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讲义)-PPT课件.ppt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6385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PPTX 页数:93 大小:1.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讲义)-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讲义)-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讲义)-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讲义)-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讲义)-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讲义)-PPT课件.pptx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讲义)-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讲义)-PPT课件.pptx(9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讲义)-PPT课件.pptx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徐顽强,一、教学目的,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必修主干专业课。

该门课程从公共事业的内涵入手,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系统、原则、目标、职能、方法、管理环境、社会化发展过程、管理体制改革等,旨在使学生了解我国公共事业的发展现状,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一般理论及方法。

二、教学内容,绪论:

社会公共需要呼唤公共事业的发展第一章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内涵第二章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系统第三章公共事业管理的原则、目标与职能第四章公共事业管理的方法第五章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分析第六章公共事业活动的发展方向第七章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三、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个人自学、课堂讨论、社会实践、撰写论文等。

四、教学课时48学时。

五、实践环节利用第九周的教学课时,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并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六、教材与参考书,教材:

崔运武编著,公共事业管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参考书:

娄成武、李坚编著,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朱仁显主编,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冯云廷、苗丽静著,公共事业管理导论,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年版张成福等著,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成思危编著,中国事业单位改革模式选择与分类指导,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0年版黄恒学著,中国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秦晖著,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现代化中西公益事业史比较,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郑国安等,非营利组织与中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周翼虎等,中国单位制度,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李健等,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释义,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七、考试方式及成绩评定,考试方式:

闭卷考试成绩评定=平时成绩+社会调查+书面考试,绪论:

社会公共需要呼唤公共事业的发展,社会公共事业是社会公共需要不断增长的产物。

因此,要了解社会公共事业,首先必须了解社会公共需要的特点。

人的需要的多样性私人个别需要社会公共需要,第一节公共需要的特征,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公共需要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社会公共需要是发展变化的;公共需要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第二节公共事业的含义,1事业与事业单位事业:

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的特征:

事业单位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区别:

事业单位与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事业单位与社会团体,2公共与公共事务“公共”是与“私人”相对立的词。

我国将民政、社会安全、文教卫生、科技、体育等事业视为社会公共事务。

3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概念:

公共物品的特征:

4公共事业,第三节公共事业的特征,公共性;非营利性;规模性;超前性。

第四节公共事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公共事业部门的兴起,将意味着新的三维体制格局在中国开始形成。

这三大部门的并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1公共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重大问题和难题的解决2公共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动员、组织和支持公民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公共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政府机构改革与政府职能转换公共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公共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及其社会环境的改善,第五节公共事业的基本社会功能,解决现代社会特有问题的功能推进现代化与民主化的功能非政府形式提供公共物品的功能优化资源配置或重新配置的功能,第一章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内涵,管理:

管理的五要素:

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的含义,所谓公共事业管理,就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凭借公共权力,为促进社会整体利益和协调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公共事业进行调节控制的过程。

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的内容,科技事业教育事业文化事业卫生事业基础设施公共住房环境保护,第三节公共事业管理的特征,公益性强制性非营利性服务性,第四节公共事业管理与其他管理的异同,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的异同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异同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异同,第五节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的研究对象、方法及意义,1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的研究对象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主要是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从总体上阐述公共事业管理的学科体系和基本的重要的内容,研究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

2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方法实践抽象法实体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实验法此外,还有调查研究、历史分析、计算机程序、对策分析等方法。

3当前学习和研究公共事业管理的意义促进我国科学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形成有助于推进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新型的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关系的形成有助于促进社会的整体协调进步与发展,第二章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系统,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在整个公共事业管理中处于核心的地位,是具有决定的要素。

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政府,政府的概念政府的基本属性政府的基本职能及其特性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和核心我国政府社会管理改革与公共事业管理,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非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的基本内涵非政府组织的基本特征非政府组织是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非政府组织,第三节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及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基本内涵事业单位的基本特征事业单位改革的必要性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目标取向政事分开的基本要求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第三章公共事业管理的原则、目标与职能,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对公共事业的管理,是依据一定原则,从一定的目标出发,通过发挥一定的职能来达到目的。

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公众为本原则服务原则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市场化原则,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的目标,公共事业管理目标的基本内涵公共事业管理目标的特征公共事业管理目标的分类公共事业管理目标的基本作用,第三节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控制职能,第四章公共事业管理的方法,公共事业管理的方法,是公共事业管理主体联系公共事业管理客体并作用于公共事业管理客体的方式,是执行公共事业管理职能的手段,是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目标和完成公共事业管理任务的途径。

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方法的概念和分类,在现代公共事业管理中,通常用的管理方法分类,是将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方法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刚性方法,一类是柔性方法。

所谓刚性方法,就是公共事业管理机构凭借其所拥有的特定权力,对公共事业对象所实施的强制性管理手段。

如法律手段、经济手段。

所谓柔性方法,主要是公共事业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采用说服、信息传播、解释、劝说等软的方式来进行管理。

