填料及球形填料等。
对于水吸收SO2的过程,操作温度及操作压力较低,工业上通常选用塑料散装填料。
在塑料散装填料中,塑料阶梯环填料的综合性能较好,故此选用DN38聚丙烯阶梯环填料。
阶梯环是对鲍尔环的改进。
与鲍尔环相比,阶梯环高度减少了一半,并在一端增加了一个锥形翻边。
由于高径比减少,使得气体绕填料外壁的平均路径大为缩短,减少了气体通过填料层的阻力。
锥形翻边不仅增加了填料的机械强度,而且使填料之间由线接触为主变成以点接触为主,这样不但增加了填料间的空隙,同时成为液体沿填料表面流动的汇集分散点,可以促进液膜的表面更新,有利于传质效率的提高。
阶梯环的综合性能优于鲍尔环,成为目前所使用的环形填料中最为优良的一种。
设计步骤
本课程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来进行设计
(一)吸收塔的物料衡算;
(二)填料塔的工艺尺寸计算;主要包括:
塔径,填料层高度及压降;
(三)辅助设备的选型;
(四)绘制有关吸收操作图纸。
三、工艺计算
基础物性数据
3.1.1液相物性数据
对低浓度吸收过程,溶液的物性数据可近似取纯水的物性数据。
由手册查得,20℃时水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
密度为ρL=998.2kg/m3
粘度为μL=Pa·s=3.6kg/(m·h)
表面张力为σL=dyn/cm=940896kg/h2
SO2在水中的扩散系数为DL=×10-5m2/s=×10-6m2/h
(依Wilke-Chang
计算,查《化学工程基础》)
3.1.2气相物性数据
设进塔混合气体温度为25℃,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MVm=ΣyiMi=×+×29=32.506g/mol
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为
ρVm=PM/RT=×(×)=1.3138kg/m3
混合气体的粘度可近似取为空气的粘度,查手册得20℃空气的粘度为
μV=×10-5Pa?
s=0.065kg/(m?
h)
查手册得SO2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为
DV=0.018cm2/s=0.039m2/h
(依
计算,其中273K时,×10-5Pa时SO2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为×10-5m2/s,查《化学工程基础》)
3.1.3气液相平衡数据
由手册查得,常压下20℃时SO2在水中的亨利系数为
E=×103kPa
溶解度系数为
H=ρ/EM=×103×=(k·Pam3)
3.1.4物料衡算
(l).进塔混合气中各组分的量
近似取塔平均操作压强为,故:
混合气量=
kmol/h
混合气SO2中量=×=kmol/h=×=532.921kg/h
设混合气中惰性气体为空气,则混合气中空气量=2171.26kg混合气进出塔的摩尔组成
(3)混合气进出塔摩尔比组成
进塔气相摩尔比为
出塔气相摩尔比为
(4)出塔混合气量
出塔混合气量=+×=h
=+×=2172.11kg/h
(5)吸收剂(水)的用量L
该吸收过程属低浓度吸收,平衡关系为直线,最小液气比可按下式计算
对于纯溶剂吸收过程,进塔液相组成为X2=0
取操作液气比为
kmol/h
(6)塔底吸收液组成X1
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3.2.1塔径的计算
采用Eckert通用关联图计算泛点气速。
气相质量流量为wv=2000×=2702.8kg/h
液相质量流量可近似按纯水的流量计算,即
WL=×=57557.68kg/h
其中:
ρL=998.2kg/m3
ρV=1.3287kg/m3
g=9.81m/s2=×108m/h2
WV=2702.8kg/h
WL=57557.68kg/h
μL=Pa·s
(1)采用Ecekert通用关联图法计算泛点气速uF。
通用填料塔泛点和压降的通用关联图如下:
填料塔泛点和压降的通用关联图(引自《化工原理》)
上图中u0——空塔气速,m/s;
φ——湿填料因子,简称填料因子,1/m;
ψ——水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之比;
g——重力加速度,m/s2;
ρV、ρL——分别为气体和液体的密度,kg/m3;
wV、wL——分别为气体和液体的质量流量,kg/s。
此图适用于乱堆的颗粒形填料,如拉西环、弧鞍形填料、矩鞍形填料、鲍尔环等,其上还绘制了整砌拉西环和弦栅填料两种规整填料的泛点曲线。
对于其他填料,尚无可靠的填料因子数据。
Eckert通用关联图的横坐标为
查图一查得纵坐标值为
表一散装填料泛点填料因子平均值
填料类型
填料因子,1/m
DN16
DN25
DN38
DN50
DN76
金属鲍尔环
410
—
117
160
—
金属环矩鞍
—
170
150
135
120
金属阶梯环
—
—
160
140
—
塑料鲍尔环
550
280
184
140
92
塑料阶梯环
—
260
170
127
—
瓷矩鞍
1100
550
200
226
—
瓷拉西环
1300
832
600
410
—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附录十一)
查得:
(2)操作气速
由以下公式计算塔径: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对于散装填料,其泛点率的经验值为u/uF=~
取u=0.7uF=×=0.8175m/s
(3)塔径
由
圆整塔径,取D=l.0m。
(4)泛点率校核:
(5)填料规格校核:
(6)液体喷淋密度校核:
取最小润湿速率为
(Lw)min=0.08m3/m·h
查填料手册得
塑料阶梯环比表面积at=132.5m2/m3
Umin=(Lw)minat=×=10.6m3/m2·h
经以上校核可知,填料塔直径选用D=1000mm合理。
3.2.2填料层高度计算
(1)传质单元数NOG
由平衡关系式可知平衡线为曲线,故采用数值积分法
Y
X
Y*
1/Y-Y*
0
0
Y2=Y0
Y1=Yn
n=10
用辛普森公式
(2)传质单元高度的计算
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采用修正的恩田关联式计算
查表二:
常见材质的临界表面张力值
材质
碳
瓷
玻璃
聚丙烯
聚氯乙烯
钢
石蜡
表面张力,mN/m
56
61
73
33
40
75
20
得
=33dyn/cm=427680kg/h2
液体质量通量为:
气膜吸收系数由下式计算:
气体质量通量为:
气体质量通量:
液膜吸收系数由下式计算:
查表三:
常见填料塔的形状系数
填料类型
球形
棒形
拉西环
弧鞍
开孔环
Ψ值
1
本设计填料类型为开孔环所以Ψ=,则
又因
u/uF=﹪>50﹪
需要按下式进行校正,即
可得:
则
由
(3)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由
根据设计经验,填料层的设计高度一般为
Z′=~Z(4-19)
式中Z′——设计时的填料高度,m;
Z——工艺计算得到的填料层高度,m。
得:
=×=6.56m
设计取填料层高度为
查:
表四散装填料分段高度推荐值
填料类型
h/D
Hmax/m
拉西环
≤4
矩鞍
5~8
≤6
鲍尔环
5~10
≤6
阶梯环
8~15
≤6
环矩鞍
5~15
≤6
对于阶梯环填料,
,
取
,则h=8×1000=8000mm
故需分为两段,每段高3.4m。
3.2.3填料层压降计算
采用Eckert通用关联图计算填料层压降。
横坐标为:
表五散装填料压降填料因子平均值
填料类型
填料因子,1/m
DN16
DN25
DN38
DN50
DN76
金属鲍尔环
306
-
114
98
-
金属环矩鞍
-
138
71
36
金属阶梯环
-
-
118
82
-
塑料鲍尔环
343
232
114
125
62
塑料阶梯环
-
176
116
89
-
瓷矩鞍环
700
215
140
160
-
瓷拉西环
1050
576
450
288
-
查表得,Φp=116m-1
纵坐标为:
查Eckert通用关联图得:
△P/Z=132Pa/m
填料层压降为:
△P=132×=924Pa
四、辅助设备的计算及选型
1.除雾沫器
穿过填料层的气体有时会夹带液体和雾滴,因此需在塔顶气体排出口前设置除沫器,以尽量除去气体中被夹带的液体雾沫,常用的型式有填料除雾器、折流板式除雾器、丝网除雾器这几类,SO2溶于水中易于产生泡沫为了防止泡沫随出气管排出,影响吸收效率,采用除沫装置,根据除沫装置类型的使用范围,该填料塔选取丝网除沫器。
丝网除雾沫器:
一般取丝网厚度H=100~150mm,气体通过除沫器的压降约为120~250pa。
2.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
(1)液体分布器的选型
该吸收塔液相负荷较大,而气相负荷相对较低,故选用槽式液体分布器。
(2)分布点密度计算
表六Eckert的散装填料塔分布点密度推荐值
塔径,mm
分布点密度,点/m2塔截面
D=400
330
D=750
170
D≥1200
42
按Eckert建议值,因该塔液相负荷较大,设计取喷淋点密度为140点/m2。
布液点数为n=××140=110≈112点
按分布点几何均匀与流量均匀的原则,进行布点设计。
设计结果为:
二级槽共设七道,在槽侧面开孔,槽宽度为80mm,槽高度为210mm。
两槽中心矩为160mm。
分布点采用三角形排列,实际设计布点数为n=112点.