第二节刚性方法的主要形式,公共事业管理的刚性管理方法,主要有法律、行政和经济三种形式。

第三节柔性方法的主要形式,现代公共事业管理中,还大量地使用柔性管理方法,主要有传播方法、情感方法和心理方法三种形式。

第四节当代公共事业管理方法运用的发展趋势,当代公共事业管理的刚性方法和柔性方法都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它们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运用呈现出系统化、民主化、柔性化和高科技化的特点。

第五章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公共事业管理的公共性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各自的政治、经济及文化要素即公共事业管理主体所在的环境。

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基本问题,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基本概念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特征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分类公共事业管理环境与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关系,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的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在构成公共事业管理的国内环境的诸要素中,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是影响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及其行为方式的基本环境要素,其较之政治环境等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也更为直接。

1公共事业管理的生态环境地理位置人口公众日常生活的技术化社会发展程度,2公共事业管理的文化环境公共事业管理文化环境的概念文化环境影响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形式第一,影响着公共事业管理机构和公共事业管理人员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解释。

第二,决定着公共事业管理机构的管理价值取向。

第三,规定着公共事业管理方式方法的选择。

第三节公共事业管理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在任何一个社会中,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都必然对公共事业管理活动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和制约,成为公共事业管理活动的环境。

1公共事业管理的政治环境公共事业管理的政治环境,与政治体系密切相关。

政治体系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政治组织,二是政治制度。

2公共事业管理的经济环境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成分经济体制,第六章公共事业活动的发展方向,公共事业所具有的非政府性和非赢利性等特征,决定了它必然是独立于政府与企业之外的“第三部门”。

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采取了社会化的取向。

第一节公共事业的社会化发展方向,1公共事业社会化的客观环境第一,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公共事业社会化发展的客观基础。

第二,优化资源配置提出了公共事业社会化的必要性。

2公共事业社会化的主要标志社会力量成为举办公共事业的主体市场化运营成为公共事业发展的一种机制多元约束成为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特征,第二节事业型市场的形成机理,1何谓事业型市场?

狭义的事业型市场是进行各项公共事业产品交换的场所,也就是以商品形式向人们提供精神产品和服务的场所。

2事业型市场的特点以精神产品为主要经营内容交换行为大多伴随传播活动交换过程中产品所有权不发生转让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性与可分性并存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加快事业型市场的立法和管理工作,第三节科技成果的市场化运作,1科技事业市场化发展的含义科技事业的市场化,就是要在包括政府专业科研机构、企业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农村技术服务机构、民营科技企业以及非盈利科研机构在内的全社会多元科技投入体系中,通过市场机制,合理配置科技资源,使各种科技力量合理分工,优势互补,有机结合,使科研成果迅速地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

2实现科研成果市场化的措施继续深化科研管理体制的改革大力促进产学研合作发展和完善技术市场,第四节教育事业的市场化运作,讨论:

教育能不能走产业化之路?

第五节文化产业的开发与管理,1对文化产业的认识独立于第三产业的文化产业,是以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为主要经营对象的行业。

2现阶段我国文化产业的主要形态事业性文化产业经营性文化产业事业性文化向产业性文化转变,3文化产业的开发与管理对不同的文化活动进行分类管理采取多种形式扩大文化经营领域要依赖于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第六节卫生保健事业的市场化运行,1卫生保健事业的基本性质公共卫生服务的福利性一般卫生服务的政府干预性基本医疗服务的社会保障性特殊卫生服务的商品性政府部门、营利机构和非营利机构的共存性,2卫生保健市场的运行机制建立供需双方成本制约机制实行医药分家和改变“按服务收费”的办法建立医疗保险集团加强卫生监督与执法,3卫生保健市场的发展与完善在保障公民的基本卫生需求的基础上发展卫生保健市场加快卫生事业体制改革加强卫生监督与执法,第七节体育事业的产业化,1体育产业化的提出体育产品的特点,2体育产业化的推进机制以竞争推进体育产业市场化以政府垄断经营推进体育大众化以半市场方式推进体育产业社会化,3职业体育市场的运作模式经营者体育迷竞赛电视转播赛事赞助标志产品球迷协会经纪人,第七章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如何改革事业管理体制,使其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独特的课题。

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与背景,第一阶段(1979-1987):

初步探索期第二阶段(1988-1995):

全面推进期第三阶段(1996年以来):

深入发展期,第二节事业改革的基本举措,扩大各类事业单位的自主权。

增强事业单位自我发展能力。

提高公共事业资源利用效率。

推进公共事业的社会化。

促进各类事业单位人员的合理流动。

第三节事业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事业单位改革相对滞后缺乏明确的改革目标和路径缺乏改革的整体配套条件对改革仍存在思想认识上的误区,第四节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建立以社会为主体、以公益性为原则,以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为职能、以非营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