图二槽式液体分布器二级槽的布液点示意图
(3)布液计算
由重力型液体分布器布液能力计算
由
式中Ls——液体流量,m3/s;
n——开孔数目(分布点数目);
φ——孔流系数,通常取φ=~;
d0——孔径,m;
△H——开孔上方的液位高度,m。
取
=,
=160mm,
则
设计取
液体分布器的安装一般高于填料层表面150~300mm(取决于操作弹性),槽式分布器主槽分槽高度均取210mm,主槽宽度为塔径的~,这里取塔径的,分槽宽度由液体量及停留时间确定,最低液位为50mm为宜,最高液位由操作弹性塔内允许高度及造价确定,一般为200mm左右。
3.液体再分布器----------升气管式液体再分布器
在离填料顶面一定距离处,喷淋的液体便开始向塔壁偏流,然后沿塔壁下流,塔中心处填料的不到好的润湿,形成所谓的“干锥体”的不正常现象,减少了气液两相的有效接触面积。
因此每隔一定的距离设置液体再分布装置,以克服此现象。
由于塔径为1000mm,因此可选用升气管式再分布器,分布外径1080mm,升气管数8。
4.填料支承装置
填料支撑结构是用于支承塔内填料及其所特有的气体和液体的重量之装置。
对填料支承结构的基本要求是:
有足够的强度以支承填料的重量;提供足够的自由截面以使气、液两相流体顺利通过,防止产生液泛;有利于液体的再分布;耐腐蚀,易制造,易装卸等。
常用的填料支承板主要有栅板式和气体喷射式等结构。
1)栅板式支承板
栅板式的支承结构较为常见,由竖立的扁钢制成。
栅板可以制成整块式或分块式的。
一般直径小于500mm的塔可以采用整块式栅板;直径为大于600mm的塔,可以根据情况将栅板分成若干块,每块宽度在300~400mm之间,以便于装卸。
栅条间距为填料外径的~倍。
在直径较大的塔中,当填料环尺寸较小时,也可采用间距较大的栅板、
2)气体喷射式支承板
气体喷射式支承板的结构特点是:
为气体和液体提供了不同的通道,气体易于进入填料层,液体也可自由排出,避免了因液体积聚而发生液泛的可能性,并有利于液体的均匀再分配。
气体喷射式支承板有圆柱升气管式和梁式,而以梁式较为优越,梁式支承板用于小塔可制成整体式,用于大塔则分块制作或塔内组装。
它可提供超过90%的自由截面(有时甚至达到100%),保证气体通量大,阻力小。
因此,在新型填料塔中广泛采用了这种结构。
这里选用分块梁式支承板。
5.填料限定装置
为防止在上升气流的作用下填料床层发生松动或者跳动,需在填料层上方设置填料压紧装置。
对于塑料散装填料,本设计选用创层限制板。
6.气体和液体的进出口装置
管道的公称通径
75
80
90
100
120
130
140
160
185
205
235
260
315
(1)气体和液体的进出口直径的计算
由公式
Vs为流体的体积流量,m3/s
u为适宜的流体流速,m/s.
常压气体进出口管气速可取10~20m/s;液体进出口速度可取~1.5m/s(必要时可加大)。
选气体流速为15m/s由VS=2000/3600=0.556m3/s代入上公式得d=217mm圆整之后,气体进出口管径为d=369mm
选液体流速为2.0m/s,由VS=×/(3600×)=0.016m3/s代入上公式得d=100mm,圆整之后液体进出口管径为d=110mm
(2)底液出口管径:
选择d=75mm
(3)泵的选型由计算结果可以选用:
IS100-80-125型的泵
(4)塔附属高的确定
塔的附属空间高度主要包括塔的上部空间高度,安装液体分布器和液体再分度器所需的空间高度,塔的底部空间高度以及塔的群坐高度。
塔的上部空间高度是指塔填料层以上,应有一足够的空间高度,以使随气流携带的液滴能够从气相中分离出来,该高度一般取。
安装液体再分布器所需的塔空间高度依据所用分布器的形式而定一般需要1-1.5m的高度。
塔的底部空间高度是指塔底最下一块塔板到塔底封头之间的垂直距离。
该空间高度含釜液所占的高度及釜液面上方的气液分离高度的两部分。
釜液所占空间高度的确定是依据塔的釜液流量以及釜液在塔内的停留时间确定出空间容积,然后根据该容积和塔径计算出塔釜所占的空间高度。
塔底液相液相停留时间按1min考虑,则塔釜液所占空间为
考虑到气相接管所占的空间高度,底部空间高度可取1.5米,所以塔的附属空间高度可以取3.7米。
(5)人孔
公称压力
公称直径
密封面型
标准号
常压
450mm
平面(FS)
HG21515-95
五、设计结果汇总
课程设计名称
水吸收SO2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操作条件
操作温度20摄氏度
操作压力:
常压
物性数据
液相
气相
液体密度
kg/m3
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
kg/kmol
液体粘度
kg/(mh)
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
kg/m3
液体表面张力
940896
混合气体的粘度
kg/(mh)
SO2在水中的扩散系数
×10-6
m2/h
SO2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
m2/h
重力加速度
×108
m/h
气相平衡数据
SO2在水中的亨利系数E
相平衡常数m
溶解度系数H
×103kpa
kPam3
物料衡算数据
Y1
Y2
X1
X2
气相流量G
液相流量L
最小液气比
操作液气比
0
kmol/h
kmol/h
工艺数据
气相质量流量
液相质量流量
塔径
气相总传质单元数
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
填料层高度
填料层压降
1.0m
0.590m
6.8m
924pa
填料塔附件
除沫器
液体分布器
填料限定装置
填料支承板
液体再分布器
丝网式
二级槽式
床层限制版
分块梁式
升气管式
六、主要符号说明
at——填料的总比表面积,m2/m3
aW——填料的润湿比表面积,m2/m3
d——填料直径,m;
D——塔径,m;
DL——液体扩散系数,m2/s;
Dv——气体扩散系数,m2/s;
ev——液沫夹带量,kg(液)/kg(气);
g——重力加速度,9.81m/s2;
h——填料层分段高度,m;
HETP关联式常数;
hmax——允许的最大填料层高度,m;
HB——塔底空间高度,m;
HD——塔顶空间高度,m;
HOG——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m;
kG——气膜吸收系数,kmol/(m2·s·kPa);
kL——液膜吸收系数,m/s;
KG——气相总吸收系数,kmol/(m2·s·kPa);
Lb——液体体积流量,m3/h;
LS——液体体积流量,m3/s;
LW——润湿速率,m3/(m·s);
m——相平衡常数,无因次;
n——筛孔数目;
NOG——气相总传质单元数;
P——操作压力,Pa;
△P——压力降,Pa;
u——空塔气速,m/s;
uF——泛点气速,m/s
——漏液点气速,m/s;
u′0——液体通过降液管底隙的速度,m/s;
U——液体喷淋密度,m3/(m2·h)
UL——液体质量通量,kg/(m2·h)
Umin——最小液体喷淋密度,m3/(m2·h)
Uv——气体质量通量,kg/(m2·h)
Vh——气体体积流量,m3/h;
VS——气体体积流量,kg/s;
wL——液体质量流量,kg/s;
wV——气体质量流量,kg/s;
x——液相摩尔分数;
X——液相摩尔比Z
y——气相摩尔分数;
Y——气相摩尔比;
Z——板式塔的有效高度,m;
填料层高度,m。
希腊字母
ε——空隙率,无因次;
μ——粘度,Pa·s;
ρ——密度,kg/m3;
σ——表面张力,N/m;
φ——开孔率或孔流系数,无因次;
Φ——填料因子,l/m;
ψ——液体密度校正系数,无因次。
参考文献
1.夏清,陈常贵,《化学原理》,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2.马江权,冷一欣《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第二版),中国石化出版社,2009.
3.眶国柱,史启才,《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4.?
贾绍义,柴诚敬,《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5.涂伟萍,陈佩珍,程达芳,《化工过程及设备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6.杨祖荣,刘丽英,刘伟,《化工原理》,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7.管国峰,《化工原理》,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2003.
八、结语
在这次设计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问题,有计算机的,还有其他的.因此,课程设计让我认识到很多问题,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地去通过书籍、网络等各种途径查阅资料、查找数据,确定设计方案,这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提高了我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加重要的是还学会了一种认真做事的态度。
这无疑会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